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仅记住所有快乐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仅记住所有快乐读后感10篇

2018-01-10 20:15: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仅记住所有快乐读后感10篇

  《仅记住所有快乐》是一本由林特特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页数:27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仅记住所有快乐》读后感(一):现在不是未来,却也是未来

  看作者写的文章,就好像在看自己的生活。她写自己经历和遭遇,写遇到的感动磨难,写这个世界上我们真正过着的生活。里面的一幕幕都似曾相识,好像那就是曾经的我、是现在的我。

  我想我大抵和作者有着极为相似的三观。书里这样写:“我相信,你该走什么路,遇见什么人,过什么样的生活,冥冥中自有天注定,所有此一时都由彼一时造就。别怕,一切焦虑,所有问题,都会在未来十年过去。”其实我算半个宿命论者,相信冥冥中天注定,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抢也抢不来。作者也曾经历过我正经历的,浑噩无知生猛,最终却也找到一条通往快乐的路。

  十年前的作者最发愁两件事:找不到工作,嫁不出去。而现在的我也最发愁这两件事。

  和作者一样,现在,我远离家乡,在一个陌生城市

  没钱,单身,谋生谋爱,全靠自食其力,很多时候,却又不得法。

  林特特最终因机缘巧合解决了这两件事,不失为幸运儿。但世事无常,生活里的男男女女们,并不都如此幸运。大多数人,普通如我,在找工作上,要历尽千帆磨难,谈合作时,也并不都如此一拍即合。更多的是刁难的客户冷漠陌生人,找到心仪的工作,和合得来的人一起合作,寻得对的人,携手过一生很多时候都只能成为梦想。和工作相比,感情之事更难以一帆风顺圈子就那么大,能力就那么强,脾气却渐长,眼光也渐高,碰到一个看的顺眼,又对你有意的,何其难也。

  因为没钱,我和作者一样做过无数种兼职,小学生家教、夏令营辅导员、发传单、监考老师创业公司宣传写手、学院老师的助理、报社老师的助理……有时候还会在同一时间身兼数职,全然忘记了还有生活这回事,那时候不容易开心,各种不安全感,唯有实打实的钱才可以让我稍微安心点。

  同样的,处于探索中的我,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行业,于是就通过各种疯狂实习去尝试,企图可以碰见自己心动的职业。从报社到杂志社、从事业单位互联网、从创业公司到私企,反正能尝试的我都尝试了,也就有了我现在各种八竿子打不着的种类繁多的实习。每次去面试,面试官都是一脸不信任:你这些实习看不出相关性啊,你是不是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是啊,我一直都在努力去找自己喜欢的行业,想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就那么静静过一生,可我找了那么久,还是没有找到。

  找工作,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真的没有那么顺利,姑且不说自己还不清楚到底喜欢哪一行,就算知道了又如何,我们还要考虑薪资待遇、考虑户口、考虑城市甚至是考虑名声,所有这些综合起来,又让人心仪的工作,少之又少,非挤破头不能进也。没背景能力一般的我自然是没多少胜算,焦虑也就在所难免

  除却找工作,寻找爱人,也是一件让人颇费心神的事情

  我绝对相信天底下有和我完全契合的男性,但是我也很清楚我绝少有机会真的碰见他。生活的悲剧就在于此。身边的未嫁的大龄女青年们不可谓不优秀性格不可谓不好,但是圈子太少,能够契合的人迟迟无法出现。于是出现了焦虑,开始怀疑自己的魅力,开始恐慌自己的以后,是否就要如此单身。如果本身又不是真的单身主义者,那这恐慌、怀疑、焦虑来的就更加凶猛。即使平日里看起来岁月静好,这些情绪,也总会在某个时刻波涛汹涌。

  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历过这个阶段彷徨无助自尊心极强,却又卑微尘埃;梦想远大,却不知路在何处。那时候我们会因为发愁未来而失眠,尽管这忧虑并无丝毫用处。

  但是很少人真正能写出那种简单复杂的情绪,即使写了,也多带着过来人的优越感,加点装饰,去掩饰那时的狼狈。大家很少去写成名前不光彩的一面,只因人们习惯了包装自己,也因观众习惯了看光彩鲜亮的成功,至于那曾经的满目疮痍人生,最好还是被掩藏的好。

