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深处》读后感10篇
2017-11-30 21:33: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幸福深处》是一本由宋丹丹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21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幸福深处》读后感(一):希望活到幸福里去
促使自己现在这么努力和奋斗的动力是什么呢?是觉得自己未来可以活得更好,我们坚信自己现在的不幸福是为了以后的更加幸福。我们用玩的时间学习,用学习的时间实践。克服懒惰,克服我们现在产生的不适感,是因为我们坚信,我们将来会因为现在的我们的努力而变得更好。婚姻又何尝不是如此,如果我们觉得,结婚以后,我们现在不会更好,将来更不会幸福,甚至越来越糟糕,那我们为什么非要走进婚姻的围城里呢。如果走进了这个围城,很多人就不会想走出来了,因为成本太高。但是宋丹丹做到了,因为不幸福,所以他可以要求解脱,后来遇到了更好的,她生活的很幸福,人生的幸福轨迹虽然是螺旋着的,但是也算是活到了幸福深处。以后的我,无论是职业的选择上,还是婚姻伴侣的选择上都应该本着这样一个原则,我是不是会越来越幸福呢?如果是,虽然现在苦点累点,总归是高兴的。
《幸福深处》读后感(二):用幸福的状态迎接幸福
阅读这本书,重新认识了一个坚强、独立、有思想的宋丹丹。这是一本人生的传记,教会我们如何度过人生低谷期,如何期待幸福,我很欣赏。现摘录其中的精彩部分:
1、我与英达再也没有联络,只是从朋友那里听说,他们很快有了一个孩子,又很快,有了第二个。这些消息让我越来越意识到,他真的已经离开我的生活了,而我的生活中没有这个人,一样可以向前继续。 知道补牙的感受吗?一颗牙坏了,医生吧神经抽出来,再向空洞中填满新的物质,将洞口封死。奇怪的是神经抽走了,依然会感觉疼,感觉心的物质还没有与自己的牙齿融合在一起。对于这疼,每个人都需要适应,有的十几天,有的几十天。离婚到再婚很像这个过程。不同的是它会疼得更久,几个月,乃至几年。相同的是都有那么一天,我们永远不会再疼。(ps:感情真挚,有相似失去经历的人,自会懂得。但我们始终相信,“总有一天,我们永远不会再疼”,因为幸福来敲门了!)
2、我从来没敢想象我的幸福来得那么突然。在我的心灵上曾有那么深的伤痕需要弥补和医治,我以为我再也不能拥有爱情了。那一天,他出现了,像一束光,把我和我四周及我目光所及的世界照亮。我是那么幸福,浑身暖融融。我失去过爱,才懂得如何珍惜爱,才知道我需要什么样的爱情。(ps:要坚信,幸福会等着我们,只要我们愿意擦干眼泪往前走。说不定,下个拐角处,就是我们幸福深处。)
3、我无法要求一个16岁的男孩子每天思念我,每周都想听我说话,我必须接受的是他在随后几十年中会经常思念着另外一个女人。我养了两只小狗,照顾它们给我带来乐趣。至于儿子,我一定会让他过自己想过的人生。(ps:要做到将自己的爱收敛起来,甚至对自己全身心付出的儿子也不求爱的回报,说起来容易,但是真正做起来一定很难。要将自己最爱的儿子交给另一个女人,我想我更能理解做婆婆的不容易了。一定要对她们好一些,是她们的付出,培养出了你的优秀老公,而当她的儿子也就是你的老公真正懂事后,她就只有拱手让贤,让你直接摘果子,你说对她们好一些应不应该?)
