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搞定》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搞定》经典读后感10篇

2017-11-05 21:15: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搞定》经典读后感10篇

  《搞定》是一本由[美]戴维·艾伦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29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搞定》读后感(一):再读的感受真的好不同

好久不用豆瓣了,最近看的几本书激发了我必须要记录一下的想法。
以前好像看过类似的书觉得有点道理但是把握不住要点,果然有点工作经历尤其是多任务处理和压力下工作的经历之后再读此书,简直是不能再有道理,而且居然发现好多思想和我平时应用的东西有许多共通之处,感触太深了。
此书的系统适合于超级繁忙每周工作50小时以上的人群,如果你没有那么多事要操心可以只借鉴其中的一些原则,或者进行自己改良,也对时间管理有大大的帮助,对解决压力有超级大的效果。想当年那个最忙的学期不就是拿出了一个本子开始写清单把事情赶出大脑吗?
如果真的能建立一套可靠的系统,按清单尽快执行,同时时常整理回顾清单的话,生活真的会轻松不少。总之把握三个原则:所有事情落实系统不留大脑;所有需要做的工作都先确定下一步行动写进日程;做项目和去旅游出去吃饭没差,

  《搞定》读后感(二):搞定I 书评

推荐指数:三星半
    针对日常生活工作中出现的任务繁重、处理混乱等情况,作者给出了一套事物处理方案是有参考意义的。例如说书中提到的工作处理流程图、“下一步行动清单”以及写清单时要写行动而不是项目的观点等。我都比较赞同。
    读这本书之前,我就有用到一些日程规划产品,结合这本书中的一些思想,可以形成一个更完善的事物处理体系,故值得一读。但不足的是,书中讲了很多这么做的意义,内容上也有重复的部分,说教的篇幅一多就让人觉得本书提到的方法太麻烦。不能算是一本干货书。
    因此,我也只是前半部分重点阅读,后半部分略读。

