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大江东去》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大江东去》读后感10篇

2018-01-07 21:5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大江东去》读后感10篇

  《大江东去》是一本由阿耐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68.00,页数:199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江东去》读后感(一):大江东去,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无意中看到《大江东去》这套书的推荐,加之最近在学习理财知识,便迅速从网上下单买了这套书。断断续续用了2个月的时间将这套书读完,肯定是会二刷,先记录一下自己一刷的感想。

  贯穿全书的三大男主,宋运辉、雷东宝、杨巡,共同出于草根底层,宋运辉以高考为契机走出村落,雷东宝乘上改革开发的快车执导村集体改革,杨巡背井离乡远赴东北养家糊口,三个人际遇不同,走上了三个不同的道路。宋为改革开放下国有大企业代表人,雷则为集体企业的代表人,杨是个体企业的代表人,三个不同的走向,最终折射的是三种经济发展历程。而较于男性角色而言,对女性角色的刻画不多,开挂一般的梁思申和市井气的韦春红算是戏比较多的女性角色了。

  宋运辉以高考为契机,一路顺畅,前期因为雷东宝的关系而受到老徐的重视,进而推荐给金州的水书记,自走出校门开始就有贵人相助,至金州技改,初露城府,自愿调往东海,用手段黑掉马厂巩固自己的地位,做稳位置。后来在处理与程开颜的事凸显了决绝与狠辣,之后一步一步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官僚,但对雷东宝却始终有着一种游离于官僚本身之外的情感。宋运辉看起来一步步都有贵人相助,但一点不可否认,出身技术,自身能力过硬,吃苦肯干,正如书中所言,这类人努力起来的姿势很不好看,但有一点无可厚非,草根出身,要用多少的努力才能到达今天的地位。而宋运辉所代表的国有经济在改革中飞速发展,成为技术型的支柱产业,地方纳税大户,直到书结尾,都是一种欣欣向上的模样。以下这段通过女主梁思申的思想刻画出宋运辉的艰辛道路:

  (梁思申的项目完成,她起身看着熟睡的韦春红,看她露在衣服外面的粗糙双手,不知怎么就想起刚才雷东宝指给她看的山路了。这个城市以前不知道如何,现在看上去是不如东海那边富裕啦,可能与沿海地区近年发展迅速有关。但毋庸置疑的是,宋运辉出去读大学时,家境是很不好的。但竟然是须走着去火车站——以前宋运辉都没提起过,梁思申也做梦都想不到。而那个初中毕业就高考,从那条蜿蜒山路走着出去读大学的少年,现在却是大家嘴里的宋总。

  梁思申不由得想起她有次回国内过圣诞假期,长大后第一次见到宋运辉。那是在建设中的东海工地吧,那次见到的宋运辉又黑又瘦,只有两只眼睛炯炯有神,而那年他也还不到三十。那年他都忙得只有与她吃一顿中饭的时间。

  难怪他现在两鬓见霜,一个从山路走出来的根基一穷二白男孩子,要用多少努力才能到今天的成就,其中辛苦不足为外人道。他只在信中杂乱无章地痛诉过他对工作热情矛盾,他只说过“我很骄傲”,他从没对她说过辛苦。)

  集体经济的代表雷东宝的经历颇为曲折,几番起落。起始的雷东宝,带着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闯劲,在其他人在改革开发的背景下试探之时,他带领小雷家大步向前,迅速走在了改革的前列,带领小雷家村民迅速致富,成为县里有名的改革示范点。前半部分的雷东宝义气深重,粗中有细,敢闯敢拼,而入狱之后,其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改变,后半部分顺利回到小雷家主持大局,出卖小雷家集体利益方式获得了镇里的支持,度过起始的快速发展之后,雷霆在中后期成了雷东宝的一言堂。改革初期靠着敢打敢拼博得好彩头之后,在后来的集体经济发展中依然是老办法,但时代都是不断的变化与发展,盲目的扩张和兼并,造成极高的负债率,终于在98年亚洲经济危机到来之时,轰然倒塌。雷东宝作为雷霆的主人,跑贷款,挖人才,扩生产,当仁不让,但在雷霆不断前行的途中忘记了重要的两点,一是老办法重复用,盲目扩大规模和生产,二是脱离的群众,虽然视雷霆如己出,为救雷霆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但群众并不买账,最终被架空,重复那句为什么要反我。一心带领小雷家奔向富裕的他,最后被小雷家村民集体反对,满是无奈和悲鸣。雷东宝所代表的集体经济,几番起落,以带头人为中心,经过快速的发展,而后盲目扩大规模,加之自身的局限性,也跟雷东宝个人有关,闯劲十足,但长远眼光欠佳,强调规模,而不重视技术和新产品更新换代,致使自己在书的结尾黯然收场。

