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为了告别的聚会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为了告别的聚会经典读后感10篇

2022-03-20 11:13:3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为了告别的聚会经典读后感10篇

  《为了告别的聚会》是一本由[捷] 米兰·昆德拉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75元,页数:273,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为了告别的聚会》读后感(一):走向荒诞的人生

  这是一部看上去有点荒诞不经实际却深刻无比的小说,米兰·昆德拉再一次以他无与伦比的艺

  术天赋折服了我。

  故事写的是五天时间里发生的事;地点是捷克边境的一个小镇。主线是一个叫克利马的城里小

  号手,在一次到小镇演出时,和小镇不孕治疗医院的护士露辛娜发生了一夜情,结果护士告诉他怀

  了他的孩子,克利马为了让女人打掉孩子再次来到小镇,露辛娜却死于非命。

  故事的副线一是一个叫雅库布的人,因为要离开捷克,于是前往小镇不孕治疗医院和自己的养

  女奥尔佳告别,结果下意识的行为使他成了杀死露辛娜的凶手,并成为了养女的情人。副线二是小

  镇上治疗不孕医院的医生斯克雷塔大夫和雅库布是好友,在雅落难时曾提供了他一颗剧毒药片,然

  而就是这片药不可思议的杀死了他的护士;大夫还用他的精液使来此治疗的女人都生出了和他一样

  的大鼻子的孩子……

  小说的深刻之处在于:

  1.政治的无情和人生的荒诞。

  故事的纵深背景是:雅库布早年狂热地参加了共产党的革命队伍,,然而他的上司(奥尔佳父

  亲)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却把他投入了监狱,使他一夜之间由革命战士变成了革命的敌人;可

  谁也料想不到的是半年后,雅克布无罪释放,而奥尔佳的父亲却走上了断头台。这使雅克布对革命

  产生了深刻的怀疑;

  雅库布也信仰过推翻旧世界的正义和理论,为了他的坚定信仰,他从好友那里要得了一颗剧毒

  药片,准备必要时维护自己的尊严。他认为“自己是应该能决定自己的死亡的”;然而,这颗药他

  自己一直没有用上,却在下意识的行为里毒死了露辛娜。维护尊严的药片没能维护自己的尊严却剥

  夺了另一个尊严者的性命;

  出于同情他收养了置他于死地人的女儿,他虽不喜欢她更不会爱她(情爱的),可当他就要离

  开自己的国家的时候,他还是觉得有必要和她有个告别,毕竟他是她的养父。但连他自己也没有料

  到的是,他毫无抵抗的就成了养女的情人,他很后悔,甚至很厌恶这种行为,可还是成为了既定事

  实。生命有时就是这样无法掌控,就是这样荒诞不经。

  2.爱情的虚伪和人伦的失序:

  故事中的每一场性都是以爱情的名义出场的,然而,爱却终于缺席。

  克利马有一个美丽无比的舞蹈演员妻子,然而他们从来就没有爱情。“他躺在她的身边,摸

  着她的脸,却感到他们相隔很远很远”,她妻子也是个不能生育的人,与其说她爱自己的丈夫,不

  如说持久的醋意迫使她一心要把丈夫的身心像物件一样占据起来;为了对付丈夫的欺骗,她不惜用

  侦探的手段,弄得克利马如同惊弓之鸟。他们夫妇的生活已成了互相威胁,以致想要做爱都很困难。

  克利马和露辛娜一夜情也只是出于性的需要,对他来说,性就是连结两个陌生肉体的惟一纽带;

  露辛娜对她的爱也仅限于他的名气,以及他可以带自己离开小镇,因为如此,当伯特莱夫这个六十

  岁的美国男人向她示好时,她毫不犹豫的倒人了他的怀里成为他的情妇,并立即同意打掉胎儿;一面

  是妻子的不能生育,一面是诱劝情人的堕胎,两者的并列突出了爱情与性和生育之间日益加剧的分裂。

  战后的捷克人口在不断减少,堕胎为社会所不许,不孕却日益增多。于是斯特雷塔大夫担当起了

  使荒原恢复生机的使命,为了把“生育从爱情中解放出来”,他力图用科学给无爱之性赋予新的活力,

  他用自己的精液充当回春的灵药,结果生出了无数个像他一样大鼻子的孩子。斯特雷塔常想:“我总

  在梦想着有一个世界,在那里一个人将不是生在陌生人中间,而是生在兄弟中间”,不幸被他言中,

  当伯特莱夫诚恳地答应做他的养父时,用他的精子怀上的伯特莱夫的儿子正好降生,于是儿子变成了

  兄弟,于是人伦出现了无序,世界真正走向了荒诞……

  米兰·昆德拉一直致力于对社会发展走向的思考,他说:在《为了告别的聚会》中,我在思考这

  样一个问题:人配在地球上生存吗?这是一个终结思考,每一个人都应该思考——我们应该怎样生存

  于地球上。

  《为了告别的聚会》读后感(二):让我们抛掉欺骗和心机,学会给生活多一点真诚!

