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爱情婚姻经济学》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爱情婚姻经济学》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1-10 21:5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爱情婚姻经济学》经典读后感10篇

  《爱情婚姻经济学》是一本由刘正山著作,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22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爱情婚姻经济学》读后感(一):爱情两个字好辛苦

  爱情是美好的,但维持爱情是辛苦的,而在我们讨论如何去维持爱情的时候,甚至连爱情是什么模糊了。比如这本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爱情婚姻经济学》。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谈论两性关系的书已经滥觞,因此如何不落窠臼便成为摆在后来者面前的首要难题。作者刘正军试图用经济学的眼光来讨论关于爱情、婚姻中的种种问题,提出“爱情是有价格的”、“门当户对暗合经济规律”等观点,引导婚恋走向理性

  这一分析方法虽然有着他山之石作用,但从本质上是危险的。经济学倡导的是“理性之人”,但自从弗洛伊德创立了“本我、自我、超我”的理论,以及后续心理学发展,“理性之人”这一概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更为重要的是,如果你认可爱情是获利的、甚至是有价的,那么爱情也就丧失了其独有的魅力

  爱情在每个时代都有不同概念,但无论是罗密欧与朱丽叶,还是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爱相随的不是利益,而是自由。因此人们有时候讴歌的与其说是爱情,不如说是自由,以及与束缚自由的种种枷锁相搏斗的力量。爱情有多美好,自由就有多重要。而如果真要说爱情与经济学有什么关系的话,那就是有经济基础,才有自由,才能真正的谈场真正的恋爱

  在《门当户对暗合经济规律》一文中,作者指出古代中国结婚较早,汉代女子正常婚龄为13——17岁,这么小的年纪,无疑存在信息不对称,因此只有通过父亲门当户对的选择,才能有效地降低结婚的交易成本。然而事实上,“门当户对”这一制度存在最大的基础是大家族财产制,无论是作为子女还是妻子,在经济上都必须依附于整个家庭,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生存权必然让位于爱情,而所谓联姻跟大公司的相互购买股权没什么区别

  人们真正享受爱情,还要等到成人拥有独立经济财产的现代社会。一个成年人终于可以在不依附父母的基础上,和另一个人谈一场自由的爱情,并组成两个人的小家庭。因此,与其责怪小朋友们早恋是不对的——你当然也可以像作者一样以“信息不对称”为理由,但你也可以问他,如何养活自己和他所爱的人。与其感怀现代社会婚姻的不稳定,还不如说这是一份依随我心的自由——大家都是独立的个人,爱了就在一起,不爱也不需要因为谁离不开谁而维持貌合神离的婚姻。

  而如果我们相信婚姻是爱情的结晶,那么我们也就没理由认为婚姻是功利性的。作者在《选择“富二代”有所依据》中说到,“你在寻找对象的时候,是否考虑过对方的长相、学识、谈吐、性格能力收入等等。如果考虑过上面列举的任何一项,你就有功利意识。”这使我想起了《非诚勿扰》类的相亲节目,一点点不满意就灭了灯,我觉得除掉那些专门来作秀的,哪怕只要有一点点想谈恋爱想法的人,这样做无疑是胆怯的。因为爱不是把一个人变成你所希望的人,而是试着去接受一个人的优点缺点,况且完美的人是不真实的,还没开始就已经被一个人的一点点缺点给吓住了,那么我很疑心这个人是否有谈恋爱的勇气。这已经不是功利不功利的问题了。

  爱情说多了,还是得自己去体会。靠一两本爱情指导反而更容易困惑

  《爱情婚姻经济学》读后感(二):为什么打分这么高?

  两个小时就读完了书 我搞不懂为什么打分这么高 不需要动脑子的书

  看的出作者有一点经济学基础 但经济学术语+流行歌曲歌词+网络流行语+世界经典名著引用。。。。这种组合有一点点难以下咽。。。好比用的是火锅底料烧的麻糕油条喝着葡萄酒,还是自助的

  不过"感情中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回报丰富"中对于学校的评论本人非常赞同 :

  学校将注意力放到不该管的事情上,只知道提高价格(学费、住宿费等),继续提供质量低劣的知识学生们为了学习这些知识,耗费了大量美好的光阴,然而,毕业之后发现大部分知识脱离实际。由此看来,一些学校违背了公平交易原则。既然法律规定禁止商家销售低劣的产品,为什么不禁止这些学校出售低劣的知识?

