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青花瓷》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青花瓷》读后感10篇

2017-12-05 22:13:5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青花瓷》读后感10篇

  《青花瓷》是一本由方文山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197,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青花瓷》读后感(一):为了推广素颜韵脚诗而打4星

  原本以为会有很多写歌词具体到字句的感悟,翻开看发现只有寥寥几笔,当然里面还有一些字词的分析很好,比如“惹”,这个惹字虽然不是方文山首创,但是用到一些歌词字句里,也是相当有新意,能够做到将古典诗词与流行曲风相结合,并使之好听并能流传,他和周杰伦功不可没。另他还拍了《听见下雨的声音》,虽然情节略弱,但推广古典水墨画和诗词写作的心意很值得赞赏。

  后面附了几首他的素颜韵脚诗,他自己也说到是为了推广这种写法,首先这种写法不会太难,容易学习,第二读者读起来不会太难理解,比较通俗易懂,做到这两点又能将传统诗词文化做一些延续,的确是个好办法,我个人也非常希望能够更多的人延续,所以也想推广,虽然给个4星可能没啥用。

  但附的几首是,并不是方文山最好的诗,他出版过 《方文山的素颜韵脚诗》,我认为很值得一读,里面有更好的诗。

  《青花瓷》读后感(二):方文山的青花瓷

  我买书向来没什么章法,基本上看到有眼缘的就喜欢买回来,也会常常因为书的装帧、封面以及书皮的一句话而买下一本书,方文山的《青花瓷》就是这样被我挑中了。素雅的书皮,青花衬底,图文穿插,古风遗韵,非常喜欢。下面引用一段书的内容简介,写的相当全面,无需我在多言。

  “方文山的新书《青花瓷:隐藏在釉色里的文字秘密》,可算是对他近十年中国风歌词创作的总结。书中收入了《东风破》《菊花台》《发如雪》《青花瓷》等十五首流传甚广的中国风词作,分别讲述了他创作这些歌词时的思考脉络与心得体会,使读者得以窥见这些绝妙好词产生的全过程:如何构思选题、如何选词、不同的用字又会引发出何种不同的意境与心情。该怎么用最少的文字,传递出最大的意义,让最浓厚的情感共鸣,穿透每个人的心。方文山还在其间穿插讲述了自己对历史、文化及感情的看法。”

  《青花瓷》读后感(三):关于【为啥米有人喜欢方文山,他不就是给周杰伦作词的么】

  为啥米有人喜欢方文山呢,他不就是给周杰伦作词的么

  我是听着周杰伦的歌走过青春期的那拨人,摘抄本子上抄着抄着就抄了了很多周杰伦的歌词,抄着抄着就发现很多或者说绝大部分都是方文山写的歌词

  从最早期的娘子、爱在西元前,到上海1943,东风破,菊花台,发如雪等等,集合周杰伦每一张专辑的都是中国风,几乎每首中国风的作词都是方文山

  方文山的歌词,尤其中国风的,可以说很多都是古体诗或者说宋词的变体,他自己也说过,他受李煜和李清照的影响很大,高中时喜欢婉约宋词的小姑娘,哪个不是背李煜和李清照的,爱屋及乌,怎么能不稀罕方文山呢

  还有就是,强烈的画面感。你看方文山的词,情啊爱啊伤心啊出现频率的确低,这哥们儿用的都是愁啊柳啊风啊茶啊的 他用文字创造出的那个有时间有空间的画面就是让你很悲伤 有共鸣的悲伤

  之前有觉得搞流行音乐的都很不靠谱,没文化 凭借着脸蛋、年轻和乐意砸钱的金主 能得瑟几年是几年 就觉得周杰伦和方文山,是真的很有才华,【虽然卧室依然一直都贴着周杰伦的海报,我喜欢他的鹰钩鼻和小眼睛,但是我的确承认他长的不大好看】大多数时候,也能踏踏实实的努力着出一些还不错的甚至让人惊艳的作品 上海1943以二次大战为背景,爱在西元前以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为背景,也让我觉得,嗯,还挺有文化的

  前一阵子方文山来学校“讲座”,见了更加觉得,这哥们儿,长成这样还能在娱乐圈混成现在的模样真的太不容易了了

  《青花瓷》读后感(四):方文山,中国风的审美寄生

  (选自本人博客“我的阅读我做主”: http://blog.sina.com.cn/bookscent )2009.3.18

  对于熟知中国古文诗词的人,方文山在他的《青花瓷:隐藏在釉色里的文字秘密》一书中所谈到的中国风歌词的创作也许并无多少神奇之处。那些文字剖开来看少有独创。以方文山现在的功底,即便是作一篇像范曾《炎黄赋》那样的东西大概也会犯难。

  问题是,如今还有多少人熟知古文诗词呢?这就是方文山的意义所在了。方兄专研于此,然后挑出其中很少(但已经足够)的一点养分,针对流行曲调,炼出了风格独特的句子和意境。这些歌通过周杰伦、童安格、容祖儿等一流歌手唱出来,其感染力不言而喻。中国诗文的原始魅力,经过如此这般的变换,算是被大众体验到了些许。在人们已经不再有动力和精力去直接研读古诗文的当今,其意义是非凡的。

  我反复琢磨此事,觉得很有意思。这算不算是一种审美寄生呢?现代社会的分工合作已经渗透到方方面面,包括文艺欣赏。我们不会再去直接面对最原始的出处,而更多的是通过一些术业有专攻的“中介”,把那些原始的营养做成易于消化的食物喂给我们。渐渐的,我们已经不太会自己去发掘食物了,一些人满足食欲的快感寄生于另一些人制作饲料的快感之上。

  CCTV《百家讲坛》的作用是不是也有些类似呢?