  一路起起伏伏的个体经济代表杨巡,在改革开放的初期,靠着东奔西跑精明强干,打出自己的一片天。从开始的倒爷,之后到东北做电器商城,挂靠在小雷家的电缆厂,而后随着宋运辉迁至东海打天下一路上起起伏伏。在那个年代,个体各处受到歧视,于东海前期有宋运辉的提携,但抛去外部力量的支持,杨巡本人真可谓能屈能伸,可以为了自己的生存而在梁家下跪,也能在多次受到打击的之后顽强不倒,和梁思申的合作极尽体现了杨巡的性格,即便面对最想亲近的人,依然要留有后手,但有一点难能可贵,虽然各种事情缠身,依然能够不断学习,熟读税法,虽然书中对杨巡的滑头形象描写的比较多,但依然不失为一个结合改革开放背景之下的成功,努力且上进的个体经济代表。

  而相比于男性角色的刻画,对女性着墨并没有很多,梁思申、韦春红、宋运萍、程开颜四个角色算刻画比较多的女性角色,相对于梁思申各种开挂式的起点和经历,韦春红倒是显得更加的真实,而宋运萍早逝,程开颜中途退场,使得的梁思申、韦春红的到来更加的顺理成章,梁思申中后期以高干子弟,海归精英,混迹华尔街投行的背景归来和风头正劲的宋运辉显得旗鼓相当,思想的高度统一使得程开颜的退场简直成了必要的发展轨迹,而韦春红对雷东宝的不离不弃倒是出乎了一点意料,出身于市井独立经营饭店的单亲妈妈,除了市井气之外更加有着女强人的一面,在鱼龙混杂的当地独立经营一家饭店的女性可是相当的不简单,最后虽然在雷东宝刚愎自用之后将财产死死抓在自己手里,到最后终究还是没有直接放弃雷东宝,尤其在雷东宝有了小三插曲之后,还是照顾倒下的雷东宝,挺唏嘘,这样一个本可自己独立撑起一面天的女性人物终究还是没能超越传统

  最喜欢的角色是外公这个长把“妈妈的”口头禅带在嘴边的老人,精明、睿智、富有而且真实,那句为了生存除了汉奸不能当,什么都能做的的话语,道出了人在危机时刻下的真实形态,在和梁的斗嘴之中,以及看着宋一步一步成为一个官僚中不断的给梁思申提前打好一个思想基础,身处于官僚系统中的宋是不可避免的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就如同梁父一样不可逆转,越早的认清这个真实的世界反而能够将自己所受到的伤害降到最低。

  人在结合时代背景的大前提下向前走的时候起落相当的正常,努力是一回事,方向是另一回事,背景是一回事,起落又是另一回事,思考与学习不论何时必不可少,书中有跌落的高干子弟李力、萧然,也有一直处在高点的梁思申,有草根走来的宋运辉、杨巡,也有大起大落的雷东宝,千古风流人物,逆流而上也好,大势所趋也罢,人的选择终归不同,大江虽东去,江水却从来都是滚滚来。

  《大江东去》读后感(二):对书中人物的看法

  《大江东去》看完了,感觉没有宣传的那么好,对于八十年代最后一年隐晦的一笔带过,其他有些地方也写的很隐晦,全凭猜测。

  出于对梁思申的厌恶,有些涉及她的部分随意翻阅。这个人物矫揉造作,出场时候,就是因为顶撞老师完全是高干子弟公主做派,指责老师文化水平低,犹如晋惠帝何不食肉糜。出国留学后,工作又被派回国,明显是外企利用其身份家庭背景来拓展业务,她的家庭背景对其工作助力很大,比如有一段和萧然比家世,让萧然退让,可她却故作清高,一厢情愿认为是自己工作努力。正如根本没有屌丝的逆袭,所谓屌丝的逆袭,都是伪装成屌丝的高富帅,说的就是梁思申这种人。对买断、下岗工人的怜悯,就像鳄鱼的眼泪,其父、兄、夫的财富都是建立在对国家人民利益的侵吞。这是权贵阶层的代表。

