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神性的温柔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神性的温柔读后感10篇

2018-01-06 20:5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神性的温柔读后感10篇

  《神性的温柔》是一本由【印】泰戈尔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2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神性的温柔》读后感(一):活得感性,并不是一件错事

  生命是永无休止的话题,太多深深浅浅的观点,在人类历史纵横交错。一部分人成了思想家,一部分人忧郁而死,还有一部分人茫于众生

  当然泰戈尔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路,似乎这个来自印度的智者,注定不凡。1931年,世界的齿轮缓慢转动,很多人都生活苦难之中,生活并没有太多值得铭记的地方。泰戈尔在这一年出版了《人的宗教》,即《神性的温柔》的前身。在书里,他不写诗,而是把他深邃的思想淋漓尽致地写在纸上。关于生命,关于神,关于灵性的探索,关于信仰追求。细细想来,这些都与我们如此相关,泰戈尔其实就在我们的身旁。

  思考是一件极有趣事情,尤其是当你试图寻找一些看似打了死结的答案时候。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的大脑接受信号的时候,要经过传导,传导又需要时间,导致了时间的延迟。这个时间的延迟意味着我们的大脑总是在处理过去80毫秒的事情。也就是说,我们所有人都生活在过去80毫秒的世界里,我们生活在“过去”,一言一行都在过去,那么”现在“又是什么呢?我冥思苦想,却始终得不到满意的回答

  善于思考的人,都是上帝眷顾的对象,成为像泰戈尔那样的智者,却需要天分和自身的坚持。所以这个世界只有一个泰戈尔,太多太多的你我都被他甩在身后。

  于我来说,过度思考偶尔也会带来副作用。有时候就会突然地,对所有事物失去了兴趣忙碌是无谓的借口,当时光摇摇晃晃地走过去,留在内心的始终空虚。于是我试着将生活解剖成细微的碎片,好观察其中的纹路。可常常无能为力,只因生活过于庞大。

  我一直相信神的存在,一切命运都是神掌心上的曲线。生活还没有达到想要的状态,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太过于理性满足不满足之间,充其量是一条落雨积成的小河流,绝不是人所想象的那般宽广的沟壑。就像泰戈尔在书中所说,生命在实现的途中会不断出现各种突发的矛盾与冲突,这是必经之路。所以不必太过计较,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奋斗过程。活得感性,并不是一件错事。

  我们的修行还远远不够,还没有参透生命的全部,只能在神的指引下,不断向前,再向前。

  《神性的温柔》读后感(二):The Religion Of Man

  The Religion Of Man 神性的温柔,如果是一个没有很多经历年轻人,除非是天才,否则写这类型的书籍,我是主观上不认可的。作者是在1930年即出生后的第69年才将自己的感悟,关于哲学上的‘‘人的宗教’’整理成书。就如睿智的作者所写,这本书对于某些读者来说,可能仅仅是蜻蜓点水的兴趣。不过深入体会,随着年岁的增长,我还是会体会到更多触及心灵与宗教的思想价值阅读本书,没有被说教的感觉,更多的是去主观思考。第二章开头的故事小女孩即兴编了个剧本,要我做其中的主角。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开头,生命确实也仿佛如此。读这书,感觉读起来很舒缓,读过看待一些烦恼也变得淡然,任何人,都无法回溯时间,将自己与众人隔绝。民族之间可以共存,人与人认知不同也可以友好共存,会有矛盾和冲突,更多的是谅解与包容。 写美丽的诗的人,他的思想心得读起来很舒畅美好

  《神性的温柔》读后感(三):内心安定的力量是生活智慧的宝库

  最近我看了《神性的温柔》,这本书不是说宗教,只是说生命,人生路上的一切及整个世界的变化。神说了很多我从来不曾想过的问题,也回答了很多我们一直想不通的东西。如果你初看此书看几页可能不太懂,别把它放下来,有空的时候慢慢看。我已全部看完,不过一年后再看可能又有不一样的领悟。

  哲学,其实是人生旅途上的医药箱。生活中不时困扰我们的坏情绪、负能量,它们很多来源于我们内心深处有害的信念。这本书带你把内心阴郁的念头拿到理性的阳光下,学会反思和改善你的心智。《神性的温柔》传播着哲学对人性乐观主义: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我,改变自我,把握自己的生活。正如苏格拉底所说,照顾好自己的灵魂,这是我们的责任

