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李逵日记》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李逵日记》读后感10篇

2022-05-23 02:09:2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李逵日记》读后感10篇

  《李逵日记》是一本由仓土著作,珠海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80元,页数:233,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李逵日记》读后感(一):书摘

  朱武没回答我的问题,反而给我扯历史

  他说,自夏朝建立以来,历经数千年,朝廷和老百姓的关系就是忽悠和被忽悠的关系。忽悠的好,天下太平,忽悠的不好,改朝换代,换一拨人继续忽悠。

  听朝廷忽悠,本本分分,埋头干活,风里来雨里去,好不容易攒了点银子,结果朝廷多征两种赋税,交上之后,发现,啥都没剩下!白干!

  听叛贼忽悠,拿起锄头反他娘的,脑袋掉了碗大的疤、、、到头来发现:我草!除了骑在脖子上的人换了一拨,别的啥都没变!

  我本来就笨,听了朱武一段鸟话,有些迷糊,难道老百姓都像鲁智深那憨货那么傻,任人忽悠?

  朱武举了个例子,隋朝末年,隋炀帝移驾江都,李渊暗中勾结突厥,阴谋叛乱,怕副留守高君雅不从,倒打一耙,诬告其勾结突厥当叛贼。

  叛贼最可恨,太原百姓怒火中烧,蜂拥到留守府,要求处死高君雅。民意难违,忠臣被一刀砍作两半,众人欢呼万岁,殊不知真正的叛贼已经将他们的妻女许诺给突厥当做起兵的条件、、、

  最后,朱武问,懂了没?

  我点点头,又摇摇头!好像懂点,又好像不懂!

  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永远不要生气,天天骑在你头上的人,说不定哪天就掉下来摔个四脚朝天,那些优秀的人,不要羡慕,因为他们往往死在你前头,那些无能的人,也不要看不起,因为他们总是会死在你后头

  人生很难说,高兴一天是一天

  《李逵日记》读后感(二):跟李逵李二哥学为人为官

  李逵那厮,原本胸无点墨,头脑简单,黑髯板斧,仗着江州劫法场救了宋江一命,有些不服管,遇到看不过眼的人,就要砍了鸟的,没少给他宋江哥哥惹了麻烦。有回听人告状说梁山的宋头领祸害了民女,想也不想,拎了板斧砍了杏黄旗,非要砍了宋江,替天行道,待澄清事实挨了顿板子了事,就这么个没头没脑的东西。话又说来,这厮打假力度和品牌保护意识可真够强的,李鬼剪径,不知得没得个八两银子,反倒遇到正版的生生给剁了。

  看《李逵日记》,忽然就对这厮刮目相看了,好文章,好教材啊。这厮啥时候参透了玄机,整明白了这许多为人为官的大智慧,乖乖,不得了。后来想,这厮成才,一是靠思考,据他自己讲,每次一喝大了,就骑在墙上看星星,想人生,想人生的困惑,一来二去,悟出了一些道理;二是靠虚心请教,弄不懂的问?,就去找那个神机军师朱武,厚着脸皮掏心窝子的去问,人家军师连损带骂也不愠不恼,日子久了,就懂些了。也是吗,拴个猴子天天看下棋,也会走两步的。

  这两天跟着李逵,可没少学了,以前弄不明白的,认识不清的,豁然开朗。感谢李逵同志八辈祖宗。好了,下面来谈谈认识,晒晒心得。

  第一,人在职场,对领导这种特殊动物要有准确的认识,要把准脉,下好药。首先,领导的事,一定要当回事,不是事也得当回事,李逵那厮就说:梁山的事,天大的事,也是小事,宋大哥的事,屁大点事,也是大事。要想领导所想,急?导所急。其次,要搞得懂领导的真实想法,宋公明和晁天王见了面称兄道弟,可天天都在背后问候对方的八辈祖宗,都希望对家快点死翘翘,那你就不能欢天喜地,不识眼色的跟着领导瞎高兴。再次,领导一般爱吹牛,爱吹过五关斩六将的事,领导吹牛吹到忘我时,要齐声喝彩,有如亲见,决不能像花和尚那样二,吴军师正吹着自己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他跟了一句:那咋连个进士也没考中,诚心给领导添堵,要不得。再再次,创造机会陪领导娱乐娱乐,喜欢打牌的陪着打打牌,但是坚决不能赢钱,输钱还不能笨到让领导看出来;下棋,领导说绊着马腿呢,你就得?绊着呢;领导说身上有点乏,你就得给想办法松快松快,李逵不也陪着宋头领去会过李师师么。诸如此类。再再再次,与领导有了过结,千万不要当面顶撞当面骂,不然你会死的很惨,记住了,背后可以拿领导不当人看,等等,等等。李逵兄弟已是门清。

