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唯有悲伤不撒谎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唯有悲伤不撒谎经典读后感10篇

2017-12-23 20:1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唯有悲伤不撒谎经典读后感10篇

  《唯有悲伤不撒谎》是一本由[韩]高银著作,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16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唯有悲伤不撒谎》读后感(一):游弋之萤

  曾一度以为,世界,不过是你我瞳孔中筛网状的柠檬黄,每个人都将透过这张网,在眸底留下些许自己愿意相信东西小心翼翼,小心翼翼。然而,大概唯有在孩童与诗人的瞳仁里盈动闪烁着的,才是同样一种纯净的光亮,前者坦然璀璨,坚蛮如同水晶,后者,微茫游离,好像暗夜里的萤火一般,忽明忽翕,脆弱得好像……风一吹,就散了。

  他游吟,他离家出走,他在呐喊,他又重新上路,然后才再,拥抱人间

  这就是韩国诗人高银,艾伦 金斯堡曾评誉他说,高银是韩国的诗歌菩萨,拥有非凡而平易近人、丰富而迷人的诗歌创造。而读这部高银所著的《唯有悲伤不撒谎》,读他的一人一事一记忆,读他选集里的诗篇,大抵都只是滚滚江水里的一瓢饮,尽管这一枝一叶都镌刻着这位诗歌菩萨记忆之森里树木的全部生命,然而片鳞毕竟不能取代整体,我所感受到的,只是诗人思幕之幅上的零星几块,些许片段大致地被整理成为四个部分:第一部{离家出走},第二部{呐喊},第三部{重新上路},第四部{很多人(万人谱)}。

  Chapter 1 { 离家出走 }

  清水庄里那几年,所有的事物,幻化成她的脸,越熟悉,就越悲伤,沉睡的树叶伴随着她入眠,而任凭他如何努力追寻,却始终抓不住她的背影。

  就好像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的怅怀一般。

  于是他只有离家出走,到处找寻,搜集关于她的种种蛛丝马迹

  然而在文义村的冬季里,生命蜿蜒,如同伸向寒冷的小白山脉,他说飞雪掩埋了死亡,死亡却紧紧地拥抱住生命,今夏的芙蓉花开,如今的飞雪颂冬,他远远地走开了却又忍不住回头张望,以歌拟诗,以梦为马,于是他乘奔御风,想要去到最远处的鸟鸣之下,住在最高耸的天空收信,飞鸟替他坠落,死亡,麦田在剧毒的寂静里沉睡,收信,终于等到了来世的鸟儿在闪烁的信笺里哭泣。

  这是一场孤注一掷的向死而生,尘世里你我都有着可触而不可及的瑰梦,梦里总要挣扎着化作飞鸟,飞向那个叫做春暖花开的远方。

  如若是我,大概会是袈衣一袭,蒙面垂纱,走完大漠烈日下的孤荒,睡享草原夏陌里的星凉,此生不为游萤畅,也要把酒诉疏狂。于是我转身,化作游萤,驻停在诗人的肩头,陪他一起,走过镜中扑朔的岁月

  这一程,泉隐寺韵,我陪你,望着岩石,飞檐在哭泣,恍惚间听见檐角的铃音清越,然而随风流落,洒落院中的,不止这些,还有被世人遗忘在远方盘旋哭泣着的灵魂。我目睹着你的悲伤,它像是一枚巨大的痂,巨大到我不知该如何去修补好它。

  淡黄色的梧桐花,暗棕色的芦苇地,白色的杜鹃坚持夏天,而我抬头仰望,这蔚蓝色额头上的褶皱几许是岁月的痕迹麽,原来,你也是有旅愁的,是你,是你试图将它们掩埋在晚秋堆积的落叶里,注入到散落的万顷秋雨里,融入到蔚蓝彻骨的天空里。

  你的背影那样坚削,你像一支尚未射出的箭矢,你说要朝着远离黑暗也远离星辰的生活,向着你要找到的发光的阳光新娘,七百零二个瞬间,拼接成她在你脑海中亘古永恒的笑脸。

  Chapter 2 { 呐喊 }

  你终于要踏上故乡的路了。

  微风载着悲伤,你想去看望你的父亲

  你想起他卖掉一升洁白如米粒的精盐和粗盐,耳畔似乎响起了他在你幼时时常哼唱的六字歌,岁月随流水匆匆而逝,当洁白的盐粒终于堆积成盐田的时候,他留下空空的盐袋,离开了。而你还是想再寻回重新聆听他在鲜花盛开的南道所吟唱的歌曲吗?后来,你终于明白,只有醉了的时候,你才拥有故乡。我低低地萦徊在你垂下的睫毛旁,抱歉,我却不能托起你晶莹的泪滴,它那样硕大,硕大到可以完整地包裹住你的梦,别醒来,别醒。尘世里的幻影都像是月华的泡沫,一吹即碎,逝去的没办法再复活,而梦里可以。

  你终于还是去了白桦林,你说,悲伤不会撒谎。

  我看见你眼眸里坦荡的世界,冬天里的树木若无其事地赤裸着身体,生于寒地的嫩叶对着狰狞残暴的冷风无动于衷突然间,我只觉得词穷,也许再多的言语,最终都要化为轻烟一缕,弥散在歌舞升平的软糯梦中。

  Chapter 3 { 重新上路}

  是因为懂了,那些逝去的,追不回;

  是因为见了,那些再遇的,已错位;

  是因为悟了,当下停留的,才最美。

  于是你再次重新上路,你在想,某个人在世界的某个地方等待着千万种际遇,与你再相逢,你说不要哭,不要哭,不要哭,你我都有悲伤,可你看天真烂漫的群星呐,哭笑之后,万物归寂,流星她不是眼泪,而是你指尖开出的花朵。

