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万物生长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万物生长读后感10篇

2017-12-02 21:18: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万物生长读后感10篇

  《万物生长》是一本由冯唐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7.00元,页数:23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万物生长》读后感(一):8

       有些书,不看完,永远不知道真谛。就像这本,看到一半时,我便妄加评论,可是看到结局,我却潸然泪下,想起离人,不觉泪流满面
      正如冯唐自己所言,这是一个关于生长的故事。而在我的概念里,所以关于生长的,多半带着几分哀伤,无人幸免。
      就算是曾经对一个人爱到上瘾的境界,可是,不知怎的,走着走着就丢了。以为可以挽回离人,可是蓦然回首,离人不服。在成长的路上,到底是谁先丢了谁,谁又知道呢

  《万物生长》读后感(二):转:冯唐《人生下半场》

人性三部曲”第一部后,时间大致到了去年四五月份。去年四月后,我去Brooklyn呆了半年。辞职也是因为各种人为不可控因素,让我充分认识到世事无常。后来我就想,我今年44岁了,就像足球赛45分钟上半场,我想我的上半场已经过去了,而且很有可能是更好的一半儿。有一天,我在家里整理我的纸质书,我忽然一下觉得有一个巨大的无可奈何笼罩:很有可能我想看的书,这辈子注定是看不完了,更不用说,有些我想多花些时间的人,这辈子可能注定还不够我想给他们花的时间。这就存在一个问题:下半场怎么过?
我仔细想了想,我觉得一,我还会写作,而且会花多一点时间写作。在写作这边,我改变了两个想法,一个是后半程的写作态度。早期呢,我当时提出“文字打败时间”,想给自己一个很高的标准,争取写出来的每一本都是常销书。就是你经常会见到,不是一年的畅销书,而是十年的、一百年的常销书。这是我的一个“梦想”。其实这个梦想指导很多东西,包括不迎合和不降低标准。哪怕读者一个都没有,也不降低标准。但是,我忽然觉得下半场如果再这么做,有可能使劲儿过大。我就换了一个态度,更自然地把自己的身心、见识当成一潭池水,将来任何好事儿、坏事儿、不好不坏的事儿,就相当于一个石头扔到水里,溅起涟漪,听到扑通,我就记录下来,看看文字会怎么变化。
第二方面呢,我原来一直人为写作有两个作用:度己和度人。前半程呢,我度己的作用多一点,我老提肿胀,老提怎么解决自己的问题,给自己送礼物等等。我下半场可能更多地考虑,听上去可能更装逼,但实际上我想多往度人的方面想一想。这个原因很简单,大家都有很多苦。很有可能在写作方面,先天的条件、后天的训练和机缘巧合,没有我这么幸运。有想表达的,但自己又不那么方便、畅快地去表达。而我偏偏又能表达,我想我应该多写写。
写作一个很大的作用,你写出来的东西被相关的人读到,至少能够缓解。比如举例,像《洛丽塔》,这明显是违反道德、甚至违反法律的现象,恋童癖。但是有类似不同程度心理积患的人看到这本书,至少能明白说他不是宇宙间唯一一个怪咖。能让他少一点自责,不会天天觉得自己猪狗不如,知道世界文学上有一个masterpiece,也是在讲他这样的人。所以我想用这两个指导方向继续写作,也是因为我相信文学的力量。

