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内在小孩解道德经》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内在小孩解道德经》的读后感10篇

2017-12-30 20:4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内在小孩解道德经》的读后感10篇

  《内在小孩道德经》是一本由韩金英 绘著著作,团结出版社出版的简图书,本书定价:41.00元,页数:22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内在小孩解道德经》读后感(一):得道:元神接替意识

  道德经艺术馆馆长韩金英女士修道多年,近年来以画入道,希望通过视觉直指每位读者内心的元神,打开玄关,接引宇宙大元气沟通每个人的小元气。她还摒弃了哲学政治、军事等层面的一切传统解释,站在道家丹道的角度,重新以白话文阐释《道德经》,写出《内在小孩解道德经》一书。

  一、要点

  韩金英女士认为:人要找到正确活法关键就是入道。老子的《道德经》其实只有两个内容,一是解释先天一炁是什么,二是讲解怎样获得先天一炁。“是什么”,描述的就是“道”,“怎样得到”,就是“德”,所以叫《道德经》。

  1、什么是先天一炁?

  先天一炁和后天作为机体生理功能的气——经络的气与呼吸的气完全不同,将其写成“炁”字。下面的四个点是火字的变体,用以标示它是日光气。上边一个近似无的字,表示这种气近似没有物质现象而能使万物随之发生变化能量。当没有外力的作用时,这种精微物质的能量和形体相等,阴阳平衡,道家称之为无极。当有太阳光的作用时,能量大于形体,精微物质处于向上向外伸展的状态,叫阳生,也叫阳仪。阳升会消耗能量,很快能量会小于形体,精微物质掉头向下向内收敛,叫阴降,也叫阴仪。太极生两仪,两仪之间感应、交合,冲炁以为和,形成第三种物质“和”炁,也就是老子说的“三生万物”。“精微物质的这一太极状态,阴阳混一,道家称之为先天一炁。

  先天一炁是万物出生形成的原始能量。先天一炁中阴阳二气相冲而成和气,当人体处于这个状态,生命力最强。比如胎婴200多天从两个细胞长成一个完整的人,这样高速度的生长,除在母胎的先天期以外,一生中再也没有了。阴阳混一的状态大量产生和气,才会生生不已。道家把先天的阴叫性,把阳叫命,性命混一,生机最强。人出生以后就进入后天。在胎婴时期阴阳性命浑化,幼年性命小偏,少年中偏,青年大偏,壮年分,老年离,死亡性命散。从普通人的人生路线看,先天一炁在人生路线中从混一到偏、分、离、散,在人的一生中是第一位的主宰。

  当先天一炁主宰时,人体的生机最强。比如婴儿和幼年的人,饿了要吃,冷了要穿,从不过问吃穿,虽然有喜怒哀乐,但随起随灭不往心里去,虽然有后天意识,但还是先天自然的主宰,保持着旺盛的生机。到青年时期,心地坦率,举止活泼,助人为乐不图报酬,以求知为乐不图荣耀,无束、无妄、无为,不知烦恼身体健壮,精神充沛。把人的精神分成两种心理活动的话,就是先天一炁的元神和后天识神。前者是根据自然本性自内向外的本能之神,老子讲的玄德——“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说的就是元神。无妄无私思维活动就是出自本性元神,而为了荣誉而做善事,为了名利去显示才能,有妄有私的思维活动就是出于识神。识神是外物引起的欲望,是由外向内运动的,这种运动足以灭身。

  当人所谓成熟了,就受后天识神主宰,忘记了自然本性的真实需求。识神一起,元神退位,先天之性便深藏。先天之性深藏,先天之命便外散。肾为先天之本,肾气外散,先天之命外散,后天机制的阴阳二气便分离。这一分,五行之气就互相克制。五行一克,秉受的偏气便发。偏气一发,七情六欲即动。七情六欲一动,五脏六腑便伤,人体阴阳离绝成了否卦。识神主宰着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它们一动就消耗内能。喜怒哀乐欲和六根都被骂成贼,喜则气缓,怒则气上,哀则气消,欲则气丧。人体的五脏六腑是个大自然的天道系统,人为的没有节制的情志就会破坏人体的天道。六根是向外的窗口,也是丧失内能的贼户。

  2、怎样获得先天一炁?

