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姥姥语录》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姥姥语录》经典读后感10篇

2017-11-27 22:37:0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姥姥语录》经典读后感10篇

  《姥姥语录》是一本由倪萍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21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姥姥语录》读后感(一):质朴无华智慧

书里写的都是朴实的不能再朴实的话,都是人人都明白的理儿,可他就是让人觉得很受用……当你觉得生活中想不开的事,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出解决思想矛盾的话语,它在我心里就是一本思想的“百科全书”。
心到了,称就准了,称最公平
人的手不能轻易伸,只有一件事可以把手伸出来,救命的事儿
一人一个脑子,不好把自己的脑子往人家脑子上套
糖稀越沾越厚,苦菜越洗苦水越少
老天和你自己是一个人。你想想,啥事不是你自己心里那个老天说了算?所以有多大的福多大的苦都是自己弄成的,谁也别怨
心里有气有怨说出来就好了,不管真对真错,别留着,留日子长了,就长在心里了
不一定背着抱着就是爱,不一定给口吃的喝的就是爱
盼望盼望,盼多了望多了,你那个盼望就实现了
自己不倒,啥都能过去;自己倒了,谁也扶不起你
念书的人不管长得么样,你仔细看都长的好看。书念得越多,人长得越俊。没念过书的人眼神是傻的
…………
这些话仔细想想都是人人都懂得理儿啊,可它就是受听受用……

  《姥姥语录》读后感(二):我也想我的“姥姥”了

看完《天天向上》,就迫不急待的订了这本书,亚马逊的快递员快下班了才送到,还以为我又会像之前一样,对那些一时爱上的书翻两页就放下了,却没想到我翻开了,却没放得下。
从开篇就泪不止,刘老师转过头问我问题的时候,我抬起头,不敢直视他,生怕泪眼婆娑的我把他吓一跳。只好笑中带泪地摇头。。。
下了班,一路走到地铁,边走边看,风吹得泪水洗后的脸颊有点冷,喉咙却一股热气,堵得喘不过气来。好久没有哭得这样爽,无关难过,只为感动
姥姥的生活小道理,在倪萍朴实的笔下显得更加亲切,不知不觉会让人觉得姥姥就是每个人身边都有的人,都有的亲人。会让人不禁想到自己那个最亲最爱的家人,无论他现在与你是生离或是死别。
人生啊,还是要放开心,大度着过。不跟别人计较,不跟自己计较。

  《姥姥语录》读后感(三):我的姥姥

2013年8月29日的盆友圈里我记录了这样一段文字。离我的姥姥逝世已经15年了,我的儿子都快3岁了,我很想她,想她能看到他的模样。

今天花了一下午时间读了它,没看完,笑了也泪了。

在我姥姥那的方言里,管姥姥叫"家婆",我叫婆婆。

印象最深的是婆婆的脚,她小的时候被她的家婆裹了小脚,不然嫁不出去,后来被婆婆的爸爸把脚放了,终究还是舍不得小孩子受那个罪。但一双脚已然畸了型,这一辈子都没法穿皮鞋。婆婆似乎一辈子只穿一种款式的布鞋,黑色绒布面,脚背上横着一道搭绊,可是从来没见这鞋上沾过灰。

年轻时婆婆过得很苦,娘家婆家成份都不好,没人敢给外公工作,婆婆在鞋厂做过工,给官家太太做过保姆,做过小生意••••

外公我从来没见过,很早就故去了,年老的婆婆独自住,一间半很破很矮的小披厦门口一小块场院,屋里屋外却收拾得整整齐齐,婆婆有洁癖,记得那时候由大表姐天天去照料婆婆的生活,旧屋没有卫生间,要去街道上的公共厕所,有天表姐去公厕回来,婆婆不让她进屋,说叫在院子里站站,散散气味才给进屋。

