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穿越历史》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穿越历史》读后感10篇

2022-03-13 12:45:1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穿越历史》读后感10篇

  《穿越历史》是一本由叶永烈著作,人民东方出版传媒有限公司,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2.80,页数:23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穿越历史》读后感(一):当当《穿越历史:叶永烈说他们的故事》书评

  V3

  碧玉水净

  V3

  一蓑烟雨伴

  钻石会员

  叶永烈先生不愧为大家。因为都是发表于晚报上的千字文,要想在这有限的篇幅内为这些名人作传,实非易事,因为可写之处太多了。而作者往往能独辟蹊径,选择一个别开生面的切入点,抓住人物最传神的一点来展现人物的特点。犹绘画中的人物速写,寥寥几笔,人物便跃然纸上、活现在我们面前了。本书实为人物速写的典范了。全书共收六十七篇文章,实为六十七位名人的小传。按工作性质或领域分为八个专题,虽没有明确的说明,但通过挑出专题中的篇名统摄该专题的做法,一目了然矣。所写人物,文字虽短,但皆出自作者的亲身访谈。有时为了搞清一些历史的细节,往往颇费周折。从中可看出作者写作态度的严谨。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独具文献价值的了。这是一本叶永烈为各家晚报所写文章的合辑。因为报纸的时效性,有的文中只出现了X月X日,但这样编成一本书,读者就不知文章写于哪年了,使文章包含的很多信息不能给读者以确定的印象,其文献价值也就大打折扣了。因此,编辑成书时,每篇文末应该注明什么时间发表于什么报纸。文字指瑕:1.第016页,正文第三行只出现了“6月16日”,到底是哪年的,卒读全文而不能得。2.第022页,正文第一段有“峻青先生出生于1922年。1941年,在他19岁的时候,在胶东马石山反日军围剿的激烈战斗中,八路军10位英雄战士最后全部壮烈牺牲,却让数千名群众安全脱险,其中就有峻青。”“其中就有峻青”有歧义。3.第183页,正文首行“对于我来说,是紧张是一天”,第二个“是”当为“的”。4.第187页,第二段倒数第二行“一个不能分辩善恶的人而有才能,他犯的错误会更大”,“分辩”宜为“分辨”。

  V4

  记忆中的思

  钻石会员

  V3

  与女儿一起

  钻石会员

  如历史著作有正史和野史之分,人物传记也有自传和他传之分,人的记忆有限,自传很多时候很难将自己的过往完整地呈现,而他传虽不能完整地将人物的过往说清,但是至少站在了一个客观的角度、甚至有很多内容都是人物自己不曾忆起的!《穿越历史 叶永烈说他们的故事》是一种别出心裁的他传。叶永烈先生通过记述自己与别人的交往历程,将他们真实地进行了再现,这种再现也为我们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 叶永烈的人生是丰满的,通过他在书中的记录我们就可以看出,他的人际交往圈之广之精英化,是很多人都无法企及的。正是由于他的存在,我们才会知道冰心、梁实秋、峻青、胡万春、杨虎城等等名人在日常人际交往中的真实表现,这种了解,让我们对这些名人的作品及历史事迹有了更为浓厚的简介。 应该说,《穿越历史 叶永烈讲他们的故事》是不能从文笔、内容方面来进行赏析的,因为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学著作,仅是一个老人在回忆自己的过往,这种过往交织了很多人的过往而已!所以,正是基于这种题材的弥足珍贵性,如果叶永烈完全使用文学创作的手段将它们进行展示,那么就显示不出题材的珍贵性!回忆就应该是在一种平淡、简洁的话语中进行! 读这本书,我个人认为是颇有收获的,书中所提及的人物大部分在上学过程中或在之后的生活中都曾经在书籍和媒体上见过,彼时的他们对我这种普通的读者或者观众而言就是神一样的人物,而读这本书,可以将这样神一样的人物平民化、让读者深刻地了解这些神一样的人物!

