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梦的解析》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梦的解析》经典读后感10篇

2017-12-01 22:42:4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梦的解析》经典读后感10篇

  《梦的解析》是一本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作,国际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39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梦的解析》读后感(一):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其實中國的古人真的很有智慧,我們有句老話: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這是我看完這本書之後,第一個浮現的念頭。
當然,作者長篇大論寫了這麼多,不是爲了去印證一句中國的老話的。我覺得更重要的,是他提供了分析從所思到所夢的方法,以及所夢是如何表現所思的。在閱讀此書的過程中,也做過少數幾個夢,基本上都是不複雜的,較為典型容易分析的夢例。也算是從實踐上肯定了這些方法的可行性。
不過鑒於作者的特殊身份,以及他蒐集到的夢例提供者的情況,估計我們這種普通人大概就只能分析自己的夢例以及身邊少數極為親近的人的夢例。否則很容易因為信息的缺失導致稍微複雜的夢例無法分析。
我們在面臨選擇的時候,偶爾會感到困惑糾結難以取捨,如果這個時候有做夢的情況出現,便可以通過分析自己的夢境,去探尋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無論黑暗或是光明,起碼我們可以知道自己內心的選擇。
解析自己的夢,其實就是一個自我剖析自我提升的過程,沒有足夠的勇氣無法面對真實的自己;沒有足夠的耐心無法分析到底。完成的解析越多,對自己的了解越深,對自己的錘鍊也越多。【果然還是應該多看實用性的書籍。】
題外:話說我還真不知道怎麼寫這種實用類書籍的書評。。囧。。

  《梦的解析》读后感(二):梦是了解自己的金钥匙

可以说,读完这本书本身对我而言就是一项不小的成就。因为这本书太艰深了,特别是对于我这样一个没有心理学基础知识的人。然而,从我能读懂的部分,我依然感觉到弗洛伊德的见解具有穿透人内心最深处的力量。我们不要奢望通过解梦来预知未来,通过梦来了解过去更实际一点。如果说梦能预知未来,那也只是梦者被梦中反映出的欲望所控制,于是在未来重复着被欲望控制着的过去而已。梦是欲望的满足,我们大可不必为自己在梦中缺乏道德感而自责,正如柏拉图所言:“善人满足于梦见恶人真正做的事”。善良而有道德的人让不道德的欲望止于梦境,而让潜意识中的欲望突破一切限制完全控制自己的人,已经是精神病患者了。通过分析自己的梦境可以了解自己潜意识中的思想,而这些思想也许是自己平时都不知道的。了解这些有什么用?弗洛伊德都没有给出答案,我就不乱猜了。不过,了解自己已经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了,不是么。

  《梦的解析》读后感(三):写几个小片段——读《梦的解析》

   昨晚睡得很不安稳,睡着后做了一个梦。梦里面我清晰的记得我梦见了一个这样子的场景:有很多用竹子编制的框,各式各样的很有艺术感,在现实生活中我从来没看到过那些精致的竹编制:有沙发,有桌子,应该还有床等等,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每一样东西都很有特色。记得醒来时候是半夜吧,我没看时间,那个时候还记得一些样式的,现在已经完全忘记那些富有艺术感的东西了。那些东西就像模特秀一样展现在我的面前,让我逐个欣赏,欣赏到最后做编制的人就出场了,是一个女人,很美的女人。台下所有欣赏的人都在讨论她是谁?台下似乎有很多人,但我都没有印象是哪些人,不过场面非常热闹。我们讨论这个女人像朱丹,周涛,像董卿她们的气质。对,就像一个主持人,而且是很有名气很大牌的主持人的气质。我们在讨论她为什么不去做主持人呢,她做主持人的话一定特别出名,特别红。后来,不知道是谁在说,她以前就是主持人,但由于对编制特别感兴趣,于是就做了这一行。后来,我就醒来了。想想这是一个很完整的梦。而且醒来后我还想了很多,至少我总结了一条规律:有些人做什么都会成功,而且会让人仰慕。
     
  前几天,拿着《梦的解析》看了几页。感觉非常有意思的一本书,并不枯燥无味。可能我一直觉得梦是非常趣味的。我记得这本书里面有一个小片段也是讲一个人的一个梦的,他梦见了一群蜥蜴,还有一种蕨类植物。他用这种植物喂食这群蜥蜴。在现实中他从来没见过这种蕨类植物,而且从来不知道他们的名字,而在梦中他却记起了这类植物的名字,而且很深刻的知道这类植物是可以喂给蜥蜴吃的。醒来后他就一直查找这类植物,和这种蜥蜴,感觉特别真实又特别模糊。后来,在某天不经意间他解开了这个谜底,是在大概五年甚至更久的时间里面,他在一副图片上面看到过那群蜥蜴,又在某个更久的时刻里,他曾经参加过一次植物展厅看到过这类植物,植物的名字他记错了一个单词吧,但大概也差不多的样子。在现实生活中他从来没见过这类植物,和这群蜥蜴。《梦的解析》在这里总告诉我们,我们所做的梦很大多数都是我们经历过的。或许就是我们生活中的某个片段,或者你十分想念的人,想念的东西,也许也会在梦中出现。
    
   前天,看了《一个》里面那篇《恋梦者》的文字,觉得真心有趣。文中老常讲的一个故事里面的主角平也总是做一个梦,而且很迫切的希望再次回到那个梦里,于是他用了很多方法。因为他的梦里面有熊,他就经常周末去动物园去看熊,看熊有关的电影,图案,甚至晚上抱着熊睡觉等等。而且他也总相信梦中的一切总是真实存在的,至少存在着某种现实意义的东西在里面。文章地址:http://hanhan.qq.com/hanhan/one/one331m.htm#page1
 以上都是讲梦的三个片段,我想我以后还会写。因为《梦的解析》真的是一本引入入深的书,而且我喜欢这些研究梦的东西。我总相信它是我现实生活中的某个引子,或者某种需求。
  

