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胡适谈读书》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胡适谈读书》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1-06 21:0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胡适谈读书》读后感精选10篇

  《胡适谈读书》是一本由胡适著作,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1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胡适谈读书》读后感(一):读书日读《胡适谈读书》

  世界读书日来应个景,下午在家看了这本《胡适谈读书》。本书是属于合集,有点杂的收录了胡适先生的各段时期的文章,且在每篇文章前都放了该文章的背景资料方便理解

  我的学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关于读书

  每个人都要考虑的都是为什么读书?读什么?怎么读?

  为什么读书?

  胡适先生讲了三点:

  1.书是过去已经知道的知识学问和经验的一种记录,读书便是要接受这人类的遗产;

  2.为要读书而读书,读了书便可以多读书;

  3.读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应付环境

  这三点层层递进,从接受,到读书的扩散,再到实际解决问题。对于我而言,这三点都有。

  读书可以让我了解历史明智,这个“历史”不是狭义的历史事件,而是当下这个时刻之前的事情和经验,通过文字,更好地学习知识。同时自己感受最深的是第二点,读的书越多,发现可以读懂的书越来越多,阅读的世界越来越广阔。

  读什么?

  胡适老师在1923年发表了《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的书单,以国学经典为主,涉及哲学史和文学领域。关于此,还引起了梁启超的不满,指责书目“博而寡要”。

  怎么读?

  1.读书的习惯重于方法:勤、慎、谦。

  勤是勤苦耐劳。

  慎是遇事不轻易放过。

  谦是谦虚,不存一点偏见。

  勤最好理解,勤奋苦读,书山有路勤为径。用“慎”读书优点批判性思维意思小心慎重。对于“谦”,我的理解是不带成见,放空头脑去接收新的内容。所以在我看来,三者的关系是先“谦”,再“慎”,然后不管怎么样,都要以“勤”为基础

  2.为学要如埃及塔,要能博大要能高。

  读书之道,胡适先生认为既要精(即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又要博。

  眼到是用心看,口到是朗读背诵,心到是用心读懂意思,手到就包括查参考书和做札记了。

  同时,我们要多读书,无论什么书都读,就能在一本平常的书中,看到不一样的暗示,就是王安石所谓的“致其知而后读”。

  以上,就是胡适先生的读书观,对于我来说,爱读书的基础上还要勤读书,博读书。

  2.大学演讲

  书中还有很多篇胡适先生在各个大学的演讲和毕业生的赠言。其中就包括那句最著名的“功不唐捐”,只要去做,所有的努力都不会白白被浪费。

  关于大学生活,胡适先生谈到了就是一个“熏”字,在头两年要多尝试多探索,找到自己真正的志趣所在。这部分也是我们社会目前生涯教育所缺失的。

  胡适先生谈到毕业后容易陷入两类陷阱:抛弃学生时代的求知欲望和抛弃学生时代的理想人生追求为此,他有三剂良方:

  问题丹:给自己设定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兴趣散:多发展一些非职业的兴趣;

  信心汤:给自己和这个国家多一点信心。

  这三剂良方在我们现在的时代也是非常适用的,在知识经济盛行的现在,很多人都发展出了工作以外的第二身份,就是现在流行的斜杠青年。这个时代给予了我们最好的信心,只要有实力,社会和时间定不会负我们。

  越朴素的智慧越有无穷的适应性,纸上得来终须浅,所有有道理的道理,都需践行,读书亦是如此,读书日是一个习惯的开始,而非庆祝的终结。

  《胡适谈读书》读后感(二):让焦虑的我缓下来的好书

  以前只看过零散的几篇胡适的文章,深深印在了脑子里,但读一部完整的胡适作品也有些吃力,终于发现了这本书把胡适关于读书的文章和演讲稿放在一起,爽!

