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呼吸课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呼吸课的读后感10篇

2018-01-04 21:5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呼吸课的读后感10篇

  《呼吸课》是一本由[美] 安·泰勒著作,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35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呼吸课》读后感(一):一呼一吸 写尽婚姻

  有一种婚姻叫玛吉和艾勒,安·泰勒笔下的玛吉和艾勒是一对有着多年婚姻的平凡夫妻,一双儿女,缺乏激情工作琐碎乏味的生活, 如同大多数旧照片没什么两样。激情褪了色,瑕疵和不满便纷纷从角落里窜了出来,日子就跟一号公路上的景色一般,单调且令人焦躁

  《呼吸课》正是从一号公路开始。玛吉和艾勒要去参加赛琳娜丈夫的葬礼,上路伊始,准确的说是从上路之前的准备开始,二人间就磕碰不断,叫人的神经绷成一根弦,生怕一个不注意,那弦就断了。纸张交替,故事铺开,情节极其简单,但是安·泰勒用了大量笔墨描写细节琐事,并以插入的方式带出回忆背景、前情、现状因此丰满起来,让读者了解了他俩的婚姻生活状态——何时相遇,如何相爱,又如何在疲惫中老去,当爱人相对变成了左手摸右手,是否成了相看两相厌?婚姻最后就只能这么着,扯着拖着嫌弃着走下去吗?

  玛吉熟悉艾勒的一言一行,从这个内向、厌恶交际的丈夫口中哼唱的小调就可以知道此刻他的心理活动想法;艾勒也熟悉玛吉的喜怒哀乐,并对她一贯的毛毛躁躁、过分外向热情(至少在艾勒看起来如此)以及无法理解的掌控和偏执报以不赞同的包容。在读者看来他们互相抱怨、不满,多数时候更像凑合在一起生活,但依然各过各的,而这,是不是挺像呼吸的?呼吸,呼,失去,吸,得到,作者以呼吸二字凝尽婚姻精髓。不知是谁说的,婚姻就是把爱情变成亲情,当爱人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对你来说如同呼吸一般习以为常,甚至常常被忽略掉的时候,爱情和婚姻是否还担的起珍视这个词?恰如呼吸,这是人类肌体的本能,因为其与生俱来且不耗精力,我们常常意识不到自己正在呼吸,反而是注意着外在的一切和呼吸比起来都那么微不足道的事,可有可无的顾客,不再粘人的孩子,渐渐疏远的老友……作者对于女性心理描写和生活的描写真实到位,写实的让人有些心生绝望,却又会在适当的时候代入一些提点,令人心怀希望。

  激情、爱情、亲情即是婚姻所走的道路,也是人生拥有财富心境环境在不停变换,我们所尝试所拥有的体验也不可能只有积极的或是只有消极的。不同阶段,不同的感情、不同的方式,人类试图证明自己的个性和能动性,而悲哀的是我们不得不遵从那些自然界的、生物界的客观规律,其实原也无需不服气或是认命,只要坦然面对,坦然就好。事物具有两面性,既可以是鼓励也可以是打击;人亦如此,渴望依赖又向往独立;婚姻亦如此,卑微如同呼吸,珍贵如同呼吸。

  文|团团花哚 2017.04.25

  非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授权可豆邮或联系fionado@qq.com

  《呼吸课》读后感(二):【雨枫试读】:那一座围城中的忧伤和笑靥

  【雨枫试读】:那一座围城中的忧伤和笑靥——读《呼吸课》有感(1147字)

  文:苇眉儿

  爱情与婚姻,是个永恒话题

  爱情是什么?婚姻中还有没有真正的爱情?婚姻与爱情能不能共存?

  ……

  诸如此类问题相信很多人都思索困惑过。

  婚姻里柴米油盐酱醋茶,寻常生活里的洗洗涮涮,这些琐碎庸俗的日常,会渐渐抹杀爱情的那一丝浪漫,那一份云端。于是,哀怨、指责、埋怨、争吵便取代了温存的凝眸、甜蜜的拥抱,成为家常便饭。此后,婚姻中爱情的走向,用鲁迅的话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美国当代小说家安•泰勒的小说《呼吸课》,用机敏开放的笔调,深入探讨婚姻与家庭、婚姻与爱情的关系,用贴近琐碎细微的家庭生活。一一展现婚姻中普通人的爱情观和生活态度,让读者在刻画形象诠释入微的语调中感受婚姻中的各种悲欣交加和酸甜苦辣