4、我正准备接一部滕文骥导演的电影《黄河谣》时,发现自己怀孕了。一番讨论后,我们决定生,并立刻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滕文骥。我非常兴奋地准备做母亲。八九月份北京还很热,我穿上了宽松的孕妇服,每天在毫无顾忌地大吃。终于可以不担心发胖了。我以最快的速度在长肉,并且十分得意地每天下午在楼下晒太阳。“丹丹怀孕了?”楼里的邻居见我穿孕妇服都在问。“当然!”我自豪地回答。“多久了?”人家看我挺着肚子。“1个多月了!”我努力控制着幸福的标清。每个听见我回答的人都放声大笑,因为此时孩子大约只有一颗黄豆那么大,而我的肚子已经不小了。(ps:纠结后,从容地肩负起重任,坦然地面对身体的各种变化,乐观积极的心态满溢在文字中。你只会感到怀孕后的幸福,而非辛苦!!这就是心态~)
5、爱一个人,要长久地像宠孩子一样宠着他,任由他去做喜欢的事,高兴的事,让他生活得轻松自在,让他一想起我就笑。有时候先生和他的朋友出去吃饭,或在外面玩到很晚,我一定不打电话去追问。我会给他发个短信:“门给你留着,灯给你开着,千万不要考虑我,我睡了。”很快,他的短信便回来:“大妮儿是我永远的、完整的最爱。”人到中年,我终于学会了如何去爱。(以后,我也要做这样聪明、善解人意的老婆)
6、坚持,静待洪水退去。。。
读完后,感触良多,希望能像丹丹老师一样坚强面对人生中的困难和挑战,不论遇到什么,只允许放肆的哭一场后,就依旧保持最灿烂的笑容!
《幸福深处》读后感(三):智取幸福
很早以前,我的微博里的一句话就是:智取幸福,我自己其实并不太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也是太年轻,经历的事情不够,而读了是宋阿姨的这本书后,一下子就觉得原来智取幸福就是如宋阿姨这般。花了几个片段时间读完了这本书,让我对人生对生活对家庭对亲人孩子又有了深刻的认识,我喜欢看真实的故事,因为这些故事是真正发生过的,是能够产生一些共鸣或是深思的,可以启发一些人,感染一些人,也能教育一些人。
一下午我都深在这本书里回不过神来,以前对她并不是很了解,相对来说,只是觉得赵本山更出名,只是觉得她演的太好了,跟大多数演员一样,都是不错的。但自看了这本书,我才发现,她的生活也有这么多波折,她的感情生活也是这么多变,她遇到的事就是生活里真直实实的事。
而她对每一段感情是即深情又果断,即炽热又理智,她爱她爱过的每个人,她也愿意为爱的人付出。
一个女人,要想即有名,又有爱是不容易的,特别是在这么有名的情况下还要有一个幸福的家庭那就更不易了。但她做到了,她的每一段感情都成长了她,也滋养了她,而更重要的是,她从未放弃过自己,主动争取,主动付出,她愿意把她的精力和灵魂放在工作上,换取对家人和爱人最好的呵护。
她是个女强人,不管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从她跟英达十年的婚姻里可以看出来,她把她最好的东西全都拿出来给了这个家,为了爱这个家,她如一个男人一样在奋斗。
最后,这个男人变心了,曾经那么熟悉美好的日子也从此终结,他很快娶了别人,对她不再留恋。有人说爱情在经历了婚姻之后会变成亲情,或许你对她已无初见时的激动和热血沸腾,但她是你曾经用心过的,曾经那么深爱过的,曾经那么炽热过的,也在生命里留下了痕迹的,怎么可以转头后从此不再恋,不再见,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在这里,我是看不起英达的,我总觉得人不可以如此绝情,不可以如此冷漠,不可以如此有了新欢就忘了旧爱。而人,始终是个生物,生物它有其他需求,他丢了前面的爱,现在也照样拥有更好的爱。多少可悲的人性啊,但丹丹看开了,她照样也有了新的生活,新的爱,而且比以前还要幸福。
我对比了她的前夫和现任老公,还是喜欢她的现任,一个女人,你千万不要放弃自己,只有你不放弃,那么更好的肯定还在等着你,而如果你先对自己失望的,停在悔恨里,留在伤痛里,那么,就算有天使经过你也看不到,就是有幸福就在身边你也浑不知觉。
随着现在离婚率越来越高,感情始终是不靠谱,而你自己,你要拥有幸福的生活,你就要靠谱地修炼自己,用自己的智慧,用自己的双手、能力努力争取幸福。
《幸福深处》读后感(四):教育孩子的方法太赞了!
到图书馆去借《幸福深处》,和图书管理员有一搭无一搭地聊天,图书管理员说这书不过是名人出书,随便翻翻得了。但当我读完一整本,发现她这么说只是因为她没有读过。翻看正文前面的图片,最惊讶地是丹丹妈妈70多岁开始学习油画,宋妈妈第一幅临摹作品在我看来非常好,透过画能看出老人的才华和情趣,心里佩服得紧,一个人想开始学习些新技能的话,永远是Better late than never.
