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创造难忘的人物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创造难忘的人物经典读后感10篇

2017-11-16 21:00: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创造难忘的人物经典读后感10篇

  《创造难忘的人物》是一本由[美] 琳达·西格 / Linda Seger著作,后浪丨文化发展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1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创造难忘的人物》读后感(一):小说作者、编剧必读10条创造让人难忘人物的方法

也许你梦想成为一名东野圭吾那样的小说家,也许你正在公众号上努力练习写故事,也许你是一个渴望成功但却并没有什么名气的小编剧,但你应该要知道,所有的这些目标,都需要刻意练习,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练习怎样创造让人难忘的人物。 琳达·西格的《创造难忘的人物》中就给出了10条创造难忘人物的方法和技巧,想成为著名小说家和编剧的同学们注意了。 1 研究人物 创造人物的第一步就是研究。大多数写作都是对新领域的个人探索。这就要求作者必须做一些研究,以确保人物和环境真实有意义。你故事中的人物总会来自几个不同的文化背景。对那些和你具有相同背景的人物,你可以根据自己的体验找到他们的节奏和态度。而对那些来自其他文化背景的人物,你就必须做些研究才能保证他们的文化得到真实的反映,才能保证你创造的人物是有区别的,而不只是说话做事都一样的不同名字而已。 那怎么做研究呢?琳达·西格说,如果你除了写作还从事别的工作,比如医疗、房地产或历史教学,那么你在工作中吸收到的一切素材都能被运用到写作一部医疗题材的电视剧、一篇关于房地产业的短篇小说或一部以中世纪英格兰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中。注意观察生活,留心细节是做研究的最好方法之一。 在创造有力人物的过程中,理解研究的重要性和理解研究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步骤。一旦新手们克服了最初的研究阻力,很多人都会找到一条最令人兴奋的、最有创造性的、最愉快的写作途径。它为赋予人物生命的想象铺平了道路。 2 定义人物:一致性与矛盾性 如果你只设定了一两个前后一致的品质,那么你就会有创造出俗套人物的危险合情合理的人物不能成为受限制的人物。通过对连贯性的创见,你可以产生很多并非俗套的联想。但你仍然要选择人物的某些方面在剧本中揭示出来。如果你了解和理解某种人的核心气质,那么读者或观众就会感到清晰很多。 创造人物通常都以有力的刻画开始。生动的第一印象给予了你对人物的感觉。 琳达在《创造难忘的人物》里说,创造人物有几个阶段。尽管你不一定按照如下的顺序,但这些阶段必须包括: 通过观察和体验,得到第一个想法。 对人物进行粗线条刻画。 寻找人物的核心,以创造人物的合理性。 寻找人物身上的矛盾之处,以创造人物的复杂性。 添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进一步充实人物。 添加细节使人物非凡而独特。 3 创造幕后的故事 幕后的故事不能讲得太多。如果人物必须坐下来谈论往事,他们就会变得枯燥乏味、没有生气。用冗长的独白、闪回和展示传达过多的幕后故事信息将是致命的,它会拖了故事的后腿,而非向未来推进故事。 通常,以只言片语每次透露一点幕后故事是效果最好的。 如果一个人物现在要经历重大的改变,那么写作者往往需要一些幕后故事信息,以帮助解释这些行动和决定。 4 理解人物的心理 很多创作者都明白童年的影响有助于构建人物。科尔曼·勒克说:“当我传授编剧技巧时,心理学中只有一个领域对我是极端重要的,那就是理解过去的孩子。假设心理学中有什么更为重要的东西能运用到写作中,那就是要理解——即使是成熟的成人,在内心中依然有一个‘过去的孩子’存在。如果你理解了‘过去的孩子’,你就能创造出影响人物的童年经历的关键性事件。” 人类比分类系统复杂得多。然而,肯定有一些稳定的行为和态度模式支配着人们的心理。鉴于人们都有基本的欲望,他们都是相同的;鉴于人们对生活有着不同的反应,他们又是各不相同的。理解这一点即是创造具有丰富内在和外在生活的立体人物的关键。 5 创造人物关系 戏剧本质上就是关系。它极少关于一个人的,通常是关于人的互动和影响,而结果就是由于这一互动导致了人的转变。 没有富于动力的关系,人物就会变得平淡无趣。冲突和反差提供了人物之间的戏剧,并且证明人物关系可以和任何个体人物一样引人注目、令人难忘。 你可以把这些元素——吸引、冲突、反差、转变,运用于爱情友谊、合作乃至任何类型的人物关系的创造中。 6 添加辅助人物和次要人物 添加辅助人物可以为故事增色。正如画家不断添加细节使画作完满一样,作家也通过添加辅助人物赋予故事深度、色彩和质感。 创造辅助人物的过程: 决定人物的功能。 创造一个人物,与执行这一功能的人物形成反差。 添加细节,充实人物。 7 对白写作 优秀的对白传达出冲突、态度和意图。他不能讲述人物,而要揭示人物。 首先要精简地写作,别的什么都不用干,你就能把对白提高百分之五。不要写“真是”或“我已经”,把所有的语气词诸如“好”、“哦”、“你知道”都去掉。只需让它更加富于对话性,改进便已经开始了。 8 创造非现实人物 琳达在《创造难忘的人物》里给出了一个练习:尝试创造一个代表正义的人物。从列出与正义有关的品质开始。这张列表中可能包括正直、中立、没有种族性别歧视、对法律精神和条文都有认识。 刻意练习,是快速进步的最好方法之一。 9 超越刻板描写 添加对女性和少数族裔的积极描写不仅能拓展故事的色彩,也有助于创造出更有力、更清晰、更立体的人物。 10 解决人物的难题 通常作者会遇到诸如以下的人物问题:人物不可爱,理解人物的问题,人物模糊的问题,商业性问题,辅助人物问题等。 《创造难忘的人物》里写道,盖尔·斯通说,有时候,一种名为“自由写作”的技巧会有帮助,基本上,这就是说,写任何你认识的人,写任何你想象的人,写任何你看到的场景,甚至只是描绘窗外的景色。这经常有助于你把头脑中的想法和情节、故事、人物问题上的解决方式联系起来。 卡尔·索泰说:“你必须尝试去生活。你必须意识到自己不只是个创作者,意识到外面还存在着一个世界。如果你不进入这个世界,你就会错过正在发生的事情,你的写作能力也就发挥不出来。”因此,只有你真正在体验生活,融入生活,才能手写生活。