  《爱情婚姻经济学》读后感(三):现代爱情的代价

  其实观照你我身边的现代人纠结的感情问题,有时候运用经济学的角度透视反而会清楚许多。例如,在经济学者的眼中,爱情是一种非耐用品,婚姻不过是比较特别的契约。一旦我们明白了这一点而对症下药,善于处理自己的爱情就可以转变为“耐用消费品”,可以获得最大的福祉。说到底,我们常常为脆弱的爱情和婚姻而伤透脑筋,大多是因为我们不懂得如何经营爱情。假如我们计算清楚“美满婚姻相当于年赚10万美元”,那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因二套房贷收紧政策离婚,不管他们是真离还是假离;假如我们弄懂了爱情的边际效用理论,那就不会有众多青年男女为寻找初恋情人郁郁寡欢,因为此举很难增加双方幸福感……

  《爱情婚姻经济学》读后感(四):爱情特价而洁

  爱情是什么?这似乎成为了全人类都难以解答的哲学难题。它不仅在不同学科有着不一样的定义,在不同时代,人们对它也有不一样的理解与阐述。其实,现实生活中,促使两人走不到一起的原因只有一个: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这或许是因为我们将爱情过于理想化了,无价化了。现在,让我们换个角度去看待问题,现实一点,将爱情“待价而沽”,结果也许会大不相同

  最近,著名经济学者、东北财经大学博士刘正山推出了《爱情婚姻经济学》一书,以经济学的角度,在这本书中详细阐释了两性之间的一些常见热点、难点问题。这对于还在爱情中苦苦探寻摸索的人们来说,有很好的启示作用。在本书中,作者以当今人们感兴趣的话题作为本书的素材。如备受关注的“富二代”、“小三”、“剩女”以及“低碳生活”等问题,作者都以经济学中的常识去剖析。

  《爱情婚姻经济学》读后感(五):低碳爱情

  2009年以来,国际上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低碳”。跟时髦的风气不可避免各行各业均热衷于讨论低碳。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爱情”,也与低碳联系起来了。低碳爱情的第一个最基本的层面是这么算账的:目前全国单身者高达1.8亿,其中约75%的人有结婚意向,按照每个意向者受“低碳爱情”理念,在婚恋过程中减少1吨碳排放计算,总共可减少1.35亿吨碳排放。而“感情失败者”一年就会多制造24.6万吨碳排放,需要221万棵30年生长期的冷杉树吸收一年才能消耗完毕。当然,这只是最初步的低碳爱情观,其实深入来看,就像作者刘正山归纳的那样,低碳爱情,其实就是低外部性和低成本。

  《爱情婚姻经济学》读后感(六):爱情经济有意思

  大多数情况下,人们认为爱情是纯美的,不应该将其与金钱、经济利益等世俗东西联系在一起。但事实上,当美国经济学家贝克尔因为用经济学分析爱情与婚姻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时,人们看到了经济学对广泛的人类行为巨大价值,其中就包括爱情与婚姻。当然,普通大众很少有人能从贝克尔复杂的理论公式中认清爱情、婚姻与经济学的关系。但《爱情婚姻经济学》一书却能用通俗易懂、妙趣横生语言,向我们娓娓道来经济理论之于爱情和婚姻的重要作用。如互补效用造成的“两情相悦”、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及托媒、怕老婆、出轨等的经济学成因分析,还有用最少成本实现幸福最大化、结婚对象不求最好但求合适、婚姻如何“恒久远”等暗合经济规律的爱情婚姻法则。

  《爱情婚姻经济学》读后感(七):低碳爱情与经济婚姻

  ◎ 陆新之

  现代人如何把握自己的爱情与婚姻?恐怕除了一味的花前月下海誓山盟之外,要怎样看待、解决它们,才能让爱情照进现实的时候还能美好一点、充实一点?或者值得由新鲜出炉的《爱情婚姻经济学》里面去寻找一些有实用价值的应对方法。

  《爱情婚姻经济学》是著名经济学者刘正山先生的最新力作,他以经济学的独特视角,灵活运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向我们揭示了爱情与婚姻背后的深层含义,如用经济学中的理性分析、权衡爱情和婚姻中的利害关系,以解决现实的情感问题。

  大多数情况下,人们认为爱情是纯美的,不应该将其与金钱、经济利益等世俗的东西联系在一起。但事实上,当美国经济学家贝克尔因为用经济学分析爱情与婚姻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时,人们看到了经济学对广泛的人类行为的巨大价值,其中就包括爱情与婚姻。当然,普通大众很少有人能从贝克尔复杂的理论公式中认清爱情、婚姻与经济学的关系。但《爱情婚姻经济学》一书却能用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的语言,向我们娓娓道来经济理论之于爱情和婚姻的重要作用。如互补效用造成的“两情相悦”、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及托媒、怕老婆、出轨等的经济学成因分析,还有用最少成本实现幸福最大化、结婚对象不求最好但求合适、婚姻如何“恒久远”等暗合经济规律的爱情婚姻法则。