杨绛说人们的苦恼在于读书太少而想的太多。我们现在遇到的苦恼十有八九别人早已遇到过,在读别人的故事时常能就此解开自己的心结——
【丹丹在人艺上学时曾把大强子的私事讲给老师,即使七八年之后没有人再提,她对大强子一直心怀内疚。有一天她实在不想再被那个心结折磨了,赶个机会低声而迅速地对大强子说"对不起啊"。"嗨,没关系"不到1秒钟,大强子便这样回答。大家都知道说的什么事。
她写到:"结了这么多年的疙瘩,一句话就解开了。这是我的幸运。但我也明白了:永远不要以为你对别人的伤害随着时间的流走就可以打消不算。从此我做任何事、说任何话都要想一想,会不会委屈了谁,伤害了谁?10年以后的我会不会因此后悔?晚年时的我会不会因此不安宁?"
这段话对我的触动特别大。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做错过一些事,没有认真郑重地道歉过却一直压在我心里的某个地方,她们不定时地冒出来搅扰着我。我想对2505的姐妹们说对不起,大二时换宿舍,听说可选的那间阳面寝室有红蚂蚁,我也没给大家打电话讨论并确认,就在一阵催促下定了不换宿舍。很多年后我还为自己的莽撞和专断感到歉疚,这件事做得多么欠考虑,而我同样不知道怎么解开自己的心结。巴尔扎克说“有些罪过,不能弥补,只能救赎”。现在最重要的是我原谅自己,相信自己本性不坏并且正变得越来越好。】
丹丹教育儿子巴图的方式我很推崇,无论是大街上、公车上,还是商场里、车站里,小孩子撒泼打滚的画面你一定见到过,我们看看丹丹是怎么解决的:
【(巴图想要东西,丹丹不给买。)他“哇”一声大哭起来,然后坐在了地上。 “不要理他!”我对小阿姨说,“我们走”
我们走了,我警告小阿姨不许回头。不到30米,巴图的哭声逐渐小了下来,然后没了声音。大约走出50米了,我回过头看见他在我们后面快步跟上来。
“我得跟你谈谈!”我的表情非常严肃,我没再看他,也没再多说话。
回到家,我把他叫到小书房,关好房门,好像害怕别人听到。我像对待成年人那样开始给我的孩子上“第一课”。
“妈妈为什么关门,巴图?妈妈怕别人听见,因为你今天做了一件特别丢脸的事情!”我们对面而坐,我看到他的神色很紧张。
“大人挣钱很不容易,工作特别紧张,挣来的钱要养家,要做许多事情,你不能想要什么就一定得到,得不到就大哭。街上的人都看着,所有的人都会以为你是个不懂事的令人讨厌的孩子,因为想要什么不给就坐在地上大哭是最令人讨厌的了。而你本来不是这样的孩子,你从来都那么乖,你今天怎么了?”我看着他的眼睛,“今天你很让我为你伤自尊!”
巴图的眼泪再一次涌到眼眶里,我走过去帮他擦掉“妈妈知道你已经明白自己错了,妈妈知道你以为再不会这样了,妈妈不会告诉爸爸和爷爷。因为妈妈知道你是个好孩子,你会改。”
我们抱在一起,我感觉到他小小的心脏通通跳着。
“妈妈,我改。”】
同样是教育孩子,“孩子是夸大的”这一节我非常受用,这种心理暗示的力量也许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叫“潜移默化”。
【我始终相信,一定要经常发现孩子的优点,随时表扬,因为表扬比批评重要得多。孩子很重视大人的看法。如果在餐桌上,他没有吃茄子,然后你不经意地说“这孩子怎么不吃茄子?我发现他从来不吃茄子!”于是这个信息立刻会传达给他,他会认为“我这个人不吃茄子”,于是可能他好多年或一辈子不再吃茄子。
当孩子任性跟父母“较量”时,如果父母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拧呀!”“这孩子脾气太大了!”你的日子就要惨了,你将有一个“拧”孩子,他的脾气特别大,因为你已经把这个信号强有力地输入他的大脑。
有一次巴图生命,医生开了中、西两种药。我先给他吃了西药,他很乖。我就对小阿姨说“我发现巴图和别的小孩儿不一样,别的小孩吃药都哭,可他从来不哭,他不怕吃药。这一点他和别的小孩儿真的不同。”然后我把中药端给他。他捧着碗,烧的红红的小脸一副紧张的表情,闭着眼睛一口气就把药喝下去了。我们大家都赞不绝口。从那次起,多么苦的药他都不怕,并且得意地告诉在场的人“我最不怕吃药了!”
