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精选10篇

2022-04-18 10:34:5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精选10篇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一本由[奥]斯台芬·茨威格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页数:29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一):《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思念太苦,不若歆享孤独

   清早,晨光熹微、凉风习习。恰逢没有课,我徘徊在校园家属院前的那条街道上,用将近一个钟头的时间读完了这本篇幅简短的书目,读来的第一感觉是唏嘘叹悲。
   结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这本书,算是因缘际会下很偶然的巧合,要得益于才华音乐人李健的那首《传奇》。
   《传奇》这首歌,传达着一种深沉的笃定感和稳定度,但似乎又使人觉得一种复杂沉重的味道夹杂在其中,但不管如何,这种潺潺如流水般的空灵乐音却能够使人沉醉。我觉得很少有人能像李健那样将音乐创作的如此精致,歌中绘着诗一般的意境,你会感觉自己陶醉在一种“似水流年”的世界,从此便不愿踏出。
   就像是冥冥之中自有注定,我在微信订阅号里看到了“李健的书单”,得知了《传奇》的创作灵感来自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经典力作《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后来高尔基也对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许是好奇心,我读了此书,能看得出来,作者的笔墨略显沉重。内容讲述的是一个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饱蘸着一生的痴情,写下了一封凄婉动人的长信,向一个作家袒露了自己的深沉爱慕。为了这份深沉爱慕她几乎倾注了所有,牺牲尊严、委曲求全,为了使儿子活得体面不惜出卖自己的身体,甚至忍耐着在作家面前始终扮演陌生人的角色的苦楚,临死都想着如何周全好作家,而使自己默默吞噬着那份孤独直至死亡,令人读来很辛酸。
   书中的男主角,那个作家,有着双重性格,举止温文尔雅并且工作认真,却在感情方面太过放纵自己,追求无节制的欢娱,以至于与“陌生女人”无数次擦肩,都从未认出过她。她是那个天真的小姑娘,是那个18岁的少女,是他孩子的母亲,还是一个素不相识的陌生女人?虽然无数次的角色转换,她对作家怀揣的那份深沉的爱却从未变过,但在作家看来似乎都没有什么分别,重要的是他从未将这个“陌生女人”放在心上,有时候,我觉得这个女人的付出并不值得。
   在爱情上,关于爱的方式我们需多做一些拷量,而不是一味地做付出多的那一方。《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的爱过于浓烈,甚至带有偏执的色彩,她为了爱牺牲了尊严,换来了什么,卧轨自杀,终究是自己活不明白,看不透这现世残酷的人性。我觉得作为一个女性,要拥有自己独立鲜明的个性态度和笃定的原则,在爱的方式上保持一个“平衡点”,不愠不怒,不浓也不淡,恰如其分最好,有时候既然我们无法做到周全对方,那么必要时就只能周全好自己。
   推荐这本书,初始是因着《传奇》意境空灵美妙,颇受大众喜爱,那么自应当爱屋及乌,将内涵隽永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拿来品读,唯有两者结合方能达到一种意境“饱和”的效果。后来便觉着那些在处理爱情的方式上不够恰当的女性可以读读此书,使得自己以后在寻觅爱情的过程中能够擦亮双眸,用理性地方式对待爱情,尽可能去避免牺牲自己的尊严来成全对方的做法。
   之后,当我再听《传奇》时,仿佛对此书有了更深刻的领悟,“陌生女人”来信中的真挚陈述跃然眼前,她的悲乐欢忧,书中浓郁的基调,仿佛被李健演绎的淋漓尽致,使人凝神屏息,想从歌词中慢慢领会那番“孤单思念”的意境。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那一眼.......从此开始孤单思念”,要我看,既然孤单思念太苦,倒不若勇敢地看开,歆享孤独,有何不可?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二):爱你是我做过最好的事