  《梦的解析》读后感(四):每个人都会做梦,为何不来解解梦

用了15个小时去看一本书,可以说这本是今年最耗神的书。这本书属于那种每个书架上都会有,但大多数人都会拿下来翻两页之后再默默的放回原处。这是因为这本书实在太硬了。老弗爷把自己完整的思路都展露出来,也许读者会觉得有点啰嗦。但本来梦就是一个我们说不清楚的状态,为了解析一个梦,必须要把所有解析的过程每个细节都像抽丝剥茧一样展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说服人。于是就形成了这本书。

这本书的结构就类似一篇博士论文。首先是总结了下那时梦相关的研究,各式各样的都有,有认为源于刺激,有认为源于相关性,也有判断为低级神经活动,也有解释为高级情感体验。套用书里的一句话,“还不能充分挖掘梦的作用时,那么也不能成为否认梦存在的理由”。在老弗爷的梦的研究之前,那时候应该普遍认同的梦是一种具有精神价值的产物,能够向我们展示在另一种方式中,我们将成为什么样的人。其实邪梦,恶梦都不可怕,因为我们都是一个完整的人,包含着善和恶乃至所有该有的一切。

然而,老弗爷一直在尝试去解析各式各样的梦,试图去发现其中的工作原理或者说是脉络。但每每看到具体的梦例分析的时候,发现总是和自己设想的大不相同。当然主要可能是因为自己的水平相差很远,但会有一个很显然的问题。作梦人会接受什么样的解析?这个世界上任何事物从来都不会只有一个解析。梦本身其实只是一些既有的素材重新组合加上自身的推理及反应,梦本身并不能预示什么未来,最多是告诉自己期望的未来,就算是实现了也只是自己的欲望驱使造就的。也是因此在解析的过程中需要了解到很多最近的生活场景和童年故事,在利用这些去慢慢剥去梦的伪装,去找到梦实实在在满足欲望的本质,这就是种解析过程。不过关于梦的解析也许我们会更能接受我们自己潜意识所认可的,或者说有些不期望暴露出来的解释也就真的不希望暴露。而老弗爷的方法和思路也许会更接近“真相”,但其实这些真相的意义也只是在于能暗示乃至于引导你走向你自己期望的(或者是帮你解析的人期望的)目的地。

当然还有一个巧妙的地方是在于梦的伪装观点。梦会有很多的伪装,包括凝缩作用、移置作用、饰作用。关键这些作用都不是必然发生的,有时会有元素的凝缩,有时又是移置,更多的时候是综合因素的影响。似乎感觉分析的过程都是在利用一些原理去排列组合用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换个角度去思考,会不会解析的结果已经形成,而我们只是证明它的合理性。当一个梦会有多种解释的时候,这个巧妙的地方就不是那么能够被说清楚了。当然老弗爷也会用不断重复和类似精分的方法去辨识相应的伪装点,但这些还是会因人而异的。于是老弗爷似乎在用科学的方法做了一件貌似无法科学证明的事情,这也许是至今梦还是不能那么明确的被解析到原因吧。

当然,我们也要注意解析的一些基本语言,很多梦里事物出现的原因也应该是因人而异的,要注意具体的语言环境、作梦人的背景等等。不得不强调的是,弗爷爷是德国人,这本书是用德文写的,其中大量的语言联想对于我们来说看过就看过吧。所以很多所谓的梦境词典还是要好好考究下其来源,而且相信没有什么是百试百灵的。

老弗爷的理论如果最简化的一句话那就是,梦都是为了满足欲望。“睡眠状态降低了内心稽查作用的力量,所以梦才有可能形成。”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理念。老弗爷甚至是在用解除癔症症状的程序来解释梦境。如果想快速的了解老弗爷最核心的思想,不妨就直接去看第七章“梦过程的心理学”,相应也总算给出了很多干货和总结呈辞。终于抛出了前意识和潜意识的系统。虽然还是有点啰嗦,但也是为了全面的解释这个体系,无论你是伪装也好,回归也罢,都是人们在知觉和行动之间那看不清的暗流。同时也阐明了研究梦的理论价值,“在于它对心理学知识所做的贡献,以及它对精神神经症问题所给予的初步了解。”所以如果你和神经症没有太大关系的话,大可不必啃这个硬骨头了。同时弗爷爷也不相信梦能给我们带来什么预示,如果觉得想从梦里了解些什么八卦,那还是去学学国产周爷爷的那套吧...

看了那么多,想了那么多,梦到底是什么?梦,是一种潜意识的放纵,当意识再度接管以后梦就不再是原来的模样了。被遗忘的那部分梦往往是最真实的,但自我的迷障让我们视而不见