  《万物生长》读后感(三):生活简单,思想复杂

很长时间不读书,确切的说,不读故事书。
因为某天我突然发现自己虽然生得孙二娘的外在形象,却深藏了一颗林妹妹的心。擅长悲秋怀古,无病呻吟。读故事总是容易被感染,陷在书中渲染的情绪之中很长一段时间无法抽身。特别是消极的情绪,像是复制繁殖的病毒,我的灵魂是好大一碗培养皿。
万物生长文笔风骚,作者和人物都是生活简单思想复杂。我只能说书和故事很有趣,却看了心里不舒服
这也算是本青春文学了,有关于成长的东西,无非就是从青涩朦胧到捅破一层阻隔进入到另外一个世界。不论捅破这一行为是主动还是被动,借力的是精虫、酒精还是其他什么。
爱情不单单是:“没有手,我也能拥抱你;没有脚,我也能走近你;没有下体,我也能燃烧你。”这样的狂热沉重,毕竟很多时候即使我们愿意心甘情愿的付诸一切也无济于事。爱情需要的不是高尚的摆上神坛的灵魂,而且两个甘愿为彼此燃烧折磨的囚徒。是:“一下之后会有第二下,亲了之后会想抱你,现在做了,会明天也想要。”这样的贪得无厌
我们的心灵不要这么多波澜,安宁平静。就像全文中,最接地气儿的那句话讲的一个样:“我不要天上的星星,我要尘世的幸福。”

  《万物生长》读后感(四):看着别人的成长故事,想想自己的青春

我们每个人都有过青春,都有过初恋,那种求而不得、似近似远的特别感觉,也都有过彷徨失落奋斗挣扎的成长故事,但时间这个坏人把这些留在心里不太重要的角落,平时很难想起,细节更是没有。冯唐却写了出来,他说他本想写个“故事”,却写成了“状态”,写得酣畅淋漓随心所欲,语言说不上朴实,却真像他所认为的有点“邪“,有时候让人惊叹,怎么有这么妙的说法!有时候又叫人叹息,唉,也是一个普普通通世俗之人啊。
这是别人的成长故事,合上书本,想想自已的青春,这十多年一闪而过,并没有留下什么 ,也不知是自己人生的寡淡无趣,还是天生的健忘症,真的很遗憾,我以后若有了孩子,一定让他好好去闹腾,尽情去作,轰轰烈烈地去度过那每个人只能有一次的青春。

  《万物生长》读后感(五):在禁锢中自由,在不舍中放弃

  最喜欢的,不是书中的故事,不是书中的人物,是书的风格。 很喜欢这样在禁锢中努力扑闪翅膀的风格。 书中最感动自己的情节,不是秋水与初恋的绵绵情义,也不是秋水和前女友花前月下、鸾颠凤倒。
  看到他跟初恋的一段聊天,让自己在午夜的被窝里莞尔又颤抖:
“可我要走了,要到很远的地方去。”
“我有办法。没有手,也能拥抱你;没有脚也能走进你;没有阴茎也能安慰你。”
“你为什么总要把美好的事物庸俗化”
“我紧张”
自己本身也是巧舌如簧,口灿生花的人。不是没有认真喜欢过一个人,而是每次的喜欢,都想把它化为庸俗。 似乎永远说不出我爱你,即使有过,也会在”我爱你“之后加好多的词和话。 因为我紧张。 "我紧张”三个字背后包含了太多的东西,有对身边人的紧张(我只说美好的事物,你是否会觉得我浅薄),有对社会的紧张(我只说美好的事物,并不符合忧患的社会意识),有对自己的紧张(我不自信自己是否能一如故往的美好)。 简短的三个字背后,不紧是对美好事物庸俗化的解释,也是在成长过程中 价值观,社会观和自我认识的迷茫。 有人评价说《万物生长》是中文版的《麦田守望者》,确实在很大程度上,这是对成长的总结,对成长的浓缩和 对成长的诠释。
“我紧张的时候,话会忽然多起来。话说多了,心里会更虚。但是我更怕某种安静,如果空气中没有了声音,那个阴谋会变得更加巨大,无法控制。”
总是无法对自己的情绪和言行有很好的控制,总是在一次次紧张中说了很多,错上加错的话。是冯唐告诉我,这并不是你独有,青春期他同样有着这样的问题。 而恰恰是在这样一次次的问题中,自我反省和总结,然后得出结论。 我为什么有些时候会话多,因为紧张。 我为什么喜欢把美好的东西庸俗化,因为紧张。 因为年轻总不能做到坦然、安然的去面对一切,不能太多的事心如止水,因为紧张犯的错,那是是青春的符号。 自此不再苦恼,不再自责。 他没有开导我什么,只是在淡淡的回首那些青春的日子,绵绵的讲述自己的故事,却在不知不觉中温暖了青春年少的自己。
不会忘了你的方屁股,不会忘了你大学六年每天能下午5点准时出现在自习室,到凌晨1点。
不会忘了你在室友骨折的时候,为了室友安危想着操护卫队他大爷。
如果在你眼里性和巫云楚雨将奋斗和自由遮蔽。 那么本书,真的不是和你一个路数。
这是关于成长的故事,这是关于先禁锢自己坐成方屁股,然后用3天的翻译去跟女人上床的励志故事。
努力,兄弟

