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1453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1453的读后感10篇

2018-01-01 21:3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1453的读后感10篇

  《1453》是一本由[英] 罗杰·克劳利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39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1453》读后感(一):残破的都城中的残破帝国

  1453年的拜占庭有如风中残烛,1453年君士坦丁堡破败如废墟。象征世俗权力的皇宫早已在两百多年前被法兰克人洗劫一空,变成了一个冰冷的洞窟。象征宗教光辉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也因为反对与西边的天主教异端联合而熄灭了灯火。在被基督教“教友”的背离和伊斯兰教异教徒的吞噬之下,这个古老帝国的古老国都也走向了命定的灭亡。

  看完这书,脑海中出现了很多的画面,最终能写出的也就这么点干巴巴的东西。书很有趣,仿佛一出历史大剧在我面前上演,君士坦丁堡就是那个舞台。而这段历史也仿佛是真的是被编辑出来的一样,充满了戏剧性的巧合,战局一次次的反转,预言一次次的成真,一切的一切都让人感慨历史那奇妙的黑色幽默。最终,拜占庭皇帝的抵抗碎了一地,奥斯曼苏丹昂首阔步的踏入了它选定的都城,摘下了他和他们垂涎已久的红苹果

  无法说出看完整本的想法,不过突然觉得,这个结局对在废墟边缘中苦苦挣扎的君士坦丁堡,是不是也是一种解脱……

  顺……说句题外话,当年的伊斯兰教真是让人耳目一新

  《1453》读后感(二):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冲突之鉴

  其实吧 我觉得英文原名更能体现这本书想表达的意义所在 the clash of Islam and the West

  特别是在难民潮和恐怖袭击频发的今天,读起这本荡气回肠的君士坦丁的攻防之战有着别样的意义。这场战争处处有着双方宗教的影子。圣迹,圣谕给这场战争带来的影响不可估量。明面是三条主线的攻防战:城墙,海路及地道。各出奇招各显技术所长。骨子里却是宗教教义不同所致的人民特性的极大不同。

  伊斯兰教人民高度的统一性服从性,认为这是一场为真主的圣战,且不惜一切代价的教义使得理应是蛮族的他们成功破城而入。本该在技术上无论是守城及海战更具优势的东罗马,却因为内部东西方教会的分坏,各方的利益牵连,按兵不动轰然倒坍。然而唇亡齿寒,危墙之下,焉有完卵?穆哈穆德二世 奥斯曼帝国的铁蹄即将踏遍整个地中海...

  《1453》读后感(三):“地中海史诗三部曲”:可以触摸的悲壮与悲剧

  对于罗杰 克劳利和他的“地中海史诗三部曲”,早知大名,如今终于读罢,感觉酣畅淋漓,克劳利让人激赏的不光是他的历史学识沉淀,更有精湛的文笔,当然,也要感谢译者的漂亮翻译,让这种文笔气质得以在中文版重现。从君士坦丁堡陷落到地中海海洋混战,一直到威尼斯海洋霸权的史诗,其实这三本书的角度和视角并不一致,但是总有一种主题和精神气质贯穿始终,基督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在地中海的碰撞,献上了交织着血与泪的史诗。

  《1453》读后感(四):从君士坦丁堡到伊斯坦布尔

  一直以来都对欧洲史很感兴趣,但是又耐不下性子去读那些大部头的通史,于是旁敲侧击的从各种书本中一点点累积下来了关于欧洲史的各种细碎的知识,唯有对西亚和欧洲接壤的那篇至今还战火连天的神奇土地不是很了解。今年年初看到推荐书单里这套地中海三部曲,立即就产生了巨大的兴趣,

  从君士坦丁堡到伊斯坦布尔,欧洲的明珠基督教世界伟大城市被穆斯林征服,成为伊斯兰世界的中心。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两种伟大文明相互冲突的过程和见证。双方都认为对方是要毫无理由的毁灭自己的世界,这或许就是最早的意识形态的冲突,因为双方的信仰和文明的不同,对各自的教义的解释中也都将对方贬低为野蛮和奸诈的人。

  基督教世界内部,希腊人信仰的东正教和法兰克人信仰的天主教之间也产生了巨大的分歧,不仅仅是对教义解释的不同导致的分裂,这时候的欧洲已经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宗教不再是主导一切的因素,商业活动和利益产生了最直接的动力。热那亚和威尼斯都在和奥斯曼人的交易中获得了巨额的利,而且他们并不相信君士坦丁堡会被愚昧落后的“土耳其人”攻陷。也没有理由为了宗教和信仰就同一个大帝国开展。所有宗教的分歧和出于利益的私心,欧洲世界并没有出兵保护他们伟大的基督教城市,也是他们对抗伊斯兰世界的桥头堡。