2016-12-7

  《梦的解析》读后感(五):关于梦

我是一个经常做梦的人,有时候一天能做很多的梦,而且我会经常记录我的梦,记录多了让我有一种想要分析了解的欲望。于是买了这本书想要去了解自己,了解我的梦。
看到第二章:
看到第二章,脑中浮现了很多我曾经做的梦,也让我更加迷惑,梦都是碎片化的,不连贯的,没有绝对的合理的,但是是否因为我的兴趣,我的记录,我会经常向人阐述,于是给我的梦加进去很多我的理性的思考,把我的本来破碎的梦加工整理,使他更加的具有完整性,故事性和富于逻辑性。这让我感到害怕,我记录的那些梦到底有哪些是我真真切切梦到的呢?到底是我做了这样一个梦,还是说在睡眠中我是无意识的,而梦主导我去做了一个个荒诞离奇的梦。那么我那些第二日会觉得似曾相识的梦会不会就是我自己主观意识的反射,或者说我那些有预感的梦不过是我的主观感受,我觉得会怎么样,然后我的梦也这样认为?
这样一想实在是太可怕了!
在梦的功能性中,我想到我经常做的一个梦,每当我感到压力的时候,总会做梦梦见马上就要高考了,而我还没有开始复习,尤其是数学,这是否是因为我的梦在搜寻我的生活时发现我在第二次高考前最为焦虑,于是让我做这样一个梦,当我在梦中醒来,会发现我复习的很好,数学也考的很高,这梦里都不是真的,于是去缓解我当下的焦虑。不知道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
有时我觉得生活很顺畅,但是会莫名其妙的不开心,晚上我也会做了这样一个梦,但是我会问自己,最近没有什么生活压力啊,为什么我会做这样一个梦呢,是不是我有压力而不知道,于是我会深刻的反省自己,剖析自己,最后发现我的问题所在,这是不是说很多时候你自己不知道的东西而你的身体根据你的反应发现了,于是做梦告诉你。
看到第七章:
这本书没有别人说的那么枯燥,我倒是觉得挺好看的,今天第二天已经马上要看完了。不过相对于书的前半部分,后半部分确实是抽象和乏味了很多。
看这本书突然想到夏洛特烦恼这部电影,电影开头夏洛觉得自己已经成为一个教科书式的傻逼,于是在他最失意的时候他做了一个梦,梦搜寻他的记忆,发现他对秋雅最为遗憾,于是在梦中给他这样,他事业成功,娶了秋雅,但是秋雅利用他背叛他,他得了艾滋要死,于是梦醒了,他知道梦是假的,秋雅没有背叛他,因为秋雅根本就不鸟他,他身体也健健康康,糟糠之妻也陪在身边,梦于是通过这种功能下来安慰当下的夏洛,这就是夏洛梦的分析,突然觉得弗洛伊德牛逼啊!
还有在看到梦的遗忘那章时,“我们记得的并对之加以解释的梦,本身就被我们的不可信赖的记忆分割了”,这句话真的是感触很大,我们每天早起会觉得做了一晚上梦,但是记起来的几乎没有,或者晚上做了一个梦,我们说起来也只用了一句话,或者是破碎的,根本无法叙述的,我们可能遗忘了梦的主要部分,那么依靠那一点点片段分析出来的东西也没有用了,所以我们是悲哀的,不知道我们分析梦的过程还要走多少年,所以以后也千万不能相信周公解梦了,你都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梦,又如何去解梦呢?
把整本书看完用了两天,这说明这本书对我还是很有吸引力的,津津有味的感觉,希望再去找找这方面的书看看,毕竟分析了梦,还想知道做梦的动机,为什么我要做梦。

  《梦的解析》读后感(六):梦的解析の穆赫兰道

 选择本书,是由于大二时在图书馆借过的一本叫《单行道》的书。
 作者本雅明在书中这样介绍过他的一个梦:梦中,我用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枪响的时候,我没有醒过来,而是对着自己躺着的尸体看了一眼,看完之后我从梦中醒来。梦告诉我要改变自己,而不终止现有的自我是不可能的。
 人的行为举止是由少部分的意识所控制的,至于其他大部分,则由所谓的潜意识所控制,而且是主动在运作,而人却未察觉到。正常人处于一个完全正常的状态下,是难以发现潜意识运作的,这时就要透过梦来观察潜意识。当时我就对梦以及潜意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能够通过梦来了解自己的潜意识,帮助生活中的自己。
 
 我是个狂热的电影爱好者,除了《盗梦空间》﹑《梦》﹑《爱丽丝梦游仙境》等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在阅读《梦的解析》期间,我特地观看了大卫・林奇的《穆赫兰道》。这个包含了梦境与现实复杂关系的故事,我尝试用弗洛伊德梦的解析来理解。
 是么是梦?西塞罗曾这样定义:梦主要是我们白天里的思想和行为的残余在灵魂中涌动翻腾。
 影片一开场便是梦境,Camilla坐在车里,车突然停了,司机掏出手枪对着她。但这时迎面一辆跑车,与此车相撞。所有人都遇难了,除了Camilla。(这个影像在现实中是由于Diane雇杀手杀掉了自己的同性恋人Camilla后,后悔、愧疚,她希望Camilla还没有死。所以,在梦中出现了Camilla躲过一劫的情景。这也验证了书中第三章梦是欲望的满足)她踉跄着下山,躲在了外出的Betty的姨妈的公寓里。
 紧接着,Betty坐出租车前往她姨妈留给她的公寓遇见了Camilla,出了车祸的Camilla,完全忘了自己的名字和身份,她只有以Rita来代称自己。Betty决定帮Rita找出真相。(Betty是Diane的化身,她的名字是来自Diane前一天雇杀手时在咖啡馆瞥见的女服务员名字,书中第五章梦的材料及来源这样解释道,梦总是偏爱最近几天的印象,梦的表象往往是来自最近的不经意间无关紧要的材料。本书第一章有关梦的问题的科学文献中斯特姆佩尔说道:分析梦时常常发现,梦中有些成分确实来自一两天的体验,但在清醒的时候看来,这些体验琐碎而并不重要,或在事后就立即被遗忘,这一类经验包括:偶然听见的谈话,无意中看到别人的行为,或瞬间瞥见的人或物以及读物中零星的片段等。Betty外表亮丽、乐观、自信,这与Diane颓废、潦倒、有些自卑的真实形象大相径庭。Betty其实是理想化的、Diane内心深处希望自己成为的形象!现实中冷艳、美丽的Camilla在梦中成了无助、忧郁的Rita。Camilla与Diane的强弱关系在梦中对调了。Diane希望自己(Betty)成为强者,而弱小的 Rita必须依靠着自己才能活下去。让Camilla永远留在自己身边——这是Diane最强烈的愿望之一。因此在梦境中,Camilla失忆,成了依附于Betty的弱者。这里便是书中第四章梦的伪装所要表达的,并且在书中第四章结尾处弗洛伊德更是用一句话概括了梦的本质,梦是被压抑的欲望的伪装的满足。每个人都有一些欲望不愿对别人表白,甚至连自己都不愿意承认,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承认,这些梦是经过了伪装。)
 影片的信息量很大,如果大家对《梦的解析》感兴趣也可以打开电脑,和大卫・林奇一起在穆赫兰道上重温Diane的噩梦。因此我也只是利用弗氏精神分析理论,对于这个故事进行一次简单而粗浅的探索。分析了一下影片的开头,如同本书第二章一个梦例分析一样,希望通过这样的梦例带大家进入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世界。
 
