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此间的少年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此间的少年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1-04 20:1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此间的少年经典读后感10篇

  《此间的少年》是一本由江南著作,华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83,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此间的少年》读后感(一):此间的青春

  一厢情愿相信《此间》一定是江南用最纯粹的心写出来的

  比起九州,语言没有那么华丽,比起龙族,场面没有那么大,节奏没有那么鲜明。读了《此间》才发现青涩的文笔,真挚的心和动人的青春才最是般配。

  友谊爱情成长还有那些像是浮现眼前的生活比一些故作矫情无病呻吟的所谓青春文学不知好了多少倍

  最珍贵的是真实,其实也不能说真实性,但是生活气息真的很浓厚,或许用“胧蒙美”来形容比较合适。说假的又那么近,说真的又触摸不到,但是每个人都似乎看到过,发呆时想象过。

  也不是每一对都在一起,段誉的痴情并没有换来一丝希望,黄蓉和郭靖这种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型的倒是走到了最后,穆念慈留下的那句“杨康是个大坏蛋”或许触动了心弦,折柳书签上康敏留下的“大猪头猪头”也被乔峰珍惜住,等到时间滚滚,这些都会成为过去的故事,下一届下下届也会有段誉,欧阳克,乔峰,康敏以及其他人,故事又要重演,只不过换了演员。

  《此间的少年》读后感(二):此间的少年,此间的我们

  其实这本书在我上高中时候朋友推荐我看了,可惜当时没有时间,没有那份经历,也对金庸的武侠一窍不通,现在想想如果那时候读了,不知道会是什么效果呢。

  刚刚读完这本书,看到熟悉的武侠人物一个个被拉进了大学里过着和我们一样却又多了些许滋味的生活,我不由得就会失声轻笑,笑他们的可爱,笑他们的机灵。可是,随着情节的慢慢发展,看到杨康和穆念慈、段誉和王语嫣、乔峰和阿朱等等的故事走到尽头,不禁心底生出一股忧伤,事事皆有定数,各有因缘。聚聚散散,离合悲欢,惹出多少唏嘘悲叹。

  让我感慨颇深的是令狐冲当班长一节,直接就让我看到了大一时作为班长的我的身影。虽然没有令狐冲同学那么的无奈失望纠结伤感迷惑,但也背负了很多很多,有时候一腔苦闷无处诉说,很多事情都要自己承担。作者不愧文字好手,可以把这种情绪写得如此细腻,让人不禁产生强烈共鸣

  有人说这本书是写给毕业的人看的,确实如此,可怜我这个大二的人看过都有了离别之伤感,不可不谓好书。

  只想说,未毕业的人儿们好好珍惜现在;即将毕业的人儿们,不妨再回头多看一眼曾经生活过的校园。。不论如何,校园里埋葬着我们的青春。

  《此间的少年》读后感(三):毕业其实也很稀松平常,就跟失个恋又不会死一样,一转身再也不见而已。

  记得最早看这本书的时候,或许是天龙八部的原因,对慕容复这个角色印象深刻结果这本书江南的塑造下,无论是原著最后疯掉做着燕国大梦的他,还是书中最后偏执到放弃前途也不回头接受王语嫣的他,自始至终硬撑着骨子里的那股骄傲

  记得看博客的时候,有个人这样写到,有的时候我曾经想,我们骄傲,是因为一个人的存在,让我们可以持续骄傲下去。当她离开的时候,我所有的骄傲就不复存在,只能卑微的生活着。

  书中最虐心的无非是杨康跟穆念慈那段,杨康一直是一个骄傲的白衣少年,每次出场的时候,都是翘起的嘴角有着淡淡的笑容一生下来,就仿佛有着无数的骄傲,无论是学业、还是生活,都如一朵莲,轻轻的看着周边的人们

  这很容易让人想起花无缺,那个在移花宫无缺的张大,可以有足够理由骄傲的男人,唯一不同的是,当花无缺遇到铁心兰的时候,他的骄傲就全部化为乌有。而我们的杨康,在遇到穆念慈之后,依然骄傲着他的骄傲。

  此间的少年中,杨康和穆念慈在我们的视线中轻轻走来,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一个骄傲、一个谨慎。最后两个人渐行渐远减无书,在穆念慈收到第一次,恐怕也是唯一一次杨康的情书的时候,也许她已经决定了她的放弃。因为她在杨康的身边,只能仰望这个人的骄傲,而在彭连虎的身边,也许会成为他的骄傲。

  我曾经无数次想过:是什么让杨康无法放下他的骄傲?是因为害怕自己,还是其它。但是我能深深理解杨康的那种骄傲,那种为了你的骄傲。你知道吗?因为你的存在,才能让我如此骄傲的下去。而我也希望因为我的存在,能够让你继续的骄傲着你的美丽,我会用全部的时间去小心呵护你的美丽和骄傲,直到一生。

  但是穆念慈并不知道,所以她遗失了那个记满杨康的日记本后,也只是一声轻轻的叹息。她不知道,在她背后,那个白衣、总是翘着嘴角轻轻微笑的少男,一直在凝视着她。他以为她能明白她的心。

  我想你会成为我的骄傲,所以请先让我成为你的骄傲。

  也许杨康永远都无法说出这样的话,他只能默默注视着穆念慈的远去。然后把他的心和他的回忆,缩在那个抽屉,在某一个夜深人静的时候,轻轻的翻阅。

  在江南的大坑中,我们无法揣摩杨穆两人最后的结局,正如无法去揣测林澜跟江南之间到底存在着什么,尽管目前来看,江南尽可能按照原著中那样,安排每个人应该的归宿和结局。但是在真正那一刻来临之前,我们只能去猜想,那个少年如何能放下自己的骄傲,将心事详细的告诉她。

  也许我们每个人想说的话都是如此的简单

  最美丽的情感总是藏在梦背后

  别触动它一碰就凋落

  花谢落后连北风都会寂寞

  心如潮起潮落愁已锁住眉头

  如果要我将你一生写成一首诗

  我不写梦只写你的手

  青春如酒醉了把你手紧握

  带你看山看河看我情生心头

  以为自己心已尘封

  谁知窗外春意浓

  依然被情愁惹得眼朦胧

  守着你是我不是风

  深情意重

  一生守候着不会移动

  我真的想这样告诉你,非常想大声的告诉你。但是杨康那样骄傲的孩子,是否会害怕,当我们大声说出来的时候,却无法成为你的骄傲呢?

