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二十八岁,我有点累》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二十八岁,我有点累》的读后感10篇

2018-01-01 21:4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二十八岁,我有点累》的读后感10篇

  《二十八岁,我有点累》是一本由魏庆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248图书,本书定价:29.8,页数:2015-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二十八岁,我有点累》读后感(一):是啊 有点累

  自己刚过28,真切体会到人生无奈父母的逐渐老去,自己却一无所获。在28年里没有遇到爱情,无恋爱,就谈不上结婚,生子。目前面对的是家人的催婚,不停地相亲。工作的不顺,24岁大学毕业,三年酒店工作,一年汽车4S店工作。作为一个理科生的女生,做的都是男孩子的活。而且没有出色的表现,在过去28年一直在自我否定,内心一直在喊经历过的平淡一切不是那个真正的自己,也不是自己的生活。想逃离没勇气生活就像一塘死水,现在28岁,做了网络管理员兼行政,在不停被领导谩骂,不停出错中成长。那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呢?领导虽然脾气不好,随时谩骂。但是对你好时候也很好,就想用感情来绑架个人。自己在省会城市漂泊,无根,无追求。该何去何从。。。。

  《二十八岁,我有点累》读后感(二):致28岁女生:要人生,要自己

  曾经的自己可谓无大忧无大虑,傻傻呼呼一天就此结束。但是当有一天周遭传来各种声音如意的职场,符合条条框框的婚姻对象,可供消遣的薪酬。。。这些瞬然间出现在你的面前,有些你或许轻而易举实现,有些却让你糟心操碎,你说你不在乎外面的世界,可是现实问题就是一道道的摆在你的面前:在大城市的生活让你觉得像浮萍,没有根,每天早出晚归的成果就是下班后、周末里窝在一个看得下去的四面墙内,现实的昂贵让你望而却步,你既不颜值高,也没出身于名门,只能靠自己;他不再是起初的他,对你不再殷勤,莫名的冷战,让你觉得有家似乎又无家;远方的父母含辛茹苦地抚养我们,换来的确实一个许久的电话问候。。。当我如此迷茫无所适从时,我看到了这28个故事,我知道了,原来这个世界不是仅仅我如此,正是我们处于这样一个不再单纯、但也没有过于老城的年纪,让我们开始接受一次次人生变数和迷茫。看完这本书,我知道,作为一个鲜活的个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就是来感知这个世界,它的苦,它的累,它的乐。。。我们充分地在感知这个世界,或许有一天当我们老去时,或许我们会惦念此时的自己,或许会发笑,笑我们的心思迷惘,笑我们的少不更事,因为那是一种生命体征,我们人生的痕迹。我释然了,不再那么纠结于眼前的烦心事,因为我知道,人生是公平的,别人只有你没有的难处,勇敢面对,找寻自己的人生!

  《二十八岁,我有点累》读后感(三):同样的年龄,却有着不同的人生

  完整的读完了这本书,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老师送给我这本书,我心想虽然自己还没有到这个尴尬的年龄,也不妨提前感受一下属于这个年龄的女孩子的生活。

  读到后面,已浑然不知这到底是记几个女孩的故事了,只知道她的名字叫“小早”,因为小时候在课桌上刻了一个“早”字而得来。这么多的故事,有幸福美满的家庭主妇,也有勤苦奋斗的有为青年,有时刻追求的花样少女。。。但是都逃离不了这个伤感话题,结婚了吗?谈恋爱了吗?比起古时候,这样的年龄孩子应该有八九十岁了才对,而现在28岁已将结婚生子推向风口浪尖,几乎是必考题,那么问题就来了,结婚生子或者正在恋爱的算是基本及格,那那些追求自由,向往独自生活甚至是渴望爱情的女孩似乎要把她们判为死刑了。

  其实,谁不想有一个疼爱自己男人

  当第一米阳光透过窗帘晒在我们慵懒的脸上,伴着朦胧的双眼,蜷缩着依偎在这个体型完美,轮廓分明的男人胸间,感受着他成熟味道。恰巧我不经意的举动唤醒了熟睡的他,我能感受到他温温的唇轻轻的落在我的额头和脸颊,我想这就是我要的幸福。