一次全家去希尔顿吃自助餐,那里自助餐很丰盛,水果、汤、各类荤素应有尽有,只是饮料很贵,要50多块一杯。在去饭店的路上,我无意中唠叨了一句“喝饮料真不上算,还不如喝冰水,冰水不要钱。”
我们在餐桌旁坐下,服务员走上来问“喝点什么小朋友?有各种鲜榨的果汁。”
“我最不爱和饮料了,我只爱喝冰水,是不是妈妈?”他看着我。
“你可以喝一杯,儿子,你可以喝杯果汁。”我说。
“不!”他趴在我的耳边,轻声说,“太贵了,还不如多吃点水果。”
我笑着亲了他,我的儿子那么懂事。我们谁也没喝饮料,但是吃的愉快极了。】
书中还有许多精彩的段落,也许读着读着就跟着捧腹大笑,也许过一会你又跟着故事哭了起来。一个人丰富的经历需要记录,要不这些点滴怕是以后自己都忘了。宋丹丹也不是准备出书时现写,她有记录的习惯,比如记录与英达的婚姻那一部分,都是当时写下的。读了这本书,我也开始写日记,遇到动心的事就写下来,哪怕只是简单几句,日后再读也会重温当时的感动与心境。
《幸福深处》读后感(五):幸福深处
最近很无意中看到杨澜采访宋丹丹,俗说话五十知天命,53岁的她也算是半个生活的哲学家,所以这个访谈我连续看了2遍,看到的是一个经历了感情和生活上的种种挫折后,仍然乐观开朗的人,突然发现,宋丹丹的真实感情生活经历蛮适合她演《家有儿女》和《家的N次方》的。看过之后去查了一下宋的资料,才知道她也写过一本书,《幸福深处》,(是不是也担心村东头厕所没有纸了呢),书很薄,但是写的很好,真实,有趣。书中写到,小时候宋跟邻居家长得很漂亮的小女孩一起玩,身边的男孩子都喜欢那个女孩,看着她,围着她,仰慕她,而宋也喜欢跟这个小女孩玩,这注定了她将成为一个不会嫉妒的人。在拍《西施》时剧本里写着,在主角大段话后面,宫女乙惊恐状,而她就是那个宫女乙,但是她一点也不介意这些。书中宋说,我从来不恨人,所以我很快乐,很简单的一句话,但是会从骨子里透出来那种乐观,那种能感染每个人的乐观。
乐观的人遇到初恋情人的场合都是那么搞笑。后来提到宋遇到他第一个丈夫英达的时候,我更是笑到不行,情节是“导演正在谈剧本构想,我渴得要命又不好讲话,就在纸上写了句:“我能喝你的水吗?我没病。”他笑了一下,在下面写:“当然能。但我有,AIDS(爱滋)。看到宋与英达的十年感情的描述,我真心觉得英达是一个酱油瓶子倒了都不带扶起来的人,他不是不扶,是不会,或者是宋没给他这个机会扶,所以宋说,给予比接受更为幸福,我总是忙着给予,忙着让自己幸福。我不会也不太懂得接受,我忽略让他人给予,也就是忽略他人得到幸福的权利。书中有一个情节我印象深刻,宋出差从外回来,英达为了让她高兴,把家的样子改了,客厅的家具都挪了位置,宋看着很别扭,当时嘴上没说什么,但是夜里三点起来把家具挪回了原位,也不知道当时哪里来那么大力气,后来宋说,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你和一个人共有一个家,你要照顾对方的感受。你要与他共同分享一切,包括情感,也包括劳动。也说,我是到了中年才学会如何去爱。
文中用了大量文字描写宋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儿子巴图,描写了巴图的聪明,淘气,乐观,善良。(ps 巴图长的太像他爸爸了)
最后回到访谈上来,访谈中,宋提到自己的三次感情经历,她说到了我这个年龄,我更加的不会挽留任何人,如果谁要从我的生命中离去,我会说:再见,不挽留,不远送。她也一直在努力着让自己成为一个给身边人带来快乐的人,带来幸福感的人,如果对方觉得她不能给他快乐,幸福,那么,请你赶快去寻找你的快乐,她会不挽留,不远送,因为她相信自己会找到一个让他觉得跟她在一起,他也很快乐,我也很快乐的人。有一句话说的很好:自信的女人最美“。
