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孤独是你的必修课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孤独是你的必修课的读后感10篇

2017-12-28 21:47: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孤独是你的必修课的读后感10篇

  《孤独是你的必修课》是一本由崔佳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页数:24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孤独是你的必修课》读后感(一):一个人时不孤独,想一个人才孤独。

  这本散文集是由十几个年轻作家合著的,作者开篇引用几个大V的语录,我摘抄两个: 哪里有人喜欢孤独,只不过不乱交朋友罢了,那样只能落得失望。 ——村上春树 我想所谓孤独,就是你面对的那个人,他的情绪和你的情绪,不在同一个频率。 ——理查德·耶茨

  何谓孤独?人为什么会孤独?怎样面对孤独?书中不同人不同事,虽能给我们启发,但是没有答案。 孤独所能带来的痛楚和无奈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有所体会,只有拥有一颗强大内心,才能安于孤独,享受孤独。人生中,有些人教会你爱,有些事教会你成长。也许你经受孤独之后,在某个时刻,你明白生活,你懂得了自己

  《孤独是人生的必修课》这个书名取得好,是呀,谁都逃不脱此孤独,你害怕孤独,无论你去什么场合,有多少人,你依然会孤独,那种来自内心的孤独。只有去正确面对,最终把孤独转化成内在的力量,就会获得安详与平静。 孤独是命运给予我们充分成长的机遇。只有我们跨过孤独这道山梁,才能真正的成长。  书中语录摘抄:

  这个世界不会因为你的付出就必须给予回报,也不会因为你以怎样的方式对待别人,就要求他人同等对待你。人活在这世上,最难的就是保持一份谦卑和平和,而这份谦卑,来源于内心的真诚和踏实的努力

  一个人时不孤独,想一个人才孤独。

  《孤独是你的必修课》读后感(二):孤独是人充分诞生的前奏

  这本小书收集了时下豆瓣最红的文字红人的作品。有些红人和我三观不符,我就不想评论了,唯有王路、小岩井的文字要么给我启发,要么让我心有戚戚焉。但我还是不太能对这样的文字写出评论来,不如就以孤独为题来个命题作文吧。

  一

  不知何时起,但凡看到书写孤独的文字,我都会感到兴奋。还有诸如以“焦虑”、“痛苦”、“绝望”、“荒谬”为题的文章书籍,也都会令我激动不已。对于孤独,年轻时还会“为赋新词强说愁”,随着年岁的增长,不知不觉间却已甘之如饴了,有时甚至会自甘孤独,并愿意承受孤独所带来的一切体验,甚至是负面的。

  很自然我喜欢一切孤独的作者和行者,比如鲁迅,比如玄奘。但就现实人物而言,我心目中的“孤独之仙”乃是唐代大诗人陈子昂。那首著名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写尽孤独之沧桑,也写出了他“壮志未酬身先死”悲剧人生。而若论“孤独之圣”,那就只能颁给德国大哲人尼采了。无论是其命运还是其思想,尼采其人都体现出了孤独的极致。他和他笔下的查拉图斯特拉都是离群索居的圣哲,为了启迪民众,又不得不返回人群。欧文·雅龙虚构的《当尼采哭泣》一书,道尽了尼采的孤独,那被欲望疾病以及自我期许所挤压的孤独与疯癫。

  至于“孤独之神”,古希腊神话当中的普罗米修斯、西西弗斯和卡珊德拉也许是可供选择的几位候选人。

  普罗米修斯被钉在了悬崖上,虽然孤苦伶仃,但他的痛苦并非来源于孤独,而是来自于不自由以及老鹰对他肝脏的啄食。或者正如卡夫卡在他的超短篇小说《普罗米修斯》中所写的,普罗米修斯的传说还有第2、3、4个版本:2,最终他与岩石结为一体;3,经过几千年,他的背叛被忘却了,诸神忘却了,老鹰忘却了,他自己也忘却了;4,人们毫无道理的事厌倦了,诸神厌倦,老鹰厌倦,伤口也厌倦地合上了。因此,普罗米修斯的故事从被惩罚的庄重变成了被忘却的荒谬,无论何种版本,孤独都不是他的宿命。

  而接受惩罚的西西弗斯也只是看起来孤独:作为一个被永久放逐的个人,徒劳而无止境地重复着被消解了意义的苦役,滚着石头上山,又看着石头滚下山坡,永恒轮回。但在加缪的笔下,西西弗斯却是幸福的,这是因为他能对诸神的摆布置若罔闻,他用意志充分地承担自己的命运;换个很俗的说法,他用他的“主观能动性”赋予自己原本荒谬的劳役以意义。但孤独并非他所遭遇的主题,他的命运更多地关乎荒谬以及对荒谬的反抗。