  瞬间之花。

  你说,小草在雨中舞蹈,石头在雨中酣眠,然后,叶子醒了,鹅毛大雪飘落。

  鹅毛大雪飘落,一切无罪。

  你睁开眼睛,还复如初生孩童样般的完满。伽倻山,海印寺,高丽大藏经板,五千一百二十万字的版刻,十六万页,颠沛流离辗转过后,你将自己影子镶嵌于阳间的银山铁壁。

  然而你继续向着无等山,膜拜自由

  Chapter 4 { 很多人 }

  我只是你肩上的一枚小小萤火,我不是你肩上的那枚小小的萤火。

  你化作风筝飞去,终于获得牵线的自由。

  俯瞰苍生,你也开始慢慢读懂世人的妥协与悲哀

  “——我家的稻田里鱼多,捞回去煎了吧。”

  “——千万不要弄断稻苗。”

  你瞳仁里的影像渐渐多了起来。

  也许只有当镜像最终跌落到水井之中,你才沾上了些许尘滓。

  会碎的是镜花水月,易碎的是镜花水月,亘古不变的,还是镜花水月。无论是怎样的波澜起伏,最终水面,恢复平寂,临空的月,与一个虚空的自己,相隔千万分之八光年。

  恒星与恒星的孤寂,心与心的距离,始终维系却又无法再靠近彼此分毫,你是那样地悲伤,不会说谎。

  《唯有悲伤不撒谎》读后感(二):行走于无路的狂野,同行者就只有自己的影子

  1. 目击者

  高银的诗可以被抄袭,但是高银的生命却无法被剽窃。无论从左、中、右哪个角度来看,关于高银的印象无一例外地都是“前代未闻的突发事件”。“波翁不同于文坛上的土牛木马,他本身就是文化……我们称波翁为集大成者,并不是因为他卓越的美术感觉、造诣、从院落到银幕的表演感觉、关注点从田间到市集的生活感觉,也不在于他综合园地式的大众性的委婉表达。波翁有过大众性吗?”这是李文求的说法(《寻找高银·文化的集大成》,支柱出版,1995)。“他的假面建立于日常性之上。假面背后,他用极为难懂的象形文字阳刻着自己的双手和胸膛。阳刻的线条和沟槽之间隐藏着多少未知啊?”这是金炫的记录(《高银的传说》,同上,41页)。“ 诗人像电报。尽管生活在本质上等同于‘溺死’,然而还是存在着创造‘电光石火’奇迹的部族,我们从56岁的诗人高银身上就目睹了这道夺目的‘闪电’。”这是姜维一的证言(《不写不活的人》,同上书,73页)。呼吸平静散文家也热烈响应韵文的激情,恐怕唯有高银能引起这样恐怖现象

  虽然已经有过如此惊人的报告书,但是我们因为晚生而有幸,得以有机会佐证和重新阐释越来越丰富的文学的“ 不完全动词”。当然,老鼠解读大象,压力并非不存在。那些不可捉摸的、热烈的、反抗的、纵横的足迹,如果用一只眼睛去看,能够一目了然吗?如果用少不更事的眼光来看,会感觉单纯吗?今天,打字机和文字处理软件的时代已经过去,笔记本键盘的时代已经来临,然而那位祖父级的诗人依旧固守着钢笔传统,这样的诗人我要将他命名为“ 现在进行时的青春期”。

  2 . 混沌天地

  青春期阶段未被社会教育收纳,而是直接投身于世界,这样的人通常都富有传奇性。

  一位瑞士的“青春期”16岁离开家门,开始流浪四方,长期游走于法国,得到比自己年长13岁的女人的支持,通过自修掌握了音乐、拉丁文和哲学知识,这时他23岁。后来,他与女人建立恋爱关系,数年来共同生活,他在晚年的著作里成功论述了“理性不可捕捉之存在的确定性”。另一个人,比利时少年在16岁那年中断学业,选择离家出走。“ 现在我要尽可能最大限度地放荡。”为什么?“诗人通过植根于漫长而巨大的堕落的全部感觉而成为先知。”于是,他跨越欧洲,横穿近东和中亚地区,波澜壮阔地周游世界。他从事各种各样的职业,包括殖民地军队、石匠、出口贸易、为埃塞俄比亚国王贩卖武器、撰写未经探险的非洲地区的地理学报告等。正因为某种被称之为“爆炸”的天才性,他创造出了朦胧而且神秘的现代诗语言

  开始于青春期的状态似乎能够化作“永恒”。对于这种类型的生活,韩国读者会毫不犹豫地界定为“高银式”。果然,18岁开始自杀骚动,随之而来的美军港湾运输课检验员、糖贩、中学老师、乞丐、僧人、诗人、政治犯等曲折经历就是高银的人生之路。通过这样的履历,高银也收获了多达数百卷富有创造性的著作,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样的行迹?

  通往韩国知识分子状态的道路数不胜数,然而通往高银的路线却无处寻觅。究竟是什么样的知识分子,为了攻击集体伪善而以“伪恶”为武器悍然发起野蛮的挑衅?渴望生活时梦见死亡,陶醉于希望时赞美怀疑,他破坏性的脚步却有着惊人的生产力。但是,我并不赞成将之记录进韩国知性史。因为,这样做的错误类似于将原野上独自经受风雨的树木和在园丁呵护下成长的树木放在一起。没有通衢大道,也没有里程路标,韩国野性史在荒野里纵横奔走,而高银的行迹必将被载入这样的挑战孤独

  行走于既有的道路,会有无数的足迹同行;如果行走于无路的狂野,同行者就只有自己的影子。诗历50年!那么深邃的时间,高银没有像卢梭那样总是伴随着“体制和制度”,而是独自赶路。正如“ 孤独漫步者的梦想”,他撒落在市井街头的无数祝福连同磨灭的时间,原封不动地成为韩国现代诗的年轮。