 翻开书的序言,便知本书主要是为研究精神病人提供一个捷径,如果把做梦与精神病人的某些症状比较一下,可发现它们之间有惊人的共同之处:梦中所见到的一切其实就是幻觉;梦中的思维也是荒谬的,原始性的,不合乎现实和逻辑的;而且在做梦当时丧失了判断能力与理智,这些情况和精神病人并无两样,所以弗洛伊德认为:“做梦就是正常人发精神病”,而“精神病人就是白天睁着眼睛做梦”。因此,弗洛伊德在第一版序言就强调,凡不能解释梦意象来源的医生,都不能指望对恐怖症,强迫症或者妄想症有所了解,释梦在分析治疗中不应该仅仅作为一种艺术,而是整个治疗中的技术组成部分。当然,临床实用性上,弗氏梦的解析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书中第五章第四节典型的梦开头就有这样一句话:通常说来,除非别人愿意把隐藏在梦背后的潜意识思想同我们交流,否则我们无法解释他的梦。
 不同于中国的周公解梦,弗的梦的解析更注重理论过程而不是结果。本书几乎每一章都举了大量的梦例,以及随后详细的研究。但是我认为本书在选取梦例时还是有缺陷的,毕竟本书的梦例除了弗氏自己,其他几乎都是临床案例,都是这些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的梦,而现实中,不可能每个人都是精神病患者。而我们在进行调查研究时,抽样分析一定要覆盖到各个层面,这样得出的结果才更有说服力。
 本书的大量梦例及分析都和性有关,弗认为梦的起因多为本能的性的冲动。第六章梦的工作弗把梦的象征表现,一切长形物体如手杖﹑树干和雨伞可带表男性生殖器。一切长而尖锐的武器如刀﹑匕首和矛也是如此。箱子﹑盒子﹑壁柜和炉子代表女性器官,中空的物体﹑船和各种器皿也是如此。但是那么多象征物都代表性还是让我怀疑,不同的文化可能对性的代表物并不相同,但至少我梦见一个盒子,我绝对不会想到那么远的地方。通过百度查询弗洛伊德的写作背景,了解到弗所处的维多利亚时代,社会上以传统禁欲主义为尚,而越是禁止越是压抑,就越会反抗,同理,那么多精神病患中大多都有严重的被压抑的性欲。因此,弗氏对于他病人的案例分析就会得出很多常见的事物都是性的象征。当然,时间鉴定一切,弗的性欲论观点,在当时对于释放人的自然本性,有思想上的进步意义。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个艺术家而不是个创造家,认为梦的来源都是在生活中,梦只不过将生活中的一些事以一个艺术家的身份巧妙地伪装﹑润饰;梦的来源都不是凭空创造的,即弗否认梦的占卜性。
 但是我认为很多事的结果都是一点一滴的小事累积的缘由。梦中那些杂乱堆砌任意拼贴的生活中小事,都不是随意的的,在我看来,都是有意义的。我希望通过和梦的沟通过程中帮助生活中的自己。我认为很多梦都具有启示性,梦可以帮助我了解自己都没有注意到的焦虑和恐惧,提醒我,改善我。就像荣格的梦的补偿作用理论:如果一个人的个性发展不平衡,梦就会提醒他注意到这被压抑的一面。梦给我们展示的是未加修饰的真理。
 
 以上只是我的个人浅显的见解。
 《梦的解析》已被视为精神分析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三大理论支柱之一。美国前全国图书馆协会主席唐斯博士将这本书列入“改变世界历史面貌”的十六部巨著之一。
 人的心隐藏着很多秘密,《天才瑞普利》电影结尾有一段话:他试图将自己的秘密关在地下室,并丢掉钥匙,最终他与他的秘密一同腐烂在阴暗中……
 如同流水不腐,人心也要经常打扫,而弗洛伊德便是给我们地下室钥匙的人。
 
PS:我承认,我是为了完成作业写得这篇书评,当你有一门课程叫做《文化艺术名著导读》

  《梦的解析》读后感(七):絮絮叨叨

这本书的观点。梦都是欲望的满足。有些梦直接表现了这种满足,有些梦表现的欲望是与我们日常的道德?理智?相冲突的,如果它没有经过伪装它是无法通过稽查作用转化成梦的,所以梦就把它伪装了。梦的工作有几个因素,凝缩作用(一个梦的元素由多个日常生活的印象组合而成),移置作用(为了梦念顺利表现,对各种元素进行颠倒,选用的材料是无关紧要的,微小的),表现力和形象化,润饰作用(对梦分析时。)梦的遗忘可能是醒来后恢复工作的稽查作用对那些不应该表现出来的欲望进行压制。第七章讲的简直看得我云里雾里。讲了心理学的很多东西。知觉系统,知觉无法形成记忆,运动系统。潜意识,前意识我们做的梦,可能都是日常遇到的事情激发了被压制的一个潜意识欲望,它从前意识里获得精神强度而表现成梦。回归作用。一个欲望?梦念无法通过前意识的屏障,就往回走到达知觉系统。还有梦很多时候来源于童年的记忆。以及和性有很大关系。躯体刺激如果在梦里面表现出来了,也是因为它能被编进正在形成得梦,否则会被忽视。算是让我接触了心理学了吧。