  书中既有价值观也有方法论,价值观与我契合,方法论是我目前最需要的,所以看这本书的收获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

  在价值观层面,要学会独立思考,不受人惑,找到专业以外的兴趣,保持对几个问题的好奇心。这些朴素的真理别说现在的大学生能做到的凤毛麟角,就连很多名校毕业之后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多年的人能做到的也不多,大部分人都随波逐流的过生活,和大家一起抱怨公司抱怨领导哪有心思独立思考。

  在方法论层面,用科学的方法重新架构一堆死材料,但找材料要勤不能懒,先养成习惯再来谈方法。归纳下来就是勤、谨、和、缓四个字,而缓是基础,如果不能缓下来,就根本可能勤、不可能谨也不可能和了。

  我一向自诩喜欢读书,而且读书的范围也比较广,但总是印象深刻。虽然也看过《如何阅读一本书》,知道应该多采用主题阅读,但还是不容易做到。直到看到这本书里,偶像将漫无目的的读书比作散步,才深刻体会到了自己的问题。像健身一样,每天运动一个小时坚持一年也没有让我练出腹肌,究其原因就是运动的漫无目的,运动形式全凭兴趣,没有系统锻炼计划,所以虽然时数不少,但没有在具体哪一方面收益很大。

  看完本书,定下来今年的几个阅读主题,开始主题阅读啦!

  《胡适谈读书》读后感(三):如今我们回来了,你们看便不同了。

  人生若只如初见,纳兰性德借着这句词风靡全国。倘若说他就是《红楼梦》中贾宝玉原型?甚至书里的众多女子其实用来映射当时的男子,想必相信的人不多吧?毕竟百科上明确注明了红楼梦描述的是曹雪芹生平。可谁曾想过,那些如今看来已成定局的真理是如何被探究,确定的呢?就拿前面的例子来说,为了证明贾宝玉身份,胡适用几年时间收集整理资料,才让数据坐实了历史,让后人不再糊涂由此可知,胡适的严谨与博学。

  本书收录了胡适不同时期对读书人的期望与引导,且在每篇文章前添加引子介绍背景。于文章后附录读后感强化论点。很大程度辅助了我对民国时期理念的理解与接受。但由于时间的混乱,导致其不能很好的与历史结合起来,只好借助网络查询当年发生的那些事了。

  身为先驱者,胡适的个人学识与魄力在字里行间显露无疑。但更让人折服的是他对下一代的期望与对腐朽的批判。主张科学眼光看问题的他,不仅有理还有据,从根源上剖析了国人在近代的落后,与学习知识的必要性,实在振聋发聩

  而且,胡适善于用名言警句概括思想,如出自《荷马史诗》“如今我们回来了,你们看便不同了。”精确的翻译在今天看也绝对优秀。书中选用的警句绝对值得背诵铭记。但同时期的其他译者,却鲜有这份耐心,不仅懒得翻字典,更是随意翻译不了解的词汇,误导了太多学习外国文化的学生。也让我体会胡适当时的愤恨与无奈

  而胡适对中西方近代文明的对比也堪称经典。近三百年,西方从实际入手,发觉事物变换规律,不断推陈出新,颠覆错误的历史。而东方呢?只是不断研究书籍,最可笑的是,三百年来不断有人研究古音学,却连自己都无法提供证据说服别人。瑞典学者用科学工具与方法,几年时间就完成了国人三百年未曾达到的成果,东西方的差异高下立判!

  多读书才能会读书,胡适在教导我们读书的方法时,不忘强调多读书的重要。为了说明,更是罗列了众多适合新人阅读的经典书籍与出版社,仅凭这份书单,本书便有了极大价值与意义→能通读这份书单的人,绝对能收获许多。

  做个读书人:

  读书方法虽然多有提及,但我认为书中更重要的是教导如何做人。譬如胡适批判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废物”,在当下其实比比皆是。网络的碎片文化充斥生活的同时,也让我们更加懒散退化。殊不知,这样的人生将变得毫无意义。因此,胡适号召人们先完善自己,再考虑他人,当我们能充实自己时,对社会的影响想必会更加美好吧。

  本书与其说是讨论读书方法,更像是教导如何做人。明确的思路理智的分析,科学的结论。无不让每个读者最大限度了解胡适想表达的期许。也深刻感受到民国时期知识分子革命奋进,读后,很让我振奋。推荐更多人阅读!