  《呼吸课》一书的腰封上有句话,我心有戚戚焉:“我们终日苦苦追寻的不过是爱——付出爱和得到爱。就像呼吸。呼气,失去;吸气,得到。”其实安•泰勒用《呼吸课》作为书名的苦衷就在于此:婚姻,就像呼吸,要于一吸一呼中平稳、宁静过日子,让爱恒久、撒播;婚姻中的爱情,也应像呼吸,一吸一呼等同于一张一弛,互相尊重、扶持,用爱自己的方式呵护对方

  其实,身为妻子的很多女性们,也对婚姻生活由期待转而失望,由激情过渡到平淡甚至冷漠。磨合,摩擦,家庭在很多时候不再是爱的港湾,而成为风暴战场甚至冰冷窒息的坟墓。可《呼吸课》小说中的主人公玛吉和艾勒却能在经历甜蜜、争吵、猜忌、冷战等后又重拾爱情的甜蜜,再坠爱河,其中奥妙令围城中的俗男庸女三思慎行。相濡以沫是婚姻美满和谐的前提,互相尊重彼此支持是婚姻稳固的基石,制造惊喜偶尔浪漫是婚姻保鲜的法宝……步入婚姻生活,并不意味着作为丈夫的你和作为妻子的你能合格、优秀,的确需要多多学习、多多宽容、多多理解。美满幸福的婚姻状态心向往之努力之,向善向上向美向好而行,于此,围城不再困囿已婚男女身心,会真的成为安放彼此爱的小窝,溢满快乐开心明媚和丰盈的清澈芬芳

  小说中的人物,个个刻画栩栩如生、丰满立体,菲奥娜的直率坦诚,杰西的执着较真,勒罗伊的天真可爱,戴茜的叛逆固执,斯塔奇太太的世故圆滑……书中的句子更是让读者膜拜。“春天,她开车来到这里,林子里开着白色的山茱萸,它们的洁白点亮了青绿的山岭,就像细小的满天星点缀着一捧盛放的鲜花”,我个人很喜欢这样细腻优美的景物描写。“她弯腰摘下一朵菊苣花,将它别在左耳上的一绺鬈发中”,好可爱生动的细节。书中一段合唱,“世事不可强求,顺其自然,我们不能预见未来,世事不可强求”,感同身受啊……

  那一座围城中的忧伤与笑靥,爱情是云端之上的浪漫美好,婚姻存于一粥一饭中的暖老温贫。进还是出,是个问题。不若,像《呼吸课》中的玛吉和艾勒,让婚姻里的爱情春暖花开桃红柳绿一路到天涯

  《呼吸课》读后感(三):【雨枫试读】岁月轻狂,反正也回不了头

  .

  二十一岁的王二有好多奢望。他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他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

  这是我们一生的大多数,生活都如此,更何况爱情?年轻时的激情终会退却,荷尔蒙和多巴胺最终会变成柴米油盐家长里短。然后,用整个后半生来缅怀你一生的黄金时代。这是时间不可抗力关于爱情,我们听过那么多矫情的话语:“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没必要天天说我爱你,因为年轻时我说过我爱你了,如果有一天它不生效了,我会告诉你的”……这些话语,听来感人肺腑实际上只是在粉饰一个事实,那就是,爱情终将消却。这很残酷,但我们不得不面对。

  在爱情里,最伟大的不是一起度过激情燃烧的岁月,不是爱情里的撕心裂肺,年轻时的人们总是企盼着一场刻骨铭心爱恋,以为去经历一场山无棱天地合才算是真正的爱情,到老来才发现那些平淡如水的岁月,是一言不合就争吵的日子,是一气之下互不说话的时刻,这些才是婚姻里的最大考验。通过了这个考验,便是一生。通不过,则只能不欢而散

  当一切过去,你回想往事,谁沉浸在谁的眼眸无法自拔,谁走进谁的内心四处杀伐,谁把心留给了谁,谁遍体鳞伤,谁狼狈而逃……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那个人,是否还一直陪伴在你的身边。

  真正的婚姻并不是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真正的婚姻是床头吵架床尾和。《呼吸课》里,就是这么一个故事,你会看到一对大多数时间并不合拍的夫妻,他们为了朋友争吵,为了孩子争吵,甚至还会为了陌生人争吵,但是每次争吵过后他们很快又会感受到一起生活的幸福,争执不过是插曲而已。

  这本书的开篇,来自于一通电台电话,“我的第一段婚姻嫁给爱情,现在我要再结一次婚,是为了生活保障。”爱情和现实,不知从何年月起,竟然成了对立的两面,但是通篇全文,你会发现,真正的生活保障并不是物质,而是精神上的依存,维系这种依存的枢纽曾经叫做爱情,慢慢的演化成习惯。难道这种相处,不正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幸福吗?