  也许卡珊德拉(Cassandra)才能算作孤独之神。卡珊德拉是特洛伊的公主,她是国王普里阿摩斯(Priams)最美丽女儿,是王后赫卡柏(Hecuba)的第三个女儿 。在埃斯库罗斯的悲剧《阿伽门农》中,卡珊德拉先是允诺委身于阿波罗,被这位太阳神赐予了预言的能力,后又使他失望,于是被其诅咒,此后再也没有人相信她的预言。她预言到了所有的家国悲剧,但是没有人听信于她,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些事情发生:全家被杀,自己被奸污,后又被杀,国家灭亡。只有她才是最凄苦的孤独女神,因为被众人抛弃的孤独感倒是其次,被命运甩出的孤独感才是生命中无法承受之重。

  二

  因此,孤僻如我若说孤独乃是上天的馈赠,一定有许多人跳出来反对。我绝不会像克尔凯郭尔、叔本华和尼采那样,大肆歌颂一番孤独,也不会模仿老子和庄子的样子,说一番“逍遥自在”的道理。因为“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快乐,只有在达到或接近“老庄境界”的时候,才能被体会到。孤独所能带来的痛楚和无奈我深有体会,我更愿意说,孤独是命运给予我们充分成长的机遇。它之所以是机遇,是因为在其中机会与风险并存,有些人因孤独而消沉、颓废甚至自戕,还有些人在孤独中完成了浴火重生。但无论接受与否,只有通过孤独这座必经的桥梁,一个人才能走向成熟和强大,这意味着他才能最终进入孤独的反面:“融合”。孤独是人生辩证法的中间环节:混沌——孤独——融合。

  就拿我的体验来说,打记事起,我只是混混沌沌,并不知道什么是孤独,孤独仅仅躺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里,年幼无知的我对它没有深刻的感知和体认。唯有当我终于懂事,并决定好好生活时,孤独才第一次将我捕捉。那时候我年方十六七,开始规划自己的未来,比起之前单纯的贪玩,这个年龄段的小伙子开始具有了自我意识。当他的小伙伴们再来找他出去玩耍的时候,他居然学会了拒绝。彼时的我,经管幼稚,却晓得需要一些自己的空间时间,需要独自静一静、想一想,享受片刻的孤独。在这些孤独的片段里,我逐渐意识到了自己与其他人的不同,逐渐感受到了自己微弱的个性。

  自此之后,我逐渐形成了独来独往性格。在长达十年的大学生涯中,很多时候我都是一个人吃饭、一个人泡图书馆、一个人自习、一个人打游戏、一个人去游泳。此刻,作为社会闲散人员的我也基本重复着这种孤独的生活:9点左右起床,吃过早饭开始写东西,下午去健身,然后吃东西,晚上刷剧或看电影,接着上床看书听音乐,最后安然入梦。孤独成了我最忠实的伙伴,但在我最孤独的时候,却往往察觉不到它。正是因为孤独,我得以与现实、他人以及外界保持疏离,这种疏离让我可以与书籍中那些伟大有趣灵魂交谈,也让我可以站在客观和宏观的立场上考察社会,还让我得以倾听内心的声音。当我真实地生活在孤独中,我才清楚自己真正想全力以赴事业思考和写作,而只有孤独才是满足我这种理想必要条件。我只有甘于孤独,回到孤独中,才能超越孤独,完成融合。

  孤独是人生的必修课,谁都逃不脱此种命运。只是有些人是被动的孤独,有些人是主动的孤独。如果被动,就很难在这门课程里取得高分,最终也难以把孤独转化成内在的力量,而没有这股力量,人便不能在第三阶段中与自己、社会以及自然或神合为一体。

  三

  蒋勋在《孤独六讲》里面讨论了情欲孤独、语言孤独、革命孤独、暴力孤独、思维孤独和伦理孤独。我相信绝大部分人对情欲孤独、思维孤独和伦理孤独最有感触。

  坊间有种说法,一个人时不孤独,想一个人才孤独。一个人时我们被各种活动思绪工作和娱乐所占据,感受不到孤独,想念一个人或想要一个人的时候,我们的情欲孤独油然而生扑面而来

  至于说到思维孤独,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古今中外的思维成果,哪个不是在孤独的大脑内生产出来的呢?只是伟大的思想需要刺激,需要交流,需要别人的帮助,否则往往会陷入思维盲井中,看不到别的可能性。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一个人同自己下棋是那么困难