  所以在杨康深锁的心里面,只有那一本已经残缺的笔记本和那一句轻轻的,也许包含了穆念慈所有情感的:杨康是个大坏蛋。

  你在舞台上你自己的骄傲和美丽中舞蹈

  我在你舞台外寂静黑暗沉默

  我曾愿用尽我有限时光

  就如此凝视、凝视、凝视

  直到我随着时间的流水化作雕塑或者尘埃

  可是当我再也无法忍受这片黑暗中的孤独和寂寞时

  我拾起那束经年尚未凋谢的百合放在惟一的灯旁

  看见这随风飘逝的花瓣么

  请在最后一片花瓣零落成灰前看我的眼睛……

  抱歉我又引用了这么文艺扯淡的段子~

  又开始相信伟大的爱情了吗?

  ——————————————

  分P而已

  “贱人!!!”

  当内心的千万匹草泥马呼啸而过时,我却又因心里的某种安心感笑了出来。

  你还是你。

  话说,自从看完银魂等各种吐槽剧一波的东西之后,下限这种东西就跟绝不会再握中学男生的右手一样不知道到曲折到哪里了。

  我一直不理解在我最惨的阶段为什么事情要变的更惨才能丰富生活,我不理解在我孤独到只剩我一个人的那94天,为什么连个句话都懒得跟我说,逢场作戏到头无非表示人心多变,热情冷却最后或许别人即使家破人亡也会只是表示人生就是这样,关我毛事,你得自己坚强,真是难,就像我可以扛着黑社会要账,顶着民工抄家伙上门要工资长辈被查水表穷到没朋友还要去找你能有所慰籍一样,但是,其实我一直都在强人所难吧,唉,我也不想,想想当初蹲在大郑州马路边叼着烟眼泪都要掉下里的感觉,真是TM的惨。说起来都挺骄傲,为什么在这样情况下总想有人站在身边,但是索要的那点同情无非显得我有多么的无足轻重让人笑话而已。

  突然想到想起希腊神话里那个叫俄耳甫斯的兄弟的故事兄弟弹得一手好琴,是能够弹得石头都落泪,地狱三头狗都鸣鸣地围着他卖萌的强者,他还有一个漂亮老婆欧律狄克。

  但欧律狄克给毒蛇咬死了,俄耳甫斯兄弟以泪洗面之后抄着他的家伙就奔地府去了,一路把冥河上的艄公都给弹哭了。

  最后杀到冥界老大哈迪斯面前说,我要我老婆。哈迪斯说你牛逼!行!老婆你带走,不过有个条件,走出冥界之前你不能回头看她,否则她就永远留在这里了。俄耳甫斯兄弟就带着老婆一路往前,老婆就跟在他后面喋喋不休地诉相思,俄尔甫斯兄弟横下一条心,愣是一路没回头搭理老婆。就在他们已经看到人间阳光的时候,老婆抱怨说你不爱我了。俄耳甫斯兄弟心里柔情忽然泛滥,回身拥抱老婆,老婆就此被地狱的长臂拉了回去,只留下一串眼泪给他。

  这个故事说明天下英雄好汉,十有八九都是挂在那要命的温柔上,所以《葵花宝典》教育大家“欲练神功必先自宫’’委实道理精妙!不过说起来那又如何昵?东方不败倒是大仁大勇地照做了,可还有杨莲亭在后面埋伏着他呐!

  说起来没有遇到什么某某某什么某某之前,我也是一条好汉呀!是那个威风凛凛的小屁孩,站在自家的天台上,双手比着枪形对着夜幕中的红绿色啪啪地扫射,不害怕不惊恐,不忧伤更不绝望,是个相信自己拥有全世界的小屁孩。

  可是后来都会长大呀,知道了这世界上并非所有人都是圣斗土,不是高喊着“希望”那种热血口号就能再站起来的。有些希望就像是肥皂泡泡啊,注定要破掉;有些人真的已经没有力气了,这一次倒下去就不会再站起来了。各种观众真是抱歉,主角这次撑不住了……不会再去抓那妞儿的手了,她已经……很幸福了啊。 他必须强迫自己不断地想这个想那个,否则就会撑不下去。 最后就想到了万博倩走之前说的那句话,“如果喜欢.,什么人,就要去找她,别在原地等哦。”

  说得真好,如果有人在外面等的话,谁也会跟万傅倩一样飞跑吧?可是没有啊。

  说起来不该是你走出这个处境的啊,在对方的眼里你最没价值,要是别人好好的就能结婚了吧?你出去了能干啥?你倒在这里也就是身边几个老表可惜这聪明的小伙就这样黑了,可能有点兔死狐悲罢了。

  靠!可想到这些事情果然就豪气横生啊!再也不惧黑暗里藏着的任何妖魔鬼怪!你看老子这渣到爆的人生老子是死猪不怕开水烫要勾魂么兄弟来嘛!没有存在感的人生就是坦荡荡!

  哈哈,真是一吐槽写点真是小孩子,而小孩子的特性就是不愿意把一些东西变成回忆。

  有些事情不能拿星座说事,

  如果想看的是真善美和谐社会,会有无数种选择。嗯,我们现在这盛产这个,最新一代的型号叫“正能量”。

  一个人,如果我见过了她最狼狈样子还能够继续爱她,我才踏实

  一个世界,如果我见过了它最不堪的样子还能够保有旺盛的战斗欲,我才比较容易活得下去。

  所以说嘛。逢场作戏,念经似的在耳边叨叨心灵鸡汤什么的就算了,什么“世界是美好的,人生是充满希望的,你是快乐的。”万一不是呢?退款不?连退款都不给谁还愿意信呢?

  我宁愿是有个软妹贱兮兮地一边发着抠鼻孔的表情一边对我表示:这个世界嘛,你也看到了,就是这么个操行。骚年,你得接地气。

  Take it, or leave it.

  这感觉真是NICE,不是吗?

  长辈经常告诉我们毕业就是要进入社会了,面对各种压力了什么的,而且毕业季嘛,各奔东西场景总会要感伤点什么,但我却感觉我好像期待这一天很久了。

  人嘛,总会在结束的时候想到开始,

  时间真特麽的是个特别玄妙的词汇,当你提到它时,往往意味着后面要发表一系列物是人非伤春悲秋的臭矫情。

  有人变得成熟,有人被岁月击垮,有人蓄起长发,有人去隔壁网王打酱油,还有某人乳量如我国第一个五年时期工业发展水平一般迅猛增长。

  当维度被打碎的一刹那,所有人于时间长河中凝望彼此,发现了那些未曾改变之物。

  真是老套又催泪呢。

  可想回头说点什么,却发现一切又该从何说起呢?