  《梦的解析》读后感(八):大师之作

首先表示下我作为精神学、心理学、社会学的门外汉,而作者目前可以称得上是大师各种学派的创始人,就算我“不知几斤几量”对著作进行评价吧。著作中奖梦分析为是欲望的表现,我并不反对这种解释,但是对作者说的“所有的梦都是欲望的表现”持怀疑态度。而在文中,作者列举不少的梦例并进行解释,大有“强词夺理”的感觉。对于梦念到底是什么,其精神代表物是什么,是最值得怀疑的部分,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理解,甚至可以编出自己想要得到的解释。
不过,这本书写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比于当时的中国,不过从现在看来这本书有多少不足或不赞同的地方,但它领先中国很多是不得不承认的事实,不得不为这本书点赞。

  《梦的解析》读后感(九):弗洛伊德:梦是愿望的达成


本人只是一个普通的读者,捧起这本不大受欢迎的《梦的解析》且略带深奥的书时是抱着不求甚解的心理,并没期望自己能从中得到什么。读时也觉得其理论可能只是作者主观意见而已,并不代表着什么。随着整个阅读过程下来,天知道我有多迷恋弗洛伊特的理论,实在是太好玩了。写这读书笔记的时候已经是读完后的第二个礼拜,一直纠结着要不要写,因为水平实在有限,只能是在限制性的情况下解读,但愿能够比较清晰地表达从弗洛伊德理论学到的东西并且记录下来。
 
每个人几乎每天都在做梦,而梦的本身会给我们带来各种情绪上的波动,无论是喜悦还是惊慌。其实梦,不意味着它是守旧者所说的那样是鬼神的启示,不具备预言未来的功能,它的动机在于某种愿望,其内容就是潜意识所期待的事物达成,也就是说无论你梦见的是什么,而愿望的达成是梦的唯一目标。
 
这理论究竟正确性可不可靠呢?那我做噩梦呢?梦见亲友去世呢?难不成也是愿望的达成?那得多自虐多变态多歹毒呀。总不能老是惦记别人去死吧,更何况是亲友。当时甚是怀疑,但是这并不属于科学范畴,当然它也是具备着科学性的。只能说是精神分析体系的,无法用科学方法去证伪,当用在临床的心理治疗上,如果是实用的那说明是可以运用的。
 
梦分两种:一种是直观的,明显是愿望的达成(引用书中一个例子:如果当天晚上吃了咸菜或者其他很咸的食物,那么晚上往往会有关于喝水的梦,我正在喝着大碗的水,那滋味犹如干裂的喉咙,饮入了清凉透骨的冰水一般痛快);第二种是梦中本身对此愿望有所顾忌,自己内心有股害怕被分析出来的阻力,这时候潜意识会拦截从而改装梦的表达形式。(例如我想和一位女人发生关系,这时候我就得使尽浑身解数,动用各种资源变着法去追求,可以是浪漫或者体贴,却不是一上去就说:小姐,我想和你睡觉。首先这道德观念不允许其次双方脸上也挂不住。不然就是愿望无法得以实现。)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些不愿意讲出来的愿望,有些愿望自己都想否认,所以这时候会有一层道德防线去拦阻一些下意识的的行为,提防这些其实存在却不敢承认的愿望。那当这种平时严重受到压抑的时候就会伪装成另外的形式逃过这种叫做审查制度的防线出现在梦中,而这就产生了一种平常时神秘的,惊恐的,焦虑的梦。所以无论审查制度怎么压抑意识,最终都会以愿望的达成呈现在梦中。
 
那梦的材料是来源于何处?梦永远都是过去式的,不管梦中出现了什么,都是取材于现实。弗洛伊德的观念是:完全受儿时最初的印象左右,往往把那段日子的细节,那些在清醒时绝对记不起的小事翻旧账地搬出来;只要是那些早期的印象与做梦当天或近几天的某种刺激能产生一连带的关系时,那么梦的内容可以涵盖一生中各时间段发生的任何事。我们儿时,每个人都有过被年长的人高高举起来然后假装让他迅速落下,或把孩子放在伸展的双手上,在屋里奔跑(显示如何飞)这种具备着眩晕,漂浮,坠落的感觉会被我们深藏在意识深处。当我们梦中出现从高处迅速坠落,或漂浮在半空的景象和感觉时,表示着焦虑的特征,缺爱了,急需爱抚,期待着让他感到安全的意思。而最深层的意思是:这梦具有肉欲的意思,意味着性。
 
是的,大多数成年人的梦都是和性的材料以及表达情欲愿望有关。所以人们别觉得自己多么的纯洁,而我总觉得心理比较正常的人的梦思都是很直观的,不需要太多改装,或者基本上没有太多的梦可以作。既然说梦是愿望的达成,所以不难看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所有的梦均为绝对的自我中心,每个梦都可以找到所爱的自我,人性都是虚伪,自私,丑恶的,而且是充满肉欲的。
书中有很多关于解释这种理论的真实案例,我想把其中几样“梦的象征”记下来,比如梦见:所有长的物体、如刀、木棍、树干,雨伞等等均代表男性性器官;箱子、炉子、皮箱、橱子、船,以及各种容器均代表女性的子宫。阶梯、楼梯、梯子或是在上面上下走动都代表着性交行为。性的潜抑常是将身体上部代替下部,比如各种有关牙齿刺激的梦表示自慰。梦中每一个场景,每一句话都是象征,没有多余的,因此能发掘出一些内心深处自己都不得而知的事实。
 