  伦理孤独更多的属于我们这些在异乡漂泊的游子。远离了家庭,我们收获了个人的自由,但这种自由有时竟会如此沉重。我们毕竟是生活在各种人伦关系中的人,我们除了属于我们自己,也属于那些关爱我们的人。当然,儒家不会承认我们有伦理孤独的权利,不承认人有为自己而活的权利和责任,这种思想就会造成很多人间的悲剧。比如我的好基友T(gay),正是因为生在一个公务员大家族当中,所以无法享受到真正的伦理孤独,他不能出柜,不得不完婚,然后硬着头皮去扮演一个作为直男的儿子丈夫父亲

  四

  说到孤独,就不得不说到性格。对于内向的人,孤独可能是一种享受,这是他们充电的方式;而对于外向的人,孤独可能是一种无聊难受,甚至是一种折磨。但不论一个人的性别、性向和性格,孤独都是一个人充分诞生的必经之路。

  当我们说到生命的诞生时,我们所指的首先是生理上的诞生。这是婴儿从母亲的腹中生存了9个多月,最后脱离母体的结果。诞生有一个明显的标志是,婴儿的脐带被剪断了,它开始了第一个活动:呼吸。自此之后,我们必须通过真诚的、自觉的活动来切断许许多多同“母体”连接着的“脐带”。

  弗洛姆说,生命的目标是充分诞生,而人类的悲剧在于我们中的大部分人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都没有真正诞生过。活着,就是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诞生。我们的细胞在不断地新生、我们的思想在不断地新生。当这些诞生停止时,死亡便会来临。然而,从心理学上来看,我们大部分人在到达生命的某一点之后,就不再诞生了。有些人根本就是死胎,只是在生理上继续存活下去,然而在心理上,她们的愿望则是返回子宫、泥土、黑暗和死亡。他们对于母亲、父亲、家庭、种族、国家、地位金钱、神等等仍旧有着共生性的附着(依赖);她们从未充分地成为她们自己,因此也就从未充分诞生。

  当然,还有一小部分人,会沿着生命的道路向前更进一步,摆脱各种形式的依赖,真正地成为她自己。虽然,人曾经同自然处于一种乐园式的合一状态,要完成返回,则必须经由孤独迈向更高层次的“融合”。孤独正是人迈向充分诞生之路的前奏。

  但倘若一直停留在孤独中,人将进入一种自恋的状态;孤独成了她的心理“舒适区”(comfort zone),她迈不出超越孤独这一步,也就不能再返回群众和自然当中,她就只能永远地被放逐,无家可归。很可惜,这是许多作为个体的现代人,以及作为整体的人类在进入现代社会之后的实时状况。只有在孤独中有极深的体验和修行,人才能超越孤独,并最终进入全新的融合当中。就像太极图所示,在黑色的中心有一块白色。在孤独这场风暴的最中心,是与自然、与神、与母体、与全人类的再度融合。当然这一过程,只能通过充分的哲学训练、宗教修行才能达成。

  孤独正是我们同世界得以疏离的第二阶段,是我们得以充分诞生的必经桥梁,是我们发展人类所特有的爱和理性的潜能期。不论东方还是西方,那些伟大的先知和智者都曾揭示出这条必经的道路。中国的老子,印度的悉达多,埃及的伊克纳顿,波斯的琐罗亚斯德,巴勒斯坦地区的摩西,墨西哥的羽蛇神先知,这些了不起的探索者率先在孤独中完成了人的充分诞生。

  而我们,也必须迈过孤独这座桥梁,才能成为那个健全而成熟的个体。

  《孤独是你的必修课》读后感(三):孤独自有光华

  书里面最喜欢的几句话是:

  “世界无边尘绕绕,众生无尽业茫茫。”

  “不喧哗,自有声。”

  “You are on your own.”

  “低头努力,剩下的交给时光。”

  都是几句没什么绚丽颜色的词句,却打动了此时此刻的我。打动原先话痨现在关了空间关了博客不发关于自身状态的人。

  “像个日暮的人。”友评价。我倒是也不反对,在她面前张牙舞爪地说,“你看呀,在你们面前我就是那么聒噪的,因为你们是坐在我对面我可以依靠而已触碰得到的人呀。而那些无病呻吟或者暗含虚荣心的文章和朋友圈我可能只是给某几个人看得,太‘装’,越来越觉得没什么意义。”