到了五十知天命的年龄,宋已经完全可以从容的面对得与失,功与过,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来为人处世,不必取悦任何人,当然宋用了几十年的努力来拥有不取悦别人的资本。
其实我们没必要感叹时间都去哪了,活在当下,做好当下就可以了,跟时间成为朋友,慢慢积累自己的资本,哪怕自己到了五十知天命的年龄,哪怕岁月在我们的脸上留下深深的痕迹,但是我们照样可以做一个自信,乐观的老太太,更加可以拥有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和为人方式,不必为生活奔命,不必取悦任何人,可以,一杯茶,一个午后,因为,那个时候我们比现在更有资本。
《幸福深处》读后感(六):读《幸福深处》 与宋丹丹心灵对话
我喜欢对朋友说,你太有才了。也喜欢拿着马甲比划,说别以为换了马甲我就不认识你。
其实还是喜欢那句,抽烟不会,喝水自备。
这就是宋丹丹刻画的老太太在我心中留下的深刻烙印。我喜欢喜剧演员,尤其是小品演员。比如赵本山,黄宏,宋丹丹,冯巩等等。
我喜欢喜剧演员,并不是他们好看,或者如何,关键是他们能用自己的智慧给人们带来笑声,不管自己是否是高兴的,总让别人高兴,这样的人是高尚的。
同时,这些喜剧演员还有一个特色,就是除了在小品中刻画小人物,在电影和电视剧中同样以普通人的面貌出现。在台上让你笑,在电视剧和电影里面,让你哭,这就是他们的魅力。
看去年的电影,最震撼的是赵本山的《落叶归根》,除了赵老师的深情表演让我哭中带笑,宋丹丹客串的大学生母亲角色同样让我难忘。
2007年的春节晚会,赵本山和宋丹丹不负众望,再次获奖之后。我突然听说白云——宋丹丹真的出书了。上半年的文艺新闻里面,关于宋丹丹的《幸福深处》报道颇多,而最多的卖点是英达。他们究竟怎样?我在儿时的时候看过电视采访他们全家,感觉明星家庭他们是幸福的,不想也以离婚结束。
在媒体八卦的纷扰中,宋丹丹的书大卖着。而英达的一句简单的回应,被网友痛骂很久,无遗给宋丹丹的书做了一个超大的免费广告。无论英达回应什么,都是广告,无论离婚多少年,只要写到英达,都是卖点。因为他们都是大腕,新闻会围着他们飞。
2007年8月30日,当我在第三极书局漫不经心的溜达的时候,和《墨迹》并排摆放的《幸福深处》让我不能舍弃,毅然买了下来。
与其说是读《幸福深处》,还不如说是和宋丹丹心灵对话。在不到20万字的书中,宋丹丹把她人生中比较重要的人物都勾勒了出来。像是自传,其实好像是他传。简练的语言中,透露的是她对生活的无比热爱。无论爱情是成功还是失败,她那积极的心态,都是引导她前进的动力。
或许很多成功的女人都遭遇着爱情的波折,看倪萍的《日子》,她从27岁到37岁的男人不是她最终的归宿,读宋丹丹的《幸福深处》,她从27岁到37岁的男人依然不是归宿。但是共同的就是,这段最佳年龄里,她们都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
不管宋丹丹写多少文字描述自己的爱子,描述现在先生。书中写的最真挚的文字应该还是她和英达那十年的婚姻。曾经炽烈的爱,曾经和一个浪子,一个顽童,一个天才生活了10年,她付出了青春,付出了劳动。得到了回忆,得到了伤害。但是伤害是属于两个人的,英达未必就是没有受到伤害。只不过,没有男人发泄的窗口罢了。社会对于著名的英达导演,容忍的程度会很小,他们会觉得英达是个男人,是个有力量的人,其实从小他就是大起大落的一个。痛苦和高兴都存在,是聪明的,有时候也是愚蠢的。