  3. 野性的秘密

  4.愤怒地回顾

  5.宇宙的方言

  6.结算书

  7.画蛇添足

  本文【选摘】自《唯有悲伤不撒谎》图书附录

  文章原名:现在进行时的青春

  《唯有悲伤不撒谎》读后感(三):独自赶路的孤独漫步者

  随便翻翻高银的诗集,不了解他的以为他是乡村诗人(?)其实他的人生经历如此朋克:18岁开始自杀,随后当过糖贩子、教师、乞丐、僧人、诗人、政治犯。“通往韩国知识分子状态的道路数不胜数,然而通往高银的路线却无处寻觅”。学韩语看韩剧的人越来越多,关于韩国文学占据知乎最多的问题却是诸如“为什么没听说过韩国有优秀的文学作品和作家”。了解韩国文学,先看高银——独自完成韩国式“垮掉的一代”却没有观众的孤独漫步者。

  《刮风的日子》高银

  我的爱是长久刮风的日子

  风啊!

  五岁的茶玲高喊

  花斑奶牛

  跟着喊

  哞

  刮风的日子

  看小草

  看树木

  看停不下来的家畜

  和生锈的拖拉机的沉默

  一起摇晃世界

  《唯有悲伤不撒谎》读后感(四):每个人的话语里,都蕴含着一生的涛声:读《唯有悲伤不撒谎》

  西方与东方的审美情趣,体现在诗歌上,有着迥然相异的侧面。如果将波兰女诗人辛波斯卡的诗作比作一条繁花如锦的小径,那么韩国诗人高银的这本诗集则恰如一条白雪覆盖之下的泥泞之路,蜿蜒而行,延伸至虚无的尽头。

  作为诺贝尔文学奖“陪跑十年”、韩国国宝级的传奇诗人,高银的诗作看似平易朴实,实则呈现出一种东方式的含蓄、内敛而沉稳的意境。那些幽微的情愫,涌动于心间的哀愁,都化作笔端丝丝缕缕的温婉感情,让人沉思,同时也让人潸然泪下

  在古代中国,“诗歌、音乐和舞蹈”三种艺术样式是合而为一的,这表明了诗歌这一艺术样式拥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也体现出它和其他艺术形式的相融与契合。从二言到四言,从五言到七言再到格律诗,诗歌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若从《诗经》开始算起,中国的诗歌已有2500年的历史。遥想盛唐时期,“人人皆能诗”的热火朝天的作诗风气,恐怕至今再无朝代可与唐代比肩。

  韩国在明朝时期曾是中国的藩国。在15世纪时,朝鲜的上层官员们仍然使用汉文,直到二十世纪初期朝鲜被日本吞并后,谚文方逐步成为朝鲜族的主要书写工具。它的语言系统里69%左右是汉语的变音,可见中国文化对它影响至深。

  韩国诗人高银的《唯有悲伤不撒谎》一书以时间为创作主线,分成四个部分:“离家出走”“呐喊”“重新上路”和“很多人”。或许,这样的命名并不科学,因为全书的每一篇诗歌,都不具有在主题上显而易见的独立姿态,每一篇都和其他篇目血肉交融,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分隔,他的诗作,贯穿始终的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难怪艾伦.金斯堡要称他为韩国的“诗歌菩萨”。一颗具有菩萨心肠的诗人,不仅具有慧眼,能洞察世事;而且还具有一颗慧心,能普渡众生。

  诗集的开篇《在清水庄》,在朦胧的语境中模糊的勾勒出一个涉水而来的陌生的“你”:“......有时将陌生的事物当作你/变成水声而坐/像活着/只能以水声让水流动/你的脸/我越熟悉越悲伤/黑漆漆的树叶沉睡/你身体里的内脏也纷纷入眠/现在/我留下是为了成为什么/任凭怎么寻找/哪儿都没有生命/我呼唤你/走过深夜/水声追逐着独自流淌的水。”深沉的绝望与孤独的等待嵌入其中,四顾茫然,只有潺潺的水声划过作者干涸的心田。这首诗虽然不具有强烈的节奏感,也不具备标新立异的形式,却将一种思愁借助水流的运动,流过字里行间,流入读者的心间。以这首诗作为开篇,奠定了全书深沉而又略显悲哀的基调。紧随而来的第二篇《去文义村》,也显示出同样的情绪基调:记叙诗人冬天前往文义村的所见所感。诗中有这样一句话:“死亡希望这世上的路/也如死亡般渺茫。”多么寒意彻骨的譬喻。再回头看一眼整篇诗作,这句有着深刻哲理的话语,让一个村庄的凋敝、萧索跃然纸上。结合上下文看,这的确是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死亡之地:“生命蜿蜒/绕路而回/朝着熟睡的村庄抛撒尘埃......雪啊,你掩埋了死亡又要掩埋什么?”作者即景生情,看到村庄如今被死亡的气息紧紧裹挟,禁不住质问漫天飞雪。

  在《熄灯》里,诗人如是说:“......秋天来了/老农夫提前夯实泥土/消瘦的石匠打碎石头/死者最终还是没有出现/这是死者的秋天/不是我的/矛盾在于/死亡才是世上最强大的存在/从清晨开始就呐喊的喇叭村/当喇叭声停止时/我的孤独将与孤独诀别/深邃的黑暗生出另外的黑暗/接纳我重新开始的步行/而死者继承我的生命。”秋天在一般人的眼中,象征着收获、寄寓着富足的喜悦,然而在诗人眼中,这秋天却是充满死亡之气的“死者的秋天”,尽管农夫在夯实泥土,石匠在打碎石头,每个人似乎都在为金秋做着准备,但是又有谁能勘破秋天背后的凉意?诗人的秋天是矛盾的,是因为诗人勘破了“死亡,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不可抗力。”任何人都不能豁免。突然,诗人笔锋一转,仿佛如梦初醒,他突然想到了清晨的喇叭声,一声清脆的喇叭声,将他从凄凉的心境中唤醒。“当喇叭声停止时”,诗人将与自己的孤独告别,然而诗人的心中却是一望无尽的黑暗。然而,诗人仍然要整装待发,踏上远行的路途。相互矛盾的一系列画面和内心的剪影,诗人的孤独可见一斑。