  《万物生长》读后感(六):大学生活的一段记忆---我读冯唐《万物生长》


《万物生长》是冯唐出的第一本小说,之后又陆续补上了《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与《北京,北京》,从而构成了北京三部曲,分别记述了高中阶段的朦胧爱、大学校园的生活与成长、毕业后走向社会。最近读了不少书,也试着写了不少书评,之前喜欢写日记,大学几年一直坚持,毕业后就没有再写。前一段时间,问自己人生的自我价值如何获得?工作?个人的作品?人际关系?或许这都是一种途径,之前平庸的自己把目标锁定在找一个体面稳定的工作上,就像现在很多人在做的一样。可又想想,也不一定,我也可以写点东西,一月两篇,一年24篇,10年240篇,也是一个令自己很欣慰的成就,可以找到自我的安慰与肯定。比较一下自己与周围的一些已经实现自己稳定、体面生活的朋友,自己真的不如他们吗?也未必,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命,这也无法强求一致,并且常常听到一技在身害怕没有饭吃?细想想,自己的一技又是什么?现在告诉理科出身的自己,或许不稳定能让自己不断的提高,现在自己正提高自己英语的听力与口语能力
还是说回小说《万物生长》。相较《十八岁》,尽管这本出版在先,可能是第一本的缘故,更为用心,就像很多成名作家的最好作品都是他们的处女作一样,这本故事、结构更为完整,更像一本真正意义的小说,当然里面仍然充斥了冯唐的絮絮叨叨,结构之间衔接的生硬。可冯唐还是真实的记录了一段真实的大学生活,一群医学院学生的大学生活,有学习、有恋爱、有兄弟之间的把酒,这不免会让我们想起自己的大学生活,刚入大学时一块的够级,追女孩内心激动与煎熬,寂寞的自我安慰,周末的足球,图书馆的灯光,考研时的起早贪黑与寻找自习教室的无奈,晚上北邮南门的啤酒,这些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都在记忆深处扎根。
如果仅仅说冯唐的小说只是对大学生活的一段记忆的话,似乎无意中有点轻看了冯唐,因为冯唐有才气,有文字,有奇妙的想象,有不经意的神来一笔,但小说无非一看故事,二看语言,之前说了很多次冯唐文字的好、妙,这里不再赘述,如果说,冯唐给了我们一段生活的美好记忆,这也会成为一个美好的阅读体验。
读小说可以让我们体验一段不一样的生活与故事,同时,又会与自己已有的经历产生交叉与反应,唤起我们对自己曾经生活的回忆与留恋。就像许多人写这种书评,我们许许多多的读者,结合自己的经历,在各述各的衷肠,或悲或喜,或感动,或被感动,试着通过自己的笔记录下自己对生活的一点点感悟或留作以后回忆的肥料,当然也不可否认的一些专业的阅读者与研究者,在做着一些专业的工作,让我们对一些现象看的更清晰、更准确,至于不那么专业的我们,尽可以本着自己的理解,或不屑,或赞同,或感叹,权看这些专业者自己的水平。
2013/7/24

