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五月女王》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五月女王》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1-03 20:23: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五月女王》经典读后感10篇

  《五月女王》是一本由颜歌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38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五月女王》读后感(一):谜一样的五月女王

  合上书页,还能依稀看到北二仓库穿红色运动服的高大而孤单身影,还能看到平乐镇上岑仲伯那一瘸一拐的背影,他棱角分明,流淌着细碎的难以言说的悲伤,却在单薄的青春年华给了袁青山最厚重的慰藉,这个发生在平乐镇上充满着悲剧色彩故事,每一个人物都是一个繁华的注脚,铺垫了五月女王——袁青山的一生,一起汇合成了一首爱的不绝的长诗。

  袁青山

  这样一个女孩,没有显赫的家境,高贵身份,也没有什么出众的作为。短暂的一生,她从未做过什么轰轰烈烈事情,她不过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物,一个隐没在身边众人光环下的自卑女孩。然而颜歌却为这个美好洁善的灵魂安上了一副高大的躯壳,可这高大的躯壳并不是她被称之为女王的原因。那么颜歌为什么在一个一生贫瘠,不受重视的女孩的头顶加上了女王的冠冕呢?

  五月是生命力极其旺盛的季节,象征着对生命无限的热爱,这位名叫袁青山的女王,像极了五月,对一声不响的生活始终保持着无限的热爱。

  生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何其幸运,袁青山不出众,平稳的学习长大,一如许多少女一样暗恋着邻家男孩,即使张沛对他有些许冷漠,但至少还有岑仲伯待她如宝。然而生活又是何其不幸,她的一生饱含着无奈,儿时母亲抛弃留下挥之不去的阴影,在无数个悲伤的时刻,她的眼前总会浮现母亲的身影;父亲毫不顾忌的偏袒捡来的妹妹袁清江;让她的青春有了些许色彩的张沛却也在长大成人后与妹妹结为连理;唯一真心待她的岑仲伯却被牵扯进那一段落满尘埃往事里,锋利的刺痛每个人的皮肉,从此她被父亲关入破旧的仓库,远离了外面纷扰的世界。然而越来越高的身躯,让袁青山变得更加沉默悲悯冰冷,他也开始成了平乐镇上人人敬而远之的怪物。

  最后,所有的故事都终会有结束,袁青山的身高已经远高于两米,成了平乐镇上最接近于天的怪物,长久的避而不见让她除了沉默只有沉默。最后,在那个简陋的仓库,布满尘埃的故事变成了大家心知肚明的往事,她梗塞地将母亲的名字吐露:王曼珊,再一次想起那个时常出现影子,然而过往岁月早已无法重现,更无从改写,倘若重新来过,是否会有不同结局

  无论上苍给了她多少不幸,无论深受多少无奈,从最初到最后,袁青山都毫无抱怨,没有丝毫怨恨,自始至终她献给人们的始终是爱。

  岑仲伯

  他恐怕是唯一一个真诚对待袁青山的人,父亲是有些许偏袒妹妹的,而张沛常常无视袁青山,镇上的其他人给袁青山的的多是嘲笑。就像袁青山用一辈子的时间去爱张沛,岑仲伯便用比袁青山更长的一辈子去爱她。他什么都不在乎,不在乎岑奇和王曼珊私奔的秘密,不在乎镇上人的指指点点,不在乎袁华激烈的反对,不在乎袁青山始终爱的是张沛,因为他在乎的始终只有袁青山。

  他是那个在纸条下写下歪歪扭扭的我喜欢你,弄的袁青山心扑通扑通跳的少年,他曾经是镇上唯一一个和袁青山比肩的少年,他是那个在排球队跑八百米使会拍拍袁青山脑袋的少年,他是那个因为奶奶去世红着眼睛四处寻找袁青山的少年,他是那么多年任凭发生多少事任凭青山变成什么样,依然呆在原处的少年。

  在书的最后,他将头贴在袁青山的墓碑上很久,可是他只能感受到潮涌的冰凉从头一直流传到脚底,再也不是袁青山傻傻的温暖微笑了。

  除了袁青山和岑仲伯以外,五月女王中还有懦弱的张沛,一直被光环笼罩下的袁清江,一直牵扯不清的黄元军和乔梦娇,深受痛苦的袁华,充满故事常被人提及的陈三妹,他们都是平乐镇的人物志。

