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1-02 20:1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经典读后感10篇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是一本由张洁著作,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6.00元,页数:18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读后感(一):未提笔时泪千行

  高一时从图书馆里发现了这本书,可是看着看着就怕哭声太大吵到室友,独自一人跑到阳台上用纸巾掩盖所有的泪水

  那时我第一次被告知姥爷的肾坏了,以后的以后,要做透析。

  我的心随着作者的笔触一次又一次地起伏,可能感同深受,便不过如此

  两天前,接到姥爷已经去世的消息,这个书名,开始一次又一次地在脑海里转悠。

  我今年20出头。

  11年前姥爷视力骤降,8年前肌肉开始无力,5年前大脑出现痴呆。

  3年前傻傻的姥爷犯了病,忽然在床上大哭起来,原因竟是担心我在外面没有钱花,嘱咐爸爸妈妈给我两百块钱。——他其实还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当时的工资是一个月50块。

  他经常让姥姥给我做两斤红烧肉吃。——他其实还活在我小小的时候,他为我骑着摩托车去周边的乡下买刚杀的猪肉,大大的鹅蛋。

  当他开始渐渐习惯遗忘,遗忘了自己曾经辉煌,遗忘了自己伴侣的姓名,可是却从不曾遗忘我。——他永远都是那个起床后把抱一抱襁褓中的我排在洗脸刷牙之前的姥爷。

  当我渐渐长大,在医学的路上越走越远,总想着有一天可以亲自过问他的健康,指导他的治疗和用药。却不曾想这一天还没到来,却永远不会到来了。

  实在是太突然了。

  在您走之前的那个晚上,我忽然梦到了您。我、姥姥和您一起坐在肯德基的桌子前,吃着我买的汉堡。您是我记忆中的模样,穿着那件蓝色的毛衣,看我的时候眼睛还是那么清澈。

  您在我的心里,也永远都是这样的年轻,这样的智慧,这样的能干。

  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您领着我的手,走在路上,高唱着:月亮走,我也走,我送阿哥到山头,到山头。

  谨以此文,怀念两天前去世的姥爷,祝您一路走好。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读后感(二):唯心

  无疑,这是一本让只要是有母亲的人看了都会难过的一本书。

  看到后半部的时候,甚至会对作者本身产生埋怨,她为什么要对自己的母亲那么严苛,那不就是个老人吗?那样年纪的老人为什么要强迫她做那么多事情?有时又会觉得是不是因为是作家的缘故,想象力太丰富心思太细腻,才会有那么多的猜想,又有那么多的不满,这种骨子里的细腻一度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厌烦之感,只想说:想那么多有什么用?烦不烦啊?而看到作者描述自己的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自己先生身上的时候更是心生不满,觉得你到底分不分的清孰轻孰重

  可是,现在我知道,当初我会那么想,只是因为太无知

  我一直都会提醒自己的一个事情就是,当我对什么没有彻底了解的时候,我就没有评价的资格事实一再证明,确实是这样的。我不了解张洁这个作家,我只能从书里有限的线索知道,她离过婚又再婚了,有个女儿在美国,可是我又凭什么从一个对于母亲的逝去悲痛不已又一味自责的女儿的书中找出指责她的理由呢?我什么都不知道。我并不知道她一生婚姻不幸,不知道她付出了一辈子的先生是个大她20岁的高官,不知道她的这段恋情使她自己蒙受了多少屈辱和折磨,也不知道即使是这样得来的爱情最后也是一桩悲剧。她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本就不是她能决定的。

  更何况,正是一种至深的爱,至深的痛才使她根本不能对母亲放手。她会要求母亲做复健,做运动,是因为真的无法舍弃,这是她们母女的约定。

  我知道的真的太少了。这个世界,这么多的事情和道理,我到底又看懂了多少呢?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读后感(三):世界上最疼我的人

  不知道在那一天到来的时候,我将是怎样悲恸欲绝……

  在这样充满现实欲望的世界,那一天到来的时候,当我回望身边,倘若是没有人可以去依靠,没人像他们那样疼我的人,那将是多么悲戚。

  我想再像小时候一样,在桌上等着父母做的饭菜。我盛好饭一家人其乐融融在一个不大不小的家吃饭。也想亲自做一顿饭菜,让他们在客厅靠着沙发看电视,炒好菜,盛好饭叫他们一起吃饭。

  还有好多好多……时间能否慢些,让我完成眼下的事多一些时间陪伴你们?