  《创造难忘的人物》读后感(二):怎样写出一个拥有灵魂的人物

无论是电影、电视剧或是小说,人物的塑造始终是最重要的一部分。看完一部好的作品,人们可能会忘记作品中的某一个场景、情节、关系等,却仍然会记住那一个让人刻骨铭心,或者说真实得似乎曾经存在过这个世上的人物。
情人

  《创造难忘的人物》读后感(三):当你的人物活不起来时,可以看看这本书

创造难忘的人物有多重要

关于创造难忘的人物,我想是作为编剧、小说创作者、甚至文案策划都会遇到的难题。创造难忘的人物究竟有多重要,书里举了一个很直接的例子,就是广告。

创意人塞斯沃纳这样解释广告概念的形成:

“客户跟我们说:想找名人作推广,因为我希望推广不局限于葡萄干本身。我觉得,一个名人能让它有个性,更有内涵,这可能是我们靠产品本身做不到的。而我们说,可以考虑葡萄干个性,让它自己成为名人嘛。我们最初的想法是让一群葡萄干在‘我透过葡萄藤听到了’的歌声中起舞。然后我们又考虑葡萄干长什么样,我们觉得它应该更酷,有一点盛气凌人。而作为反差,其他的零食就不那么酷,不那么时髦——比如萎缩的薯片,融化的糖块,鞋子粘到桌子上的口香糖。葡萄干穿着不系带的高邦运动鞋,带着墨镜。而脆饼干穿的是翻口皮鞋,糖块穿的是沙漠靴——它们的一切相形之下都不太时髦。

所以我们看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广告,不再仅仅依靠找名人作代言塑造品牌的单一模式,有时候,会自己去塑造它。这个产品不再是产品本身而已,它被赋予了一种角色,角色人物的性格就是产品的文化。我相信,比起看见一个名人拿着一包葡萄干,一群穿着酷酷的葡萄干小人显然更容易让人记住。

这就是创造难忘人物的重要性。

如何创造难忘的人物

阅读《创造难忘的人物》这本书的时候,我正好陷入了写小说的瓶颈中。发现自己在故事里塑造了一个人物,但这个人物和故事里另外的人物除了名字不同之外,找不到很明显的差别。我知道,这样的雷同性不会让读者记住的。

《创造难忘的人物》里指出了关于创造人物的一些技能,我把它大致总结为三个步骤:

1、 研究人物

首先你得了解你想塑造的人物,他处在何种文化历史背景之下,他的身份职业。你得去对大环境做研究,才能将他不会太突兀地放进故事环境中去。包括他的过去,也有可能成为他性格或作出某种行为的原因,这些不一定是要在故事里详细表现出来的,但是你得知道,你得掌握笔下人物的逻辑性。

2、 定义人物

《创造难忘的人物》里提出了两个词:一致性与矛盾性。这也是我在写小说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就是人物太一致,扁平化,不丰满。书里给出了几个方法:

a、 为人物添加矛盾性

矛盾性并不无视连贯性,它们只是在补充。书中举了个例子:一位非常谨慎,害羞,谦逊的教授,他对自己的领域非常了解,对自己的学说抱有强烈信念,在任何宗教问题上都有旗帜鲜明的立场,这就是他的连贯性。然而这个教授竟然做过牛仔,还以在犹他州的盐沼上赛车而闻名,这就是他的矛盾性,这些特性使这个教授成为了一个有趣的人物。他不再是呆板的。

b、 添加价值观、态度和情感

如果你创造的人物只有连贯性,那么他们是立体的。如果添加了矛盾性,那么人物就会独特得多。如果想进一步深化人物,那么还有其他一些可以添加的品质——可以在价值观、态度和情感上拓展他们。情感深化了人物的人性。让人物变得更加有血有肉起来。

c、 细化人物

灌注了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任务是多维的。但是另外还有一步才能使人物成为原创性、独一无二的,这就是添加细节。

严歌苓是我读过的对于细节描述很是精湛的作家之一。人物在她的笔下不是靠对白而活起来的,而是靠细节。一个人物的小动作眼神,甚至微表情,都能被她捕捉到并放大成为人物的一个特质,让人物变得与众不同起来。

解决人物难题

写作者会遇到困难,人物也会遇到困难。有时候,想法就是不来,人物哪也不肯去。这会写作者很沮丧。但是,不妨把这当成创作过程的一部分看待。

卡尔索泰说:“你必须尝试去生活。你必须意识到自己不只是个创作者,意识到外面还存在着一个世界。如果你不进入这个世界,你就会错过正在发生的事情,你的写作能力也就发挥不出来。”

这也是为什么,每每我遇到写作瓶颈,感觉自己笔下的人物怎么都活不起来,故事也毫无推进的时候,我就会走出去,感受生活。在生活中观察找灵感。比如地铁上遇见的偷偷哭泣的年轻人,酒吧角落里神情凝重的中年人,旅途中遇见的行为怪异的陌生人等等,这些人物是现实中活生生的人物,我会去想他们究竟经历了什么……毕竟,创作还是来源于生活。擅于进入这个世界并观察它的人,才能打开写作思维的大门啊。

  《创造难忘的人物》读后感(四):如何能够在电影小说中创造令人难忘的人物?