  其实观照你我身边的现代人纠结的感情问题,有时候运用经济学的角度透视反而会清楚许多。例如,在经济学者的眼中,爱情是一种非耐用品,婚姻不过是比较特别的契约。一旦我们明白了这一点而对症下药,善于处理自己的爱情就可以转变为“耐用消费品”,可以获得最大的福祉。说到底,我们常常为脆弱的爱情和婚姻而伤透脑筋,大多是因为我们不懂得如何经营爱情。假如我们计算清楚“美满婚姻相当于年赚10万美元”,那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因二套房贷收紧政策而离婚,不管他们是真离还是假离;假如我们弄懂了爱情的边际效用理论,那就不会有众多青年男女为寻找初恋情人而郁郁寡欢,因为此举很难增加双方的幸福感……

  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也不管是富二代还是白领上班族,每个人的爱情及婚姻生活中,都有经济学的影子,如果不懂得一些经济理论,就很难处理好与经济有关的众多情感问题,甚至笔者目力所及,不少公众人物的爱情和婚姻中的失败,也和缺乏经济学思维有关。现代人必须面对的现实是,爱情是有价的!美丽在现实生活之中容易获得溢价,但是年轻人没钱也不要怕,《爱情婚姻经济学》教你怎么样幸福爱情是算出来的!

  2009年以来,国际上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低碳”。跟时髦的风气不可避免,各行各业均热衷于讨论低碳。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爱情”,也与低碳联系起来了。低碳爱情的第一个最基本的层面是这么算账的:目前全国单身者高达1.8亿,其中约75%的人有结婚意向,按照每个意向者受“低碳爱情”理念,在婚恋过程中减少1吨碳排放计算,总共可减少1.35亿吨碳排放。而“感情失败者”一年就会多制造24.6万吨碳排放,需要221万棵30年生长期的冷杉树吸收一年才能消耗完毕。当然,这只是最初步的低碳爱情观,其实深入来看,就像作者刘正山归纳的那样,低碳爱情,其实就是低外部性和低成本。

  首先,幸福的人生、幸福的社会,负外部性最小。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爱情(与婚姻)、事业、休闲。如果一个社会中,多数人的爱情满足、婚姻和谐、事业发达、生活闲适(悠闲、舒适),那么,这样的社会,幸福指数或福祉指数一定是很高的,负外部性肯定很小,正外部性较大。反面的例子是,夫妻经常吵闹,对邻居就是一种负的外部性,带来的是噪音等各种影响,还“给政府麻烦”,离婚啊,调解啊等等。

  其次,低碳爱情,就意味着选择低消耗低成本的爱情与人生,想想看,从上学的学校、专业的选择,到就业单位的选择,爱人的选择,生活方式、休闲方式等等的选择,都包含着机会成本问题。例如,女孩子选择成功男士,还是尚未成功并正在拼搏的男士?你选择已经成功的人士,比如钻石王老五,那么,那种一无所有但正在努力拼搏的人,就是你的机会成本。如果选择尚在苦苦挣扎的人,钻石王老五就是你的机会成本。有的人在做选择的时候,考虑“伟大的爱情”;有的人则选择现实的生活,将“伟大的爱情”放在次要位置。其实,所有的选择都有成本的,好处可能都让你占据,各有利弊。经济学严格证明发现,得不到的,对你而言,是代价最高的,也就是你评价最好的。但是,一旦如愿了呢,就没那么美好了嘛。因此,不过分强求完美的爱情百分百满意的婚姻,对自己和对另外一半,都是好事

  (《爱情婚姻经济学》,刘正山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11月出版。本文作者系商业观察家、著名书评人)

  《爱情婚姻经济学》读后感(八):爱情百分百

  想想看,从上学的学校、专业的选择,到就业单位的选择,爱人的选择,生活方式、休闲方式等等的选择,都包含着机会成本问题。例如,女孩子选择成功男士,还是尚未成功并正在拼搏的男士?你选择已经成功的人士,比如钻石王老五,那么,那种一无所有但正在努力拼搏的人,就是你的机会成本。如果选择尚在苦苦挣扎的人,钻石王老五就是你的机会成本。有的人在做选择的时候,考虑“伟大的爱情”;有的人则选择现实的生活,将“伟大的爱情”放在次要位置。其实,所有的选择都有成本的,好处不可能都让你占据,各有利弊。经济学严格证明发现,得不到的,对你而言,是代价最高的,也就是你评价最好的。但是,一旦如愿了呢,就没那么美好了嘛。因此,不过分强求完美的爱情百分百满意的婚姻,对自己和对另外一半,都是好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