  毕竟所有的故事都是从相遇开始,

  而在这相遇与结束的过程中,时间把一切改变得太快,这种变化连你自己也不曾发觉,哦,对,这个变化俗称为成长。

  悟空传里面说:也许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以为这田地都是为他一个人而存在的,当他发现自己错的时候,他便开始长大. 。

  我们都是用太多的挫折来换取成长的资本,抛弃了哪些属于我们自己的纯真,渐渐填充上世俗的麻木和冷漠

  这是无法阻止和控制的事情。

  但在这个过程中,要感谢是在这些时光中愿意分享彼此时光的那些人,

  因为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孤独在所难免

  所以,E神最好的歌还是那首苦瓜,不因为别的,正因是在最自己需要的时候,你愿意在,而不是逃。

  万事万物都会有一个终点,不管从现在这个角度看不看得到。

  比如很早以前觉得怎么也无法丢弃的书,现在送人也是可以的。比如喜欢了很久的一个人,现在消失很久也不会觉得难过。比如再讨厌胡萝卜,现在觉得蒸软了以后也可以吃的。

  比如你我一样也毕业了。

  我现在也变得越来越懒,朋友不多,随便吐吐槽,真正还在意的人跟我认识差不多也都过十年了,从认识到现在,你也变了我也变了,有些东西不在掌控之中,走形在所难免,在这之前有不少人应该已经跟我不知不觉就道别了,各自默默滚到现实再不联系,当然这与大家习惯性清除好友的行为有关,现下我也难以免俗,很多人说不定就基本再也见不到了,起码我还表示了再见,毕竟老了之后记忆力也不行了,一个单词还得一星期背,说起过去干了什么坏事也想不太清楚,只能说感谢那段孤独到只能自己一个人通宵dota的时候有你陪伴了。

  关于人,关于事的记忆力真是异常的不准确,回忆总会添油加醋,记忆总会朝你的想象修改。当一直再重现的时候,你只能发现所谓的追忆无非是颓废过后的虚妄而已。

  所以,现实想与一个人的相处,最想要的还是能长久切实的陪伴,无非是最禽兽,最自私,最务实的期望,想要的是,是陪你陪到我精尽人亡,是未来六十年的合作愉快,是余生的请多指教。

  往事若无其事,关系没有关系。

  愿意回忆无非还是因为年轻,过去都是渣渣,未来才是perfect。

  所以在一切结束之后的那一瞬间,我一生中过去的二十多年,从没有任何时刻像那一瞬间,这一瞬,我想让事情都好起来,

  想要看见早晨的阳光,看见晨光中我的朋友们。

  想再闻见那种香味,

  想要不经意触到时的温软,

  想要很宽松的拥抱和很漫长的时间,一起在夏日下悠闲的宅在家里吃着冰激凌,嘎嘣着薯片等着夕阳下街道的灿灿金光。

  最后的最后说点有点哲学性的话,人生最有价值的时刻,不是最后的功成名就,而是对未来正充满期待与不安之时。成败,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你去追求理想时你就明白,你很可能不会成功。最关键就在于,当你深知这一点时,你还要不要去追求。

  献给毕业季。

  《此间的少年》读后感(四):《此间的少年》:你说我是不是江粉

  校园题材小说,作为一种类型小说,是以校园命名的。我们这里所陈述的校园空间,不仅仅是作为校园静态实体的空间,而且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本空间,主要体现于语言的选择性,文本的时序,及其视角结构。

  正如《论现代小说的空间叙事》一文中所指出的:“作家不仅仅把空间看作故事发生的地点和叙事必不可少的场景,而是利用空间来表现时间,利用空间来安排小说的结构,甚至利用空间来推动整个叙事进程。”在《此间的少年》之中,故事的时空是确定的。大宋嘉佑元年,汴梁城西中流道北,曾经有过一个江西老头莫大拉一曲二胡,说他自己对光阴的一点感悟。

  这个故事是从这样一个明确的时间点和空间点中开始的,因而作为一个叙事模范,可以有效地用来研究关于校园题材小说的空间。

  一、校园实体空间

  当我们从校园题材小说的实体性空间着手的时候,就不得不研究它的空间特质。

  校园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空间,它不同于农村,也不同于商业区,它既具有乡土特质,也具有城市特质,是一个复杂的多元性空间。

  首先就是城市经验。

  校园的一个城市经验的特点,就是陌生与隔阂。在校园之中,尽管那么多人,但谁也不认识谁,不知道你姓甚名谁;即使你每天在某个超市见到一张“熟悉”的面孔,但一拐角,他就不知所终,消失了。每天都能在电视屏幕上看到一张张熟悉的脸,但你永远也不会在街道上见到他们。这种自我封闭感和阻隔感尤其强烈。不仅仅是在和人打交道时,哪怕是日常之中,自我防御也会不由自主的产生。我手尚不能通我足,谁也不知道谁心里在想什么,人与人之间被迫拆散,人仅仅只是一个独立的实体,人天生要接受自己与别人的差别,处在难以忍受的地狱一般的寂寞与孤独中。《此间》中的一段话,这样写道:有一次朱聪还说过:“其实独孤求败不行,老了,不行!要是我当汴大校长,分校没准都盖到西域去了。”就凭这句话,令狐冲觉得朱聪很知己。不过令狐冲所知道的朱聪,还只是一个表面的朱聪。

  这一段的描写之中,两个几乎没有过交流,朱聪虽然有强烈的倾诉欲,可是他什么都没有说出口,一句话也没说。校园这个地方就是这样,这是一个陌生的世界。它不像农村,方圆几十里都能叫出彼此的名字,什么意外也不会发生,人们就这样毫无建树地终老。

  每个人都是陌生的一张面孔,但是他们也有互相寻找到的方式,这种方式可能是“年级”,可能是“社团职位”,也可能是“兴趣爱好”,乔峰和高年级的马大元白世镜他们总是一起打球,和小康又是铁板钉钉的交情,这种联系与乡土经验里的联系比较是特殊的。就如同刚现代人是通过气息、脚印、指纹、声音等人体衍生物来寻找人一样,“面孔”总是在最后时刻才出场。

  由此带来的第二个特质,就是每个人都降格为符号。在城市经验中,“整体的人”是没有价值的。价值来自社会分工,也就是身体某一个零部件出奇发达。每一个人的个体都是没有意义的,他在想什么,他的真实意图是如何,都是不会留存在人的记忆里的。校园这个空间的特征决定了人什么都留存不下来,每一个学生都只是路过的过客,我们好似生存在这里,然而每一年都会像墙皮一样被刷掉。“然后再过一些年,他会毕业,他会变成朱聪或者风清扬,朱聪说人年轻应该活得洒脱一点,风清扬说树长高了……汴大每刷一次墙皮,送走一批人,留下什么呢?”“许多年以后,墙皮被刷过若干次,令狐冲将会是一个抱着饮料的中年人,在某一天的树荫下,有人等他这个班长回去。有人说班长如何,无论将来的令狐冲有钱或者没钱,他将被当作一个班长来记忆。”