在一部影片中对于影迷来说最重要的是人物,主题和故事赋予人物的绿叶。琳达·西格在《创造难忘的人物》中用巧妙绝伦人物的知识和精妙技巧,独特的见解让读者能加能了解到好的剧本和电影中创造难忘的人物有多么重要。
作者简介:琳达·西格,编剧畅销书作者、好莱坞资深剧本顾问,从1981年起为2000多部剧本和100多部电影担任了策划咨询工作,并在三十多个国家教授剧本写作。曾获得救赎电影节终身成就奖及月舞影展等其他电影节的多项大奖。
作品简介:《创造难忘的人物》主要是如何塑造难忘的人物,提供了系列的指导和技巧,所遇到难题时如何解决,适合编剧在塑造难忘人物角色时可以参考的一本书,这也是琳达·西格继《编剧“点金术”》这一剧本宝典之后的新作品。
推荐理由:
1.适合编剧作为参考学习塑造深刻人物时可以参考的一本书,对于单调刻板写作的人来说,也是值得学习,能提升之后写出原创性的作品。写剧本、写广告、写小说,对人物的塑造都非常重要,以及电视与电影,都适合此书。
2.书中收录了《飞越疯人院》、《雨人》、《走出非洲》等好莱坞一线编剧的专访,而且这些电影作为中国影迷都是非常喜欢的。
3.书中涉及很多优秀获奖的剧本和电影,从中一一举例如何设定人物,编制人物关系,各种指导和技巧。其中自己喜欢的几部电影《雨人》、《飞越疯人院》、《死亡诗社》、《安妮·霍尔》、《红粉佳人》等等。举例了几部著名小说中的片段,《飘》、《证人》、《一条叫旺达的鱼》、《普通人》等等。
生活中喜欢阅读,阅读之后会看电影,因为国外很多好作品都会改编成电影,会通过电影的角度再和书籍做对比,看看电影呈现的人物角色如何定义,演员如何去表演,去年看了一百零六部电影,并且给电影简单的概括和图片都保存起来了。自己想再看的时候看一下这些收藏的信息就可以直接在手机和电脑上观看,比较方便。
比较喜欢的是《乱世佳人》、《危情十日》、《死亡诗社》、《听见天堂》、《海上钢琴师》、《英国病人》、《伊豆的舞女》等等,好的电影打动人心的都是里面塑造了一个让人过目不忘的人物,人物的情感,人物的角色,人物的关系。作为影迷来说过了很久依然记得影片中的角色传达的含义,演员的语言、表情、肢体动作等等都会留在脑海里。
在生活中从小看电视,电视广告也有一些深入人心的,舒肤佳广告语:促进健康为全家。农夫山泉广告语:农夫山泉有点甜。语言的魅力很大,不论是以文字创造一个难忘的人物,还是文字可以创作一条几十年深入人心的广告,都离不开文字的画龙点睛的妙处。
电影中有特别让人深刻的人物,在平时读小说中也有自己喜欢的主人公,余华《活着》中一直贯穿始终的主人公,徐富贵是主角,富贵的性格老实善良,却也因为年轻时不懂事,又赌又嫖过了惨淡的一生,在巩俐和葛优饰演的电影《活着》同样人物也是有特色;通过电影的徐徐推进让我们了解人物的内在运作,去了解徐富贵的年轻时候,中年时光,以及孤独的老年,是怎样的一个心理变化。
《活着》创作背景是讲诉了大时代,什么内战,大跃进,文化大革命这些诸多社会变革之下,人物徐富贵的年轻到年老,他的语言、工作、衣着和环境变化都形成了后来我们印象中特别深刻的徐富贵这个人物角色。更重要的是人物的心理变化,语言传达出来更触动内心,跟着一系列情节和变故,徐富贵这个人物不断失去家人,经历苦难,最后仅剩下一头老牛陪伴着年老的他。
余华要去研究徐富贵这个人物,创作背景,从国民党统治后期到解放战争、土改运动,再到大炼钢铁运动,自然灾害时期等,他当时的所处的文化时代,那个变革之下的历史时期。地域是余华设定的上世纪40年代,中国农村的生活画面和世事变迁。
通过小说作品和电影呈现的形式,我们更加清楚了解徐富贵他的人物背景,环境和时代,理解到上世纪40年代的文化。距离我们二十一世纪这么远,我们和那个时代的巨大差异,对那个时代的人物生活方式和居住地方也是通过电影和书籍了解到。通过电影和书籍了解到他们那个时期,语言、生活条件、衣着等等,从而使自己认识了那个时期人们的说话方式和用词。
身边喜欢的人,是因为对方生理特征,他的长相,他走路的姿态,观察他身上的小细节,通过初步的观察和体验了解一个人的外貌和肢体语言,近一步寻找他的语言,了解他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个人物就逐渐变得充实起来,最后他身上不同常人的细节使得这个人物变得独特。
琳达·西格在《创造难忘的人物》中说了几点建议:创造者创造人物时使用的很多素材都是来自对微小细节的观察,在为广告创造人物时,观察就更为重要,读者会对在小说和电影中的人物形成一种视觉印象,人物描写创造出的细节能够使人物很快被辨认出来,要使人物更加立体还得添加价值观、态度和情感,最后添加细节细化人物,使其成为独一无二的人物。
李碧华的同名小说改编的两部电影《霸王别姬》和《胭脂扣》,这是自己特别喜欢的电影,小说和电影都塑造了难忘的人物,作品人物有美而壮烈的内在,故事往往抓住人生最光辉、最灿烂的刹那加以发挥。
《胭脂扣》中张国荣塑造了风度翩翩的十二少,相比小说十二少这个角色着墨比原著更浓,梅艳芳塑造了深情的如花,一心一意寻找十二少。《霸王别姬》中程蝶衣的独特,张国荣用演员的身份演绎给予角色另一番生命,故事中蝶衣其实就是虞姬,虞姬也就是蝶衣,命运是相互影叠,电影的结局更吊诡,同原著小说中相差甚多。
电视剧中《红楼梦》陈晓旭扮演的林黛玉一直招人怜惜,这就是创造的一个难忘人物。黛玉人物出场,一进贾府,每个人先后出场,铺垫了很多,不同的人物一一出场,黛玉金建不同的长辈与同辈姐妹。
黛玉的外貌描写:“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聪明清秀,绝丽无双,气质脱俗,淡雅若仙,妩媚风流。

