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The Martian》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The Martian》读后感10篇

2017-12-21 21:36: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The Martian》读后感10篇

  《The Martian》是一本由Andy Weir著作,Crown出版的Hardcover图书,本书定价:USD 24.00,页数:38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The Martian》读后感(一):如何想象载人登陆火星任务并边虐男主边吐槽

  从影院观看《火星救援》同名电影,到几刷原著译文和买回原版书来看,个人对该作品的喜爱可见一斑,且始终想写点什么。为防习惯性离题万里,照例一板一眼。希望各位不管是看没看书和电影,都能从絮叨中一起品位故事、分享感悟。会涉及些电影的内容、原版书的跋以及作者问答等。

  作为一本霸占过美国畅销书榜首的读物,有趣通俗的故事和精彩抑扬的叙事文笔必不可少,对于载人登陆火星这样的硬核题材尤为必要和难得。

  书中关于火星状况的描写,相信看过的人多少会有种“这就是火星会发生的事儿”之感。我看作者Andy Weir官网介绍了他15岁起就是名程序员,形容他是个lifelong space nerd,爱好相对论物理学、轨道工程、载人航天器历史等等(真·nerd爱好)。Facebook显示其人最近去了ComicCon、是两个主子的铲屎官(lol)、看过GoT……略跑题,总之严谨加有趣,和他的小说一样

  一、故事精巧 细节严谨

  1. 主角Mark Watney由于火星风暴事故,被一个人留在了火星,这是起因。然而据某记载由于火星气压太低,猛烈风暴相当于清风拂面。因此该原因导致团队撤离主人公Mark被留下实际上不能成立,作者也承认这是他小说中的漏洞,着实遗憾

  插句,虽然我看书不多,对科幻小说中一些先决条件/假设是比较看重,简单地说就是预言性。故《基地》中神乎其神的“心理史学”,目前为止现实中都没什么能掀起大浪的影儿,读起来更像是看那段波澜壮阔的虚构历史和群英谱,跻身本人心目中最顶级科幻作品还是差一些。阿西莫夫其人的机器人学三定律也有待斟酌之处,不过流传了60多年的经典毕竟在那里。

  回到本书,其实硬科幻外可以当喜剧看(笑)。说严谨结果一上来就贬了一段,但瑕不掩瑜。依然说起因,风暴刮飞了主卫星碟,导致MAV火箭飞走后无法正常通信。某金属部件扎入了宇航服生物信息监测部位以及主角身体,致使队友以为其血压、脉搏为0(但有体温数据返回?)。然后失血加上小创面密封了宇航服,没有严重失压,使Mark能活到昏迷醒来。可谓环环相扣

  2. 因为感恩节而拥有非塑封的土豆,好吧,合理的解释和巧合。类似还有Martinez的木质十字架作为引燃物等等。

  3. 联氨分解氮氢,随后氢氧燃烧造水,聪明的主意。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一段时间后分解的氢气没有充分燃烧,主角在意外检测到高氢气含量吓尿后,抽空氧气用可控燃烧消除剩余氢气。随后因自制简易面罩而不是穿着太空服,导致部分呼出空气中的氧泄露导致微型爆炸(同样是未完全反应的锅)。在电影中简化为初次分解联氨燃烧时爆炸,并不怎么合理,不过可以理解。下文也有些对电影某些改编的提及,我十分喜欢同名电影,导演雷德利让人敬佩,如有指出缺陷并不改变前述事实

  4. Mindy在卫星中心观察到Mark可能生还后赶忙拨打安保转Venkat,而不是随手个人手机就按出去了。以该地安保级别,配四六级防作弊屏蔽信号神器都一点不让人奇怪,十分合理。

  5. 整个载人任务空天航行的核心——Hermes号上有自旋模拟重力系统,不然长时间失重,宇航员登陆后即使在火星重力下,第一周也迈不开腿,而且随即要在星球表面驻扎一个月。想到了星际穿越中的Endurance号。这种结构应会消耗些微燃料,或需定期加速保持旋转。

  6. 地质勘探准备的岩石钻头有一米长,改造漫游车打孔时用到。电影还原,连接的钻孔机可以换钻头,我怀疑换个口拧螺丝也是这货,高效复用手持电机。

  7. 书中探路者号初次得到图像欲重新建立联系,Mark询问如果收到指向写有“是”的标签。在此我不得不吐槽下电影中还准备了个“否”的选项,这个选项感觉就是“同学们都来齐了吗?没来的请举手”。另外,书中主角说毕业舞会以来这个“Yes”是最让人激动的,可见万恶的西方国家毕业舞会多么邪恶,想我高中时多么懵懂纯洁,当然现在也是。

  8. 每位宇航员都至少是两个方面的专家,如指挥官Lewis是地质学家、Vogel是化学家/天体动力学家、Beck生物学家/医生/EVA专家等。人不仅学霸,还双料学霸PhD,身体素质过人、发射起飞心跳不超120、学习能力强、性格宜人稳定有团队合作精神,万里挑一都不足以形容,牛不牛?(有些是我加的,多半差不离)。

  9. 近地补给要用到太阳神火箭因为Hermes利用引力弹射效应前一直在加速,掠过速度非常大,绝不是随便什么助推器能搞定的,不比飞至火星的计划难度小。原先是太阳神要送补给至火星,在伊利斯probe失败后。

  吐槽下,作者是西方人,中国如有太阳探测计划,相关火箭绝对不会命名为太阳神,就像老外可能引用神话叫阿波罗(伊卡洛斯不太吉利?),我猜会起名夸父(叫后羿太阳会慌)。你看以前的暗物质探测卫星叫悟空,最近的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多有深度的名儿。另外,太阳神是在酒泉发射的,最近我国海南文昌发射中心也启用了,低纬度的卫星发射中心由于更靠近赤道,惯性离心使得火箭燃料总量更节省,也标志着南部局势的掌控力和信心

  10. 中方人员在太阳神成功发射后,朱涛感慨太阳神变送快递,原本的探测器载荷永远停在了仓库,作为一个科研主管,这是非常真实的感情流露,没什么是完全无私的。Venkat也很斟酌词句,至少对于Mark,这是赚的。

  11. 对接太阳神补给物资时,需要有EVA人员在旁待命。Martinez对接成功,没有用到Beck,Lewis前去帮忙脱太空服加快清点效率。我作为一个初级持照潜水员,一个人穿脱潜水服和水肺不是不行,但有人帮忙会好很多,类比宇航员笨重的太空服。

  虽然Hermes号得到了补给,设计能持续整个阿瑞斯计划,但应该是在有近地维护的情况下,且每轮项目都要大修,果然之后还是出了很多问题,所以5个宇航员也是冒风险回救。