  “班长”就是校园这个庞大的机器运作起来的一个零件,令狐冲的身体不再仅仅是身体,而是加印上了一种命名为“班长”的颜色的身体。他只在这些零部件中有意义。因而我们也可以看出,获取城市经验,代价是人变成了碎片,在都市上空飞翔成为一个被专业化肢解的人。

  校园的城市化经验的第三个特质,就在于校园本身其实就是一个巨大的玻璃房。正如同本雅明在他的《经验与贫乏》中所提到过的,玻璃不仅坚硬,光滑得任何事物都不能附着其上,而且冰凉、冷静,因为玻璃制品缺乏“氛围”。

  校园就是一个巨大的玻璃房,它的墙就是建立起来的玻璃橱窗。无论它多“舒适”,你最强烈的感觉就是,“这儿不是你待的地方”。因为无论是谁,对于校园都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校园是一个公共场合,我们只是暂住而已。

  这种暂住感,使得校园里的人对周遭的环境带着这儿没有一块地方没有居住者留下的痕迹。 首先就是无论如何也无法留下痕迹的一种感伤情绪,这种情绪从一开始就作为既定性的指令高高束于所有人的头顶,学生从大一一进校开始,就知道过不了几年自己就会离开。而汴大换届的时候,作为即将离去的校长独孤求败,在无人的办公室里当日的一声叫板:“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哪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则同样烙印上了这样一种颜色,那就是身处玻璃房之中的一种无可奈何的哀感。在同样在这个空间里,所有的人都被抹掉了生存在世的痕迹,”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洗净繁华,独孤求败还就是个独孤求败,如此而已。

  这样一个暂住的室内布置,一直反过来要求居住者尽量接受习惯,这些习惯与其说是适合于他自己,不如说是适合于他的室内 布置。就像是我们只是被迫地接受我们的既定性的宿舍、教室、甚至于街道的布置,这些布置与我们本身并无关系,人语环境一直处在疏离感之中。

  而玻璃房的另一个特质,则更明显的体现了这一种疏离感,那就是玻璃是透明的。因其透明,所以玻璃是秘密的死敌,也是占有的死敌。学校这个空间里其实是没有隐私的,每一个人都互相监视,《此间的少年》里花了三章的功夫来写的分票矛盾的根源即在此。每个人都对校园这样一种玻璃这种材质怀有一种警惕,因为住在玻璃房子中实在是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因为么有隐私,所以校园里的人也能够很熟练地学会了表演,他们将真实的自我隐藏、后退,使得校园题材小说出现了与传统小说不同的变化。

  其次,则为村镇经验。

  而与城市经验相对立的,则是闪烁在校园空间上的另一个特质,那就是校园的村镇性。

  校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型空间,我们近十万人在这样一个不足六七千亩的土地上吃喝拉撒,几乎足不出户。自给自足性的乡村经验,让他们不同于完全商业化的市民经验。由于寒暑假的区分,季节感在校园生活中就如同在田间耕种一样的强烈,每一年的冬天和夏天末尾都是辛苦的双抢季节,然后在春天和秋天到来的时候收获早稻与二季稻。在季节观分明的时间中,学生生产、生活,然而每一日都平淡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田间劳作和家长里短之中。

  而另一方面,正如每一个传统村落中都会有一位魅力型的权威人物,即一族的族长,每一个大学校园里,也有一个学术的公正抬眼人,也就是校长。族长代表的是家族的纵坐标,它与血缘宗亲和乡亲邻里的横坐标和谐地构成乡土社会的结构网络。而大学校长只是用学术划分替代了乡村话语中的血缘宗亲联系。同时,一如同现代化冲击下的乡村微观权力结构的也呈现出变化,解构差异决定了一个人不可能同时充当村长和族长两种角色。大学校长也是矛盾体,“自从独孤求败登上汴大校长的位置,他就再也没有时间去翻文献了,整天等待他的是应酬活动和一叠一叠的文件”,他注定不能同时为自己的学生代言,同时又为政府发声。

  最后,校园又具有一定的郊区经验。

  在既成事实的“现代性”的背景下,纯粹的农村和纯粹的都市,都不会是作为作品题材的土壤。因此作为一种新型的题材,校园小说必定既具有城市经验,又具有村镇经验。

  不仅如此,往往还具有特别的反叛情绪,那是只有在那些交界处、边缘地带、险情丛生地段、拐角处、视线的死角,才滋生的情绪。

  张柠在《文化的病症》一书中,将其称之为两种经验汇集的暧昧地带,是斗殴的地带。校园小说的反叛性,往往存在于离经叛道的爱情,地下摇滚,被指责的问题学生等等方面。《此间的少年》里的角色就是这样,他们精力充沛但不朝气蓬勃,他们心地善良但常表现冷漠,他们有很多玩伴但却感到孤独寂寞。日常生活在他们看来死气沉沉,在这样的环境下,校园生活等于一定要找点乐子。几乎是不进教室上课的,整天旷课、玩乐器、维护各种感情,追女朋友是校园生活的第一件大事,有着睡不完的懒觉,有着打不完的游戏。在校园题材小说中,青春期的灵魂骚动不安。

  巴赫金称这种转折的地带为“危 机地带”,本雅明称之为“意象丛生的地带”。校园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郊区经验滋生的地带。

  二、校园文本空间:多重空间的复杂性与叙事的局限性

  错综复杂的校园实体空间,反映到了文本之中,出现了与以往的题材写作不同的特质。这正是因为根深蒂固的村镇经验,与业已生成的商业时代的城市经验相碰撞,整个校园题材的需求、潜在读者都发生了变化。

  尽管现代文学史上的“自叙传”体、日记体小说,都是个人化回忆写作的源头。但是由于时代背景的变化,生长在21世纪的校园题材作品,不再具有历史上那种“自我意识的觉醒”的意义。这正是因为作者的写作冲动,从寻求自我生存意义,变味了寻求大众认同——共鸣感是他们的第一项需求。

  《此间的少年》成书以后,江南所一直得意的,便是本校的老师拿这本书作为北大招生时的推介,再有就是北大共同回忆的组成部分。在《此间的少年》中,校园的风声、饭堂的泔水味、寂寞的操场、焦急的等待,都被复活了。不必等到逢五年或者十年的同学聚会时,在这样的回忆性文本中,大众的认同感已经产生了。

  这样的个性化写作,虽然是回忆性叙述,但是他的内在逻辑,其实已经和市场消费欲望的逻辑合而为一的。发表在金庸客栈以后,江南几乎是一夜成名,无数的人对《此间》产生了共鸣,影响甚至延续了整整一代人。因为江南把大学生活写得异常透彻,虽然情节会比较夸张,但荒诞中见真情。青春期的迷茫与苦闷,青春年少时的冲动与追求,对青春浓浓的回忆与留恋,作者在寻找故事,甚至把自己变成虚构故事的一部分。