  寒假刚刚开始得时候,和闺蜜约着去厦门,而且广而告之,最后没去成,我有点泄气,想了很久之后我觉得我好像一直是这样的状态,吵闹着宣布自己的想法然后双手一摊眨眼睛说哎没有完成,继续自顾自的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继续表露自己的心迹。

  太TM作了。这几天我越来越意识到。

  反而,晚上临睡前看看书写写文章的那样的自己让我特别喜欢,完全是纯粹的状态,可以做自己喜欢的时候,完全不用矫情地修饰下发到空间或者为了避免自己的某些小缺陷曝光而不能自在地写作。最近在准备一个电子杂志,某晚忽然睡不着,开了灯起来做封面,到了快凌晨才睡,而一点不觉得有什么不妥,自己做的很开心呀,也没有要拍个疲累的睁大眼的自拍放到朋友圈配文“哎呦,工作好辛苦”。我既没有吹弹可破的肌肤和老少通吃的容颜,也没有很好的业绩,秀的资本都没有,何必。

  也让我知道,我之前是有多恶心……对不起

  实习得那段时间,过得很辛苦。主要是自己从来没有体验过上班来回就要花费近四个小时每天六点起床十一点过后入睡的生活。加上要在实习下班时候跑校园招聘然后一场又一场面试笔试加上遥遥无期地等待和拒绝,一度让很瘦的我更甚,脸上冒痘痘。可是每次挤上公车坐在临窗的位子看到自己的脸印在窗玻璃上,我才发现自己有多爱这个姑娘。

  最难的那个时候,回学校还要加班作图加上学校课程要考试,早上被吵醒的时候总是会想哎呀不去算了请假吧然后视死如归般地把自己从被窝里拖出来,在路上吃冷掉了的早餐,耳机里是我一直不屑的鸡汤文广播。

  本是安静不下来的我,那段时间却总是话不多,遇到什么也是自己去处理好,然后继续安静做事。

  也发现自己可以习惯一个人走路一个人吃饭吃到撑,一个人在熄灯的寝室加班改专题,而且不会抱怨。后来几个月的实习,早上在公车上听广播看电影,下班了在地铁上听公开课看书。

  那一段被我称为“真正的我的孤独时光”,竟然让现在放了寒假的我无比怀念。安静地不抱怨地脚踏实地地完成要做的事情,然后坦然地用自己微薄的实习工资吃个很晚的晚餐。

  室友在微信上跟我说,她的一个同学年前去工作了,很辛苦,希望我可以坚持。我说会的。

  会的,这两个字,意味在未来漫长的孤独时光里我对自己的那份承诺,许诺会好好工作照顾自己提升自己,收敛心性脚踏实地。而我其实也很没底,也害怕,但是就走吧,到了那一段道路,我可能就不怕了。

  很早之前的我就说,未来最可爱的地方在于,未来意味着无数可能,而且它包含了我全部的梦想和期许。

  且让我慢慢戒了喧哗,真的变得沉静。当然,在好朋友面前,我还是可以当“疯一般的女纸”,没关系,她们都是我爱人,爱人之间无关矫情,满满真实。

  《孤独是你的必修课》读后感(四):你必须经历苦难

  一个人如何才能从襁褓中的婴孩成长为顶天立地的男儿,只是给他饭吃给他水喝就足够了吗?不!他还需要经历苦难,方能自立于世间。在我看来,这是《孤独是你的必修课》告诉所有读者最重要的道理。

  《孤独是你的必修课》是近期看过的一本散文集,一群中国当代最优秀的散文家聚集在这里,跟你述说他们人生路上经历过的成长与苦难。这是一本教你如何成长的书,更是一本苦难书,书里一个个的小故事都是每个作者在曾经的生活中遭遇过或耳闻过的苦难。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可以从中吸取到养分与力量。也许不知道何时你也会遇到类似的苦难,那么你应该会想到,曾经有人和你一样,他挺过来了,你也可以的,没错,你一定可以。

  这本散文集是由几十个年轻作家合著的,他们用各自不同的风格,各种不同的暖心或是悲伤的故事告诉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一切的苦难都必须要你自己扛。

  只是成长与苦难之间究竟是何种关系?是对立还是相辅相成?

  所有痛彻心扉的时刻,种种难以言状的孤独,身处其中之时,你感觉自己走不下去了,你的世界仿佛都在瞬间崩塌。你痛到抓心挠肝,浑浑噩噩,一塌糊涂,生活不能再槽糕下去了吧?任身边的亲朋好友再如何心疼与劝慰都是无济于事的,他们代替不了你的伤痛。你已经把自己折腾到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了,终于在一场雨后,或是在公车上被某人“恨天高”的鞋跟踩到放声尖叫之时,突然醒悟过来:自己经历的一切好像其实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再槽糕的日子不也过过来了么?