黛玉的衣着描写着墨较少,在大观园姐妹们一起赏雪作诗中有描写道:“黛玉换上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皮的鹤氅,束一条青金闪缎双环四合如意绦。”
黛玉的语言,能言善辩、口齿伶俐,性格鲜明。红楼梦中有一段是宝玉去梨香院看望薛姨妈,同宝钗互换配饰欣赏,又闹着想吃一粒冷香丸,黛玉这时进来明显吃醋了,好一个口齿伶俐讲了一番。一见宝玉,就说:"哎哟,我来的不巧了!"宝钗问她怎么说,她说:"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宝钗又追问她是什么意 思,她说: "什么意思呢:来呢一齐来,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明儿我来,间错开了来,岂不天天有人来呢?也不至太冷落,也不至太热闹。——姐姐有什么不解的呢?
黛玉是灵性的诗人,《葬花吟》、《秋窗秋雨夕》、《题帕三绝》、《杏帘在望》,菊花诗等等。
用琳达·西格《创造难忘的人物》中讲解的人物的知识和技巧来说,《霸王别姬》、《胭脂扣》和《红楼梦》中这些人物主角的诞生,无疑是很出色的,难忘的人物,成为经典,历经时间考验,段小楼、十二少、林黛玉,这些都是让人记忆犹新的人物角色。难忘的人物是因为有哪些独特,非凡的细节让人牢记,而人物极少单独存在,而是存在于关系中,一部好看的电影,出了主角还有印象深刻的配角和一些有特色的小角色。
琳达·西格这本《创造难忘的人物》更适合一边阅读,一边思考,想起一些曾经看到过的电影和印象深刻的人物,电视剧中的深刻角色,电影中呈现的难忘人物,广告中出现的人物传达的广告理念,还是书籍中那些文字描写让你对一个人物印象特别深刻。写剧本,写小说,写广告,都可以创造一个让读者听众难忘的人物角色,透过小说文字,电影视觉,让我们感受到一个有血有肉的角色。

  《创造难忘的人物》读后感(五):他凭什么判断寒门难再出贵子?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读书的旅程
几年前,一篇叫做《寒门难再出贵子》的文章刷遍了网络,因为这篇文章,很多出身农村或者城市低收入者,都充满了焦虑,毕竟跨越阶层是大多数人内心当中隐隐的期盼。我那时候不明白为什么这个作者可以凭借一场饭局中,实习生的不同表现,就判断这些孩子的未来。根据文章的描述:在饭局上,拿走饭局多余烟的实习生是来自农村的孩子,知道怎么和人寒暄打招呼的实习生是来自商人家的孩子,有点不爱理人的实习生是来自知识分子家庭的孩子。
直到我看完了琳达·西格所写的《创造难忘的人物》以后,才豁然开朗。在书中琳达·西格说了一句非常有代表性的话——人的变化是环境变化的产物。也就是说你身上的烙印很少能脱离你生长的社会背景(你的家庭属于中产还是下层,很大部分决定了你刚入社会时的表现),当然还有你所处的文化背景,历史时期以及职业也会对你的人生产生重要影响。
根据大部分资料显示,来自底层的孩子由于缺乏物质,一般比较节俭,而这一特点在对外社交上就是表现为吝啬,小气以及不舍得下成本做事;来自商人家以及知识分子家的孩子,从小耳濡目染父母待人处事的方式,自然也就不自觉地模仿了。
其实,琳达·西格所撰写的《创造难忘的人物》主要是教大家在写剧本,写小说或者写广告的时候,如何创造出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因为琳达认为一个故事最重要的不是故事本身,也不是主题,而是故事中所出现的人物。但是要创造出一个让人印象深刻,并且流行甚广的人物,首先需要的是创作者亲身实践去研究你要写的人物。就像《寒门难再出贵子》中的银行经理一样,他能够依据实习生在饭局上的表现进而判断他们的家庭背景,源于他长久的观察或者内化的洞察力。
在《创造难忘的人物》中,琳达·西格为了创作剧本,用到的调研方式有查阅过往资料,如研读日记,阅读某一时期的报纸以及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亲自去和某一类人生活和相处,比如作者为了写精神病有关的题材,去精神病院和精神病患者一起生活了十天,为了知道不同种族的人怎么说话,她去和不同的人交谈,以此观察他们的生活习惯以及说话方式。总之,在琳达·西格开始创造人物之前,她在调研上花了大量的时间。新闻学写作上有一句话叫做“七分采,三分写”,由此可见在动笔之前,调研有多重要。
在做完调研以后,琳达·西格在《创造难忘的人物》中给出了如何创造人物的6个阶段,这六个阶段对于不知道如何下笔创造人物的创作者,以及经常患有拖延症写作的人来说,或许是一个写作框架。
阶段一:通过观察和体验,得到第一个想法。
琳达·西格认为创作者创造人物时所使用的素材都来自于微小细节的观察。而要掌握这些细节创作者就需要自己亲身去观察和体验。
阶段二:对人物进行粗线条刻画
因为没有人知道自己是不是写出了一个可信,合情合理的人物,所以创作者都是结合自己的感受先对人物进行一个粗线条的刻画。
阶段三:寻找人物的核心,以创造人物的合理性
创造的人物要拥有某种核心的个性,这样观众才能界定他们的本质并预期他们的行为。比如善良的人,这个品质会一直贯穿人物的始终。
阶段四:寻找人物身上的矛盾之处,以创造人物的复杂性
因为人的不理性,所以有时人会做出一些让我们震惊和奇怪的事情。而有了矛盾的人物更让观众觉得他更奇特和绝妙。比如在《飘》中,郝思嘉的性格是放荡的,所以对她勾引男人读者不会奇怪,但她在危机中具有清醒的头脑以及坚强或果断与她放荡的差异让人惊讶,可以说拥有了矛盾性让郝思嘉这个人物变得丰满。
阶段五:添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进一步充实人物
要让人物立起来,必须有血有肉。你可以赋予人物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其中,情感可以深化人性,让观众产生移情的作用,而态度可以是视角和观点,展现人物如何看待他所处的世界,价值观可以通过人物的行为,态度以及冲突去传达。
阶段六:添加细节使人物非凡而独特
人物的细节创作的越好,这个人物越难忘。表现人物的细节可以是人的行动,行为,语言用法,仪态,衣着,笑声,面对特定情境时采取的特殊方法,不过来自人缺点的细节更让人难忘。
当然你掌握了创作人物的6各阶段,还是不够的,因为任何创作者表现的都是幕前的故事,一个人之所以成为现在的状态,正是由于过去的经历。所以创作者需要对自己创作的人物的幕后故事,心理等了如指掌。
为了让你创作的故事更有看头,琳达·西格在《创造难忘的人物》中还针对如何创造人物关系,辅助人物以及次要人物如何创造,非现实人物如何创造,对白的重要性以及在创作中对人物的刻板描写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可以说这是一本比较实用的写作指导手册,那些不知道如何做写作调研,不知道怎么下笔创作人物以及不知道对白重要性的写作者,值得一看。
他凭什么判断寒门难再出贵子?