  我希望啊,当我死的时候,可以有一班狐朋狗友吃吃喝喝,胡天海底,嬉笑怒骂,笑数我们曾经的囧事,我也希望啊,我能够亲历子孙的成长,他们要有在自己喜欢事物上坚持勇气,不需要做一个多好的人,但要做一个负责的人。我更希望啊,我和我的爱人在平淡的岁月里,即使不再有说不完的话语,但只要还有着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默契,足矣。

  岁月轻狂,反正也回不了头,感谢你陪我,就这么大踏步,一起走。

  《呼吸课》读后感(四):【雨枫试读】同一首老歌和舞蹈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安娜·卡列宁娜》 婚姻生活究竟是什么回事?安·泰勒的这本《呼吸课》向我们提供了一种答案。故事的主人公玛吉和艾勒都不算老,也就人到中年,马吉47岁、艾勒50岁,结婚28年,一儿一女,儿子杰西离婚7年,有个小女儿归女方抚养,女儿戴茜刚要去上大学。整个故事集中在一个星期六的时间里,这一天夫妇俩开车去参加玛吉闺中女友塞琳娜老公的葬礼,玛吉去修车行取车后打开收音机时,听到前儿媳菲奥娜准备再结婚的消息。——“电台里一个轻柔的声音说:”哦,我准备再嫁了,第一回结婚纯粹为了爱情。真的,纯粹的爱情无法维持婚姻。下星期六,我再结婚,为的是生活保障。“,玛吉把油门踩成刹车,出了点小事故,盘算着参加葬礼后回家的路上,拐道去看看自己的小孙女。出门时,玛吉忘了带地图,他们停在了一间杂货铺买点吃和地图,玛吉三言两语就和女侍者聊开了,没两句就开始抖露自己的家事。这让我想起我的母亲,同样也是没有心机的人,同样也是没三言两语就会向陌生人泄露家底,如:家里儿子儿媳都在什么单位工作,孙子孙女几岁啦,都在哪里上学等等,在她们的心里几乎没有隐私可言,即使有也只能保持那么一小会儿,她们是那么急不可耐地想找个陌生人人倾诉一番,就如同家里没有人愿意听她的唠叨一样。她们心地善良同情心泛滥,多愁善感,易于幻想,总想着事情能往好的方向发展。但作为家人,我们很厌烦母亲动不动就向别人透露家底,仿佛自己被剥个精光后向别人展示一样。作为玛吉的丈夫艾勒虽然很爱玛吉,也很厌烦她动不动就向别人泄露家底,说了一下玛吉,于是玛吉不干了,半路要求下车,幻想着开始另一种生活。“他会知道,当一个人被丢下,将感到多么形单影只。”她回忆起几年前她爱上养老院的一个病人,实际上只是自己企图寻找早起版本的艾勒的一种努力,她想要找回他们时期、她还没开始让他失望的时候,她心中那个版本的他。 玛吉的闺中密友塞琳娜老公麦克斯的葬礼被更像是一出喜剧,来宾被要求再一次表演他们在塞琳娜与麦克斯婚礼时的角色,时隔多年重新演唱他们当时演唱的歌曲。在齐声同唱中结束了葬礼。 WHATEVER WILL BE WILL BE - Doris Day When I was just a little girl 当我还是个小女孩, asked my mother what will I be 我问妈妈,“将来我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Will I be pretty, 会漂亮吗?, will I be rich 会富有吗?” Here's what she said to me 她对我说: Que sera, sera “世事不可强求 Whatever will be, will be 顺其自然吧。 The future's not ours to see 我们不能预见未来。 Que sera, sera 世事不可强求,顺其自然吧。” What will be, will be 当我长大了,恋爱了, When I grew up and fell in love 我问我的心上人, I asked my sweetheart what lies ahead “我们将来会怎么样呢? Will we have rainbows day after day 我们的生活每天都会美好吗?” Here's what my sweetheart said 我的爱人对我说: Que sera, sera “世事不可强求 Whatever will be, will be 顺其自然吧。 The future's not ours to see 我们不能预见未来。 Que sera, sera 世事不可强求 What will be, will be 顺其自然吧。” Now I have children of my own 现在我有了自己的孩子, They asked their mother what will I be 他们问我,将来我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Will I be handsome, “会英俊吗? will I be rich 会富有吗?”?” I tell them tenderly 我轻声地回答: Que sera, sera “世事不可强求 Whatever will be, will be 顺其自然吧。 The future's not ours to see 我们不能预见未来。 Que sera, sera 世事不可强求 What will be, will be 顺其自然吧。” Que sera, sera 世事不可强求 在塞琳娜家里放了她和麦克斯婚礼的录像也把玛吉带入了回忆,如何与艾勒相识的时光。“他们的婚姻生活就像《同一首老歌和舞蹈》。同样的争吵,同样的指责。同样的玩笑,同样的情话,没错。忠于婚姻,没有第二个人能通过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就心照不宣地传达支持和安慰。然而同样的怨恨年复一年地被翻出来,没有一件能够真的忘记。“一成不变,得过且过,一天天打发日子。也许这就是婚姻生活的真相。 玛吉上班的养老院有一位老人,他相信一旦进入天堂,这辈子失去的所有东西都会回来。玛吉一直试图找回失去的东西,一心竭力想替儿子挽回已经破碎了多年的婚姻,一厢情愿试图想把小孙女留在身边,然而她的种种努力,都只是徒劳。当孩子们都长大离开了家,玛吉的生活一下子失去了重心,“我们以后为什么活啊,我们还剩下那么多日子”,“为了今天,亲爱的”他说。 读的过程中,每每能照见自身,看见自己、家人、朋友的影子,婚姻生活总是有那么多的磕磕碰碰,其实大部分是因为我们还怀有一些期望,对自己、对爱人、对孩子,我们总是希望生活能够更加美好,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有时却变成一种苛责,甚至把婚姻一步步带向坠落,只能宽慰自己: Que sera, sera “世事不可强求 Whatever will be, will be 顺其自然吧。 The future's not ours to see 我们不能预见未来。 Que sera, sera 世事不可强求,顺其自然吧。”