  作者写出来了这些,简单而纯粹,真实动人。她让我们相信,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年轻时,大家忧虑的事情都一样,不需要过于焦虑,十年之后,什么问题都不是问题。我们会过上世人都在过着的生活,这生活有酸有辣,会苦会甜。她让我们相信,生活中遇到的这些问题,会随年纪渐长,变得面容模糊,与之相洽的,是我们日渐宽容胸怀,和对生活热爱的心。

  现在不是未来,却也是未来。

  《仅记住所有快乐》读后感(二):时间自会证明一切

  在这本书之前我没有看过林特特的书,想看这本书也只是因为书名《仅记住所有的快乐》。我的生活里,并不是足够快乐,常常有其他让我感到负面的情绪充斥着,所以我很好奇,如何能够仅仅记住所有的快乐。

  看完全书发现,并不是像我所想象的那样,书里全是快乐,只有快乐,并非如此。这本书是作者的随笔小说集,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坚持放弃回忆过客以及琐碎

  作者在最开篇《最好的十年》第一句就是,十年前,我最发愁两件事:找不到工作,嫁不出去。看到这里我真的忍不住想笑,因为我目前的状态与之何其相似啊。

  虽然我有工作,可是工作常常让我感到沮丧失落,难以掌控。何况我还没有男朋友,离嫁出去这个状态实在太过遥远,以我的年纪来说,被逼婚简直是家常便饭。我的生活虽然算得上自由,却也有几分苦涩

  我慢慢看下去,看作者是如何灰头土脸的找工作,如何柳暗花明的找到工作,如何平淡结婚生子,怎样坚定不移的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十年时间,我随着作者的文章一起回顾了她的过去,看她租房买房,在北京落地生根,又看她随着雾霾的笼罩开始起了想要离开北京的念头

  这中间的起起落落,说不上大喜大悲,但是在作者平淡的文字下面却也让人不断开始联想。我的十年会如何呢?从我现在到将来的十年?时间是上天赐予我们最公平物质,也是最难把握东西。该如何选择,如何度过?

  作者以过来人的身份娓娓诉说,“我相信,你该走什么路,遇见什么人,过什么样的生活,冥冥中自有天定,所有此一时都由彼一时造就。别怕,一切焦虑,所有问题,都会在未来十年过去。”

  的确,不停的焦虑不安又有何意义?该来的自会来,该走的自会走留也留不住,时间自会证明一切,而我们,仅记住其中的快乐就已足够了。

  书中有几篇关于爱情的小说,其中一篇讲一对青梅竹马,青梅暗恋竹马,竹马却襄王无心。后来姑娘结婚还是无法忘怀,加了男人微信后在微信里各种秀自己,结果最后大家发现,她的微信圈早已经被男人屏蔽为不看她的朋友圈。

  有点唏嘘。这世间任你才华无限,美貌惊人,有的人偏偏不喜欢你,任你再怎样小意殷勤也是无济于事。时间再怎样飞逝,不爱就是不爱。

  另外一个故事恰恰与之相反,同样是一个女孩子暗恋一个男孩主动告白两次都没成功,后来两人不欢而散女孩把所有的联络方式改变,甚至搬了家。而这个时候男孩才意识到自己竟然是喜欢她的。再次见面是七年后,女孩带着孩子参加同学聚会遇见男孩,两人也只能无言的说再见。

  这个世界大概是这样的吧,需要用时间证明自己是不是爱一个人,也要用时间去证明自己永远都不会爱一个人。

  虽然作者并没有用多么华丽语言,这两个故事却让我心里觉得酸涩惆怅。再也不会有了,那样毫无目的的爱一个人,那样纯真无暇的爱一个人,人大概只有在年轻时才能那样只为了爱而爱。

  读完全书,让我觉得深受鼓励的,是作者这十年的经历,让我忽然觉得自己很多烦恼不过是庸人自扰。何必烦躁,继续坚持往下走,只要方向对了,时间自会证明一切。

  《仅记住所有快乐》读后感(三):我在纸上留白,只能风吹来

  读《仅记住所有快乐》

  作者:苏术

  林特特曾在专访里说:过自己喜欢的生活得有计划表。这句话我非常喜欢。

  gt;>>>>为自己量身打造一张计划表吧

  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相信每一个人心里肯定都有一个场景。就比如我:一间不算太大的书房,三面是堆满书的书架,还有一面摆放着一张檀木做的的桌子,这张桌子特别大,整整站了三分之二的书房面积,桌上有镇纸两个,笔筒也要那种超大的,有一台可以码字的笔记本,还有一本可以随便你写的笔记本......