我的印象里,婆婆那间小屋虽然昏暗,却从来没有过气味,连婆婆身上也没有老人味儿,夏天是淡淡的花露水味。据说婆婆没有很老之前很胖爱出汗,长痱子,所以洗澡水里要加花露水,老了,肉都没了,只剩了张皮搭拉着,夏天的晚上我就捏着婆婆手臂上松驰的皮肤,好像捋起来就能打个蝴蝶结似的。不知道冬天婆婆家是什么味道,从小到大从没有在寒假去过,只听婆婆说过,哥哥刚上大学时有一年冬天在婆婆家误喝了婆婆的白酒,平日内敛少话的哥哥笑了一宿,说了一宿。

婆婆的娘家是开酒坊的,她从小闻着酒香长大,颇有点酒量。后来年纪大了,眼睛不好,就不喝了。婆婆八十多岁时还没有一根白头发,脸上永远是光洁的,几乎没有皱纹,到了后来眼疾夺去了她右眼的光明,只留下左眼微弱的视力。

婆婆一生养了四个女儿没有儿子,人到中年时,在身边的两个先后都死了,一个从小过继给别人,远在广西,只剩我妈近些,却也快500公里的距离。婆婆终不肯留在我家住,在杭州待段日子却一直惦记自己那间小旧屋。我刚工作的那年深秋,下班回家路上,遇见爸妈急火火往外赶,婆婆不行了。说前一天晚上,大表姐正给婆婆洗脚,婆婆从小凳上一歪就再没起来。后来听说婆婆水米不进睡在床上,等在深圳的表哥赶回来叫她的时候,眼睛还是闭着,话早已讲不出来了,只是在流眼泪。那天晚上八点,妈妈说婆婆喉咙一松似乎叹了口气,然后就没声气了。

关于婆婆那最后的几天的情况,妈妈回来描述给我听,但我都不太记得了,因为被我选择性屏蔽了,不想听。只是有时闭上眼睛,那个小披厦前颠着小脚摸摸索索忙碌的背影清晰可见。有时会想像一个个深秋或寒冬的夜里,昏暗的灯光下枯坐着几乎失明的那个身体,她在想什么?她有没有想念我们这些后辈,肯定是想的,那为什么又那么执拗地非要固守在那一屋子的寂寞里?每当想到这里,我就不能继续下去,除了叹息和无用的后悔,什么也做不了。明天还是继续给老妈读<姥姥语录>吧,眼疾的征兆已经出现在老妈身上,岁月是任谁也拉扯不住的。

  《姥姥语录》读后感(四):姥姥语录 一点都不老

 读完姥姥语录 很平静心却意外的暖和 没有华丽的词藻 没有煽情的话语 字字句句都是最朴实的心意
 与现实的贴近 与人心的贴近 写的很直白 但每一句都直落人心 物欲横流的时代 太缺姥姥这样的人了 一个不识字却最明白最聪明的人 一个与三寸金莲同时代 一个怀着“男人中举女人持家”这个道理活了一辈子的人 一个守着自己的规矩守着自己的良心累了一辈子的人 就是书中的姥姥 为了子子孙孙用她充满良心的爱意 蒸出一个个白白胖胖的大馒头 伺候出一盆盆有模有样的花儿 那个五彩缤纷世界 只属于姥姥 没人进得去 她心怀善而胸能融四海 她是仙人儿 带着仙气儿
   九十九年 小脚姥姥 诠释了一个旧社会的封建女人 对知识的渴望 诠释了一个人如果有机会就得用尽气力登到山顶去看看的道理 最重要的是由始至终姥姥都诠释了母性的光辉 她的感情细腻如流水 每一双绣花的鞋垫穿在脚下暖在心底 这里饱含着姥姥绵绵不绝不遗余力的爱 真是一点儿都不舍得留给自己
   读姥姥的话 她教你没有应该 你问她我是好人还是坏人 老太太一点不含糊 问你“么样算好么样算坏” 这老太太 真有大智慧 生活里的大智慧 把人弄好了啥就都好了
   姥姥 要是我有一你这样儿的姥姥该多好
   姥姥 您在水门口还好吗