  在奥斯曼帝国内部,伊斯兰教被描述的甚至要比现代的伊斯兰社会更要开放,各个民族和不同信仰的人都可以在奥斯曼帝国内生存。穆斯林文明在当时是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文明。他们用自己的文明,智慧财富建造了无与伦比的攻城器械和大炮。穆斯林并没有闭门造车像我国一样自居天朝上国,而是积极吸收欧洲的文明,把控地中海沿岸,通过和欧洲与西亚的贸易累积了大量的财富。这些财富进一步推动了战争的脚步,君士坦丁堡的攻陷速度逐渐加快。

  战争本身是残酷的,充满了暴力、血和火。被穆罕默德二世下令虐杀的战俘,被君士坦丁十一世皇帝绞死后从城墙上抛下的城内的突厥人,被迫改变了信仰的原基督徒,被强行用作先遣队攻打城墙的炮灰军队,城破后被屠杀的老人,卖做奴隶青年人和儿童,当做战利品的女人。被野蛮的破坏的绘画、雕塑、铜像,被战火毁掉的城墙,教堂,各种建筑,被烧毁和丢弃的珍贵的希腊文明遗留下的古籍,这些都是战争留下的恶果。征服的结果是流传千年的传说,过程则是伟大的城市和文明的破坏。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是欧洲千年中世纪黑暗落后和穆斯林文明逐渐发展壮大强势的共同作用的结果。东罗马帝国灭亡,直接刺激了欧洲的诸多意大利城邦和教宗。欧洲逐渐走出了中世纪的黑暗,发展科技,文艺复兴,科技带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发展了更先进的航海技术,开始了改变世界的大航海时代。奥斯曼帝国后来环绕地中海,打断了丝绸之路,欧洲被迫开拓海上航线才能到达印度,于是开始 了波澜壮阔的大航海时代。资本主义的诞生更是改变了近代社会的发展。15世纪的这场战争是一个关键的节点,未今后数百年的历史产生了无法估量的影响。

  作者花了很多篇幅去描写“故事的故事”,历史人物心理描写,通过这种丰满的表达,让我对这场宏大得战争,对这相互对抗的两大文明有个更直接,也更加接近真实地了解。

  伊斯坦布尔,作为曾经基督教世界的明珠,和后来伊斯兰世界的中心,已经被列入今后 must to go list.

  《1453》读后感(五):那段令人唏嘘的历史

  作为刚从伊斯坦布尔回来的人,觉得本书里出现的人名和地名倍加亲切。在伊斯坦布尔时,我们就住在佩拉附近,也就是热那亚人的殖民地加拉塔。穆罕默德二世搬运船只进入金角湾的路线,应该就是从我们住的公寓楼下经过。刚拿到书后就忍不住让人一口气读完,不觉已是凌晨。记得在读到本书中奥斯曼人攻城那段时,虽然屋外万籁俱静,但耳边仿佛传来金戈铁马,各种人声马嘶的惨烈声音。我又想起爬上狄奥多西城墙时看到的那番景象,金角湾的来往船只,远处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尖顶,西部平原上一片片房屋,而脚下是残破的却仍然伫立的城墙。在伊斯坦布尔考古学博物馆里,当年金角湾的铁链虽然锈迹斑斑却仍然在角落默默地守候着。我在伊斯坦布尔时,最大的一个印象就是,我不觉得是在一个新的城市,而是本身就在历史之中,因为其从古希腊时期到如今一脉相承,未曾中断,古希腊,古罗马,拜占庭,奥斯曼各个时期的见证依旧存在,你能见到起源,看到现在,也能想想未来。这是一种国内的城市你体验不到的感觉。

  《1453》读后感(六):磊落的战争

  文笔很好,场景描写生动,仿佛亲临战场。

  一、对双方的敬佩

  这是一场值得历史铭记,值得文人讴歌的战争。在这场攻城战中,没有阴谋诡计,没有变节卖国,没有以少胜多的奇迹,双方都用一种坦荡荡的精神进行了一场实打实的力量的拼杀。一边是赌上性命的背水一战,一边是在所不惜的誓不罢休。两个月的时间,双方都承担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双方都顽强的拼到了最后一分钟。

  战争就是国力最集中的体现。对一个国家的人力、物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科技生产力提出了最高要求。战争,不是你想打就能打,能打就能赢。