  周末,你从昨晚与客户的觥筹交错中逃离,在你六环外的出租房里睡到自然醒,你又渴又饿,一看手机,11点了。你胡乱一通刷牙洗脸,趿拉着拖鞋,跑去临街的早点铺,猪肉韭菜馅的大包子竟然还有得卖,你几乎兴奋到快要流泪了。是啊,苦难时期终将过去,你会发现,幸福原来是那样真实得触手可及。

  你好像突然间觉得自己老了,自己脖子上几时多了一条褶子,为什么你以前从没注意到?洗完澡后,竟然看到了大腿上的肥胖纹,花白的一条,你有多久没有健过身……是啊,你好像很忙,就是你自己的身体,你都从未睁开眼睛去仔细瞧一瞧,怎么突然间全都来了?在周末的同学聚会上,大家偶尔会说,怎么感觉自己就老了呢?其实这是我们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这些都是你成长路上的见证,各种生活、工作的压力劈头盖脸般袭来,你必须鼓起勇气予以还击。生活有时候就是一个不讲任何情面的流氓,在他撕扯着你那单薄的衣衫时,你应该扬起你的拳头,给他迎头一击,不需要逆来顺受,你那是正当防卫!

  如果你生活抑郁,快到崩溃的临界点了,不妨拿起这本《孤独是你的必修课》,它可以陪你一起流泪,与你共度难关;如果你生活一帆风顺,事业风生水起时,也可以拿起《孤独是你的必修课》,它可以与你分享获得成功的喜悦,书里有知名的媒体人,有心理咨询师,有流行的治愈系暖男,他们都在那里等你,等着与你分享他们成长路上的喜怒哀乐。

  没有什么苦难是不可战胜的,而且,你必须经历苦难,只有勇敢地淌过那险涛恶浪的河流,你才能体悟出那一撇一捺所代表的意义。

  《孤独是你的必修课》读后感(五):成长与苦难之间究竟是何种关系

  这本散文集是由几十个年轻作家合著的,他们用各自不同的风格,各种不同的暖心或是悲伤的故事告诉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一切的苦难都必须要你自己扛。

  只是成长与苦难之间究竟是何种关系?是对立还是相辅相成?

  所有痛彻心扉的时刻,种种难以言状的孤独,身处其中之时,你感觉自己走不下去了,你的世界仿佛都在瞬间崩塌。你痛到抓心挠肝,浑浑噩噩,一塌糊涂,生活不能再槽糕下去了吧?任身边的亲朋好友再如何心疼与劝慰都是无济于事的,他们代替不了你的伤痛。你已经把自己折腾到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了,终于在一场雨后,或是在公车上被某人“恨天高”的鞋跟踩到放声尖叫之时,突然醒悟过来:自己经历的一切好像其实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再槽糕的日子不也过过来了么?

  《孤独是你的必修课》读后感(六):一个人的孤独,是黎明前的黑暗

  我想小毛至今一定还相信幼儿园时他妈跟他说的老天爷爷犯错的故事,因为尽管这世界有多种不堪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但他还相信着世界对他,会有温柔以待的一面。——摘自文/麦那多多

  心情浮躁的时候,我是很喜欢找些书看看转移下注意的,有闲的时间,我也是很乐意用读书来放松的。所以,不管经济状况怎样窘迫,我是始终坚持酷爱囤书一万年的政策不动摇的。不过,不得不承认的则是,拜此恶癖所赐,我的确是有收获过不少意料之外的惊喜,但更多的时候得到的还是预期之外的惊吓。悲催的,该书就属于后者。事实上,我翻开这书后的第一反应就是,……出版社你这是在开什么玩笑啊喂~!话说,这种奇葩的设定,确定不是在坑读者(﹁”﹁)先不说这个毫无质感,令人感觉廉价的封图设计;虽然,书的排版还好,至少页面看上去是很清爽的,可问题是,字码弄得那么小还能看吗?!!就算是为了节省纸张,也完全无法理解出版社的想法,这么说吧,正常大小的字码是3的话,大字码是4,可这书上的字码撑死了也只有2。反正,就我贫乏的见识而言,除了字典词典里才会用的这么小的字码,其它的书上最多只会在诠释的小条目上用上这么小的字码。