  第二,同堂共事,一定要认准人,知己知彼,方能成事。李逵那厮天天骑墙上看星星,翻来覆去,把每个人都想明白了。宋江,道貌岸然,心怀鬼胎,自私自利,欺世盗名,还字公明,不知是公开透明之意,还是公正廉明之意,不过都与我们积极倡导打造的政府形象相符,施老先生真是先见。李逵表面上唯宋大哥独尊,暗地里对老宋残忍杀害情人、装疯卖傻的历史是不齿的。我也跟老李同感,那万恶的文化大革命,打倒投降派宋江是唯一正确的一件事。晁天王,有勇无谋,任用裙带,早早的挂了,丢下妻儿老小的,没享上福;军师吴用,人如其名,拿把破扇子,冒充诸葛亮,关键时候掉链子;公孙胜装神弄鬼,朱武阴损狡诈;林冲唯唯诺诺墙头草,武松冷酷无情不解风情;鲁智深脑子进水了,属狗熊的,生了气就去拔大树;阮家兄弟不孝,王矮虎色鬼托生。老李看人,准着呢。上边有人,周围的人又做到了知己知彼,老李的官运还真的不赖。不过,有头有脸的都念叨了,就是没提卢俊义,我有些不爽,大概那一百来号人就玉麒麟行的端坐得正。

  第三,做事一定要把握好原则,要知道,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好人,有人掉井里,大家都赶去扔石头,别人拿大块砸,你捡小块丢,你就是好人;邻居墙倒了,你虽然没去推,但邻居心里恨上你了,因为你没去扶;火烧房顶还在喝茶聊天的,烧的必定不是自家房子,孩子掉到水井里还不急不躁的,肯定不是自家孩子,事出一定是有因的,等等诸如此类的至理名言,千万牢记。

  第四,兄弟之间感情再好,也要留一半清醒,要认识到所谓兄弟,就是平常在一起喝酒解闷,关键时刻用来出卖的,这才是大境界。不能信了刘备说的女人是衣服,兄弟是手足的蠢话,遇到女人,他先是拿兄弟当了衣裳,紧脱着都唯恐不及。

  第五,人在江湖,常常出来应酬,但是喝酒一定要有分寸,要做到不高不低,不多不少才行。领导没多,你先在那边喝多了骂娘,那你就快了,但也不能清醒的跟喝了卡布奇诺似的,众人皆醉你独醒,是很痛苦的,也是很危险的。还有啊,老李总结出来男人的相貌会影响女人的酒量,跟武松林冲喝酒,女人们往往两杯下肚就摇摇欲倒,往怀里倒,遇到李二哥这样的,女人们往往?气的不得了,从来不醉,更不可能给占便宜的机会。所以,以后喝酒得先有个自知之明。

  第六,人生一场,无论怎样,不能丧失了追求,即便是当强盗都要有理想,有追求。当强盗不可耻,可耻的是丧失追求 。李二哥那样,都没说自甘堕落,而是苦心经营,努力谋得一官半职,最大的理想是百年之后,他孙子会说,我爷爷是做过知县的,所谓封妻荫子。

  第七,珍爱生命,远离情场、远离红颜。老李在这点上态度最坚决,在老李眼中,女人是不折不扣的祸水,漂亮女人更是不折不扣的祸水?老李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就没有听说老李跟谁纠缠出什么故事来,不像那个宋公明,不像那个杨雄,不像那个西门庆,也不像我们,明明知道那就是祸水,也要去搅和,哪怕是毒水,也要想方设法去尝尝,没什么大作为。

  以上七条,都是李老师人生感悟的提炼,哪一条都可谓金科玉律,哪一条都比我们摸爬滚打一万次并且撞得鼻青脸肿得来的要深刻。人一辈子交个朋友不难,难的是能掏心窝子给你指明路的朋友,李逵该属后者。所以,从今以后,不能再叫李逵那厮,要尊称李二哥。再一次感谢李二哥。