  宋运辉是文革后恢复高考首届大学生,在80年代靠着干部队伍知识化、年轻化的政策崛起的新贵,属于平民出身,这批人也许是新中国最后一批寒门所出贵子。后来杨寻妹妹曾想跟随宋、梁工作,但被宋拒绝,权贵阶层拒绝寒门出身的人加入,阶层已经固化,寒门再难出贵子。宋运辉靠技术起家,最后仍是成为官僚,起初靠努力工作上位,被批姿态难看。接受程开颜的追求,不能说没有借助程家提携的打算,后来对程厌恶,除了程本身素质问题外,实际上程家已不能帮助、制约他。在东海发展后,又疏远雷、杨,典型的富易妻,贵易友。书中为了突出宋运辉,很多地方为尊者讳,一些阴暗的情节没有写或是隐晦的一笔带过,比如踢走老马的手段。

  宋、梁二人都是自认为站高望远,自认为是救世主,将自己观念强加于他人。梁对人的亲疏远近采用双重标准,同样是对下岗工人买断的问题,杨、宋采用同样方式,但梁的态度却不一样。宋为迫使程家同意离婚,以查办妻兄相要挟,公器私用,无耻之极。

  雷东宝代表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集体经济企业家、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初期敢作敢为,打破常规,不拘一格,抢先发展,但粗放式的发展,过于依靠政府政策,无计划、无技术的低端制造业,不具备核心竞争力,冒险使用资金杠杆,无视资金风险,反而自认为可以绑架政府、银行。开始靠个人魄力,一言独断,形成妄自尊大唯我独尊的性格,后期不思进取一意孤行,不能审时度势转变发展思路、方式,注定要被历史无情抛弃。

  杨寻反而是个人最欣赏、喜爱的人物,代表个人经济、私营企业主。因生活所迫,从小弃学挣钱养家,几次跌倒又爬起,却不为妹妹所理解。梁、萧等权贵随时可将杨踩在脚下。与梁思申合作时作假账,有找后路、自我保护的因素,再者也是企业惯常做法,却被梁家人、宋运辉所不容许,梁家人却挪用公款做投机,典型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杨寻苦苦哀求真诚道歉也不得谅解,幸好尚留一线生机,在放弃后转做其他项目,仍然发展壮大。杨寻发展道路不盲目、不躁进,其人虽然有狡诈、奸猾一面,但仍是好人。喜爱此人可能也与个人出身有关。

  《大江东去》读后感(三):改革开放经济史

  阿耐的大江东去,从宋运辉开始,从宋运辉结束,一部现实版的改革开放经济史,一部小说版的激荡三十年,经济改革浪潮裹挟着每一个身在其中的人不断前行,其中有以宋运辉代表的国家队、有以雷东宝为代表的集体经济、以杨巡为代表的私人经济,三个主人公在个自的领域靠自己能利用的一切资源发展 宋运辉:好学求进,却在中国特有的官僚体系中变得更务实,他的每一步都小心谨慎,他们代表的公有制企业对改革开放初期国外的资本、技术、管理如饥似渴,却不想梁思申背后的资本力量也早已对他暗生情愫,因此干柴烈火不过是早晚的事儿,他与前妻、梁思申的事倒让我想起了中、苏、美之间的关系,想当年中美刚建交不久便出手把苏联小弟越南胖揍一顿,宋与梁的感情有多真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杨巡:十足的小资产阶级形象,改革开放之初他们的发展速度最快,碰到的困难也最多,作者对他们的认识是明确的,对他们的情感却是复杂的,但终究作者是喜欢一个通过自己努力不断上升的人,这部分人在改革之前做为一股力量想要赢取国外资本的青睐虽是不易,但资本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却是看好的,从梁思申对杨巡的若即若离就可知晓了 雷东宝:他背后的集体经济最为复杂,真正是上不上下不下,发展初期依靠国家政策以及对比私营经济的规模优势让他们最早有胜利喜悦,但产权不明也为以后的失败埋下伏笔,雷第一次坐牢的时候让我一下子想起了健力宝的李经纬与红塔山的褚时健,同时这些企业在发展中没有核心技术、不重视环境保护、没有长远发展眼光,造成最终结局惨淡,看看我们老家的造纸厂就知道了,要么被收购、要么被私有化、要么像华西村一样背着重重的债务苟延残喘 作者写作过程中基本没有炫技痕迹,就像一个历尽沧桑之人向你娓娓道来,从头到尾都能感觉到故事厚重,同时,作者对中国经济史应该也是行家,比如集体制企业产权明晰、上海浦东开放、上证挂牌、三角债才是我最近知道的东西