  12. 栖息舱、漫游车中的设备,几乎所有管线阀门接口都是标准化的,例如电源、气阀等,这省了Mark Watney之后改造这个那个很大的功夫。

  13. 长途跋涉3200公里,还好在沙暴边缘搭的莫尔斯码能看到。然后Mark用记录充电损耗的方式计算沙暴方向简直聪明。

  14. 主角即将驶达阿瑞斯4的MAV时,NASA使MAV伪装为阿瑞斯3栖息舱发送信号指引到达,机智。

  15. 书中MAV由于要从近地轨道大幅上升,Hermes号不会入轨,所以要改造大幅减重。拆掉的不只是船鼻,还有船头气闸室,应是耗费数天的大工程,比电影中复杂多了。乘着顶棚车上天形容得很准确。

  16. 拖车里电解制氢气方法有理有据,Mark戏称“咱可在火箭燃料里尿过”。因为MAV会预先发射很长时间,将会转化氢为燃料,这种技术对于推重比节省十分有效。制氢有点联氨造水逆过程意思,不过反应不涉及氮,都是靠温度控氧。

  17. 火星上用特制Shanpie记号笔,好想来一只。关于失重和严苛环境下的墨水笔和铅笔使用,想必大家也听说过很多哏。只能说航空航天无小事,整体技术实力的考验。

  18. 心理小组担心个性冲突,35光秒内才允许Hermes和MAV直接通信,考虑周到。因为Watney第一反应就是开自己被留下的玩笑,而Johanssen马上提醒指挥官听到可不会舒服,因为Lewis作为领袖毫无疑问是严肃负责的。

  19. 书中有多处宇航员对最坏情况的打算和准备,例如Watney考虑过过量吗啡、Johanssen与父亲对话提到得不到太阳神补给后的方案、最后Mark考虑如拦截营救失败则自己在太空中开满氮气等等。值得参考,过于乐观的人一般更容易崩溃,考虑所有情况包括最坏的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稳定调节方式。如果说还有什么其它tip,那就是凡事都留备份。

  20. 最后营救Mark,利用OMS调整轨道减少交会距离,致使交汇速度大增,Lewis决定炸开VAL气闸室内侧减速,同时外侧保持气动外形,可见这帮人真是疯狂的理性。

  21. Beck安防完炸弹后需要舱外运动回去,因为VAL气闸室内侧不让过了。很危险,书中全程使用栓绳,影片中EVA专家(冬兵)却全程手抓,真是猛。不知道EVA专家是怎么训练的,水中可以模拟失重,但是无阻力环境毕竟不一样。

  22. 掠过营救时,极近接触点,Beck进入MAV抓住Watney,之后远离。Beck猛推边缘增加返回速度,Vogel没和栓绳抵力,以防被拽出或断裂,栓绳用尽会非常危险。现实中,用尽时的拉动很可能造成栓绳断裂。MMU的气喷根本支持不了太久,回程持续加速,燃料红灯。

  23. NASA主管Teddy在发射及营救时,都提到了红蓝文件夹准备两篇讲稿,虽然他说最后营救那次根本没准备红色的(营救失败的情况)。顺便,中美主军传统一贯不同,中方演习红色是主军,美军则是蓝色。

  24. MAV上升过程中,Mark肋骨断了,很正常,因为加速度超设计。电影中加了吐槽,说物理学家描述加速度不会用快,Mark还说自己根本不(爱)喜(死)欢(了)NASA诓骗他的“史上加速最快的宇航员”这种称号。

  25. 12个G的加速度,加上在火星上待了这么长时间,上天后Mark基本上丧失行动能力,钢铁侠计划本来就不靠谱,且Lewis明确反对无栓绳活动,最后Beck入MAV舱接出的他。哪像电影中指挥官亲自上阵(专业的Beck一边去),Mark还能再飞一会儿似地冲出来。

  26. 惊险的情节构思,最后大营救感觉缺了任何一个人都不行。

  二、人物形象丰满 心理活动丰富

  故事中随便一数就有这么多硬核内容。同时,故事中的人物也是一绝,所为合理,形象丰满各有特色。多方人物按位置主要可分为三波人,火星人Mark、地球上的NASA和营救机构,以及太空中的Hermes载着Ares 3剩余的5名宇航员。

  Watney作为主角毫无疑问着墨超多,毕竟书名就叫火星人。幽默、团结、顽强、聪明。随便回忆下,第一人称的打诨就各种有意思

  1. 故事的绝大多数时间火星上只有可怜他一人,故他没多少人际危机处理,简直社恐福音(误)。然而事实上在前后重新建立联系后也有许多简讯的沟通,例如对事故调查委员会爆粗或者对各种人吐槽,维护船员,事实上指挥官也没做错。

  2. 维生素和蛋白够,但需要卡路里,土豆作为主食的话纤维含量高,所以……各种气体排放。

  3. 伊利斯probe发射失败后,心理医师建议其给队友写信。断粮危机和几乎求生无望,依然能见到幽默和坚持

  4. 得知Rich的航线被实施,队友回来接他后快要高兴得窒息了(马景涛脸)。弹射效应将使获救时间甚至比获取补给还要靠前,虽然代价是他必须驱车赶到下次任务的MAV。

  5. 中二大发,引用海事法称火星为公海,又因为探路者挂断通信之前无人官方声称他可以获取MAV,因此称自己为宇宙海盗。类似的还有之前说自己殖民了火星,以及叫千瓦时每sol这个单位为pirate-ninji。这到底是多有海盗情结?还把同样觉得cool的忍者也加上了。

  6. “对于每一个我来过的地方,我都是第一人”,同样的,很多人想到自己去的地方,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再去,会不会有微妙的相似感?虽然不完全一样。

  7. 说自己发现“不可充电的锂亚硫酰氯电池”是通过一堆观察现象以及探路者身上写着该字样……

  8. 形容搞挂探路者号的前奏就像回家看到妻子还有水槽里两个待洗的酒杯……

  9. 一边说听好了相关原理极其复杂,然后接着说是栖息舱有洞空气会跑光这种。

  10. 说NASA可能会让他卸下最不喜欢的一条胳膊。

  11. 陷入沙暴苦思脱出方法,说地球上说不定有个www.watch-mark-watney-die.com(刚发现这个网站可以访问,老外看了书果然遭不住在GoDaddy上恶搞拿了这个域名)。

  12. 荤笑话与爆粗就不多说了,说到绿皮肤的火星女王,隔一会儿又强调自己就像十年没见过女人了。还有电影中没有出现的“A pair of …”。

  ASA各级人员齐心协力,某些外部组织也上了如NSA贡献了间谍用图像处理软件等。随便挑几个主要的NASA人物。

  1. Teddy,NASA主管,高富帅模板。书中被Mitch喷孬,其实让队员回去救人是十分危险的,低风险损失5人与1人面临高风险的决策很难说有绝对是非错误。

  2. Venkat,电影中叫起来方便改成了Vincent,信仰Hindu故应是印度裔。Ares计划总负责人,物理学博士,更接地气,会和Mindy开开玩笑,执行力强,处事圆滑老道。如果说Teddy是个称职的领导,那Venkat毫无疑问是个干实事的猛将。