  《搞定》读后感(三):GTD 是反人类的,并且时代已经变化了

其实,我很早就买了这个书了,但是,一直没有看完。就像有些书评说的,这本书实在太过枯燥了。
总体来说,这本书试图去构建一套自我管理的工具给每个人,也有很多人画了那个图出来。就不再赘述了。
我就想谈谈我的感受,那就是,这里的东西,根本做不到。
这一次的阅读,我还是没有坚持到读完整本书。但是这本书的写作是按照总分结构撰写的,从写作层次上看,写得非常好,如果你没有时间,只看前几章就可以把握住整套方法论了。这样可以节省一点时间。
我来谈谈,我为什么觉得,这个书是反人类的。
第一,大脑是不能被排空的。
这个书的一个核心理念是,把所有事情,放入到一个“系统”,然后“系统”足够坚固,充分信任系统,就可以摆脱压力。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一定是你不够努力咯?
其实,人的大脑,是结构很复杂的,其思考和运作的模式,也进化了百万年,岂是一个人,思考几天,就可以为其补充一个“外部系统”的?所以,如果做不到把大脑排空的人,千万不要自暴自弃啊,因为这根本不可能的。我想只是这个老外把事情用记事本记录的时候,对自己的记性产生了一点信心,但是所谓排空什么的,是根本胡扯。
无论是把自己心里的事情排空,纳入到“外部系统”,还是把一个别人发明的“外部系统”,纳入自己的大脑,我想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越是有成就的人,就越难以做到。因为有所成就的人,在接触这个系统之前,一定有自己独到的办法,所以,对别人的办法排异性就越强。
第二,难点在于认知。
我想,每个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都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具体的东西还好。我们有科学方法论,可以认识。但是对于抽象的事物来说,我想大多数人恐怕没有受过太严格的训练,很难清晰地去界定和划分事情的本质。这才是根本的难点。
例如,下礼拜可能要进行季度大会,需要完成工作汇报。这么一件事情到底是一种什么性质的事情呢?这个东西如果按照GTD的要求,可能是一个项目了。但是这个项目要完成哪些动作呢?看起来好像只是总结这三个月以来的工作即可了,但是你这个三个月的工作做完了么?恐怕没有。
那么,在季度汇报的时候,你要怎么去应付呢?这是大多数人要思考的问题吧。没有做完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我想,每个人也不必太过苛责自己。没有人可以预测未来,你和你的老板都做不到。所以,你的整个季度计划,恐怕就会非常模糊,可能里面包含了很多整年也做不到的事情。甚至很多事情根本就没有必要去做。
当你这么一点点去展开,你发现这个事情本身不但很难定位,你会回溯这个事情的所有内涵,又发现含义更加深刻,根本不是你能把握得住的。根本不是一个所谓的外部系统,就能解决或者补充你的能力的不足的。
第三,对于这个时代来说,书里的东西落伍了。
里面还在讲解什么办公桌上的篮子之类的落伍的东西。我想,这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既不可能,又没有用。得多老土的人,还没有完成无纸化办公改造呢?所以,书里大多数东西,看了都是浪费时间。
另外,书里关于委派他人等等的述说,我觉得照做的话,一定被骂事逼,混蛋了。怎么可能优先用邮件委派任务呢?那不就是把自己的困扰转嫁给别人么。邮件到底能从多大程度让别人把握住做事的意义呢?除非你做的事情简单无聊,例如把三块砖头从墙角挪到出门左转的路口。
在现代的知识工作类型的岗位里,还是本着对同事尽可能尊重的原则来工作吧。哪怕是对下属交待工作,我也要尽可能多的去陈述工作的意义和目标,而不是发个邮件说明事物本身,然后讨要一个截止期,那简直就是混蛋行为了。
到底如何才能提高效率呢?
如果,你是一名知识工作者,就是工作不能用机械化劳动来概括。无法用数量来评估自己的业绩的工种。我想提高效率,是你一个永无休止的研究命题。这类书籍可以看看,但是不要太多相信
我目前自己的感悟是,还是要尽可能形成自己的方法论。参考一下别人的未尝不可,不要入魔。
我在电脑上试过Omni Focus,Doit.im,等等,都说是GTD工具的完美实现。没有一个我能坚持下去的。目前,我又入了Things 3 的坑。这个也称自己是很好地实现了GTD,但是我对比了一下书,感觉还是不太像的。更加不像标准的。所以,我还按照我自己的理解的方式来使用着,并没有放弃治疗。
不过,我目前已经下定决心,不再学习GTD了,而是要自己发明一套方法论。只是借助一下电子化的工具而已。
以上都是胡乱打下的一些想法。如有不对望包含。

  《搞定》读后感(四):有效处理繁杂事物的方法

几个要诀,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条理的开展工作,提高效率:
- 明确事情的预期结果,确定下一步的行动项,计划越清晰,行动越有效
- 把任务都记在工具里,而不是脑子里,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 事情归归类:立即执行的、可以委派他人的、延迟执行的
- 除了有限定时间的,不要放在日程表上,以保障灵活性
- 每天多花时间做重要但不紧急的事,而不是只去做紧急的事。重要的事不先做,到头来也会变的紧急,届时更痛苦
一个题外话:
在《搞定》一书成稿的时候,我们还会区分家庭、公司里、旅途中等不同场景,并把事物安排在不同的场景下执行。而如今,我们随身带着电脑手机,微信、钉钉响个不停,场景已经不能分清 - 即可以在家工作,也可以在公司里上网购物,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也常常被各种信息打断。如何顺应新环境,打造一个更能聚焦与事物的工作方法值得深思。