这是一本极具价值的书,以上表述只是书中的一小部分和基本的框架内容,再加上本人的大量愚见,不足以起到任何实用价值。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读一读。
 

  《梦的解析》读后感(十):孙名之版《梦的解析》中的翻译错误整理


本文涉及到的三个版本:
孙名之/顾凯华/冯华英译版,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丹宁译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英文版A.A.BRILL译本,中央编译出版社。
文中分别简称为孙本、丹本、英文版。
 
此文的由来:
最开始在电子版上读完,很多地方不甚了了。对照丹宁版看的时候,很快发现丹宁版的翻译存在问题(本文文末列举了几处。因主要是参考孙名之版,故丹宁版的翻译错误仅发现数处)。网上查阅发现大家比较推崇孙名之译本,于是购买了孙名之版和英文版,三版对照着看。不料看的过程中发现孙名之版的翻译似乎较丹宁版更差,存在着多处的理解错误,以及似是而非的乱译,造成多处含混不清。整理如下。
当然,我的个人理解也未必准确,只是贴出来供后来者参考。如有异议,欢迎留言讨论。
 
 
第一版序言开头,“梦是一系列变态精神现象中的首要成分”,英文版为“to be the first of …a series whose succeeding members…”,显然意为“梦是一个series成员中的第一个”,故译为“梦是一系列变态精神现象中的第一种,其他种类(该系列中的其他成员)有癔病云云”显然更准确,而译为“首要成分”,意思就错了。
 
 
第一章开头,“我将证明有一种心理学技术能够使梦获得解析”,英文版为“there is a psychological technique which makes it possible to interpret dreams”,意思毫无疑问是“用心理技术来解释梦的可能性”。
 
第一章第三节梦的刺激和来源第三种机体内部的躯体刺激中提及一个专门术语,“感觉的超具体化而成梦象”,既然是专门术语,就值得仔细研究一下。超具体化一词的英文版用词为transubstantiation,该词的意思为“意义转变”,一个常用的情景是天主教圣餐仪式,面包和葡萄酒会变为基督的身体和血,因此译为“超具体化”顿时意义全非。但较好的译法我没有想到。
 
第二章梦的解析方法中讲到沉思的人和自我观察的人其精神状态不同。沉思一词在英文版中用词reflection,显然基本没有沉思的意思,结合reflection状态具有批判功能,译为反省更佳。稍后涉及“不随意观念”和“随意观念”,英文版用词undesired idea和desired idea,其意思显然是“不想要的被压抑的念头”和“被接受进入意识”,未发现较好的译法。接下来“看上去,采用…的态度,和…的放弃,对一些人来说是很难做到的”,既不通顺,又发生了意思的偏离。英文版“there are many people who do not seem to find it easy to adopt the required attitude toward the apparently freely rising ideas , and to renounce the criticism which is otherwise applied to them”,显然the required attitude指上一段讲到的两种attitude之一的“自我观察”。故大白话的翻译可译为“看上去很多人不易采取自我观察和不批判的态度,去面对自由浮现的念头,结果对这些念头的批判如影随形。”在席勒这段的下边有个更简便的词the condition of uncritical self-observation无批判的自我观察的态度印证了我的这种翻译。而接下来的“不随意思维很容易释放出强烈的抵抗力”,释放一词的用词为evoke,译为引起更好,因为阻抗是undesired idea引起的,而不是idea中自带的。而抵抗力一词resistance毫无疑问应该译为阻抗。
 
弗洛伊德在讲到自我分析时,用了trustworthiness和arbitrariness,显然意思是自我分析的可信度和主观性会遭到质疑,孙本干脆意译为“而且还有人会说,他们根据这些梦可以任意得出结论”,翻译能这么capricious,我了个去。
 
Irma的案例开头讲到irma与自己及家人有友好的私交,这种朋友关系被认为可能导致各种移情。孙本译为“这样一种固定的关系可能是…精神治疗医生的许多不安感情的根源”。双向的移情变成了医生单向的感情,还不安,不安你妹呀,你是写剧本的吗?
 
第四章弗洛伊德梦见被推荐为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这是一个高于助教低于副教授的职位,孙本译为特别教授professor extraordinary。
 
在谈及欲望可能被伪装以至难以识别时,孙本的句子为“但是在某些欲望满足难以被识别的梦中,那些欲望已经进行了伪装,这一定是梦者对这个欲望具有某些自我保护的愿望。”这句话的英文版原文为Wherever a wish-fulfilment is unrecognizable and disguised there must be present a tendency to defend oneself against this wish, and in consequence of this defense the wish is unable to express itself save in a distorted form.其直译的意思是,只要(一个梦中的)待满足愿望难以识别和经过伪装,那一定存在不愿表达这个愿望的倾向,其结果是这个愿望不能直接表现,只能用扭曲的形式表现。故孙本的翻译有两处不准确,一是wherever表达的“只要存在伪装,必定是有抗拒”的意思没有体现出来,二是做梦的人要保护的不是这个欲望,而是出于自我保护而against这个欲望。
 