  当然,高银的诗作中也不乏一些令人咂摸回味的“金句”。例如,《奢侈》中的“衣服是来生之旗/大海是此生之体。”;“潮汐的故乡之海潜藏于童贞之中”;《归省》中的第一句话:“故乡的路/仿佛有人解开了沉默的棉布腰带”;《复活》中的“生命胜过任何死亡的荣光”......都可窥见诗人丰富的联想力和他对于事物的独特体悟。

  如果说“静默”“哀伤”是诗人的表象,那么“决绝”“凛冽”则给这种表象增添了一种更深的伤感。《箭》:“我们都变成箭/全力以赴/穿越虚空/一去不返/嵌入/伴随嵌入之痛腐烂/不再归来......”诗人俨然把自己当作了一枚穿透虚空的利箭,他要全力以赴,要一去不返,表达了诗人一种视死如归的决绝的态度;而在《壁诗》中,他又这样想到:“夜晚坟墓张嘴/吐出疯狂的星群/看吧/扼住彻夜咆哮的刀篱风声的咽喉/深夜的土地呐喊着打倒所有的宁静......”一种狂野之姿,森然的景象,被以极其简洁的语言概括在诗人短短的几行字之间......作者写死寂一般的村庄,写如流水一般逝去的生命,写死亡的恐惧与待死的精神,也写间谍——“.......二十年前的信念依旧不变的是孤独/世事更迭/信念终于低头/孤独却从未消散/啊/什么是碑/什么又是清风一缕?”简练的五句话,将间谍的落寞、孤独、挫败的一生传神的描摹了出来。“间谍”这个特殊的职业,没有人会为他树碑立传,他们的生命也将化作清风一缕,飘散于空中,他们为之献身的信念早已腐朽,只有孤独如影相随,相伴一生。

  生命、死亡还有青春时代的孤独,贯穿了高银这本诗集的始终。他的诗作,少见涂脂抹粉的烟火气与精心雕琢的贵族气,有的只是一阵阵沁人心脾的凛冽寒意。他的诗作,就像那白雪覆盖下的泥泞之路,表面看去平静而纯白,然而当你踏上去,你会发现每走一步都是那么的艰难与滞涩。

  惠特曼的诗作博爱而广大,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他都倾心爱慕;拜伦的诗作如高擎的火焰,总是那么的富于激情。而韩国诗人高银,脚踏实地的耕耘着自己的一方诗的天地,他将自己放逐于这个安宁自足的世界里。我们有理由相信,韩国文学终将会摆脱目前的“饥饿状态”,迎来他的丰硕花期。

  《唯有悲伤不撒谎》读后感(五):活着,多像不见一叶风帆的大海

  《一种喜悦 》

  高银[韩]

  此刻我在想

  某个人在世界的某个地方

  想过的事

  不要哭

  此刻我在想

  某个人在世界的某个地方

  正在想的事

  不要哭

  此刻我在想

  某个人在世界的某个地方

  正要想的事

  不要哭

  这是多么开心的事

  这个世界上

  这个世界的某个地方

  我由无数的我构成

  这是多么开心的事

  我由无数的他者构成

  不要哭

  摘自高银诗集《唯有悲伤不撒谎》

  浦睿文化出品|湖南文艺出版社

  【诗歌君语】

  来自微信:诗歌精选,ID:Upoetry

  读这首诗时,不由得忆起里尔克那首——

  《沉重的时刻》

  此刻有谁在世上某处哭

  无缘无故在世上哭

  在哭我

  此刻有谁在世上某处笑

  无缘无故地在夜里笑

  在笑我

  此刻有谁在世上某处走

  无缘无故地在世上走

  走向我

  此刻有谁在世上某处死

  无缘无故在世上死

  望着我

  两首诗带有某种相似。除却结构、句式等外衣,他们都道出了人与他人之间必然而普遍的关联。他们同属一个系列,却又在视角和内在的心态上显得不同。里尔克站在人群中,和人们一起朝向无边的海。他清醒看到人世真相:人们哭了,笑了,活着,又死去,命运如循环般往复。他照见镜中自己无助的脸,就像看到全人类无助的脸,哀痛可是无力。

  而被艾伦•金斯堡称为“韩国诗歌菩萨”的高银,同样悲悯,却更显超然。他的人生经历很特殊,中学时代就辍学出家,做了十年佛门弟子,还俗后开始写诗。在汉城动乱和内心的焦虑中,高银两度自杀未遂,走出困境后又四度入狱。他经历了那么多,是那个同你一起立于苦海,却回过身来伸手擦去你眼角泪水的慈祥老者。我们能从这首诗中得到慰藉,但此刻深怀心事的我显然无力超脱。

  读到高银另一首诗中的句子:活着,多像不见一叶风帆的大海。是啊,正遭遇着什么的人由于距离生活本身太近,反而看不清。若与大海贴得太近,一不小心就会溺亡;若试图站地远一些,固然能望见更多,却也因看到了大海的无边无际而顿感迷惘和无望。我们不知如何是好,或许,不甘心也是没用的。活着,就是面对大海,过于用力,便无法逃脱。要如何面对人生的艰难时刻?这尺度着实太难把握。诗人说,这种时候,“只能屏住呼吸/ 把不幸咽回肚里”。

  此刻,一定也有很多的人同我一样,正在遭遇着什么吧?不管是否准备好,生活中一个个真实的答案终将袭来,我似乎没有更多选择了。悲伤是诚实的,我小心地摊开手掌,写下三个字送给自己:不要哭。然后把手收起来,捏成拳头,这样有了更多遥望大海的勇气了吧?