  《胡适谈读书》读后感(四):做个不受人惑的人

  终于把«谈读书»看完了,其实当时是冲着"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这句话买的。买回来才发现这是本标榜了实用主义的书,拥有鲜明价值观和方法论,由于一向对这类书籍无感,所以一度搁置。最近一个星期才把它翻出,一字一句读完。很多时候以为无趣的东西不一定没有收获,也许收获更大,其理性严谨的治学态度,独立自由的学术思想,不改其志的坚持,不失信心与力量的进取都给人很大的触动,不论其为人得失,就论学术来说也不愧是大家。文中虽有很多重复的内容,但好东西是不怕重复的,至少觉得问题,兴趣,信心这三味药方重复的甚好,因为正是所缺少,也易让人迷茫的。"性之所近,力之所能。心之所向,身之所往"。

  《胡适谈读书》读后感(五):《胡适谈读书》: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朱光潜曾说:“学问不只是读书,而读书究竟是学问的一个重要途径。”

  《胡适谈读书》是大学者胡适在读书做学问上的习惯、理念和方法的合集,同时也是一本能够引导当代青年如何读书的著作。虽然这本书平易简单,但是我却读了很久,因为其中的每篇文章都是侧面体现胡适之思想以及主张的。书中的每篇文章也都有介绍时代思想背景的引子,并配上胡适的演说文章,每次看完引人深思

  胡适,原名嗣穈,字适之,安徽省绩溪县人。适与适之之名与字,乃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典故。胡适是现代学者、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早年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他兴趣广泛,著述丰富。作为学者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研究。

  《胡适谈读书》这本书是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胡适在读书做学问上的习惯、理念和方法,了解胡适其人以及其思想学术,它分为四卷,第一卷是胡适谈读书的启蒙思想(与年轻人谈一谈),主要是胡适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文章;第二卷是胡适论读书可以开阔人的思想(为什么读书和怎样读书);第三卷是胡适谈读书的方法与诀窍(追求学问的方法);而第四卷则是全篇著作的升华,谈的是读书与做人。后三卷我自己简单概括为“怎么读书、读好书,怎么做人、做好人”。

  ◆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本书中最基础的部分,就在第一卷,也就是胡适青年时代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思想和主张。在新文化运动这个思想激荡的时代背景下,已经标榜为爱国青年的偶像人物、新文化运动领袖人物的胡适陆陆续续地发表在新式思想报刊上的,诸如《新青年》、《少年中国》等报刊。第一卷就集合了一部分这个时期胡适的文章,当然,有一篇文章是发表于台湾白色恐怖时期的时事文章。

  第一卷首篇文章是1919年7月胡适在少年中国学会上的演讲,编者也特意将这篇文章放在了这个显要位置,当时的少年中国学会是“五四”时期会员最多、历史最长也最有影响的一个青年社团,蔡元培当时评价说:“现在各种集会中,我觉得最有希望的是少年中国学会。因为他的言论,他的行动,都质实的很,没有一点浮动与夸张的态度。”,而这篇演说文章则是胡适对中国少年的忠告,可见他当时对中国少年、少年中国的思考。

  我个人认为其实第一卷的所有内容都是胡适对中国少年的忠告。胡适是学贯中西的大学者,在这些对中国少年的忠告文章中,我感觉不到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亲切娓娓道来,没有难懂的艰涩枯燥,而是平易的简单叙述,这个提倡白话文的胡适,这个始终微笑着温文尔雅的胡适,看他的文字,如同听一个老朋友叙家常。胡适用这种简易的方式告诉我们现代年轻人,读书应该始终保持着一种批评的态度、一颗学无止境的心、一个科学的人生观和一位思想独立的自我个体。

  之所以说第一卷是最基础的一卷,正是因为倘若你没有胡适所需要的批评的态度、学无止境心境、科学的人生观、独立的思想,那么即使你知道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么读书也不显得那么重要了,而这第一卷也是编者的用心之处,读懂了第一卷,抑或是吸收了胡适的读书经验,那么后三卷对我们的读书帮助则是受益匪浅的。