在论述两种精神过程时弗洛伊德谈到了意识的实质,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不同于或独立于表象或观念形成的过程,是感知一切来源资料的一种器官”。对照英文版原文,for us the state of becoming conscious is a special psychic act, different from and independent of the process of becoming fixed or represented, and consciousness appears to us as a sensory organ which perceives a content proceeding from another source,将becoming fixed和becoming represented翻译为表象和观念,很精彩。但最后一句的翻译是不准确的。这句话的完整意思是,欲望通过审查进入意识、被意识感知(becoming conscious,指原本没有意识到的东西经过审查机制进入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精神过程,这一过程不同于形成表象和观念,也独立于表象和观念的形成过程,意识类似一个感觉器官,感知从其他源头来的内容。
 
关于癔症病人的模仿能力,孙本译为“癔症患者有能力模仿别人身上出现的给他们留下主义的——同情的任何症状,似乎可以加强到再现一样”,而实际上这句话the ability of hysterical subjects to imitate all the symptoms which impress them when they occur in others, as though pity were aroused to the point of reproduction.的意思是,癔症病人能够模仿发生在别人身上的让他们印象深刻的症状,好像模仿会唤起他人的同情一样。
 
关于反欲望的梦的两个动机,孙本译为“其中一个原则…导致这类梦的动机之一…”而实际上结合上下文,就可以知道,此处的“其中一个原则”指的是后文的第二个动机受虐狂,而“动机之一”是希望弗洛伊德的理论是错的。故此处one of which has not yet been mentioned, though it plays a large part in waking as well as dream-life.的翻译应为“似乎可以归结为两个原则。第一种情况在梦中和清醒时都经常发生的,此处暂且不表。第二个动机则是希望我是错的。”
 
第五章在分析完梦中出现的旧日记忆实际上在做梦当天曾经被重新记起之后,有一段总结性的话:“在梦的显意中,仅涉及了一些无关紧要的印象,这似乎可以证实梦偏爱选择清醒生活中一些并不重要的细节。另一方面,在梦的解释中,一切都归结到重要的印象,归结到被认为搅动我感情的印象。”这段话我看了几遍也没看明白,等看到原文In the manifest dream-content I find merely an allusion to the indifferent impression, and I am thus able to reaffirm that the dream prefers to take up into its content experiences of a non- essential character. In the dream-interpretation, on the contrary, everything converges upon the important and justifiably disturbing event.后,彻底无语了。这段想当然的意译根本没有表述清楚意思,甚至连通顺都谈不上。这段话的意思是,在梦的显意中我只能发现其中涉及一些无关紧要的印象,因此我可以重申,梦倾向于用无关紧要的感受(组成梦)。但是,在释梦时可以看到,梦实际上是由重要和深有感触的事情组成。
 
如果在一天内有两个或多个经验能够引发梦境,梦就会把它们作为一个单独的整体来考虑。梦遵循强制规则把他们合成一个整体。it obeys a compulsion to make them into a single whole.孙本译为“它是必须把他们结合为一个整体”,佶屈聱牙到令人发指。稍后的总结部分,孙本同样没有把“强制作用”翻译出来。此处丹本的翻译更好,参考翻译如下:鉴于很多相似的经验,我信服的提出一个主张,梦的机制遵循一种强制规则,将所有梦的刺激源组合成一个单一的整体。在随后的章节中,我们将这种整合倾向视为另一种基本的心理机制——凝缩作用的中间环节。后半句在孙本中干脆被省略掉了。原文是In view of many similar experiences, I am persuaded to advance the proposition that a dream works under a kind of compulsion which forces it to combine into a unified whole all the sources of dream-stimulation which are offered to it.[3] In a subsequent chapter (on the function of dreams) we shall consider this impulse of combination as part of the process of condensation, another primary psychic process.
 
 
第五章第二节的结束部分,弗洛伊德总结道:The dream often appears to have several meanings; not only may several wish-fulfilments be combined in it, as our examples show, but one meaning or one wish-fulfilment may conceal another.孙本在此完美呈现了百度翻译的水平写到,“通常梦看上去不止一种意义。梦不仅可以包括好几个一个接一个愿望的满足,而且一连串的意义或欲望满足可以彼此叠加起来”,“不仅包括”这句省略了combine的意思,“而且”这句又省略了conceal的意思。更好的翻译是:看上去梦通常有多种意义。梦里不仅可能包含多个愿望的结合体,还可能在一个愿望下隐藏了另一个愿望。
 
第五章第三节中有这么一句:Every somatic dream-stimulus ((which provokes (the psychic apparatus in sleep) to interpretation) by the formation of illusions )may evoke an incalculable number of such attempts at interpretation.它的意思是,每个以错觉将睡梦中的心理机制激发至演绎状态的躯体刺激,可能在演绎中产生不计其数的这种尝试。这个演绎状态,应当指的是造梦状态。这句话道明了躯体刺激理论认为的梦的形成过程:躯体刺激引发幻觉,幻觉改变心理机制至造梦状态,造梦机制开始形成梦。孙本的翻译“通过构成错觉,需要睡眠的精神结构对它进行解释的每一种梦的躯体刺激,在解释时可以产生无数这样的尝试”完全不通。
 