  书里没有艰深的哲学理论,更像老朋友一样和你聊一聊生活并汲取信心和力量。

  一次遇见更好自己、练习美好生活的哲学之旅:书里,也许你会巧遇令人终生受用的哲学金句。在人的心灵中得到的安定力量才是我们生活智慧取之不尽的宝库。

  《神性的温柔》读后感(四):神性之人性

  在提到泰戈尔时,我们往往想到的是他在诗歌方面的造诣,诗歌成就过于强势所以可能堙灭掉他的另一种身份。用现在的观点来看,不矫情无诗歌,可能感性方面会占生命的主要成分。但说,拿到这本书后,可能会改观。他很理性的伸着用缜密形容都不为过的方式,像人们娓娓道来人的本质情感、成就等等方面。哲学般的诗人形象更加立体,在理性层面加入感性因素,更让人欲罢不能。或许神性的温柔,就在于在众生万物选择了人类,给人类赋予了多种的可能。既可以用音乐来抒发情感,也可以用意志力来实现自我,更可以用无限的智慧去追寻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探索有别于生物的灵性。实现从自我到整体,从整体到世界,从世界再实现永恒。从得到舍,从不愿松手到学会放手,矛盾两极端,各生万物,相互对抗又相互持恒。好不美好。如果说有点说的多,那就抛个缺点吧,这本书并非心灵鸡汤,不会快餐式的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或者简易时效,哲学深度介于中层,前期可能会有些不适应,但是确有很深的逻辑性。建议静心精心阅读。最后跟大家分享书中的一句话:人类虽然平凡,但我们愿意不断追寻,即便得为此付出毕生心力,乃至献上生命,在所不惜。。。。

  《神性的温柔》读后感(五):信仰与自由

  很钦佩泰戈尔的文采,他的语言是那么的引人深思,他的观点是那么的别具一格,他的描述又是那么的具有哲理

  书的排版也很好,开篇的几幅图片及下边的语句很是喜爱,比如,“一个人潜得够深,就没有达不到的地方”,又比如,“想靠着掐住某人的脖子来攫取自由,是办不到的。”真的是棒棒的,对人的评论也是很让人喜欢,“你可以从外表的美来评论一朵花或一只蝴蝶,但你不能这样来评论一个人。”

  说到这里,我要说说书中的内容,开头说的人的宇宙很喜欢他的观点。“至尊至圣者不仅具有理发思考的能力,还有想像力、爱与智慧,他的灵性在所有人之上。对他的爱会扩及所有生命,这份爱的深度与力度远超过其他情爱,当我们跋山涉水过后,我们会发现,只有爱会实现所有。”这也是我对信仰的理解,至尊至圣者就是爱,他的爱是远超一切的,是让人无法超越的,也只有借着他才能接纳周围的人。

  其次在人的天性中,也深入的描写了一下信仰在人心中慢慢巩固,并带给人对完美理想的追求。无论我们对信仰的想法是怎样的,人心中的理想都是植根在一种合一的连接上,并贯穿了人的整个追求永恒的过程。并且用了生活中的小例子让我们真实的体会到了这一过程的变化及巩固。

  再有灵性的自由,自由是内心真实的感觉,不会流露在外,因此没有任何速成或巧取的捷径。自由也不是无规矩就算为自由的。

  还有生命的四个阶段,也让人从不同的角度方向与了解为什么会这样分别。

  整本书也多次使用光明国度时,黑暗降临时,来对比的让大家了解他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观点,真的觉得是一本要多研究的书。

  最后附录中与爱因斯坦的对话,对信仰与真理的探讨,也让我深深的感觉到,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不同的,但其根源是相似的,仅是因经历与角度不同,就会出现分歧。

  很棒的一本书,推荐给大家!

