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闲话闲说》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闲话闲说》的读后感10篇

2017-11-10 21:0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闲话闲说》的读后感10篇

  《闲话闲说》是一本由阿城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3.80,页数:187,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闲话闲说》读后感(一):记录

闲话闲说: 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 (阿城)
- 我的标注 第9页 | 位置135-136 | 已添加至 2014年1月7日 星期二 14:57:31
其实很简单,就是没有了一个可以自为的世俗空间.
==========
闲话闲说: 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 (阿城)
- 我的标注 第11页 | 位置153-155 | 已添加至 2014年1月7日 星期二 15:00:56
“无为而无不为”我看是道家的精髓,”无为”是讲在规律面前,只能无为,热铁别摸;可知道了规律,就能无不为,你可以用铲子,用夹子,总之你可以动热铁了,”无不为”.后来的读书人专讲”无为”,是为了解决自己的困境,只是越讲越酸.
==========
闲话闲说: 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 (阿城)
- 我的标注 第11页 | 位置159-162 | 已添加至 2014年1月7日 星期二 15:01:28
汪曾祺先生曾写文章劝我不要一头扎进道家出不来,拳拳之意,我其实是世俗之人,而且过了上当中邪的年纪了. 道家的”道”,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秩序,所谓”天地不仁”.去符合这个秩序,是为”德”,违犯这个秩序,就是”非德”.
==========
闲话闲说: 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 (阿城)
- 我的标注 第12页 | 位置170-170 | 已添加至 2014年1月7日 星期二 15:02:35
后世将孔子立为圣人而不是英雄,有道理,因为圣人就是俗人的典范,样板,可学.
==========
闲话闲说: 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 (阿城)
- 我的标注 第12页 | 位置181-183 | 已添加至 2014年1月7日 星期二 15:05:10
所以儒家的”道”,大约可以用”礼”来俗说.我们现在讲待人要有礼貌,本义是对方处在秩序中的什么位置,自己就要做出相应的样貌来,所谓礼上的貌.上级对下级的面无表情,下级对上级的逢迎,你看着不舒服,其实是礼貌.
==========
闲话闲说: 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 (阿城)
- 我的标注 第16页 | 位置242-243 | 已添加至 2014年1月7日 星期二 15:17:38
礼、义、廉、耻、忠、信、恕、仁、孝、悌、贞、节……一路数下来,从观念到行为,无不是为维持世俗社会安定团结
==========
闲话闲说: 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 (阿城)
- 我的标注 第16页 | 位置243-244 | 已添加至 2014年1月7日 星期二 15:18:04
讲到这种关头,你们大概也明白常提的”儒道互补”,从世俗的意义说来,不是儒家道家互补,而是儒教管理世俗的秩序,道教负责这秩序之间的生活质量.
==========
闲话闲说: 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 (阿城)
- 我的标注 第19页 | 位置285-286 | 已添加至 2014年1月7日 星期二 15:24:52
这也怪不得中////国////人情急时是阿弥陀佛太上老君一起喊的,不想想也许天上就像海峡两岸的官员,避不见面,结果可能哪一方也不来搭救.
==========
闲话闲说: 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 (阿城)
- 我的标注 第21页 | 位置308-311 | 已添加至 2014年1月7日 星期二 15:27:02
“说出的即不是禅”是有来头的,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可以说出来的那个道,不是道,已经在否定”说”了.庄子说,”得鱼忘筌”,捕到鱼后,丢掉打鱼的篓子,也是在否定”说”,不过客气一点.有一个相同意思的”得意忘形”,我们现在用来已不全是原意了. 据胡适之先生的考证,禅宗南宗的不立文字与顿悟,是为争取不识字的世俗信徒.如此,则是禅宗极其实用的一面.
==========
闲话闲说: 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 (阿城)
- 我的标注 第28页 | 位置418-420 | 已添加至 2014年1月9日 星期四 11:00:46
那次我回去坐飞机到北////京////,降落时误会是迫降,因为下面漆黑一片.入得市内,亦昏暗,饭馆餐厅早已关门,只好回家自己下一点面吃,一边在灯下照顾着水开,一边想,久居沙漠而不知是沙漠呀.
==========
闲话闲说: 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 (阿城)
- 我的标注 第30页 | 位置452-453 | 已添加至 2014年1月14日 星期二 16:59:53
本来《礼记》中记载古代规定”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讲的是礼的适用范围不包括俗世,因此俗世得以有宽松变通的余地,常保生机.
==========
闲话闲说: 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 (阿城)
- 我的标注 第31页 | 位置461-462 | 已添加至 2014年1月14日 星期二 17:00:47
明代是礼下庶人最厉害的时候,因此贞节牌坊大量出现,苦贞、苦节,荼害世俗.晚明读书人的颓风,或李贽式的特立独行,亦是对礼下庶人的反动.
==========
闲话闲说: 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 (阿城)
- 我的标注 第31页 | 位置465-466 | 已添加至 2014年1月14日 星期二 17:01:10
民////国////初年的反”吃人的礼教”,是宋以后礼下庶人的反弹,只不过当时的读书人一竿子打到孔子.孔子是”从周”的,周是”礼不下庶人”的.我说过了,被误会的总是孔子
==========
闲话闲说: 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 (阿城)
- 我的标注 第32页 | 位置481-482 | 已添加至 2014年1月14日 星期二 17:03:21
解决的方法似乎应该是刑既上大夫也下庶人,所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礼呢,则依权力层次递减,也就是越到下层越宽松,生机越多.
==========
闲话闲说: 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 (阿城)
- 我的标注 第33页 | 位置496-497 | 已添加至 2014年1月14日 星期二 17:04:41
美国有元气的另一个特点我看是学英雄而少学圣贤.我体会西方所谓的知识分子,有英雄的意思,但要求英雄还要有理性,实在太难了,所以虽然教育普及读书人多,可称知识分子的还是少.
==========
闲话闲说: 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 (阿城)
- 我的标注 第34页 | 位置518-520 | 已添加至 2014年1月14日 星期二 17:06:59
世俗既无悲观,亦无乐观,它其实是无观的自在. 喜它恼它都是因为我们有个”观”.以为它要完了,它又元气回复,以为它万般景象,它又恹恹的,令人忧喜参半,哭笑不得. 世俗总是超出”观”,令”观”观之有物,于是”观”也才得以为观.
==========
闲话闲说: 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 (阿城)
- 我的标注 第37页 | 位置558-561 | 已添加至 2014年1月14日 星期二 18:04:05
记得二十年前在乡下的时候,有个知青早上拿着短裤到队长那里请假,队长问他你请什么假?他说请例假吧.队长说女人才有例假,你请什么例假!他说女人流血,男人遗精,精、血是同等重要的东西,我为什么不能请遗精的例假?队长当然不理会这位山沟里的修辞家.
==========
闲话闲说: 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 (阿城)
- 我的标注 第39页 | 位置584-585 | 已添加至 2014年1月14日 星期二 18:07:08
我姥姥家是冀中,秋凉灌冬麦,夜色中可听到农民唱梆子,血脉踊动,声遏霜露,女子唱起来亦是苍凉激越,古称燕赵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果然是这样
==========
闲话闲说: 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 (阿城)
- 我的标注 第41页 | 位置628-628 | 已添加至 2014年1月14日 星期二 18:15:51
历史当然不能假设,我只是这么一说.
==========
闲话闲说: 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 (阿城)
- 我的标注 第48页 | 位置722-723 | 已添加至 2014年1月14日 星期二 18:26:22
清末有一册《老残游记》不妨看重,刘鄂信笔写来,有一种很特殊的诚恳在里面.