  《李逵日记》读后感(三):买了本不喜欢的书…长个教训吧

  虽然网上对这本书叫好的人相当多,我也因此而受鼓惑买了一本。但我看了后才发现,我错了,这本书完全不适合我。书的内容披着搞笑的外衣,满嘴yy,把梁山众人压缩成似乎只有几个脸谱化性格一样。更不能忍受的是书中的人物一个个不知是傻还是弱智一般,言行举止之低幼都有侮辱读者智商的感觉。当然,作者贬低他们是为了搞笑,为了让读者自觉比他们聪明,自我感觉良好。但我觉得如果是为了这个目的,这本书的内容只在网上看看就好了,能使人笑笑就算了,买书完全不值得。这本书只能当笑话看,或许作者本身就是把它作为一个笑话娱乐来写的。不管怎样,仍是我错了。 就以这次错误的购书作为我个人的教训吧,提醒我不再跟风而不自己考察清楚再做决定。

  《李逵日记》读后感(四):日记中的笑与泪

  梁山泊有一百零八条好汉,我最喜欢的好汉不是智勇双全的武松,也不是直爽的鲁智深,更不是腹黑的宋江,而是“黑旋风”李逵。他长相丑陋,性情莽撞,胸无点墨,武艺也稀松平常,更别说什么神机妙算了。那我为什么还喜欢他?一个字,真!金圣叹曾经将李逵和宋江做了一个对比,认为一“真”一“假”乃是两人的根本区别,他品性天真烂漫、率真朴实,看见酒食便咧嘴而笑,思念老娘了便放声大哭,打不过别人就直叫“赢你不得”,从来没有什么花花肠子,也不懂得分毫权术阴谋。这样的一个“真”人,怎能不惹人喜爱?

  仓土的《李逵日记》正是抓住了李逵的这种“真”性,用他的“懵懂无知”折射出梁山泊的“人心似海”。该书的内容最早是以网帖的形式在天涯论坛上连载,一个多月点击率就达到了千万,有网友追捧它是“人气直逼当年明月,幽默更胜郭德纲”,我以为此言并不算过誉。那么究竟仓土在《李逵日记》中写了些什么,能够这样吸引人?该书的副标题是“厅级干部李逵的官场笔记”,简而言之,就是仓土透过李逵的眼,借李逵的口,用第一人称的日记形式刻画了梁山泊这个大官场里的众生相。在仓土的笔下,那个晁盖、宋江领导的梁山泊,表面看起来一团和气,但是背地里却是钩心斗角,拉帮结派,站队、送礼、贪污、腐败、拍马屁、走后门,世俗官场的陋习在那个高喊“替天行道”的梁山泊里一样不缺,半个不少。

  仓土的笔调很夸张,也很幽默,一个接一个的段子笑料百出,也不无生活的智慧,比如“我突然又想,每当我自以为很聪明的时候,是不是别人也在装着很蠢?”这一句就深得我心。但是我在读玩这些令人捧腹的“日记”后,却难免有些心酸的感觉。从该书扉页上的介绍来看,作者仓土是一个经历颇为丰富之人:下岗、经商、炒股,目前正在做着公务员,且级别不低,已位至厅级。也许正是因为有了这一番历练,有了对官场生活的切身体验,仓土才能够窥透梁山泊的逻辑与秘密,用笑的语言写下哭的体验。那么多网友在追捧《李逵日记》,在赞叹仓土的幽默天才之中,也一定发现了李逵生活的那个官场——梁山泊与自己的现实处境有着多么高度的雷同,是多么的“于我心有戚戚焉”。

  这正是令我心酸之处。在今天,走进任何一家书店,类似于“市长秘书”、“机关干部”这样的书籍遍地都是,并且销量不菲。任何国家都有官场,有官场自然就有官场文化。但像中国这样迷恋官场文化的国家可能并不多见。

  中国的官场文化,向来权谋胜过操守,光明多于黑暗。很多年前,作家柏杨曾提出“酱缸文化”的概念,他认为一个民族的文化,在经历过一个长时期的沉淀后,其中有许多无用的、有害的东西沉淀了下来,成为民族的糟粕,影响着这个民族的进步与发展。

  中国的官场文化自然也属于“酱缸文化”的一种,《李逵日记》可算是这“酱缸文化”中生长出来的一粒无心之果,倘若有读者能因此书而触动对我们官场文化的一点反思,那也不枉一番大笑后流下的眼泪了。

  《李逵日记》读后感(五):这是一本奇书

  插科打诨,顾左言它,指桑骂槐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

  奇文共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个人对此书十分崇拜。第一次发现这书还是大一时逛贴吧的时候,通过传送门知道了这天涯的热帖,随后此书集结成册,出了两本,《聚义厅》与《忠义堂》,土生土长的梁山人感觉很亲切。大三的时候入手了纸质版,翻翻看看很多粗俗的语言已经被和谐,失去了几分味道,土匪杀人越货,要是嘴里还文绉绉的,和用毛主席语录说粉词儿一样别扭。