  至于说该书的内容( ̄_ ̄|||)大概是书的设计给我的刺激太大了,实在是提不起兴致详读。当然,更是因为书里文字部分的字码太小,让人看得太耗眼力的关系,我也只草草略翻了一遍。就个人感觉而言,相较于还不带任何图片点缀下的文字部分,倒是书前面摄影专题中的彩页更能令人印象深刻些呢。再者说,感觉按此书的题目和书里所收录的作品整体风格而言,还是应该更适合那些刚刚离家读大学的,或者是刚脱离象牙塔的人群阅读的;像我这样,已然让现实打磨得皮糙肉厚的人,再转过头来看了,就该感觉有些篇章写的不够朴素平实。很多篇文章的故事都是很感人的,就是没法给人留下什么太深的印象。也就是看过了了事。从整体来看,这就是本白开水一样的口水文,更适合作为单篇刊登在杂志上,做消磨时间用的厕所文学。不过,总归是出自网络红人的手笔,文笔方面都是过得去的。打发时间翻翻看也是不错的。

  除了题材相近,更可能是因为该书的作者里多是同为独自在外打拼的异乡游子的关系吧,行文中总带着种不自觉的孑然寂寥,与无所归依的落拓。但做为众多作者的合集,因为作者的不同,每个人行文风格、遣词用句的不一,给人的感觉自然也大相径庭。或而是心情随笔,或而是故事小语,或而是篇幅长短,书中文章的风格并不统一,甚至是体裁也不尽相同,总体而言行文煽情太过,注水的鸡汤太多,虽然小清新,但是写的不够接地气儿。甚至于,很多地方没能读出来作者的掏心掏肺,倒是颇给人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来了。就比如,像这么远那么近的这类的作者,可能是感情过于丰沛了,写的倒是有些煽情太过的味道;反观陈亚豪、一直特立独行的猫这类的作者,写的倒很实在的,可惜,后者这样的风格在这本书里不占主流。也只能说是各花入各眼吧,喜欢前者那种风格的倒是可能被灌得五迷三道的,可惜对无法欣赏这种风格的读者而言,就味同嚼蜡了。

  所以,建议书中最好增录些如君婷的那篇《中年离异吃肯德基》类似风格的作品,多少能让书的整体风格更添几分爽利,读来不会感觉太文艺。不过,单凭着该书中的细腻笔触,与某些作者动情的叙述,也是可以令很多心底柔软的女生泪湿纸巾的。而很多作者都把自己内心的话都说了出来,让人起深思关于孤独的含义,也给了这个孤独的世界更多的温暖与能量。虽然我是对此不大感冒型的,但良心的说,像这样疗愈系暖文,还是相当能够打动人的,总是不缺它的市场,反正是不愁卖不出去……就是这样的俗套形式,这样的煽情文字,慰藉了多少人的心灵,伴随了多少人空虚寂寞的的时光呢。也是真心感觉书里的这些作者的确是够实诚了,毕竟能够坦然的写出自己“曾经的精神病史”这样的作者,的确是不得不令人对他的勇气挖目相看了~!再有这个书名,“孤独是你的必修课”也很是让人受触动,我想销量中的相当一块就是奔着这个书名来的/(ㄒoㄒ)/~~

  话说,人也只有在孤独的时候,才有机会审视自己的内心,与最真实的自己对话吧。其实想一想,就算是孤独又有什么可怕的呢?毕竟,即便是亲密如同胎手足,即便是在母体中和母亲心血相连,但每个人自呱呱坠地开始,都成了一个单独的个体,所以,我们生而孤独!所以,看完这本书我只想说——干巴爹!向前冲啊~!一个人的孤独,是黎明前的黑暗,但这黑暗再漫长,也总会被黎明的光辉驱散。从迷茫到孤独,孤独之前是迷茫,孤独之后是成长。说真的,没有什么是真正无法释怀的,明天总有新的明天,总有新的开始,只要耐心等待,一切终将是会好起来的~(@^_^@)~

  《孤独是你的必修课》读后感(七):在孤独的日子里笑出声来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这本书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洋葱、萝卜和番茄不相信世界上有南瓜这个东西,它们以为那只是空想。南瓜默默不说话,它只是继续成长。只希望,自己与世界一样,永远年纪还小。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我们叫它天堂。然后呢?随着时间的流逝,它完全变了,后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其实我们都知道。我们在跌倒后重新站起,在受伤后学会坚强,在沉默中懂得隐忍,最后成为最喜欢的自己。 如果想去实现梦想,孤独是你的必修课。

