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天资差异》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天资差异》的读后感10篇

2017-11-15 22:27:2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天资差异》的读后感10篇

  《天资差异》是一本由伊莎贝尔·布里格斯·迈尔斯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191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008-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天资差异》读后感(一):通向个人发展的道路

自测INFJ 2017-5-6

测试是不断变化的,起到一定的作用,不是全部,我比较关心的是人格的发展,摘取原文如下:

“在人格类型发展中,认识到某种情景中某过程比另一种更恰当,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恩,天资是完整的,它可以通过被选择得到发挥。

“没有这个认识,人们不会有意识关心和注意自己使用的是哪个过程”

#:同意,觉察是完善的前提

结论:

在面对某项决策时,在用个人偏好决定前运用相反的特质审视下,是否是恰当的。

对我而言,就是要用客观事实,和可能产生的错误,后果进行审视。

最终,决定还是要归属于个人的价值取向。

  《天资差异》读后感(二):infp自白

刚做完MBTI测试,我是infp,好奇读了这本。对于我这种人格来说,收获是蛮大的,从自我否定,到积极态度的转变。
作为荣格人格分类的入门读物,作者介绍了4种相对独立的个性思维方式:内倾~外倾,感觉~直觉,思考~感知,判断~情感;并用了大量统计的数据来分类分析这组合的16种人格特点,职业取向,发展方向,优缺点等,以及各个人格发展出的辅助人格类型。随后总的论述了儿童时期人格的形成,教育婚姻社会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在了解这套理论之前我是十分迷茫的,正如infp人格天生的理想主义忧郁善感,很难融入社会的特质一样,而更多的自我认识是否定的。
在看了很多关于infp人格的的描述后,我能更清楚的认识自己,作为16种人格中所占人数最少的一类,往往自我否定的认识也难免,但这些都是天生的,我们也有自己独到的天资。另外在网上也发现了像我一样的人,自己并不孤独。对自己有了积极的认识。
天资差异是客观的,接受这些差异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所以要清楚自己的优缺点。infp属于化解型的理想主义者(nf),内心比较丰富,对人事关系有预见性,多愁善感,适合从事心理咨询,艺术,写作等工作。缺点也十分明显,脱离现实,处于自我与社会的矛盾中,想的多做的少。比如在写这书评时,会强迫自己用感觉思维把书的大概复述一边,说来可笑,但对我来说很难做到。在社会实践中发展辅助感觉判断型思维是这种人格最好的出路。
就像作者说的,每种人格都有各自的魅力,不同的人之间交流应该互相理解,注重方法。这本书不仅可以理解自己,也可以帮助自己理解他人。我最近就犯了个错,在与感觉判断型的人交流时,总是探讨未来的可能性,谈话方式也是跳跃的。结果可想而知,对方基本不理解,甚至有点厌烦,反而自己也忽视了现实的很多因素。但现在,我尝试去理解感觉判断型的家人,往往可以化解很多不快。
人格差异和人的成熟是两回事。人格差异只是四种相对独立的思维方式的差异,而成熟在于善用这些思维。比如直觉要在感知的基础上,判断主要是对个人的发展,而不是批评。成熟还包括对失败的总结,和准确的评估尝试,不成熟表现在推卸责任,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与外部因素。诚然自己有这样的问题。 教育对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是比较大的,特别是家庭教育。儿童接触世界,感觉与直觉的思维差距最大,教育方式也不同,本书也是泛泛谈,可以扩展去了解。
现在我知道自己的思维习惯,在生活中会注意自己的思维,从而改善(不是改变)。

