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99.9%都是假设》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99.9%都是假设》读后感10篇

2017-12-28 21:0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99.9%都是假设》读后感10篇

  《99.9%都是假设》是一本由竹内薰著作,中国发展出版社出版的208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2009-1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99.9%都是假设》读后感(一):认识世界的新角度

  科学理论不是绝对真理。理论需要通过实验验证,但是,不管一个理论已经被证明了多少次,也无法保证将来能够继续得到证明。因为新的证据总是不断出现,随时可能修正或推翻曾经的结论。正如不管看到多少只白天鹅,也无法证明所有天鹅都是白的。因此原来正确的理论,随着认识的不断加深,却可能发现是错的。1949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颁给了葡萄牙医生埃加斯•莫尼兹(Egas Moniz),以表彰其发明了脑白质切除手术,这种手术通过切除精神病人的脑前叶来治疗精神疾病。但后来人们发现手术不仅没有真正的治愈精神疾病,反而会导致患者丧失自己的人格。这种手术因而逐渐被世人所抛弃,甚至变得臭名昭著

  同样,今天以为错误的理论,明天却发现是正确的。爱因斯坦为了解释宇宙的静止状态而提出了宇宙常数,但天文学家哈勃却发现,宇宙是在不断膨胀,从而使宇宙常数变为无用之物。爱因斯坦得知哈勃的发现后,称宇宙常数为自己一生中最大的错误。然而,经过多年的观测和研究,人们发现宇宙不仅在膨胀,而且是在加速膨胀,其中必有反引力在起作用,科学家将其称为“暗能量”。暗能量的发现又证明了爱因斯坦的宇宙常数确实存在。就这样,宇宙常数从一个错误的理论又变成正确的了。

  此外,很多事情其实还没有找到科学的解释,人们只是从经验当中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但对于其中的科学原理,还是不甚了解。比如《99.9%都是假设》开篇提到的例子:飞机为什么会飞?其实科学家也不清楚,各种解释飞机能够飞行的理论都是假设而已。

  可见,科学不是绝对确定无误的事情,科学也在不断变化发展,是相对的,相对于目前条件来说是正确的,但当情况发生变化,新的证据出现,科学理论也会随之修正。

  因此我们不能用对或错来衡量科学理论。因为对或错是绝对的,对的东西不可能错,错的东西不可能对,但科学是一个不断接近绝对真理的过程,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存在大量灰色地带。用“好”或者“有用”来衡量科学理论,而非对或错,可能更为恰当。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并不是一个完全正确的理论,但我们不能因此否定它。因为在当时,它比地心说更好、更准确的解释了客观世界,因此相对于地心说来说是一个更好的理论。

  但是如果科学也是假设,也是不确定的,那么我们还需要相信科学吗?事实上这正是科学的力量所在,没有绝对真理,敢于批判、怀疑一切,当新的证据出现时,敢于面对现实,修正原有结论。

  不仅科学理论是相对的,世界本身就是相对的。

  假设A、B二人分别乘坐宇宙飞船以接近光的速度插身而过,在各自飞船上都装有一个时钟。如果A通过望远镜观察B的时钟,发现B的时钟比自己的慢,那么B通过望远镜来观察A的时钟,会看到什么情况?按照常识,假设A看到B的时间比自己的慢,那么B看到A的时间必定比自己的快。但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即使A看到B的时间比自己的慢,B看到A的时间也会比自己的慢。也就是说,A和B的时间都比对方的慢!这与我们的常识完全相悖。我们通常认为时间是绝对的,是客观存在,这是一种牛顿时代的时间观念。但事实上,时间是相对的,不同的观察者有着不同的参考系,在不同的参考系里有不同的时间。因此在A的参考系里,有A的时间,在B的参考系里,有B的时间,在其他观察者的参考系里,有其他观察者各自的时间,但就是不存在一个统一的、客观的时间。

  不仅仅是时间,空间和质量也是相对的,因此可以说,整个世界都是相对的,世界并非绝对的确定。

  我们知道,世界由各种微观粒子构成。根据量子理论,微观粒子的位置是不确定的。也就是说,微观粒子并非存在于某个确定的位置X,而是处在一个可能的范围值Δ X之内。通过一次测量,我们却可以确定粒子的具体位置。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测量之前,粒子已经处在这个位置,因为粒子的位置只能处在一个可能的范围值之内。因此是测量本身生成了粒子的位置,而不是通过测量发现了粒子的位置。粒子的属性(位置)取决于观测本身。可见,仅仅是一次观测,并没有其它的介入,就已经改变了世界的属性。因此,世界并非绝对的客观存在。正如霍金所说,“我不认为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实在宇宙……即使物理学定律本身也可能在某种程度依赖于观察者。”(摘自《物理学的概念与文化素养》)我们常把世界割裂为主体和客体,但“主体和客体之间不是简单的观察与被观察、感知与被感知的关系,而是存在着某种隐秘的关联和相互作用事物的最终状态是由这二者共同决定的。”(摘自吴伯凡、梁冬的《量子学中的智慧》)