  抚顺读书人

  钻石会员

  书的封面就好像是一个陈旧的档案袋,三十年来中国的变化太大了,仔细看看我们周围,几乎没有什么还是三十年前的模样了,但是档案袋依然没有什么变化,穿越了这翻天覆地的变革时代。 这本书是叶永烈的人物散文集,时间的跨度也很大,虽然现在才集结出版,但是里面的很多文章已经比很多读者的年龄还要大了。 这文集中记录的人物实在是太丰富了,五花八门,书里面第一部分写的是作家,第二部分写的是政治家,第三部分是艺术家,第四部分是革命家,第五部分是科学家,第六部分是主持人和记者,第七部分是体育界,第八部分是台湾名人,看看够杂的了吧。这也可以看出叶永烈这个人的杂,跨越了科学、科普、编辑、记者、艺术、文学、报告文学等等领域,算是一个杂家吧。 书里面的文章都不长,大约千字左右,都是为晚报等报刊写的小文章,并不是那种深度的采访和全面的传记,只是从一个小事切入,记叙的内容往往都是作者叶永烈的亲身经历,他和这些名人之间的故事,所以看起来更亲切。许多名人变得更立体和全面了起来。比如讲鲁豫,讲她忙得经常深夜才回家,连脸上的妆都没卸掉,小区的守卫还以为她是从事特殊行业的呢。这肯定是当年鲁豫还没出名的时候,现在可是天下谁人不识君了。 还有作者和张海迪的交往,海迪姐姐激励了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一直到现在还是拼搏,出版了那么多作品,而汪国真是那么的安静甚至腼腆,却成为哪个是时代中学生们的青年偶像。作者和华罗庚开会期间住同一个宾馆,想要进行采访却被华罗庚的秘书拒绝,可是当他打电话到华罗庚的房间时,华罗庚马上就让他过去,原来华罗庚病情挺重,秘书不让他会客,可是华罗庚却非常认真的对待每一次采访,甚至每一封陌生人的来信。等等等等。 一个个小故事,记录的是时光的片段,折射出的是时代的印记,通过叶永烈的故事,让这些我们早就熟悉,或者只是听过名字并不了解,甚至有的还没有听说过的人,一点一点的生动了起来,变得有血有肉了。变得不再是一个符号,他们的形象一点一点的清晰了起来。