  《大江东去》读后感(四):最好的时代,值得每天花一小时去回顾2%

  断断续续到最后冲刺看完《大江东去》,花了整整五个月时间。看完的一瞬间正好从公司班车下来,一时间有点恍惚,直到进了办公大楼,全身还被博大的感动充盈着,久久不能平静

  《大江东去》大概是除了《冰与火之歌》之外,我看过最长的书了。(翻了下出版页数是1992,还真是超过了《悲惨世界》的1438和《三体·地球往事三部曲》1285)每天一有空就拼命看拼命看,进度条才过去2-4%的感觉简直了。

  因为电视剧《欢乐颂》知道了《大江东去》。先去看了《欢乐颂》的小说,看完之后意犹未尽,又在微信阅读里先看《大》的免费章节。免费章节很长,一直写到宋运萍因雷东宝闹事受惊早产死亡的小高潮,看的眼泪汪汪,然后冷静的等到亚马逊有促销才买下整本电子书来看。

  看完之后可以说,《大江东去》是麦子心目中最好看的中国当代写实小说。

  全书以宋运辉、雷东宝、杨巡三个主角,分别代表了国营企业、农村集体制企业、私营企业从1978年起到1999年间的历史发展演变以及身处其中形形色色人物的浮沉、社会文化风貌变迁。浩浩荡荡三十年。 感觉作者就像一个肖像绘画家,高还原度的为改革开放三十年世相描绘了一幅全面的长篇画卷。不粉饰也不掩饰,信息量之丰富,之细腻,之真实,堪称难得。

  真实也许是《大江东去》最难能可贵的品质:我大概从来没有从一本小说中学习到那么多实用的知识:,于公方面,国企改革、双轨制、出口创汇、下岗、红帽企业、三角债,甚至包括中国现实社会阶层构成等等大量朦胧的名词和概念一下子有了清晰直观的认识。国营、农村集体制、私营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形形色色的典型问题也在小说中得以展现。也听一些做生意的读者对《大》里面的商战描写评价很高;为什么当年中国会出台这样的政策 为什么中国是现在这个样子 为什么私营企业个体户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很多问题都在书中得到了解释;于私方面,作者对不同人物角色之间互动以及心路里程演变设计相当理性细腻。人情练达即文章。对情商提高疗效较显著。(《欢乐颂》可能这方面更显著。)

  中国现实社会结构决定了公共信息透明度和流动性受到极大的局限,地域和阶层之间差异有多大,获取信息的差异就有多大。

  一个身处中国社会的人,或早或晚都会被这种现实社会与获取信息之间的巨大差异所震撼 所左右。更何况这本来就是一个有着悠久信息控制传统的社会,强调信息宣传意义远大于真实传递,因此跨越地域和阶层传递信息的努力就益发显得可贵。

  有时我会想,放在当下,作者是否还会选择把《大》里面一些事情写的那么直白透彻?

  回到小说本身的剧情也足够吸引人,文字看似口水却精炼,只一昧的推动着剧情,有时甚至觉得理性的过分,但是看书时基本拿着读放不下来的。

  三个主角中最喜欢其实是农村大老粗雷东宝。雷东宝和杨巡的剧情都相当跌宕起伏(作为官僚路线的宋运辉则相对运气比较好)。他的轨迹映射的应该是华西村。作者对雷东宝的着墨也相当用心,从一贫二白的粗鲁的军队复员贫农到农村奔小康的领头人、锒铛入狱再复出重掌大权 到最后的刚愎自用直至崩塌。整个人物心路推演令人唏嘘。雷东宝的言语形态描写也是三人当中最生动鲜活的。我特别爱看雷东宝几次扇属下耳刮子爆粗口。如果宋运萍还活着,雷东宝是否会蜕变到最后的刚愎自用?我们觉得还是有可能。雷东宝的困境来自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天花板。格局不变,趋势不变,很多事情必然而然,无可奈何。

  宋运辉代表了受益改革开放摆脱出身论后得以于高考恢复、国企改革等一系列红利崛起的平民阶层。在官僚体系中晋级,后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自我人性和抹杀人性的官僚职业特性之间的斗争。

  杨巡代表的是中国最缺乏社会保障的人群:农民出身的个体户经营者。杨巡幼年丧父,家里兄妹四人加老娘, 不得不辍学卖馒头养家,逐渐走上个体户之路。作为公民缺乏社会福利保障,作为个体经营者也缺乏国家支持依据。数度因为外部大环境局限遭逢灾厄,也因为在这样不规范的环境中不自觉的形成扭曲而实际的思维局限。他和梁思申的合作恰恰反映出阶层及经济体制差异之下的跨阶层交流合作间无形的鸿沟。(而这种鸿沟在将近20年后的今天反而更加变本加厉)。总体上还是喜欢杨巡这个角色的,有点港剧《大时代》中丁孝蟹的意思。长兄孝子。最喜欢杨巡追任遐迩的一段。两人之间的感情推进真是全书中难得的轻松有趣剧情。完全出乎意料又合乎杨巡的性格。