  《青花瓷》读后感(五):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青花瓷》——初学填词必读之作

  《青》这本书是我在去年十月份读过的,在今年开春又反复读了一遍,每次大概看两个小时就可以结束了,可见其短小精悍

  废话少说,这本书其实可以用这样的标题概括《我是如何如何填某某的歌的歌词》。当然,里面还有许多文山收藏的微型宋城的模型,每一页都有,几乎占了本书的四分之一容量。扉页还有文山获奖曲目,以及创作的年度表。贴切的说,应该是文山的一本个人小档案。

  周董笔下的两枚大将,一位是方文山,一位是黄俊郎,当然后者名气较小了些。如果词坛可以与古代的诗人做对比,我感觉林夕可以比之李商隐,施人诚比之元稹,陈耀川比之白居易,黄俊郎比之李贺的话,那么方文山必将是杜牧一样飘逸的人。欣赏文山的词,好比品味杜牧的七言绝句,清丽可诵。

  文山填词至今大概也有几百首了,我觉得填的最好的就是《东风破》,情韵兼胜,独具中国风。这似乎是其他词无法超越的作品。《青花瓷》虽填的唯美动人,但是并不配rnb的音乐,甚至Jay唱了几遍,你不看歌词,定不知道他写了点啥,甚至说你就是看了歌词也不一定能记得了多少句。《幽兰操》《兰亭序》填的又文胜于质,让人感觉是为填而填,固然很少能打动人心。而《跨时代》的《烟花易冷》,基本是对于《东风破》 的继续,亦属怀人思乡之作,如《烟》“等酒香醇,等你弹一曲古筝”和《东》“是谁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可以看出二者乃姐妹篇。

  为什么我要说这本书是填词者入门的的必读之作 ,我曾经也填过不少歌词,我的博客诗歌也和文山一样,文体属于素颜韵脚诗,所谓韵脚诗诗歌就是每一行都必须严守押韵,而且可以配乐而唱的诗歌,其实就相当于唐代的歌行体。下面我来谈谈这本书对于创作的收获:

  首先,这本书在开篇的时候,具体谈到了一个概念“ 中国风”。虽然这个词语只是近些年来所谈论的话题,其实在港台流行乐盛行之初就存在这样的音乐,譬如《one night in 北京》《滚滚红尘》《沧海一声笑》都是非常经典的中国风之作。当然,并是不是包含中国诗词意象的作品就能称之中国风,它更强调的是一种中国古人的情韵,如怀人思归,命运多舛,时光流逝,情场纠结,都是中国风的主题。以古典情韵辅之以古典意象的作品才是中国风的精髓。

  其次,如何填一首流行歌的歌词,也是本书的重点。流行歌曲一般以四二拍或者是四四拍为主,所以这就限定了一首歌的字数。按照规定的拍子,用一百多字讲述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是最基本的需求。流行歌一般主调有两段,所以歌词就像乐曲一样也必须两段,而且字数须均等的,我们把主调称之为a,第一段称之为a1,第二段称之为a2。每一首歌都有高潮,我们称之为副歌。我以《东风破》为例子作为讲解

  {一 主调 a1一盏离愁孤灯伫立在窗口 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走

  旧地如重游月圆更寂寞 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

  a2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 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

  水向东流时间怎么偷 花开就一次成熟我却错过

  二 副歌 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 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

  篱笆外的古道我牵着你走过 荒烟漫草的年头就连分手都很沉默

  最后,其实读《青花瓷》最为感动的是,这本书让我们了解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方文山。读此书之前,我曾经也以为文山就像盗取了六色笔的文曲星,不经意间就是一首独具中国风的歌曲。然而文山在创作之余看了很多古典诗词和历史考古之作,而且也收藏了很多微型古典建筑模型。从最初的《胡同里的猫》到《娘子》再到《东风破》,我们可以看到文山是如何一步步拆卸文字实现自我的蜕变,这是蛹到蝴蝶的过程。

  :仅以此文,献给喜欢中国风乐曲,想学习填歌词的孩子。林夕的词以情动人,这多来自于他敏感的个性,他的词是神赐的乐章;文山的词是他对中国古典情韵的提炼,我更加欣赏他那份努力和执着

  《青花瓷》读后感(六):矫情又可爱,方文山原来你是这样的人

  忽然想读林夕的词,没找到书,反而翻到了方文山的青花瓷,封面倒还蛮精致,虽然我不是太喜欢他的词,但对于偶然的遇见,我向来是不推辞,以往寻书不见,随手翻开的也总是会给我意外之喜。反正闲来无事,看看无妨。