  《姥姥语录》读后感(五):隔代情结

    放了一个多月的假,离上班的日子只有一个手能数出的时间,终于比平时起得早点了,多出来的时间慢慢悠悠做了个早餐,吃完后想着该读读书了,书柜里有一本一个多月前快看完的书——倪萍的《姥姥语录》。
    对于明星出书我一向是嗤之以鼻,可某日在电视上看到倪萍说起这本书,说起书里的姥姥,姥姥说,围裙也是裙啊。质朴的语言,却听来那么舒心。买来《姥姥语录》,看着里面关于姥姥的人生的故事,似乎孙子辈的孩子相较于父母,跟祖辈更容易亲近些,也更崇拜些。父辈似乎有太多现实的桎梏,拦住了与孩子的通路。而祖辈,他们生活的年代离我们太远,远到怎么听都跟听传奇一样,神秘又有意思。他们说的话,积累了大半辈子,跟大浪淘沙一样,冲了这么多年,总能冲出些闪闪亮的珍珠。
    我从小一直到上高中,一直很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道理什么的,我似乎记不清什么。印象最深的几句话,或是几件事却根深蒂固
    奶奶对爷爷的评价:跟他一起出去真是累,碰到石头要讲一下,碰到草也要讲一下。其实就是他俩一块出去,爷爷总是能碰到熟人,也总是要站在一边讲上好一阵子,搞得奶奶几乎都是两个人一起出去,一个人先回来。
    爷爷对某些人的评价:那时住的房子家里没有厕所,一层楼5、6个住户都共用两个厕所,有时候火急火燎冲去厕所发现里面有人而且去了几趟这人还半天没有出来的动静时,爷爷就说:这人是屙吊针子屎吧,半天不出来。当时不知道什么意思,现在想想,真是形象。

  《姥姥语录》读后感(六):做一辈子的好心人

       我是看倪萍一个专访节目才特别想看看这本书,在节目里倪萍操着一口家乡话讲一件件小事,姥姥是怎么教育孩子们的,着实被姥姥一句句朴实无华的话语所钦佩,节目的最后倪萍徽墨作画,每副画的意境也启发和吸引了我,决定一定要找来这本书看看,究竟姥姥是怎么教育他们的孩子,倪萍那大气、专注、亲切的气质从何而来。
       书的开篇大量抒发了倪萍对姥姥的追思,宣泄着对姥姥离世她那压在心底的沉痛,慢慢回忆起她五岁时和姥姥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倪萍的童年是无比快乐的,尽情得接触大自然,尽情得释放着孩子的天性,在姥姥的影响下,慢慢长大。原来她青年时期的奋斗源泉多少来自她心底想让姥姥过上富足的生活息息相关可想而知姥姥对她的爱,她有多么珍惜
        倪萍说姥姥就是家里的宝,当倪萍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姥姥的生活也越来越富足,接到身边一起生活,潜移默化得影响她的为人处事,在人生低谷期小心翼翼得支撑着她。
        姥姥绝对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这句评价在我看来绝对不是不是一句玩笑,虽然姥姥是一个裹着小脚还不认字的人,但是她的心底是如此的善良,如此得追求美好,如此的热爱生活,如此认真的做她能做到的事,这不是我能做到的。
       记录几句对我觉得很有意义的话吧:“不管啥事你想不通倒过来想就想通 了,什么人你看不惯换个个儿就看惯了”--心态平和。“有一碗米给人家吃,自己饿肚子,这叫帮人;一锅米你吃不下,跟人家盛一碗,那叫人家帮你”-- 学会施舍。“有苦也不是坏事,苦多了甜就比出来。你吃一块儿桃酥试试,又甜又香,你再吃一斤试试?你那嘴呀就想找块咸菜往嘴里塞。孩子别怕吃苦,苦它兄弟就叫甜哪”--吃苦可以如此快乐。“盼望、盼望,盼多了、望多了,你那个盼望就实现了”--永不放弃理想。“天黑了就是遇上挡不住的大难了,你就得认命。认命不是放弃,是咬着牙挺着,挺到天亮。天亮就是给你希望了,你就赶紧起来往前走,有多大的劲儿往前走多远,老天会帮你。别再黑夜里耗着,把神儿都耗尽了,天亮就没劲儿了。孩子,你记着,好事来了她预先还打个招呼,不好的事咣当一下就砸你头上了,从来不会提前通知你!能人越砸越结实,不能的人一下子就被砸倒了。”--天黑与天亮的比喻多简单命明了,人生的起伏也不过如此。“平淡是真,普通是好,这都是懒人说的话。你去问问山顶上的人,他要是和你说实话,他保准说他这一辈子不后悔,下一辈他还上山顶”--自我挑战不是一句空话,不断追求卓越并不是不满足,并不是贪慕虚荣抑或地位,其实就是对得起自己这一辈子不白活。
       最后想引用一句姥姥的话,“心闲着闲着就麻了,麻了就跳得慢了,慢了就上床躺着,躺着就是心脏有病了”,送给现在的自己,正值拼搏年龄的我现在过着一种类似“度假”式的生活,认识到了不去改变那就是傻子啊,庆幸得是内心的小火苗从未熄灭过。
       感谢像姥姥这样的祖辈们不厌其烦得教育着影响着我们,时代确实不一样的了,但是人性的光辉从未改变。我也想念我的奶奶了,祝她一切安好!