怀着很强的 想读的欲望去读了这本书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满心的苦涩与感动
一个美丽的女人用尽一生去爱一个不可能属于她的人 这本是一个极为悲伤的故事 但是字里行间确充斥了爱与满足 满足第一次相遇 第一次被他注视 第一次触碰他的身体 而那个男人确一次又一次的将她遗忘 多情总被薄情伤 女人一次又一次的原谅他 毕竟 爱入骨髓 又怎忍心去恨 毕竟这已成了她一生的宿命
想到了自己 也曾自认为的喜欢过一个人很久 三年后的告白 被拒绝是显而易见 但却彻底将那人从我的生命中 记忆中抹去 淡化 我是幸运的 没有那女人那般的走火入魔 但我又羡慕她 敬佩她 从生至死 活于爱中
最后 想起了霍乱时期的爱情 佛罗伦迪诺也是用了一生去爱费尔明娜 他说这一生唯一的遗憾就是没能为爱而死
如果这样说的话 女人的死也未必是场悲剧
茨威格用了不长的篇章谱完了一个女人一生的悲歌
如果从头再来 她是否还会再看他一眼 然后一次次的跌入谷底 一次次的爱他如初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三):虚伪的我们啊 是为了什么啊

普拉特尔的春天 读后感
衣服只是自己的伪装,内心的遮羞布,女主不同衣服的表现和思想截然不同。我们真是那么的虚伪吗!衣冠华丽是为了什么!虚伪的气息让人窒息。
脱掉伪装之后,心中的童真 少女的情怀迸发出来,像酒精遇到火星一样!
-----------------------------
和女人相处的要义是,若她纯真简单,你就带她去看这繁华世界;若她历经沧桑,你就带她旋转木马。
和男人相处的要义是,若他情窦初开,你就宽衣解带;若他阅人无数,你就灶边炉台。
-------------------------------
最后一句 到底是一场"梦"啊,是啊心中的是多么的遥不可及 ! 难道沉沦风尘之后,只能做梦了? 用幸福换来的衣着华丽。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四):我的一生确实是从我认识你的那一天才开始的

       很早就了解了故事梗概,可是初读这本书还是觉得震撼。对感情和心理的描绘真实程度,以及这个故事的悲怆程度都让我感到震撼。女主人公的自尊心和感情的低微,都能轻易的让人理解、产生共鸣。每个女人或多或少都有着自己的骄傲,茨威格居然能够抓住这种大多数异性并不能理解的特质,实在是让人讶异。
       女主从小时候默默的爱恋中很明显是处于劣势的,与作家身分悬殊,认为青涩的自己并不能吸引到作家。然而少女长大后的妩媚以及常人不能及的姿色实际上已经足够让女主与作家地位“抗衡”,这也正是女主纯情纯洁的地方所在。即使被其他人追捧宠爱,她的目光和爱情也始终只专注在作家身上,在爱上作家的那一刻就没有动摇过。作家对她的吸引力和作家对他的注意力是不对等的,此后的一生便一直延续着这种不对等。
       再到少女时代的第二次相遇,女主已然发育出落成亭亭玉立的花样少女。即使怀有作家的孩子,她自己的骄傲也不允许她受到任何作家不纯粹的付出。女主之所以一直没有跟作家坦白也无非是因为这样的理由,她不需要同情或者愧疚,她可以轻易从其他达官显贵得到这些。如果作家不是出自真心的喜爱她想起她,那么她情愿这样默默守护单方面的美好恋情,哪怕需要独自抚养孩子,贩卖身体,负弃他人。
       如果不想给作家的生活增添一丝一毫的负担或者说负面形象,可以说这样的爱恋与男人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吧。哪有正常的恋爱是完全没有相互之间的羁绊呢。一定要等到逝世之后才向作家揭露真相,不论作家心绪情境如何,已经没有任何他可以弥补或者付出的了。任性的想在作家内心留下这样的没有负担的形象,最终实现了她作为一个小女生的梦想。一生也是圆满了吧。
       “我的一生确实是从我认识你的那一天才开始的。”
       这句话是整本书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过完这样的一生依然能够这样决绝不悔。有如此深刻非凡的感情支撑,也是不枉此生了吧。
       这段感情太难评价。只能说作者的刻画确实细腻引人共鸣。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五):将暗恋做到极致的美