  我不喜欢老方的词是有原因的,觉得他一男人情感太哀怨细腻,就算是沙场征战这种该男儿豪气冲天的,终是还少不了男女情爱,也不是说情爱就不大气了,毕竟饮食男女嘛,不过就是觉得他的词有些矫情。

  大致翻翻这本书前一部分的词也没多少让我惊艳的,词加翻译也多少让我有些无奈,但慢慢开始变成对方文山感到无奈,这个人呐,还真是矫情到无语,但是竟然让我觉得可爱无比,我想,我好像重新认识了这个人。

  这个矫情的执迷于古时风月情爱悲欢的人,按他自己所言,或许他的前世便是前朝唐朝长安城中落第的书生,因功名无望,却又身无盘缠,无力也无脸返乡,只得暂且在京城落脚,白天委身街肆,为人提匾书画、舞文弄墨;甚或摆摊拆字、相面卜卦为生,夜则挂单古剎,权充香客。可谓百无一用是书生,也只能虛应岁月。落魄儒书生,多愁善感,还 ,真是贴切啊,这个人呀,我只能无奈微笑摇头。落魄书生,舞文弄墨,还栖身古刹,只怕就少了富家小姐或是仙妖灵精。

  而且这人脸皮还挺厚,厚到无耻,厚到,可爱。

  在他介绍自己的某首歌时,结尾还加一句"顺便说一下,这歌还获得了什么什么奖呢"(注意,这个呢是他自己加的,什么奖我就不说,反正大意就是这个意思)。

  说到自己化用典故旧诗词,将词中的典故一点点拆开,像个小孩一样显摆,然后说的装着无意却又不乏得意的说

  我能自如的化诗词,随意引用,不过也没什么,读的多了就可以了,这厮真是…

  这样明里暗里夸自己的话,他是没少说。有的写的词真是很得他心的话,他干脆不遮掩,直夸自己。就像谈"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江南惹了你"词里他用了"惹"这个字,直说我能写出这样,我真的很骄傲。这样的人能怎么办?

  说到作出"小小"的词后(小小,我以前很喜欢这首歌,不过不知道是老方作的词),一数发现十七个小小,忍不住笑了,觉得很可爱。是觉得自己可爱吗?卖萌可耻!

  我这个人呀,也是原则性不强,立场不坚定,喜欢老方后,连看他的词都顺眼了,觉得他琢磨过的小词小句,竟然挺有韵味的,边看时还边想,他写出这词时,在想什么,又幻化着什么故事。个人喜好本来就难以琢磨,不过喜欢便是喜欢,也不必否认,还多了个朋友,甚好,甚好,方文山,这样的你,我还蛮喜欢。

  《青花瓷》读后感(七):绘画·怡情·益身

  我喜欢读书,可读得多、懂得少;我爱写作,却无建树。然而,自我感觉良好,读书和写作使我一生都充实快乐

  几年前,一位从事陶瓷绘画的好友对我言道:“既然读书和写作能让你快乐,何乐不为再加一乐,学画瓷板画。”此言极是,正中我心怀。数年来,我写过不少有关陶瓷方面的稿件,对瓷都陶瓷文化史颇有兴趣,如果再涉及一点陶瓷美术,那就为我的晚年生活再抹上一缕色彩。

  七八十岁学吹鼓手,我渐渐地迷上陶瓷山水画。画了两年,水平究竟如何?自我评价院羞于出手。好在我一生无很高期望值,也从不追究效果,只求过程中的快感,尤其是人老矣,性格更如此。陶瓷绘画带给我是晚年心灵的慰藉和无尽的愉悦,这足够了!

  民间画家白会兴说过这样一段话:“绘画能使人从中享受审美的愉悦,获取生存经验,得到有益的教诲。绘画如同练太极柔中带刚,可强身健体。”我对这位中年画家一番话的理解是,绘画能怡情益身。

  自从爱上了陶瓷绘画,闭关自守,足不出户的我,也常常到“外踏青,站在大地上,呼吸清新空气,拥抱大自然,看到的是青山绿水,听到闻到的是鸟语花香……这一切能不使人心旷神怡吗?正如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说的那样,涤烦襟,破孤闷,释躁心,迎精气。

  瓷都专业绘画人员达万众,相信他们对绘画与怡情养生的领悟和体会要比我透彻深邃的多。当代著名画家李可染九上黄山,黄宾虹五登九华、四临泰山,他们都是高寿老人。刘海粟年过90,仍十上黄山,终年百岁。

  如果我们陶瓷美术工作者,如同那些艺术大师一样,在艺术道路上不断攀登的同时,并注重身体的保健,保持旺盛的精力,达到益寿延年,那对繁荣瓷都陶瓷文化,振兴瓷都经济,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一种贡献。

  写上这篇拙文,既是我这位陶瓷绘画初学者的感悟,也是对瓷都广大陶瓷专业美术工作者的真诚心愿与共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