  “妈妈,当我还年轻的时候,当我老去的时候,当我弥留的时候,

  始终在我脑海里向着你,朝着你的方向望去;

  妈妈,当你年轻的时候,当你老去的时候,

  一定是在想着,还有什么可以给我。”

  看到这本书的书名和这一段。想到他们,不禁心里会难受

  “一个人在五十四岁的时候成为孤儿,要比在四岁的时候成为孤儿苦多了”

  书前的这句话,让我牙疼。

  理解为那是书中的一句话,再也没有看此书的心情

  迟早有那么一天,谁都会失去亲人。张洁的悲痛可以理解,同时,她说这句话简直欠揍。

  她是自己生活中心,可如果夸大为全世界也以她为中心,那太可笑了。情感是相对私人的领域,旁人无权对他人的情感置喙。它如此抽象,无从比较。

  谁能两次成为孤儿?如果可以选择,如果一定要在两者中选择,相对于在四岁时成为孤儿,我敢说除了脑袋秀逗的人,都会选择五十四岁。

  幼时失牯,人生三大悲之一。童年,无父母可恃,必然寄人篱下,尝尽苦辣酸咸。长大了,内心的缺失感从来不曾离开。《相约星期二》里,豁达如他,古稀之年的莫利教授,忆起童年苦楚,仍泪如雨下。无需物质贫乏,一个眼神就足以把你归类,这种满腹心事无人述说的凄楚感觉,若非亲历者,无从体会

  五十四岁,人生半数已过,至少学会了足够多生活的技能和经验享受了大半辈子的照顾,有几人能有此幸运一旦失去就以为世界末日来临,把头埋到沙子里自怨自艾,什么也看不到了。

  照片上婆娑泪眼的形象,确实令人同情和动容,不过想必她不需要同情。

  成长如此惨烈,纯属苦果自酿。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读后感(四):努力去爱,别留遗憾

  努力去爱,别留遗憾。

  这是我看完张洁的《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后最想说的一句话。

  早在2004年冬天,就知道了这本书,却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拖到现在才读到它。她所描述的种种,是每一个为人儿女者都会或者应该有的。我还没到她的年龄,尚没有她的经历,但那份对妈妈的爱却是一样的。

  一定要好好地去爱妈妈,要听她的话。母亲含辛茹苦,生我养我,是何等的不容易,而我却总是惹她生气,让她担心,是多么的不应该!为什么我总会在事过之后才明白不应该,每次顶撞妈妈之后,总是愧疚半天。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有些疼爱的话总也说不出口。为什么不能亲口对妈妈说“我爱您”呢?为什么人一长大,就丢掉了很多能让妈妈快乐的过去呢,难道这就是成长、成熟

  永远记得:爱人是可以更换的,而母亲却是唯一的。

  人的一生其实是不断地失去自己所爱的人的过程,而且是永远地失去。这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最大的伤痛

  忽又想起已去的爷爷,尽管来说,他老人家并不是视我为掌上明珠的那个人,却也因着是家中老幺的缘故,对我疼爱有加。然而,当他病重的时候,我却没能在他身边伺候他,也没能去他房间常坐坐看看,,而只能在他逝去之后徒自伤心后悔。为什么人总要做一些自己后悔的事情,而后悔又是无法弥补的!