  全书中份量最重的女性角色应该是梁思申了,她代表了接受了西方教育具有西方资本背景的中国特权阶级第二代的人群,这个人物定位得以让她在相对超脱的视角审视改革开放演进中种种世相,作者也借梁思申提出站在这一立场上对中国的疑问和解读。当然也透过梁思申背后的梁氏家族展开了对中国上层特权阶层世相的描写。(梁思申外公的角色也很喜欢)

  麦子对于中国当代小说一直不那么感冒。很多有名的小说都没有去碰。这次是真心拜倒在《大江东去》旗下。改革开放三十年是一个怎样的时代,也许未必称得上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从今天看来肯定不会是最坏的时代。正如作者在书中总结:“那时候大家面前忽然展现一个新世界,有人裹足不前,有人勇往直前,整个社会不再是一潭死水,于是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差异又逼得人无法安于现状,即使再胆小安稳的人也不得不想方设法跟上发展,整个社会充满躁动……真可谓摸着石头过河,思潮千姿百态。”这是一个值得书写的时代,值得一个懂得的作家为其描像。

  书卷之后的岁月,你我都在亲身经历着。站在当下,回头来看那个年代,那些书中提及的对未来的期许,而今很多都已经成了既定的现实,有失落,有兑现。个中滋味,各自体味。

  时光永不回还,但是能通过一本书,重新触摸体会到曾经这样一个闪闪发光的年代跃动的脉搏,重新把握现在一切事物起始的初心,实在是一种幸福的相逢。

  诚意推荐给所有身处这个时代中的任何一人。

  麦子看书安利书的公众号

  《大江东去》读后感(五):大江东去

  http://towerjoo.github.io/blog/2015/10/20/dajiangdongqu/

  这算是最近看得最大部头的小说了,150多万字,上次看过的类似规模的是 指环王三部曲,不同的是,这次的大江东去看得很是愉悦,看完最后一页时, 竟有了些许的失落,这大致就是所谓的得不如得不到的失落感吧。

  《大江东去》的作者阿耐之前不曾听过,看过对于此书的介绍,大致是小说版 激荡三十年,或者又一部平凡的世界。虽说如此的类比也还算切题,不过相比作者 是不太乐意的,读过的读者或许也不会乐意,因为优秀的小说自有其自身的价值, 就像让关公与秦琼,比不如不比。

  dajiangdongqu

  小说

  人物很多,主角宋运辉,梁思申,杨巡,雷东宝都各有各的故事,然而又彼此纠缠在 一起,所以读者纠结的不止是各自的天地,还有那共同的天地。

  不提故事本身,我想说说我的一些感受。

  弱者找借口,强者找出路

  无论小说或者现实,这是如此的真切而显得鲜血淋漓,这也大致印证了鲁迅的名言: 可怜之人自有可恨之处。杨巡从馒头到身价数亿,没有背景,没有关系,唯有永不 停歇的拼搏,末了终是事业有成。

  屁股决定脑袋

  我时常在想倘若我在某个位置,我或许会更清廉,更出色,更公正。这大致都是不可能的, 屁股来自我们的位置,而位置又与无数关系纠缠,关系的梳理不止凭借自己的最初理想, 更要考虑关系的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不是不为而是不能。

  或许这是个借口,可制度的根底不改变,若想顺应理想大致也就失去了可能的晋升机会,甚至 失却了改变更多人的机会。所谓曲线救国,大致我们无须硬碰硬地坚持着,当我们到达一定 位置,自会有更多的机会在更大范围实现最初理想。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梁思申当然是最好的例子。我们每个人都有着最初的理想,理想着某时自己具备某个能力时,一定 会善加利用,可当我们不断长大,面对各种真切的现实时,我们终于看到了现实的残酷,渐渐地, 我们淡忘了我们初始的理想。