  后来直接负责和Mark的通信,后者擅自拆开水循环修好,笑骂他贱人。后来还开玩笑嫌他打洞少。

  还有,“JPL:…You're cleared to start drilling. Watney:她是这么说的。”,Venkat直接惊了,“Seriously? Mark. Seriously?”。笑岔气。

  后来命名并召开Erlond会议决策是否启用Hermes返航救援航线,因为魔戒中的这个会议是作出重大决定的。而媒体负责人Annie get不到哏,一脸懵逼地面对一桌人,怒斥这群文艺宅高中时肯定没跟女生睡过(什么?万恶的美帝高中睡人很正常吗?*2,再受暴击)。电影里改成了相对委婉的“我恨你们所有人”。

  3. JPL的主管Bruce Ng,更基层更干实事的人,补给载荷、探路者号、MAV改造具有参与。加班加到做了一个运载炸了,连忙再做一个。

  4. 航空动力学家Rich有点nerd,有人说电影拍得脸谱化,拿杯咖啡还摔倒,根本不懂迎合Boss,其实书中更甚。我觉得正常,如果有个角色学业超群、球技无双、运气爆棚、长袖善舞、人生赢家、执着于自己奋斗的道路有所成就,还不是书呆子,是主角也不能让人代入,我这样的凡人读了怎么活?然而事实上现实中有的是赢家,书中Teddy和Venkat其实就算。

  电影中Rich参与Erlond会议并解释了一大段,主要是给观众听。书中Venkat一个人几句话大家就都明白了(可能除了Annie),堂堂NASA主管,不知道弹射效应?

  Hermes船员,精英、高尚、团结、无惧。

  1. Lewis,绝对指挥官领袖风范。同时非常偶尔也会开玩笑,例如Watney不让炸val,她先说好吧然后看一眼肩章说哦自己才是老大。

  2. 德国化学家Vogel叫孩子们小猴子……另外Mark老是把他想做坏蛋,原因很多,我总结下就是因为这德国佬在火星有个基地然后还造炸弹炸飞船 :)。

  3. Martinez开玩笑说自己最好吃,吃玉米散养,墨西哥风味,对应如果太阳神补给失败和Johanssen开玩笑。Johanssen直接白眼。

  4. Beck,冷静,稍有悲观,坚持拦截MAV交汇距离不行的话就放掉栓绳增加活动范围。

  5. 为了防止执行悄悄透露的Rich航线被NASA修改,Johanssen提到绕过remote overwrite解释了挺多。书中Martinez没插嘴,电影中打断的“but like in English”虽然突出了性格,但不是有素养有耐心的宇航员所为。事实上大家听了后对于她要当黑客黑飞船还有点小兴奋。我也是码农,虽然方向不一样,觉得绕过远程控制不会是很容易的事,即使这个机制不会有针对内部人员改写的防护措施。就像Venkat说的就算船员全部牺牲船都要开回来,因为Hermes太贵太重要。

  电影中好多演员都有出演漫威电影,冬兵、Kate就不说了,Martinez在蚁人中扮过蠢,Venkat要在Dr. Stange中出现了。Iron Man实力酱油(并没有)。然而书中的Aquaman却被换成了Disco哏,我仿佛闻到了Marvel的阴谋,嘿嘿嘿。

  三、叙事不平铺 文笔灵活

  这么多数字、计算,除了幽默和有趣的人物,像我等普通人一样的流水账肯定不行。于是叙事方式和文笔也彰显功力。

  插叙/倒叙

  书中多次用到了同步插叙,这样到了事态真正发生时,既有意外与恍然,又有上帝视角的感觉不觉得突兀。乍看和三体中云天明安乐的手法很像,不过不只是为了丰富故事凸显性格。

  1. 气闸室塑料层断裂导致弹出事故,而塑料层的意外拉伸很久前就发生了。作为土豆种得好好地,维持到SOL 800不成问题的转折。

  2. 初次飞抵火星补给的火箭事故前穿插的,例行检查被跳过,蛋白块固液分离,终酿事故。

  3. 补给计划发射失败后,Mark给多名队友写信,其中夹杂爱尔隆德会议的叙述,重燃希望与痛苦抉择。

  4. 主角由于意外被留在火星经过是在书进行到三分之一左右才被提及的,这算是倒叙吧。所有队员包括指挥官都努力无果,Lewis艰难地口头命令发射抛下Watney离开火星。书中写道“二级加速像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回味”,以及与通常发射成功后的庆祝不同,这次只余Johanssen的抽泣。

  视角转换

  1. 主角的天狼星4号长途跋涉任务,其实是寻找pathfinder探路者号,然而作者巧妙地将视角转换为地球团队,最后NASA猜到他是去找探路者恢复通信的惊喜读者也感同身受,这悬念可谓吊足胃口。

  2. 除了吊胃口外,渲染激动和意外作者也会切换成第三人称。例如跋涉途中时漫游车拖车分离且翻车,Watney根本来不及反应就受伤,书中就没有以主角视角描述,直说宇航员没死,突出惊险。

  3. 又比如Mark看到MAV后这一段没有第一人称的尖叫,而是写宇航员十分钟换衣,冲出摔跤举手跪地捶拳抱船欢跳。3200公里相当于上海到乌鲁木齐不到,如此长途跋涉经历沙暴翻车,最终到达激动完全可以理解。如果再第一人称“哦!啊!我太激动了”未免无力。

  除此之外,作者还间或使用平易通俗的语言和比喻。例如主角自己形容依次扮演了农民、在家看老牌电视剧的退休人员以及卡车司机的角色。说NASA提供改造车以及MAV方案、急着火烧屁股造了个二踢脚炸了,随后还造个对Hermes号再补给等等。

  总之,庆幸有这么多像作者一样仰望星空的人并不断激励着前赴后继,“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虽然有时也如三天两觉借血枭说的,“如果世人想着‘开拓与分享’,那最后每个人都是赢家,但千百年来,人们却总想着‘控制和占有’,所以战争周而复始,而根本问题却被搁在一边,永远得不到解决”。

  小心大过滤器!