  《搞定》读后感(五):味同嚼蜡

难道是因为我平时的工作效率太高了,以至于完全看不进这本书吗?看起来毫无共鸣,既没知识写的还啰嗦。不过豆瓣对这本书的评分这么高,难道是我没有读懂书中的精髓?
GTD五步,收集、处理、组织、回顾、执行。收集——顾名思义没什么好说的;处理——扔or处理,立即处理or加入待办,其实我觉得叫筛选更合适些;组织——把待办中的事务归类;回顾——定期看看,也没什么好说的;执行——do it,这个应该叫处理才对。全书知识点over,其他的都是废话。
关于工作方法,名气最大的两个应该就是番茄和GTD了吧,不过我觉得这两种方法其实都有自身的局限性(可以参见我写的番茄工作法的书评)。理论可以指导实践,但是和实践毕竟还有差距,我们还是应该根据自己的工作内容、个人习惯的工作风格来找到最佳的工作方式,而不是生搬硬套这些理论。

  《搞定》读后感(六):无压工作的艺术

某天,我在家看乌合之众的时候,老张突然很鄙视得问我,你看的这什么屌书?研究大众心理学哒!这玩意儿看了有用吗?你能不能看点对工作有帮助的书?!说完,老张抖了抖自己手里纯英文的《get things down》,比如这本就不错。当时场面大概尴尬了有半分钟,老张突然意识到我英语水平只能看天线宝宝原著这种,就默默地把中文版链接发给我了。
《搞定》,全书分三本,大概是教读者用一套方法来工作和生活。讲真,对于这种工具书,尤其是教我做人的工具书,我一向是很排斥的,毕竟我读书只是为了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不想那么功利!!!
然而,当我迫于社(ling)交(dao)压(yao)力(qiu),开始看第一本无压工作与生活的艺术的时候,我还是很惊讶于原来我自己这么多年工作的方式问题很大啊!!!
一直以来,我这种选手工作基本上都是靠催,一堆事儿扔给我,哪件催的急先干那件。偶尔心情好,拿个本子记一记自己最近的重要工作,然后基本上也不会看,还是凭心情干活。所以很多时候,尤其是一下子很多事涌上来的时候,我就会表现的手忙脚乱,不知道从何做起。即便应付过去,估计也是留了一堆坑。
尤其是近来,随着手上的工作越来越多,说实话,心真的累,经常感觉压力很大。
但是看了这本书,虽然我现在还没有办法立刻按照书里的套路全部从新来过。但是其中一些工作的方式方法还是对我启发很大的。其中的两分钟原则可以说是最管用的,当一项工作出现的时候,如果判断自己只需要在两分钟内就可以做完(比如回复邮件,打给电话,要个东西),就立刻把它处理掉,不要觉得不重要或者不紧急就拖着等会儿再做。这招对于我这种重度拖延症患者来说真的很有用,用了感觉病情能好一大半。
当然全书最重要的思路其实还是建立一套可靠的系统(最适用与自己的),依据下图的流程
 
围绕下一步该采取什么行动为核心,建立一系列清单,将自己需要做的工作从大脑中清理出来,由此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压力的效果。
书中围绕这些步骤的论述非常详尽,由于是工具书的原因,作者甚至细致到用什么文具,文件怎么收集都替读者操过心了。
其实市面上这种教别人怎么工作怎么生活的书很多,老张书架上大概就有好几本,甚至还有人花大价钱去上培训班,学习怎么理清自己繁杂的工作和生活。但是归根结底,不管用那种方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工作套路,改掉自己拖延症以及过于随性的心态,总归对我的工作生活多少有点帮助的。这样的工具书,虽然我还是带有偏见,但是以后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累了,偶尔读两本假装自己很上进也是不错的。

  《搞定》读后感(七):大部分人输在这一点:没做好 “预备状态”