  《闲话闲说》读后感(二):《闲话闲说-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

《闲话闲说-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

连续看了两遍(删减版和未删减版),不得不说阿城是看的真通透。阿城的文笔平淡简单,他的内容深入浅出

整本书的前半部分应该是对中国式哲学的解读,中国社会的根本就是世俗的。本书的后半部分是对中国小说的归纳,梳理了小说的开端及历代发展。阿城认为五四期间小说价值才开始体现出来。

五四之前小说发展的脉络为《史记》→魏晋志怪志人→唐传奇→宋元话本(鲁迅认为中国小说史的一大变迁,其发展完善原因一是“说话”发达,原因二是阿城提出的民间大量使用纸张)→元杂剧(阿城认为中国世俗小说史上的另一个传奇,其发展完善科举取缔)→明代中国古典小说的黄金时代(特点开头结尾的规劝,其是礼下庶人影响世俗读物的结果)→清代小说(《红楼梦》中国诗的意识流引入小说)→1949年鸳鸯蝴蝶派。

五四运动的新文学是用权利指导“改造国民性”,口号提倡文字白话,写起来却将小说诗化。新文学与同时代世俗小说相比水平较低,直到张爱玲、钱钟书的出现白话文才逐渐成熟。五四运动期间出现另一个文体,翻译体带有翻译腔,一般为硬译,诟病至今。1949后,新文学功利主义转变为工农兵文艺,其主流的世俗小说为革命世俗小说,由革命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政治权利三者相结合。1976-1986年,文革之后出现的纯小说风潮,是不正常的。直至80年代后期,中国世俗小说才开始复兴……

  《闲话闲说》读后感(三):世俗又何妨

阿城的《闲话闲说》,整个法大图书馆只有作家出版社这个版本,而且仅此一本,也不知是哪位好心的图书馆工作人员买下此书。

看完书后,便觉得装帧设计恰如其分,与书中内容相得益彰。封面的颜色搭配乍看有种武侠小说的感觉,而且是街边那种盗版的。花花绿绿,色彩纷呈,好不俗气。细看则有一画作,颇具《清明上河图》的气质。只是景色和人物被着了颜色,如河水为绿,轿子为红。似是姑娘出嫁,有人骑马,有人坐轿,有人看热闹。好一派世俗生活的气息!