  《此间的少年》就是将个人性的回忆写作变成大年夜饭,将自己的秘密交给公众,大家在这热气腾腾欢聚一堂的饭局上劈面相遇,哈哈一笑,原来你也在这里。这样的回忆往往不是真事,但是公众却会认为更真实。每个人都在这其中寻找到了自己素未谋面的兄弟和亲友。

  这种情况下,这种校园题材作品负担的不是自我觉醒的任务,反而是自我意识的泛化甚至丧失。作为回忆性叙述的《此间的少年》,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反映“我”的意识流动的主角,而是主体性广泛散播于不同角色之上。江南在他的几乎所有人物身上,都灌注了自己的一部分思想和感情,这在青春题材的小说中几乎是通例,目的也是唤醒共鸣性。

  每一个人都有江南自己的影子,不论是小事聪明大事糊涂其实茫茫然不知所以的杨康,还是很多年以后拿纯银的叉子叉了片三文鱼,却不得不停在嘴边去陪客户说话的令狐冲,甚至是光膀子下海恶狠狠地拼杀了七八年,终于混成了汴梁数三数四的制药公司老板的黄药师,他雄纠纠地走过完颜洪烈的办公室前,门在身后被锁上时,“只有他自己知道,他那时候趴在了崭新的倒膜桌上放声大哭”。

  熟悉江南的人生经历的读者大概会知道,这是江南才会有的情绪。正如江南自己说的,他的内心有一头小野兽,要破格而出,一定要被压制、站起来咆哮、再被压制、继续咆哮,不在咆哮中取胜,就在沉默中死去。他的人生就是《中国合伙人》里的成东青,对自己的合作伙伴们惨不忍睹鲜血淋漓的杀伐,最后却没有等到过那个最后关头推门而入的孟晓骏。因为他的兄弟已经死了。他的人生有隐疾,整个生长历程上被窊下了碗口大的精神创伤,让他痴迷于如此雄赳赳却无力的话,其实内心的情绪一直是矫情难堪的。

  《此间的少年》里的每一个人都是他,但又都不是他,他把他们平均地分散给了所有人,最后让他的读者们在书中大喜相逢。

  《阿莱夫》的叙述者在面对“阿莱夫”这样的意识空间时所说:在那了不起的时刻,我看到几百万愉快的或者骇人的场面;最使我吃惊的是,所有场面在同一个地点,没有重叠,也不透明。我眼睛看到的是同时发生的;我记叙下来的却有先后顺序,因为语言有先后顺序。总之,我记住了一部分。

  面对视觉性、空间性的直觉经验,面对“万象齐临”的意识状态,在一个复杂的混合特质的空间里,文字这一线性媒介的局限性就暴露了出来,作者在描述这个具有“城市、村镇、郊区”多重特质的空间的无奈感是显而易见的。校园题材小说的作者,为这一“局限性”和“无奈感”所寻求到的方法,就是只记录,不表达。

  三、校园文本空间:解决方案

  只记录,不表达的叙事模式,使得《此间的少年》中,尝试了好几种特殊的写作方案,逐渐形成了一些后世同题材小说写作借鉴的模式。

  首先,第一个方案,就是校园题材所滋生的这种叙述的一个特征,就是并且由于时间点的固定性,所以人物有时候其实是以时间来命名的。他们不仅仅是杨康、穆念慈、郭靖,而且是大一新生。乔峰不只是乔峰,他很明确地认识到了毕业的来临。在这一个时间点的人物,永远没有其他的角色那样具有狂欢的气息,而是无时无刻都笼罩着一种淡淡的哀愁,染上了一种迷惘的颜色,迎来的将是毕业,于是吃散伙饭、卖旧书,情侣分手,情感终结。每个人都深处集体仪式之中,是链条上的一个符号,个体必须无条件的交出去,被命名为其他的色彩。在这样的时刻里,个人消失、隐退,是不自觉的行为。

  与这个特征相联系的,就是《此间的少年》里的居室经验,寝室成为活动的单位,场景式的情节组成了小说文本。他们都生活在不足十五平方米的小房间里,老大是郭靖,老二是令狐冲,老三是欧阳克,老四是杨康,老五是段誉,老小则是林平之。封闭的居室,活跃的肉体,到处都是细碎化的日常生活情景,作为一个勾连窗外(城市经验)和门外(村镇经验),居室成为了一个过渡阶段。里面有私人化的秘密,有个人的情绪。当角色在外界受到伤害的时候,居室经验就成为了这种伤害的逃避、甚至重新组合。居室里面是批判、诅咒、幻想、希望,这些添油加醋的成分,成了受害者再一次走出居室走到外界的动力。令狐冲在分发晚会门票时受挫,场景切换,回到寝室里,在桌子边把另一瓶啤酒磕开,对着酒瓶仰起脖子。寝室作为居室,是校园题材小说里的保护伞、港湾,就像之后的很多校园题材小说中一样,在外界所受的挫折最终会在寝室里的姐妹们的温暖怀抱中愈合。

  其次,第二个方案,就是在封闭空间里多窗口的阅读。这也是因为在描述复杂的混合特质的空间之下的无奈选择。在阅读《此间的少年》的时候,很多人因为由开头开始进入文本,所以一开始容易认定主人公是郭靖。随着认真仔细地一番考察,他们可能会把主角这项桂冠送给乔峰,他的故事给人的印象最为强烈和深刻,也最能引起人们的哀感和思索。又或者故事性更细腻曲折的杨康,因为杨康这个角色更加贯穿全书,是沟通各个不同院系不同寝室单位的关键性人物。

  因此,我们可以意识到,《此间的少年》没有什么中心人物,只有无数的主要人物和一系列的形象鲜明的次要人物。如同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一样,人人都可以成为特定的小天地中的主角,而现实并不需要一个无所不在众星拱月的绝对主角。

  为了把零碎的主体性碎片黏连起来,作者江南所作出的努力,是创作一个拥有许多窗口的房间。读者可以从不同的窗口往里望去,看到的是不同的天地,有不同的人物在其中活动。这些小天地之间其实又有道路想通的,这些道路就是由深厚的“校园中的纯真感情”铺成的,于是读者的面前出现了一个完整的世界——汴京大学。