  也许你离想要的生活或许还很远,但是学会去制定计划表,却可以让你离生活更进一步

  前几天遇见一个外国友人,我们聊了将近两个小时。他是一个奇怪的人,在中国留学四年,喜欢中国的古诗词,也爱研究古陶瓷,喜欢带着耳机听评书,也喜欢到处旅行。我问他,这么多东西你学的过来吗?他也是这样和我说的。他说:“我有制定计划表啊。”计划表是什么?不是每天你吃了多少顿,也不是今天花了多少钱。而是告诉自己,一年内,你要干点什么,学会点什么。很多人都抱怨自己没有时间去干点什么,学点什么。

  林特特在书里说起自己的生活,她说,她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写。在书房写、咖啡馆写、在茶馆写、在列车上写,走到哪里,就写到哪里。“等你到我这个年纪,就会明白,最结实、最安静的书桌,是你随时可以阅读思考、创作,哪怕嘈杂、繁忙、阻碍不断,也一直在按自己的节奏和方向,日夜兼程。”书上如是说。

  书桌就像一个形式,它可以已各种形态出现在我们生活当中,只要你静下心来去发现,你就不会告诉别人,你没有时间。而是说,你的时间不够用。

  gt;>>>>生活就像七彩颜料

  每一个人看一个故事都有不一样的感觉。但是总有一篇会打动你的心。就像林特特的文章。里面的故事非常真实,也带给我很多感动。

  佛曰:“三千烦恼丝,一丝胜一丝。”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管你做了多少攻略,到了那里,你还是会迷路。只有当你真正走过每一条街,每一个路口,你才会记得,才能懂得。

  《仅记住所有快乐》一书分五个部分。分别是:坚持、放弃、回忆、过客、琐碎。这五个部分就像一个人的一生,从坚持人生到放弃一些必须放弃的,那些放弃的最终会成为你的回忆,那些回忆里的人都是生命中看似可有可无确是不可缺少的过客,当你经历那些坚持与放弃后,最终生活还是一头撞进柴米油盐的繁琐。那些也许是你曾经嗤之以鼻的,但是当繁华落幕,你会发现生活就是一堆柴米油盐组合而成的。

  “坚持”里的《结婚证》:两个相爱的人一直到老才拿到属于他们的结婚照,彼时他和她都已各自嫁娶。

  “放弃”里的《自此天涯不相问》:分手到底是为什么?是以为不合适还是因为不爱。分手后再相遇,又会怎样?每一个都有不一样的答案

  “回忆”里的《微不足道的爱》:爱是什么?有人说爱就是希望每天都可以和心爱的人在一起,有人说爱就是想到就会笑。作者笔下的爱,却是一包瓜子仁,一本台历。也许还有更小的。

  “过客”里的《谁与你共赴人生无常》:相爱是什么?执子之手,与之偕老。不离不弃。冯唐说:“原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首”。

  “琐碎”里的《靠得住的浪漫》:我曾问我男友,为何从相识到相知再到如今的相爱,整整3年多的时间,却从来没有送过我一支亲手买的花。他说,花又不能当饭吃。理直气壮一句话,好像在说,帅又不能当饭吃一样。我也怨过在心里惦记过,但最终我还是学会了两个的浪漫,而不是一个人。

  人生跌跌撞撞兜兜转转,你以为下一个路口就是尽头,但是下一个路口后还有下一个路口。那便不去期盼,正所谓:人生何处不相逢,水岸楼台,明月入怀,我在纸上留白,只等风吹来。