  在这个普通的与其它村镇别无二样的平乐镇,并非像它的名字一样充满和平安详,它的背后承载着鲜为人知的秘密,在上一代人们的罪恶所带来的伤痛渐渐淡去的时候又再一次掀开尘封的往事被人提及。

  最后,惟愿所有的故事都能被时光尘封,给过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让痛苦在此终结。

  《五月女王》读后感(二):转载:颜歌访谈

  在80后的知名作家中,颜歌的不同在于她坚持文学创作,并获得了文坛的认可。从10岁起开始发表作品,颜歌已经陆续出版了近十部长篇小说,这些互有关系小说构建起了一个具备独特标签的文学世界,且追求突破的颜歌让每部小说在叙述和技巧上都互不相同。近日,颜歌的长篇小说正在陆续修订出版,颜歌与记者对谈了其创作的独特文学世界和对写作的诸多思考

  写作成了日常生活,如执子之手一般

  齐鲁晚报:据说你曾经为了写作导致全身水肿,你到底对写作痴迷到何种程度?

  颜歌:全身水肿去输液那次是2005年写《良辰》的时候。《良辰》,它对我来说太特别了,一个多月我写完了《良辰》的十个故事。有一天我突然对父亲说:“爸爸,我好像病了。”他仔细一看,才发现我的脸浮肿了,腿也肿起来,没有一双鞋子能穿上脚。父亲不知道怎么办,打电话叫来了姨妈,然后把我送到了医院。输液治疗了一个多星期才渐渐恢复。那一次其实是一次很极端的经历,并不能作为写作的常态。我也在风景良好的露台上写作,或者在飞机晚点的候机大厅里写,还有一次,家里朋友聚会的时候,几个人眼睁睁地看着我一点点写完了《异兽志》的一章。每一次都有所不同。写作于我,曾经呕心沥血,生离死别,到现在,成了日常生活,如执子之手一般。

  齐鲁晚报:是不是要创造一种具备独特个性文字,首先要成为一位具备特质的写作者

  颜歌:特质这件事情,我一直都相信每个人都各不相同,这也是我一直以来喜欢写作的原因。有人说作家刻画万物众生,我却做不到。我写作的最初标本是我自己,长期相处的也是我自己,我希望最后我能参透的也是我自己,这就够了。

  留在了巢穴里,几十年如一日地写作

  齐鲁晚报:你是从什么时候发现,自己是这么会巧妙叙述、会讲故事的?

  颜歌:写小说这件事,最初无非是一种倾诉欲,以及小小私心里希望自己能有不同于其他人的地方。从十几岁开始写小说,到现在还在写,看着身边的同学、同龄人,甚至是最初在一起写作的朋友,都成长起来了,像鸟儿从巢穴中飞出去了,涌向五彩缤纷的世界。最近开始产生这种感觉,不是我选择了写作,而是我被留了下来,将留在巢穴里,几十年如一日地写作。如果说我写得比十年前更好,只是因为我留在了这个地方,一直在写。

  齐鲁晚报:通过多部小说逐层构建你的文学世界,这是你要逐渐打造的写作风格吗?

  颜歌:毫无疑问,我在构筑一个文学世界,就是“平乐镇”,《五月女王》这个长篇算一个,断断续续的短篇,还有现在手头在写的长篇。我想写中国的城乡接合部,上世纪八十年代人眼中的城乡接合部和故乡,因为觉得这是很有意思的地方,有戏剧性、有冲突、有脏乱差——这都是我喜欢的。

  当然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这个独特性也可以说成风格,这样说的话,“平乐镇”当然是我的风格,里面的人都是我的父老乡亲,张口说的都是四川方言——这就是我的精神家园。

  齐鲁晚报:在写作技巧上,你觉得一个作者可以借鉴其他作家吗?你的《声音乐团》曾被读者认为与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盲刺客》结构相似。

  颜歌:当作家之前先是读者,喜欢的作家当然有,还并不少。作家们都是吃百家饭成长起来的,不可能不受到他人的影响。从吃下去的杂粮到写出来一本书,这有一个漫长过程,也是一个内化的过程,这过程漫长、精致、神秘,可以视作文学的发酵。

  就拿《声音乐团》来说,为了做出交响乐的形式,我用了一个复杂的四层双向逻辑结构,写完以后的一天,我忽然发现,这可能会让人想起阿特伍德的《盲刺客》,当时我的心情是“哎呀!”——念头就过了。果然,有人以这个为观点写了评论。我也可以提炼出这两部作品能让人联系起来的标记:女作家,姐妹,戏中戏。非常简单数学对位题,读的人愿意这么来想《声音乐团》,我想不过是为了偷懒和图个方便

  我的必需品:孤独,失败,迷失

  齐鲁晚报:你说过,“保持自己的失败感和卑微感,这样我才能成为更好的小说家”。这应该是你所认同的作家应有的处境吧?