  从一个窗口望去,我们看见了正在准备校庆的校长办公室,他在为自己即将离去而悲伤。再一个窗口里,段誉独自站在宿舍窗前的时候,天上正飘着纷纷的雨粉。又换了一个,我们看到了,杨康在那个约会中迟到,现在他头顶尚有苍白的天花板,手中却空空如也。而同时,杨康本来也是那个站在所有窗口外面的人,他总是充当了作者的眼睛迈动自己的腿奔波于不同的小天地之间,用他的观察、体验、分析联接成了整个世界。但是他却仍然受困于文本,他也看不见,落叶下那个上锁的抽屉里有一本蓝色封面的日记本,有人曾经用娟秀的字体在上面写:“杨康是个大坏蛋。”

  这一切窗口,都是用所有校园题材小说中无一例外所选择的粘合剂,也就是感情这一样事物,来联系起来的。这一种感情可能是要死要活的爱,可能是朦朦胧胧的少年心事,可能是当时惘然的章台柳,更多的则是兄弟情谊。兄弟如衣服,正如令狐冲有一次喝多了酒点多了菜,兜里差出二十块钱时的场景——正在那里目瞪口呆的时候,这件衣裳跑进来喝酒,摸了二十块钱拍在令狐冲脑袋上。而从今以后,衣裳是不会及时出现借钱给他了。令狐冲想了很久,惟有这条理由让他为乔峰的离开惋惜,不过仅仅这一条理由,已经让令狐冲觉得萧索莫名。令狐冲想到“离别”两个字,男人的离别,不过就是这么简单。

  最后,第三个方案,则是时间的跳跃性。因为人物错综复杂,窗口无处不在,所以必须舍弃线性的描写方式。

  江南在《此间的少年》中,主要采用了两种时间叙事策略: 一是以明确的钟表时间构成故事整体时序上的顺叙框架,一是不断安排人物讲述和回忆“过去”,用倒叙形成时间点的不断跳跃转换。如同马尔赫斯的《百年孤独》里的开头第一句话,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在这种文本中,一个现在进行时的时间点,突然通过“多年之后”的一个词汇,被推进到了时间段的将来的一个不确定点上,然后所要描述的,却是这个水平时间轴上,继续往回拖拽的点,那个遥远的下午。时空的错置,让时间点在文本中一直拖来拽去。

  “在汴大校园的某个角落,令狐冲还依然大口扒饭豪放喝汤地抨击独孤求败。直到有一天杨康不经意地说起校长东方不败如何,令狐冲才猛然醒悟独孤求败已经不在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失去了对手,刹那间令狐冲当真觉得萧索起来,也寂寞了许多。

  很多年以后令狐冲回忆起汴大的时候,说到校长他还是说独孤求败如何如何,而一旦有人纠正令狐冲说后来是东方校长了吧?令狐冲就会挥挥手说别烦别烦,东方上台都是以后的事情了。在令狐冲的心目中,独孤求败是汴大惟一的校长。”这就是在一个未来进行时的漫长的时间段里,到底是什么时候,很模糊,但是文本突然又一下子跳跃了,到了很多年以后,这个跳跃到了的时间点,和当下其实是相互印证的。

  另一方面,再有的就是返回去,拎出来一个人物,这个人物命名为朱聪,之前已经说过他的故事了,可是不够,这一章又把他拎了出来,重新回忆他的完整的人生。这种讲述过去构成的“倒叙”,明显带有自我疗伤、自我认知的意味,某种程度上,其实也可以反映出这种回忆性文本,对于存在与时间一种“后视镜”式思考,即通过回望“过去”确认“现在”的自我存在,并获取充盈自我存在的“记忆燃料”。

  再一方面,这种倒叙,有时候不仅仅是回忆,而且是评论,是用未来时光对于过去文本的一种解谜。“你自己先打车回来不行么?”后来乔峰给郭靖抱怨的时候,以郭靖那样的智商也觉得乔峰是犯傻了。“靠!”乔峰一瞪眼,“都推给令狐冲我不是太孙子了么?”潜藏在当时的一种无缘无故的行动之中的——在后来的时光中被解答了疑问,这是一种微妙的情谊。其实评论只要运用的好,讲述同样可以穿凿出逼真的修辞效果,同样可以吸引读者。很多后来年轻的畅销小说家喜欢模仿这种场面,但是那种冗长的评论往往损害了作品。然而江南笔下许多这样突然而然自我闯入的片段,却可以将这种沉淀下来的时光感展示在大家眼前,使得多重复杂的空间能够并存在同一个文本之中。

  他在后来写《缥缈录》的时候也一直持续性地使用了这样的手法,岁月白驹过隙,时光急遽而下,后世史书上的记载与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的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历史的青铜感。据太师谢墨说,这两样东西摊在燮羽烈王的灯下,这位素来阴冷沉默的天驱军团大都护沉默良久,之后披上了父亲的旧袍,站在殿外的秋风里叹息着说:“君为昌夜,自苦若此。此诚父爱,宁不惜我。”“你为了昌夜那么自苦,这诚然是父爱,可是你就不怜惜我么?”

  文本的一个空间里,包含多个毗邻的连续时间,人物可以自由地在多个时间内穿行。每个人可能来往于时间的长河中,却一无所知。如今都是平淡无奇的人,今后却波涛翻涌,路多而崎,道阻且长。

  四、走向商业化的江南和其他人

  令人可惜的是,这些努力终于还是白费了。

  在后来的时光里,江南最终还是选择采用了另一种他认为更简单的方式来解决这种问题,那就是“市民细读法”。张柠在其评论中将之称为“门槛精”,是指通过生活细节来解剖你、确认你的身份。

  江南之后的伪校园小说《龙族》,以及后来居上郭敬明的《小时代》等等,都是选择用这种细读法,将那些高雅的东西保留,具有精英文化色彩的东西无限制地完美化、审美化、细节化,并向人炫耀。

  小说成为一个空壳,里面没有人。也就是说,真实的自我不在场,肉体感受没有了,被身份的幻觉所取代。于是,在这样一个伪消费的社会中,消费表演的剧目越是丰富多彩,生活的审美细节越是多种多样,他们越是找不到自己的身份。

  身份的假象与生活审美细节的梦幻合而为一。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此间的少年》读后感(五):怒放的青春

  书评说:“这是一本引人入梦的书,一本让我们在不知停歇的劳顿中稍息的书,一本掩卷后轻叹一声却又心满意足的书。”恰如其分。

  一本借金庸武侠人物背景的小说,描绘了大学的如幻似梦的生活。原来不同的校园,有着如此相同的生活。故事里的黄蓉、郭靖;杨康、穆念慈;乔峰、阿朱能折射出多少人的影子。虽然在读故事,脑海中不停浮现的又是谁和谁呢。青涩的时光,灿烂的青春,如花的生命,绽放在了那个芳草萋萋的校园里。

