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缝熊志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缝熊志读后感10篇

2018-01-10 20:1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缝熊志读后感10篇

  《缝熊志》是一本由西西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0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缝熊志》读后感(一):历史、服饰与熊艺的结合

  梦醒,顺手拈来读。

  等翻完的时候发现两个多小时已经过去了,三点钟了。

  放下,睡觉。

  may送我这本书,鼓励我说,生活中有些转折带着痛苦来临,意味着甜蜜幸福尾随其后。

  西西癌症手术后,还可以亲手缝制毛熊,通过精美的服饰熊,从另外一个角度解读古典人物并细致阐述古代服饰的变化,从传疑时代到宋元明清。

  西西是位学识渊博、内心柔软坚韧女子,没有精雕细琢语言,有的只是娓娓道来亲切

  自己也对我国服饰的知识科普了一下 顺便,多认识了几个字。

  (^o^)/。

  《缝熊志》读后感(二):我爱她年轻时的文字老来的人

  TO某四:

  四哥,我就着你的广播随手点了个想读,没几日《缝熊志》就空降到手里,除去了我想买又怕不合口味的心事,情义重过熊。

  对于西西,在读过几本书后总结出一句:我爱她年轻时的文字老来的人。

  从《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那种情绪阴湿又能开出暗花的故事很让我喜欢,并且她又不像同时代的玄虚或者先锋派的女作家,总爱把句子堆砌到难于理解的地步。她讲的故事有一种专属于女子的力量感。

  没读过西西的传记,也不知道是不是有过这么一本传记,但从她的简单履历上来看,在创作上是顺利的,至少一路奖项追身。但她的身体似乎并不因此而健康,90年代初罹患乳腺癌后治疗不断,后又致右手失灵,对于一个在文学世界享有很高声望的女人来说,不可谓不残酷

  然而她终究是个非一般的人,旅行,看房子,砌微型屋,直到后来缝毛熊,每件事情都做的有声有色有始有终,还附带着生成了许多美好的文字与照片,印刷成册,没有功利心与铜臭味,有的只是一个老太太的娓娓道来,让人心安。

  全书翻阅下来,几只水浒毛熊最中我意,只可惜没有继续缝足一百零八只来个英“熊”排座次。缝熊之所以是门艺术,选材做工固是精细,创意更是难过著书,那些小小的配件没有特供,必得一件件自己寻来。看到“剃度”过的棕熊玄奘背负的那个手制的小小的“笈”,心差点温柔的化掉,难怪展出时有老外追着要买走。

  西西在文字上是个极具创造力和战斗精神的人,而在生活中,用她自己的话说,“比较空闲,比较专注”,再加上一点平和乐观和一点考据精神,她就一直能够写出气场强大的文字,缝出能够立定的美熊。

  你我都常去老马的书店,却很少相遇,不过用信封把书这样传来传去倒也颇有意思,并且借来的书读的小心又专心,待遇远好过家里的存货。

  书店开张不久就悄悄住进了许多玩具,据说都是朋友限量手制,可爱的毛熊亦有不少,虽比不上西西左手下力制出的艺术,但也有穿着“我们书店”特制马甲迎客的可爱吉祥物。

  有时候,人与冰冷的书册独处一室久了,文字的孤魂会散发出阴冷的气息,可若有几只动物相伴,气氛便温暖活络,大不相同。然而读书人常不忍释卷,全无精力照应宠物,那么这些毛熊也算是极佳的替代品了。

  不如我买一只嘱其绣上“爱读书,爱毛熊,爱小米”送你?哈哈。

  小米

  《缝熊志》读后感(三):每个毛熊都是有生命

  看此书,认识西西,看到西西在后面附页的照片,忍不住想知道她的婚姻家庭生活如何,于是去百度,结果还是没有查到。在豆瓣《缝熊志》的界面中,得知原来这些熊是她患癌痊愈之后右手失灵情况下的作品,不禁对她充满了敬佩之情。

  西西手下的人物熊搭配着灵巧写实的装饰,让人进入这个熊或者这个人物的故事中。大抵对于我们欣赏的古人,总想着用一个手法将之复活,或者借助文字或者借助影像,或者像西西,借助毛熊。