  《呼吸课》读后感(五):婚姻的困境和出路

  生活中有许多重要的事物却总是被无视,比如说头上的蓝天和呼吸的空气,只有在雾霾的时候我们才会怀念蓝天,只有在胸闷的时候才会想起氧气。来自美国的安·泰勒的《呼吸课》想要讲述的也是这样一个重要到会被我们忽视的问题——婚姻的困境和出路。

  书名和封面很有诱惑力,封面上绿意莹莹的树林间矗立着红黄相间的美式独栋小别墅,蓝色的家用轿车正准备缓缓入库,一个生机勃勃、清新活泼的四人家庭立刻浮现眼前,配以《呼吸课》的名称,你差点以为这是一部家庭郊游的欢乐情景剧。然而,事实总是打脸的。

  就像憧憬爱情的少女总是哂笑“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是中年人的爱情墓志铭,中年人也同样怀疑年少时的自己何来的自信和勇敢。关于爱、关于婚姻、关于夫妻,家庭这个社会最小单位的组合总能像万花筒一样给你无穷的烦恼和启示。《呼吸课》就像是一根针,深深的刺入夫妻间看似平静的日常,以身试毒的去查验肌理深层究竟是爱浓于水还是已经病入膏肓。

  年纪轻轻已经当上爷爷奶奶的墨兰夫妇决定远行去参加朋友丈夫的葬礼,全部的故事就发生在这前后不到三天的往返行程中。钱钟书在《围城》说“旅行时最劳顿、最麻烦、叫人本相毕现的时候,经过长期苦行而彼此不讨厌的人,才可以结交朋友……结婚以后的蜜月旅行是次序颠倒的,应该先同旅行一个月,一个月舟车仆仆以后,双方还没有彼此看破,彼此厌恶,还没有吵嘴翻脸,还要维持原来的婚约,这种夫妇保证不会离婚”。因为旅行的过程几乎是全域生活的一个缩影,如果你够细心,对方的处事能力、应变能力、耐心程度等等都会一览无余。选取这样一个短程旅行作为标本,是作者的聪明之处,但如何在繁琐的细节中突出重围、扩张成书,也是不小的考验。