  既然世界是相对的,并非绝对客观存在,那么我们就没有理由将自己对世界的认识看作是绝对真理。我们所拥有的许多观念看法,我们所知道的许多知识常识,不过都是假设而已。应当保持批判、怀疑的精神。如果别人的观点与我们的不一致,不一定就是错误,多从别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包容不同的意见,因为每个人的出发点、参考系可能都不尽相同

  《99.9%都是假设》读后感(二):假设我是个假设

  作者以日本人特有的2笔轻松语调,传达了这一观念:关于世界的信念99.9%都建立在假设之上。尤其在“科学”这一领域,更是需要树立这样的视角:科学是建立在各种假设之上的。旧的假设不断地被新的推翻,我们日常奉为圭臬,坚信不移的种种“近乎真理”,其实常常是由特定历史时空中人们对“假设”的坚信铸成。

  ”对假设的思考会让你的人生变得丰富起来。“

  学会这样一种思维:暂时抛开固有观念,从多种角度来考察宇宙,人生社会,自我,科学,”让头脑和心灵变得轻盈,然后转换开关,重新切回现实的世界,强劲有力地再度展开你的生活。“

  附录中有趣的参考书籍推荐

  《动力学》村上阳一郎

  《虚度光阴》《反对方法》保罗—费耶阿本

  《意识的限度:关于时间与意识的新见解》恩斯特—波佩尔

  《99.9%都是假设》读后感(三):你有灰色区域吗?

  很多时候,我们明明已经意识到了这个世界不存在绝对不会变动的现象,可是我们却又往往会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错误。从初中开始就教育我们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问题,可是现实中又有多少人能很好的做到呢?

  这本书个人觉得其再一次提醒作为一个理性的人,要学会用变化的,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我们习以为常世间百态,不要被自己的以往经验学识所局限,因为他们也可能只是假设(注意我用了可能)。

  世界是由假设构成,本书第二章的这个观点本身其实就有可能陷入了自我的悖论。因为作者的此观点本身已是一个假设,我们当然应该有所质疑,但限于水平,就不多做论述。

  能够推翻旧假设,只有那些注意到就假设的存在,同时能够想出一个新假设的人。

  本书觉得有两点值得深思。首先是波普关于科学的定义:科学必定可以被反证,即证伪。该定义可以解释为“科学”就是一旦出现了与理论相反的试验或观察,就干脆承认理论不成立。虽然很早就知道真理只有相对,但再看了此观点,才有一种豁然开朗感觉

  其次,本书也提到了建立我们自己的灰色区域,让自己不要选入非黑即白的二分式思维方法。这需要养成习惯用假设和灰色的角度来思考我们的社会生活的种种细节

  作为每一个智力正常的人来说,没有绝对的笨蛋,也没有绝对的智者,只有能够灵活的认清表象背后的假设并做出变化的人才能不断的自我完善。

  《99.9%都是假设》读后感(四):这个也是假设!

  我们平时都在想当然

  听到一个人的声音低沉,就觉得他是胖子;听到一个人的声音尖锐,就觉得他是瘦子。而当我们转过头去看清楚时,50%的几率可以证明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

  听到各大公司客服的声音觉得她们是很漂亮、很温柔的人。但是当客服的朋友告诉我,她们都是样子平凡,甚至出了公司门口要爆粗口发泄的人。

  我们都是在假设好某些条件的时候去接触事物,然后告诉别人自己认为的事实,然而事实上说出来的事实有多少是事实?

  我们只能追求接近真相,而不是追求真相本身。于是由我们人类创造出来的“科学”二字,也是如此。

  “科学”二字在国内俨然成为了“正确”的代名词,我们是否应该开始质疑自己这个常识呢?

  “科学”的东西不一定正确、实用,正确、实用的东西不一定“科学”。“科学”不一定能解释身边的一切。“科学”本身就带有假设性,在假设性的前提下,再通过实验去验证。假设性本身就有可能不正确,如果在不正确的假设下做再多的实验也是多余。也许我们会按我们的假设,通过攥改数据去达到我们实验的目的,然后再去得出一个所谓的“科学”的东西。

  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很惊喜,一口气读了70页,一口气想到上面的评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