《小强升职记》中,小强接到任务要做一个产品销售策略,但想了半天没想出来,感觉千头万绪,一会注意力就跑到其他地方去了。两小时过去了,小强不得不认清现实:自己又在浪费时间了。无奈打算向老付求助。
老付说,问题在于他没有找到武术中的“预备状态”。这个怎么理解呢?
医生——看到病人,立即进入“医生”状态
柜员——走进柜台,立即进入服务状态
运动员——上场时大吼一声,亢奋地进入挑战状态
之前鹿咔分享过“仪式习惯”,我们可以通过“仪式”进入“高度集中”的工作状态,这是一种进入“预备状态”的方法。
但小强的问题显然不仅仅是“仪式习惯”可以解决的,我们看看老付怎么说。(老付的方法其实源自于《搞定》这本书倡导的GTD时间管理法。)
01
怎样拥有好状态?
如果你每天已经忙得焦头烂额,你可能觉得自己永远做不到“心如止水”。但其实这个状态是可以通过练习培养的。而这个状态才是做事情前应有的状态。
第一步是清空你的大脑。
我们的大脑每天耗费太多精力提醒我们该做又没做的事情,把大脑从这种思维中解放出来。以免当你正在专注工作的时候,这些还没有做的事情又跳出来干扰你。
我们需要做一个“收集”的工作,把每天的点子,想法,要做的事情分门别类记录下来,存放在一个逻辑性强的系统中。这在之前关于“清单化生活”的文章我们已经探讨过了。大脑是用来思考的,不是用来记事的。
第二步,树立“下一步行动”的观念,把任何任务和项目具体成“行动”。
02
什么是项目,什么是行动?
小强要制作一个产品销售策略,这是一个项目,不是行动。项目是由若干个行动组成的,而行动就是可执行的步骤。‘制作产品销售策略’是项目,而‘找到产品的品牌定义’、‘找出产品特色’就是单独的行动。
所以当你接到一个“项目”时,你需要把项目分成一个一个的行动步骤,把这些行动步骤列入你的任务清单中,然后开始行动。
如果小强准备做的事情是一个单一的行动,他会觉得思路清晰,有信心可以立刻行动。这就是行动的力量。
 
了解了“行动”,为什么说“下一步行动”是唯一的呢?因为找到那个唯一的“对的”下一步行动才更有意义。
“下一步行动”是那些确定的、需要2分钟以上才能解决的下一个单一的行动。
它要满足两个条件:
1. 这个行动是我必须率先完成的(紧急)
2. 这个行动是其他行动的关键 (重要)
03
一个项目是如何被正确地完成的?
我们用“四象限法则”来选择重要的事,从二象限中选出要做的那件事,然后问自己一个问题:‘下一步行动是什么?’
然后在纸上将项目分解成若干‘行动’,在这么多行动中去找到‘下一步行动’,写在清单上,执行它。执行完以后,划掉清单,再去找下一个‘下一步行动’,就这样,整个项目就在‘下一步行动’的驱动下顺利完成了。
要知道,任何复杂的项目都是由简单的“下一步行动”组成。是“下一步行动”驱动着我们的生活。
04
找出“下一步行动”
小强问:“确定产品定位”是不是‘下一步行动’呢?”
老付:它只是一个普通的行动,虽然具有可执行性,但是还不是‘单一行动’。找出‘下一步行动’是有秘诀的:
  
秘诀一:动词开头。一个好的‘下一步行动’应该是以动词开头的,比如‘打电话给某某’、‘准备会议资料’、‘回复E-mail’,等等。以动词开头才能保证它具有可执行性。
  
秘诀二:内容清晰。“准备会议资料”虽然是动词开头,但不是很清晰,‘需要准备哪些资料’、‘几点开会’、‘会议上要提出什么问题’,等,这些还需要我们在行动之前一一落实。
 
秘诀三:描述结果。我们要在任务开始之前就对想要的结果进行描述,描述得越清晰,产生的能量就越大。
 
秘诀四:设定开始时间、周期、最后期限,以此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把握进度。
秘诀五:‘下一步行动’是神圣的,它们必须被完成,而且要力争一次做到最好。
如果你为此有压力或者产生恐惧感,那么你是在怀疑你的执行力。有3个解决方法:
  
1. 设定目标,或者设定奖励。比如完成‘下一步行动’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收入。
2. 如果不能全部完成,那就完成你能完成的部分吧,此时建立起信心更重要。
3. 搬走最大的石头。浏览一下你的‘下一步行动’,找出你认为最难完成的一件事,尽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后,其他的事情就不在话下了。
05
总结
今天我们读了《搞定》,知道了什么是最好的“预备状态”——心如止水。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用清单清空自己的大脑,找到下一步行动。具体怎么找呢?我们学习了行动的步骤和五大秘诀。
用这样的方法,把我们的大脑从纷扰的事件中解放出来,在完全清醒的状态下全心全意地做事情。别忘了转发本文,让你的朋友共同提升哦!