  昆德拉的作品其实我只看过两部,分别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和《慢》。相比于前者,我对《慢》的理解更为深刻,活在快的世界里,我们很容易被遗忘,也很容易遗忘他人,因为快节奏剥夺了人的思考空间,渐渐地,连思考的能力也丧失了。慢,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态度。

  这次是接触昆德拉的另一部充满黑色幽默的作品,叫做《为了告别的聚会》,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告别圆舞曲》。相比于《告别圆舞曲》,我更喜欢《为了告别的聚会》这个名字,它更接近我对小说的理解。

  故事人物不多,发生的时间只有5天,围绕这个偏僻的温泉小镇展开。

  茹泽娜:疗养院的员工,与著名小号手克利玛一夜情后,怀上了他的孩子,克利玛得知后费尽心思想把孩子取掉,最终茹泽娜孩子没了,不是因为克利玛,却是因为找到自己真正的爱情。

  克利玛:对妻子拥有一种畸形的爱,在卸除茹泽娜这个负担后想回到妻子身边,结果事与愿违。

  雅库布:蓝色药片的所有者,一个精神上的思想家,行为上的懦夫,推动茹泽娜死亡的关键人物。

  弗朗特:疯狂迷恋茹泽娜,直接激发茹泽娜的死亡。

  奥尔加:疗养院的病人,曾经迷恋雅库布,除雅库布外唯一得知茹泽娜死亡的真相的人。

  斯克雷托:专治”不孕不育“的医生,所有人中的关联人物,意在成就类似“所罗门”那样兄弟满堂的荒诞计划。

  故事错中复杂,主要在这几个人当中展开,仅仅五天的时间,改变了所有人的命运和心态,也许这实在是太荒诞了,但谁能保证生活会给我们什么呢?或许下一刻,我们就变成克利玛,费尽心机去挽回一件事情,也许下一刻,我们就变成雅库布,虽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当所有人都变成侩子手,你们自己的侩子手便不是犯罪,而是成为人类的一个基本特征,茹泽娜的死,让故事推向了高潮,也让真正的侩子手销声匿迹,因为,所有人都变成侩子手了。

  所有的结局都出乎人们意料,这是作者的安排,也是昆德拉的黑色幽默。雅库布有多次机会可以在茹泽娜那里取回有毒的蓝色药片,但他还是退缩了,无论如何,茹泽娜的结局都是死亡,只是这个死亡拉上了弗朗特,让剧情更丰富些。克利玛对妻子畸形的爱,通过跟不同女人交往让自己弹回妻子的身边,然而烟花终会燃尽,这一切却是导致凯米娜离开的根源。

  在这个故事里,可能大家会觉得茹泽娜是受害者,因为她的结局是死亡,但其他人又何尝不是呢?”那些受害者并不比他们的迫害者更好。我很容易想象他们的角色调换一下的样子。你可以把它称为一种“不在犯罪现场学说”,一种逃避责任,把一切归咎于照自己的样子创造了人类的造物主的企图。也许你那样看问题是对的。因为断言犯罪者与受害者没有区别,就会使人到一种放弃所有希望的地步。而这,亲爱的,正是地狱的定义。”昆德拉在文中解释了一切,其实犯罪者和受害者都是相对的,犯罪者并不比受害者得到的伤害少,但他们往往通过逃避这种伤害带给他们的心理压力,如果犯罪者和受害者都没有区别,谁还会知道自己是谁呢?

