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母亲》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母亲》读后感10篇

2017-12-27 21:39: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母亲》读后感10篇

  《母亲》是一本由李明博著作,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12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母亲》读后感(一):曾经苦难是伸出援手的善因

  这个36岁入主现代、51岁做议员、66岁当总统的号称“推土机”的男人青年时代之前似乎一直在贫困和窘迫中度过。高中毕业后前去首尔投奔父母,一家人热烈拥抱,为团聚而兴奋异常。可是临睡前才发现,窄小的贫民房根本容不下这么多人。一家人分散多年终于团圆,却无法睡在一起。成为议员后,他下决心,要建能让一家人睡在一起的房子,让一家人生活在一起的社会

  因为经历过在人力市场像牲口一样被人挑选、否则这一天就没有口粮的焦虑,在做总统后,他会为找不到工作年轻人感到锥心痛楚,于是提出“向露宿者提供职位”的方案。“每个人都要有工作啊。各位,不要为讨三千元的免费午餐而奔波,用自己力量吃一千元的饭吧。”

  大学时候,他想摆脱积年的劳苦前去参军,却因身体太差被拒。在国营医院免费医治的时候,亲眼见到医生的冷漠,亲耳听到不给贫穷患者用好药的“医嘱”。做首尔市长后,他一手推动建成老年人综合医院,并向医护人员殷殷嘱托:“对患者亲切一点,他们的病就会好一大半,对穷人来说,亲切也是一种药……”

  他的父亲从未当面表达对妻子的爱,妻子死后,所有的感情只能写在墓志铭上,所以他让自己成为一个肯对妻子说“我爱你”的丈夫

  年轻时曾感受被施舍的羞耻,做市长后,心心念念要替接受助学金的学生保住尊严。不致辞,解散演出,只是给学生们说,钱是借给你们的,等你们境遇有所改善后,还给需要帮助的后辈吧。

  他说,穷过的人更懂得穷人的心。可是人与人又有多么大的不同啊。有人幼时贫寒,更知道体恤穷人。有人一朝爆发,面目格外可憎。有人遭受不公,于是终生致力于保护公平。有人受权势欺压,得势后手段更加惊人。

  这与知识财富教养都无关,需要的只是一颗敏感善良,能感知疼痛的心。一念之间,人心之善恶,如天地云泥。

  想到李亚鹏。他的小女儿李嫣先天唇裂,他们坦然接受这一切,并以女儿名字设立基金,帮助遭受同样痛苦却无力医治的父母和孩子。在绝地阿里,李亚鹏和他的医疗队忍受5000米海拔引发的剧烈高原反应,为唇裂患者施行手术。前来求助的,有一位64岁的老奶奶,她用头巾蒙住嘴巴,却遮不住热切的眼睛里饱含的泪水。哪怕只剩一天时间,也要尝到正常容貌的滋味啊。是一个唇裂的婴儿将他们的心愿变成现实,她因为缺陷,成为天使。而李亚鹏,这个不英俊、不年轻、因为种种话题饱受非议的男人,蓦地风静日闲,祥和清明。

  这样的人,因为自身遭受的苦痛,而更愿意体谅他人,帮助他人。心中种有善因,身外必结善果:这就是这个世界爱和公义的源头所在,也让年轻的人对人生不致失去信心。这样的人,便是佛啊。

  李明博幼时,母亲以卖烤饼养活一家人,只有在哥哥过生日的时候才能吃到的美味烤饼,母亲连闻也不愿去闻。日后,他在市场看见一对卖烤饼的聋哑老夫妇生意不好,于是亲手去教他们如何烤得更脆,为了多卖一点,还与顾客合影,给他们签名。那天他买了一大袋,咽不下去,抱在怀里,仿佛那上面还有母亲的味道。我想象这个老人在街头沉缓孤独的背影,禁不住泪落如雨。

  《母亲》读后感(二):隐含在心痛里的思念

  我的一切,都源于我天使般的母亲。——A.林肯

  远离母亲的人,特别永远离开了母亲的人都会随着时光流逝和自身的成长而日益思念母亲,正如前言中占善所写的,“在几十种变换的不同背景中张开双臂望着我的母亲”会永远萦绕在你的心头!