  这个方法,也送给需要力量的你。

  《唯有悲伤不撒谎》读后感(六):孤独漫步者的梦想——评《唯有悲伤不撒谎》

  文/凯风自南

  高银无疑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韩国作家,他著有《彼岸感性》、《超越自我》等诗集。长达30卷的《万人谱》(本诗集中第四部分“很多人”就是选自《万人谱》)也是史无前例的诗歌巨制,不仅包含了韩国现代历史,还创造了历史本身。而本诗集披沙沥金,以作家的生活与思想演变为线,编选诗歌而组成了“离家出走”、“呐喊”、“重新上路”和“很多人”四个部分。

  (一)我现在要尽可能最大限度的放荡

  他说,我的孤独将于孤独诀别,深邃的黑夜里生出另外的黑夜,接纳我重新开始的步行。到底是怎样的人生经历筑起他诗歌的高台。

  “诗人通过植根于漫长而巨大的堕落的全部感觉而成为先知。”14岁离家出走,流浪四方。18岁自杀,继而成为运输检验员、糖贩、中学老师、乞丐、僧人、诗人、政治犯。多么精彩的经历。生活中的人事终将以某种方式保留下来,骚动的青春期成为永恒的状态。这也是为什么高银的诗歌可以被抄袭,但是它的人生却无法被剽窃。

  (二) 使我成长的不是真理而是路

  高银像个孤独的人儿,独自赶路。他曾说,“使我成长的不是真理而是路”。 路、或走路, 一直是他生产诗歌的强大基石。对于他来说,“ 走路并不是追求自我解脱愿望的消极行为,而是对与别人见面沟通方式的根本性省察,同时也是对什么是真正的自由这一话题的回答形式。”诗人诗作的个别特性不一定在于必须追求美得熟练性,而应该接近于世界观的外表形态。高银或是比较直接地表露生活的体验,或者是探索一种能用“普遍语言”命名的新的价值观,并且尽量地缩小画家与诗人之间的经验差距,将自己的生活与诗歌完美的结合起来。他的生活本身就是诗,为了诗而生活。

  (三)你的脸我越熟悉就越悲伤

  高银的诗, 始终把焦点放在历史与现实的矛盾以及克服这些矛盾的意志方面。他企图运用诗歌唤起隔断之前的生活世界、风俗、共同的体验和记忆, 努力克服隔断的意识形态。走近历史中去,从历史中去思考人,也不能忘记从历史中走出来。

  “无论附着多么宏大的意义

  也不过如此

  如果历史过于宏大

  如果历史过于沉重

  那就没有今天 ”

  如果需要有人来证明他们没有尽头的不幸生活的话,“许多人”中那些贫穷或富有,平凡或著名的人都能担此大任务—他发誓要写诗为每一个人庆祝,他相信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值得记录和纪念的,韩国历史不是被某些伟人所掌控和决定的,而是由全体人民来创造的,因此稚幼孩童、鳃寡老人与政要名流们同样重要。

  高银的诗歌似乎都是对一些轶事的轻描淡写,尤其是在写人的时候。然而大多数情况下,他讲述的事件都是痛苦的,他的诗歌中无数次地表现了韩国人有尊严的忍受痛苦的能力,也反映了人性的至善至纯,以及人性在非人道手段而前的胜利,以及人们在胜利之后的狂欢庆祝!或是短小精悍,或是破碎凋零,或是晦涩难懂,大部分都是感人至深,令人愉悦。整体地看,这些诗歌组成了一个具有非凡力量的故事。

  《唯有悲伤不撒谎》读后感(七):万物皆有尽时,唯有诗歌永恒。

  万物皆有尽时,唯有诗歌永恒

  文/巴奇俊

  万物皆有尽时,唯有诗歌永恒。那么诗歌到底是什么?在陶渊明看来:诗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在法国诗人瓦雷里眼中:诗是“一种魔力、或一块水晶中的某种自然的东西,被粉碎或劈开了”;在余秀华看来,诗歌只不过是情绪在跳跃,或沉潜。不过是当心灵发出呼唤的时候,它以赤子的姿势到来,不过是一个人摇摇晃晃地在摇摇晃晃的人间走动的时候,它充当了一根拐杖。”;在我看来,诗歌就是生活中的灵魂,是内心的独白,是对生活的呼唤,是忠于生命的爱。

  《唯有悲伤不撒谎》是韩国国民诗人高银的诗作精选集首部中文版,完整收录了高银了五十年创作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作者高银是韩国当代文坛最德高望重的诗人。高银中学时代辍学出家,后来还俗,开始写诗,并连续三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美国诗人艾伦·金斯堡曾赴韩与他同台朗诵诗歌,并评价他为“韩国的诗歌菩萨,拥有非凡而平易,丰富而迷人的诗歌创造。”

  我的孤独将于孤独诀别。深邃的黑暗里生出另外的黑暗,接纳我重新开始的步行。作者离家出走,出家,又重新上路,无时不刻不与孤独相伴,无时不刻不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展开内心的独白。在无从选择、无法逃避的现实下,高银不知经历着多少次的内心独白。余秀华说的没有错,诗歌就是情绪在跳跃。高银也是如此,随着内心的情绪波动用诗歌来诠释内心的独白。

