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斯泰尔斯庄园奇案》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斯泰尔斯庄园奇案》读后感10篇

2017-11-06 21:1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斯泰尔斯庄园奇案》读后感10篇

  《斯泰尔斯庄园奇案》是一本由[英] 阿加莎·克里斯蒂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7.00元,页数:25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斯泰尔斯庄园奇案》读后感(一):关于“信”的设定硬伤问题

这里我要替波洛说几句话。
波洛不是神,是人
关于最后的推理,有很多读者有问题了,为什么冒险写出来这封致命的信?为什么锁在书桌里而不是带出去销毁?
波洛自己也说了尽自己所能来还原当时的情况,那么他对于当时情况的还原就一定是一点差错也没有吗?而大部分读者对于波洛的分析,甚至可以说是波洛的”想象“当成了百分之百还原当时的情况,所以说是设定的硬伤。
完全有可能是这种情况,信写到一半太太进来了他慌张的把信塞到了书桌里,然后故作镇定说出去散步,然后太太察觉到了有问题,才打开了书桌。
为什么阿婆会被称为推理文学三大宗师,因为侦探都不是推理机器,而是有自己的思想,也会有自己被读者察觉出来的小失误。

  《斯泰尔斯庄园奇案》读后感(二):《斯泰尔斯庄园奇案》人名表

埃米莉·艾格尼丝·英格尔索普 斯泰尔斯庄园的女主人,掌管着庄园的经济财政大权。(书中一下子埃米莉、一下子艾米莉的,翻译和校对你们倒是用点心啊)
约翰·卡文迪什 英格尔索普夫人前夫的大儿子
玛丽·卡文迪什 约翰的妻子
劳伦斯·卡文迪什 英格尔索普夫人前夫的二儿子,现弃医从文
伊维·霍华德 英格尔索普夫人长年的听差兼玩伴
阿尔弗雷德·英格尔索普 伊维的远房表亲,现为大他二十多岁的英格尔索普太太的丈夫
辛西娅·默多克 寄宿在庄园里的女孩,在红十字会医院工作的护士
鲍尔斯坦 毒理学家
女仆们:(重要的就俩)多克斯和安妮波洛
其他诸如波洛、黑斯廷斯、贾普探长、萨默海督查这些人不需要介绍吧?

  《斯泰尔斯庄园奇案》读后感(三):斯泰尔斯庄园奇案。

斯泰尔斯庄园奇案
作者:阿加莎·克里斯蒂
译者:丁大刚
类型:推理小说
文摘精选:直觉和智慧,只有一线之隔。
故事剧情:8分 文笔功底:7分 形象刻画:7.5分
总评:7.5分
简评
此书译者的名字非常的有个性,令我不由响起《诛仙》里大竹峰的一帮大X弟子,纯属吐槽,请勿见怪。本书是我看过的第三本阿婆的作品,但却是阿婆的处女座。本来嘛,处女座一般都会显出一些青涩、一些稚嫩,不过我完全没能从书中发现这些特典,反而觉得甚是精彩,因为,最后的凶手实在是让我吃了一惊,毕竟我是个读过众多推理小说的读者,对于凶手通常心中已有把握,可这回阿婆委实给了我个出乎意料的答案。
尽管小说的情节说不上扣人心弦,算不上引人入胜,但我不得不说阿婆如此反反复复地写来写去,一会儿说那位是凶手一会儿又说那位是凶手,真的是把我给唬住了,真的是把我给骗了,看到结尾我真的是无话可说了,竟然可以这么玩,玩的太牛了。(以下涉及剧透)波洛为英格尔索普先生洗刷冤屈的情节,倒是与《X的悲剧》里哲瑞雷恩为那谁谁谁洗刷冤屈有些相像。不过,虽同是洗刷冤屈,目的却截然不同,《X》里,确实是被冤枉了,可到了《斯》里,那是为了不让他钻法律的漏洞。一开始,我还觉得没啥新意,结果是着实让我震惊。其实关于英格尔索普先生为何会不说那时身处何处,我已通过前面的线索自己推理了出来(好多地方我都有通过线索进行自己的思索,看了那么多书不能白看),可惜当我沾沾自喜时,我还不知道自己已是彻头彻尾被耍了。
近来,刚看完《武林外史》,里面常有一句夸赞主角的话——沈浪到底是沈浪。现在,我也要夸赞下阿婆——阿婆到底是阿婆,总是不会让人失望……虽则此书节奏慢了点,杀人手法也太科学了点。

  《斯泰尔斯庄园奇案》读后感(四):重复《斯泰尔斯庄园奇案》

早些年前读过《斯泰尔斯庄园奇案》,后来忘了大概的内容,于是我最近又重新仔细的看了一遍。
    作为阿加莎的第一部小说,尽管能看到很多稚嫩的地方,却不失为一部佳作。这本书是一对让人记忆深刻的搭档(波洛以及黑斯廷)的登场舞台,里面塑造了一位可爱的在当时受欢迎程度仅次于福尔摩斯的比利时侦探波洛,也塑造了一位健壮忠诚情感丰富但是智商有点低下的黑斯廷。
    这种设置非常完美的延续了福尔摩斯以及的华生的搭档风格,也完美的符合了推理十诫中的第九诫“侦探身旁那位忠心却有点笨拙的朋友,绝对不可隐瞒其思惟;这个角色的智商,最好能在一般人的平均智力之下”。(注意,推理十诫是1928年产生的,而《斯泰尔斯庄园奇案》是写于1920年,我只不过是帮两个东西非常巧合地放在一起。)
    不过,阿加莎的个人风格,从一开始就有了体现,那是一种绝对异于柯南道尔的风格。她关注生活,把所有琐碎的细小的生活细节都一丝不苟的写入书本,同时她的比利时侦探破案途径更倾向于与人交谈中发现问题,试图从人性的分析入手。
    当时的阿加莎非常用心,基本上每一个涉及案件的人物都被摆上了被告席。这种设置虽然很巧妙,却难免让读者有点像吃全豆腐宴席。之后的几本书中,可以感觉到阿加莎的风格成熟化。个人特别喜欢那种不点明了的表面上一团和气,私底下谁都猜忌谁的紧张感觉
    可能基于生活经历,又或者是女性心理特点,阿加莎的故事中多数都是使用药物死亡,而且多数与爱情婚姻有关。不过,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福尔摩斯也曾经说“一个伟大的案件后面总是有一个女人的”。嚯嚯,这个时候女性的骄傲爆发了!
    第一个被猜忌,然后被某方面的澄清,其实也是最后的凶手的故事思路不仅用于这本小说,也在阿加莎后面的书中出现过。第一次读觉得好神奇,第二次读嘛,我就有心理承受力。
    关于里面的具体情节设计,我就不多说了,毕竟曾经读过,多少有点印象。再者,小说最本质的就是娱乐大家,即使是侦探小说,也是作为娱乐大家同时略略消耗大家脑细胞而推出的,对某些问题进行深究也没那么有意思。还有,多少留点悬念,让想看的人自己看去吧。
    最后想起一点,阿加莎波洛系列的最后一本《帷幕》(也翻译成《幕后凶手》,英文就是Curtain: Poirot's Last Case)的故事背景也是斯泰尔斯庄园,正所谓有始有终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