  转眼距离读过此书已经过去了五年多,也以这篇笔记纪念当年刚上大一,飞出应试教育牢笼的我,在一个没有iPhone与iPad,没有稳定的网络,没有稳定的电源下,依靠一包纸巾大小的MP4与诺基亚5320读电子书,听相声,发短信,聊球球,去图书馆看二十年前人民日报,读了馆内所有《大学生》杂志的我。现在,手机已经被珍藏了起来,而诺基亚已经不在,MP4大一下学期就卖给了李亚飞,自己离开了内蒙古已经快整整两年,生活在继续,幸好有书陪伴。

  2016年4月17日晚8点02于山东济南山东财经大学燕山校区9602

  《李逵日记》读后感(六):0/5 众生百态,皆可找到原型

  迄今为止,我看过的最好的无厘头小说,没有之一

  从消遣段子的角度看,本书与〈张飞日记〉差不多

  从处事哲学的角度看,本书远超同侪,堪称经典

  作者是从天涯起家的,目前在连载第2部:

  最新章节见:

  作者:仓土 回复日期:2012-11-23 22:33:31 

  回复

  (65)

  扈三娘也上前敬宋大哥酒,她一向正襟危坐,不苟言笑,敬她酒从来不喝,不是胃疼就是身体不舒服,连正眼也不瞧你,抿一口就算给你天大面子,现在也不装了,酥胸半露,娇声嗲气,赖在宋大哥胳膊上,非得跟宋大哥干了,宋大哥黑脸铮亮,笑的跟招财猫似的,王矮虎在一边前仰后合,头上冒绿光,笑的跟狗尾巴花似的,还一个劲的起哄:喝交杯,喝交杯!

  时迁挺得瑟,一晚上拿凉开水敬了好几圈,见谁都说感情深一口闷,把好几人都稀里糊涂的闷倒了,石秀坐他旁边,他酒量一向不咋地,喝一碗就得睡马路,刚喝了没几口,脸就红的跟猴屁股似的,看时迁喝个酒都出老千,气的牙痒痒,趁他不注意给换成滚烫的开水,吴用正好来敬酒,时迁看表现机会来了,站起来吆喝:来,兄弟们,一起跟军师干了,谁不干谁是王八,率先端起来一仰头,猛的一大口,一声惨叫,军师吓了一跳,忙问怎么了,时迁强忍疼痛,摸着满嘴的大泡,勉强说道:好酒!

  众人都喝多了,林冲在那里哭,鲁智深在那里笑,武松冷着脸不停的喝,杨雄和史进凑在一起说着喋喋不休的醉话、、、

  我喝醉后脑袋总是变得特别聪明,我想起了许多人,也想起了许多事,梁山现在共一百单八将,不论你功劳大小,不论你出力多少,只要在江州劫过法场的,追随宋大哥攻打过祝家庄的,只要没战死,都会有一席之地,当然,名单中没有晁天王,没有刘彦,更没有那些打仗最勇敢而战死的兄弟、、、

  现实永远是血淋淋的,所谓的庆功宴,无非是勇者用生命换来的懦者的狂欢,胜利的光环,功臣元勋的位子,永远留给了生者,那些最勇敢的,往往战死沙场,化为教科书上冷冰冰的数字,长埋在忠烈祠中,无人问津,清明时节,生者会来烧点纸钱,流两滴眼泪,号召无知者以死者为榜样,继续忠君爱国,勇猛杀敌,一转身,继续睡死者的老婆,花死者的钱,打死者的娃、、、

  《李逵日记》读后感(七):鲁智深号称梁山泊三大猛人之一,

  今天来说说鲁智深,鲁智深号称梁山泊三大猛人之一,另外两个一个是武松,一个是我。

  不过,我对把我和鲁智深相提并论一直很不满,觉得跟他齐名是对我本来就不高的智商的侮辱,所以每当别人提起他时,我总是强调:别在我面前提他,我跟他不熟,谢谢!

  我虽然极力跟他拉开距离,但不知为什么,在别人眼中,我们仍是一路货色,但我认为,我跟他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我莽撞是因为做事不计后果,由着性子胡来,他莽撞纯粹是没脑子,三岁小孩都能把他忽悠的团团转。

  武松曾对他做过简短评价:实在。

  但我觉得,用另外一个字来形容更加贴切:蠢!

  还好,我只是笨,不是蠢啊................感觉全书透露着无奈,不过挺有意思。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