我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都在单相思。
单相思就是一个人的爱情,一个人的地老天荒,一个人的悲欢离合。我知道我这样说是不符合逻辑的,但从情感的角度讲,是说得通的,因为每个单恋的人,都会经历这样的情感体验。
大学之后,谈了两场恋爱,找了无数炮友,最终爱上了一个炮友,活脱脱像书中的男主。
于是我想到了大一读过的这本书,虽然我知道绝大多数的人都不可能像女主一样痴情,但起码现在,我在爱,一个人的爱。
当理智地分析一个人的行为的时候,那么极致的行为便会失了美感,此之谓“祛魅”。所以,当理智地看女主的行为的时候,简直蠢到无可救药。但妙就妙在,当你在单相思的时候,你也是这样的情感体验,只不过女主用了一辈子去感受这种爱,你只用了一阵子。这就是本书的最明显的打动人心的地方,它将人人都会有的情感体验无限放大,甚至有生死的加持,将单恋这种行为做到了极致。
本书的第二个打动人心之处是:少女的满腔热情与男作家的冷漠无情的强烈对比。我们无法指责男主的负心,因为他们之间从来就没有过任何承诺。但我们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男主的无情和冷漠,甚至是自私。我曾问我爱的那个炮友:男人都是jj动物?他只回了一个字:嗯。果不其然,我对他深深的眷恋,只换来了一夜的缱绻。一夜过后,他态度转变之快,前后差异之大,令我心寒。
可是我没有办法去要求他什么,只能当作一腔真心,都错付了。
我早已成年,早已经历过爱恨,足以成熟地对待这段关系。可是,那一晚的亲密,真的太美好了,就像一个不真实的梦,因为他的冷漠,变得更加不真实。我魂牵梦绕,细想来,许久没有这样爱过了。
我终将忘掉他。
只不过女主,忘掉他的方式,是死亡。死亡给了这场爱恋更加悲痛的加持,对于单恋着的人来说,单恋是场自导自演的悲剧,作者将这种爱的悲剧具体化,用死亡表现出来。但是男主,依旧想不起来,这个陌生女人究竟是谁。这种对比,更添悲情。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七):13岁之后,为你而活

自从遇见你,整个人生都是为了爱你。
深刻而单纯,不求任何回报,甚至不求你知道我的存在,也的确没有你被发觉有这样一个爱你如初至深的人的存在。
追求自由,洒脱不羁,感情稍许放荡的翩翩公子作家。与当时身边的底层悲催苦痛的生活人物形成鲜明对比。光是对你的无尽想象,就足够将你完美化。你的房间就像是个神圣的空间,只需一眼,便足够我回想千万亿次。
十三岁,算不得孩提时期。默默做着许多看似荒谬的事,一切都是围绕你转。多么享受每天能够了解你更多,更多……
这样的精神支柱,如果爱得足够深沉。我亦会到达如此地步。谁能明白一个孩子心中不可侵犯的秘密,谁能明白当生活中有了聊以慰藉的思念,整个人活着都是多么有意思。
从没奢求过能够长远在一起,只要能够看见你,感受你,与你擦肩而过时你能瞄我一眼。多么渴望你能记得起我就是那个曾经的邻居。
上帝恩赐,你对漂亮女人的欲望,得以缓解我对你的疯狂入迷。因为有了孩子,他是你的延续。我活着,便是为了他。
该怎样去评价这样的一生?我为此般情感所感动。作为一个普遍意义上的普通人。这是多么的不值,为一个从来不曾察觉自己存在的多情之人而活?情感支撑,不够,现实还是物质的。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八):我爱你,是我一个人的事

一个过分热的午后,手机不时的提醒我高温警告。我百无聊赖的听着歌,是深情的粤语歌,白话,绕耳。一首一首听着,起着十八九岁爱人的心思。
   今天的我,不爱任何一个人。却无比渴望爱情,渴望在某个季节,春夏秋冬都可以,我穿着自己喜欢的衣服,然后抬眼间,便是我喜欢的你。可是,我无可奈何的想,怎么可以,我怎么可以,能够勇敢的站在自己热烈爱着的人面前,毕竟自己那么卑微,像是13岁的那个女主。
   其实把时间往前数几年,我也全心全意的喜欢过一个男生,我路过他回家的路口,用过他写过名字的数学课本,坐过他曾经坐过的课桌,走过他跑过的操场,可是,却从来没有进过他的心里。
   我不完美,过分的苛求自己。那些年,喜欢我都是我一个人的事。
    