  穆罕默德二世,举全国之力,率两万五千士兵,携带了最新的巨型大炮,仍然在春天的冷雨中奋战了两个月,才将只有区区八千人的君士坦丁堡攻下。君士坦丁堡依靠中世纪最强的防御系统(狄奥多西城墙),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坚持到了最后一刻。

  二、历史的必然性

  战争没有侥幸。实力碾压结果。

  伊斯兰人赢的理直气壮,希腊人输的毫不可惜。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也是历史的必然。

  技术的发展让曾经行之有效的城墙屈服于火炮弹药之下;而君士坦丁堡作为一块孤立的飞地,被攻陷也是迟早的事情。欧洲世界教派矛盾不断,有的国家在逐渐抬头的科学的指导下已经无法用宗教召唤,这一切都加速了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君士坦丁堡陷落之时恰好是一场革命的巅峰时刻——在西方,科学探索这列失控的火车开始加速,而宗教却日渐衰落。其中一些力量已经在君土坦丁堡围城战中表现了出来:火药的威力、帆船的优势、中世纪攻城战的寿终正寝。在之后的70年”“中,欧洲将会涌现出很多新发明、新事物和新人,比如:黄金补牙术、怀表、星盘、航海手册、梅毒、《新约》的翻译、哥白尼和莱奥纳多,达·芬奇、哥伦布和路德,还有活字印刷术”

  从669年阿拉伯人第一次攻打君士坦丁堡,到1453年。近800年,阿拉伯人都没有放弃。作为自称为夏甲与亚伯拉罕的儿子—以马内利的后裔,他们的执着可以说有些可怕。800年后,阿拉伯人终于成功了。也算是坚持的胜利

  三、对穆罕默德二世管理能力的佩服(攻陷君士坦丁堡时才21岁!)

  不考虑这个人性格和人品,只是从管理调度和指挥的角度讲,这个人值得尊重。

  1、穆罕默德二世的胜利,其实是后勤的胜利,就是项目管理的胜利。可以说他是一位伟大的项目管理师。

  这场战争持续了接近两个月,而直接准备持续了两年。这期间,穆罕默德一步步蚕食了君士坦丁堡附近的城镇,控制了博斯普鲁斯海峡,让这座伟大的城市成为一个孤岛。他搞好国内经济,生产力的发展让巨型大炮这样的技术能从理论转化为现实;在战争期间,能协调组织工匠、工兵、士兵、牲畜,有效高质的运作。尤其是有效调动了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一起配合。这一点难能可贵

  战争,从来拼的就不是什么士兵的勇猛和将领的排兵布阵,那是战斗、战役需要考虑的问题。当战争上升到要去灭掉另一个国家,不是短短几天的突袭,要考虑的事项复杂度就几何级数增长。

  从物质到精神,需要面面俱到

  2、穆罕默德二世突破了狭隘的宗教观念

  “土耳其人并不强迫任何人背弃自己的信仰,并不特别努力去劝说任何人改宗,而且非常鄙视叛教者。”“穆罕默德二世本人更热衷于建设一个世界帝国,而不是让全世界都皈依伊斯兰教。”

  这一点,已经远远把封闭的当时处于中世纪的欧洲甩出去几百条街。在土耳其人手下,古老的城市又焕发了新的活力。想想独立大街上今天在恐怖主义的阴影下仍熙熙攘攘人群,想想金角湾海边众多笼在薄雾间的清真寺,你很容易就能穿过眼前的真实看到几百年前的伊斯坦布尔。也因此今天我们还可以透过蓝色清真寺的屋顶得以窥见圣索菲亚大教堂昔日的些许荣光。

  四、对君士坦丁十一世及君士坦丁堡全城军民的敬佩。

  他们明明知道敌军人数几倍于己,明明知道不会再有奇迹,明明知道已经没有外援,仍然坚持到了最后一分钟。没有变节。努力到最后一刻还在奋勇守城。

  《1453》读后感(七):拜占庭的挽歌

  《1453》生动描述了东罗马帝国的绝唱——君士坦丁堡之战。这场战争导致了1000多年的东罗马帝国走向灭亡和人类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几个横跨亚非欧新帝国的产生。

  君士坦丁堡之战是两种信仰的冲突。从伊斯兰教诞生的那天起,就注定了与基督教的相伴相生和相克。冲突的地点从小小的圣殿山到耶路撒冷,从君士坦丁堡到9.11的纽约,再到今天的整个阿拉伯世界。1095年开始的十字军东征,不仅没有征服伊斯兰文明,还扩大了基督教世界间本就越来越深的裂隙。1204年的东征,给了君士坦丁堡致命一击,也动摇了基督教权力的基础,从此,罗马教皇国的权威不断消弱,各自为政的王权日益膨胀。