  雨后for

  钻石会员

  V3

  为生歌唱

  V3

  六月九重天

  钻石会员

  V2

  杜子腾一世

  熟识叶永烈是因为看过他写的红色三部曲,每一本都厚的可以当板砖使用,由此足见作者功力之深。再后来听闻他是《十万个为什么》这套科普作品的主要作者,我就不得不惊叹其同时能驾驭文理两科的厉害! 可以说,凭借着《十万个为什么》叶永烈走进了文学的圈子。并由此一发不可收拾,收到一系列报刊的写文邀约。恰恰是为这些报刊写作的经历,叶永烈慢慢琢磨出了一套最喜欢的“晚报文风”。这本《穿越历史 叶永烈说他们的故事》便是叶永烈多年来发表在各类晚报上关于人物絮语的总结本,也是其“晚报文风”在细数人物志上最直观的体现。 叶永烈在本书的序中提到了“晚报笔法”的概念,总结这些千字文“要写得通俗、活泼、引人入胜”,还说“要用聊天的口气写晚报文章,要讲究构思,多用小故事、掌故,多用比喻、注重文采、注重可读性”。他说的一点儿也没错,这些在其文章中可以明显的看到。比如写钱钟书,他文章题目叫作《钱钟书论“鸡”和“蛋”》,是简用钱老说的一个幽默段子。大人物和平常事物的一对比就很容易将读者的兴趣勾起来,虽然文章篇幅短小,看了让人觉得吃亏,但很显然晚报版面的限制也应该被考虑在内。此外,《胡万春戴上了“老板戒”》、《苏步青的笑与不笑》还有《“冷面杀手”笑了》都有一看题目就想读完的冲动。单独一篇篇对各色人物的小文立于晚报的诸多内容之中,算是独特的点缀。对于读者所能看到大人物的另外一面,小而真实,还算颇具趣味。 此外,不得不提的是,作为一本总结作者历年来在晚报中所写名人故事的读本,时间跨度大,访问对象杂,篇幅有长有短,让人读来总有稀稀疏疏的杂乱感。虽然书中有意对不同类型的人物进行了一个大体分类,归在了不同的部分里,但总体看来还是觉得跳跃性太大,没有主题性。作为单独的一篇晚报文章我们完全可以一扫而过,读来不费功夫,但是如果将众多的晚报文章,而且是不同人物内容的文章,放在一起来读,阅读疲劳就会比较快的来临。 还有就是作者的笔法是属于严肃文体过来的“调皮”风格,与时下年轻人的流行语言与幽默也还是隔了代的,所以很难吸引到80、90后的注意力。尤其是开篇的《头上一片蓝天》,里面热情洋溢的文字像极了新闻联播里庆祝大型节日所使用的语言。这对于如今的年轻人来说,唯恐避之不及,太正面、太官方的文字对于当下的读者都是毒药!但是笔者完全可以理解作为一个理性主义时代走过来的作者,内心是有发自内心的纯真感受。只不过现时的环境下,读者不会为这样的文章买账,这是个实际。 茶余饭后,拾起本书,草草读之,就已足够。若要深究,却也大可不必。

  《穿越历史》读后感(二):晚报写匠的作品辑录

  晚报写匠的作品辑录

  ——评《穿越历史 叶永烈说他们的故事》

  文|杜子腾

  熟识叶永烈是因为看过他写的红色三部曲,每一本都厚的可以当板砖使用,由此足见作者功力之深。再后来听闻他是《十万个为什么》这套科普作品的主要作者,我就不得不惊叹其同时能驾驭文理两科的厉害!

  可以说,凭借着《十万个为什么》叶永烈走进了文学的圈子。并由此一发不可收拾,收到一系列报刊的写文邀约。恰恰是为这些报刊写作的经历,叶永烈慢慢琢磨出了一套最喜欢的“晚报文风”。这本《穿越历史 叶永烈说他们的故事》便是叶永烈多年来发表在各类晚报上关于人物絮语的总结本,也是其“晚报文风”在细数人物志上最直观的体现。

  叶永烈在本书的序中提到了“晚报笔法”的概念,总结这些千字文“要写得通俗、活泼、引人入胜”,还说“要用聊天的口气写晚报文章,要讲究构思,多用小故事、掌故,多用比喻、注重文采、注重可读性”。他说的一点儿也没错,这些在其文章中可以明显的看到。比如写钱钟书,他文章题目叫作《钱钟书论“鸡”和“蛋”》,是简用钱老说的一个幽默段子。大人物和平常事物的一对比就很容易将读者的兴趣勾起来,虽然文章篇幅短小,看了让人觉得吃亏,但很显然晚报版面的限制也应该被考虑在内。此外,《胡万春戴上了“老板戒”》、《苏步青的笑与不笑》还有《“冷面杀手”笑了》都有一看题目就想读完的冲动。单独一篇篇对各色人物的小文立于晚报的诸多内容之中,算是独特的点缀。对于读者所能看到大人物的另外一面,小而真实,还算颇具趣味。

  此外,不得不提的是,作为一本总结作者历年来在晚报中所写名人故事的读本,时间跨度大,访问对象杂,篇幅有长有短,让人读来总有稀稀疏疏的杂乱感。虽然书中有意对不同类型的人物进行了一个大体分类,归在了不同的部分里,但总体看来还是觉得跳跃性太大,没有主题性。作为单独的一篇晚报文章我们完全可以一扫而过,读来不费功夫,但是如果将众多的晚报文章,而且是不同人物内容的文章,放在一起来读,阅读疲劳就会比较快的来临。