    正经的写读后感,这是我第一次看过如此深情的女生,我觉得那个比喻极佳,暗恋的人就像口袋里的怀表,只为你跳动,只求你无意的一撇。可是就是那一撇却也令卑微的人满怀感激。仿佛是恩赐,却也容易令人胡思乱想,以为那不经意的是专一,是爱情。可是,现实却来的过分真实,叫人心痛却无奈。
    女孩,13岁开始一直到她死的那一刻,在那个当年意气风发的少年身上萌发的爱情,贯穿了她的一生,浸透了她的思想,可是对那个男人而言,只是空气中的漂浮不定,只是得知真相后,那一支空缺了的白玫瑰,说到底,他不爱她。便不在乎,哪怕一瞬间脑海中的记忆也不要,不要停留。
    而我却也深刻的意识到,我再也不要奋不顾身的去爱一个人了,因为用情最深,终将被伤的最深。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九):浓厚的爱情不过如此

  大学的时候读了茨威格的小说集,一发不可收拾,他的小说真的能让人深入到情节中,很久都不能自拔,深陷其中。
  读了这本之后,我曾悲伤过很长一段时间,似乎那是一阵闷在胸腔里的情感,那种爱到至死不能方休却在最后才表达出的遗憾,可能书中的陌生女人不觉遗憾,觉得那只是自己的爱情,但对于那时不懂爱情的我来说,无法深刻理解这种爱,只觉惋惜。
  这是一个女人爱的故事,从少女时期的痴迷,到流落风尘,女人经历了很多,却从未更改过对男人的爱,然而,那男人却不曾知道这份爱的深厚和长绵。
  几年之后,得知徐才女把这本小说改编成了电影,心里默默的点赞,这是一个多么深情的爱情故事,多么适合用电影的方式表达出这样浓情的爱恋,就想那时刚刚读完这本书的我,逢人便推荐这本小说,期望他们也感受到那份浓烈的爱情。
 然而,我还是没有鼓起勇气去看这部电影,想保留读书时在脑中构想的女人的形象,想封存我所理解的她的爱情,就这样简单。
 同时,也不禁感叹徐导的勇气,可以把这样一部温柔的小说改编成电影,表现出来,真的是一种巨大的挑战。
 关于女人的爱情,经常回联想到母亲的爱,无悔而厚重,对于她的丈夫,她的孩子,她的家庭,这一切一切,有时真的是靠爱来支持,没错,就是那看不见摸不着的爱情,就是这种神奇的力量,让无数的女人历经岁月的沧桑,体验生活的五味,却依然充满活力,保持少女的痴情与欢喜。
  这力量无形却有力,不像那贵妇牌保养品一样立竿见影,却无处不在滋润在心,这情感不仅仅是爱情,最后会升华成亲情,责任感,她不仅仅滋润的是她的爱人,还有她的孩子们,和为了家庭更多要照顾的人们,这甚至最后是一种无私的奉献,也许要持续很多年,也许直到终老。感叹这力量,向往这爱情,纯粹而简单。一生有一次足矣。
  在这个焦躁的时代,速食的爱情和婚姻比比皆是,这样浓厚的爱情观和感情戏显得尤为珍贵和少见,人非圣贤,也许爱一个人真的有尽头的时候,会厌倦,会怨念,会不平,会挣扎,会伤心,会崩溃,但是有的人会静静把沙子慢慢揉成珍珠,只用爱包围她的爱人,原谅他的过错等待他的悔改,引导他的正途,同时不断反思自己的态度,变得更柔软,心中则坚定着自己的初衷。有的人则不再忍受,坚信这可能不是最终的爱人,火速离开这一人,开始下一人,就像火车一样,在人生的旅途中,停停靠靠,上车下车,看过太多风景和人性,却依然怀着真爱的态度奔向下一段精彩的旅程。
我不知道我是哪种人,因为当局者迷,陷入爱情爱上别人的时候,即使站在镜子前,也似乎无法完全的看透自己,被爱情的纱蒙了眼睛,也许是好事,也许是劫数,这些,谁又能说的清呢,只是想,无论是什么,自己要亲身的走下去,即使不美,也要无悔。
 茨威格的书还会去读,他真的有神奇的魔力,让人爱的深沉。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十):因为懂你,所以选择这样爱你