  1.我也曾独自面对

  这个专题选的几篇文章,虽说没有华丽的辞藻来修饰装点,所讲述的故事也是平淡无奇,但读起来觉得很亲切,有很强的代入感。

  有一个很常见的现象,当我们看到传奇人物成功的那一刻,总是忍不住想问句:“有曾让您觉得坎坷的事情吗?”大部分的答案无非是坚定梦想,永不妥协,终将走向人生巅峰。大道理听多了,觉得腻味。

  宋小君讲了一个颇具趣味性的“潘驴邓小闲”,其实是想告诉读者,没有那么强大的天赋,比如潘安的美貌,邓通的狡猾,绵里藏针的忍耐,轻易妥协的精神,就应该踏踏实实地去努力,依靠自己的力量来抵挡困难的侵袭。“追求梦想不是很简单吗?来一点信仰,来一点信念,来一点不要命,再来一点不要脸。”

  当我们走过那些艰难险阻,再回头看的时候,发现也没有当时想的那么难熬。正因为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所以更要走好今天的每一步。独自面对,忍受过痛苦,胜利的曙光终将与你相拥。

  2.想要成功,不走捷径

  一直以来很喜欢在豆瓣看星爷的文章。她写了很多励志的日志,读后感觉像是打了鸡血般,恨不得下一秒拼命奔跑。聪明如她,也曾过问健身教练一个傻傻的问题:“你说我以后能当教练吗?”她的教练斩钉截铁地告诉她她不能。

  想必该教练一定有着不为人知的努力,所以才敢肯定地否决她的想法。唯独努力过的人,才懂得其中的辛酸。任何成功从不是一蹴而就,没有亲身去体会去经历,没有流过汗水和泪水的人,是不会明白成功的珍贵。

  所以,在我们执着于梦想时,不要去计算所付出的,只需低头努力,剩下的交给时光。那么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3.你不知道你很坚强

  不知道其他人有没有对着镜子问自己的习惯。之前我要准备一个考试,那段时间早晨起床后,照镜子的时候我总是暗暗问自己:值得不?

  我从不是坐在教室里纹丝不动的学霸,从未凌晨四五点就去图书馆前占位置,也不曾学到深更半夜才回宿舍。但我敢肯定的是,我学习的时候是全神贯注的,想到梦想就要眼前的时候是咬牙坚持下来的。

  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深,不去挖掘,认定自己是渣,就永远成不了“霸”。有时候不必逞强,把自己搞得遍体鳞伤。但为了梦想,认真一次又何妨?

  4.历经孤独,摆脱痛楚

  莫言说: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个十全十美。凡事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衡。

  人生正如车在行驶,漫长的未来是看不到的远方,一路顺通无阻只会索然无味。转过弯,才能看到更美的风景。而有时候,你在分岔路口所做的选择,也有可能成为一生的遗憾。那些错过的,就算以后弥补得天衣无缝,也不会换得当时的热情。但也不必念念不忘,就像小岩井说的那样:“人是怎么变坚强的?无非是知道一切都不会如你意即时出现,最终形影不离的,也只有你自己。”

  留些遗憾给曾经吧,那也终将成为最美的回忆。

  崔佳主编的这本《孤独是你的必修课》,选了四个关于孤独与困苦的专题。其中很多知名作者所讲述的孤独,不仅仅是生活中的形单影只,还有遇见难题时独自面对的迷茫与惆怅。无论属于哪一种孤单,我们都应该用一种积极的姿态,沉下心来去面对困惑,认真地对待梦想,坚定信念,不轻易言弃。

  努力把孤独这门必修课,修得一个满意的分数吧。你会发现,走着走着,又到了下一个可以回头看的日子。

  《孤独是你的必修课》读后感(八):有一种成长,叫笑对孤独

  2014的畅销书排行榜里,看到最多的就是和“孤独”有关的作品,《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你的孤独,虽败犹荣》、《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而这一本《孤独是你的必修课》,也讲述了一些和孤独有关的故事,或是淡然、或是伤感、或是一笑而过……

  全书的中心思想,一如书名所示,是“孤独”+“必修课”。这说明,每一个人在人生当中都会遇到孤独,而将它当作一门课程去学习,而不是对它感到恐惧和排斥,这是这本书想要告诉读者的道理。

  书里集合了很多畅销书作者的不同作品,虽然每个人的风格不同,有的温情有的犀利,有的理智有的感性,但每一位都提供了一个自己的故事,讲述自己是如何看待孤独这件事。

  我想,说到孤独,每个人都会有一个自己的故事。无论是想念孩童时期许久未见的好友,回忆校园里的青涩初恋,还是刚走出社会的那种迷惘。在文学作品当中有不少关于孤独的意象,昏暗的路灯,孤单的人影,渐渐熄灭的烟头,但这些都只是表象。