  《仅记住所有快乐》读后感(四):真可怜,你都不快乐

  有一次学习时,有个十分优秀的同学,比我大不了几岁,企业已有一定规模,奔着上市的节奏去的,距离目的地已经不太远。相谈甚欢,相见恨晚,因着是同性,更多出几分惺惺相惜

  那天在深圳,下课后同赴一个饭局。堵车的路上,聊及离婚这件事,大多数婚姻,撇开爱与不爱的因素,还有很多走不下去的原因。我认识的另外一个女性朋友,站在风口处时,借力使力越走越远越攀越高,丈夫生出不满,觉得妻子顾家不够,争吵日益增多,终走到离婚这一步。

  坐在车子后排的她说:这样不对,走得快的那一个人,总觉得走得慢的那一人跟不上自己的脚步对方的错,你没有拉着对方一起,你放弃了对方只顾自己,其实你才是最大的过错方。我们在企业里,会去想着如何建设团队会思考带着团队怎样攀到另一座高峰,为什么要放弃伴侣?伴侣才是人生团队里的核心

  那个傍晚,深南大道上的车流看不到尽头,徐徐而行,天空的晚霞格外的美。我从后视镜看到她的眉眼,也觉得格外的美,比天空的晚霞还要美。

  我在忙完歇下来的时候,会从通讯录点开她的微信,去看她的朋友圈,静静地看,偶尔点个赞。那些生活里温暖的镜头,以及快乐的细节,一一被善良的她捕捉。

  以这样的方式去关注另一个人的生活,除了她,我还会去看其他一些人的朋友圈,与此同时,我也屏蔽了很多人的朋友圈,名片的右上方显示出一个灰色的小人图像。患有精神洁癖的人,很难允许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被无聊的人占据。我也会打开林特特的朋友圈看。我并不认识她,也没见过她,因曾经签约同一家出版社,而存在对方通讯录中,至今仍是陌生人。但并不妨碍我觉得她是一个有趣的人。我常常被她朋友圈所发的内容逗笑,虽然大多是生活里的一些小细节,和儿子的对话,写作时的困惑,与家人的陪伴……那些细节因为太容易触手可得,被越来越多的人忽视,大家只朝着自己可望不可及的方向追赶,疲惫有增无减,却忘了当下的快乐。

  有一段时间,我也觉得自己越来越难快乐,被各种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曾经打动我的一些事,竟然想不起来,每日醒来被各种数据挡着视线。我在帝都从市中心去五环外的车上,因着交通事故而严重塞车时看完她的新书《仅记住所有快乐》。书中41个平淡隐忍的故事,有些故事惊心动魄,是在提醒我们这是故事。有些故事平淡隐忍,是在告诉我们这是生活。而所有的故事,皆来源于生活。有些人,在生活里,挖掘到美和深刻;有些人,在生活里,缔造出恶与虚伪。林特特是前者。

  书中没有腻歪的鸡汤,没有空洞的口号,也没有谁对谁错,笔尖虽淡,一笔一划却在细节里呈现出另外一种味道:我不会教你如何做人,我也不懂得如何让你抹去伤痕,更无法教会你怎样留守住一个并不怎么爱你的异性,人生是个人修行,旁人能够与你同行的只是一小段旅程,所有的此一时都由彼一时造就,时间赠人阅历,世事尽可原谅。不如,仅记住所有快乐。

  除了快乐,还有你们带给我的感动。

  《仅记住所有快乐》读后感(五):对理想读者的精神慰藉

  林特特这本新作,以极简的设计和精悍的篇幅赋予读者良好的阅读体验,目录中以“坚持”“放弃”“回忆”“过客”“琐碎”的小标题分类文章,更是精准戳中当下大多数都市男女的“文艺点”。在繁杂的日常之外,安静的夜晚或者慵懒的周末,捧一杯咖啡,舒服地歪在沙发上,惬意地翻开这本书,无疑是林特特以为的“理想阅读”,或者说,是林特特对都市男女的直观想象,而她的写作与讲述,既是对自己,也是对这些理想读者的精神慰藉。