  《姥姥语录》读后感(七):温暖好书

书中语言质朴,不浮夸、不华丽却让人感动,想拥有这样一位大智若愚的姥姥。
平淡、穷苦的生活被被姥姥过得很精致,在穷苦中自我娱乐,积极的活着,努力的发挥自己的光茫,照耀的孩子们勇敢向前冲。没有文化、不识字却深明大义,对身边所有人都是给予,在那个缺衣少粮的年代又能有几人呢?在艰苦中自我安慰,用自己的勤劳的双手改善着孩子们的生活,让孩子们的童年在快乐中度过,日子无论多艰苦,精神都不可以“贫穷”,买不起鲜花可以摘野花,穿不起新衣可以改旧衣.....穷也该穷的精致,穷的讲究。
快乐你别嫌小,一个小、两个加起来,三个加起来,你加到一百试试?快乐就大了。
书虽煽情,却不矫情,文字平淡,话语质朴,这样一位不识字、没文化的姥姥用行动证明了言传不如身教。

  《姥姥语录》读后感(八):最真的道理在最朴实的生活中

       用最朴实的语言展现出了一个最具智慧的老人,不识字,没有文化,却最深谙人生的道理,给现在我们这些年轻人以启迪,没有大白话,也不用华丽的词藻修饰,平平淡淡的语言甚至还带着方言的味道,叙述着老人质朴却非常受用的生活之道。有时看了为之感动,让我想起曾看过的一段话:“常常听人说:没文化,真可怕。可文化到底是什么?是学历,是经历,是阅历,都不是。文化可以用四句话表达: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书中让我最向往的,是姥姥的家--水门口,那地方有山,水,海,在这样的环境下孕育出的人心是最自然朴实无华的,姥姥没生活在城市,却比城市人更懂得生活之道,不就是人的一生其实是与大自然同生同息吗?热爱自然,爱花,从最朴实的生活中学会了爱,包容,理解,勤俭,这才能享受到生活的乐趣,才能在苦与甜中平衡,而现代的我们就是无法平衡。