  梁思申不过是醒的较晚而已。

  那是不是说我们就要放弃理想?我想大可不必。当我们心中还留有梦想的位置,目前哪怕只是屈从于现实 的桎梏,待我们有能力摆脱桎梏时,那大致又是我们充实梦想的时刻。

  《大江东去》读后感(六):大江东去,流走了多少我们的岁月,保藏了多少我们的时代情怀

  第一本看到淋漓尽致,看到了奋斗,看到了权谋,以为会一直这样下去,突然变成商业战争,再后来变成家庭亲情,喜欢读这样的书,感觉离自己的生活很近,更会有共鸣,喜欢思申的外公,率真,却带着聪明,一语中的,阅人无数,火眼金睛,喜欢思申的有底线,有道德原则,喜欢杨巡和任遐迩的个人奋斗,依靠自己一步步走向成功,喜欢宋运辉,有个人的努力也有时代的运气,共同造就了这个从正直到圆滑到有点官僚的“”普通人“”,普通人身上就会看到自己的影子,雷东宝是员福将,可也是自己毁了自己,人走的越高,越要反思,越要清醒,要经受住寒冷,别让来自别人拍马屁的温暖弄晕了自己,他人即地狱,自己也非天堂,我们活着人间,接受他知,更要自知

  《大江东去》读后感(七):大江东去意未尽

  1997年的夏天,我刚上初一,那年夏天,我的世界发生了两件大事——香港回归,父母从集体单位下岗。小镇上到处都在议论有关香港回归的最新报道,父母每天都在为承租单位的门面当起个体户盘算将要发生的各种开支。而我,带着对初中阶段学习的不适应,对家庭种种变故的不安,还有懵懵懂懂感觉到社会的嘈杂变化,迈入了青春期。我一直觉得我的性格就是在那段时间发生了巨大变化,因为我不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也没有人有空暇关注我,更没有人给我解答。那些疑问直到我最近看完阿耐的《大江东去》才有了全面、清晰和形象的解答。

  前段时间,断断续续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看完了阿耐的《大江东去》,150多万字的三部曲,这对于要上班带娃做家务的我来说,实在是不容易,篇幅长不说,阿耐写作的风格也是极大挑战我的毅力,全工笔、纪年式的写法,事无巨细的全景描述,让我乍开始看时还以为是记流水账。

  当我点灯熬油,在每个娃睡着以后的深夜逐页看下来时,我对作者的笔力生出无比的敬佩,让读者一个个看得累成狗、牺牲不少睡眠时间还舍不得放下的作者,恐怕也是不多见,可见作者在创作的时候该是要付出多少精力。读这部作品与几年前一字一句读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一样,牢牢占据了我所有的空闲时间,点燃了我阅读的激情。

  这部作品以雷东宝、宋运辉、杨巡这三个代表性人物的人生经历为主线,用通俗质朴的语言、真实生动的情节,描写了1978年—1998年这一历史转型新时期,一批改革开放实践者们的挣扎、觉醒与变异以及各自的不同命运,完美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裂变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小说中人物从个体户到国企高管,从农民企业家到政府官员,从老辈知识分子到海归派等形象,包产到户、技改、联营厂、挂靠、转制等概念,都在小说中一一重现,时间跨度之大,触角之深,让人暗自称服阿耐的丰富阅历和敏锐观察。

  雷东宝这个人设绝对有让人看了难以忘记的特点,跟他壮硕的身形一样,像一堵厚重的墙矗立在你的脑海里。作为一个带领小雷家村从干砖窑做起,一直发展到后面办养猪场、开铜厂的农民企业家,雷书记说一不二、雷厉风行、敢作敢当的性格,当兵出身的直爽磊落和顶天立地,让他少了很多思想上的束缚和羁绊。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原有的农村集体经济体制“一大二公”、“大锅饭”难以为继的情势下,逼得雷书记不得不进行突破,实行包产到户。可以说,雷东宝改革实践的过程,就像一柄锐利的斧头劈在僵化了的农村集体经济这根裂口的竹子上,所向披靡,看得人磨刀霍霍,干劲十足。早期的时候更多地是凭直觉做判断,到后期,雷东宝大干快上、盲目扩张就基本等同于蛮干了。没有知识打底的雷东宝,虽然有老徐、宋运辉、老爷子这些智囊团给他背书,但终究不懂得研判国情和市场趋势,当人格魅力和人心所向的能量用尽,时势和风向一转,听不进听不懂人言、一味我行我素就只剩下死撑到底扫地出门的结果,实在是悲剧性的改革英雄!