  墨兰夫妇的性格配对十分典型,丈夫艾勒是典型的直男癌,直接、易怒、讨厌一切麻烦的事物,妻子玛吉掌控欲望强烈、情绪化、冒失、唠叨、爱子如命。是的,并不是只有中国母亲才会溺爱孩子,美国妈妈也不总是对待孩子都像是理性的法官一样总能适时适度,母亲的通病没有国界。甫一上路,因为玛吉的冒失撞车和忘带地图,夫妻俩之间的气氛就剑拔弩张起来,这样的场景简直不能更熟悉,它就像我们周身的每个毛孔,任何一点点的刺激都会引起痛痒。事实上,尽管多数的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情绪化,但我们也并不想任由生活坠入情绪的深渊,而这些无关痛痒的小事总是像针尖一样一点点的深入直到戳痛你的神经。在婚姻生活中,长年累月、日复一日的重复下,没有一件小事会真正过去,每个新的小事就像是日记本中的索引,能迅速指引你找到发生过的类似事情。在这种情形下,是绝望还是前行呢?就像玛吉费尽心力把出走的儿媳妇和孙女接回家以期她们与儿子重修旧好,最终却不欢而散时意识到的那样“玛吉觉得自己这辈子就是个圈,它周而复始、不断重复,没有出头之日。”

  说到“出头之日”,学者吴飞在其著作《浮生取义——对华北某县自杀现象的文化解读》中曾做过一次有趣的家庭政治解读,

  即家庭成员围绕着获取“道德资本”的方式对权力资本展开争夺,以此获得更大的发言权,或至少得到更多的尊重。这样的解读看似无意义,把小问题复杂化,但正是这种复杂化让人们看清,让我们烦恼的婚姻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当爱情归于寂静,是什么在操纵和维系着家庭这个团体的运转?坦白说,家庭政治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不论你喜欢或是讨厌,长期的共同生活已经让对方和他的优缺点像呼吸一样深入你的每个毛孔成为你自身不可脱离的一部分。“同样的争吵,同样的指责,同样的玩笑,同样的情话,……同样的怨恨年复一年的被翻出来,没有一样能够真正忘记。”但也同样的“没有第二个人能通过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就心照不宣的传达支持和安慰”。这,大概就是婚姻的真谛。

  《呼吸课》读后感(六):爱如呼吸

  什么事让我们从来没有感觉到它存在过?我想大概就是呼吸了吧。没有人会在某个时间刻意的想起:“哦,原来我在呼吸啊”,这其实也是关于爱的最高定义,我们不需要时刻的提醒我们自己我们正在爱某个人,因为它可能如呼吸一样平常的让人不会刻意提起。

  本文作者安•泰勒美国当代小说家、文学评论家,本书则被称为安·泰勒作品中最有力也最令人感动的一部。但如果你开始阅读本书,你会发现这本书的内容只是讲述了一对中年夫妻平常的一天。玛吉和艾勒这对重点夫妇要在这一天去参加玛吉闺蜜丈夫的葬礼。一路上两人争吵不断,玛吉希望去看望自己的孙女虽然她的儿子与儿媳已经离异,而艾勒则对此持反对意见。到了葬礼上又因为参与不伦不类的唱歌环节,而再次发生冲突。但最终二人也如平常一样,再次和好如初。

  这样的故事其实并非发生在文中的那一天,在他们28年的婚姻中他们重复着这样的争吵和谅解。无论他们经历了儿女的长大离家,无论他们看着儿子和儿媳的婚姻破裂,这就是人生,琐碎而平淡,又会被突如其来的伤感所充斥。但两人就是这样度过着每一天,爱情其实是因为平淡而变得弥坚:“我们俩以后为什么活着啊,我们还剩下那么多日子?”,“为今天,亲爱的。”

  文中最出彩的就是对于细节的描写,例如两人刚出家门时艾勒对于玛吉发生汽车剐蹭时的质疑的对话,玛吉如此娴熟的对应着艾勒的问责甚至可以猜到他下一句会是什么,而艾勒也默默的承受着玛吉突如其来的胡思乱想。这就是一种默契,二十多年所积累下来的默契,这种默契贯穿全文,这不是多少句情话所能替代的。

  本文的故事我们每个人每天也许都会发生,或者我们每天都观看着它的发生。我们的父辈或者我们自己都在这平静的生活中,经历着玛吉和艾勒的小情绪、粗糙的日子、不经意的发怒,但这些都会因为瞬间的温情戛然而止,世间所有的美好都蕴藏在琐碎之中,爱也应如呼吸一般。

  《呼吸课》读后感(七):婚姻的课程

  我知道终有一天我们要回归土地,能让我们分离的恐怕只有时间。对于生命里的另一半我想说对她说的是,有你的日子就是安稳平凡的生活,和你在一起的日常琐碎就是幸福,没有你的生活我现在真的不敢想像。