读此书最大的心得,就是为自己的“俗气”找到理由。原来世俗本是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的气质,我们最是迷恋尘世生活,固有好死不如赖活着的说法,并且小说就应该描绘世俗。小说嘛,就不要去谈什么高深玄妙、深不可测之物,踏踏实实、本本分分,为普罗大众带来享受和慰藉。“文以载道”,“道”是由“文”来载的,小说不载。

鲁迅先生的“短袖子”理论,今天仍很受用。有些人听闻别人谈性,便面红耳赤,必得拿出朱老夫子“存天理,灭人欲”的劲头。而谈性者必被认为思想龌龊、罪孽深重

在我看来,世俗生活本该是有些“三俗”,因为“三俗”有趣,使人放松。生活本就压力重重,如果没有一些“三俗”调剂,那该多么单调乏味。但凡事都有个限度,过犹不及。如果总是用些惯常的词汇和套话,只会让人觉得面目可憎、俗不可耐。

  《闲话闲说》读后感(四):我也随便说说

这本《闲话闲说》中心思想归纳即:中国文化即世俗文化。 阿城从“儒家,道家,佛教,禅宗等”讨论中国自古以来的世俗。 从各个朝代的发展变化来论世俗文化的兴盛衰弱。 从文学的种类:诗,词,曲,小说 等去表现世俗。 从近代的各个作者:鲁迅,张爱玲,钱钟书,沈从文,汪曾祺,贾平凹,三毛,冯冀才,王朔等去证明近代世俗文化的兴起。 文末引用了木心先生的“先是有文艺,后来有了文艺腔,后来文艺没有了,只剩下腔,再后来腔也没有了文艺是早就没有了。表达了阿城对“腔”的厌倦。我们也应警惕落入“腔”的俗套。

  《闲话闲说》读后感(五):圣诞瞎想

我对国人过圣诞有过三重认识。
第一重是过节者都崇洋媚外,不得圣诞真谛只学个样子,卖弄国际化形象,是土鳖暴发户心态。中国传统节日式微令人担忧
第二重是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差异,但一切真诚祝福,无论托寄于洋节还是传统节日,都应被理解尊重。但仍为传统节日忧虑。
第三重便是看了这本书,了解中国的世俗文化系统总有能力融合外来文化,变化自身,自身变化。圣诞原本是西方宗教节日,在中国成了年轻谈情说爱聚会购物的节日,满足了传统家庭性和生产性节日不能满足的年轻群体的需求,或对传统节日延续其固有文化有帮衬作用。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平安夜组织学生观看传统文化宣传片,反对媚俗洋节,正应了作者说的中国知识分子爱给世俗开药方,动不动就礼下庶人改造国民性,实在是以人为之力打扰世俗的自为。
其实过什么节,原不用搞得这样楚河汉界。

  《闲话闲说》读后感(六):通人神的阿城老师

    薄薄一本阿城的论中国小说。可贵之处在于,虽是谈小说,却可藉此了解阿城对于人生的思考,那个低调的,神秘的,仙风道骨的阿城老师,终于可以窥得一点点庐山真面目。阿城老师,你的杂文我可是当哲学来读的。
    阿城说:字,是有神性的。他提到张光直先生说中国文字的发生是为通人神,是纵向的,,西方文字是为传播,是横向的。阿城在美国拒绝学习英语,大概就是为了保持汉语的神性和纯粹吧。是哦,唐诗如何可以英译的好呢。汉语的美,只有中国人知道。
  阿城的文字功力,炉火纯青到这样地步,似乎是借助了神力。读多少遍,仍然是好。怎么可以这样好。

  《闲话闲说》读后感(七):知识点

在书上的古代,这是可以“隐”的,当然隐是“仕”过的人的资格,例如陶渊明,他在田园诗里的一股恬澹高兴劲儿,很多是因为相对做过官的经验而来。老百姓就无所谓隐。
世俗间颓丧的多是男子,女子少有颓丧。
耶稣会教士利玛窦明末来中国,那时将“耶稣”译成“爷甦”,爷爷死而甦醒,既有祖宗,又有祖宗复活的奇迹,真是译到中国人的心眼儿里去了。天主教中的天堂,实在吸收不了中国人,在中国人看来,进天堂的意思就是永远回不到现世了。反而基督的能治麻风绝症,复活,等同特异功能,对中国人吸收力很大。
原罪,中国人根本就怀疑,拒绝承认,因为原罪隐含着对祖宗的不敬。
主持和尚不念经是合理的,他要念经,一寺的和尚吃什么?
中国历代的战乱,中原人不断南迁。广东人说粤语是唐音,我看闽南语亦是古音,以这两个地区的语音读唐诗,都在韵上。
香港人好鲜衣美食,不避中西,亦不贪言中华文化,正是唐代式的健朗。
中国前十年文化热里有个民俗热,从其中一派惊叹声中,我们倒可以知道雅士们与世俗隔绝太久了。有意思的是,不少雅士去关怀俗世匠人,说你这是艺术呀,弄得匠人们手艺大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