  宋运辉是一个从小阶级出身差,充满了被剥夺感,安全感严重缺失的装逼有为青年。托他姐姐的福,加上他自身的天资与刻苦努力,搭上了恢复高考上大学这辆动车。从金州厂开始,他从基层技术员一步步走到东海总厂一把手的位置,并且是真正的年少有为,当上一把手才三十出头。一路上,他从连夜加班上火到嘴上长燎泡的有信仰、有原则的实干派青年,到被动被体制内官僚化软磨硬泡和水书记们的亲手调教,到为争夺东海总厂的绝对控制权的主动出击,使尽手腕,排除异己,一个八面玲珑、克制冷漠、讳莫如深的实干型官僚终于炼成!可是,每每想到他那个有着清脆的声音,有着惊人的胆识,有着开阔的胸怀却不幸早逝的姐姐宋运萍,我总是觉得他不如姐姐有格局,虽然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他总是在力争上游,总是在追求所谓的精神境界,但是他的精神世界总是让人觉得焦虑紧张、逼仄狭隘难耐,缺少一种真正的处变不惊与淡定祥和。

  杨巡,这个从“小杨馒头”干起,靠投机倒把起家的商人,为了帮助早寡的母亲养活三个弟弟妹妹,小小年纪走南闯北,吃尽苦头,受尽盘算。很多读者都不喜欢杨巡的个体户嘴脸,但是我却是非常地喜欢这个人设,也许跟从小就熟悉了解个体户的生活有关。每每看到他遇到挫折、被人牵连、屡遭算计的章节,总是不免扼腕紧张而又为之叹服——他有着小强一般打不死,死了也能起死回生的本领。如果不是沉重的家庭负担,他不会早早离家千里,孤身闯荡,如果不是那个时期社会的混乱无序,他不会一味钻营,不断突破底线以求生。他有那个时代商人身上特有的能吃苦、能战斗、嗅觉敏锐、行动迅速,像一头猎豹一般扑向金钱。但是他又并不是简单的逐利者,他有头脑,会分析,熟悉社会套路,在政府、市场与资本力量之间游走获利。很多时候,正是这些逐利者在不断地满足自己对利益的欲望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改变着社会的面貌。

  但是,这些人的努力,在以梁思申为代表的权贵资本面前,似乎都显得软弱无力,顿失光彩,高下立现。这些在更早一代便收获了巨大财力的红色资本和海外资本,似乎跟雷东宝们、宋运辉们、杨巡们活在不同的世界。他们天然就有坚不可摧的实力,偶尔有了兴致,便来过过招。凌驾于众生百态之上超然物外的姿态,不禁让人生发出浓重的无力感。但是,一部《大江东去》看下来,能为人所铭记的,依然是那些植根于火热年代,身体力行的这些改革实践者!

  一晃又一个二十年过去了,那个时代如同大江东去,奔流不息,如今似乎也还有当年无法描摹的影子在忽闪忽现。雷东宝们的折戟沉沙,诱因就是在产权私有化的路上栽了跟头。宋运辉们的一路高歌,不断证实国有资本在我们这个国家的重要性。杨巡们的快准狠,注定他们会在2000年后的房地产市场上大赚一把,从此跻身社会富裕阶层。

  滚滚洪流,推动着大人物小人物随波沉浮。人都不是神算子,无法预判社会的走向,雷东宝、宋运辉和杨巡是我们所谓凡人中的领导者,不断摸索、实践、失败、调整再上前,让那个时代散发出让人久久为之着迷的魅力色彩。我们兴许会怀念那么一个满地皆是机遇,四处暗藏金钱,生机勃勃,热气腾腾的年代,喟叹如今聪明人太多,机遇都不够分。我们的下一代兴许会有兴趣研究当下这个空中经常雾霾,到处布满工地,每天不一样的年代,喟叹他们的父辈们把城市都建设好了,留给他们做的就只有艺术创作和享受生活了。

  《大江东去》读后感(八):大江东去,沧海一粟

  《大江东去》这本书很宏大,从叙述4种身份人在社会生活中的浮沉让读者感受到属于改革开放的那股义无反顾“势",《大江东去》这本书很世故,客观冷静的描写每位人物的转变,读完后才更清晰意识到社会真的是个灰色的大熔炉,人心人情从来都不简单。《大江东去》这本书很冷酷,让人深刻意识到阶级这玩意真是天注定,无论蹦腾个多少年都抹不去骨子里的烙印。

  这本书搅乱了我多日的思绪,书中处处流露属于时代的澎湃自不必说,我更关注每位人物的不断变换,以及背后令人唏嘘的人情原因。例如雷母与宋运萍,从起初把这星星般的媳妇捧在手里到心生芥蒂。宋运萍还是那么完美,可随着其儿子雷东宝的不断发达对妻子俯首帖耳,老太心里开始不平衡,并且尾巴也渐渐翘起,文化局限导致。就像书中感叹:农奴翻身后未必不会做恶霸。当然宋运萍也有对应的招数,通过翻新房子后顺利迁出了雷母,从此给多了些距离美。