  还有就是作者的笔法是属于严肃文体过来的“调皮”风格,与时下年轻人的流行语言与幽默也还是隔了代的,所以很难吸引到80、90后的注意力。尤其是开篇的《头上一片蓝天》,里面热情洋溢的文字像极了新闻联播里庆祝大型节日所使用的语言。这对于如今的年轻人来说,唯恐避之不及,太正面、太官方的文字对于当下的读者都是毒药!但是笔者完全可以理解作为一个理性主义时代走过来的作者,内心是有发自内心的纯真感受。只不过现时的环境下,读者不会为这样的文章买账,这是个实际。

  茶余饭后,拾起本书,草草读之,就已足够。若要深究,却也大可不必。

  《穿越历史》读后感(三):京东《穿越历史:叶永烈说他们的故事》书评

  xuanyuangaizhi

  金牌会员北京

  2014-12-18 16:56 封面挺特别的,看上去像个档案袋

  标  签:京东正版

  心得: 可能受小时候读过的《十万个为什么》的影响,一直挺喜欢叶永烈的作品的,买过很多他的书。这书的封面挺特别的,看上去像个档案袋,可能是因为书名叫《穿越历史》所以做得有历史感吧!书买来后随手翻了翻,看见叶永烈的序,原来这书是他为各家晚报所些的文章,每一篇都不是很长,这样就可以分开看了,比较适合我这种工作比较忙的人。

  购买日期:2014-12-16

  回复(0)有用(0)

  mayanfang1983

  mayanfang1983

  铜牌会员北京

  2014-12-18 16:08 知识面真的很广

  标  签:读者推荐

  购买日期:2014-12-16

  回复(0)有用(0)

  jdljq963

  jdljq963

  金牌会员河南

  2014-12-03 14:01 叶永烈的书

  标  签:京东正版

  购买日期:2014-11-30

  《穿越历史》读后感(四):为人物画像,展名人风采

  叶永烈先生不愧为大家。

  因为都是发表于晚报上的千字文,要想在这有限的篇幅内为这些名人作传,实非易事,因为可写之处太多了。而作者往往能独辟蹊径,选择一个别开生面的切入点,抓住人物最传神的一点来展现人物的特点。犹绘画中的人物速写,寥寥几笔,人物便跃然纸上、活现在我们面前了。本书实为人物速写的典范了。

  全书共收六十七篇文章,实为六十七位名人的小传。按工作性质或领域分为八个专题,虽没有明确的说明,但通过挑出专题中的篇名统摄该专题的做法,一目了然矣。

  所写人物,文字虽短,但皆出自作者的亲身访谈。有时为了搞清一些历史的细节,往往颇费周折。从中可看出作者写作态度的严谨。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独具文献价值的了。

  这是一本叶永烈为各家晚报所写文章的合辑。因为报纸的时效性,有的文中只出现了X月X日,但这样编成一本书,读者就不知文章写于哪年了,使文章包含的很多信息不能给读者以确定的印象,其文献价值也就大打折扣了。因此,编辑成书时,每篇文末应该注明什么时间发表于什么报纸。

  文字指瑕:

  1.第016页,正文第三行只出现了“6月16日”,到底是哪年的,卒读全文而不能得。

  2.第022页,正文第一段有“峻青先生出生于1922年。1941年,在他19岁的时候,在胶东马石山反日军围剿的激烈战斗中,八路军10位英雄战士最后全部壮烈牺牲,却让数千名群众安全脱险,其中就有峻青。”“其中就有峻青”有歧义。

  3.第183页,正文首行“对于我来说,是紧张是一天”,第二个“是”当为“的”。

  4.第187页,第二段倒数第二行“一个不能分辩善恶的人而有才能,他犯的错误会更大”,“分辩”宜为“分辨”。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