  看完《呼吸课》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在平凡有你的日子才是我想要的幸福!就像书里的这句话:就像呼吸。呼气,失去;吸气,得到。无论是细碎的家庭生活,还是几乎被遗忘的激情和爱,都在呼吸之间。作为平凡的我们应该时刻珍惜生活给予的馈赠,我们就该像敝帚自珍的乞丐把彼此捧在手心里。

  《呼吸课》一部能让你反省自己,品味幸福的婚姻之书。当时光流逝,当你我习惯彼此,骤然面对离别,你会坦然面对还是哭着挽留。是想尽办法留住回忆,还是尽力让昨日重现。当然面对离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就像书里的赛琳娜在她丈夫去世后,她在丈夫的葬礼上将自己结婚时的亲友召集到一起,将几十年前在自己和丈夫婚礼上好友们表现的节目一幕幕的重现。说实话读这段给我带来很大的触动。当斯人已逝,当爱人远离,总是在失去后才明白那些点滴的重现才是想要抓住的永恒。可那仅仅只是回忆,是不可能在新的时间节点上发挥原样的效果!我在看赛琳娜丈夫葬礼上出现的一幕更多的是感动,就是这些穿插出来的小事才能直抵人心,能够触动你心灵最柔软的部分。《呼吸课》可以说是道尽每一段婚姻的困惑与迷茫。读这本书能让每个有婚姻生活的你产生共鸣。

  我敢说每一个结过婚的人对婚姻的理解都不同,人们对婚姻的理解更会因为时间的概念而产生不一样的变化。就像这本《呼吸课》里面的玛吉和艾勒,两人的结合不是王子与公主式的恋情,结婚,只是人生的另一种开端,这个开端就叫生活。玛吉和艾勒这对夫妇要动身去参加一位老友的葬礼。没想到一路上,两人之间的争吵和冲突不断爆发。玛吉几乎要怨恨起艾勒,他总是要和自己唱反调。在他们共同生活的28年里,他们重复着同样的事,比如争吵、指责、对彼此的挑剔。同样的怨恨他们年复一年的翻出来,没有一件被真的遗忘。当然在28年里,他们心有灵犀,他们也重复着同样的玩笑,同样的情话,默契到只要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就能心照不宣的传达支持和安慰。

  这就是生活,两个人一起生活久了,就像左手握右手,握在一起或习以为常,或没有感觉。但我要说的是,生活不需要过的惊心动魄,偶尔的小惊喜就是两只手在一起你才会真正发现属于彼此的十全十美。婚姻,亦是如此。看《呼吸课》很佩服这本书的作者安·泰勒,是她让我认识到婚姻,是她让我感受到平凡爱人之间相濡以沫的幸福。我相信只有写作者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才能写出这样的好作品!安·泰勒作为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最擅长以机敏开放的笔调探讨婚姻、家庭关系,成功塑造普通人的形象,并擅长还原日常细节。正是因为真实所以特别的能够吸引读者!感谢她将这么经典的一本书呈现给我们。

  在这本书里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有的只是生活、婚姻、和爱。生活,是什么?婚姻,是什么?爱,又是什么?去读《呼吸课》吧,它会给你一个完美标准的答案!

  因为终有一天我们要回归土地,数着那一圈圈的年轮慢慢的老去,慢慢的老去……当我们彼此垂垂老矣,请记得我们年少时有关爱的回忆!

  《呼吸课》读后感(八):怎样才算美满的姻缘?

  女性小说容易陷入女权的桎梏,故事中的女性形象或显得无限高大,或蒙受天大苦难,唯一共性的则是女性独立坚强的人设。而安·泰勒则未走寻常路,其获得普利策小说奖的女性长篇小说《呼吸课》,既无超级女英雄,也无无敌苦情女,只有稀松平常的妻子,甚至近乎唯唯诺诺,全然无心向生活抗争,用丈夫艾勒的话说,“玛吉不肯认真对待自己的人生”。

  在《呼吸课》的开头,女主人公玛吉正在收听一个类似FM101.7 happy morning call的节目,是时主持人抛出了一个问题:怎样才算美满的姻缘?然后一个疑似前儿媳的女声从电波中传来:她将放弃为爱而结合的婚姻,为生活保障而再婚。于是,女主陷入了对于婚姻与爱情的思索之中,情节与人物关系皆简单、家常,充满琐碎的烟火气。