  《万物生长》读后感(七):充满腥味的直男成长史

在电影版《万物生长》上映之际又重读原著。
读第一遍的时候依稀记得柳青和秋水的交错,一个酷爱读书的魔性少年和一个有故事的风尘女。对整本书的记忆也不是非常的清晰。这次读重新审视了《万物生长》这个标题和故事的种种。
整体来说《万物生长》在某种程度上是冯唐自己的成长史。秋水就是带入小说版的作者某人。
在书中,秋水的生长过程其实就是这几个女人的“编年史”。这在书中也有提到(P217)“我的世界可以按照女友们编年,什么翠芳洪武元年,什么春花建文四年,我的女友永乐五年。”“但是现在我的女友成了我的前女友,新的帝王还没有出现,我没有新年的纪年,我没有二十四小时,我的世界是五代十国,混沌一片。”
初恋—女友—柳青三个女人也代表了秋水三个阶段的成长历史。
对初恋是情窦初开,对应的时间是高考结束后,对应的空间是“公园”和秋水的卧室。这段记忆对于秋水是柔软的,那时他还不是一个淫荡的坏蛋,和初恋在床上抱着聊天,带她到自己最私密的空间-卧室,(P096)“我的房间是一只杯子,屋里的书和窗外的江湖是杯子的雕饰,我的初恋是一颗石子,坐在我的椅子上,坐在我的杯子里。”最后初恋在燕园的树林下与秋水告别,在秋水的卧室里与秋水做爱,之后离开。时间也从初恋过度到女友。
与女友的过程是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对应的时间是大学的岁月。这段时间里,秋水和女友穿梭在大学的各个场景里,图书馆、食堂还有寝室的被窝里。这段时间中秋水渐渐的长成了一个小贱人,精虫上脑,还挂念着初恋。在这段关系中,秋水一直处于一个被照顾的角色,无论是去食堂买饭,女友洗碗、还是拉肚子女友来照顾,甚至是在犯坏这件事上,都是女友主动。因此在叙述中秋水多次用到粗壮这个词来形容女友,大概也是因为前女友在他心中一直是一个自立自强的形象吧。
遇到柳青则是一个成熟的过程。秋水与柳青相遇在酒店大堂,相处在柳青的欧宝车里,较初恋和前女友的空间上有了成人化的变化。与柳青相处的过程中,秋水幽默、有分寸又会照顾人,还会给柳青分忧解决问题。因此和柳青上床变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也成了书中的结尾。至此,这个魔性少年已经度过了最开始的三个纪元,完成了自己的“生长”。
中间一路贯穿的有一种“拔后悔”的感伤,青春正如考试一样,准备和过程中轰轰烈烈,回过头去看,又不明白自己到底是为什么要这样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什么。
小说也充斥着各式各样的味道。路边摊烧烤孜然的味道、街头工作者身上的香水味、男生宿舍炖兔子的味道、脏袜子的味道、厚朴的大脚趾泥的味道、福尔马林的味道、食堂饭菜的味道、丁香花瓣的味道、臭椿花的味道,共同在嗅觉上构成一个混沌的,典型医科直男的青春岁月。