  昆德拉意在通过这个故事讽刺人类的机心和心计,无论你有多少心计,在命运面前,始终不值一提。

  我想起之前有部电影,叫做《她比烟花寂寞》,有大提琴天赋的妹妹jackie,成为一名著名的大提琴家,尽管拥有无上的光环,她的内心却无比寂寞,在得知姐姐hilary结婚后,病态地嫉妒姐姐hilary的平凡生活,只要是姐姐有的,她都想要抢,这造成了姐姐一家的痛苦,最后她回到了自己的舞台,在演出中绽放了自己最后的生命。然后烟花终会燃尽,她的美丽仅会停留片刻,终究抵不过命运的安排。

  两个故事并不相同,但《她比烟花寂寞》当中有昆德拉投射的影子,jackie想要姐姐的平凡生活,然后当她体验到了,却发现不是所想的,终究回到属于她一个人的世界舞台。

  我们大多数人都生存在一个质朴的小圈子里,限制在他们的家庭,他们的住房,他们的工作中,他们努力拼搏,想要挣脱束缚他们的命运,然而命运经常跟他们开玩笑,他们越想要的,其实越得不到。

  作者还说:”真正使我对人感到厌恶的就是这种欺骗,人的残忍、卑鄙和狭隘常常掩盖在激情和感伤的面纱下。“无论是克利玛还是雅库布,他们都欺骗了茹泽娜,将他们的卑鄙和残忍掩盖在激情和感伤的面纱上,为了自己的生活,抛弃了责任。我突然明白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意义,生命中不能承受的,不是亲人离世,不是背叛的爱,不是掉落谷底,而且顺利成章地逃避自己应有的责任。

  欺骗并不可怕,它也有善意的部分存在,可怕的是无动于衷,人类的可悲在于,每个人都同时扮演了受虐者和虐待狂的角色,他们没有底线,热衷于自欺欺人,习惯性地原谅自己,却常常以践踏他人,让他人痛苦为乐。我们常常欺骗自己,让自己活在一种假想的状态,以为这样就是幸福,然而生活是很现实的,它不会因为你想要什么而给予你什么,甚至还会敲碎你的所思所想,让你掉入罪恶的深渊。

  让我们抛掉欺骗和心机,学会给生活多一点真诚,我想这才是昆德拉想要告诉我们的。

  《为了告别的聚会》读后感(三):背叛是为了回归

  有时人活于世,总是会不经意间为了自我的满足而背叛道德,亲人,甚至底线。事后的满足感却总也大过了自我谴责,导致这些背叛犹如毒瘾缠身,一次又一次促使人们做出背叛的事情来。

  小号手与凯米蕾。

  相爱的两个人才会互相顾忌,连嫉妒都会是一种爱的表达。

  男人是复杂的动物,他们即使把感情放在首位,行为也很容易与情感背道而驰。他们将爱情归结为心灵的专一,而根本无法告别身体的放浪。小号手一次次的背叛只为证明自己对凯米蕾无法休止的爱,在他的心中,男人吸引很多女人,并得到女人们的爱是天经地义,他却在得到那些爱之后,冷漠地回身,回到凯米蕾的身边,安静地守着自己心在的地方。得知茹泽娜怀孕后,他的不安打搅了自己所有绅士的风度,之后所做的一切,欺骗、劝说甚至不情愿的演出,都不过是为了瞒住易受刺激的凯米蕾。

  当女人偏执地陷入一场爱情后,她会视其为一切,会为其中的每个细节抓狂而彻夜难眠。而一旦她失去了对所爱人的迷恋,一切就会马上变得无足轻重了。凯米蕾则不断用嫉妒、猜疑诠释着自己对丈夫的爱。当她心中只有一个男人时,会忘记自己的美丽,忽视其它人的追求。当凯米蕾陷入猜忌的纠结中时,无论眼前的事实多么明朗,都无法消除她心中的疑虑。甚至在尾随丈夫并与其度过良宵后,都不放心丈夫早起出门的举动。直到她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另外一个男人直白的赞美,瞬间放下了所有的猜忌、嫉妒时,才发现自己对丈夫的爱原来是那么脆弱。

  小号手,茹泽娜,弗朗特与巴特里弗

  是一条食物链的故事。

  女人在爱与试探一个男人时会不择手段,男人在摆脱一个女人时也会不择手段。茹泽娜的执着并不是为了嫁给小号手,而是为了让自己摆脱疗养院的窘境,找到一场爱情。爱情中女人无法排除对男人地位、年龄的仰慕,正如男人无法摆脱对女人容貌的依赖一样。于是弗朗特的跟踪、哀求、甚至愤怒都无济于事,小号手的甜蜜陷阱也毫无作用,只有巴特里弗,一场崭新的爱情的出现打破了这条食物链。