  悲伤不会撒谎,谁能不为生活落泪。人们都该醒悟,谁都是沧海一粟。韩国诗人高银的诗歌来自于生活,捕捉了生活中的灵魂。很多人都盛赞诗歌带来美好的生活气息,然而在高银的诗歌下,生活是那么真,真的那么伤人。绝不会像古典诗歌一样,拘泥于诗歌的美好。高银的现代诗在形式上是自由的,生活本该也是自由的可生活经历着太多,承受着太多,容不得人们半刻自由。可作者就时以自由的形式去写下不自由的生活。作者和人们一样,渴望自由,也渴望自由形式的诗歌把生活捕捉,捕捉生活里所有的情感,所有悲欢离合。

  生命胜过任何死亡的荣光,不必彻夜咆哮,发出喧器的声波。诗中涌动着生命与死亡,还有悲天悯人的情怀,读起来总是滋生着庄重的心绪。生命在于平静,在于安宁。正如泰戈尔的诗歌一样,生如夏花,死如秋叶,总能让人感受到对生命的爱,对诗歌的敬怀。在诗歌中感悟生命,使诗歌充满了真诚、生命力和灵魂。在诗意间舞动生命的乐章,在诗里行间体悟生命的真谛。忠于对生命的爱,诗歌足以永恒存在。

  对历尽人间沧桑苦难的人来说,读起来更是身同感受。诗歌最重要的并不是诉说理性而是诉说想象和感受。我们也许无法理解诗歌的本质,但我们都会懂得诗歌的真切感受。平日里,我也是一个喜爱阅读诗歌的人,自己也喜欢写些自己认为所谓的现代诗歌。对于赏析诗歌,理应以最纯真的心灵和最本质的自我来阅读。有诗歌所在的世界,就没有世界末日。有诗歌所在的生活,就没有心灵荒芜。所以的颠沛流离,因为有了诗歌,都变得更有意义。总有一首诗歌抒怀于你,让你感受诗歌在你的心灵跳跃,感受到诗歌的魔力。

  人生本来就是一首诗歌,修行的是自己,被感动不一定自己。生命本来就是一段风雨兼程的旅程,沿途风景的好坏,全在于修行的自己。一路有诗歌相伴,就有无尽的阳光。

  在此附上自己写的一首诗歌,以表我对诗歌的一片热忱。

  感恩孤独

  孤独,与生俱来

  不该害怕,不该避开

  用一生的光阴相处

  光阴,与孤独同行

  不在乎长短,不在乎美好!

  重要的是,还可以拥有

  享受孤独

  去发现更美的时光

  感谢孤独

  去遇见更好的自己

  虚度光阴

  也有不争的安逸

  放任光阴

  也有任性的逍遥

  孤独是段美好又可悲的时光

  所以我们既贪婪着,也鄙视着

  我们也都只是行走在尘土里的孤独者

  最终也只能孤独而去

  成为世间的尘土,成为世间的罪人

  ——转载须经本人授权,转载请豆油本人。谢谢

  《唯有悲伤不撒谎》读后感(八):厚重的人生,厚重的诗歌

  难以置信,腰封上竟然会是金斯堡的推荐语。

  难以置信,在崇尚颠覆和解构的时代,竟然还有这样如此执拗于传统诗歌技法的诗人。

  难以置信,因为寡闻,之前竟然从未听说过这位在韩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影响力的人物。

  这就是初读高银时带给我的震撼。

  翻开高银的履历,初中辍学,少年出家,数次自杀,几度入狱,沉甸甸的人生经历带来的是厚重的诗歌。正因于此,他描写的主题总是离不开一些和人类自身命运息息相关的“大词”,比如死亡:矛盾在于,死亡才是世上最强大的存在。从清晨开始就呐喊的喇叭村,当喇叭声停止时,我的孤独都将与孤独诀别。深邃黑暗生出另外的黑暗,接纳我重新开始的步行,而死者继承我的生命;比如情感:悲伤不会撒谎/谁能不为生活落泪,自古以来/我们的女人就是眼泪/自我安慰的眼泪;比如正义:死亡听着世间的人迹/远远走开又回头张望。/像今年夏天的芙蓉花/也像最谦卑的正义/一切都很低。

  “人们也该醒悟,谁都是沧海一粟,我早在童年就已经老去,我要在这里新生。”读到这句,我忽然想起鲍勃迪伦那句“昔日我曾老去,如今我风华正茂”。我惊叹这两个在各自文化背景下先知式的人物,在气质上竟有着异曲同工的深刻与厚重。不过,迪伦是年少成名,站在神的高位后又返身折回人间,而高银则从未获得过世俗意义上的声名(数次去诺贝尔奖擦身而过),他始终只是一个习惯描写苦难,并在这种苦难中苦苦跋涉的旅人。这种苦难赋予了高银诗歌一种强大的悲剧性力量,让人读后回味在三,并不轻松。

  坦白地说,高银的诗虽然语言直白,但并不好“懂”。但这种阅读上的困难并不来自诗歌本身,而是因为读者和其经历的不对等。作为一名诗人,高银的人生坎坷,时代在他身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这样经历不但为其诗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也为他观察世界提供了特殊的角度——一种东方式的悲悯。只有阅尽人间百态,体验过人世冷暖过后,才会有这种向死而生的豁达与从容。

  要接近高银,阅读作品是第一步的,但要想充分理解作为诗人的高银,还要深入到他厚重的人生中去,毕竟那里才是他所有诗歌的源泉。介绍上说,高银有各类著作上百部,这本《唯有悲伤不撒谎》选取的作品显然只是沧海一粟。也期待未来能见到更多高银诗歌的优秀中文译本。