  《万物生长》读后感(八):望穿秋水

     这是一本有些支离破碎的书,我看的的确有些头昏脑胀。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看的电子书,所以难以像纸书一样哗啦哗啦地翻来覆去,我看到最后依旧捋不清楚秋水和他的初恋以及女友恋情存续的时间,额,大概是高中暗恋两年,毕业后那个暑假好了,然后秋水上了医大在北京,初恋去了上海,我觉得是异地恋分开了。然后秋水有了女友,好多年,我也搞不清楚是医大还是北大了,反正跟这个健硕的女孩在一起,破了童子男,在北大丁香树下翻云覆雨,在食堂图书馆一起吃饭学习,但是,到最后,还是分手了。女友找了个清华男友,跟他说觉得他心里还有初恋,觉得自己太渺小时把他踹了。
      对于初恋的感觉倒是很真实,作者也描写地入木三分。但是,初恋最后跟一个当处长的大奔跑了,尼玛这又是几个意思。初恋明明都说了其实在他暗恋他的岁月里,她同样在暗恋着他。最后无非是异地让人分开!怎么就非要设定一个大奔出来。主人公把自己定义为一个两袖清风才气逼人的穷学生,其实你他妈就是没钱就是读过几本骚气的书,自身带着那种“你笑我淫荡,我笑你看不穿”的自视清高的优越感。人家大奔有钱没错,说不定也还有才类!说到这里,我才真正开始反感这样的情节安排,说的好像所有的初恋离开你都是因为你没钱,你自己不去争取,还把逃避懦弱当成“你要走我便不留你”这样济世达人的宽广胸怀,赶紧滚犊子的。你既然没有勇气留住我,那么我也有我的选择。不过,他妈这初恋也矫情,跟大奔好了就好了,还不坐前排,只坐人家后排。这科学吗?这对人家大奔也太不公平了。尼玛这简直就是当了婊子还要立牌坊的绿茶。
    女友这段本来都很正常,在大学里面闲着没事干谈谈恋爱简直是太正常不过了。但是,一向都谈的好好的啊,怎么突然就冒出一个清华男生来了呢。不但尼玛秋水的整个世界要坍塌了,老娘世界也要坍塌了啊。也不科学了。
     所以,虽然我个人还是挺喜欢这个有些胡说八道的主人公(呵呵,在这里还真是印证了那句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吧),但是关于他三段感情纠葛我还是真不能理解。(跟柳青的那段也是莫名了个奇妙)综上分析,我觉得作者冯唐,应该是有过初恋及清华(他是北大的!)创伤恐惧症。世上真没有无缘无故就离开你的女孩,如果她拜金,那么是你眼瞎;如果她不拜金但依旧离开你,不要觉得我给你自由就是爱你,应该想想看,为什么没能给够她足够的安全感。我想,这时肯定有很多男生都会跳起脚来对我说他们简直无能为力,呵呵,我想说什么是爱情,最后能在一起的抵不过一种执念,不管怎么样,就是想跟你在一起。
    回到文字当中去,作者还是极其有才华的,主人公跟女友们在一起谈论充满各种挑逗的言语时,还是让我高潮迭起,我就像一个偷看他们谈情说爱一样的纯情的十八岁少女(额,这话说的,明明我现在也还是)忍不住地脸红耳赤,心跳错乱,好像我自己也经历了一番似的。
    我无数次地回想起我短暂的初恋,无数次地回想他。内心恐惧地想着他现在怎样地想着我,挣扎着要不要去找他一次,纠结着我们还会不会和好,和好了又会不会完美无瑕!!我简直想的快要疯了!
    我想到我的初恋也像秋水一样能说会道各种黄段子信手拈来自诩为一个逗比,但每每面对我时,却常常哑口无言说不出话来。他说只有面对我时才这样。我当时各种不理解,觉得他真是个毫无情趣的人!我想像我的男朋友应该也像秋水那样,给我安慰逗我玩。可是,现在我才有了体会,或许让我再一次站在他的面前,我也会默默无语吧,真的说不出什么话来,像秋水那样的,真的应该很没有安全感,对柳青那样第一次见的女人就信口雌黄,怪不得女友们都要离开了呀!!
    初恋啊,永远是过不去的心坎。
    感情啊,没有一眼看的穿的,如果还能遇到,能不能真的好好发挥。不要有遗憾,不要有眷恋,不要有外界的烦扰,我们只是似水流年里共观风起云涌,你踏马而来,我红尘作伴,共享人世繁华,尘世幸福!
    