  君士坦丁堡之战是两种文明的碰撞。15世纪的伊斯兰文明一点不输欧洲列强。避开政治制度的差异不谈,阿拉伯不仅是经济中心,阿拉伯半岛和黑海南岸是两个“丝绸之路”的终点,源源不断地向西方输出东方的物质文明,阿拉伯还是科技中心,建筑、航海、数学、医学都发展到较高的水平。同时,中世纪末期,已经从刀枪剑戟为主的冷兵器时代逐渐进入枪炮火药主导的热兵器时代,奥斯曼人不断引进吸收东方的火药和欧洲的技术。君士坦丁堡之战中,匈牙利技师铸造的超级大炮,萨克森矿工带来的坑道技术发挥了关键作用,为奥斯曼人铺平了道路。

  君士坦丁堡之战是两种体制的抗衡。大战前的东罗马帝国已经摇摇欲坠,对希腊诸邦的统治已名存实亡。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实质是殖民战争,君士坦丁堡成为威尼斯和热那亚的殖民地。帝国内部也权斗不断、尔虞我诈。在宗教事务上,皇帝听命于五大牧首,权威难以树立。而年轻的奥斯曼帝国通过残酷的宫廷斗争,杀死所有对皇位有威胁的人,树立了皇帝的权威。苏丹同时也是宗教领袖,完成了政教合一。

  感谢君士坦丁堡之战,开启了近代文明。战争第一次如此之深地推动着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和文明的碰撞,此后200多年,奥斯曼人以地中海为中心,不断征服北非和伊比利亚、巴尔干,在60海里的对岸逼视着欧洲的中心——罗马,直到比利牛斯山阻挡了前进的步伐。阿拉伯文明和伊斯兰文化与希腊罗马文明和基督教传统进一步碰撞,形成了伊斯坦布尔和托雷多两个文化中心、文明前沿,不断孕育出现代欧洲科技和文明,创造出无数新发明,政治结构、社会结构、文化结构不断调整,欧洲人重新发现了自己的历史,在多元竞争格局下,率先走上现代文明。

  感谢君士坦丁堡之战,开启了大航海时代。奥斯曼帝国的扩张,打破了威尼斯的海上霸权,阿拉伯人垄断了欧洲与东方的贸易,两个“丝绸之路”也不断没落。世界贸易中心和海洋霸权逐步走出地中海,来到大西洋。此后不久,葡萄牙人不断吸收阿拉伯的航海技术,开辟了去往东方的新航线,人类的大航海时代已经到来。

  《1453》读后感(八):地中海史诗的开端

  从初中历史课上第一次听说君士坦丁堡这个名字时,我就被它吸引了。这是个充满古意和史诗感的名字,“君士坦丁”象征着罗马帝国的荣光,“堡”则像世人宣告了它的坚固。后来我得知,君士坦丁堡这个名字原来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取而代之的是伊斯坦布尔。但无论叫什么,这座城市都已经成为了一个传奇。地理上,它连接了亚洲和欧洲;历史上,它见证了罗马、拜占庭和奥斯曼三大帝国的辉煌和衰落;宗教上,它又曾先后成为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中心。

  古老庄严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冷漠的见证了这场史诗攻防战的全过程。中世纪基督教世界的分裂和拜占庭帝国的盛极而衰给了崛起于亚洲的奥斯曼帝国机会,当上天赐予他们穆罕穆德二世这个雄心勃勃又雄才大略的君主时,一切的时机均已成熟。这场战役包含的内容太多:火炮第一次在攻城战中发挥出决定性的作用,基督教的盖伦帆船和穆斯林的划桨帆船之间的对决,地道攻防战,穆罕穆德二世偷渡金角湾,金角湾海战,拜占庭海上偷袭的失败,热那亚城邦加拉塔的首鼠两端,宗教信仰对战争的加成,战场内外双方主帅的斗智斗勇......