  从徐县长对于宋运辉和雷东宝的态度转变,也或多或少能感觉到阶级与利益永远是横在人与人之间的透明隔膜。起初徐县长对于宋运辉和雷东宝是提拔,等徐县长调回北京后,彼此间少了利益的纽带,对于宋运辉和雷东宝来说是益友。而后宋运辉与徐县长一起跑政策批项目时利益纽带把两人组成了合作伙伴,等两人都高升到了政界与商界的高位时,宋运辉则需要奉承徐来讨政策,而徐与雷东宝则是天上地下,见面都很困难,从前的友谊也逐渐淡去。真的只能感叹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成人的世界,理所当然的复杂。

  历史的江河迸流直下,你我的存在不过是沧海一粟,顺应时代,违逆时代,冷暖自知。好书,除了主线荡气回肠,在细节处也是能够被推敲被玩味,希望欢乐颂的热播能够令此书站到大众眼前。值得好好读读!

  《大江东去》读后感(九):大江东去不复回

  这本书是豆瓣红人三公子推荐的,一直存在心里。春节终于有时间,用5天6夜看完了150万字的巨著,每个晚上都熬到凌晨1,2点,然后三点钟起来给娃喂奶。每次都被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吸引的不行,终于知道什么叫爱不释手了。

  整本书中有政策、有行情、有市场、有人性,还有官场内幕、企业高层内幕和管理心得,对大人物和小人物命运刻画都非常的逼真,主要人物宋运辉、雷东宝、杨巡和梁思申分别代表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个体户和外资四种经济实力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遇到的阵痛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当然从他们上大学、退伍后和创业开始写起,也包含了各自的爱情观、家庭生活和责任。

  作者始终是一种强者心态,对知识的推崇毫不掩饰。一开始大学毕业的宋运辉就分配到国营单位,加上自己的努力和刻苦钻研以及一些手段,官位爬升很快。所以他看不上工作了之后就不思进取的程开颜,找了很多借口与之离婚。转而追求留过学浑身新思想的梁思申,时不时的与梁思申英文对话以显示优越性。

  大老粗的雷东宝,退伍后的成功都是凭着一身胆量,人有多胆,地有多大产。再加上政策的扶持,一部部的做大做强小雷家的工业。等到了国际市场风雨飘摇,政策不稳定,而雷东宝又没有转变观念的时候,他的下台就理所当然了。

  杨巡,这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年轻人,小小年纪就担起了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年轻的时候,吃了很多政策不明朗的苦头。他身上的特有的生意人的精明和狡猾,帮了他的大忙,当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害了他。最后第三部,他认识宋遐迩的时候,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接触新的知识,才光明正大的开始了做生意之路,当然生意也越做越大,越做越好。

  全书有两处地方,我觉得自己意犹未尽,而作者又没有交代完全的。

  1) 就是戴凤娇为什么和杨巡分开,分开之后她有经历了什么。作者没有站在上帝的视角,只告诉了我们杨巡在分开口干了什么。但是对戴凤娇就着墨甚少。

  2) 就是梁思申到底怎么帮梁凡解决问题的。梁大借贷了那么一大笔钱,涉及梁家的那么多的高官甚至梁父。作者只是雷声大雨点小的渲染了这笔钱还不上会怎样,但究竟怎么样还的,不知道。

  瑕不掩瑜,这本书真心不错。大开眼界,大长见识。

  《大江东去》读后感(十):好书

  #读书.6月#从4月8日开始,到6月16日,每次跑步的时候听几回,花了2个月零8天,听完了这部176万字,共1970页的长篇小说。小说的跨度从1978年到1998年,记录了三个家庭在改革开放二十年的悲欢离合,通过小老百姓的普通生活来反映国家经济生活的变换和相互影响,国家和个人由此紧紧的结合在一起。三个主人公我都不是太喜欢,一个是退伍军人雷东宝,带领村民分产承包,搞实体经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农村集体企业,随着企业做大心态不平衡起来,最终在98年的亚洲经融危机中倒下。一个是只读过初中的黑五类崽子宋运辉,通过高考改变自身命运,从一名普通技术员,做到国有大型企业的厅级干部,最后变成一个玩弄权术的管僚。一个是走街串巷卖馒头,为了三个弟妹读书的小商贩杨巡,到东北倒电线倾家荡产,到沿海开市场开商场,最终成长为一个民营企业家。看起来跌宕起伏的故事,很是过瘾,但是因为要把每年的经济变化和人物的命运结合,最后不免落入主题先行的套子里,人物也扁平起来。总的来说是部好书,虽然主人公都有点让人喜欢不起来。推荐看看,觉得自已从1978年又认真的活了一遍[呲牙]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