  ······

  都说女人在最渴望幸福的时候,把最好的青春给了一无所有的男人,最后的得到的只是一个将就。二十八岁,或许只是这个将就的开始······

  《二十八岁,我有点累》读后感(四):要卡波特,不要凯鲁亚克

  这本书本来是我做的,我也由此跟魏庆成为了朋友。可由于我的离职,这本书被交到了别的编辑手中,而后由于种种原因,此书遭到了较为严重的删改——文章内容被大量删改,文章标题也被换成了鸡汤式的题目(以至于看起来像一本生活指南,而不是一本文艺读物)。这使得魏庆感到一丝无奈与不满。对此我要对魏庆说声抱歉,如果我没离职,可能此书会以让魏庆较为满意的样子出版。

  这是魏庆的处女作。在此之前,她从未出版过任何书,甚至,没正经写过什么作品。可以说,这本书里的文章就是她作为写作初学者写下的作品。这本书就是她写作的开始。所以你会看到这些文章有着写作初学者常常体现出的强烈的自发性,而缺乏自觉性。自发导向才情,自觉方能导向专业性。做任何工作都是如此吧。自觉就意味着不仅仅是凭着写作的热情来写作,而更是要把写作当做一门手艺来做,用理性来把控自己的写作。本人无法认同凯鲁亚克的“自发式写作”,正如卡波特对其指责的那样:“那不是写作,是打字。”

  魏庆读的日本小说很多,也在日本旅居过。所以从她的作品中,应该不难看出她受日本轻小说的影响。很难用一两句话去描述轻小说是什么风格,我只能试图从日本轻小说中提炼出十分典型的质素——日常化、去戏剧化、语言轻松、较强的倾诉感、不踩实的力度(即使写很沉重的题材,也不让脚踩到地面)。从魏庆的作品中,不难看出,普遍存在着这些质素。

  轻小说的故事性往往是很弱的,此书里的文章也是如此,所以对于版权页上将此书归类为“故事集”,我是不赞同的。我觉得将它们看做是小说或散文更为确切。

  从这本书里的文章可以看出,魏庆对文体的认知还比较模糊,多篇文章出现似散文又似小说的现象。不是说文体之间的界限不可以模糊,但任何模糊都应该有个度,超过了这个度,文章就会出现两个或多个文体混杂却又互相消解的状况——就拿此书里的某些篇章来说,若说是散文,散文的属性却被小说消解了,算不得好散文;若说是小说,小说的属性却又被散文给消解了,便又算不得是好小说。如书中《想结婚了怎么办》一文,读起来像小说,却又缺乏小说该有的描写,基本上都是匆匆带过的叙述,说是散文吧,又算不得好散文,能明显闻出小说的气味。这也可以归结到我上文说的“自觉性”的问题上——此处体现为“对文体的自觉”。显然,作为初写者的魏庆还缺乏“对文体的自觉”。当然,缺乏“对文体的自觉”并不一定创作不出好文章,比如此书中的《属于自己的空间感》《只想不空虚》等几篇文章,因为重描写,少概述、抒情与议论,是相当好的小说,又比如《信仰是什么》《我的真实意愿》等几篇文章,情真意切,神飞韵流,不失为好散文,但这就有点歪打正着的意思,有点碰巧的意思了。想要稳定的创作成绩,还是需要“对文体的自觉”。望魏庆于不久之将来即能拥有这个素质

  毫无疑问,通读全书,魏庆之文呈现出了流畅自如之品貌,初入写作,便是如此,实属不易。

  以上为鄙人拙见,望魏庆愈写愈佳。

  《二十八岁,我有点累》读后感(五):原来你也在这里

  早上被电话吵醒时,已是09:45,想着“今天可不能像昨天那样懒散的度过了”,顺手拿起床头柜上这本书,开始读下去。从读第一篇开始,我就隐约看到了我自己和我身边的人,直到读到第三篇《我的真实意愿》时,我已真真实实的看到了现实中躺在床上懒洋洋的我了。