  玛吉拥有所有小人物身上的人生败犬属性:工作薪水地位卑微,与丈夫常常争吵,还以自己落败为主;儿子玩摇滚、入狱、婚姻失败,女儿与自己亦不亲密;在仅有的一次疑似“精神出轨”中,她迷上了自己照顾的年迈病人,却终于单恋与醒悟。

  而正是这样小人物的遭逢,可以更容易让我们看清生活的真相,一段平淡并无奈的婚姻,正是大多数生命的常态。玛吉并没有丈夫想象的那么不认真生活,相反比常人对感情更为敏感,她曾经将爱情想象成激动人心的脱胎换骨,“死而复生”的丈夫曾因为神秘而让她动心,却在真正结合后让她失望。于是,她将自己的爱情信仰寄托在年轻的儿子与儿媳身上,用尽力气让他们破镜重圆,把他们“带回家”。然而,正如自己无法治愈婚姻的无奈,儿子的婚姻则无可救药,爱的激情颓然而逝,就如烟花易冷。

  尽管如此,玛吉并未对爱情与婚姻死心,保守的女子,却悄悄地出了轨。玛吉对盖布里埃尔先生的单恋,是本书中极为精彩的部分,宛若沉闷的老夫老妻婚姻关系中横插一刚的少女心,不合时宜到有些可爱。玛吉照顾着盖布里埃尔先生,保持着能干、手巧、高效的完美形象,她想象着老先生和自己的互动源于爱情,在脑袋里编造对方说给自己的情话,一个人在脑中小剧场里完成了爱情。直到有一天,沉溺于单恋的玛吉自己打碎了这份少女心事,当她凝视着“情夫”的脸庞,赫然发现他有丈夫“艾勒那种棱角分明的脸、艾勒的自尊心和冷漠”,玛吉在他的身上寻找到另一个丈夫,一个不会让自己失望的“早期版本”。这大抵便是感情的真相,我们以为自己叛逆去了远方,其实不过在原地打转。就如“玛吉觉得自己这辈子就是个圈,它周而复始,不断重复,没有出头之日。”

  到了最后,在经历了种种之后,玛吉与艾勒似乎重新爱上了对方,不知该欣慰还是叹息。他们结婚近三十年,虽然小吵小闹,但可以找到彼此互动的频率,理解对方的心事,算得上别人眼中美满的婚姻,拉开幕布,同样千疮百孔。所谓美满的姻缘,还是要在女子的幻想中永恒才好罢。

  《呼吸课》读后感(九):即使窒息,也要结婚

  这个标题,可能让人误解。首先,这不是我的观点,我只是在说《呼吸课》这本小说。作者安·泰勒因为此前《思家小馆的晚餐》一书在大陆的新近成功,据说已经有了“美国家庭小说鼻祖”的称号。当然,她完全当得起这一称号,数量众多的作品及获奖经历足以证明。

  但每一位作者总归有自己的局限性,那就是无法避免的自我重复。主题、叙事结构、文字风格等等,那些第二眼就明了作者是谁的特质,既造就一位作家,又在某种意义上毁掉一位作家。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时代不同了,现在的读者更加喜新厌旧,不用和影视作品跨界比较,但就书籍而言,他们可选择的读物就已经太多了,很容易就对一位作者及其作品出现倦怠感。而倦怠感是自带麻醉药效果的无形杀手。

  就像婚姻。关于婚姻,悲观的人和乐观的人,应该都要认同的一个事实大概是:没有十全十美的婚姻。但即使这样,悲观的人和乐观的人,大部分都结婚了,并且维持婚姻很久。为什么呢?从人类学与社会学的角度,可以追溯到婚姻制度为何诞生、为何长期存在等顶层的原理。而身处芸芸众生的我们,其实无心知道,只是被推着走。

  玛吉和艾勒,一对普通不过的老来夫妻,他们的婚姻故事是怎么样的呢?安·泰勒采用了与《思家小馆的晚餐》相似的套路,整体上或穿插回忆、或转变人物视角,一路倒叙又最终回到现在的时间线。这样处理故事的好处显而易见,细节得以展现,人物变得丰满,玛吉和艾勒不再是创造出来的戏剧式的角色,而是每一个囿于婚姻的人。