  《搞定》读后感(八):流程和原则已经给出了说明

《搞定1》里面给出了GTD的操作流程和系统原则,在进行实践GTD的前期,可以保证系统的运行,也很流畅。最开始,不知道原则是什么东西,特别不能理解。现在的理解是保障系统正常运转的行事准则。如果没有原则做保障,整个系统就容易被打乱甚至就崩溃了。所以在现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渐给自己的系统添加说明和原则,流程的东西可以学会,但是还不够完善。比如说,你在坚持跑步的计划,早上起来发现下大雨了,那到底跑还是不跑?也就说,在实际实践GTD的时候,我们会遇到特殊情况,面对这种特殊情况我们改如何处理和面对呢?这一点应该要加入到系统里面。举个例子,我在实行#60天行动计划#中早起跑步中,加入了一条,如果下雨,根据雨的大小再判断如何执行,如下小雨就坚持跑,下大雨就打伞快走等等,当然这样的例子可能不太合适。不要紧,重要的是,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只要能保证GTD正常运转下去就好。

  《搞定》读后感(九):最符合心智模型的时间管理原则

    时间管理,个人管理,团队协作充斥着太多的理论、方法、App,看了这么多,发现只有GTD思想是最符合人的心智模型的。具体操作方法不一定完全照搬,但其中一些重要原则需要理解。
重点1:先把要做(想到)事情分解为可以执行的动作,再往代办清单(App)里面放。
重点2:以场景(人物(配偶、老板、同事)、地点(家、公司、商场)、物品(电话、笔记本))加项目来多层次归纳动作,从而使得什么时间、地点该做什么事自然而然的各归其位。
-----------------
知道了GTD,你会发现以下的时间管理都是扯淡:
1. 每日列一个清单,做完一条划一条。实际上每天的清单永远划不完,然后你就厌恶的放弃了。
2. 把一张纸分成4象限(画一横一竖),分别为紧急、不紧急、重要、不重要,然后将代办事项放到所属的格子中。实际情况是我他妈的怎么知道这个事情到底是不是紧急或重要?有些事情的紧急重要程度还是动态变化的。
3. 在日历上写代办事项。结果发现过期的事项太多,跟每日列清单一个道理,为什么呢?因为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有截止时间,但日历或每日清单是默认必须有截止时间的,所有你就想当然的定一个,想当然的事情通常都会过于高估或乐观,最后多半会悲剧。
    而GTD是根据事项的属性归到对应的场景与项目中,这样的归纳就非常的客观与稳定;只有当该事项有时分明确的截止时间时,才加上时间的属性。
    
    使用GTD后的案例是这样的:
    今天,你首先看到“提交商业计划书”的截止日期是今天上午11点,那么这件事毫无疑问就是今天的紧急又重要的事。
    11点半,你处理完了上午的商业计划书和一些突发的事情,这是你通过“场景:@办公室” 来看看有哪些需要做的,发现其中有件事叫做“找小张了解市场调研结果”,刚好今天早会时小张说到了市场调研已结束,你现在正好可以在吃饭前找小张去了解了解。
    下午2点,你可以继续搞你手头的本质工作了,你通过“项目”看到你最近在做的几件大工作,根据今天的状态和最新的咨询决定先做哪件……
    