  因此,努力去爱,爱所有你爱和爱你的人!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读后感(五):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一个这样的角落……

  这是一部写给自己的文字,不为争取读者,只为那些记忆压得人喘不过气来,那些记忆,那些对母亲临终前的种种回忆悔恨……她需要一个释放的渠道,哪怕没有读者,只为让自己永远记住那些刻骨铭心日子,那种悔不当初切肤之痛

  每一个读它的人,都会流泪,为那善良又多难的母亲,更为自己生活中寻觅到的亲人的影子。我用一天多的时间读完了这十几万字,也在这种静默和悲痛中缅怀自己的外婆,一幕幕的画面,我看到的是自己生命中无可追忆的那段岁月,那片永不复盛开的记忆的花朵……

  作者说,这十几万字是她最难写出的,我明白。把失去母亲的痛苦再一次翻出,让未结的伤疤多一道血痕,于她,于我,都不忍。

  如果说我们痛得彻骨,一切的一切,皆缘于我们爱得深刻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读后感(六):说这本书恶心的,你们都是群没有良心的人!

  “张洁还有脸拿她对母亲的不孝卖钱?”

  看到这句话我就已经哑口无言了,是被人类的无情而沉默。原来,这世界上有人可以如此的没有人性,如此冷漠,如此刻薄,以及做出这种评论。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就在想,张洁的妈妈真是位幸运的母亲,难得有一个这么爱她,孝敬她的女儿。

  说张洁不孝,或者说她放大自己的痛苦根本没看懂或者理解这本书。

  挑战一个一个回答。

  问: 如果张洁孝敬她母亲,为什么在她母亲挣扎无法支撑自己时时不搀扶她一把?

  答:如果你的母亲得了脑萎缩,医生告诉你她要是再不锻炼大脑,等萎缩到一发不可收拾时就离死亡不远了。如果你还是个人,还有点人性,如果你还爱你妈,想让她活着,你也会狠下心让她去锻炼她的大脑。尽管这再不实际成功的可能性再小,这么做也是出于女儿对她妈妈的爱和焦心。你们真的幼稚的以为张洁看到她妈妈站不起来心理很好受是吗?你们以为她不想扶她妈妈一把吗?如果她想冷落她妈妈在一旁,为什么多次从后面用双手支撑着她妈妈,试图让她自己站起来?

  问:解释下“宁愿四岁做孤儿也不要五十四岁做孤儿”这句话。

  答:如果我四岁我妈去世了,我伤心不伤心?伤心。但是长大后,我对妈妈的记忆会很模糊甚至淡忘,毕竟只和她度过了人生短短的四年。而且婴儿时期的我还没有什么记忆力,也不懂事,不懂得母爱。可是如果我妈妈五十四岁离我而去,我和她这辈子经历的风风雨雨都刻骨铭心。从我是个孩子,到懂事,到成人才能真正逐渐理解什么是母爱,才明白母亲对我的一番用心良苦。母亲对我的爱,是需要一辈子慢慢体会,慢慢感受的。同样,五十四年的感情沉淀能和四年一样吗?一个中老年女人对她母亲的眷念能和一个四岁小孩对她母亲的眷念一样吗?那种恋恋不舍感恩能相比吗?自己也不思考思考就问这问题真荒谬。

  问:如果张洁真孝敬她妈怎么还顾个小阿姨,托付给邻居照顾,不自己亲自照顾?