  小时候,如果觉得孤独,可能会大哭大闹,想要求得父母的关心和小伙伴的陪伴。但当我们长成了大人,哭闹早已经不再是这个年纪的特权。然而,孤独却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人生当中,如影随行,就像是每日都会穿搭的一件贴身衣物,熟悉到让人根本就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我们这一代人,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也大多都参加工作。因此,在成长的过程当中,我们没有一起长大的兄弟姐妹、没有热闹的大家族。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应该就是脖子上挂着串钥匙,放学回家对着电视机一个人吃妈妈留下的冷饭。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对孤独两个字其实并不陌生,相反,孤独像是从小陪着一起长大的亲密好友。

  我们从小就在学习“孤独”这门必修课,其中的具体课程包括了独处、思考、安静……其实在很多时候,孤独并不是一件坏事。它让人能够真正地沉淀下来,拥有一段只属于自己的时间,可以和自己的心灵对话。

  还记得曾经看到有人在知乎上问“为什么一些生活中很外向开朗的人会喜欢孤独,经常独来独往?”

  在这当中,我看到的最好的答案说:“看似孤独,但实是自由。”

  《孤独是你的必修课》读后感(九):失去一切一无所有

  我们在孤独里看见自己,也看到别人,佛家有同理心,有慈悲为怀,也就是经受太多苦难,就能够在更终极的层面去超脱,去解救。

  那个地方,才没有孤独。

  所以我们的一切孤独,一切经受,一切由此而来的苦楚,其实都暗中指引你我走向对的地方,我们终会面无表情的离开,忘记。

  在《孤独是你的必修课》里,我看见太多这样的故事,看见太多对过去的作别,里面没有痛楚,只有感悟和始终如一的相信,他们有的经历过爱情最深刻的伤痛,有的自信被蹂躏,有的失去一切一无所有,他们就那样真真正正的一个人经受着所有的破碎,然后某天醒来,看见世界已经平静了,自己也完整如初。

  《孤独是你的必修课》读后感(十):孤独是一种财富

  刚瞄到这本《孤独是你的必修课》这本书,说实话是书名吸引了我,原以为会是作者的哲理性的感悟、心得。就象蒋勋的《孤独六讲》、周国平的《论孤独》。拿到手才发现是一些年轻人的散文集,他们各自述说着自己成长道路上遇到的温暖的、迷茫的、心酸的或苦涩的故事。心中略有失望,作为一个过来人听着年轻人述说着他们的成长史,总觉得有点乏味感,往书架一放就好多天过去了。有一天晚上,抽出来继续看,刚好看到在26岁时写给18岁的自己,突然发现,作者(风吹来的夏天)所列举的意见挺有道理,也很实用,能够在26岁就知道这些,说明作者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不知不觉,把这本书全部看完。

  崔佳主编的这本《孤独是你的必修课》,把这些年轻人的成长故事,分为四个专题:以为闯不过的难关、那些不走捷径的人、你远比自己想象中更坚强、孤独只是生而为人的条件。没有说教,没有大道理,大家述说着各自的成长史,这些不同情节不同风格的故事告诉我们,成长,总得面对孤独,面对失败,面对你不愿面对的事情,无论是被动的选择,还是主观的寻找。成长终归是一个人的旅程,没有人可以替代你,一个人踉踉跄跄的行走,一个人跌跌撞撞的前进,正如书中宋小君所写,You are on your own(你得靠自己),我和我自己成群结队,我和我自己合唱成团,我和我自己一直有一个欲罢不能、无所自拔的期待,并且无时无刻不在向着这个期待前进,这绝对是人生中最好的时光啊。学会和自己相处,学会给自己打鸡血,挑战和困难和袭的时候,人一定要靠自己,也只能靠自己。

  叔本华说过,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热爱孤独,那他也就是不热爱自由,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整天为世事情得失忙忙碌碌或沉湎于浮澡和焦虑中的人,是根本不会体会到孤独这个境界的。孤独是人跟自身的相处,是最真实,最美丽的。只有孤独的时候,人才会真正面对自己,叩问自己,反思自己,调整自己。只有孤独的时候,心灵才会宁静,才会清晰地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从而更坚定地走在成长的路上。沙粒忍受了蚌壳里的漫长的黑暗和孤独,最终成为耀眼的珍珠。在人生之旅上,不要害怕孤独,让我们学会和自己相伴,并学会享受孤独吧。《孤独是你的必修课》是对孤独的真实写照,也是一部遇见自己、激励成长的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