  2013年年初五,村里重又变成只有老人孩子的村落,很静,偶尔的鸡鸣犬吠,也透露着寂寞悲伤气息。院落已破败,院里的枣树也已老的结不出多少果实。爬上屋顶环顾一周,只见几处炊烟。是的,“一切都老了”,看到书里这句话,这场景重现在心里,眼里不由湿农民生活太苦了,父母不想我再做农民,我同样不希望我的子女再受贫穷之苦,所以我要逃离这里,逃离这贫穷的生活环境,这里是我的起点,不是我的《最后归宿》。

  逃离,为了更好的生活,在外拼搏多年,很少回家,甚至是婚后,也不过一个月回家一次。太多的“聚少离多”,我都感觉像是还没结婚。我的信仰是什么呢?工作、事业大于家庭生活,离家然后更好的回家。这对不对呢?我现在还说不好。“人生中的很多事情,都有保质期。人生中每种情绪都很珍贵,不妨大胆迈步活在当下”,这当下是什么呢?是事业还是家庭?想兼顾,却两难。

  工作间歇或者朋友聚会,当他们聊起日常生活,我都会不由得落寞,如果这话题聊个没完,我都会借口出去抽烟离场,他们聊的,正是我所不能兼顾的家庭部分,我心有歉疚,是心里不想被触动的部分。我去抽烟,思考我的《信仰》,我需要说服自己我们不是《总会渐行渐远》,我们有相同目标,可以继续合作,来达到心理旧日的平衡

  想起当年为了了解自己的生活,兴冲冲的去看电影《北京爱情故事》,看后却很失望,因为那里面看不到我自己。看完当天我对自己说:“那故事离我还是有点远,我与你们的故事,我要写出来。”至今却只字未写。前几天,看到这本书的书名:《二十八岁,我有点累》,我心里就觉得,它是我想要的,也正是我想写的。今天看了这本书的第一部分,我就找到了我自己,看着它,我开始不由自主的去对照自己的生活。有人说每篇结尾没有给出确定的答案,像是没写完,我却觉得,没有答案就是答案,因为,看完它,会有不同的答案出现在不同人的心里。

  《二十八岁,我有点累》读后感(六):你要长大,但不要变老

  小时候总想象长大的世界,有无限的可能。

  走到了28岁,接近三十而立,心头凄惶,却发现人生的道路越来越窄,似乎走进了一个虚无的未来,一个谈不到有什么明天的未来。

  《二十八岁,我有点累》想象了二十八种可能的二十八岁困境,小说主角已经长大。化身为二十八个的她深陷长大后的牢笼,家庭的压力,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身为女性的弱势境遇,虽然如此,她始终清醒认识到这些问题,而不是捂住自己双眼,堵住自己双耳,过随波逐流,取悦他人,却迷失自我的日子。——她不要变老。

  这就是一颗初心,我们能在二十八个困在自己人生中的二十八岁女孩子身上,看到它。它犹如《格林童话》中,让公主辗转难免的二十床鸭绒被下的那一粒豌豆,硌得人心慌,也总有一天会带领女主人穿越重重迷雾,找到真实的最惬意的人生状态。也许在三十八岁,也许在五十八岁,年纪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生不要变老,不要轻易投降。