看宋丹丹的书,发现宋丹丹和英达其实比较类似,都是智商相当高的人。英达喜欢聪明的女人,他很幸运,一直和志同道合的女人生活在一起。不同的年龄和不同的女人,无论是北大的同学,还是我们的丹丹,或者是后来的梁欢,智商都不错。但是究竟谁适合他,只要英达知道。在网络搜索英达和梁欢,被网友骂得狗血喷头,真很佩服英达的忍耐力,我不去评价他是对是错,因为10年了,内容情由并不是外人能揣测得到的。
宋丹丹的经历和英达相当相似,都是结婚三次。对于爱情,两个人都是浓烈型的。十年的婚姻,还不如说是十年的热恋。十年来,宋丹丹是女神,也是佣人。英达是皇帝,也是随从。太过优秀的两个人的结合,越来越被社会干扰。当他们的家庭一次又一次的面对公众的时候,当他们为了各自的事业都没有时间回家的时候,他们的结合只能走向终结。
只不过,终结的时候,宋丹丹37岁,一个女人,在情场很难有竞争力,而英达,37岁,一个男人,正是无数女人追逐的年龄。
不过,幸运的是,两个人都再婚了,都被另外一个人悉心的照顾了。被别人细腻的爱的时候,他们都恍然大悟,原来婚姻是这样的。英达和宋丹丹的爱情是靠火星撞地球产生的热量维持了十年。而后来他们各自的婚姻可能都是正常人的了。换了搭档,换了生活。都享受着各自的幸福。
如果《幸福深处》不出版,他们将过一个十年,又一个十年,很平静。但是宋丹丹终于憋不住,要出书了。她不是因为钱,而是太郁闷。十年没有联络的她,觉得必须发泄一下。她感觉自己可以坦然面对英达了,可以豁达的看待人生了。但是她可能没有想到,她书中关于英达的描写,激怒了英达,激怒了很多读者,或者对可爱的男孩——巴图也会有所影响。
从宋丹丹的书中,我们能看到她刻意的简练的写她和英达的事情,但是一些细节还是能体现出她对英达的怀念。和一个适合谈恋爱的优秀男人生活了十年,任何人可能都不会忘记。况且他们有共同的儿子巴图。这个一看就是小英达的男孩,一直和妈妈相依为命。
即便是英达十年没有去看他,但是巴图只能是英巴图,不会是赵巴图。这孩子长的实在太像英达了。在百度的英达吧里面,有无数的网友在指责英达为什么没有去看望巴图,为什么不和宋丹丹联系。
为此,英达有英达的不对,儿子毕竟是自己的。但是宋丹丹让孩子姓赵了,英达肯定觉得面子过不去。同时还有就是英达也许去看过儿子,而宋丹丹不知道。因为看儿子未必就要通知宋丹丹,宋丹丹不是每天都和儿子在一起的。
不过我想可能还有一点,就是宋丹丹训斥英达已经成为习惯,当英达想去找宋丹丹时候,宋丹丹肯定会质问他为什么父亲去世没有通知他们,为什么离婚的时候说谎,等等一系列问题。无论原因在不在英达,这些都是显然愧对宋丹丹的问题。丢了手套都不敢说的他,是不敢面对宋丹丹的。
所有细节,所有生活,都是宋丹丹和英达的。如果他们不是有名的导演,不是有名的演员,或者婚姻还能长一些,但是他们都成功了,都成了公众人物。世界没有完美的,如果一起生活在现在,或者会有很多人去挑拨的,红眼的人很多。
看看他们现在的生活轨迹,电视热播的无论是《带着孩子结婚》还是《我爱我家》,都是他们的杰作。无论是《夫妻天下》的主持,还是《十面埋伏》里面的配角大姐。英达和宋丹丹在分手之后创造的辉煌,只比在一起的时候璀璨,不比在一起的时候逊色。是曾将的爱人,也是喜剧电视剧的竞争者。如果《家有儿女》的导演是英达,会演成什么样子呢。没有如果,他们不会第二次合作。
衷心希望他们一辈子不要联络,因为他们内心沉积的对各自的爱一旦迸发出来,毁掉的可能又是两个家庭。英巴图有了爸爸,而英巴颜又成了可怜的孩子。到那时恐怕所有的娱乐版面都是他们的全家福。而我都可能义无反顾的去当娱记。(片刀侃侃 2007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