  《唯有悲伤不撒谎》读后感(九):有美丽的月光,也有月光下的悲伤

  数日前开始看一本韩国诗人高银的诗集《唯有悲伤不撒谎》,每晚睡前看六七首,基本上看完了。冬天的夜晚适合读书,读诗亦更佳。囿于自己的浅陋,此前我完全不曾知道这位金光闪闪的韩国诗人,他的诗歌有触及人泪腺的力量,然而并非煽情,而是哲理与性情并重;他的诗歌具有一种东方式的原野色彩,语言浅近,然而有一种朴素之美。

  高银擅长写普通人,只需几笔,就将哀凉的人间树立纸上。他大约从不打算渲染美,因为渲染美是一种矫揉造作;他也不打算提供正能量,在凉薄的人世,谈正能量是滑稽和可耻的。

  我想谈谈《信》这首诗:

  我的哥哥

  越战伤残军人哥哥

  我醉了

  今天不想说谎

  死也不想

  我没有在制糖工厂或公司上过班

  这些都是谎言

  七年前

  刚在首尔站下车

  我就上路了

  走上跛脚妓女的路

  我的哥哥

  我的哥哥

  我的瘸腿的哥哥

  我醉了

  只有喝醉

  我才有故乡

  妓女,妓女也有故乡

  也许人类都是一样,韩国也好,中国也好,世界上的任何国家也好,战争的伤害是一样的,人的无奈是相同的,悲哀也是相同的。这首诗十八行,译成汉语不到二百字,但却描绘出一个令人看不到边际的世界。一个跛脚的妓女,行走在广阔而寒冷的世界,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她都是社会最下层,最卑微的个体生命。但就生命本身而言,她和任何人并无区别,她有过父母(诗歌里没有提供资料,但并不意味着没有),有一个伤残军人哥哥(也许曾经很疼爱她,甚至还是她的偶像和骄傲),她有正常人的情感(她恋爱过吗?她恋慕过别人吗?有人喜欢过她吗),她也有尊严(她以自己的方式去生存),她也有廉耻和道德感,否则她不会撒谎。总之,正常人该有的,她都有。那么她有梦想和生活的希冀吗?肯定是有的,只有想到这一切的时候,只令人看到一个悲哀的世界。只有喝醉,我才有故乡。故乡是什么?故乡是一切温暖的象征。只有在酒醉的麻痹中,才能幻化出一个温暖的世界。生命之于灵魂,是镣铐也是翅膀,即便是妓女,她的灵魂深处也存在一个闪烁彩虹的世界。只是再瑰丽的内心世界也毫无用处,因为逃不出灰暗现实的套子,这是事实。

  和《信》的意象相通的,是第四辑“很多人”,其中的诗歌简直就是悲哀人间的群像描绘,病痛与不幸,灾难与厄运,就像是无法挣脱的宿命之铁镣,紧紧捆缚着这些人。一首诗比一首诗黑暗,就像是把一块又一块铅子压在你的心头,挑战你柔软内心的底线。比哀痛的人间更加哀痛的,是人性的绝望。然而,最终抵御绝望的,还是人性。就像用鸡蛋撞击石头,撞击的一片破碎淋漓,有什么用呢,似乎没有什么用。但证明了一件事,鸡蛋终究是鸡蛋,而不是石头。这就是人做为人,有灵魂的存在。无数的人像野草一样卑微,随时被践踏,被收割,然而又一茬又一茬的生长着,生命从来都是如此。我们来看看诗歌《死狗》:

  没有烧火,拆开的炕洞里

  离家出走的狗死了

  父亲小心的把它抬到后山上埋葬

  第二天下雨了 雨后绿油油的树叶汪汪的叫

  写的好像是狗,其实是人,父与子(也许还有母亲)的影子,都在山坡上呢。对于东亚国家的百姓来说,不论是生活状态,还是心理状况,似乎有一些相似之处。这首诗写的场景,大约在中国的北方并不陌生。高银的诗歌,就像东亚腹地的风,席卷着苦难,残酷,凉薄和真实。我想,他写的不止是韩国,而是世界,这个世界包括我们的生活。比如:

  船堤里的女人们/头顶百头大蒜去群山集市/卖不完就赶在散集前处理掉/十五里路,深夜/还要再走十里路/空篮子很轻/空空的肚子填不饱,该有多轻啊/这样的苦痛不属于一个人/没出息的百姓/没出息的女人们共同的苦痛/这是多么情深意重的世道/或许是习惯了他们的说话声/狗吠渐渐少了/黑夜似乎再说,我是黑夜/(《船堤里的女人们》)

  东西卖不掉,肚子依旧是饿的。也许,家里那一头,还期待着什么呢。那怎么办呢?黑夜还是黑夜,并不会有什么。

  瞎子眼里也有泪水/一滴泪珠滴落/蜘蛛落下来/挂在笔直的蛛网尽头,动也不动。(《瞎子芬礼》)

  芬礼被侮辱,但是她并不在人前落泪,尽管她是瞎子。人们走后,她哭了。眼泪落地之后怎么样了。没有说,只写了蛛网。其实什么也没改变,因为世界已经与她无关,没有奇迹发生。没有罗宾汉,没有蜘蛛侠。世界依旧在蜘蛛网里,落满灰尘的——蜘蛛网,一只动也不动的蜘蛛守望在那里。

  我想在贵女家的厨房灶前/和她一起生火/我想去贵女大便过的茅房/也在那里大便(《贵女》)

  读到这里不由一乐,然而又想哭。带着眼泪的笑容,是诗人的笑容。

  村里的男人/有时/看着宰善妈妈的脸/胡说八道/吃大麦饭的人怎么长这么美啊/她从不皱眉/还说夸夸我们宰善吧/眼睛里不知是梦还是潮水/湿漉漉的眼睛/战胜无情的贫穷和冬天/(《宰善妈妈》)