  这本书是借同事的,看到书的最后,同事留下的一句话“想起了自己的大学生活”。我也有想写点什么的冲动,但书是同事的,这个念头还是被扼杀在萌芽状态中。

  《此间的少年》读后感(六):有关汴大

  自小想念的是宋朝大学,对汴大,只当它是所名校,却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感情。所以高考那年与汴大失之交臂,却也没有多么遗憾。欢欢喜喜地收拾铺盖,来了双榆树。

  传说和现实重叠在一起的时候,就多了些说不清楚的况味。大二的暑假我读此间,都还算是没心没肺。大四的这个冬天重新读起,夹杂着双榆树大学四年将尽的情节,它变得厚重起来。

  其实每一所大学里的故事应该都是差不多的,不过我们喜欢贴标签。所以那些令狐冲们的故事,我总觉得更符合汴大。想所谓兼容并蓄,以及那些被诗化了的自由理想青年热血,就应当在汴大才对。再加上这几年松哥也时不时地会在课堂上提到他当年的汴大,他的那些事情和那些哥们儿。有哲学专业的哥们儿天天跑去听天体物理,有念哲学念神学的哥们儿念到最后开心地在纽约送外卖晃膀子,他自己则期末时跑去考那些不用选课不计考勤的公共课,随便一考都是九十多,或者兴之所至就把圣经英文版给背了。凡此种种,听得我恨不能寻着虫洞穿越回去。 能一睹隔壁院落前辈风采,哪怕看到的只是松哥和夫人牵着小手在幽明湖边散步这种情节也是好的。

  这两年跑汴大的次数也不算少。第一次在康博斯喝速溶咖啡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这里曾经有着汴大最出名的一般等价物——鸡腿,而现在在银杏树下等人的时候我会想着有没有哪个抱着琴谱的王语嫣走过来。这个点儿是遇不上令狐冲的,他和杨康切侍魂到凌晨还在酣眠,只有掌握了美女出现规律的段誉才会这么早起床。以及,这么早的,去幽明湖跑圈抄小道和最终目的——心甘情愿被抓。后来慢慢觉得,我去的汴大不是江南的汴大,也不是松哥的汴大。同辈里我所认识的汴大人,并不符合我对汴大怀揣的那些念想。他们认真努力踏实规划,和双榆树大学里明德楼啃各种红宝书的少年一样,却没有他们前辈的模样。无论是那个懒洋洋的似乎对一切都不上心的杨康,那个和朱聪一起抽烟让感慨交错的令狐冲,还是说要站起来四面瞭望的许知远,都在云雾缭绕的回忆里远去。

  现在杨康可能未必还有这么几个兄弟,当安排进实验室或者交流这种事情让自己老爹是完颜洪烈这本该秘而不宣的消息被群众挖掘出来之后。林平之即使不在杨康的寝室住着也难免落寞,譬如跟生化的其他人一间宿舍。也保不准有哪个室友在保研的当口暗放冷箭,管你是要保本院还是去隔壁宋朝大学,总会碍着别人的道儿。乔峰靠着小康师姐推荐也成不了国政系学生会主席,同级的不知名MM或者陪团委老师喝酒喝到胃出血的哥们儿早就内定了主席和副主席。这才是和谐天朝的汴京大学。宋朝大学也如此,双榆树亦然。地方院校的陆大有和梁发们可能更悲惨些,譬如在校园溜冰时便被某个老爸很牛的醉酒之人驾车撞死,彭莹玉们是不敢管的,事实上,他们连做目击者都不敢。

  松哥和许知远都是95级。而77年人的江南,多半也是那一两年入学。这巧合让我隐隐疑心,是不是百年汴大把最后的灵性在上世纪末释放殆尽。于此之后,再没有那样的少年。

  可能令狐冲们还在吧,只是相对数量少些。总有那么一些少年,是老令狐的性格。在南门外的小酒馆吃酸辣土豆丝喝燕京啤酒的时候,一时间热血上涌,记得自己还是令狐冲。擦身而过的岳灵珊,组织不起来的舞会,不遇伯乐的满腹才华,打CS翘课期末抱佛脚,在每一个当口都思考疑惑张望彷徨然后拉过棉被呼呼睡去……才会真实清醒地存在于自己的认知里。此间里有那么多人,如果能与谁喝上一杯,我一定选令狐冲。他是与我们内里重合最多的那部分。看到遥远时空的相似自己,是那么的温暖和感动,心里头甚至有些酸楚,但随即就被一个大大的拥抱消解了。一个晚上的时光都可以肆无忌惮,议论吵闹半醉半醒地耍酒疯。

  对于一段时光最美的情话是,如果可以重来,我还是如此度过。

  你知道的,我们怀念的是这些少年,更是此间。

  《此间的少年》读后感(七):再也不见,此间少年

  世上有很多东西,你费尽心思找的时候,偏偏遇不到;等你遗忘的时候,它又自己跳出来,挑衅般地提醒你“这不是当年你找的东西么,现在还需要么?”大一的时候都快掀翻了图书馆,没有借到的书,等淡忘了,却在大四为考研找专业参考书的时候跳进了视线。我迷信地想,现在才是看这本书的最好的时间。

  如果三年前的我,可能会在看完书之后纠结杨康和穆念慈的结局:为什么他不说,为什么她不等。然后感叹自己单恋的那个人什么时候能低头看看我,因为那时的我卑微的同穆念慈一样,低到尘埃里没有开出一朵花来,只是一直仰视着那位翩翩少年。

  时间不长不短,把对一个人的热情抹掉,刚刚好。就像煮热水一样,开始的时候温度升高,水会随着温度一点点变热也一点点蒸发,到达沸点之后,等待这壶水的:要么变冷,要么一直沸腾到全部蒸发,一滴不剩。而穆念慈,就在杨康迟到的那天,在日记本丢了的那天,把最后的热情,那般决绝地全部蒸发掉。

  室友在我的推荐下看了书和电影,伤感于书中那些没有在一起的人物“总是差了那么一步,如果乔峰知道康敏的心意,杨康知道穆念慈一直喜欢他而马大元、彭连虎没有出现,就好了。”我笑她,即便这些如果都成了真,他们也未必能在一起。青春往往是这样,那些没有说出口的爱恋成了回忆里浓墨重彩的一笔;而那些说出口的呢,大多没有好下场,即使在一起的,也多会在时间的洪流中失散。因为我们太年轻了,年轻得害怕去承担另一个人的一生,年轻得那么轻易就被改变,所以,时间在变、性格在变,原本合适的人也变得不再合适了。 你看,现在陪在我们身边人,还是不是我们最初爱上的那一个?