第六章第一节凝缩机制中,开篇涉及两种观点的交锋:一种是认为梦有凝缩机制,使得梦的分析比梦多很多。另一种是认为我们能记起的梦只占梦的一部分,实际的梦比记得的梦要长很多,这才是分析比梦多很多的原因。弗洛伊德的观点自然是支持凝缩机制,而反对似是而非的遗忘说。其中有几个关键的地方:Exception may be taken- and at first sight the objection seems perfectly plausible-to the assertion that the disproportion between dream- content and dream-thoughts justifies the conclusion that a considerable condensation of psychic material occurs in the formation of dreams.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人可能会提出另外的见解(即Exception),这种见解似是而非(at first sight plausible,乍一看上去很合理),这种看法是什么呢,a considerable condensation of psychic material occurs in the formation of dreams,在梦的形成中发生了相当大的精神材料的condensation。这个condensation在孙本中仍然翻译为凝缩,使得这个见解与前面弗洛伊德的见解完全一样了。如果大家观点相同,那还讨论什么呢?所以,个人认为,这个condensation应该翻译为节略,指的是遗忘。也就是接着这句话,For we often have the feeling that we have been dreaming a great deal all night, and have then forgotten most of what we have dreamed.接下来又讲到,如果我们能记住全部的梦,那么就能发现,梦和分析数量相当。对这句话弗洛伊德又评价为To a certain extent this is undoubtedly true,意思是在某种意义上这种说法是对的,什么叫在某种意义上是对的呢?因为弗洛伊德接着就说,自以为梦见的比记得的多这是一种错觉。所以显然这种说法To a certain extent this is undoubtedly true,但实际上并不正确。因此孙本的翻译“这种说法无疑正确”又翻译错误了。这两处错误使得孙本的这一段完全不知所云,意思颠来倒去。
 
第四节的标题 “表现力的考虑”原文是Regard for Representability ,意思是看下表现力,咱们来谈谈梦的表现力的问题。翻译为表现力的考虑,真是僵硬到令人发指。
 
第七章第三节第一段,What part is played in this dream by the wish-fulfilment? And how can we possibly mistake the predominance of the thought continued from the waking state or evoked by the new sensory impression? All these considerations are justified, and force us to look more closely into the role of the wish-fulfilment in dream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waking thoughts continued in sleep。Justified意为合理的,指上文例子中的两种被做梦者弄混的两种“从清醒状态持续入梦的优势需求”和“被新的感官感觉唤起”,即做梦者一方面潜意识希望保持入眠这样可以在梦中看到孩子活着,一方面又把火光的刺激变幻成孩子烧着的梦思,这两个过程在梦中被混在一起了。所以弗洛伊德才问“愿望的满足在梦中怎么运作的?” what part is played意思是梦怎么通过这么一种奇怪的混淆方式满足了做梦者的需求,孙本译为起了什么作用,与原文貌合神离。弗洛伊德更进一步讲how can we possibly mistake A from B,意思是说这两个过程的混合很奇怪,需要好好分析下,文中对这一句的翻译完全不知所云。接着All these considerations are justified被翻译为所有这一切都是真实的,真是莫名其妙到令人发指。而significance被译为重要性,我猜测是因为上一句的role被翻译成“所起的作用”(这么译也说得过去),下一句再翻译出“意义”有点重复,所以干脆胡乱翻成了重要性,这个意思就差的远了,真是我勒个去的。这段话完整的意思是:欲望的满足在梦中是怎么运作的?我们怎么可能在梦中将“从清醒状态中带入梦境的主要需求——希望儿子还活着”和“被新的感官感觉唤醒——将感知到的火光变幻成蜡烛燃烧的情节并入梦”这两个过程混在一起呢?这些想法都是合理的,要求我们更深入的探察欲望的满足在梦中究竟是扮演的什么角色,以及清醒时的想法入梦的意义。
 
 
丹宁译本的问题略举
丹宁译本是作为参考的,只在直觉感觉孙本有错或意思含糊的时候才会参考,故只举几例。
 
序言第二段,“其数目不亚于…”弗洛伊德并没有比较讨论中断与连接点孰多孰少的意思,如孙本译为更广泛的就挺好。
 
第一章关于亚里士多德对梦的分析中讲到,一个睡觉中的人在他感到肉体上某部分较暖和时,可能梦见自己走入火堆中。其实英文的one imagines that one is walking through fire, and feels hot, if this or that part of the body becomes only quite slightly warm 意思是身体上感到有非常轻微的暖和,就可能会梦到自己走入火堆。这句话是说梦可能会放大身体的感觉(轻微的暖和-走入火堆),所以梦可能会在病人的病情刚开始萌芽、病人尚没有感觉到自己生病的时候,就给医生发出病情的信号。丹本只忽略了一个小小的slightly,就让这句话的意思完全偏离了。
 
丹本关于irma的案例开头与英文版相差甚远,让我很怀疑要么是英文版与德文版有很大差距,要么是丹本此处完全是在意译。
 
第四章中丹本关于意识的表达也不够清晰,确切的意思见上面孙本的相关描述。
 
关于肉贩妻子的梦,她丈夫认为与其画自己的脸,不如去话漂亮美女的屁股。在丹本中译为画美女的背影。这里歌德的一句诗起到了关键作用。歌德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没有屁股,还怎么能坐在高尚上,讲的是如果没有物质基础就谈不上尊严。故可以确定此处应译为屁股。
 
第五章中总结梦的几种形式,第一种是A recent and psychologically significant event which is directly represented in the dream,显然是“一个新近的重要的精神经历,它能直接在梦中呈现”,但是丹本大概是因为上文的叙述把自己绕糊涂了,给翻译成不直接在梦中呈现。实际上这种情况是最表层的,按照弗洛伊德的意思,这种情况深入分析就能发现下边隐藏着更深层的感受,就是后边三种形式。
 
丹本第六章第一节犯了孙本中两个错误中的第一个。但是丹本做了意译,使得错误的理解+扭曲的翻译最终表达的意思是正确的。详见上文孙本这一段的解释。
 
丹本第七章第三节第一段末两句的翻译也不甚准确,参看孙本这一段的解释。
 
第三节中关于三种欲望来源的论述中,第二种from the Pcs system into the Ucs system,是从前意识被压抑入潜意识,丹本中误译为从意识被压抑入潜意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