  ◆ 你们宁可少进一年学堂,千万省下几个钱来买一部好字典。

  为什么读书和怎样读书,这就是第二卷,胡适说过:为什么读书?有三点:接受人类的遗产;为了读书而读书,读了书便可以多读书;读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应对环境,并可以获得思想材料的来源。读书能帮人解决实际问题,追求知识也可以获得辛福和快乐,多读书才能会读书,这些都是胡适谈“如何读书”。

  如果继续往后阅读第三卷不难理解后面几篇文章胡适强调的“实用主义”和“重材料轻方法”,也不难理解胡适说为什么读书了,胡适在谈为什么读书时举了一个很好的实例,说的是胡适曾考证一部小说,叫做《醒世姻缘》,是西周生所著,自然用的是假名字,这是17~18世纪间的作品,但读书广泛而仔细的人只要稍微对比就能弄得明白,这部小说大致应是蒲留仙或是蒲留仙的朋友做的,而这个问题的解决就是胡适说的读书的用处了。诸如许多读书的作用以及为什么读书的例子,胡适在这些文章当中举了很多,也真真切切让我感受到读书所带来的好处。

  在这卷文章中胡适还亲自拟书目为普通青年人的国学之路点明门径,且不说胡适之的书目是否符合青年大众的喜好,单是对目前新一轮“国学”潮流下的青年人,也是起到了一定的思想传承性的。书目当中也不乏许多国学大家推崇的“二十二子”著作(诸如《老子》《庄子》《管子》《列子》等),也有许多胡适所开创性推荐的。

  ◆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前面有提到胡适强调“实用主义”和“重材料轻方法”,但他的思想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影响下形成的。当然,这与19世纪末实用主义的盛行和科学的发展也有着直接的关系,科学研究的成果使观念变化:比如“地球是扁平的”代之以“地圆说”,生物进化论证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这些都催生了实用主义。这就是卷三追求学问的方法,胡适也概括成一个口号: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要理解胡适的这个口号,其实也很简单。胡适认为,科学的方法,就是尊重事实证据,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很明显,这个前提就是要尊重事实证据,而不是信口得来。尊重事实证据就需要我们要寻得正确的材料,胡适在《治学的方法与材料》中,特别强调了材料的重要性。材料从哪来呢?通过读书从书本上来,但又不全是从书上来,胡适强调,即使是书上的学问,也不能单靠纸上的材料研究,也要实验的态度。胡适通过近三百年中国的朴学与西洋的自然科学的发展,进一步论证材料的重要性,也告诉了许许多多有志于学的青年:最要紧的是你占有什么材料,而不是采用什么方法。

  ◆ 做个不受人惑的人。

  说实话,我个人最感兴趣的就是第四卷,因为其实当我整本书看下来,最能让我感到有直接的效用或者说我最愿意主动接受的就是这一卷。

  生活在这个熙熙攘攘的时代,我们学生经常能感受到的是虚无、是迷茫,同时又极易被利用、被迷惑。胡适在这一卷谈了太多东西,让我记得最深的就是胡适的“三味药”:问题丹、兴趣散、信心汤。虽说这三味药是胡适给毕业生开的处方,我也离毕业尚早,但这三个药方却足以让我们服用一生,即永远带着问题、永远伴着兴趣、永远有着信心。这三个药方也告诉我们,不要懒惰,要有趣味,坚持执着。

  胡适说的另一个重要的东西,就是要做一个不受人惑的人。他曾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典礼上说过:“一个哲学系的目的应该不是叫你们死读哲学书,也不是教你们接受某派某人的哲学。禅宗有个和尚曾说:‘达摩东来,只是要寻求一个不受人惑的人。’而哲学教授的目的也只要造就几个不受人惑的人。”的确,今天的社会,物欲横流,来自各方面的诱惑很多,如何不受人惑,对当下也是一种宝贵的精神激励。