  答:这个论点漏洞百出。一,张洁不是没有自己的家庭。她是一个女儿的同时,也是一位妻子,也是一位母亲。她不可能抛下自己女儿丈夫不管去完全尽她女儿的责任。这叫做“时间分配”。问这种愚蠢问题一看就是没有自己家庭的人提出来的。二,张洁要养家。她有重大的负担和责任。她是个忙碌的作家,也有应酬,得靠这个吃饭谋生。怎么,你希望她把工作辞掉来24小时做她母亲的特护?那行,她和她母亲两人谁都别活了,家里连收入来源都没了。怎么,还靠中国政府补贴不成?三,书里的张洁自己都五十多岁了。她自己都快要踏入晚年了,你们二三十岁的人站在这说话不腰疼。五十四岁的她,为了照顾母亲天天熬夜睡不好觉,半夜母亲有个小动静她都要爬起来看。为了给母亲找医术最高明的医生,她跑遍了多少地方,求了多少人,看了多少人脸色。为了给母亲买她最爱吃的东西,张洁跑遍了城市,不就是为了尽她这点孝心。为了怕她母亲被其他病人感染,她都坚决自己亲自照顾,最后都把自己累病了!快六十的人能天天经得起这么大身体上和心理上的消耗吗?我看了很心疼张洁,你们还在这批评她,还讲不讲理了。你们有没有仔细读啊,就在这信口雌黄。她都说了,为了照顾她妈她都打算辞掉工作半年,守护在她妈身边。张洁书里和她妈妈晚年度过的点点滴滴琐事,包括当时她的心情和她妈妈的每个神情她都记载着,还不足以说明她对她妈妈的爱与关注吗?

  问:都怪张洁,母亲病情恶化也没及时发现!

  答:作者自责两句你们还来劲了。首先,张洁是医生吗?她请了那么多绝顶的外科医生都不敢下结论,轮得到她分析她妈病情吗?就算她揣测又有什么用?她不是也找很多医生看过了吗?每次人家都说“没事,没事”,那她能怎样,质疑这些有执照的医生吗?张洁已经尽力了,不要强人所难

  问:假,假,太假了。你难道看不出来这本书有多虚伪吗?张洁就是个伪君子,你们都看不出来吗?

  答:完了,这么想的人连畜生都不如,那我更没必要对牛弹琴了。如果哪天你父母不在这个世上了,然后你嚎啕大哭,那时我也要对你说“假,假,你太假了。”倒想看看你是什么滋味。

  所以,你们这些没有过同样经历的人,没有一个人有谴责她的权利!我不光觉得张洁是个好女儿,我认为她非常孝顺,她的母亲一定会为有她这么一个女儿感到自豪。虽然作者反复忏悔,自责是自己做的不够,但我相信谴责她的人做的还没有她一半好。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读后感(七):给分不高因为不是我的四带二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

  幼年变成孤儿,虽然要忍受一辈子的凄苦,但没有开始的好,自然也不会像晚年成为孤儿那样。张洁在五十四岁的时候失去了母亲,结束了一辈子的缘分和情义,人生在积淀到这个年龄的时候的丧亲,那种痛是不一般的。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这本来就是人间极悲极苦,人在懂事之后,这份悲哀也将会无限扩大。自责的力量是足矣摧毁人的,张洁在全文中最多的就是自责。母亲全力地付出,全心地爱着女儿,女儿却多有怠慢,当然这不是不爱,张洁也说了,爱和孝顺不是一回事,孝顺是带有技术性的,我也想到我自己,我不爱父母亲么?说这话的人一定是不惧说最大的谎言的,但是我是这个世界上伤害他们最多的人。他们伺候我,忍受我。很多时候我后悔,但是习惯了对他们攫取,却不曾有意思回报。

  张洁已经没有机会还债了,而我即使有,也还不清。我想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经历,对自己的父母会控制不住地发脾气,因为你越爱一个人,就会越娇惯,就是越给他伤害你的机会,而我们的父母,他们爱你,很爱很爱。

  张洁的《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语言冲淡,文字朴实,情节简单。但首先她的立意就十分高,所以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无论怎样你都起码能感人,因为真情。再者,张洁对母亲的爱是体现在字里行间的,这方面的证据有,第一,张洁这十万字,记叙的是陪母亲做手术到其死亡短短几个月时间,也没有什么情节波澜起伏,更不着手宏大叙事,她能写出如此感人之作,我可以肯定,她一定每天非常认真详细地记录母亲的生活。但是爱留不住至亲,我们错过了就是永远。第二,温情的回忆和深深的自责让我们很容易就发现这之中厚重的爱。第三,从内容中所描述来看,虽然有发火和张洁口中的怠慢,但是她很勤恳地伺候母亲这是不争的事实。