  雅库布与蓝色毒药

  在小说三分之一处,雅库布展示了那枚蓝色药片,也由此标明了小说进入了紧张的转折点。雅库布期望用一枚药片来主宰自己的生命,这是看重自己的表现;而在发现药片给了别人后,犹犹豫豫没有及时找回,甚至编造“假药”的想法来解脱自我的罪恶,更是看重自我的表现。他的每个行为,都是为了满足自我的某一部分。当感觉到斯克雷托和奥尔加其实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看重自己时,便瞬感留下的索然无味。当他离开祖国再回想起那枚药品时,只是把它看做“自己短暂而未遂的杀人犯经历”。虽然在最后他感到没有拿回毒药的事让自己变得与其它刽子手成了一类人,但这类人却是人性的真实写照---为了自己,哪怕小小的利益,有时也容许“不经意”牺牲掉别人的生命。我们以为我们是高尚的,有道德的,有理想的,可是这些终归来讲不过是我们以为。当我们做错事之后,常常会用各种借口为自己开脱,期望回到道德轨道上来,那也不过是自我的开脱。

  斯克雷托

  天使,不过是魔鬼的化身。世界上真的有区分善恶的绝对界限么?

  好了,《告别圆舞曲》是我看的第二本昆德拉的书,依旧真实,依旧不浮夸,依旧让我隐隐感到,书里写的就是剖开层层伪装后,真正的人。有时人们费尽心思摆一场盛大的宴会,不过是为了让自己,只是自己,离开某种境地。

  《为了告别的聚会》读后感(四):你根本就对这个世界缺乏热情

  昨儿读完了《为了告别的聚会》。

  昆德拉实在是个敏感无敌的人,这表现在对角色精妙的心理描写上。一下子就能把读者攫住。但是他又太聪明了,似乎一切都了然于心,却唯独没有对生活的热情。

  小说中,昆德拉讨论了爱情、道德、乡愁、祖国、性、种族、宗教等等宏大的字眼儿。当然,所有的一切终究还是归于人性。而这是很让人郁闷的。

  小号手克利马无疑深爱着他的妻子,他觉得妻子有一颗小提琴一样紧绷着的灵魂。妻子深爱着他,但嫉妒常常使她精神紧张,她对克利马全无信任。生活在这里很沉闷无趣,尽管是一对深爱着的人。克利马有一个很奇特的理论:他之所以到处沾花惹草是源于对妻子的爱,乱搞会唤起他对妻子的爱情,越是跟别的女人在一起,他就越是爱他的妻子,他之所以乱搞,也是因为他想通过别的女人把他弹回到妻子身边。

  看到这话,我只觉得这种感情或许真是存在的,它证明了爱情多么无力啊。通过爱情,人仍然还是那个孤岛。

  道德虚无缥缈。或者说道德的准则虚无缥缈。人们漠然,孤独,绝望。每一个人都在迫害者与受害者之间,难逃其咎。政治的主义的暂且不论,昆德拉认为政治只是浮在社会表面的那一层,真正的生活在深处。昆德拉这种观点倒是精当。

  道德的虚无缥缈还体现在,斯克雷托医生随意就拿给他的朋友一件白大褂,参观不孕妇女的身体。对于生命没有起码的尊重,但人们却习以为常。

  克利马接到护士茹泽娜的怀孕电话后,苦思冥想,花言巧语的哄骗,这一切好像也没什么错。

  知识分子雅库布终于要离开祖国了,他本属于被迫害者一列,但是他鬼使神差把淡蓝色毒药放入茹泽娜的药管之后,虽然内心有所亏欠,但是却并没有真正采取行动制止她拯救她。可是,他跟茹泽娜根本无冤无仇啊!

  最让我震惊的是斯克雷托医生,他将自己的精液注入那些不孕妇女的体内(很多妇女不孕是丈夫的原因)。小说中多次写到,许多小孩长相酷似斯克雷托.斯克雷托私自赠送一颗毒药给雅库布,后来茹泽娜误服身亡,斯克雷托医生内心了然却未发一言。

  生活被迫局限于一方小天地,这是最可悲哀的事。茹泽娜生在疗养小镇,毫无故事可言,生活一眼到头,所以她才基于抓住一根外地稻草。克利马是一名小有名气的小号手,有一位美丽的妻子,居住在首都布拉格,但他的生活也一样是绝望无趣。