  在这里不得不歌颂两位主帅,拜占庭的君士坦丁十一世和奥斯曼的穆罕穆德二世。虽然最终的结果是后者赢得了胜利,但主要还是胜在双方国力和兵力的悬殊差距上。从战役前后的表现来看,双方可谓是旗鼓相当。君士坦丁十一世虽然握着一手烂牌,但通过内政外交、战场上的运筹帷幄,生生的把兵力强大的奥斯曼拖到几乎士气崩溃。他有过多次机会撤离战场的机会,换个城市他仍是君王,但他决然的选择和城市共存亡,他身上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感,让他肩负起了基督教世界守护者的重担。虽然最后城池沦陷,但他在基督教世界中仍是英雄。穆罕穆德二世的坚毅和决心同样值得称颂,我虽然对穆斯林并无好感,但也必须承认在那个时代他们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更强,比起死气沉沉、各自为战的基督教世界,来自于草原的他们还没有被权利和养尊处优的生活所腐化,更有活力和动力,他们才是称霸地中海的王者。

  战争的过程漫长而艰辛,几个月的攻防战让双方的士气都到了濒临崩溃的边缘。可以说这对双方来说都是一场生死之战,困守孤城的君士坦丁十一世固然已经退无可退,而奥斯曼帝国的苏丹也承受不了战败的打击。初继王位的他已经多次面临臣民和近卫军的质疑,年轻苏丹的地位其实并不稳固。他迫切的需要一场军事上的大胜来巩固自己的地位,而他固执的选择了君士坦丁堡这座千年不落之城作为目标,这也显示出了他远大的目标和称霸世界的野心,但风险确实太大。赢了,便成为奥斯曼的传奇,成就千百年来穆斯林无法达成的伟业。输了,便满盘皆输,他将面对民众、军队、大臣们的怒火,很可能被他们打倒在地,事实证明,这种情况差一点就要发生。

  最后必然的结果,其实是由一连串的偶然所构成。千里之外海底火山爆发带来的天象异常,意大利士兵居然忘记关闭城门(意大利军人果然是不靠谱),战况最关键的时刻守城主将意外负伤,一向冷静沉着勇敢的指挥官最后关头却选择打开城门到船上避难,导致守军士气崩溃,争先恐后的逃离。其实这场后世看来实力悬殊,几乎必败的战役,如果不是这么多的偶然一同发生,守军能再坚持几天的话,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很可能因为士气低落而撤军甚至兵变。守军的努力几乎就要收到回报,可惜运气没有站在他们一边。

  但放在历史长河中来看这场战役,结局几乎是必然的。这是新崛起的军事帝国对中世纪落后的基督教世界的碾压,是火炮对城墙和骑士的碾压,是先进对落后的碾压。1453只是个开始,摘掉了这颗红果子后,奥斯曼帝国将在往后的几个世纪给地中海、给基督教世界带来无数的鲜血和毁灭。

  君士坦丁堡的故事结束了,而地中海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1453》读后感(九):奥斯曼帝国崛起的序曲

  奥斯曼帝国的崛起是欧亚大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的重要性主要在于对欧洲的深刻影响。它间接促进了欧洲文艺复兴的繁荣,直接造成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成了欧洲中世纪之后各种改革的主要因素之一。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是奥斯曼帝国崛起的一个序曲,是中世纪一个承前启后的时刻。它对当时欧洲的震撼相当于911事件对当代世界的震撼。在这之后的两百年里,衰败的欧洲有充足的理由去畏惧更富庶,更强大,组织更得力的奥斯曼帝国。君士坦丁堡陷落之时恰好是一场革命的巅峰时刻,科学探索开始加速,宗教却日渐衰落。它的表现在于:火药的威力,帆船的优劣,中世纪的攻城战的寿终正寝。

  这场战役攻守双方均有精彩的表现。穆罕默德二世的坚韧不拔,宗教宽容;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不屈决心;朱斯蒂亚尼高超的城防指挥;威尼斯侦查船视死如归的勇气。成败真的就在那一瞬间。这是一本令人震撼的史书,强烈推荐。

  《1453》读后感(十):完整再现1453年围绕君士坦丁堡的战争,非常引人入胜

  拜占庭帝国的千年都城君士坦丁堡一直是西方世界的中心和基督教世界抵御伊斯兰世界的堡垒。但在1453年,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集中了伊斯兰世界的力量,力图攻克这座城市。1453年4月,八万名装备了新式武器的穆斯林战士开始攻城,而守城的是拜占庭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堡十一世麾下的区区八千名基督徒士兵。在一连数周的炮火之后,城市轰然陷落,这一事件改变了世界,也标志着拜占庭的灭亡和中世纪世界的终结。全书完整地再现了1453年围绕君士坦丁堡、被赋予了神圣意义的攻防战的战前双方准备、战争进程的展开以及战争之后地中海世界的历史走向。叙述引人入胜,人物描摹极其细致,栩栩如生,值得珍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1453的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