  附录:原版书末尾小文及随感

  0. 原版书没有序,正文前没有太多内容,就媒体评价、致敬与一幅故事发生地相关的火星地图(包括Ares 3的营地到Ares 4,简直良心)。某些中译本或者书籍的非自序,还有概括剧情这种将A Reader's Guide放前面的反人类行为,更甚者还边概括边加上意shi形态的批判,按孙渣的说法,上面有不能说的人,我懂的,总之我一般不会先读序。

  末尾A Reader's Guide中居然有类似带着思考和问题讨论阅读的环节,阅读理解出题都有,真是……让我这种学渣倍感压力。

  以下我选取随译部分A Conversation with Andy Weir即“作者问答”:

  1. 这么多航空航天的兴趣在身,作者Andy Weir打算从一个被遗留在火星上的宇航员开始写一个故事,并且一早就想到要尽量科学准确,逐渐地这个故事渐渐加入了他之前的一些知识积累,作者表示能和主角一起解决所有的数学和物理问题很有趣。

  2. Ares计划出自现实中一个叫Mars Direct的计划并加以改编。为了计算轨道路径,我们的程序员作者甚至自己编写了个软件来跟踪那个恒动氩粒子推力引擎的轨迹。

  3. 依旧是说到是什么驱使自己写火星人,Andy说道他一直在考虑一次载人火星登陆任务,而这样的任务对于宇航员和各方来说,肯定要考虑各种各样的灾难场景及应对,就是这时他意识到可能是个有潜力的好题材。

  4. 当谈到希望人类会不会真正去实践类似的载人火星登陆任务时,作者的回答让我觉得他既有激情也有相当的理性思考。Andy说有两个因素使他不确定类似任务是否真实会发生。其一,不像在上世纪60年代,不怀类似的太空竞赛目的,深空探索没那么高优先级;其二,计算机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逻辑上来说为什么人们要用宇航员的性命冒险而不是用更好的机器人去完成类似任务。

  诚然,如果人工智能和机械动力学足够发达,很多结构都可以省去,例如Hermes的生命维持、食物、燃料,它不用被造得这么大,甚至不需要自旋模拟重力结构,因为机器部署后能立即在行星表面行动。行星表面不用这么大个的MAV,采集的样本可以压缩。不用多次运载这么大量的氧合机、水循环和栖息舱,太阳能电池板都不用很多。人类宇航员是至少两个领域的专家,而多个机械可以同时精通且完成极多的领域的任务,例如地质、化学、轨道动力等等,不需要招募如此牛且身体符合条件的人才。并且可以没有过多心理负担地抛弃,在极端条件下。

  我想目前人类的优势有12光分之外无通信下的自主决策能力,以及相对精确操作。并且为了以后的太阳系殖民,向第二型文明发展,即利用本恒星系内的能量。至于第三型文明这种利用银河系内能量的神一般存在,人类实在很遥远。

  作者在之后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因为载人登陆遥远星球很awesome,也许有时候这个理由真的够了(吗)。

  5. 问及自己和书中主人公的相似处时,Andy回答道他应该和Mark一样都是那种有聪明才智的人,很多时候他会思考同样处境下自己会说什么然后套用到主人公身上就行了。同时作者也承认Mark应该更机智、动手能力更强、更勇敢,也许他自己心中想成为这样的人。当然他自己上火星这状态可能直接挂了,因为不会伤口缝合和种庄稼(肥料掺了金坷垃……)。

  6. 为什么书中有这么多老式电视剧、电子书出现呢?答案是作者成长过程中似乎一度喜欢过类似事物。

  作者最后写的How Science Made Me a Writer我就不翻了,略长,不过也十分有趣。简略下以作者口吻就是:俺有很多nerd爱好从小到大。写着The Martian越写越兴奋,还收到各种牛人的debug意见。其实俺基本就是写自己热爱的科学和故事,不知怎么变得非常火,各种回复都很让俺心暖。

  《The Martian》读后感(二):The Martian 读后感

  这个月看的是英文版《火星救援》,除了一些专业术语,大部分用词不太难。去年看过马特达蒙的电影版,应该是当年最好看的科幻片了。看原著时候回想起电影,觉得电影还原真的很好。特别是塑造主人公Mark那种追求理性科学,但是乐观打不死的精神,马特达蒙确实是我心目扮演这个角色的最佳人选。

  在火星独自生存期间,主人公Mark可谓历尽艰险,九死一生。没有那些普通小说的主角光环,没有好运的加持。Mark纯粹是靠自己的专业知识、胆识、积极乐观的精神,还有NASA的精诚合作,才得以死里逃生。我特别欣赏他碰到问题,依然能够耍幽默、开玩笑,处理突发问题,冷静理智的态度。绝对是理科生们的精神偶像。

  《The Martian》读后感(三):火星人

  花了两天时间,把Andy Weir的科幻小说The Martian看完了,这本书的标题直译过来就是“火星人”,台湾版的翻译是《火星任务》,电影版可能叫做《火星救援》。看这些名字就可以大致猜到剧情,也确实如此。

  宇航员Mark与队友们执行美国第三次登陆火星的任务,但是任务途中遭遇沙尘暴,需要紧急撤离火星。不幸的是,Mark失去联系,并且生命记录仪显示Mark已经死亡,所以队友们按照NASA任务流程立即撤离火星,Mark一个人被遗忘在火星上,只有有限的补记,并且没有人知道他还活着。讽刺的是,Mark第一次濒临死亡是因为他面罩中氧气含量超标所致,导致他差点在火星上因为氧气过多而死掉。

  Mark只能尽力生存下去,好在他本人在火星任务中担任的角色是植物学家与机械师,这个设定实在是太方便了,于是乎Mark开始在火星上种土豆,并且开始对登陆舱的改造,但是因为通讯损坏没办法与NASA联系,更糟糕的是下一次火星任务要到四年以后,并且登陆地点距离Mark有四千多公里。另一方面,NASA也只是偶然间才发现Mark还活着,因为有一名NASA员工打算看一眼Mark在火星上的尸体(当然没有找到),却发现了Mark对登陆舱的改造。但是NASA也只能干着急,想尽办法也无法与Mark取得联系。

  好不容易,Mark开着火星车跑了好几百公里回收了1997年登陆火星的“探路者”火星车,并依靠其中的高频天线取得了与地球的联系。一开始的只能依靠火星车摄像头转动收取ASCII码信息,在Mark与NASA都抓狂以后终于建立了差不多于电子邮件的联系。NASA也终于可以着手一些切实的进行救援行动。

  救援行动也是历经波折,中国也是扮演了关键角色。在美国补给品发射失败后,中国提供了发射物资所需的火箭,似乎是叫做“太阳神”计划,原定于探索金星、水星、太阳的的火箭被用于发射补给物资。当然中国也换得了NASA第五次登陆火星计划中一个席位。最后,Mark的组员决定放弃返回地球,利用地球引力直接再次前往火星。

  而Mark也不得不开着火星车前往四千多多公里外的第四次火星任务登陆点,从那里乘坐返回舱到火星轨道与他的组员会和,然后一起返回地球。不幸的是,他的行程遇到了火星沙尘暴,就算到了返回舱还需将返回舱减重以方便会和……

  整个小说的基调就是Mark在火星上不断遭遇各种问题,再不断利用自己的植物学和工程学知识加以解决,比如土豆的种植、土地的培育、利用火箭燃料生产水、利用同位素钚进行保暖……不一而足,其中还充满了各种差错。当然Mark的队友也没有闲着,也作出在飞船中利用炸弹炸气阀来减速这种疯狂的事情。