著名小说家R在他41岁生日那天收到了一封很特别的信,是来自一个“陌生”女人信。
这个引号是我加上去的,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呢?因为她于他而言是陌生的,尽管他们也曾恩爱缠绵;但他于她而言却是那么熟悉,她了解他的一切,甚至胜过他对他自己的了解。她的世界里只有他,她的一生一直都是属于他的,而他,却对这个爱慕他一生的女子的人生一无所知。
那年,他25岁,她13岁。当他第一次用他那温暖、柔软而富有深情的眼神望着她时,她便开始沉沦。她的生活也因此发生了改变,他的出现就像是在她原本枯燥的生活中意外射进的一束光,照亮了她的童年生活,就像她信中所写的:“我这一生活着的真正意义是从我认识你的那一天才开始的。在这之前,我的生活糟糕得如同一团乱麻,所以,没认识你之前的那些日子我再也不会去回忆了。它就像是一个被打了封条的地窖,堆满了潮湿发霉的人和事,上面还结着蛛网和时光的尘埃,这些往事,对我而言,都是淡漠和轻渺的。”
从13岁到16岁,她的每一小时都是在关注他的生活中度过的,她小心翼翼的窥探着他的生活,了解所有和他相关的一切,从此他成了她生活的全部。信中她这样描述着:“一年一年,我的心就这样为你而紧张,为你而颤动着:可是你呢,你对此却是毫无感觉的就像你口袋里装了一只怀表,可你对它紧绷的发条始终没有感觉一样。这根不知疲倦的发条在不被你在意的黑暗中耐心地数着你的钟点、计算着你的时间,用一种你听不见的心跳陪着你走走停停。而你呢,在它嘀嗒嘀嗒不停地几百万次转动中,只有一次向它匆匆瞥了一眼,从此便再无交集。”因为他,她的生活轨迹从此改变,他却从来不曾知道,似乎与他无关,亦或是真的无关。
16岁的某一天,于她而言是巨大的噩耗。母亲改嫁,她们将搬到因斯布鲁克去住,从此,她将远离他的生活。从16岁到18岁,在那里她度过了漫长的两年,她拒绝身边的一切事物,“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身在人群却又倍感孤独更可怕的事情了”,这是她最真切的感受。期间,她一遍遍地回想着每一次和他的见面,每一次等候他的情形。
18岁时,她终于挣脱了牢笼,来到了维也纳,那个有他的城市。之后的每天晚上她都站在他的房前,直到那扇窗户里的灯光熄灭。可是,她还是没有勇气直面他。她说,“只是我没有想到,我对你的心灵来说,无论是相隔万重的山川河流,还是在你和我抬头仰望的目光之间,只隔着你窗户的那一层玻璃,结果却都是同样的遥远”,近在咫尺又仿佛远在天涯。终于,她引起了他的注意,他们再一次有了交集,她又一次沉沦在他那充满柔情蜜意、既含情脉脉,同时又摄人心魄的目光里。他们一起度过了三个晚上,之后他出门旅行,他承诺一回来就通知她。然而,在她人生的最后时刻,她也没有收到过他的只言片语,她把她的一生都给了他,却连他的一封信都没收到。
即便如此,她还是深爱他。因为她知道那种轻松愉快、游戏人生、无牵无挂的感觉才是他喜欢的。他深怕干预别人的命运。他愿意在大家身上,在所有的人身上滥用他的感情,可是却不愿意做出任何牺牲。她了解他,她说,“我爱你这个人就爱你这个样子,感情热烈而生性健忘,一往情深又爱而不专。”