  一个韩国女性的形象跃然纸上,她背负委屈,苦痛,但是依旧坚韧,甚至这坚韧中闪烁着金子般的善良。丈夫病倒了——孩子很小——从娘家借了钱——面对调戏——只是轻轻一句就撩过了。没有激怒,没有碰撞,女性就像是水,粗夯的男人不过是石头,石头撞上水,毫无分量的滚落到一边了。眼睛里不知是梦,还是潮水。这一句真的是绝句。

  还有《痦子姐姐》、《春子》、《申石匠》、《水井》……生命有时候就想泥土,埋到那里,就算那儿了。高银的语言,是植根于亚洲世界的语言,是东方式的。

  东方的原野和世界上所有原野一样,不但有美丽的月光,也有月光下的悲伤。有城市和村庄,有金子般的食粮,但也有野狗,也有妓女。他的诗总是带着一股残酷的味道,带着一种神经的刺痛,那是感同身受的东西,一个人悲天悯人,才能写出这样的言语。

  《唯有悲伤不撒谎》读后感(十):一种和解的方式

  没有一首诗可以被另一首诗所替代,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无法从一本诗集里归纳出一个真正的核心,每一首诗,一旦被写在纸上,印在书上,投射在屏幕上,就是一个鲜活而独立的烙印了。诗人的心大概真的有玲珑几百窍,每一个心思蕴散出来的字句,都是其在万千世界里刹那间体悟的画面和灵感。所以啊,为什么要去评论他们的手法?为什么要去理解他们的感受?没有人可以真正理解这些故事的,不是吗?但是,当我闲来翻书,看到高银说,听到夜半火车汽笛声,便想要辞家远行,不禁心潮翻涌,难以平复,这种反应更像是巴普洛夫的狗一般,是不受理智控制的,而激发的铃铛声,就是高银的诗。我不是说,只有这个韩国人才能做到写自己的诗,让别人哭泣或幸福,事实上,我相信在每个人的人生际遇中,总会遇到一句话一部电影一个场景乃至一种味道,让你驻足不前,若有所思。只是就在此刻,我遇到的,是这本诗集,而在拿起书本的前一刻,我还在刷微博,看朋友圈,重复着看似丰富实则单调无趣的信息吞吐,显然,这并不好带来太多的际遇和机缘。

  读诗,说到底都是在读自己。在这本诗集里,并不是每一首都让人动容的,更多的时候,只是闲庭信步,走马观花。有趣的是,每每觉得无趣的时候,就会有这么一两句跳出来说,你要的在这里呢。你说一缕轻烟,猛然衰老的父亲迈过沟壑,而我想的是,万青的歌里也如此唱着,父亲坐在云端抽烟,笑着说孩子去和过去和解吧。和过去和解?和过去和解?啊是了,高银在诗里说了,从历史中归来吗?从宏大沉重夸张的历史中归来,摒弃书生的虚伪和清高,重新踏上坚实的土地。这是和解吗?可能只是他个人对于自己劝告和安慰吧。经历过时代动荡的人才会把“过去”命名为“历史”,而我们这样的凡人,大概会说着青春啊梦想啊岁月啊诸如此类平常稀松的字眼,在星期天阴雨的午后,就着一杯开水,兀自不甘和悸动。为什么会不甘心?因为等会儿还要出差,还要赶夜晚的高铁去远方的城市,还要换一副面无表情的面具和人谈判,还要抵抗工作把自己变成一个性格急躁激进的人,我不是要和过去和解,而是要和过去协商,给过去一个交代,假装自己还如一开始的约定一般并未走偏。此刻,读一首诗,便是讨好自己。

  《唯有悲伤不撒谎》,这名字选的,像莎士比亚说的话。韩国人的作品,除了电影之外,我大概只看过一本,谈不上对他们的文化有所了解。从为数不多的电影故事里,我大概知道韩国在其民主进程中发生了很多鲜血淋漓的故事。高银是谁,他的生平如何?他是左是右,我一概不知,乍听之下,更像是一个动漫人物。机缘巧合获得他的汉译版诗集,我才去揣测他是否经历了那些知名的战争,是否参与了街头游行,是否感受了韩国现代化进程中传统与现代的冲击。若不是这样,他的诗里面又怎么会有独自的沉吟。我一直以为,人活着世上,最终极的任务就是始终与自己达成和解。遭遇,困惑,思索,解答,这四个词即是人生不断的循环。他和星星对话,和暴风雪低语,与悲伤倾诉,与喜悦交谈,喝一点儿酒,幻化成箭,飞回故乡,醒来,然后写下内容,就成了他的故事他的诗。这就是我想要的那种慰藉。至始至终,风云变幻,总还是能宽慰心安,重新上路。

  絮絮叨叨,终是对自己有诸多不满,对现实有诸多不安,但愿每个人都能找到一种与自己与外界和解的方式。

  最后,录诗一首,聊以自慰。

  《归省》——高银

  故乡的路 温顺地蜿蜒

  仿佛有人解开了沉默的棉布腰带

  莽撞地穿过山川草木的四车道那边

  人们沿着地方道路乘坐缓慢的巴士成熟

  跑上告诉公路 纷纷变成性情急躁的人

  故乡的路 走过每个角落都情深意长

  有的被一块空空的稻田推开

  有贴着冬天绿油油的白菜地沟

  一起分享 相互辞让 弯弯曲曲

  伴随着三千里漫长江山的艰辛

  还有久久地播种和收获的世世代代的咳嗽

  哪怕一块地的边缘也当作辽阔的祖国

  整个冬天身体绕着拖拉机的足迹 天黑了

  转眼夜幕降临

  在这个国度 为什么只有我的故乡是故乡

  跨越山谷的路上 微风载着悲伤

  父母必定平安 四年的弟弟妹妹们向我跑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