  《搞定》读后感(十):时间管理何时都不晚

写在前面——看了这本书可以帮助我解决2个问题:
1. 正确面对我经常会有的内心的焦虑,包括工作和生活两者。不是因为任务众多压力太大,而是因为和自己的承诺未能兑现。
2. 如何激发自己,自我驱动去完成任务表中的Action Plan。
关于这本书,GTD是一种时间管理技巧。但毕竟是工具,只有坚持使用才能对自我提升有帮助。
在Vel工作的时候,看过了一些时间管理的书也跟着一些牛逼前辈们学了一些工作习惯,经历了记录自己的时间、每天都先做任务清单、并践行日事日毕的阶段,坚持到现在第三年,这个小的工作习惯的确对我很有帮助,特别是在状态低落、目标不清楚的时候,能够提醒我关注当下的重点。目前的阶段是已经能够清楚的掌控什么是关注的重点以及通过每月每天的检查来跟踪工作的情况。但是却常常有焦虑,做一些复杂或者有难度的工作时,就会退缩、拖延,但是任务还在那里,没有被划掉,显而易见的就影响了心情,莫名其妙焦虑不安。我很想主动掌握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节奏,而不被负面情绪左右。首先我得承认,职场中如果想真正学会时间管理,这肯定是必须经历的阶段,就如同升级打怪一样,每个阶段get一个新技能,越往上,需要学习的新技能就越难,未来肯定还会遇到更难的未知问题。
目前对我而言,我有信心并且在坚持的事情是月初或者上月底,会在EverNote上的工作文件夹建立一个新的笔记写下:关键项目(即本月工作目标)、自我提升项目、关键任务清单(Action)。前两项都是目标,第三项是具体要做的工作(包括完成时间),也就是action plan,持续更新,随时增加新的任务并把完成的事项划掉。第三项中的任务部分来自于关键项目的分解,还有一些常规工作提醒,免得忘记。我的焦虑就来自于第三项,很频繁发生action没有按照既定的时间完成,也就是拖延,尤其是明知道是关键任务,但就是莫名其妙拖延了。具体来讲,就是写在前面的那2个问题吧。
好了,现在来思考一下,我可以怎么做来改善目前存在的问题:
        1. 先调整心态,正视问题不逃避,机遇和挑战往往是并存的。即使不管不顾,问题还是会在哪里。不断正面激励自己,特别是遇到难以开展的项目时,其实意味着这是工作技能得以提升的机会。比如目前正在做的职位说明书编写项目,lead这个项目从零开始做,的确不容易。但是这样的锻炼机会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只要做过一次,不仅仅会get到这项技能,还能够让公司的同事认识到我的专业能力,这样的机会不能浪费掉。
        2. 学会并习惯自下而上的行动方式,从行动开始,到项目,再到目标职责。也就是说要实实在在行动起来,才会达成目标,这对我很重要,因为我总是眼睛盯着目标而忘记行动了,殊不知没有执行力如何实现目标呢。这也就是我拖延的原因,太关注目标本身了,知道太多理论、工具、技巧,可惜没有实践。这个坏毛病很致命,我已经感觉到了。或许在反复咀嚼目标的过程中,我对自己期望达到的样子会更清晰,但沉浸其中,反而如病毒一样侵蚀我的行动力,进入幻想状态。
        3. 写Action的时候,坚持(动作+对象)的原则,对象要清楚明确,Action不能含糊不清。只有任务清楚明确时,才能有效唤起行动,不要让太多的分析留存在大脑中,写下来,然后去做吧。比如任务清单中,不要写“完成**岗位的招聘”,这不是行动,而实实在在的行动计划应该是“在51job后台搜索至少5个看起来合适的候选人并打电话了解他们的意愿”。将关键任务明确的写下来。
        4. Action的时间提示不必过于严苛,合理规划,对于关键任务尽量分解细致并给予充裕的时间,免去心理上的压力。有的时候,人总是会自己逼自己一把,逼得太狠之后,反而索性潜意识里逃避,这是本性。所以在和自己约定承诺时,量力而行。争取每个承诺都可以实现。
最近经历的好多都是和人性有关,确实感受到人性很多弱点,人本能的选择呆在心理舒适区,克服弱点去挑战的时候,难免困难重重,可是也很难做到放弃,所以了解人性的弱点,不求战胜,只求知己知彼扬长避短。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