  总之,第四卷给我们年轻学生的东西太多太多,《胡适谈读书》这本书也给我们巨大的感性力量。说这本书多好多好,其实就是在说胡适先生多好多好,这本书,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大学者的思想,给我们的感受正如书中介绍里的这句话一样:你的人生可能因为一本书而发生改变,摆在你面前的正是这样一本书。

  朱自清曾这样评价胡适:胡先生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新青年时代他的影响最大。文学革命,他可以说是主帅。而隔了大半个世纪的我们,再次领略到胡适的大学者风范时,也不由地赞叹,他的思想,就算跨越100年,也依然闪烁着理性的光辉,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胡适谈读书》读后感(六):读书会分享《胡适谈读书》

  本书基于南京七分钟悦读会口头分享整理。

  作者微信公众号:abirdbook。每天一分钟语音读书,一个星期分享一本书。

  作者微信号:ajoybird。欢迎就读书话题进行交流探讨。暗号:豆瓣。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本书,叫《胡适谈读书—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这本书是中国华侨出版社将胡适的一些文章集结成册,所以这本书的上写的是“胡适著”。这本书里收录了一些文章,文章前面有‘引子’,主要是介绍一下这篇文章的背景,我觉得这个设计不错,有助于我们了理解文章。每篇文章后还有不知道谁写的读后感悟,我觉得像教科书一样无聊。

  我读胡适,如和一个绝世美女在一起谈情说爱一样舒服,惬意。胡适有很多名言,都让我有醍醐灌顶的感觉。比如,“现在有人对你们说,牺牲你们个人的自由去追求国家的自由!我对你们说,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

  再比如“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但是分享时间有限,我想重点分享对我人生具有重要意义的三句话,这三句话对我的影响,渗入到我生活的方方面面。

  第一句,胡适说,真实的为我,便是最有益的为人。这句话即使在五四时期呢,很少有人认同,但是我深表赞同。我一直觉得大部分人有一个问题,我称之为道德高尚论。就是张口闭口说,自己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社会,为了家庭,为了父母,为了孩子。这是赤裸裸的道德绑架,也不问问对方是否需要。春秋战国有一个鲁王养鸟的故事,说鲁国飞来一只漂亮的鸟,鲁王很喜欢。鲁王给这只鸟听最好的宫廷音乐,喝酒,吃肉,最后这只鸟饿死了。所以,为了别人尽心尽力,很少问问别人是否需要。过去改革开放之前,提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最后只会饿死人。而健康的社会,应该是每个人都去追求自己的价值,社会有一个无形的手,自然会做好最合理的资源分配,最后每个人和整个社会就都好了。所以,我学会了,在生活中,我从不道德绑架任何人,也谢绝一切道德绑架。

  第二句,胡适说“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这句话解决了我的读书困惑。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逐无涯,殆已。读书的过程中,总觉得读不完,就会羡慕一些读书达人。读书达人固然牛,但是我们做不到,可以学习胡适的法宝: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我把这句话从读书方面,拓展到我的整个人生中。我觉得,我们中国人有一个特点,喜欢一次性彻底解决问题。比如我负责打扫卫生,总是攒着想一口气打扫干净,却越积攒越不想打扫。后来,我就听了胡适的话,打扫一点有一点的欢喜,从此家里再也不乱了。现在,在我所有的处理事情的指导思想上,深深的刻上了胡适的这句话: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第三句,胡适说,少谈些主义,多谈着问题。普通老百姓不喜欢动脑子,所以喜欢口号式的语言,喜欢非黑即白。奎哥分享过法国名著《乌合之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分享的很精彩,我就不赘述了有兴趣去看奎哥的分享笔记。我想分享这句话的另一面,我理解就是“要有就事论事的能力”。生活中,工作中,遇到事情,咱们遇到事情,不要怨天尤人,不要无限扩大,不要乱发脾气使性子,要有就事论事的能力。不要用老板就是看我不顺眼,他就是不爱我了,要是当初我就怎么怎么样就好了,社会就是腐败啊,就是不公平啊等。

  最后的建议,多读胡适,人生无忧。谢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