  尽管题材非常严肃,但读者很难不被Mark的乐观精神所打动。Mark在火星上经常“脑洞大开”,比如有一章里面NASA的局长担心Mark在火星上的心理问题:不可想象Mark现在的心理状况,孤独会把一个人逼疯云云。把书翻到第二页就可以看到Mark当时所想:为什么水行侠可以控制鲸鱼?鲸鱼明明是哺乳动物。当时我直接笑喷了。

  在前往返回舱的远征中,Mark甚至考虑了火星法律问题(LOG ENTRY SOL 381)。他是这么考虑的:

  根据国际条约,没有国家可以宣称拥有地球以外的领土。

  根据另一个国际条约,如果你不在任何一国的领土上,那么适用海洋法。

  所以火星属于“国际水域”。但是NASA是美国非军事机构,NASA对登陆舱拥有权利,因此他在火星上所居住的登陆舱适用美国法律。而他一旦到了登陆舱外,那么就到了国际水域,当他进入火星车,又回到了美国法律。而他要进入下一次任务的返回舱,而在与NASA取得联系之前,他将在国际水域控制一艘美国返回舱,他自认为自己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星际海盗”。

  整本书中充满了类似的乐观精神,而其中又不乏各种细节描述,尤其是火箭发射环境的检查、倒数,极具画面感,让人忍不住去根据类似电影想象这些场景。

  好在这种想象不用太辛苦,今年年底由马特·达蒙主演,雷德克·斯科特执导的同名电影就会上映。说起来这已经是马特·达蒙先生在电影中第三次被扔到某个地方等着被拯救了,第一次是在诺曼底,第二次是不知道在哪个星球,这一次是在火星。相信电影不会让我失望。

  http://blog.shiyuhang.org/?p=3166

  《The Martian》读后感(四):One way or another

  酣畅淋漓!

  有关科学的内容写得非常真实,与rocket science有天壤之别,尤其是back-of-the-napkin math,有趣而不失正经。全书共用kindle马了128处,大部分都是nerdy blog中最让我忍俊不禁的语句,包括那句经典的"That's what she said. ";当然也有Mark流露出的并不明显的求生意识,例如在LOG ENTRY: SOL 194里,Mark想为自己钻孔的生活找点乐子,在挑选主题曲的时候,淘汰了Life on Mars, Rocket Man, Alone Again这些非常符合他处境的70年代disco,最后非常平淡地说到"But I settled on 'Stayin' Alive by the Bee Gees.",看完这句话眼泪直接掉下来。

  不能想象如果是自己被遗弃在火星上会以什么样的心境面对每天的孤独与无助,在绝望面前,我每次都表现得不及格。哪怕不曾被生活狠狠扇巴掌,我也能怨天尤人痛苦无数个日夜,以为这是迈入“谈人生”的门槛。当Ares-3宇航员在援救Mark时,由于距离过远,地球的信号不能实时传送至火星,即使全世界的人都为他屏息等待,他们仍然无法提供任何帮助。

  我认为,这是人类最美好也是最脆弱的特征。

  群居动物的属性让我们从潜意识里帮助受困的同类,正如书中所说,无论是被困的登山者,车祸中的旅客,地震中的灾民,我们所有人都会越过国界去帮助彼此。大爱无界。

  科技发展至今,我们仍然不能抹去所有的伤痛,不能逆转任何一次灾难,甚至可能在灾难面前丧失所有希望。我们无能为力。所以,作为人类,我们是脆弱的。血肉之躯。

  Mark常说,One way or another. 这是一种赌气,更是渴望啊。谁不愿意好好地活下去,尤其在努力了这么久,在这么多困难前求生了这么久。生活有时候并不能给你足够的安全感,你不敢说豪言壮语,不敢再把自己暴露于希望中毁灭。

  因此,one way or another.

  我知道生活不易,也知道面对痛苦时最不该做的就是绝望。可是,谁能保证自己能时刻乐观理智?而我们平时最不重视的心理状态,恰恰是Mark的救命稻草。因为他幽默,所以可以给复杂的科学单位起酷酷的海盗名(ninja pirate);因为他理性,所以可以在身体恢复期迅速计算出靠什么食物以及多少食物能在火星上继续生存。这一切实在是不可思议,却在情理之中。他是一名宇航员,他必须学会克服恐惧、孤独和绝望,这些情感像流水,可温和平静,亦可狂暴嗜人。如何控制情感,是所有人都必须学会的本领。

  哎呀,怎么写得这么沉重,可能与昨天的天津爆炸事故有关吧,祈祷祈福都是没用的,不如让开救命的信息传送通道,明辨是非传送救人信息。别傻乎乎地怪消防员,没人会走上送死的路,他们的英勇行为都是为了不让火灾或者爆炸进一步加剧,都是为了你们。

  在大灾难面前,国家和人民要学的还有太多太多。

  《The Martian》读后感(五):这书太好玩了哈哈哈哈

  这书太好玩了哈哈哈哈

  日文版已经出了

  中文版估计很快也会有的

  电影貌似也是今年上映吧

  但是不管了我还是要做个大规模剧透各位慎入

  --------------------------------------------------

  主人公同学去火星执行任务,但是遇上沙尘暴必须提前结束撤回地球,可是这同学运气太差,在风里被天线戳通了宇航服,还在身上戳了个洞,于是这同学昏了过去,偏偏倒的时候压坏了生命传感器,导致同组的其他同学都以为他死翘翘了,而且在那么恶略的天气下无法现场检查,只得丢下他的“尸体”撤回地球去了。

  过了不晓得多久,这同学在氧浓度过高的报警声中醒来——没错,就是氧浓度过高的报警。因为这同学昏迷中也在呼吸,排放二氧化碳,而宇航服只能用吸收片吸收二氧化碳,吸收饱和之后就没办法了,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升高。为了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宇航服的控制电脑只能把衣服里的空气全部排掉再放新的,但宇航服本身没有多少氮气储备,结果就只能用氧气来填。于是这同学差点在火星上死于氧气过多……

  话说这同学回到了基地(Hab),发现回地球的飞船开走了,整个火星只剩下他一个,而且与地球通讯的设备也在飞船上,所以就是说他虽然活着但是没人知道他活着……不过幸好基地的各项功能都正常,所以暂时他死不了。另一方面则是按计划说四年内不会有人再来火星,这就意味着他一个人必须在火星上过四年……于是这同学开始检查各项生存必需品,空气、水都没问题,食物可以坚持一年,但是后面三年就没辙了。于是这同学想了个办法……他决定在基地里种土豆。

  这同学正好是个植物学家,这次上火星执行任务也带了一点地球上的土壤,还有生土豆(据说是NASA给他们带上来过复活节的)。当然那点土不够种,这同学又去外面挖了火星的土进来铺上。火星土壤里没有微生物和养料,这同学便把自己的粪便混进去(以及还去基地外面把以前各同学排泄的粪便捡回来)。但是种土豆需要水,他现有的水自己用是够的,种土豆远远不够,怎么办呢?