  与其他严肃的学院式都市写作不同,林特特没有极致深刻地剖析人性,也没有以华丽的现代或后现代的技巧修饰文本,更没有以任何的高姿态来质问社会与文明,她只是娓娓道来,讲述一个个简单真挚的故事。有对都市打拼艰辛的回忆,有略惆怅的青春往事,有对家人家乡的回忆眷恋,更有《远离让你感到自卑的人》《不要和没有欲望的人合作》这样的“职场指南”。

  在这个“各取所需”的功利年代,林特特用绵柔的文字和笔调向读者展示了一种真实的生活,或者说,用温和不刺激的方式分享了她的点滴感悟,读者或崇拜,或消遣,或受启发,或不屑一顾,但无疑都是自在与无压力的。在淡淡的惆怅和波澜之外,总是清风一阵,正能量少许,躁动的心得到温柔的安抚。

  《仅记住所有快乐》读后感(六):娓娓道来中的力度和深邃

  在家休养的日子里读到林特特这本《仅记住所有快乐》,没有心灵鸡汤,没有鼓动激励,只有41个平淡的小故事,串联起一个个爱、被爱、失爱的经历。很多处读来似乎都能感觉到这是作者本人的自传,尤其那句:什么事能有我重要。只这一句,就让我热泪盈眶。身体不适的时候,才体味到父母的重要性,尤其是大山一样的父亲,只要他在,心就是安宁的。

  书分为五个部分:坚持、放弃、会议、过客和琐碎。坚持里的《结婚证》那因为时政错过的爱情,尽 管后来各自成家,但是他们一辈子都在内心坚守了爱情。放弃也有放弃的理由,虽然各自理由不同,但每一段都是内心挣扎很久,都是在艰难中做出的选择。而回忆里,《小花伞》中父亲的精神追求;《给我一盘鸡毛菜》中,我的儿时生活的怀念和向往,都集中在了这一盘菜中;匆匆过客,谁能与我与共长久,《陪你半程》中因为好强和误会分开的夫妻,明明彼此情根深重,却奈何时异情易,只得将彼此留在往事中。直到琐碎中,那些对职场上待人接物的潜规则,那些对梦想的执着追求,那些对远方的渴望都透过平淡朴素的语言为娓娓道来,丝毫没有任何态度鲜明的谴责和爱恨,只是讲述这样一个个故事,让读者自己品味。

  恰是这样毫无强迫性情感和煽动性语言的故事,深深的打动了我。虽然已经度过了初入职场的风霜凌厉期,不再迷恋成功学、不再被心灵鸡汤所打动,却被特特用独特的视觉、看似平淡却力道十足的文字穿透了我的心。一次次红了眼眶,一次次陷入沉思,陷入对自己现状的思考。

  感谢这样一个干净,清透的特特,感谢这一个个看似平淡却内在波涛汹涌的故事。前世今生,也不外乎如此。

  《仅记住所有快乐》读后感(七):彼时简单的快乐

  收到这本书之后的一周,慢慢的读完了。

  有些文字适合一口气一气呵成,贯穿到底,如亦舒的小说;有些文字适合挑个好心情、找个好天气慢慢的读,如林特特的新书。

  书在未到手之前,在朋友圈已经看到很多人在刷。《清唱》里也时常会读到林特特的文字,清清浅浅,但读完总要坐在那愣一会儿,想一想,仿佛有什么留在心里。

  拿到书以后,被几行小字击中:有些故事惊心动魄,是在提醒你这是故事;有些故事平淡隐忍,是在告诉你这是生活。也许只有在生活中经历打磨才能言简意赅的写下这短短几句透着些许禅意的话。

  此时的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充满焦虑的时代。放眼望去似乎每个人都要用拼搏、向上、冲刺来伪装自己。仿佛放慢脚步就是罪大恶极,浪费时间就是对光阴最大的亵渎一样。我们一刻也不敢松懈,直到生活把我们勒得透不过气。朋友圈里,一片鸡血,让人陷入一种深深的自责里。

  而《仅记住所有快乐》就像一口氧气一样,让人在这紧张的时代里能够喘口气。跟着作者回到小时候简单又琐碎的快乐中去。比如,她写《微不足道的爱》里父亲骑着自行车追上她,从车筐里拿出一本台历给她看。她并没有表现出惊喜。直到多年以后,自己有了宝宝,她才明白彼时的父亲是等着她从心底开出花,感叹一句:哇……也只有这时才能明白彼时父亲的快乐来得这般简单,小女儿的一声感叹足以让他嘴角上扬吧。