  《姥姥语录》读后感(九):大爱小爱都是爱 大家小家都是家

对于倪萍的认识在读这本书之前仅仅停留在中央电视台的各种经典回顾里。因为我记事起春晚不由她主持、央视的节目也没有太多主持。我只知道像她和赵忠祥先生这样的主持人德高望重,同时也渐渐消失在观众的视线。
      直到前段时间看《天天向上》,算是第一次认识到这位集主持、演戏、出书、作画等多种身份于一身的super woman。强烈建议大家先看20130301期天天向上的节目,先一睹倪萍本人的个人魅力以及她口中的姥姥之后,再来品味这本书,相信能获得更好的阅读感受。
      这本204页的书分为四个部分,倪萍通过与姥姥50余年的生活点滴,让本来不认识这位平凡姥姥的万千读者渐渐领会书中的姥姥给读者带来的亲切与真实感。
      花了两天时间读完了整本书,并且做好了摘抄。不得不说内心是久违的宁静感,却又久久不能平静。或者是我没有过与自己的姥姥这般相处的经历,又或许是我的家人中没有“姥姥”这样的角色存在。但是当我读完整本书时,心里暗下决心,要做一个像姥姥一样的人。
       很多人都说应试教育和中国的高等教育毁了年轻新一代,曾经我也愤怒过,为自己的祖国悲哀。然而在一位见证新中国变革的乡间老太却没有抱怨命运、抱怨时代、抱怨社会,反而是那么的懂得知足和懂得感恩,书中姥姥的点滴行为,唤起了我内心许多最本真、最可贵的东西。
       除了感谢还是感谢,感谢给予我们生命的父母,感谢这片养育我们的土地,感谢总是在成长与懂事的自己,感谢《姥姥语录》这本书。
       有多少姥姥能这么平衡整个家庭?有几个姥姥拥有那般的智慧与胸襟?
       一位中年丧子的妇人没有哭天喊地抱怨政府,一位懂得给穷人脸又那么不露声色的帮助她人的姥姥,一位把外甥女捧手心又处处教她待人接物的姥姥,一位永远带给家人希望与能量的姥姥。
       相信不少人都有过和我一样不太愉快的经历,比如我的外公外婆将他们唯一的孙子极度溺爱成自闭者,对自己女儿比对儿媳好百倍的婆婆等等。我记得以前高中有一次去朋友家做客,朋友的姥姥端上两碗自己做的核桃芝麻糊,当然核桃少的那一碗是我的。说这些并不是去责怪这些老人,只是身边每天都在上演的事教我看懂了世间百态。而书中的姥姥就像是看透了世间百态、看懂了生活的本质之后,依旧热爱生活。这些,都是我们该学习的,看透生活但依旧热爱生活!
      我算是一个独立又好胜的女生,无数次不肯向所谓的现实低头,生活中追求自己那些所谓个性的东西。这些没有不好,或许还能说明我上进、积极。但似乎,我忽略了一些作为女生应该为之匹配和拥有的东西。首当其冲的便是抗拒和逃避恋爱和婚姻。
      我想社会人是不可能独立于世界存在的,我们需要大家、小家、朋友,我们需要爱,我们需要内心充满温暖。而作为女生也理应当多一条使命,我们俗气地称之为相夫教子。用心经营自己的小家,做亲人、朋友中那个善良、宽广的人。等到走进婚姻的那一天,拥有自己的孩子、孩子的孩子,好好培育他们。不做孤独、形影单只的人,敞开胸怀、拥抱生活,一辈子平淡却又真实的活着。祝好!
                                                                                                                                 