  《创造难忘的人物》读后感(六):好的人物,是一张立体的网 ——《创造难忘的人物》

好的人物,是一张立体的网
——《创造难忘的人物》
    “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对一个成立的故事而言,人物都是其中的关键,如果人物不能成立,光有故事和主题,不足以吸引观众和读者。”前言里琳达的话,在笔者看电影、看书的时候不断得到应证。我们不记得《摔跤吧爸爸》里赢了什么比赛、走过多少曲折,却记得那个被锁在器械室,流着泪听着国歌的父亲;不记得《春娇与志明》经历了什么,斗嘴了什么,却记得那个抽着烟的余春娇、那个大男孩张志明;不记得那些英雄片里正义如何战胜邪恶,却能津津乐道蜘蛛侠与蝙蝠侠。拿无数人心中经典电影《泰坦尼克号》来说,几十年之后,我们提起的,绝不是船如何撞到冰山、有多少人幸存,而是永远不老的杰克和露丝。在电视剧里尤其如是,你不会记得两部《欢乐颂》里她们做了什么事,却能够记得四个性格迥异的女孩。
    作者通过对三十余位来自电影、电视、小说、舞台剧的创作者的访问,得出如何创造难忘人物的普适方法——将你的人物打造成一张立体的网,由人物的背景文化、作者的心声连接构成,又向外连接观众的思想、情感,从而种在时光里不朽。
一、人物向内连接:
   (一)连接人物的内在
     塑造一个真实可感的人物,需要作者大量的前期研究。背景、文化影响、特定历史时期、地域、职业、总体研究与个体研究,这些是人物内向连接的固定线路,然而这些并非捷径,需要翻阅大量材料,并进行实地体验。这些与笔者的记者经历大有重叠,如何写出一个实在的人物,需要置他于特定的时期、场景,需要询问他的经历、家乡、职业与习惯,因为所有细节联结,能成就一个独一无二的人。《泰坦尼克号》里的杰克,来自美国贫穷阶层、喜欢赌博、热爱画画、是个人生体验派,这也就为杰克的美国式幽默、乐观奠定了基调。而露丝来自英国没落贵族、喜爱艺术、重视自我,礼教下是叛逆的灵魂,迎合了杰克的才华和乐观,让露丝与杰克的互相吸引变得理所当然。而人物这些内在连接也就塑造了人物的“一致性与矛盾性”,杰克的乐观从一而终,甚至拿了一张“死亡船票”却说出“赢得船票,是我一生最大的幸运”的感人对白。然而这样游戏人生、享受生命的他,却有甘愿将生的希望留给爱人的“矛盾性”。一致性让杰克的特点突出,而矛盾又让他丰满可感。
  (二)连接人物与人物
    为了突出创造的人物,要通过“创造人物关系、添加辅助、次要人物”来连接人物彼此,将所塑造的人置于中心,用以突出。用吸引、冲突、反差、转变运用到爱情、友情、合作甚至任何类型的人物关系。阶级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的杰克和露丝最终互相吸引,杰克拯救、改变了露丝,热爱生命活在杰克离开的世界里,这是电影最感人至深的部分。
(三)连接人物和作者
   在创作之前,作者必须亲身体验,走入想创造的人物的生活中。在创作人物的过程中,作者会碰上诸如“人物不可爱”“人物模糊”“理解人物”“故事人物矛盾”的问题,这时候,作者需要透视人物,自由写作、找旁观者阅读、对故事中的人物问如果、尝试性别转换,通过对自我的寻找来突破瓶颈。
二、人物向外连接
与观众连接
 (一)连接观众感情——“移情”
     无论是剧本还是小说,与观众见面后,才有了生命。因此建立人物与观众的连接尤为重要。在琳达的书中,“创造幕后故事”“对白写作”“超越刻板描写”都能抛出锚,勾在观众心里。“对白写作”中,除了必要的节奏感外,“潜台词创作”尤为重要,是剧中人物潜意识的表达,能博观众会心一笑,对白的创作来自生活,可以是聆听洗碗工的对话、来自飞机上的偷听,在此基础上浓缩,表达人物态度,深化人物。露丝在被救上岸时,告诉登记名字的工作人员说,“I AM ROSE,ROSE DAWSON”,对白里的潜台词,让多少观众移情泪流。
(二)连接观众思考
   除了移情之外,还要启动观众“思考”,因此作者需要“超越刻板印象”创造人物——非刻板人物多维、能反映社会、个人、背景的多样性;反映当地社会不同人的年龄、种族、经济阶层、职业状况,并通过态度、行为、目的驱动故事、反映自身文化,能为观众提供新的认识并成为新的楷模。中国第五代导演张艺谋的影片中,无论是《我的父亲母亲》中大胆主动的山村姑娘、《大红灯笼高高挂》里个性开放的颂莲、《秋菊打官司》里的勇敢的秋菊,都以自由、主动、性开放、独立的形象超越了对传统中国女性的刻板印象,因此深入人心,也启迪了观众的思考。
    从创作到进阶再到突破瓶颈,琳达在这部书中提供大量创造人物的“干货”,像手把手教读者画出人物基本形象,再用幕后故事、心理活动、添加关系、打磨对白、超越刻板描写来人物修饰、润色,使之突出。虽然书中作者所提的案例,多是一些八十年代,不大为国人熟悉的作品,但好在解说有够精彩。
    好的人物,必是一个立体的网,连接自身虚构却真实可感的故事,知道自己所来之地、所往之处,连接作者想表达的思想、网住读者善变的心,才能铸就经典,让人不忘。