  我早已过了二十八岁,回看当时的自己,如果要与之说句话,我会说:青春可以迷惘,但你没有时间去迷惘上,读书写字,努力生活,方才是不辜负这“二八”好年华

  《二十八岁,我有点累》读后感(七):自序

  这本书是关于女孩的故事。 二十八个,二十八岁女孩的故事。 每个故事都来自真实的个体,她们的生存状态,面临的烦恼,或多或少的困境,生命中的一个片刻。 写这个系列的初衷,是我自己即将二十八岁。 我对此感到非常恐慌。 说到二十四岁,哇,好年轻!读研也好,工作也好,这个年纪,一切才刚开始,出现的所有困顿情有可原,所有都人会说“这个年纪就是这样嘛”。 二十八岁呢? 一到二十八岁,对时间的“飞逝感”突然敏感起来(有的人也许更早感受到这一点),生命到了又一个转折点,很多事情面临新的抉择。 不喜欢的工作换一份重新开始还是继续做下去?创业还是继续打工? 结婚还是继续单身? 回家乡还是留在大城市继续打拼? 重回校园还是考公务员? …… 距离三十岁仅有两年,本身已足够忧虑,还有“过来人”不停地在耳边说,“女人一过三十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哦!”、“要做什么抓紧吧!一过三十就没得选了!” …… 二十八岁,一个不上不下的年纪,不再觉得自己“仍然相当年轻”,会真切地感觉到身体走下坡的趋势,再没有无缘无故、无处发泄的精力和体力,遥远的婚姻被提上日程,父母也在这个时候开始老去。 总之,我完全是出于自我的不安,开始了解身边的朋友。 只有我这样吗?别人是怎样的呢? 如果我不是我自己,我是别的什么人,我会是什么样呢? 如果我曾“那样选”,“那样做”,生活会不会有所不同? 跟我一般大的那些人,究竟是在如何生活? 不是做着什么样的工作,不是交了怎样的男友,不是遇到坎坷或获得幸运,而是在浮于表面事件之下,人们的内心。 这是我关注的事情。 每个人都是自己时代的缩影。探索自己,探索内心,试图从内而外地去思索问题,这也是我写作所关注的议题。 非常奇妙的是,写完这些故事后,我内心的那种困惑焦虑几乎消失了。并非问题全部得到解决,而是我了解到,作为普通人,普通人的人生中,几乎人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境。 了解到所有不好的东西,了解到生命、活着,几乎必须、必然遇到的问题,了解到“不好”也是生命的常态,了解到自己并不孤单,进而怀着勇气,坦然地、大胆地,向着希望,朝前迈步。 我想我是这样的。 这里并没有提供任何解决问题的办法,但仍然希望书中的故事对他人有所启发,希望对跟我一样的人有所帮助。 最后想说的话: 即便到了二十八岁,即便已经三十岁,我们“仍然相当年轻”! 生命仍然、永远,有着无数的可能性! ——这是我写完这本书才有的念头,才坚信的事。 ------------------------- 我的公共微信:WeiQing2015E

  《二十八岁,我有点累》读后感(八):《第二十九个故事》

  我是去年的夏天来杭州的,也是杭州有史以来日照最少的一个夏天,于是江南的烟雨永远印象深刻的留在我的记忆里。

  至于为什么来杭州,现在想想,哪怕当初是自己选择,但冥冥中就是命运的安排吧,11年毕业后就去了深圳,第一份工作安稳却无未来,许是单身的缘故,由孤独的力量驱动的上进心到底打败了安于现状的潜意识,于是我决定在15年初辞职,简历投的也都是知名外企,也就是在那一次面试中,我遇到了他,我承认刚开始接近他是有些私心,但随着感情的日益加深,当初那个傻傻爱的少女又回来了。于是在无数次回味着“傻宝”的甜蜜中我接受了来自杭州的offer,其实所有表面的原因都是借口,我不过是想离他近一点,但多年受宠的骄纵及自尊心,我到底亲手结束了这一切,也就是在来这之后的第三天,记得那一天我在杭州的马路上放声大哭。

  现在回忆起去年的种种,也只能云淡风轻的一笑,杭州之于深圳的不同在于我不再有那么多贴心的朋友和可以玩耍的同事,我渐渐的败给了孤独,开始暴饮暴食,身材走形,父母的催婚,回老家的想法愈加强烈,因性格的骄纵,任性,其实好好的工作却仍内心摇摆不定,只有每一次想想积蓄还不够,还不够在老家买房买车再加之辞职旅游,才会稍微冷静一点,可这样拿青春换钱的日子却成了煎熬,什么时候能结束呢?钱存够了就能结束么?回老家真的是心之所向么?我开始迷茫。。。

  《二十八岁,我有点累》读后感(九):每个女孩,都是给我力量的同行者

  “愿你少受苦,愿你常欢颜,愿每一个曾经感到迷茫的你能更好的走下去”,看到这句话,我下了订单。

  书名《二十八岁,我有点累》,身边的同事看了后都觉得是个很低气压的书名,可是反而很意外的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全是女同胞的办公室,不一会儿就聊起了这个话题。说不清楚,但很微妙,这个书名确实是能让大家有想表达的冲动。仔细想想,28岁的确是一个人一生中很奇妙的一个年纪,很多转折在这里发生,很多希望也从这里开始。