  很多读者纷纷表示从中看到了自己。实际上,是看到了婚姻的细节之处,小到每一个呼吸。比如什么时候我们生对方的气,呼吸几次,想想甜蜜的时候又放下了;再比如看不惯对方行为习惯的时候,呼吸几次,想想他/她在没有遇到你之前也有自己的造化弄人。这便是安·泰勒一贯的主旨,教授读者如何在书中学会婚姻之道,或者是爱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够有效人各有异。特别是时代变了,我们不再像我们的父母辈、或者美国基督教家庭那样信奉“爱是恒久忍耐”,不去想离婚这件事。

  读完本书,或者想着“外国的婚姻并没有比中国的好一点呢”,意识到原来大家都处在婚姻的缺氧空间里,立刻安心了一点。嗯,大家是这样的呢,我也继续吧。或者想着,葬礼复刻婚礼的那个情节最有意思,我也想这么做来着。

  我想我是后者。对我来说,书中展现的那种婚姻生活带来的倦怠感让身处其中的人感到窒息的凌厉细节,并不是呼吸几次就可以解决的。这恐怕是我还单身的原因吧。

  最后,不负责任的说,我可能得了一种“一位作家同类型小说只能阅读一本”的病。有《思家小馆的晚餐》珠玉在前,后看的《呼吸课》不管作品成就再高也失去了先天的竞争优势,我只能遗憾的把它放在了脑后。

  《呼吸课》读后感(十):婚姻这门学问太难懂

  俗话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更何况是结婚多年的老夫妻,激情早已退却,也不再有恋爱时的甜蜜,天天计算着柴米油盐,时常因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这种老夫老妻的生活似乎过得很累,却又无法轻易割舍。

  这本《呼吸课》便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有关家庭与婚姻的故事,作者安·泰勒是美国当代小说家、文学评论家,擅于描绘普通人的生活,以细腻的笔触刻画出生动的人物形象,并还原出琐碎的日常细节,尽管看起来很啰嗦,却不可缺少,同时她凭借其自身对女性的了解,探讨了婚姻和家庭的关系。

  书中主角是老夫妻玛吉和艾勒,故事伊始,他们要去参加老友的葬礼,艾勒试图劝说玛吉放弃这次旅途,然而玛吉并不同意,艾勒虽然不高兴还是妥协了。动身之前,玛吉设错闹钟导致睡过头,去修车行取车又发生小车祸,似乎都预示着这趟旅程不会顺利。的确,玛吉和艾勒一路上不断产生争吵和冲突,矛盾一触即发。因为艾勒总要跟玛吉做对,事事唱反调,玛吉内心的怨恨呈几何倍数的增长,并不断回忆起过去的日子——遇到艾勒前的生活。他们俩是如何相识、相知、相爱,再到结婚生子,一起看着孩子长大并娶妻生子,两个人就这么相伴着过了大半辈子。

  其实两个人早已深知对方的脾气性格,却难免旧事重提,因同样的问题争吵,抓住同样的缺点指责对方。正如现实生活中,吵完架平静下来,都会说已经过去了,不要再提,其实都牢牢记在心里,等着未来某一天重新翻出来。当然,有苦也有甜,多年的共同生活,早已让他们心有灵犀,对方的动作表情完全逃不过自己的法眼,这也是老夫妻独有的默契,哪怕是同样的情话与玩笑,依然能达到让对方开心的效果。是啊,真实的婚姻生活就是如此,平淡中充满了温馨。

  之前总听过来人说“七年之痒”,不少夫妻跨不过这道门槛,或许是性格不合,或许是感情出轨之类,导致当今社会的离婚率只增不降,如何让现代人婚姻长久貌似变成了一个难题。也曾听人说过“婚姻需要保鲜”,总要保持一定的新鲜感,让对方不时能从自己身上发现崭新的一面。而在过去,大多是包办婚姻,婚后相敬如宾的生活,看起来挺和谐的,但实际不见得幸福。夫妻间就应该吵吵闹闹,正所谓“床头吵架床尾和”,适当的争吵反而能促进夫妻感情,倘若一辈子没有红过脸,恐怕这样的婚姻一直存在问题。马伊琍曾感慨“恋爱虽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短短十三个字诠释了婚姻之难。因此,究竟如何经营婚姻生活,还是要见仁见智,毕竟两个人在不断摸索中前进,也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作者的构思十分巧妙,用一天发生的事很好的串联起一生的经历。看完玛吉和艾勒的故事,我好像明白了书名的意义,婚姻是门难懂的课,没有老师只能自学成才,它就像呼吸,一呼一吸间,是失去与得到。轰轰烈烈的爱情固然令人向往,细水长流的婚姻却更值得拥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呼吸课的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