附《姥姥语录》话语:
有些事能使劲,有些事啊就是使不上劲儿,天黑了,谁也拦不住。
人说话,一半是用嘴说,一半是用心说。用嘴说的话你就倒着听就行,用心说的话才是真的。
给别人听的话就得先替别人想,人家不愿意听,听了难不难受、高不高兴。
打人不打脸,接人不揭短。凡是要替别人想。
天黑了就快睡,天亮了就赶紧起。
多黑的天到头也得亮。
不管你是谁,将要结束生命时都会害怕,都会眷恋生命,眷恋你曾无数次地抱怨过的这个社会、这个家、这里的人、这里的一切。
大花生、小花生吃到肚子里都得嚼碎,种在地里可就不一样了。
有好事要想着别人,别人就老想着你。一个人一辈子的好事是有限的,使完就完了。
年轻的富裕就是胳膊是胳膊,腿儿是腿儿,年龄大了富裕算啥了?眼也花了,牙也酥了,浑身都穷了。钱有的是,可身子穷了。
有一碗米给人家吃,自己肚子饿,这叫帮人。一锅米你吃不了,给别人盛一碗,那叫人家帮你。
一切善良、宽容、忍让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血脉里流淌的美好都是一点一滴的给予与积累。
善良的一家让我学不会憎恨、学不会报复、学不会整人、治人,这不就是我的财富吗?
遗憾就是专门留下的,要不就没有这俩字儿了。
没办法,脸整天露着没有衣服穿,你就得要脸。
心里有气,有怨说不来就好了,不管真对真错,别留着,留日子长了,就长在身体里了。
孝是本能的、自然的、必须的、应该的,一个人不偷东西还要表扬吗?孝敬是美德吗?不是,是应该的。
一家人是一张脸,家是你随时想回的地方,也是你随时可以离开的地方,人人都有一把钥匙,但绝不是负担。
好事来了她预先还打个招呼,不好的事咣当一下子砸你头上了,从来不会提前通知你!能人越砸越结实,不能的人一下子就被砸倒了。
吃不穷、穿不穷,打算不到就要受穷。
人生下来就是受苦,别埋怨。埋怨也是苦,不埋怨也是苦。
没病它是个甜,不缺胳膊少腿是个甜,不认字的人人了个字也是甜。
“胆子大”是指我(倪萍)潜意识里的这些东西,我是竭尽全力的那种人,无论做什么,只要我想做了,就不会去想后果。
过去的一切都成为昨天,明天做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能人干嘛都成,废物干嘛都不成。姥姥说的能人是勤奋、努力、舍得自己、不怕吃苦的人,是用心做事、执着往前走的人,是敢于超越别人、敢于打倒自己、敢于承认自己的错、敢于面对别人的成就的人。
别舍不得夸孩子,芝麻夸着夸着就成西瓜了。
人的手不能轻易伸,只有一件事可以把手伸出来,救命的事儿。
连秋收的日子都不知道紧忙乎的人,那可就对不住春和夏了。秋的日子得一天当两天过。
有本事的人都不是在表面能说会道,开个花儿几天就败了,扎个根儿人才能长久。
我们缺少的往往是最这样的平衡,不满足、不满意、张狂、暴躁、懦弱、郁闷、灰心,不都是因为掌握不了自身的平衡吗?对生活的期望过高,对日子的信心又过低,都是因为没有了生活的准星。姥姥的准星就是接受,苦和甜、穷和富都接受;接受了又不堆积,积极地去面对、去化解。
姥姥崇尚不自私,崇尚宽容。宽容就是给别人一条路,自己后退一步。后退的人都是暂时吃亏,给别人一条路就等于又给自己找了一条出路。
人出卖了良心和得了心脏病差不多,心停停跳跳的,憋得慌呀。
没有一件错事是不用付出代价的,也没有一件好事是不收获好报的。
人死了啥都没有了,为死人做啥事都是做给别人看的。
多穷的人都有脸,能豁上脸要饭,那是肚子实在没法儿,给人吃点东西先要给别人一个好脸。
给予是幸福,欠人家是受罪。
有些东西今年赶不上,这辈子就赶不上了。
心存感激、心里歉疚,人就不敢张扬,不敢学坏,不会发狠。
人啊,啥事都得经历,错儿也得犯才是真人,没错儿那是画上的人。
给的人快乐,接的人自然。
少吃个蛋不会少颗牙,可多说话就露齿(耻)了。
吃哑巴亏的人心里有数,沾哑巴光的人心里更有数。
国家和小家一样,先把人弄好了,啥就都好了。
在锅上熬饭的人想吃啥肚子里最有数了。
从做第一顿饭就使心做,啥事都使心做,你就成神了。
二十几块钱买个啥?买个吃的一会儿就吃完了,买一本书吃一辈子。好的书下一辈儿接着吃,上算。
一个人一个命,一个家一个活法。别和人家比。
有苦也不算坏事,苦多了甜就比出来了。你吃一块桃酥试试,又甜又香,你再吃一斤试试?你那嘴呀就想找块咸菜往嘴里塞。孩子,别怕苦,苦它兄弟就叫甜啊!
天下有两个妈,一个是大妈,一个是小妈。孩子也有两个,干大事的孩子,干小事的孩子,干大事儿的孩子必定是送出去的。
伟大的母亲用更远大的母爱把孩子舍出去喂天下做事,不管情不情愿,不管自己多苦。
姥姥觉得在这个世界上,人和人之间应该有一个基本的爱,这种爱铺设在亲情、友情之下,是一个社会最基本的温暖,是一种自然的相互帮助、相互给予,是人性里最天然的东西。
理想有时候起步很小,很具体,但最终它有可能变得很伟大,有可能从为自己不自觉地成为他人、为全人类。
用心看着人,用心和人说话。别觉得自己比人家高,也别怕自己比人家矮。
粮食养活你的命,你不爱粮食就是不爱惜你的命。
人的肚子不怕饿,没有稠的就喝点稀的,没有稀的喝水也死不了。眼睛可不能饿着,眼要是见不着好东西,慢慢地心就瞎了,心瞎了,人就没用了。眼要是吃不饱,人就像个傻子。
老天是公平的,给你多少一定得拿走多少。