  《神性的温柔》读后感(六):原来泰戈尔还是心灵大师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成小富(来自豆瓣)

  来源:https://book.douban.com/review/8679573/

  泰戈尔的诗句,素以言语优美浪漫抒情,一直广为传播,尤其这句“世界上最遥远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更是耳熟能详。这本《神性的温柔》谈的是超越哲学领域的“人的宗教”。 “人的宗教”是泰戈尔晚年对人生思想的升华总结,他说,“从我稚嫩的少年时期开始,到如今的花甲之年,我的文字几乎都是这一思想的衍生物”。

  何谓“人的宗教”?泰戈尔把个体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完美的自我,透过工作,用科学、哲学、文学艺术、礼拜来实现的,称谓“人的宗教”。若用现代的话说,其实就是灵修,泰戈尔则是心灵大师。

  相比现在五花八门的灵修,泰戈尔则强调是清源,以内心的感知,感受内心无限的存在。灵修不应是不食人间烟火的静坐冥想,诵读经书,更应是透过个人的知识服务和创造力来达成。泰戈尔在晚年时,筹建了一所学校,以爱和行动,让孩子们参与生活中感受万物,既有快乐,也不回避痛苦,完善真实的人性,以人性为核心,让每一个人都能挖掘自我的潜能。

  泰戈尔的灵修,有三大特点,第一,既尊重、顺应人性,又提倡对人性的温和约束。第二,灵修只有要通过个人的知识、服务和创造力来实现。人性的完整只有通过实实在在的生命修炼来完成,离开生活的修炼并不能算上真正的修炼,只是浅薄的惯性使然戴着面具努力克制的愚行。第三,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和谐共存。我们有两颗心,一颗在光怪陆离的世界里四处寻找目标,另一颗则向内体会一致与和谐。当两颗心和谐共处,我们才能达到美好和谐的境界

  泰戈尔谈灵修,不像现在的灵修流行读物,没头没脑的浓缩提炼,他的精华散于每节文字中,把观点由来自然说透,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对个人灵修的提升,有莫大的帮助。

  《神性的温柔》读后感(七):真正伟大的力量是心灵的自由

  泰戈尔更多以诗人的身份为人所熟知。

  曾经特别心仪他的一句诗:天空中没有翅膀痕迹,而我已飞过。悲观一点理解,比之雪泥鸿爪,飞鸟之无痕则更近于虚无,个体生命的渺小不言而喻。而如果换一个角度,人的精神意识如飞鸟展翅遨游太虚,自由而没有边界,则境界之高远又远非我辈凡夫俗子所能及了。

  这是一本关于生命与灵性的演讲集,成书于上世纪三十年代,距离今天已近百年。然则,大师对于人类思想行为进行的思索与观照,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他替我们提问,我们献上祭品敬拜的神究竟是谁?也替我们回答:其实当我们与周围的世界建立起更深厚的连接,有了一体感,内心的满足就会出现,也自然能体会到无限了。他所预言的,‘如果我们用源源不绝的财富去填补心灵的空虚,智慧越来越缺乏团结和再创造的能力,最后使整个人生都一片废墟’,今日不幸得到印证。

  这本书不是诗而胜似诗。当张若虚写下‘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时,他追问的是哲学命题。泰戈尔不仅思考了人类的起源、进化,还用诗性的语言阐释了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的价值,人与自然、宇宙的关系,与中国诗人异曲而同工。宁愿相信,‘所谓自由,就是不被自我和外在事物所绑架,用占有去制造狂喜’是一种神性的指引,让人类前进的脚步更坚定,方向更明晰。

  《神性的温柔》读后感(八):自由的高度

  在买回这本书之前,我一定不会想到,我书架上第一本泰戈尔的书居然不是他的诗歌,而是这本归类为哲学思想的作品

  书籍封面呈现暗蓝紫色调,仿佛是一隅飘着云朵的夜晚天空,“神行的温柔”几个大字与看似无序的线条悬浮其上,冷色调的背景与暖色调的文字相互衬托,形成一种惊艳的视觉效果

  全书以宗教开篇,以宗教为大背景讲述其与人类发展成长息息相关;中间部分篇章阐述的内容则是渐渐倾向于以人为中心,由“人”的存在引发对于宗教、哲学乃至整个社会的思考与感悟;接近尾声,文章延伸至人的宗教、心的自由和灵魂的升华。整本书中都贯穿了作者关于“人的宗教”的论断,愈接近结尾,内容的升华愈加鲜明。