  颜歌:“作家要保持失败感。”我说不出这么有指导性的话,我只能说:“我希望自己可以一直保持失败感。”仅仅针对我个人。而失败感的存在并不能作为一种工具,使我的小说发生什么变化,或者在某一部作品中显示出它的高超之处来。作为小说家的我,对于创作的物质要求少得可怜,有电脑就可以,纸和笔也能凑合。但在精神世界里,有几样东西一直都是我的必需品:孤独,失败,迷失,乃至最终的无用。

  齐鲁晚报:你说要写一部“地道”的小说,怎样的小说是一部“地道”的小说?

  颜歌:所谓“地道”的小说,我希望是一部能说服自己的小说。世界上其他人对它的评价、感受,我无法作主也没有兴趣作主,因此,归根结底,是希望作为小说家的我能够说服作为作者的我,希望作为个人的我能够和作为小说家的我在其中相处下去。我常常在回答这个问题,都说得有点不好意思了,套用我以前的话——“我要写一部可以放在我坟头上的小说”,就是这样吧。

  齐鲁晚报:你曾说你写作从来没有考虑过读者,你现在怎么定义写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

  颜歌:写作主要来说还是自己的事,但它的确又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我假设它应该是我一生要做的事了,而有时候,我需要同伴、战友、围观者和敌人,跟他们讨论、争辩和长谈,得到称赞、诋毁和批评,这可能就是我和读者的关系吧。以前我说“我只按自己的想法来写,其他人都和我没关系”,现在我说不出这么绝对的话了,任何一件微小或看似无关的事情都可能以神秘的方式未来造成重大影响。

  齐鲁晚报:你的生活是怎样的?

  颜歌:有时候会不想写,有时候就想一直看书,有时候想做饭,有时候想去旅行。基本上,我把这样自由散漫的生活过了五六年,每天睡醒了就起床,困了就睡觉,写不下去了就不写。成为一个作家,最大的好处就是,这个身份把我生活中所有一切无聊无趣甚至无意义的事情都变得合理化了。作为一个职业观察者,我经历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这么想的话,运气不坏,就会一直写下去吧。运气坏的话,可能就去做点别的什么,然后偷偷写。

  《五月女王》读后感(三):小镇温柔

  前段时间看的这本书,本来是作为消遣的,结果却意外地不错。最初受到吸引是因为和作者颜歌的成长经历比较相似,四川小城长大的孩子,不管是那油腻的小饭馆还是那乡土方言都让人觉得亲切。可是如果只是因为生长经历相似,那并不足以吸引到所有人(其实我有点怀疑非四川和重庆的读者是否会有一定的阅读障碍)。颜歌在这本书以及她别的书里都在试图搭建一个文学世界,一个她所谓的“城乡结合部”,一个由童年、小镇居民、秘密、死亡、构成的文学世界。有不少的书评都将她的平乐镇和福克纳的美国南方作比,我因为一直对福克纳无感,读书的时候也没有认真读。不过我倒是想起Sherwood Anderson写的Winesburg, Ohio. 我是在读大学的时候学过这本里的一个短篇,名字都忘记了,但是印象很深,也是一个虚构的小镇和一群普通但又各自有各自故事的人。但是这里不想将两本小说做更多的比较,回到《五月女王》。