不久,她便发现自己怀孕了,她觉得很幸福。后来,因为穷困,在那个只有一贫如洗、遭人遗弃的女人迫不得已之下才会去的简陋的产科医院生下孩子,同时遭受着精神上和肉体上的耻辱。为了不让他的孩子生活在这陋巷的垃圾堆中,在腐烂、卑微的环境中,在那么一间简陋的屋子里吸着肮脏的空气中长大成人。她选择了做有钱人的情妇,因为她觉得他的孩子应该拥有一切,应该享有世间的一切财富,一切轻松愉快的生活,他应该和他的爸爸一样,有着上层社会人士该有的生活和荣耀,他应该进入他爸爸的生活圈子。因为,他是他的孩子。
孩子是上帝赐给她的礼物,她将对他的爱转移到了孩子身上。然后,就是在每年他生日时,她总要给他送去一束白玫瑰,就和第一夜恩爱之后他送给她的那些花一模一样。她只是这样默不作声地把花送给他,一年一次,企图唤醒他对那一刻的记忆,只是,他却从来没有记起她。她想象着或许他还会出现在她的生命里,再一次把她呼唤到他的身边,哪怕只有一个小时也好。为了这个也许,为了这个她幻想中的一小时的相会,她拒绝了所有的人的求婚,只为当某一天听到他呼唤她的时候,她可以在第一时间应召而去。
像是听到了她的呼唤,某一天,他们在舞厅相遇了,她再一次在他那柔情、炽烈的目光里沉沦。他们度过了美好的一夜,第二天他告诉她要出远门,她说,“我爱的那个男人也总喜欢出远门到外地去”;他说,“他会回来的”;“是的,”她回答道,“他会回来的,可是回来后他就什么都忘了”;他又说道,“美好的东西是无法让人遗忘的,相信我,我是不会忘记你的。”事实却是他从未想起过她。
她一次又一次地尝试唤起他的记忆,期待着他能在他们的某次见面中认出她。可是,他一次都没有,哪怕有一瞬间会有模糊的感觉,他也只是把她当做那么多邂逅的众多的女人中的一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只是其中的一个而已。最可悲的是,在最后,在他们度过那个缠绵之夜的第二天早晨,在她离开的时候,却是他的仆人约翰,就是这位老人认出了她,哪怕老人从她搬离童年时期后就再没有见过她。可老人还是认出了她,只是心心念念的他一次都没有认出她。
原本这个只属于她的秘密会永远珍藏在她心底,她会选择用自己的方式爱他,爱这个13岁时出现在她生命中的男人,或许他也永远也不会知道有人这样深沉地爱着他。
命运却总是爱和人开玩笑,她的儿子因为高烧死了,不,应该说是他们的儿子死了。同时她也预感到自己快死了,若非如此,只怕他也不会受到这封信,这个诉说着一个女人爱着他一生的信。就像她所说的,“只有等我死去,你才会收到我的这份最后的告白,收到一个女人想你诉说爱意的遗嘱。她爱你胜过所有的人,而你却从来没能认出她来,她始终在你的周围等着你,而你却从来不曾去唤过她一次。”
在信的最后,她恳求他能在以后每年他过生日的时候去买些白色的玫瑰花,插在他房间的那个蓝色水晶花瓶里。而此刻,他才意识到,现在花瓶是空的,很多年来,这是第一次在他生日的这天花瓶是空的,没有插花。
我不知道以后在他生日的时候他会不会买束白色玫瑰花插在那个蓝色花瓶,也不知道这封来自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会在他心中激起多大的波澜,更不知道在后来的日子里他是否会想起那个深爱着他的女子的蛛丝马迹······我也不愿去想。我只知道,这个女人真正懂得这个男人,了解他的一切胜过他自己,她选择用她的方式这样爱着他,或者应该说是以他习惯的方式爱着他,尽量不去干扰他的生活。
因为懂你,所以选择这样爱你。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