  拿到书的当天,照例是重复了无数遍的一整天的工作。还记得那天家里刚好来了一堆朋友,工作一天再加上招呼朋友,虽然都是普通的人际小事,但这样的一天下来,我的体力已完全透支,到晚上整个人的情绪非常低。所以一开始拿到书打开书,并没有什么期待或者兴奋的心情(现在想想不应该啊)。但可能正是因为这样,当读完书,从来没有写过影评书评甚至任何评论的我想去说点什么,而或许这些话,更多是想说给自己听。

  回来洗漱完,翻开书,好吧,我已经过了28岁。

  30岁,已婚,会计。

  无法静心看长篇,也不需要什么深奥的人生哲学,这本书里的故事都短小精悍,好读可读,这是让我能轻松读下去很重要的一点。一边读一边思索着自己。我已经很久没有这样的凝视自己的心。

  一毕业当会计直到现在,老实说,我真的是做够了,一到账目期看见数字就眼发晕,绝对是硬撑着才一次次挺过来。

  可是不做这个去做什么呢?

  如果我不去做这样的工作我该去做什么呢。哪怕能有点什么稍微不一样的东西呢?我很好奇我看不见的那些年纪相仿的人是怎样的生活着。

  是不是也会像我一样为婚姻苦恼,为工作无奈,为自我的迷失而困惑。那些看起来事事顺心的人,从小到大没有烦恼看似快乐活着的人,也有脆弱的一面吧?我们——大部分的我们还是要去学着让自己更加坚定的度过自己晦暗的时光吧,然后再去看向自己生命中美好的一面,为拥有爱情感动,为自己努力带来的成绩骄傲。

  我很佩服作者,是怎样一个心里强大又感情细腻的人,写出的故事让我产生如此多的共鸣。

  我不喜欢书读起来让你有半路卡住的感觉,我会挑剔主人公前后人格言行是否统一,可是在这里完完全全没有。故事都以第一人称诉说,行云流水般的语言,读起来非常畅快。

  不仅如此,更像是你的一个闺蜜坐在你的身边讲述着她人生里一个片段,而你就是她最信任的人正倾听着。心里不自觉的意识到自己原来有着和她一样的瞬间,不禁哼起歌“于是爱恨交错人消瘦,怕是怕这些苦没来由,于是悲欢离合人静默,等一等这些伤会自由”……

  我们经历着的一切,并不会完全如当初所期待的那样发生。但这样也没有关系,像作者在前言里说的,“了解到所有不好的东西,了解到生命、活着,几乎必须、必然遇到的问题,进而怀着勇气大步向前“。

  很少看书的我不到三天就看完了。看完后有种莫名的感动。

  你的喜,或许别人不曾拥有,你的悲,或许在某一个角落有个人和你同样在承受着。这么想的时候,我感到自己不再是孤单一个人。不是讽刺不是麻痹,是一种同行的力量,我发自心底的感到自己变坚强了。

  《二十八岁,我有点累》读后感(十):女博士的感悟

  尽管离这个年纪还有十年光景[害羞][害羞],但你要知道女孩的心是相通的,就算没经历过那些事也能实实在在感受到当事人的笑与痛。第一个故事就把我吓到了,年纪轻轻就承担了这么多事情;彩蛋是倒数第二个[嘘][嘘],发现了bug[坏笑][坏笑]最近几日不停有人问我近况,感叹怎么还在读书啥时候毕业....[傲慢]是呀,同学结婚生子了我还在读书,同学换工作创业了我还在读书,同学二胎二婚了我还在读书[流泪][流泪]....姐最后说一遍了啊,姐早就没读书了,姐现在的工作是写字!这本书之于我最大的idea就是写一本关于现代女博士的书,为大家科普一下第三类人的生活现状,真的不是你们想象中的那么不好耍,欢迎各位女博士提供素材。其余人有钱的众筹一下帮我印书捧个钱场,没钱的省个甜品费买一本捧个人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