  这同学把火星登陆舱的火箭燃料(联氨)弄出来,先用铂分解出氢气,再混上氧气燃烧。为了防止爆炸,他必须算好氢气的产生速率,配合着释放出对应的氧气量。最终,这同学没发现基地里的氧气泵有个备用的,导致算错了氧气量,结果就是有一半的氢气没烧掉跑到了基地的空气里,于是整个基地成了一个大炸弹,有一点火星就会“砰”——

  这同学决定搞个大工程来解决氢气的问题。他首先要把基地里的氧气抽出来,然后一点点释放氧气,烧掉空气中的氢气,再把氧气充回来。但这里的问题是:基地里已经种满了土豆,没氧气土豆就会挂掉。所以他需要先把土豆搬到外面的小车上去。另外土壤里的微生物也不能让它们死了,所以他要把基地的温度降低到零下,让那些微生物休眠减少氧气的需求。

  搞这些的时候这同学偷了个懒,没有穿宇航服,而是带了个氧气面罩操作。结果,“砰”——因为人呼出来的气体中还是有氧气残留的。幸好氧气量有限,爆炸没有造成什么破坏,除了让这同学又晕过去一回之外。反正总之最后他有了好多好多水,土豆种的欣欣向荣,于是同学开始琢磨下一次该怎么作死了。

  话说这时候地球上的人抽了两个小时的卫星时间去看该同学的尸体情况,结果当然是找不到的。但是负责这个任务的人发现了一些人为活动的痕迹,最终确定这同学还活着。但是他们也没办法和这同学取得联系,只能眼巴巴看着他各种作死。比如说,看他开着小车(电动车)长途跋涉去下一次火星任务(也就是预定四年后会有人来火星的任务)的基地。

  这同学确实是要去长途跋涉。他要搞通讯设备,好和地球取得联系。不过他的目标暂时还不是下个基地,而是当年在火星上失去联系的探路者号(Pathfinder)。因为后者离他的基地只有800km,而另一个基地远在几千km之外。这同学把另一辆车上的电池拆了做备用,又把太阳能板拆了装在车上充电,又往车里塞了若干天的食物,准备出发。出发之前他试着开了开,发现一个问题:火星太冷了。尽管他把所有人剩下的毛衣都穿上了还是扛不住,可是要开取暖器就会浪费好多电导致小车开不了多远——于是这同学决定去搞个热源,也就是当初他们一到火星就埋到老远地方的强力放射源:钚。

  插播一下,钚一直是太空探测的能源之一。因为太阳能板有诸多限制,比如容易损坏,必须要阳光,脏了也不行等等。所以NASA常常用钚做能源,不过不是核裂变,而是用它本身散发的热。据说这东西表面可以烤熟鸡蛋。而我们的主人公同学计划的也是要用这个给自己取暖。他跑去四公里外把钚挖出来放自己背后烘着,美滋滋的上路去也。

  但是。火星上没有GPS。这同学要定位到800公里外还是有点难度的。一开始地面还有点起伏特征什么的,好歹还能按着方位走,后来就是一片平原了,啥都看不到,不过好歹这同学还是找到了探路者号,把上面的通讯设备拆了带回基地。不过中间要说的是,这些天来,这同学的吃喝拉撒睡都是在车里的,而且他的粪便很珍贵(要留着种土豆),不能扔,每天都得好好收着。所以车里的味道必然是很销魂的……

  总之主人公同学有通讯设备啦!他可以和地球通话啦!虽然只能单向哒!也就是地球能指挥探路者号的摄像头动来动去拍照片呀!但这是难不住我们主人公的。他做了若干卡片上面写了数字(从1到F,搞计算机的自然知道是啥了),让摄像头轮流指,再对照ASCII表把字母拼出来。这样搞了几天之后,两边都疲惫不堪,这时候地球上的工程师们想出了一个好方法:更新探路者号的软件,让它可以双向通讯。唯一的问题是这个软件稍微有点大,按他们现在的传输方式,大概20年可以传完……不过总之后来还是有办法解决的,就是先搞个小程序更新,然后再自动更新大程序。所以最终主人公同学可以和地球正常通话了~

  这里头还有个插曲。这同学给地球的回信里用了些不雅的词,然后地球方面回信说你要注意言辞,全世界都在看着呢。于是这同学回信说:看,好大的屁股!(大概是这么个意思吧,原句记不得了)

  -------------------------------

  简单补一下后续的发展:

  火星上有块帐篷布老化,于是整个帐篷就这么“噗”了……而主人公同学刚好出去EVA回来,在密封舱门里被炸了出去,但是舱在漏气,宇航服头盔也破了个大洞,于是主人公点火升烟找到了漏气点补上,又剪下一块宇航服上的布堵住了头盔,再慢慢重新把帐篷支起来,但是里面的土豆和细菌全都挂了。好消息是已经长出来的土豆还够他吃一阵的,但不够撑到下个火星飞船来。并且由于细菌也挂了所以他没办法重新种土豆。

  于是地球上紧急朝他发射食物,但是发射失败。结果唯一的办法只剩下:借中国的太阳神号卫星,装满食物发射上天,让火星飞回来的飞船掠过地球捞住这颗卫星,再飞回火星去。由于这个办法风险太大,被NASA否掉,但飞船上的人抗命,坚持执行了这个计划。

  于是飞船捞上卫星往回飞,火星上的主人公同学出发去新基地搞发射车,以便发射到太空去和飞船对接。但在动身前的改造工作中,主人公把通讯设备搞死了,又恢复了孤家寡人的状态。在这状态下,他一头闯进了火星沙尘中。好消息是沙尘并不像沙尘暴那么猛,坏消息是满天砂土影响太阳能板的效率而且效率是逐步下降的,所以当主人公发现情况不对的时候他已经闯进去挺深的了。

  地球上的人认为这次主人公要完,可他自有办法。他在四个方向设置了太阳能板,用来测定哪边沙尘浓度更高,然后朝沙尘范围外面开,总算逃了出来,然后重新朝目标前进。但就在胜利在望的时候,他连人带车掉进了坑里。然后又是修修补补,反正最终主人公还是抵达了新基地,搞到了发射车和新的通讯装备,然后在地球的指导下,把发射车拆成了空桶(因为要减轻重量),主人公就蹲在筒里飞往太空去也。

  而火星飞船这边发现自己的速度不对,和铁桶对接不上,于是就把船舱炸个洞,利用空气外泄的反作用力调整飞船,最终捞到了主人公。

  故事完。

  《The Martian》读后感(六):火星人(每周读书 七十一 Andy Weir《The Martian》)

  这是一个典型而新颖的人与自然斗争的故事,由于贝爷式的地球冒险再也满足不了愚蠢的人类读者,作者把场景摆在了绝对荒芜的红色星球——火星。

  这本书写于 2009 年,作者 Andy Weir 是个 Nerd,一开始他把这部小说连载在自己的网站上供人免费阅读,后来有读者建议他放到 Amazon.com 上卖 0.99 刀,这样读者就可以在 Kindle 上看书了。于是这本电子版的小说在 3 个月内被卖出了 3500 份,一举拿下 Amazon.com 2014 年科幻类畅销书榜首。