  不是没有苦涩的。生活中怎能只有快乐。只是,林特特把这些苦涩都变成故事说给我们听,好像这些故事离我们很远,远到如同拿着一张泛黄的旧照片在细细摩挲,心中感叹终于都过去了一样。就如同她说,人生原无答案,不如,仅记住所有快乐。

  嗯,不管我们是否经历水深火热;不管你是否和我一样慢慢的开始对生活的苦涩醒悟过来,开始掰着手指过日子,请记得在我们一路走过的岁月中除了这些鸡毛蒜皮的烦躁,还有彼时那些微不足道的简单的快乐。这些快乐,足以支撑我们一路向前,在今后的日子里闪闪发光。

  《仅记住所有快乐》读后感(八):半晌小憩得来一丝趣意

  有时在闲暇的时间中,或是疲惫的时候,找来一些“散语”读读,也算是治愈。《仅记住所有的快乐》似乎就有这样的治愈作用,将日常琐碎的故事,拆解又拼凑给人看。世界是一样的,生活总有不同,或是欢笑嬉戏,或是泪水泉涌,到底发生在别人身上,然后徒留自己感伤。喜欢作者不紧不慢的记录方式,每一个伏案写作的时刻都是唤起对世界,对生活,对情绪,对自己思考的过程,思考的意义无非是想着清楚明白的活……

  有时读书和看电影很像,都是在品读别人的人生,杨德昌《一一》中曾有这样一句台词,电影发明以后,人类的生命比起以前延长了至少三倍。我们从影像中获得了别人的人生,具象化的影像语言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生命的历程。如今林特特用文字带给我们41个别人的故事,是生活生发出的哀乐悲喜,击中了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像是在平行空间内参与了未知的他的生活,有时文字带给人的或许是更多的冥想,文字带有的情绪在大脑中蔓延,你遇到的激情同书中的故事一般精彩,你遇到的痛苦又同书中的故事一起萎靡……

  小城生活与大城拼搏的冲突,理想生活与现实苦境的矛盾,错过的爱人在时间中看到庆幸的真相,逝去的人再怎样也无法挽回,孩童的记忆,中年的悲伤,人生百态尽显无余,品读的细致了不免也会跟着悲。记不住具体的人,但记得住发生的事,带着些现实无奈的指涉,更有着虚构的难舍回忆,像是小说,更像是随笔。

  特别喜欢作者的序言,仅记住所有的快乐。一本在一张张流浪的书桌上完成的书,带着太多“在路上”的痕迹,有着情绪或急或缓的记录,欣赏作者创作的态度,以及对待的文字的态度,是一种真诚的伴随,“三千常用字的谋生”摈除掉了太多的刻意,更留存走走停停的感悟。有时不停歇的状态不会让大脑钝掉,更保持了温柔对待生活的情思。有时写作或许就是同生活的一次恋爱,轻轻扒开它的表层,探寻它的真意。文字表达清澈不可以,虽有赘述但仍保留着真诚。又或许文字也会骗人,被编造的故事深入人心,被骗也就罢了,多少看见了自己的人生。

  现在读书的机会少了,被手机绑架的生活变得冰冷无味,空留自己沉浸在没有营养的欢乐中麻痹被现实摧残的自己。偶然得来一本书,读读也蛮好,算是给自己一个放下手机的机会,哈,算是留的半日清闲,净化被腐蚀的心灵。本书在闲暇时可以一读,忙碌时半晌小憩也能翻几页打发疲惫,一半个故事就能倒出些趣意,也蛮好。