  这部小说最让人感动的地方,应该就是作者投入到一个小镇的温柔的关注和眼光年轻的时候,我们都想着环游四方,去看明亮的大楼和绮丽的风光,并且多多少少会嫌弃那个油腻腻的、不土不洋的、毫无特色的家乡。可是到一定的年龄,你会发现,不管走多远,身体里除了流淌着父母的血,也流淌着家乡的河水、散发着家乡的潮湿气息。那些在你童年时期出现过的人,比如一起玩过家家女生放学路上欺负你的男生外婆院子里的来路不明阿姨、一生都在“混社会”的叔叔,总是会在不同的时候出现在你现在的精神生活里,在你夜里睡觉前最安静的时候“嗖嗖”地掠过,或者干脆在你最累的时候出现在你的梦里。这种对于家乡最原始的留恋,往往是离家千里的人最容易体会。而带着怎样的目光去看待这样的家乡小镇,往往会随着一个人的成长而改变。记得几年前,我过年回家时,总是感叹“这不是我认识的家乡了”,小城里的街道上比那些比我更年轻的大学生占据了,我多少有些不高兴和不适应。但现在,看待家乡的眼光发生了变化,总感觉家乡随着父母的老去一起老去了,你没法去抱怨它,只希望它好好的。而这种“好好的”想法,大概也是颜歌投在她的平乐镇上的那种温柔的想法和目光。在这部小说里,无论是袁青山这条线,还是“我”的这条线,都描画了这个小镇上的各种小人物,我想颜歌是要给这些人写个短的传记。我也曾经有这种想法,要给那些童年生活里的人、那些在历史里无足轻重的人物写个小传,让人知道他们和她们曾经是这样地生活过。对待这些小人物的笔触一定是温柔的,对待这些小人物生活的平乐镇的笔触也一定是温柔的、或者还散发着当地小饭馆里的红油香。

  但是小说也有不尽如意的地方。对于灵魂人物袁青山,我唯一能记住的是她的身材的高大,可是无法去回忆或者想象她的脸和眼睛,她似乎是一个模模糊糊蒙了层面纱的存在。而在小说的整体结构方面,前面部分对于袁青山对于小镇的重大意义铺垫太多,导致最后她的死显得有些头重脚轻。

  总的来说,看到一个年轻的作者愿意安静地区勾画一些普通人的故事,是一件挺欣慰的事情。

  《五月女王》读后感(四):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先不去说这本书里面所投射出的作者本人想要传达给读者的原型化和试图具象化的孤独,也先不说独特的叙事结构与悬念迭生的开篇铺陈,单从我自小判断小说的立场来说,这是一部非常吸引人的书。

  而我判定小说的依据是,是否能从别人的故事里引起读者本身的感情。

  与此同时开始看的小说是莫言的《红高粱》,所以高手就是高手,华山论剑起来莫言也是一朝登上武林至尊地位的前辈。因为《红高粱》离我万水千山,看起来依然可以泪水长流惊心动魄,而被《五月女王》感动有大部分的原因是它的故事在我身边层出不迭地发生着。

  一个小镇就是一个小社会,看完书看书评,很多人说作者在批判小镇人的冷漠,我生长于大型厂矿大院,看到的也大多是小说里所描绘的,相似程度极高。但在我看来,这种冷漠本身就是人在红尘社会中修炼出的自我保护的本性,那些茶余饭后的八卦,是把别人的凄惨含在嘴里化成对比而出的幸福感,以此继续艰苦的生活。

  袁青山是个符号,她更像生活本身,因为只有她本身能决定自己而又被命运所决定着。上大学深深着魔希腊神话的宿命感,二十几岁的人生本来也是与命运相撕扯的年纪,这大概也是曹禺最终也没有写出超过他年轻时代《雷雨》这部不朽之作的原因。

  所以颜歌的这部书也算是透露出了她的年龄特点。等到作者再再成熟,叙事的广度和深度会更宏大。

  在看书的时候脑海里不断回忆着我经历和听说的有关渺小的人的故事,也不断回忆着苏轼的《前赤壁赋》,本来想在看书后写出这些人的故事,但是现在看来,还是让它们随着水流远去吧。

  《五月女王》读后感(五):每一章的开始,作者一遍又一遍地提醒读者:袁青山死了。

  每一章的开始,作者一遍又一遍地提醒读者:袁青山死了。

  就像

  《how I met your mother》里,每一集的开头,都提醒观众,瞧,老爸遇到了老妈,并且有一子一女。

  可是,老爸已经把这个故事讲了八年,老妈还没有出现。

  所以,直到最后,袁青山才死了。

  每一个人都渴望离开平乐镇,却最终都留在了这里。包括袁青山私奔的妈妈。

  呵呵呵,我不也是。

  还有,我发现,我评价一个人物的好坏,就是看这个人,对主角的态度。

  可是,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立场啊。

  就好像,她沉入的世界是她自己的,怎么怎么怎么的。

  《五月女王》读后感(六):从一个渺小的视角看

  读《异兽志》时便记住了颜歌,偶遇《五月女王》,便兴奋地拿来读。从目录便可看出这篇小说与众不同的结构,都来确实精妙。而情节的发展一直不同与我所想,读后一半的时候,不时地会感到一种莫明的伤感,甚至是绝望。