  看到作者说自己穷苦的小时候,虽不能说感同身受,但是也能想象得到当时苦难的场景。可就是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作者的母亲仍教导孩子在面临别人的蔑视时要“忍耐”,因为,“以后活在这个世界上,比这冤的事也要忍耐,忍到最后你就赢了。” 所以日后成为韩国总统的李明博感慨地说:“母亲没有教我用拳头打赢得方法,而是教会我打赢人生的方法。”

  尽管物质上贫穷,但是作者的母亲努力孩子们内心变得富有,让孩子们帮邻里做力所能及的事。所以这家的孩子,即便营养失调,可是却不会失去自信!在我们的俗语里有句话说“,人穷志短”,可见哪怕都是期望孩子有个美好未来的许多母亲们也难免会使自己的孩子误入歧途!所以,不是哪个母亲都可以养育出这么优秀子女的,不是每个母亲都能在爱子被捕入狱时都能只问三句话:“你学习了吗?祷告了吗?读《圣经》了吗?”,而且同时还能给孩子留下“我相信你,坚持做你认为对的事吧。”面对这样隐忍的母亲,作者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转而暂弃政治,转而选择企业实现自己的梦想

  母亲的日常行为会成为孩子们的美好回忆,特别是作者的母亲,作为一个基督徒,每天五点时的晨祷带给孩子的却是无尽的母爱、宽广的胸怀以及关爱的心灵。作为这样的母亲的孩子真是幸福啊。我是多么想也像这位伟大的母亲一样也给孩子留下这么美好的影响啊!

  孩子长大了,终于体会到“默默地为我们祈祷,在苦难中也没让我们失去希望的母亲,您对我们的爱是何其之深啊.......” 所以,虽然“岁月带走了失去母亲的悲伤,却把思念留在了这里”,慢慢体会着“比悲伤还要浓郁的思念”。

  相较于母亲,作者的父亲是个不善表达感情的典型的老辈人,一点儿也不会亏待顾客的老实的经常赔本的生意人,但是面对这样的丈夫,作者的母亲却并没有像“贫贱夫妻百事哀”所说的那样对丈夫有任何的微词,而是告诉孩子,只有像父亲这样正直的人也可以好好生活的社会才是好的社会。相对于物质来说,这样的父亲和母亲为孩子们创造了最好的生活和成长氛围:

  我们家从没有夫妻争吵的声音

  没有喝醉的父亲谩骂孩子的声音。

  虽不总是欢声笑语,但至少没有争吵声,对此我很满足

  过去和现在,贫穷对于家庭的影响都是一样的,

  首先会夺去家长的希望,

  而失去希望彷徨的家长会在社会、在家庭中失去威信。

  我最感激父母的是,

  他们教会了我们如何尊重贫穷的父母亲,而不是觉得丢人。

  随着岁月流逝我渐渐明白了父母的深意,也越发感激父母。

  这也是我想留给孩子们的遗产。

  穷过的人更懂得穷人的心,所以,从小在极度贫困中长大的李明博在工作后珍视工作,拼命工作;在从政以后能够站在不同社会阶层的立场,致力于创建“所有的人看得起病”、“有自己的家”、“建立老人医院”、制定“露宿者政策”、“为家境贫寒的学生颁发奖学金”的社会。

  如果,如果你哪天在韩国的街头,看到正在教路边摊老板做烤饼的李明博,请你一定要买一张尝尝,那里你能吃到浓浓的思念!

  《母亲》读后感(三):真摯動人的思念

  有說,母親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詞語。但對年輕時已經喪母的李明博而言,母親卻是無盡思念和心痛的代名詞。思念是他長大后,越發覺得母親是自己艱苦生活的原動力,故無時無刻都會心懷思念和感激;心痛是母親在自己沒有成就以前,就帶著滿身勞累的離世,無緣分享他當上現代集團總裁,首爾市長,以及南韓總統的喜悅。

  《母親》是李明博當上總統之後,回憶母親和自身經歷的一本小書。全書只有薄薄的一百多頁,配以十多張私人的生活照片。在畫家占善的點題詩和極富想像色彩的奇幻插圖襯托下,李明博退去了所有公職光環,再一次變成孩子,跟讀者分享自己與母親相處的點滴。

  李明博的經歷只能用奇跡來形容。自幼家境清貧,父母為了生計遠走首爾,留下他和妹妹在浦項相依為命,幾近演活了《再見螢火蟲》的現實版。一次機會,他靠自己努力考上了高麗大學,期間靠倒垃圾維持學費。後來又因為領導反政府的學生運動,被判入獄半年。談及此經歷的「相信自己」和「三個問題」,便是全書猶為動人的兩個篇章。

  李明博因為自己魯莽入獄,辜負了母親的入學期望而內疚不已,面對因自己入獄而一直臥病在床的母親更是無地自容。以為母親會責備自己,誰知她只提出了三個問題:

  「學習了嗎?禱告了嗎?讀《聖經》了嗎?」

  「我相信你,堅持做你認為對的事情吧。」

  由於預感來不及再見出獄後的兒子,他母親在病危時為他留下了字條,說道:

  「我相信你,相信你可以成功

  要有主見,要正直,不要失去勇氣。」

  正是這些鼓勵,讓出身貧窮的李明博不但沒有自卑,而且有了比常人更堅定不移的自信,足以讓他站上韓國以至世界舞臺。他說:「母親雖然沒有讓我們吃飽,但讓我們的內心非常變得非常的富有。」

  最後,跟大家分享占善為本書題的〈第一個沒有母親陪伴的春天〉:

  花兒依然盛開,

  一到春天滿地都是盛開的鮮花。

  花兒可不管我母親是否在世,

  有些殘酷地,更加燦爛地盛開。

  啰嗦著熬過寒冬,我還在擔心春天,

  當那麼多鮮花盛開時我該怎麼辦?