  《姥姥语录》读后感(十):外婆,她说今夜的月亮特别圆

喜欢原因:
1)表姐送我的书,我们都很爱外婆,倪萍的《姥姥语录》每次重读都热泪满面,想起自己最爱的外婆。
2)我觉得女孩子到了二十几岁的年龄会开始很多对人生的不同思考,这时候家人对自己的影响很深,也会经常去回忆过去,注重现在自身的改变。选择一些好的书籍,会解决自己一些困惑,带来温暖继续前行。
3)《姥姥语录》是一本温情的书,配有倪萍画作20幅。姥姥来自生活的智慧,豁达乐观的心态,相信很多读过此书的人都会如我一样,独自流泪,想起自己很爱的老人家。
    《姥姥语录》读后感:
《姥姥语录》是表姐送给自己的书籍,我们同样深爱外婆,所以关于倪萍的《姥姥语录》最的感动是外婆带给自己的触动,所以都记录的是关于外婆的记忆和感受。
外婆,她说今夜的月亮特别圆,我说,月亮一直在心底,寄一轮月亮赠送给所有可爱的人儿。
我得深吸一口气,让自己的心脏包含在这股气蕴中,慢慢坐回靠椅,轻声对您讲有关我的故事。
我感到冥冥中一个叫缘分的牵挂,它从无垠远的深处来,带着温度,伸向我。
记忆里的乡愁,骨子里的敏锐,那来时的路,来时的路……
我说,来是偶然,去是必然。
简单的生活,单纯的人生。着实喜欢这样的生活,一个人走走看看,多一分思考,多一分平静,多一分智慧,多一分澄明;白天送外婆回家,一路上聊了很多,也看了很多路边的花花草草,丰富了眼睛,我喜欢和外婆待在一起,老人家们都很有智慧,生活中的语言大师,和他们交流,你细细听来会发现很多精妙的句子,很多恰如其分的比喻,虽然他们不曾读书,语言确实那么灵活精致。和老人家呆在一起,心里很平静,时间静悄悄地从谈话声中溜走,听他们智慧的语言,了解他们的经历,看着过去的故事,原来,每一个老人都是如此不容易,又是如此豁达,深深地敬爱他们,我想就在家乡,静静地过着生活,记录着平淡的生活,想抛开城市带来的压抑,多年以后我会选择安静的生活。
今天打电话和外婆聊了很多,心里终于踏实下来。外婆是我最爱的人,善良,博爱,她老人家就是图书馆,虽然没有受过教育的外婆,可每次都能从她身上学到很多很多。从小身边善良可爱的人很多,不管经历多少,还是用完美的眼睛去看不完美的世界,每一种成长与蜕变都须自己去认可,接受,从而改变。家人平安,快乐,就是最大的心安。
人,真是奇怪。看到一个陌生老人,你会感到分外亲切,想起已经离开的亲人,想起他乡的年迈外婆;看到一篇初见文章,你会莫名的感动,鼻子一酸眼泪倾巢而出,那份似曾相识牵挂着自己;随手翻翻身旁的任何一本书,都是如此喜爱,而自己写下的点点滴滴随着时间而丢失。一半明媚,一半忧伤,能细细感知身边的人和事,当安静下来,会吸取很多很多东西在脑袋里,无数次碰撞,无数次矛盾对立,和自己对话是喜悦也是忧伤,宁可被不断的碰撞,也不想自己空白,因为最后的自己会保持宁静的心境去接纳当下,我认可并反驳,找到合适的状态让内心沉淀。我始终觉得20出头的女生更应该对自己有一个更深广的思考,哪怕未来没有结果,你的本质也在悄然变化;而不是沉迷于外在的追求,外貌、服饰、爱情、金钱。