  The Martian 直译成中文是“火星人”,在这个故事里,主角 Watney 是火星人唯一的“人”。Watney 是 NASA 火星探险队的一员,在一次执行任务的时候,队伍遭遇火星沙尘暴,Watney 被一块天线碎片扎到腹部,与队友走散。眼见 Watney 势难活成,队长当机立断带领剩下的队员返程。于是侥幸生还的主角从此被留在火星上,开始了与残酷大自然的搏斗。

  他以火星基地为凭依,借着自己工程师与生物学家的知识与技能(其实就是个 Nerd),一次又一次面临生存威胁,一次又一次巧妙地化解。

  gt;> 在下一次火星任务时可能获救,但是还没等到 2 年就被饿死?

  gt;> 他开始在火星基地里面种起了土豆。

  gt;> 无法与地球通信?

  gt;> 他把执行轻量任务用的探测车“改造”得体无完肤开始了人类第一次火星长途旅行,寻得遗忘多年的火星探测器。

  gt;> 不够水喝?

  gt;> 他把火星基地变成一个巨大的密闭的容器,燃烧燃料,收集 H2O。

  Watney 以优秀的Nerd 思维,科学地解决了一个个不可思议的难题。物理化学计算机,天文地理航海术,能用到的都用上了,一个个问题的袭来和解决构成一个个小高潮,看得人大呼过瘾,酣畅淋漓。解决这些问题其实都是作者最喜欢做的事情,就像解决一道道数学物理难题一样。而且看上去这些解决方案都是可信的,尽管可能风险很大,但至少都是可行的,至少我作为一个职业码农,在看到 Watney 接收 NASA 发来的脚本逐个字符输入进探测车的 console hack 进去再更新系统的时候,我觉得虽然很容易出错但是至少是可行的。

  另外小说的 POV 写法也是一个特色,类似于《冰与火之歌》,小说也通过不同的角色的视角来进行剧情的叙述。Watney 在火星上的日志是最重要的骨架,地面 NASA 工作人员的视角和 Watney 队友的视角则是很好的补充,讲述了大量无法以第一人称视角叙述的事情,使得故事变得更加完整,剧情推进也更加自然。

  这种写法也有个坏处,就是无法体现出 Watney 孤身一人在火星上与挣扎着生存下去的艰辛,再加上 Watney 天然的恶搞幽默的性格,读者在看书的过程中即便遇到什么天大的灾难也会想:Watney 肯定能搞定这个问题,我们看看他是怎么解决的吧。

  不过这不正是这本书的优点所在么?正是这种极端的自信与乐观,才使得 Watney 能够支撑到救援时刻,才使得 Watney 能够做各种 Nerd 式的异想天开的解决方案。这本书并不是一本严肃的生存手册,它是一部好莱坞大片。

  (PS:根据小说改编的好莱坞大片《The Martian》已经在拍摄中。)

  # References

  - Andy Weir 官方站点 [http://www.andyweirauthor.com/books/the-martian-hc](http://www.andyweirauthor.com/books/the-martian-hc)

  15.04.15/下午

  《The Martian》读后感(七):绝望中开凿出的

  兵法中的“置之死地而后生”用在Martin身上再合适不过,在火星上执行任务却突遭风暴被砾石砸中昏迷,被队友误认为身亡而被抛弃在荒芜的火星上,意志或脑力的每一次懈怠,后果都是迅速致死。

  足智多谋的植物学家兼宇航员就这样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一边嘲讽着严酷的环境和NASA略欠考虑的宇航设备,一边筹划着如何补给自己足够多的水分、氧气、卡路里、蛋白质、维他命等生命必需品,以在完全和地球切断联系的情形下熬到下一次NASA派探索火星--450多个火星日之后。

  在作者安排的每一个生死难关的情节中,主角Martin都用精确的科学知识来在给定的限制条件来寻找最优解,有惊无险, 做自己的救世主。你看不到祈祷、懊悔、自责、惊恐等诸如此类的大段心理描述,为了求生,心理素质一流的宇航员只会专注于去想如何在当下、被限定的环境中创造出更有利的条件。一切不再是羁绊,而是可以为我所用。

  在和寂寞相伴的400多个火星日里,Martin记下了幽默诙谐的日志,毕竟自己是这个星球上最棒的植物学家、最棒的殖民者、最棒的宇航员,地球上的NASA专家们,快闭嘴不要乱指挥我怎么种土豆了吧。

  《The Martian》读后感(八):笔记

  The Martian

  2015-03-05

  An ironic death for someone with a leaky space suit: too much oxygen.

  注: 哇哈哈哈笑死我了。宇航服被天线戳了一个洞幸好被主角的血堵上了……然后回填的氮气用完了系统只能填纯氧……

  2015-03-07

  ackyard

  2015-03-07

  My asshole is doing as much to keep me alive as my brain.

  This i

  注: 笑死

  2015-03-09

  I could cut off an arm and eat it, gaining me valuable calories and reducing my overall caloric need.

  注: 笑出来了

  2015-03-10

  If I do it in an oxygen atmosphere, the hot and newly liberated hydrogen will explode. There’ll be a lot of H2O at the end, but I’ll be too dead to appreciate it.

  2015-03-11

  If you find the charred remains of the Hab, it means I did something wrong.

  2015-03-13

  itrogen: 22 percent. Oxygen: 9 percent. Hydrogen: 64 percent.

  2015-03-14

  o that’s the plan. First, bag the potato plants and bring them to the rover (make sure it keeps the damn heater on). Then drop the Hab temperature to 1°C. Then reduce the O2 content to 1 percent. Then burn off the hydrogen with a battery, some wires, and a tank of O2.

  Yeah. This all sounds like a great idea with no chance of catastrophic failure.

  That was sarcasm, by the way.

  2015-04-03

  When I got back to the Hab and took off the EVA suit, I sat down in the dirt and cried.

  2015-04-03

  All right. We have communication with Mark.

  注: 只能操作摄像机单向获取图像就不能双向交流了?太小看人了!

  2015-04-03

  We can send one byte to Watney every four seconds or so with the ‘Speak&Spell.’ It’d take three years of constant broadcasting to get that patch across.

  注: 笑哭了……程序员太呆萌了

  2015-04-03

  oftware engineers are sneaky bastards when it comes to data management.

  注: 这句要作为座右铭!

  2015-04-03

  First, we update Pathfinder so it knows how to talk to the rover. Then, we tell Watney exactly how to hack the rover software to add those twenty instructions. Then we have Pathfinder broadcast new software to the rover. The rover logs the bytes to a file. Finally, Watney launches the file as an executable and the rover patches itself!