  我該怎麼度過亮麗的季節啊?

  我的內心充滿了絕望的思念和愧恨,

  面對滿天下盛開的花朵……我怎麼辦?

  春天還沒到我就看到了幻影,

  在滿地的金達萊花中,

  半透明的母親向我張開了雙臂,

  就像很久以前,我只有三四歲時,

  在春遊后的小山坡上母親張開雙臂迎著我,

  以燦爛的笑容凝視著我……

  我,努力集中精神

  奔向母親的懷抱。

  去年離開人世的母親,

  就像我主耶穌遍在,她終於遍在了。

  在沙灘上,在百合叢,在松樹林中,我每天都能見到,

  在幾十種變換的不同背景中張開雙臂望著我的母親。

  《母亲》读后感(四):又思人了(跟书没太大关系

  朋友介绍的书,认真的翻了一遍。很短,他说3小时就能看完。的确,我一下子就看完了,看了隐隐作痛

  第一页,就写着他母亲去世,很多时候,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无奈很共通。印象中,他这样写到,母亲现在无时不刻陪在我身边了。即不甚清楚了,但当时看着我就想落泪,我记起妈妈走后的一个月吧,我一次淡淡的问爸爸,你说妈妈现在去哪里?为什么之前那么鲜活的人,一瞬间就没了知觉,没了肉体,只剩下一盆灰,只剩下或有或无的灵魂需我护送回家。

  当时爸爸说,照马克思的说法,你妈妈幻化成风。这个想法真好,因为从此之后,妈妈怎样都会陪着我了。但从此之后,我也容易一个人时迎风落泪了。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一个人在卫国楼五楼的自习室,靠窗的位置,我躺在椅子上,午休。但明显这样的姿势我是睡不着的,当时,有一阵风就这么吹起了窗帘,风和帘子拂过我的脸颊,我的眼泪抑制不住地往外流,没有声音的就是知道我的眼睛好痛,那里有种溢出来的思念。我知道是妈妈来看看我了,她也想抱抱我吧,她的乖女儿就要考大学了,她的乖女儿终于快要自由了,她的乖女儿又在想妈妈了··· ···

  来大学后的那个素质拓展,站在辽阔的风里,我不敢动,不想动,我只想让她把我的眼泪吻干好了,妈妈,我当你又来提醒我其实你一直都在的。包括军训怀柔夜空的那颗星星,闪啊闪,哥哥和我说过,姑姑就变成天上最亮的那颗星星,是嘛。那天是你的忌日,我从你离开后第二次撕心裂肺地哭,那里没人知道我是怎么了,大家都不熟,我反而哭得坦然放肆了。第一次是和爸爸在元宵那天,我们好可怜地两个人抱着,我不好,是我惹爸爸伤心了。但我也知道,我在释放那些委屈,我压抑情绪罢了。

  思念总是相似的,当时事情过去了几个月,精神也差不多恢复了。朋友家人都很看好我地说我真坚强,可就像李明博说的一般,只是“埋在心里”,越深的感情,就越是难以言明,因为别人怎样也都不懂,或说,他们的话都无补于事,也就偶尔觉着不该瞒着淡淡的说明情况罢了。

  太多的文字和歌曲,太多的情景和节日都会让人睹物思人,我其实不怕,那理所应当。妈妈也不会笑我怪我不坚强吧。我后悔遗传了妈妈的坚强理智了知道吗?我总觉得我要是没那么乖你就会不舍得离开不放心留我和爸爸独自在人海。

  但我也没后悔,谁知道前天的改变会影响昨天和今天多少呢?

  妈妈,我想你了。

  《母亲》读后感(五):随记为母亲。母亲。

  贫民出身,是真切的贫,比平民还要艰苦的成长。坎坷学仕路,入过狱。这样的人还能竞选担任总统。这一点是最让我哑颜的。如果换在中国可能这样吗?曾经反政府的人,不是因为政变的途经,而是正规途经的竞选登上总统宝座。我想在现今的中国是万万不可能发生的。也是这点引我翻阅这本书。

  父亲的固化,母亲的辛劳,七个兄弟姊妹。熬过饥荒,忍过羞辱,受过打击,有过煎熬,但都没有摧垮过他,一次又一次的想起母亲,是母亲留下的遗产陪他度过。虽说感觉不免有些说教成分,毕竟他的身份是一名政客。但母亲所遗留的精神是他坚定的信仰。因为穷过更懂贫民之苦,更懂民心。

  母亲:让人思念和心痛的名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母亲》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