  平乐镇,一个普通的小镇子。虽然我从未经历过八十年代,但是总会一边看一边在内心描摹出平乐镇的马路、泡桐树、小吃店,还有形形色色的人以及他们脸上由泪水和笑容交织的痕迹。也许,真正的生活就是这样,平凡而广泛,有喜有悲,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故事和秘密。

  袁青山,终究长成了我意料之外的模样,她只是一个单纯又寂寞的存在,可是巨大的身体将她重重地摔倒在地,使她动弹不得。会有谁知道她呆在北二仓库时内心经过怎样百转千回的挣扎,那些呜咽、抽泣、嚎哭,还有汹涌之后的平静。

  张沛,他曾刻苦读书一心想要离开虚有其表的家庭,最终却在外面的世界面前低下了头,回到不愁三餐的少爷生活。他年少时憧憬幻想的一切,一同被握碎在他的手心里。

  袁清江像个公主一样的地长大,但她内心的安全感却无处索取。少女的爱热忱又坚定,而身世之谜使她的心绪飘忽不定。当所有的真相摆在面前,她终于再也找不到合适的去处。

  小镇上的人们循规蹈矩地过日子,他们的命运却是相互纠缠在一起的,一个人的喜联结另一个人的悲,一个人死去,又有新的生命来到,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丝线,飞扬跋扈在平乐镇这个舞台上。

  《五月女王》读后感(七):忧伤的平乐

  你可知道,那一页页翻过的,不是平乐镇已逝的往事,而是我零乱、破碎的心情

  那些别人的故事,掺杂着谎言、背叛、欺瞒和冷漠的生存或消逝,暗暗地和记忆中灰色的阴霾重合。所有的悲伤或是怜悯都没有缘由,只是那一瞬内心的触动罢了。

  又或者在悲悯着他们所有人的不幸的同时,感恩着自己拥有的一切。

  只是想记住这个叫做袁青山的女孩,以及那个一心一意对袁青山好的小混混岑仲伯。

  夜晚,听着水木年华的《再见了最爱的人》,想到了岑仲伯。

  我想象这是岑仲伯唱给袁青山的歌。我想象他所有的眷恋和悲伤全部幻化进了这首歌里。

  虽然我知道他永远也做不来这件事。他能做的,无非就是在旁的人欺辱袁青山的时候全力地维护她,或者是在袁青山告诉他自己什么都不好的时候霸道的骂她“你管老子的。老子说好就好。”

  他还做过什么呢?不知道袁青山会否记得他们在一起的时刻,可是我记得。那些片段或许是她短暂人生中最温暖的部分了吧。

  岑仲伯是整个平乐镇唯一比她高的人。他会在每次跑步跑过她时伸手打一下她的头顶;他在她因自己身高而深深自卑的时刻提醒她自己比她高;他写下歪歪斜斜的“我喜欢你”递给她就再不敢说话了。

  我总会想到他一个人在清溪河边从早坐到晚时的落寞和绝望。只是没有人知道他在以这样的方式怀念袁青山,怀念那个用一生来暗恋另一个人的高个儿女孩,那个和他同一天生日的总是沉默着勇敢生活着的女孩,那个他深爱着的却从来没有办法走到一起的善良的女孩。

  整个平乐镇恶名远扬的五金师傅岑仲伯把额头贴在袁青山高大的墓碑上,他静静地贴了一会,终于站直了身子。

  是的,我们都想知道他是不是喜欢袁青山,而答案也再明显不过了。

  正如作者所说:如果连他也不爱袁青山,那我们镇上还有谁来爱她呢?