  个人有个人的绝望。说到底,好像真没有什么是经得起推敲的。 一切都可怀疑。昆德拉真是一位比庄子还要悲观的悲观主义者。

  《为了告别的聚会》读后感(五):没有观点统摄的几个议论

  看了一些公认的名著,却不清楚何谓名著。只是有一种简单的感觉,感觉心里很平静。可能会沉浸于故事情节或是精妙议论,却又不自觉抽身出来,反观诸己。(题外话)《为了告别的聚会》内容提要里说“在貌似轻松之中透出浓郁的悲剧气氛”,我在阅读过程中一点也没有体会到轻松,虽然对在“昆德拉”式讽刺的巧妙安排下一些有趣的碰撞也消除声来,但总感觉有一个无形的大网笼罩。无论疗养院、巴特里弗、克利马、克利马夫人还是雅库布,这也像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那种平常琐事,只是这种琐事能关乎一个人的未来。一个人最大的悲哀不是被束缚,不是被束缚而不能反抗,而是明明快要争取到自由,却一次次突然失去。因为那样会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处于束缚之中,而且失去了所有的希望。个人认为巴特里弗只是处于一种让全世界愉快的出发点对待茹泽娜,如果茹泽娜活了下来,她能摆脱这最痛苦的事也说不定。雅库布无疑使优秀的,他踊跃参加活动,善于体察人情。终于在遭到迫害之后变得古怪失去信仰,失去希望。因为祖国到处充满着可笑,而且他也不再称她祖国。终于,在他离边境只有几公里的村子里,一个雕塑般的男孩的深度镜片启发了他,“骄傲阻止了他爱他的祖国”,他的惩罚是复杂的自我质问直至“骄傲已当然无存”,也失去了祖国。为了不偏题,就此结束。

  《为了告别的聚会》读后感(六):巴特里弗和蓝色光环

  小说中有个很有意思的人物,美国富商巴特里弗。他总是作为“他人的救星”,“打圆场者”出现。在小说中的第三天,巴特里弗和雅库布有过一段关于上帝和人类的讨论,巴特里弗认为圣画上的光环应该是蓝色的,因为“怀着罕见的热忱热爱上帝的人,由于充满内心和溢于外表的欢乐而得到报偿,这种神圣的欢乐之光是温和地、平静的,有着蓝天的颜色。”他和雅库布不同,雅库布怀疑上帝,怀疑人类存在的意义,而他则靠了耶稣,相信做一个人是值得的,认为人们应该彼此相爱。

  而事实上他也是这么做的。在全书中他的形象总是充满“爱的光辉”,比如在第一天小号手去找他求助时,他讲的那个小妓女的故事;比如在与雅库布讨论时,他提到曾经被一个爱他的女人告发,抓进了监狱,但他并没有憎恨那个女子,反而“意识到这种命运实际上是一个被热烈爱着的男人的特殊荣幸”。

  奇特的是,这本书大部分描述都贴近现实,唯有与巴特里弗相关的几处描写显得有些灵异。首先,不论在多差的小酒馆,只要他出现,店家总能端出最美味的菜肴和佳酿。在他和斯克雷托医生、雅库布、奥尔加共进晚餐的时候,有一个从来没有人见过的小女孩穿得如同小天使一样走进来,送给他一朵大丽花。小号手一天晚上擅闯了巴特里弗的房间,发现他的房间里有一团奇特的蓝色辉光;在第四天茹泽娜心灰意冷之时,是巴特里弗的突然出现拯救了她,让她陷入了爱情,而晚上茹泽娜醒来时,也看到他沐浴在蓝光之中。

  这些描述不禁让人联想到了头顶蓝色光环的圣徒形象,而书中也不止一次用圣徒画像、雕像比喻巴特里弗。那么巴特里弗到底是谁?

  或许他是一个带有些许象征意义的人物,象征信仰,象征圣洁与爱。书中的其他人物都各有各的性格弱点,当他们面对挫折,对人生的意义产生怀疑时,巴特里弗总能及时出现,帮助他们摆脱困难,找回对生活的信心。

  或许,他只是一个有大把钞票的美国富商,把受到赞美当成人的最大快乐。书中几次提到他总是在口袋里塞满大把银角子,也许“小天使”也是他花钱雇来的。

  亦或许,这两者都是他。只是不同的人愿意相信的事实不同罢了。就像奥尔加眼中看到的是那个爱自吹的富商,而茹泽娜眼中看到的则是那个散发光辉的圣徒。

  看完昆德拉的小说总觉得受到了什么启发,可是这种启发又很难抓住,很难表述。他在小说中从不会把自己思考的答案告诉给读者,而是借由不同的人物表现自己不同的思想,让他们在情节发展过程中相互斗争,相互探讨。至于巴特里弗到底是谁,就如同书中的人物关于人生的一次次辩论一样,没有确切答案,还是要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