  《天资差异》读后感(三):MBTI性格测试:照见自我,因人成事

大学时候,同宿舍一个舍友被誉为哲学家。每天像康德一样精准的活着,5点钟起床跑步,17点钟吃晚餐,没事就在书桌前座着,一边冥想一边摇晃凳子,偶尔休息就走到宿舍前的走廊拍栏杆,拍过去、再拍回来。噪音吵醒了隔壁宿舍还在午后阳光的爱抚下,睡得醉生梦死的兄弟怒气冲冲走出来,看到是哲学家,愣了一下,又灰溜溜地回去了。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吵架都困难。后来有一天,哲学家很高兴地从外面回到宿舍,眼睛里都是纯真喜悦的光芒。他似乎找到了真理,或者被上帝亲吻了一口。总之,看得出他的身心沐浴着发自肺腑的畅快。于是,第二天他的家人把他接走了,他不仅跳过了书,也跳过了读书,去追求自我了。
现在说起来,仍然恍惚的像是个韩寒式的小说,充满着荒诞不羁的味道。但它确是真的,我们身边确实存在着和我们完全不同类型的人,有些你可以理解你们之间的不同,有些根本无从理解,从行为到思想都跟你不在一个象限。有些不同可以意识到但无法认识到,有些不同可以认识到却无法意识到。就像身边经常相处的人,可以通过理性上进一步的思考去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却很少有人有意识地对此深入思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MBTI给了我们认识自身、认识身边人一个很好的工具。
同样是刚上大学时,当哲学家与尼采痛饮畅谈时,我买了个日记本,想认认真真写日记,开启美丽生活。没写半个月就发现写不下去了,日记本记录的都是自己对自己的严厉批判。一言一行,一念一意,都可以拿来批判。自己每天兴高采烈地给自己开批斗会,这事情有点诡异。丢掉日记本我觉得自己生活也挺好,为什么在日记本里呈现的世界是这样?痛定思痛,我就把日记本丢了。后来发现有人比我还厉害,连续几年的日记都在骂自己这不行、那不行,真正做到“每日批、每年批,小批不间断,大批不跨年”。我想,大概是人心里都有两个我吧,光明、高大的那个我把黑暗、猥琐的那个我,海扁一番,现实中的那个我也能爽到。
那么,从MBTI的角度我们该怎么分析这种行为呢?日记的内容都聚焦于自身,注重与心灵的对话,活在自己的世界中,这应该是内倾型的人。这种人性沉静,说话含蓄,做事谨慎,不喜欢社交活动,比较关心内心世界,天性如此。当然,这只是个简单的例子,给自己的行为一个合理化的解释,自己也可以活得从容一些。
MBTI更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可以基于每个人性格的差异来认识团队的运作,并给与优化建议。比如,在1月25日约读社的以MBTI人格测试为主题的活动之中,我们确实明显地体会到S/N,T/F不同类型的人的差别。
T的人擅长思考、搭建框架、制订规则,聚焦于事的层面,为了将事情做到理想的效果,常会显得刚硬、冰冷、高效,追求价值;而F属性的人擅长沟通、感情细腻而敏锐,看重人与之间的关系,追求温度。当活动中的某个环节出现超时时,为了不影响后面的整个流程,T属性的人会即刻终止演讲者的分享;而F属性的人则不会尽量照顾到演讲者的感受,即使严重超时也不会去可打断。
在workshop环节,策划人希望每个小组设计一个让大家脑洞大开设计一个年会活动,让不同性格类型的人在行为中呈现出性格特征。于是,我们就可以看到这样的两幅图:
图为F型性格所画
小图为T型性格所画
有意思吧?T型性格的记录者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有中心、有枝蔓、有层次地清晰呈现团队的讨论与思考,用自己的逻辑将每个人的思考聚合起来,形成一个有体系的结构。而F型性格的记录者所呈现的内容则比较凌乱,在逻辑、结构、层次的清晰度方面稍逊一筹。但从演讲层面来看呢,T型性格即使思路很清楚,但缺少明星特质,演讲缺乏与人的互动、不够有感染力;但F型性格的人即使是一堆凌乱的内容,也能够绘声绘色的讲出来,演讲为内容加分。
所以,每个性格各有所长。推演到一个极端的状态,就如分享大咖翔哥所说,所有的优点也是缺点,所有的优点也会成为缺点。每个人都需要对此保持清醒的认识。对于所有性格都进行中性评判,也是MBTI性格分析的特色之一。
再回到社群的层面,约读社的核心理念是“有价值的输出,有温度的社群”,冥冥之中包含了T/F两个维度,也正是两个维度的相辅相成,使得一个社群的发展生机勃勃。一个团队既需要T属性的人制定规则、进行策划、把握方向,也需要F属性的人用柔和的方式来实操,增强凝聚力。不同性格的人可以相辅相成,借用各自的长处来做事,让每个人都在舒服的位置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价值。
每种性格都有自己的优势,如同光与影的相伴相生。认识自己是一个永恒的命题,认识到自我,才能够尽可能多地发挥自己的长处,来成就自己的所想与所念。
如果想了解自己,MBTI会给你一种结果;如果想成就自己,MBTI只是一个开始。
时间:2015.1.26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