故乡在哪里,童年在哪里,过往的记忆在哪里,失落的梦实在太久太久了,我无法再度捡回。此时,我想起了远方的亲人, 于故乡的石板路上,我踽踽独行,故人一去,芳踪难觅。酸透心的是,村口杏树上汁液丰满的果实,老屋前双臂并用才能环抱的柳树。外婆的故事那么悠远,那熟悉的教诲,漂亮的白发,望穿了思念的眼睛。远处玫瑰花开了……
人越老,人世之事则看得越轻,我喜欢和老人家相处,即使他们读书少,亦或者没读过书,可常常一语惊人,细细斟酌才发现双鬓记录着岁月,深深皱纹记录着生活,原来,他们才是生活的智者。不管是去世的文艺的爷爷,还是老去的博大心怀的外婆,想起他们,心里顿时翻腾不安。 老年,长于避免不幸;青年,乐于容忍不幸。青年是一个不安的年岁,而年老则是一个休整的时节,一路自己成长,外婆老去,能做的只有珍惜一切,常怀柔软心去理解生活,在恩典中继续前行。
    后记: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阅读只是最纯粹的喜悦
原本是准备写下阅读《文心》、《语文随笔》和《谈文学》这类书籍的一个读后总结,因为夏丐尊、叶圣陶、朱光潜这些学者的作品都很好。从十多天前又一直在看《红楼梦》就想着总结下给自己印象特别的几本书,便有了这份书单。
关于阅读,每个人选择和想法都不一样,阅读和写作都是私人的事儿,分享只是会遇到很多喜欢书籍的伙伴,对同一本书有着不同的看法和理解,这就是另一种收获的意义
自己也是二十几岁的女生了,随着年龄增长,每一个时期喜欢的书籍都有一些改变。二十几岁是青春最自由潇洒的年龄,也是不用外在化妆品修饰的年龄,对于很多女孩子来说爱美是对自身有着提升自信的能力。我喜欢那些美好的姑娘,当然更喜欢无修饰的素颜女子,也爱那些喜欢看书的女人,读书带来的好处是润物细无声的改变,由内而外的自信从容,所以走在路上看见一位心仪的知性女子心底是欢喜的
林清玄曾在《生命的化妆》一文写道:“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同样对于写文章亦是如此,"三流的文章是文字的化妆,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
更多人熟悉的是三毛在《关于读书》写到的:“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知道很多东西,更重要的是能够受到启迪,学会理解和思考。记住书中一个观点,一句话,也是对自己有意义的。最终,让自己有话可说,通过自己的言语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从而也不因看书多而被作者的思想牵制。读书和写字都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恰到好处的方式,心态上有读闲书的喜悦和纯粹。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