  阴阳混一,加上“和”气,就是先天一炁的内涵。人体后天的心肾,先天叫性命。这个性命如何混一?首先是性,是元神。何谓元神?无念,老子说的致虚极也。念头在我们一睁眼就不停地开始放电影了。什么时候停?睡觉才会停。但是真睡着了就炼不了炁了。要杳冥,似乎睡着了,但是有个觉知在,清明朗朗。杳冥不是昏迷,没有任何意识、一丝云彩也没有的晴空,就是元神状态。守下丹田和心息相依都用元神,但自然不是死守。死守就是识神,用了意识了,落入后天就是假的。似守非守用的是元神。神经兴奋性高时,内气就弱,低时内气减缓,神经被抑制就睡着了。把神经兴奋性调节到既不抑制又不兴奋的中间点,内气最足。中和使体内所有腑脏、器官、细胞都各执其能,是生命力的来源。似守非守就是执中,达到中点,阴阳平衡才会感应、激荡冲炁以为和。阴、阳、和三家相见,玄关开。

  似睡非睡的杳冥中,无知无觉忽然一觉而动,即太极开基,先天一炁产。有的祖师形容玄关开如雷,炁足的时候,一打坐炁就如雷一般在体内咣咣地撞。然后它就像个医生一样,你哪里有病气不通,它就自动跑到那里给你通气。有的时候,好好的怎么脚心忽然痛得很厉害,过一天没事了,后来明白过来,那是在通那里的穴窍。天爱上你那种关怀呀,真是没法形容,你自己都不知道的问题,它都给你解决好了。玄牝的玄就是天,牝就是地,玄牝就是阴阳之气的交合,就是性命合一。那一交而动的一觉,有如电光石火,当前则是,转眼即非。杳冥忽然惊醒那一念,就是我本来面目

  先见佛才能入道,那一念就是本心、元神、真意、正等正觉。一觉之前只是一段氤氲,一觉之后,只有一段灵光独运空中,并无半点杂念夹杂其中。如果未开之前去寻找,开了之后要去守护,都是给晴空释放烟尘,都不是晴空无云的元神。前无所思,后无所忆,干干净净,才是乾元一气之本来面目。玄牝之门,长生之门,玄牝出而阖辟,一上一下,一来一往,循环往复于虚无窟,即是玄牝之门。一出一入之间含妙谛,即虚灵不昧之体。虚则玩空,实则拘形,不虚不实,即虚即实。

  从胎息入手,后天呼吸断,先天元息行,久久温养,玄牝出入,外接天根,内接地轴,绵绵密密。脐腹一窍开时,周身毛孔无处不开。脐轮之气与外来天气相接,不内不外氤氲混合成一片,即返还受气之初,与母气相连之时,这就是胎息。玄牝之门,玄就是离门,牝就是坎户,离中真阴下降坎宫,坎中真阳上升,真阴真阳会和。纯无念的虚静一觉叫元神,一动叫真意。玄关开,胎息成,先天一炁产。元精、元气、元神本是一个东西,元神现元精产元气生,三位一体。在调息的时候还有一个关键点,调息不用后天意识,肾水自然澄清,浊精化元精。不然,引动阴跷穴时引动性欲,元精容易变浊精,损失先天元气。

  胎息炼成后,只是草还丹,还要勤温养,在茶时、饭时、应酬时,微微用一点意识凝神于虚无穴中,自然又和天地之炁合为一体,久之先天一炁旺盛。人自降生与先天祖炁断绝,性带气上移于心,带气下移于肾,元神失位,识神主事,少而壮,壮而老,老而死,性命不能合一,从16岁开始每96个月生一阴爻,64岁纯阴的坤卦,先天一炁消失干净。然而,玄关开启后,采补百日,得元炁64铢,坤卦变复卦,一阳生,再百日变临卦,二阳生,再百日变泰卦,三阳生。还可以四阳生变大壮卦,五阳生变夬卦,六阳生变纯乾卦,最后身体成童子的纯阳态。

  二、感想

  如果从学术的角度来看,这本书让人难以置信。首先,韩金英女士说,她对《道德经》的理解,来自母亲去世后,她在大病后的顿悟,还说吕洞宾曾在梦中传授道法于她,这有如神话;其次,她认为之前历代名家站在哲学、军事、政治等角度对《道德经》的解读都是后天意识的产物,只有从道家丹道的角度解释才贴近老子原意;比如,她认为“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一段,不是建议统治者实行愚民政策,而是一种修炼气功的法门。再比如,她把《道德经》中的“天下”、“国”等名词一概解释为“身体”,把“民”解释为“气”。这和另一位注释《道德经》的当代名家陈鼓应先生一样,始终没有交代理论依据;最后,她建议每个修道之人“意识退位,元神登基”。这等于是冲到别人家里,让祖父祖母父亲母亲全部靠边站,让懵懂的小孙子出来当家作主,料理全家日常生活,让人提心吊胆