  《创造难忘的人物》读后感(七):创造难忘人物的方法

提起人物,我们头脑中最先想起的可能会是《简爱》中的简·爱,《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飘》中的斯嘉丽等。这些人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形象丰满、深刻,令人难忘。人物对一个故事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创造难忘的人物》一书中提到,“如果人物不能成立,光有故事和主题是不足以吸引观众和读者的”。
《创造难忘的人物》的作者是好莱坞资深编剧顾问琳达·西格,她在书中介绍了什么是难忘的人物,塑造难忘的人物的过程中一些常见的难题,以及如何克服这些难题。
琳达·西格从1981年就开始担任多部剧本和电影的策划咨询工作,并在三十多个国家教授剧本写作,曾获得救赎电影节终身成就奖及月舞影展等其他电影节的多项大奖。在《创造难忘的人物》一书中,琳达·西格以她多年从业经历为编剧、小说家、广告策划人提供如何应对没有灵感的思路,探索创造人物以及人物关系的过程。
一、塑造人物常见的问题
1、人物不可爱
有时候,创造人物并非如作家所想,他们常常会不可爱,甚至连作家自己都讨厌他。在这里我们需要明白的是,令人讨厌的人物并不等同于反派人物。反派人物的出现往往是为了突出主要人物或者是为了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令人讨厌的人物是一个根本不应该存在的人物。
人物之所以令人讨厌,琳达·西格在《创造难忘的人物》一书中指出,那是因为这个人物反映了你自身的阴暗面,解决的方法就是你去理解并接受自身的心理。
2、人物模糊
判断一个人物写的是否笼统,可以看他是否是出于情节的需要而产生的。如果对情节产生影响并使情节去适应人物,这就说明人物写的很好,也就是唯一的、细致的、独特的。
3、辅助人物
辅助人物的出现是为了突出主要人物的。如果辅助人物喧宾夺主,那么就意味着故事的想法或结构出了问题,人物市区了平衡,自然也就无法恰如其分的为故事服务。
二、如何创造难忘的人物
1、研究人物
研究人物包括总体研究和特殊研究。参加心理学、艺术或科学课程时,就是在做总体研究。总体研究需要经年累月长时间的观察和研究才能了解与之相当的细节。除此之外,还需要做特殊研究,包括人物生活的背景、文化、历史、地域、职业等。不同的社会背景、信仰背景会诞生不同性格和生活习惯的人物,而你需要做的就是去研究,并写你了解的人物。而文化背景则决定了人物说话的节奏、语法和词汇。
在《创造难忘的人物》一书中,琳达·西格举了一个上西区和下东区的例子:
上西区的人会说:“我去见了个人,一个做媒的人,祖母安排了这次既定的会面。”
下东区的商人会说:“我是个乐呵的人,我喜欢早上起来听鸟儿吱吱叫。我穿上干净衬衣,走进教堂,作作晨祷,九点钟我就开门了。”
你故事中的人物总会来自几个不同的文化背景。对那些和你具有相同背景的人物,你可以根据自己的体验找到他们的节奏和态度。而对那些来自其他文化背景的人物,你就必须做些研究才能保证他们的文化得到真实的反映,才能保证你创造的人物是有区别的,而不只是说话做事都一样的不同名字而已。
2、理解人物的心理
巴里·莫罗说:“写作的一半是心理学,有一个稳定的核心,或者说与行为的协调一致性。人们不会随便给个理由就行动。要保持和人类行为的一致,你就必须知道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会怎么做。人们也不会没有理由就行动。每个行动都有其动机和意图。”一名创作者需要理解人物的缘由,理解为什么他们要这么做,为什么他们需要这个。
3、创造人物关系
人物极少单独存在,而是存在于关系之中,这就需要我们处理好主次人物之间的关系,吸引和冲突之间的平衡,否则,可能出现上文提到的辅助人物过于突出,导致故事结构出现问题。可以用吸引、冲突、反差、转变等元素创造人物。
4、对白
优秀的对白像一段音乐,有其拍子、节奏和旋律。糟糕的对白僵硬、矫饰、不顺口。对于很多编剧们来说,然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处理故事,而对白先不写。不是因为对白不重要,而是因为对白太重要了。既然对白如此重要,编剧们有事如何写对白的呢?
有的编剧会先分析每场戏的目标和意图;有的编剧则是通过聆听人们各种情境下的讲话训练他们的耳朵,然后再将实际的谈话翻译成虚构的对白;而有的编剧则是对着录音机讲话。
无论何种防护四,编剧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写出优秀的对白。
但是《创造难忘的人物》这本书也有一个明显的缺点,由于成书实践过早,琳达·西格在书中所举的电影例子时间也较早,对于一些刚入门的编剧来说,有些不熟悉,这可能会影响对这本书的吸收效果。

  《创造难忘的人物》读后感(八):如何塑造小说人物的丰满?