  他回到镇子里,依旧会每天乐呵呵的抽天下秀,喝点小酒,该上班上班,下班打点小麻将,尽心尽职的和老婆睡,或者和别人睡了尽心尽职的不让老婆知道。他爆粗口,讲荤段子,开各种各样俗套的玩笑——他就是不让其他人看出来,他是多么悲伤。

  他将用余生来铭记那个叫做袁青山的女孩,那个本该也的确被平乐镇铭记的巨人女孩袁青山。

  她的一生只不过短短的23载,没有母亲疼爱的孩子,在邻居们的闲言碎语和自己深深的自卑中长大的高个儿女孩。她从小镇中得到的是无数次羞辱性的围观和各种不同版本的指指点点,人们当她是怪物,其忌讳程度已达到不再叫她的名字而将她称呼为“那个”。可是她,在我们今天从医学角度看来,只不过是一个不幸患巨人症的女孩。

  她从来都不被谁需要,不被谁关注,除了那个把她放在心底的岑仲伯。

  她从小到大,听到的第一句生日快乐是岑仲伯在他们16岁生日时说给她听的。而她一直期待的那个深深的拥抱也是还是岑仲伯在她18岁时给予的。

  她灰色的人生历程中,岑仲伯是唯一一个心疼她的人,可是她,只是逃避……

  她的确没做什么。

  只不过是一个暴雨过后的晚上,平乐镇的人们发现新修的水坝被冲开了一个口字,而镇子里的他们却能安然无恙的梦醒的唯一原因是,那块堵住缺口的“石头”是他们所有人眼中的怪物:袁青山。

  看过太久了,写不出那种心疼的感觉了。

  隆重推荐:颜歌《五月女王》。

  《五月女王》读后感(八):May Queen

  一本仅有388页的小说,

  将其读完,你需要多长时间?

  对我来说。

  答案是,一年。

  《五月女王》。

  断断续续,读完它。

  我用了整整一年时间。

  就如同作者所说。

  这也是一次我所做出过的,最为漫长、悲伤、苦痛的抒情。

  我长久地徘徊在永安城平乐镇里的那几条小道上。

  眼巴巴地望着从这里进进出出的人群。

  那些健在的,正在老去的,逝去的,或者已经消失的人们。

  这里隐含着的是:

  一场八十年代人的小镇记忆。

  一段充满隐忍背叛和欺瞒的成长。

  一次漫长而绝望的恋爱。

  一篇现实与幻想的对决。

  和一些平淡和诡谲的悲痛。

  袁青山、张沛、岑仲伯、袁清江、……

  高木匠、张仙姑、曾寡妇、朱驼背、贾和尚……

  这些人。

  不管是存在于小说还是现实。

  他们都认真地生活在他们自己的世界里。

  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个世界,而每个人的世界又都不可能被其他人看到。

  他们为世人展现出一场又一场献祭、牺牲、罪和报应。

  那个只出现在袁青山幻想中,始终将身形隐藏在暗处的女子。

  那个她爱了整整一生,却从未懂得她爱意的男子。

  以及那个也爱了她整整一生的,悲情而绝望的男人。

  他们的故事已经远去,留下的却是满满的哀伤。

  那哀伤一层又一层,弥漫地围绕在平乐镇的周围。

  关于岑仲伯,书上这样写他。

  “是的,无论从哪个方面看起来,岑仲伯都和我们平乐镇其他的人没有分别。

  他每天乐呵呵地,抽天下秀,喝点小酒,该上班上班,下班了就打点小麻将,尽心尽职地和老婆睡觉,或者和别的女人睡了就尽心尽职地不让老婆知道。他说粗口。讲荤笑话,开各种各样俗套的玩笑——他就是不让其他人看出来,他是多么悲伤。”

  面对这样的男子,我喜爱、敬佩,却无能为力。

  我看过,徒留几声叹息。

  真正让我悲从中来,是他无望的爱意。

  “我们镇上恶名远扬的五金师傅岑仲伯把额头贴在袁青山的墓碑上面,

  他静静地贴了一会,终于站直了身子。”