  也许是我的“后天意识心”过于理智,所以无法理解这本书的奥妙。读这本书,和欣赏韩金英女士的绘画一样,让人意眩神迷,如痴如醉,只觉“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三、批评

  如果读者没有一点禅修或丹道的经验阅读此书难免如坠五里雾中,仿佛在看玄幻小说作者应对目标读者群作出提示,让那些对先秦诸子思想兴趣的人不要浪费时间

  四、蛇足

  初读韩金英女士的《内在小孩解道德经》,我的脑袋里如惊雷轰鸣,夜晚久久难以入眠。她的绘画和文字让我看到一个暂新的天地,一个之前从来没有想象过的天地,似真似幻,若有若无。我似有所得,但无法用语言来描述。

  从此以后,我每天的禅修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难以进入“心注一境”的状态,而是变得“恍兮惚兮”,失去了专注目标。到最后,我都分不清自己到底是在修佛家的禅定还是道家的丹道,抑或是什么野狐禅。如果佛陀复起于地下,看到我这四不像的修法,恐怕难免会生起无名之火,作狮子吼:“小子胡闹!”

  《内在小孩解道德经》读后感(二):重体悟而略少自省

  道德经根据每个人的人生经历读来都有各自角度。韩老师分析的道德经看得出已经经历过非常深的内在体悟和修为。比较起去年我读她早些年写的,并且拿来作为和胡因梦自传相比较的《生命禅》,内容显然厚实深入很多,觉得正如她所说的,必定是经历了一番彻头彻尾的身心世界的蜕变。

  但是无论读韩老师博客还是这本书,都觉得她对于体悟相当的敏锐,但在写书和做文字上,似乎缺乏了一种信息的客观对外,似乎也缺少对自我的如实观照。不如她画作所直接传达的自然简朴。她过于强调了自己的体悟,感到文字信息的能量场是她私人的,喃喃自语的,而不是面向大众的。我个人感觉她对自身感悟的赞颂有些过头,已经超过了内在的感恩

  另外,我觉得道德经所写的,正如宗教的很多书籍一般,很多东西只可意味不可言传。如果你很详细的去想某段话是什么意思,反而读不出什么意思。意会,应该是那种眼睛略过文字时,最初传达到你内心的某种冥冥间的心领神会的领悟和某种落到意识田中的幽微感受

  《内在小孩解道德经》读后感(三):全都是道家修行的方法

  解读道德经一向有很多角度,有的人从政治上去解,有些人说是伦理学,当然,最常见是归于哲学.不过大家有没有想过,老子为何被奉为道家的始祖大师??道德经是道家修行的正典,又是为何?

  这本书是从道家修行的角度去解读道德经的.他提到的是在进行道家修行的过程中发生的过程,体验,以及修行的方法.

  所谓修行,必须"修正"+"行动".如果你对修行的基本方法不了解,读这本书肯定是一头撞到了石墙上,根本不知所云。他所提到修行的心态、注意的要点、精进的境界,估计也是我们这些在唯物主义、一切需是化状态下长大的孩子不可理寓的内容。

  仔细想想,道德经站在这个角度来看,其实是力图用文字去说明圣人内在境界的体验。个人体验及到达的过程却是“不可言”的,所以“道可道,非常道”。老子在试图用一种寓言和比拟的语言,引领我们去至某个境界。

  好比一个大学毕业生,要告诉一个对加减乘除都还没搞清楚的孩子,啥是微积分。他会怎么说??对方又怎么才能真正听得懂??

  所以说,看不懂是正常。而看不懂还是得继续看。

  求道之途本应如此。

  当然,奉行机械唯物主义的人类可以暂时闪开——这个体系已在你的信仰之外;另外,完全不知所云,对求道或寻找生命深刻真像不感兴趣的,也可以先行避开,此本对你无用;最后,觉得自己已经了解生命真相了,无需再思考,认为修行纯属自欺欺人的也不用读了,这还是一本自欺欺人之作。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