如何塑造小说人物的丰满?
                                                                               ——读琳达.西格《创造难忘的人物》有感
一部小说,要得到读者的认可及喜欢,塑造丰满的人物必不可少。那么,如何创造生动、栩栩如生的人物?通过阅读《创造难忘的人物》这本书,我们开始掌握一些构造人物性格的技巧。
一. 环境影响人物的性格。
人物性格,即人性。
人性似乎是一个缥缈的东西,如何鉴定一个人的多面性?在没有开笔写小说之前,通过《创造难忘的人物》这本书,我们能够深入挖掘出人物所处环境扮演的角色。
人的成长与人性的塑造与环境息息相关,所以要研究人物,就必须研究人物周围的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习环境、地域环境等,以确保人物塑造的真实性。人物所处的环境会渗入一个人的骨髓,从而影响他的走路姿势、工作态度及思维模式。
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观察一个人的行为特征,分析其背后的环境影响,从而运用到小说人物的创造之中。我们也可以用自身游历过的城市来作为人物创作的成长背景。对于亲身体验过的环境,我们更清楚它的文化、宗教、生活习惯等。
我们还可以通过阅读获得背景创作。人往往会在日记中揭示自身。通过阅读日记、原始信件,找到能契合人物心理的言论。我们也可以尝试与不同年龄层的人交往,通过他们的行为举止、言行语论,给自己在人物创作中得到更多的启发。
二. 制造矛盾
人物形象的塑造必须通过事件突出其性格、品性、教养。一个人保持生命河流中的独立性,从与他关联的人物着手保持中心人物的思想、情感、态度。这种侧面描写,我们就要制造人物的矛盾性。
而这种矛盾的关系突出,也要依靠自身的情感体验。正如《雨人》的作者罗恩.巴斯所描述:“写作是很私密的过程,我知道自己何时是那个人,何时不是那个人。”
对于写作者,我们就需要各种情感的体验,甚至是对外表的选择、对年龄的态度、对生命的格局。核心人物的饱满度,需要一层层剥离也要从情感、心理取得连贯。具有连贯的人物个性才能在一件件独立的事中突出其品质,或者从已确定的品质反过来暗示出其他的品质。
人是无理性的、不可预知的。所以,人物的矛盾性就由各种复杂的东西混合而成,并且含着彼此敌对的因素,从而使创造更加有趣,使得人物特征更加丰满。
三. 人物的多维
人物塑造需要添加其价值观、态度及情感,从而保持人物的多维。人物对他人、对自己、对情境、对特别的话题都有其态度。态度涵盖了观点、视点、人物在特定情境下采取的特定倾向。所以,我们要注意观察每个场景里每个人物的不同感受。
而人物的多维,是以反叛的细节勾勒其内在的心理反差来强烈表达的,有格格不入的黑暗,又有人性的慈悲与善。人性是多面的,要塑造一个人物的完整性,我们必须剖析其缺陷的部分,总要代入一些细节,在《神话的力量》中,约瑟夫.坎贝尔说:“只有描写了人物的缺点,你才能真实地描写人物。完美的人是无趣的。”
我们在构造人物的多维时,必须让其持有独立的态度。通过语言、行为、表情、心理活动、外貌……构建他的思想,他的价值观,他的生命形态。
四. 如何创建人物的过去?
在写人物传记时,需要确定人物身上所要突出的元素。人物的性格是从小养成的,我们要塑造人物的过去才能让其更加丰满,具有灵魂。
人物所决定的当前的情境是过去的决定和事件的结果。每个选择都会决定未来的选择。事情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是有不可磨灭的过去。这一过去可能包括创伤和危机、出现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人物、他们接收到的积极或消极的反馈、童年的梦想和目标,当然还有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每个人都是靠着感觉追随着这个世界。创造人物,要表达人物从事物那获得的情感。
在创造人物时,我们要不断提问为什么,在“为什么”中发现人物的成长路迹及各种变化,所有当下所发生的事必须在先前的事例中找到依据。过去的某种影响会造就现在的特定人物。
创造人物时,需要不断地来回考虑——问有关人物过去的问题,以便深化对现在人物心理、性情的理解。
一个好的人物形象塑造,就要使其有血有肉、有灵魂,而且创造与人物相关的事件时,更要保持逻辑性,或者增添悬念,制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创造难忘的人物》所涉及的书籍:
小说:丹尼尔.莱文森《人生的四季》(中年危机)
《证人》、《飘》、《一条叫旺达的鱼》、《广播新闻》
医学书籍:罗宾.库克《昏迷》、《大脑》、《爆发》、《突变》
《创造难忘的人物》所涉及的电影:
《月色撩人》、《挡不住的来电》、《普通人》、《上班女郎》、《火的战车》、《当哈里遇见莎莉》、《危险关系》、《早餐俱乐部》、《狼女传奇》、《并无恶意》、《被告》、《死亡诗社》、《外星人》、《性、谎言和录像带》、《女预言家》、《三面夏娃》、《大卫和丽莎》、《我从未承诺给你一座玫瑰园》、《雨人》、《危险的行业》、《空手道少年》、《红粉佳人》
《创造难忘的人物》所涉及的戏剧:
约翰.米灵顿.辛格《蹈海骑手》

  《创造难忘的人物》读后感(九):写人

作者琳达不是编剧,而是剧本顾问,这意味着两件事。

一是不太会像那些编剧写的编剧书,作者要花大篇幅去写“我是如何写《XXX》的”,倒不是说这么写有啥问题,而是我实在是不乐意看作者自嗨。二是我更私自的看法,做事的人和教做事的人常不是一回事。创作者专于创作,但未必对创作方法有系统的总结。

虽然不是编剧,但琳达看过太多剧本,而且和编剧们有广泛深入的讨论。所以这本叫做《创造难忘的人物》的书,简直可以改叫“我认识的编剧是如何创造人物的”。

这本书把编剧如何创作人物,做了归类整理,拆分为一个个具体的问题。比如如何定义人物,如何处理人物关系,如何写对白,然后琳达做了这件事。她把问题一一罗列,又把自己的建议,和编剧们基于创作的分享合在一起。

结果这成了一本查询类的工具书,在某一个具体如“如何理解人物”的问题上。琳达干脆直接转其他编剧的建议:“假如你对一个人物及关系了解不够……有一种处理方式是,把这些人物放到和故事完全无关的场景去,例如一个人点了午餐又把它退回厨房,其他人因此而为他羞愧。他们会如何谈论此事?这种方式比几乎其他任何方式都更有助于你理解人物。”

你看,这是不是看起来很着调?