  最初的阅读是有一种抵触心理存在的,个人感觉,开篇的几篇文章讲述“宗教的人”多余“人的宗教”,唯心主义思想过于浓重。如果是一名无神论的读者,首先在观念上可能会得不到呼应与认同。但在接下来的阅读中,很快会发现,由此作引,越向后,讲述的核心越贴近“人”的本质属性,由“人”出发,感悟宗教、生命、哲学、社会,从而引起读者强烈共鸣。全书收尾,落在了心与灵魂的自由上,于是在合上书本的时候,那种超脱的感觉,便是这本书带给我们的自由的高度。

  《神性的温柔》读后感(九):永生者的神性

  提到泰戈尔这位文豪,首先想到的会是《新月集》、《飞鸟集》等优美动人的诗歌,生如夏花般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谱写此句的泰戈尔不仅仅在诗歌上造诣颇深。文学家,多是哲人,对天地,人事,自然万物有着深层的思考和感悟。这本书《神性的温柔》便荟萃了泰戈尔一生哲思的精华。

  不甚厚重的一书中,泰戈尔讨论了人的满足,人的宇宙,人的天性,最最重要的,灵性。以及被称之为神性的思考,泰戈尔认之为神的人性。

  人是什么?来到世上又是为了什么?——一个亘古恒新的哲学问题,困扰古今学者,对人的本质的探索与讨论似乎从未停止。各家学说给出了纷杂的答案,生物学意义上,宗教里,宗教学中又可细细的分成中西方,古今发展的不同答案。这个问题似乎是无尽的!追寻答案的过程便是人的一生。泰戈尔对古罗马给出的“伟大就是快乐”的答案给予高度的赞扬,并称其精神是比罗马宗教更重要的精神财富。其中对真知的理解,鞭辟入里。

  书中泰戈尔提到了一个人——先知索罗亚斯德,波斯拜火教宗教革命的先驱。他提出的深意的行为出自善意的思想,被泰戈尔称之为蒙昧暗夜中的一丝光亮。在缺乏理性,充斥着幻术迷信的年代,将宗教的本质直指道德,而非虚华的外在仪式。泰戈尔在此的同理感知十分奇妙。我们都知道人类大多有同理心,严重缺乏同理心的人大多成了臭名昭著的凶手或者监狱的长客,卓越的同理心并不代表圣母式的同情与施惠,而是一种带入感受的能力。生活在现代的人们很难理解火种对原始人类的重要性,也就像石器时代对生殖的崇拜对立与如今道德要求伴侣彼此的忠贞。因为环境,社会,发展阶段等种种不同,思想上的鸿沟避无可避。若一般人看索罗亚斯德的话,也会觉得这是好的,是宗教史的一大进步,却很难设身处地的感受其中含义对当时平民的冲击与震撼!我觉得泰戈尔看见了,也想让更多的人看见,我想,这也是巨擘之于后代重要作用吧!

  《神性的温柔》读后感(十):神性的温柔

  以前,只知道泰戈尔是位诗人,而当看到这本书的简介写到“有别于清新质朴行云流水的诗歌,而是用典雅考究的文字解读人、灵性、生命”,很是好奇,特别想知道诗人是怎么思考宇宙、天地、万物生灵的。在思考人类的产生中,感觉泰戈尔是从社会科学层面去阐述宇宙诞生、生命出现在天地间的,他将人类的进化讲的是如此“教科书式”,然而,优美的文字里又带着文人的气息,不得不说他将社会科学同宗教很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讲述。也许为了回应这种方式,附录里又收录了泰戈尔与 爱因斯坦关于“现实的本质”的探讨,他们有共鸣,也有分歧,而这场世纪之谈启发百年之后的我们,更多的对宗教的思索。在中国,对宗教的思考,可以说大众接受度远远不及哲学,然而,宗教,在泰戈尔看来,却是代表人类永生的灵魂。宗教简单说来,远古时期的图腾可以是一种宗教,复杂点,有神明、有信徒、有思想内涵、自成体系,是一种超越个人存在的能量,它的产生,一部分源于人类的缺陷,如果人人都完美,还需要什么宗教来约束人的行为,更不会有千百年来人类对宗教的追随。从这个层面上讲,宗教存在于人类对其的信奉,人类成就了宗教,宗教也成就了人类。

  泰戈尔这本关于生命、关于宗教的思考,细细读来,直击心灵,值得一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