  注: 黑客之所以令人着迷,就是因为他们能在不可能中找到可能

  2015-04-05

  Also, please watch your language. Everything you type is being broadcast live all over the world.

  [12:15] WATNEY: Look! A pair of boobs! -> (.Y.)

  注: 我擦太搞笑了 (.Y.)

  2015-04-17

  I’m sure it’ll turn out to be a little hole somewhere, then NASA will have four hours of meetings before telling me to cover it with duct tape.

  注: 四个小时怎么够哇哈哈哈

  2015-04-28

  The airlock’s on its side, and I can hear a steady hiss. So either it’s leaking or there are snakes in here. Either way, I’m in trouble.

  注: 百忙中不忘吐槽

  2015-04-28

  if you have a nine-centimeter hole, you’re going to be dead way before you could whip out the kit.

  2015-05-05

  I did, however, glue my hand to the helmet.

  2015-05-05

  I’ll roll the damn airlock.

  2015-08-02

  The supplies wouldn’t be the only source of food

  注: 冷酷的平衡

  2015-08-04

  o Mars is “international waters.”

  2015-08-04

  He’d drink three whiskey sours, drive his Corvette to the launchpad, then fly to the moon in a command module smaller than my Rover. Man those guys were cool.

  2015-08-05

  “Twelve days,” Cathy said to the camera. “All of Earth is watching but powerless to help.”

  注: 科幻小说的(一个)迷人之处就是,能够放大这种全人类的无能为力

  2015-08-05

  “DUST STORM. MAKING PLAN.”

  注: making plan.

  2015-08-05

  www.watch-mark-watney-die.com

  2015-08-05

  resuming nothing goes wrong, that is. But hey, everything else has gone smoothly this mission, right? (That was sarcasm.)

  2015-08-19

  “You got me,” she said. “He left a detailed status report. I just decided to lie for no reason.”

  2015-08-20

  I started the day with some nothin’ tea. Nothin’ tea is easy to make. First, get some hot water, then add nothin’.

  2015-08-21

  “Hab canvas? For a launch to orbit!?”

  2015-08-21

  That’s all over now. I have no more jobs to do, and no more nature to defeat. I’ve had my last Martian potato. I’ve slept in the rover for the last time. I’ve left my last footprints in the dusty red sand. I’m leaving Mars today, one way or another.

  2015-08-25

  “I…I just…” Watney said. “Give me a minute. You’re the first person I’ve seen in eighteen months.”

  2015-08-25

  The cost for my survival must have been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dollars. All to save one dorky botanist. Why bother?

  Well, okay. I know the answer to that. Part of it might be what I represent: progress, science, and the interplanetary future we’ve dreamed of for centuries. But really, they did it because every human being has a basic instinct to help each other out. It might not seem that way sometimes, but it’s true.

  注: 于是中国人正日益成为非人

  《The Martian》读后感(九):天朝的露脸

  中国酒泉在书里面贡献很大。最主要的是国人面貌不再是负面的了。比如有一个科学家/工程师不是很赞成用政治利益+把国人送到火星来作为交换条件,因为to Mark, it is a net gain, but to the human knowledge it is a net loss。说的太好了。

  总体来说,书写的非常好,尤其书中大部分是如何利用各种物理/化学的知识自救,其实很无趣,但作者能用很浅显而且风趣的语言让读者读下去,这个就是水平哪!

  最后感叹一下mark 的乐天主意,很多人也能做到他做的,但他是以一种很乐观的心态去做,很难的。比如偷懒洗澡,做个卧室,搞得NASA还以为他要搞个Indoor workshop。

  《The Martian》读后感(十):我是主角我怕谁

  以前没看过类似的结构,不过这种日志式的写法确实也蛮引人入胜,尤其当主角是一个吐槽大魔王、混世大逗比的时候。随手拣点细节翻译下:

  一开始,主角就抱怨道,我他妈彻底完蛋了,这帮孙子估计已经在地球帮我办葬礼了……

  当他回忆和队友们从地球到火星的漫长四个月旅途时,他会说:简而言之,这段旅途是很有趣的,有趣到我们成功到达时,竟然没有一个人被队友弄死……着陆车这种东西嘛,当然是为了把我们送到火星表面,当然,是活着送到……

  然后他又开始描述他的现状:死于氧气过多,对于一个宇航员来讲,这真是讽刺……

  当他开始利用粪便改造火星土壤时,他感叹道:就帮我活下去这事儿来讲,我屁股的贡献和大脑旗鼓相当嘛……

  之后他又开始一本正经地计算,怎样减少他在火星的消耗,比如说少吃点东西啊,比如说调高温度减少热量逸散啊,比如说砍掉一只手,然后吃掉,既能获得热量又能丢掉个负担减少的消耗呢……

  比如当他回到营地,发现一切和他走前一样,他会暗自庆幸,但高兴了一会儿发现不对,本该如此嘛,难不成还会有火星人把我家抢了不成?

  当他改造火星车时,他会小心翼翼的对其进行精确的严丝合缝的拆解,用锤子……

  当他听说一旦在某地中了庄稼,就算正式对某地进行殖民了,他便得意洋洋地心想:哼,阿姆斯特朗算个屁!

  当全世界都在看他和NASA的通讯直播时,NASA表示,我们通过卫星看到了你的工作进度,你钻的孔很不错,他回应道:That’s what she said. (这个英文小黄段子就自行领会吧……)

  当为了获得足够的燃料,他不得不把尿也电解掉时,他会说,好吧,这样我回地球时,就可以告诉他们,我曾尿出过火箭燃料了……

  ……

  够了,咱们的主角就是这样一个不吐槽会死星人,强大的吐槽能量环绕在他的主角光环周围,如果不是作者眼看着主角太强大,蓄意制造出一堆麻烦以便凑够字数,主角恐怕随便一蹦跶,就要直接飞回地球了。

  即便如此,我们强大的主角,愣是凭着一己之力,在火星这个不毛之地种上了洋芋,找到了坏了很多年的火星车「探路者」,并由此重新和地球取得了联系,在全世界都以为他能在NASA的帮助下按计划返回地球时,通讯又被他自己弄断了……他一个人干得起劲,剩下十二光分以外的六十亿地球人却只能干着急。

  但主角就是主角,他要是认真起来恐怕连引力碰到他都得绕着走,所以火星的沙尘暴躲着他刮,所以他坐着个帆布糊的火箭照样能上天。最后眼看着和母舰就要对接失败,你猜他们是怎么修正轨道的?没错,又是「瓦力式」的喷气式推进,谁让大家都喜欢科幻、喜欢瓦力呢?

  说到瓦力,听闻此书的改编电影十月份就要上映了,男主角是马特达蒙……我靠!这家伙简直是专业等待拯救的破落户,在大兵瑞恩里被丢在了诺曼底,在星际穿越里被丢出了银河系,这会儿又被落在火星了,你说以后你要真出点什么事儿,谁他妈的还敢来救你啊,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