  《仅记住所有快乐》读后感(九):三千字谋生

  开篇便被“我靠三千常用字谋生”吸引,很朴实也很诗意,很美的职业。想象作者在一张张流浪的书桌上写下这本书,心境不同,读起来也不同,总之,这是一本有故事的书。

  书中的故事多是温情的,有的不凡,有的平淡,总有它的味道。生活也许会有许多的没珍惜或是不如意,但到后来总会平淡的回首,那些纠葛只会成为特别的经历。

  最感动的是看那篇癌症妈妈给双胞胎的说自己化成仙子,新妈妈就是她变来的,这个故事我会记很久,和朋友一起分享,然后不断加深不断体会。

  喜欢书里面很多小句子,或深或浅,恰到好处令人感动。比如关于姥姥和两个姥爷故事,作者和子女间的对话“我能写着姥姥吗?”“她会哭的”简简单单的对话,但想到姥姥的经历就莫名心疼她。

  作者以及书中人物都是有丰富阅历的,关于职场的故事和思考对大三的我是有影响的,也许职业不同,但某种方面也是相通的。书中看到的更多是作者以及书中人物对于生活的态度,对理想的追求,一些感悟不是通过鸡汤式的灌输,而是让读者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中自己体会。我蛮向往北京,也即将面临工作,社会,一大堆的挑战,所有的一切真没自己想的那么简单。

  我觉得书是作者的影子,看文字也是看作者的内心。我喜欢看故事,但大多看了就没了,但这本书是有不同的,在书中感受到了我所欣赏并学习的生活态度。

  别愁别烦,命运总有他的安排,仅 记住所有快乐就好啦。

  《仅记住所有快乐》读后感(十):快乐的是你

  昨晚朋友谈起最近的CIGE展览,表达了想去北京看展的欲望。可他最近忙着考驾照,无法脱身走开。我心不在焉地问道,CIGE是什么简称?他一直是个十分温柔的青年雕塑家,永远春风和煦,此时却满是惊讶地问我:天呐!你是要脱离艺术圈吗?!我没有接话,我确实不太具备在场的激情与活力。

  我应该就是林特特书中所写的那种“没有欲望的人”。有时活动结束,晚上聚餐饮酒,一场又一场,超过十二点我的神经就会开始濒临崩溃。

  学弟6月离开重庆去往北京,在《艺术版权》实习,导师想在雕塑家年会上提出关于雕塑版权的具体条例,让他去学习这一块的系统知识。坦白说来他是一个资质平平的年轻人,但却总有十足的热情,且这热情很容易打动人。

  他在北京见了不同的老师,参加了不同的活动,连带着听了一些艺术经纪人的课程。北京就像一个百宝箱般不断为他打开新的世界,他乐此不疲。所以看到《人生评委》中奋力向上的陈昕与《远离让你感到自卑的人》中充分利用每一次社交创建新人际的张辉我都会想起他。

  8月底微信联系他,他说听完九月下旬的世界艺术史大会就会回来,北京想待着,但真的要花钱。我能想像出他待到现在应该真的是每一分钱都在物尽其用了。实习工资那么低,他还要跑那么多场地见那么多的人,一切社交都需要消费。

  《归去来辞》的开篇写道:“研究一下你的网购地址,尤其收货地址,那里面有你这几年的履历,有人物关系,有白手起家,有颠沛流离。”我看着文中“她”所描绘的一直没有下手的购物车与不断变更的收货地址,十足地想起了自己。

  我一直是个特别怕负担的人,很多东西都不敢买,可能这几年真的搬家太多完全是怕了。来重庆的两年我又搬了三次家,父母都说我折腾。在老街的那一年真的是轻松惬意,离工作室又近,步行不过几分钟。但是每天过着养老般的生活实在让我害怕,于是又搬来了闹市区,每天坐车50分钟去工作室。

  这两年算是我生活得比较温柔的两年,虽然一样闹腾但并不觉得颠沛流离,相反每次搬家都让我兴奋,像是新的起点。但我还是不经常地想起过去那段特别穷困潦倒的岁月,想起搬家途中的不安定与忐忑。

  因为远离了过去的生活圈子,所以身边单身的人们越来越多,渐渐大家好像都不太明白爱情是什么了。每个人都是理论专家,每个人却都很拙劣。

  《陪你半程》与《红颜》向我们展示了人心是多么的脆弱又倔强,有时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来挽回自己的微妙自尊与年少轻狂。而《第三次表白》中的爱情,也难免让人怅然。

  我喜欢这些错过了幸福摔破了脑袋也执意守护自我的人,一身愚勇,像人潮中的你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