    

  《万物生长》读后感(九):有知识的话唠很可爱

     看北京人写的书,很少,小时候读过的老舍,也不大记得是什么味道了。只是觉得北京人说话听着特有意思,有时候自己也会学,觉得过瘾。比如“你丫”,“你大爷”之类的,说出来整个肺部兼口腔都觉得舒畅。虽然这本书里没什么脏话,口语化的东西也很少,但明显看得出是北京人写的,因为够唠叨。
      之前听高晓松说北京人啰嗦、话多,一件撒尿的小事都能长篇大论一番,觉得很搞笑,也很可爱。现在看冯唐的小说,更加觉得了。真心佩服这样的话唠不停地在叨叨还能做到不惹人厌烦。因为我自己也想当个话唠,但又真心害怕被人嫌弃。
      也许,如果能像冯唐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一样,每一句话都说得精辟深刻幽默风趣,就不会招人嫌了。
      一个初夜,他都能与女友进行那么有深度有层次有长度的对话。他说他是因为紧张,一紧张就容易话多,话说多了,心里会更虚,但他更怕某种安静,如果空气中没有了声音,那个阴谋会变得更加巨大,无法控制。
      每一次野外犯坏,都要不厌其烦地数五瓣的丁香花。
      每一次与女友争执,都是逻辑清晰,层层递进地讲述他的理论,把对方搞得非常状况外,什么样严肃的气氛都不严肃了。
      冯唐说他这本书没写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只写出了一种状态,一种生活。其实真实的青春就是这样的,没有完整的故事,只有无数这样那样让你留存记忆的小片段。
      高中时一个人在反锁的房间里偷看毛片;暗自注意了数年的初恋;囧得一点美好都没有还要日日担心有没有中枪的初夜;日复一日的自习室板凳;狗血的分手理由。。。
      冯唐说这本书献给母亲,因为大多数母亲不知道他们的孩子这样长大。
      其实这本书的主人公秋水,比大部分孩子都幸运。
      光光初恋这件事,他就是最幸运的。暗恋了3年的女孩,刚好也喜欢自己。这是多么幸运而值得所有孩子羡慕的事情。怪不得冯唐能写出那样的句子来描写这种让人高兴得飞上天的惊喜。
      但我更喜欢另外一句,描写他那3年的暗恋:高中的时候,她坐在我眼角能扫到的位置。如果她是一株植物,我的眼光就是水,这样浇灌了3年,她或许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如此湿润的原因。
      哪一种暗恋不是这样呢?冯唐用他深刻生动的语言,引起了我心中最大的共鸣。
      至于整本书里满场乱飞的小JJ,很多人都觉得,这才叫坦然。全书读罢,看到的是一张满不在乎的真诚的脸。
      只是可惜,不管是初恋还是前女友,都在最后沦为了凡人,理由都是觉得男主太不凡,怕自己整日惶恐不安,于是选择了世俗平凡。这是男主最欠抽的地方,沾沾自喜、自鸣得意,冯唐自己也说。
      

  《万物生长》读后感(十):看着别人的成长故事,想想自己的青春

我们每个人都有过青春,都有过初恋,那种求而不得、似近似远的特别感觉,也都有过彷徨、失落、奋斗、挣扎的成长故事,但时间这个坏人把这些留在心里不太重要的角落,平时很难想起,细节更是没有。冯唐却写了出来,他说他本想写个“故事”,却写成了“状态”,写得酣畅淋漓,随心所欲,语言说不上是朴实,却真像他所认为的有点“邪“,有时候让人惊叹,怎么有这么妙的说法!有时候又叫人叹息,唉,也是一个普普通通世俗之人啊。
这是别人的成长故事,合上书本,想想自已的青春,这十多年一闪而过,并没有留下什么 ,也不知是自己人生的寡淡无趣,还是天生的健忘症,真的很遗憾,我以后若有了孩子,一定让他好好去闹腾,尽情去作,轰轰烈烈地去度过那每个人只能有一次的青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万物生长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