  这一辈子,每一刻都是唯一,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再遇见第二次。爸爸,妈妈,世界上最疼你的人,请用尽全力善待。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读后感(八):种种

  《世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是一部抒情风格的写实小说,没有惊险情节、没有爱情佐料、没有大悲大喜,也没有异国情调,看过的人却都久久不能释怀,久久无语…… ­

  或许世上最遗憾的事情,就是当最疼爱自己的那个人离开的时候,自己才发觉作为晚辈的我们,长辈的爱,我们永远也偿还不清了!­

  一直也没有告诉别人,我一直都有梦见我外婆。­

  经过得一。又见了那个乞丐。于是我又想起了我外婆。

  以前在北门玩,也总见到那个乞丐。小孩子总是贪玩,少不了朝着他吐口水,扔石头。这个时候,我外婆就会喝制我们,并且说“那是我弟弟,你们的舅公。”我不相信我还有这样一个不曾来往的乞丐舅公,不仅一次问我妈妈“你是不是有个乞丐舅舅啊。”从来没有人给过我确切的答案。直到,长大,才明白外婆的那一份善心。外婆用一份善份维护一个乞丐的尊严。

  在我的记忆中,外婆是个很善良的人。以前很穷,但是对于经过北门而站在门前讨饭的人,她总不会拒绝。然后社会的进步,有了很多职业乞丐,后来的外婆,对于施舍饭菜,不怎么热心。原来善心也会遭受打击。

  外婆屋子对面的楼梯底下,曾经住着一个十多岁的被遗弃兔唇女孩。那个女孩很脏,但是有些男人更肮脏。外婆看不过眼,80多岁,还去主持公道。少不了还给那女孩子饭菜。忙前忙后的,为这个女孩子联系孤儿院,最后女孩子进了老人院。

  外婆所做的种种,教育了子孙什么是人。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读后感(九):不是纪念 不是炫耀 只是忏悔

  世界上最疼你的人是谁,假若有一天他(她)离你而去,你会怎样?

  作者说,这几十万字写得万分艰难,殊不知对读者来说竟也看得万分艰难。

  很遗憾,由于种种原因,阅读过程常常被中断,但每次再拿起时都要把之前看过的部分再看一遍,就这样让自己“白白”受了许多煎熬……煎熬,真的是煎熬,面对如此真挚的文字,很多时候都是眼中含泪读了下来。

  不知为什么,虽没经历过书中的一切一切,但就是理解作者的千万种感受。我懂,我懂她写这本书的目的不是为了纪念,更不是为了炫耀,她只是想要忏悔,想要用写这本书的煎熬过程来惩罚自己,惩罚对母亲的“不孝顺”。所以才会有书中的那样一句话,“我实在并不孝顺,我只是非常爱妈而已”。

  记得刚读这本书时,是通过学校老馆的借阅。翻开第一页,看到之前的读者用铅笔写上的一行文字,“每个为人子女者都应该读的一本书。”虽然字迹已模糊,但每个文字似乎又是那么清晰,清晰到我相信,无论是我之前或是之后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永久地记得……

  我真的没有办法过多评价这本书的内容,仿佛我的评价终究只能破坏它的完整,那其中伟大的情感不是我们可以轻易参透的。

  我只知道,我很动容,它让我懂得了将来如何去爱护我的母亲,如何不留下似作者这般一辈子的遗憾。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读后感(十):不予评价

  9月份看的书,一开始满怀感动,结果越看越气,恼的是她的自以为是,恼她那令人嫌弃的坏脾气,是她间接地断送她母亲的晚年。说到底,能让人情绪随着内容的起伏而上下波动。

  但是蛮反感的是她带有做广告似的,不时地植入一些商业性东西,或者时不时借着一些事一些人,看似在埋怨自己,实则是在为自己的粗心找借口。

  当母亲突然逝去时,我再也看不下去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