  毕业在即,每个人都在为未来打算。昨天,当我看到班级里最喜欢打游戏的男生也去做简历准备跑招聘会的时候,我意识到,那个把游戏视为生命的男生,我再也见不到了;当那个每天都说“我男友怎样怎样”的女生告诉我她会为了工作放弃感情的时候,我知道,那个为爱痴狂的女子,我再也见不到了。

  无论是如花美眷,还是此间少年,都敌不过,这似水的流年。

  《此间的少年》读后感(八):白驹匆匆过 总不枉少年

  老实说我想写的是此间2,不过这里看看都是合了一本的,看来只好凑活一下了。

  江南说,本来是打算一直这么写下去的,但是为了出版时为了迎合市场,不得不斩成了两卷,上卷正好停在乔峰毕业离开,小两级的郭靖这一批人的大学生活刚过了三分之一。

  走的那天郭靖出来送他,乔峰高大的身影慢慢走远了,秋风卷起汴大门口的几片落叶,路边老头儿还在摇头晃脑地拉着二胡。然后,就是现实中两年的空白期。两年来物是人非,两年来前尘若梦。当某日江南从琐事里茫然地抬头,才惊觉时间已经逝去,他努力想象,看着手稿。过了两年……但是灰蒙蒙的玻璃窗外,穿着大短裤的令狐冲和田伯光抱着破饭盒从银杏树下冲过去,饭堂里郭靖在帮黄蓉打鸡腿,半夜三更地不乏有人刚在校外的小酒馆里喝了一顿正避过巡校的彭玉莹翻墙而过……

  他好像又想起了那些青葱时代。

  于是他又开始写此间的故事,可是总感觉不大对。两年其实真的是一段很久的时光。足以让一个文风简洁利落,但是意味无尽的作者,变成一个话唠。于是之后的江南有了九州有了龙族,却再难回此间。

  王语嫣的故事又再写了一次,硬生生地歪出一个近似HAPPY ENDING,万幸江南似乎还是记得两年前的固执,终究还是没能成一对。金庸不也是,在《天龙八部》结束多年后还是按着真实的轨迹,放了王语嫣给慕容复。不是你的,终究不是你的,求也求不得。叫江南的少年大侠虽然变了,有点话痨有点算计,但还是一身白衣,站在秋日的银杏下,依稀恍若当年。

  《此间的少年》当真是惊艳人心,阳光灿烂中爆笑打闹,转身时眼角湿润;汴大的校园可以很挤很吵,也可以一下子空旷寂寥,转角的灯照亮一小块圆圈。

  谁的岁月都有这样一段年少,可以在人潮汹涌中寂静,瞬间站起身又是热闹的一群人,结伴着前行。总归还是留下过一段少年,可以祭光阴

  《此间的少年》读后感(九):即便走在此间,可我还是不是少年?

  看完后我总在想,《此间的少年》,对我而言,是不是还算早了一点?或者说,应该在没那么伤感的时候停下来,停在那些尚未遭遇的故事之前,也算是给未来留一点想象空间。然而,我停不下来。很多故事,很多心情,尚未经历,可却似切身体会般熟悉,那么,是否毕业又如何?借用一句俗语,不过是“在别人的故事里,留自己的泪”。

  还没毕业,总会觉得那将会是很遥远的一个夏季,虽然算算时间,已不超过两年。大学,进入之前的憧憬,进入之后的淡然。无法否认,我已经没了当初的热情,日子过得平淡无华。然而,关于青春,关于爱情这类的故事,似乎从未有过缺失,自己也好他人也罢,每一场风花雪月,都精彩的不需要任何编辑就可直接上映,原来,艺术果真tmd来源于生活。

  这类故事听多了,总会让人有种过尽千帆的错觉,仿佛所有的情节都有自己经历过,所有的心情都可以从记忆深处的某个角落找到原版,仿佛每一种爱情都有让局外人成为主角的魔力。 然后,自然而然,我在此间的故事里,生出了共鸣。无论是杨康与穆念慈,还是乔峰与康敏,很多时候,真的不是错了,而是过了,而像郭靖和黄蓉那样“从此王子和公主幸福快乐的生活在一起了”的童话故事,真的源自生活的手下留情。

  我还不至于是个悲情的人,但是,遇到爱情,遇到离别,总会伤感吧,但是,也总会有放晴的一天,我知道,也许,就在下一个路口,很多情绪,都会豁然开朗,都会不复存在,我们,永远都在走向下一站。

  ----------------给将来毕业时候的你我他

  《此间的少年》读后感(十):此间的似水流年

  最近这部《此间的少年》似乎很火。这个字眼在Q群里,豆瓣里,频频的出现。于是在昨天我又一次心情郁闷的时候,我又选择了看小说。翻开了这本《此间的少年》,by江南。

  这本书里面全部套用金庸小说中人物的名字。黄蓉、郭靖、杨康、穆念慈、令狐冲、段誉、林平之、乔峰、康敏、阿朱...

  不管是金庸小说里,还是江南小说里,杨康和穆念慈,都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我于你,就像一个闹钟。

  如果我不去主动找你,那么我们就会失去联系。

  那个奇迹,是由你开始的。

  你出现,说你是穆念慈吧,这个冰糕请你了。你向我借以后每堂课的笔记,却不知道我本是打算当天的课作为最后一堂课的。

  提醒你聚会的时间,老师的生日,要交的作业。一个多么优质的闹钟啊。

  不甘于这样,所以精心打扮了去找你。

  门开了,又关了。门前站着尚举着手准备敲门的我。忐忑不安。

  门又开了,面前站着你,你说这不就是穆念慈吗?

  然后一起去聚会,被人追问是不是你女友。你很惊奇的说,说什么呢,这不是穆念慈吗?

  女友和穆念慈,风马牛不相及。

  很喜欢电影里打出的那段字幕。

  穆念慈,你喜欢杨康吗?

  穆念慈,杨康喜欢你吗?

  那封熟悉的情书,由你所写,却出自不同人的手。

  “有件事想和你说,再不说,我怕来不及了..”耳边是你熟悉的咳嗽声。我的心瞬间空了。“我是猪,真是一头猪。”然后一片荒芜。我无力的挂了电话。

  那个雨雾蒙蒙的傍晚,我挑选了一大束香水百合,和你曾经给我颁奖时送的花一样。我一直等到了约好的时间,然后笑自己,其实你一早就打算不来的呀。

  很多年前,也是这样一个傍晚。你跑着出教室准备淋雨回家,我打着伞追上你。你感到很庆幸。其实你可以不必庆幸,因为我是一直在等你。

  可是如今,我不想再等下去了。

  杨康,就这样吧,我现在也想不起来什么了。等我想起来了,再打给你。

  我躲在暗处,看着你依旧没心没肺的走了。张着手臂,小心翼翼的走着直线。

  杨康,你是个大坏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