  突然,鼻子就忍不住地泛起了酸。

  如果连他也并不爱袁青山,那平乐镇上还有谁来爱她呢。

  是了,他爱她。

  在世人均抛弃她,她自己也都放弃自己的时候。

  是他,还一直陪她。

  他偷偷地去看她,他和她说话,尽管,他知道,她并不爱他。

  那爱,无望,却异常坚决。

  这是需要多大的爱意和坚韧,才能超越的悲伤。

  这真的是爱呢。

  《May Queen》

  一个关于袁青山的故事。

  一个满是伤痛的故事。

  对袁青山来说,她沉入的那个世界是她自己的。

  对于其他人来说,那世界只是一片黑暗。

  五月女王。

  诚心推荐。

  《五月女王》读后感(九):源自五月女王的乱七八糟所想

  没有什么

  就是没有什么

  陷入某部小说无法自拔

  沉沦在别人的情感中不可自已

  那么真实

  我不是袁青山

  但是我记得那个像余飞一样的男孩

  还有那个令人心疼的岑仲伯

  不管拥有怎样绚烂的人生

  最后的最后

  我们终于成为芸芸众生中那不起眼的一粒了

  当青春不再

  疯狂不再

  传奇亦不再

  我更不是袁清江

  或者说我是那么强烈的厌恶这个自视甚高的孩子

  但是不能否认的

  我也幻想过自己或许有着非凡的身世

  也曾厌恶过身边平凡到丑陋的世界

  但是我长大了

  我明白了世间的无情与珍贵

  谁也不是公主

  或者说公主也只是沧海一粟

  幸福的是周围有我们爱着和爱着我们的人和事

  即使平凡甚至丑陋

  但是有爱

  便让一切充满了柔软的意味了

  有时候在喧闹的ktv看着那些曾经的人们

  他们唱着闹着喝着 神情激动

  我总是会想

  这是怎样的人生呢

  十年前的我们是否想过

  今时今日的现在呢

  曾经为爱疯狂过的孩子们

  曾经立志大有作为的少年们

  如今或许成家立业

  问及那些爱过和伤害过的人

  也许会淡然一笑

  也许早已忘却了

  很多时候会深深觉得

  为什么只有我还记得那些

  那些可能并不属于我的故事

  我仍记得谁为了谁立下的誓言

  仍记得谁为了谁留下的眼泪

  也许我们曾是那为了爱而存在的小狐狸

  也许我们曾是那被爱呵护的玫瑰花

  但是成长

  成长

  会突然有那么一天

  我们不再记得小王子

  不再记得前世今生

  我们发现周围都是面无表情的甲乙丙丁

  于是我们慢慢成为一样的戊己庚辛

  我们一样生活

  上班 学习 娱乐

  我们高兴时去唱歌不高兴时去喝酒

  似乎形势已经宣告我们生存

  但也许会在某个清晨微醺的一瞬

  想起那些过往

  分不清梦境与现实

  那些曾经隐藏在心底的梦想与伤害

  那些快乐和悲伤

  突如其来覆盖了整个世界

  一秒万年

  然后我们摇摇头

  告诉自己清醒起来

  然后我们如往常一样穿衣吃饭上班娱乐

  然后我们成为平凡甚至丑陋的世界的一员

  然后的然后

  总有人重复我们的故事

  唱我们的歌

  走我们的路

  做我们的梦

  而这一切

  终将成为梦中的风景

  梦醒了

  纷飞天涯

  《五月女王》读后感(十):袁青山,我好像看到了你的伤。

  这是去年的夏天在看的一本书,还记得那时候读这样一本书的那种憋闷的情绪,心疼那个叫袁青山的女孩子。她很善良,因为她长得太高大而拥有的自卑,那些痛其实我都懂。

  颜歌的文字很美,使我常常陷入我自己的童年回忆里拔不出来,那里有太多太多我们八十后童年时的小记忆,让我知道哦,原来不只是我会在年少时有过那样幼稚的想法,或者做过某些幼稚的事,原来我们大家都有过。但是也都是这样一点一点成长起来了。

  袁青山真的是一个让人会觉得很痛的女孩子,当我再炎热的夏天安静的躺在床上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一次又一次的以为自己会读不下去,真的太痛了,我想起了我的童年,并不快乐的小学生活,我的沉默寡言,以及因为学习成绩差而遭受别人的耻笑,也是同样的会自卑,却还是会像小蜗牛一样卑微的活着,用小小的龟壳保护着自己不受更多的伤害。与美丽的袁清江相比,我真的更喜欢袁青山,我一直在想,如果在我的身边有着这样一个高大奇怪的女孩出现,我会去耻笑她吗,还是会欣然与她做朋友,懂得欣赏她的美?至少在我如今25岁得年纪,我觉得我懂得欣赏她。她是豁达的女孩,她从不曾伤害身边的任何一个人,当她觉得自己受到伤害的时候她选择了独自去承受,所以她将自己关在了小小的屋子里再也没有出去过,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真的觉得自己好像看到了这个女孩子,看到了她从未暴露在人前的伤痕,我觉得自己真的懂。

  所以写着这些文字的时候我的呼吸都是沉重的,我想我不会再有勇气去重新看一次这本书,我受不了这样压抑的自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