假如你想看到创造性的编剧建议,又或者大而全的剧作法,这不是周全的教材。但是,假如你和我一样,只想在某个剧作的小问题,立马查到一些有的没的建议,那这本书不错。

  《创造难忘的人物》读后感(十):不要把过多的时间用于写作而停止了生活

《创造难忘的人物》作者琳达·西格是好莱坞的资深编剧顾问,从1981年起为2000多部剧本和100多部电影担任策划咨询工作,并在30多个国家教授剧本写作。

这本《创造难忘的人物》是继《编剧点金术》之后作者的另一力作。书中着重探讨创造丰满人物以及人物关系的过程。无论是对于新手还是有经验的作者来说,书中涉及的人物创造的一些角度和原则都是非常具有借鉴意义的,可以说,他们是创造丰满人物所必需考量的一系列要素。

很多新人在开始写作的时候,会有诸多方面的考量,有的时候他们会因为自己对题材和人物的不熟悉而放弃创作。但从《创造难忘的人物》中,我们知道,即使经验再丰富的作家,他们仍然需要面对自己毫无经验的作品。所以对于创作来说,研究是应有之意。

创造人物的第一步就是研究。贯穿一生的观察和总体研究能够产生大量的细节。

“首先你要知道,你不是从打草稿开始,你这一辈子都在做着研究。因此你有很多素材可以利用。”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在我们的一生中那些令人难忘的人,他们的出身背景,是哪里人,做着什么样的工作,有着什么样的家庭,正在经历着什么。他的什么话让人懊恼,他什么时候会发飙,什么时候又显得很可爱。回忆一系列的细节,并一一记录下来,你会发现,不知不觉间拥有了一个令人难忘的角色原型。

在很多方面,我们都是可以借鉴这样的手法的。这就是源于编剧角度的观察和记录。

《创造难忘的人物》,这本书会让人开始更多地在意起生活的细节,因为从书中诸多编剧的创作经历里,我们知道,他们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塑造人物的。

除了谁、什么、何时、何地、为何……这些故事要素,面貌、语调、口音、笑声、吃饭的姿态、口味和习惯,很多细节都可以帮助我们丰满一个人物的原型。而开始这一切之前我们需要刻意地观察。

当然我相信很多渴望创作的人,都为人与人之间的迥异而深深着迷。同时他们也对神秘而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

从一个人物的塑造角度来看,书中对人进行了不同气质性格的分类,这些是基于心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从类目分明的类型人物开始理解人物的性格和他们的表现。

比如感官型的人物通过感觉体验生活。他们倾向于活在现在,对周围的事物反应灵敏。就像詹姆斯·邦德——喜欢享乐、开快车、体力活动和漂亮女人。

思考型的人基于原则而非感情做出决定。他们善于思考情况,找出问题,控制局面并提出答案。

感受型的人对他人很友善。他们经常敞开心扉,表露感情。体贴、热心、有同情心。

直觉型的人对未来的可能性抱有兴趣,他们富有新观念、心怀预感,摆弄直觉。比如《华尔街》中的伊文·戈登·盖科,就对计划和安排很有直觉。

当然类型只是说明突出特质,有的时候人物的性格是复杂多面的。大多数人或者说人物,都倾向于通过感官和直觉从周围世界中获得信息,并倾向于通过思考和感受处理信息。

从这方面我们知道,编剧并不是简单的感受型的工作,他更倾向于上述的行为模式,是一种拥有着缜密思考的塑形。而编剧的过程,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创想,他是基于对自我和对周围世界的观察。编剧并不需要亲身经历,但他们非常善于挖掘别人的经历。

编剧会从经历中追溯人物的心理过程,行为的反常之处以及心理的阴影面,从而从情境中分析出可以促使人物行动的高潮。当然这么说非常笼统而难以明确,需要我们回到本书以及书中的具体例子才可以感受到。

大部分时候,我相信很多作者都非常有天赋去创造一个有趣的人物,但他的人物没有处于一种流动的关系中,所以总是显得单薄而缺乏阅历。

这有的时候是因为编剧欠缺经历,而更多的是编剧缺乏技巧。

这就说到了本书的另一大内容:创造人物关系。

无论是电影还是小说我们会发现那些另人难忘的人物并不是因为他们自己的特性而让人难忘,而是因为他处在一系列复杂的关系中,他的思想和行为,以及他周围的人使得他独特。

主角之外,必须有配角和对手戏。而这才是大部分编剧无法很好处理的地方。因为有的时候拿一部电影来说,并没有太多的时间让我们刻画一个配角或者反派人物。这个时候我们必须要学会取舍,留下那些功能性的角色和内容。但这样做通常使人物扁平而显得刻板。这是非常致命的。

一场一边倒的较量并不能让人们有兴趣,而一场势均力敌的博弈才让人回味无穷。这让我想到《我的前半生》中的凌玲,作为小三上位,但我们知道这个小三在剧中是很少有声援的。她的处境相对于主角来说居于一边倒的态势,我们看不到编剧对这个人物的塑造,只发现这个人物在小三位置上的表现,这令人沮丧。

再拿电影版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来看,我想编剧就没有花心思塑造人物。人物处在一个被简化的人际背景之中,作为幕后故事的前两世不断穿插、闪回,事实上是对主线情节的干扰。幕后故事和辅助人物一样,都是冰山的一角,浮在水面上的只能是一点点。

就拿对白这一节来说。

书中提到写出好对白的关键在于学会倾听节奏和细微差别。

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形成一个声音——不仅是在对白上,而且在态度上。

有态度的对白,才是对的。

然而我们知道很多影视作品中的对白,只是在交代剧情甚至是潜在剧情,而人物本身并没有体现自己的态度。

事实上,潜台词不是说要把它写出来、注上去,而是要完美地理解真正发生了什么、没发生什么、为什么、在表面上能呈现多少。作品中的这种斗争即在于,怎样伪装到最后一刻,然后挑明一切并制造出戏剧高潮。

但很多的台词都在迫不及待地抖包袱,这事实上无法让观众积极地参与其中。

本书的很多讲解都基于具体的影片角色,无法一一涉及。如果你在创作的路上对角色有困惑,可以拿起这本书读一读,也许会有豁然开朗之感。

最重要的,像作者说的,不要把过多的时间用于写作而停止了生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