  竹林七贤的嵇康和阮咸穿着吊带裙,着披肩,因为魏晋名士都是美姿仪的不拘礼法的且服用五石散的美男子。五石散有美白和壮阳的功效,热力发散时,故而只能着薄衫。比如王羲之则是坦胸横躺成为东床快婿。

  《缝熊志》读后感(四):每一只毛毛熊都有个故事

  每一只毛毛熊的身上都藏有一个故事这是个秘密。只有仔细观察过这只熊,与它说过许多话,并放在手里摩挲看久了还忍不住会端起来亲吻的人才能知晓。

  你看这只叫做“钟离春” 的熊,别称“钟无艳”,它的脸用紫色毛海缝成,左脸上有一只巨大的蓝色蝴蝶结,这是它的脸疤。战国时候的钟离春,长得头深目长,顶上少发,卯鼻结喉,折腰出胸,皮肤若漆,四十岁也没有嫁出去。戏剧舞台上的它,是鸳鸯脸,两种色,所以这只熊,特地被配了一顶假发,这在古时候叫做“巾帼”,当时就已流行。假发上可以插很多珠宝首饰。它穿的是上褥下裳,交领,系一块宝石吊坠,颜色既朴素又明艳。

  怎么样?初翻开这本用打开面印着各种憨态可掬衣着华丽姿态各异的毛毛熊的书时,你想不到这里的每一只熊都有一个这样的故事吧?

  你以为这就是一本毛绒小熊的图画书,一个叫西西的老太太缝了它们,因为做工精细,集合成册。

  没错,当初我看到封面上那只穿着粗麻布衣的白熊,斜挎一只兰花布袋,右手还夹着一只五彩布公鸡时,我想当然这样认为。

  翻开来才发现,这是一个由熊组成的最浪漫的王国。

  得过世界华文文学奖的老太太西西,写得一手好文章。她的旅行笔记《看房子》和长篇小说《我的乔治亚》先前都读过,角度有趣,文字清新淡雅,看了叫人舒适。当初买下这本书,是被那些讨人喜爱的泰迪熊吸引——老太太的手工做得还不错,我轻描淡写这样想。

  越读越惊讶欣喜,从最开始闲躺着翻书到后来点了灯一行一行正经对照起来。癌症康复后的西西,因为右手逐渐失灵,从2005年开始缝熊。每一针每一线对她来说,都比常人更难,每一只熊的背后都有丰裕的文化背景内涵,史料中那些刻板的细节通过布料的选择颜色的拼贴,化作每一点巧心思被一点一点缝到了熊的身上。那只叫玄奘的熊,不仅身上的佛珠用乌木一颗颗磨圆串起,背上的“笈”是用飞机木和竹签打磨黏贴出来,摆宣纸卷的经文,细绳扎好的麻布衣裳及僧袍。当然一切物件都缩小到一只熊的身上,玲珑如小人国作品。

  从前看书,对于那些繁复的服饰描写总难以想象,爱读书的西西将这一切还原到每只熊的身上,不仅考证仔细,还制作得栩栩如生。你想不到吧?化身为庄子、西施、包拯、郑和、曹雪芹的毛熊,它们一个个从书里走出,演起了活生生的故事。

  我想象着老太太坐在昏黄的灯光下,在安宁的午后心平气和缝着针脚让这一只只可爱的毛熊活了起来,你读完了每一只熊,附带着也读完了每一段历史,这故事说的!你研究每一个挂件,便熟稔了每一段相关的历史,还有什么比这种讲述更高级让人过目不忘

  西西对她的小熊们说, “最近德国一位布隆先生办了一个泰迪雄旅行团,他做领队,带毛熊游览德国。我替你们报了名,你们终于可以去旅行了。别怪我罗嗦哦,黄飞熊虽然是一头闷蛋,可一直很乖,在班上乖得每次被耍,大家选他做正直、真理代表……过关时,可以请关员在护照上盖章,这是毛熊的故乡。”

  书的最后,西西出现了。她如想象中一样是位目光温和,衣着朴素的温和老太太,你看见她一针针细密缝进那些敏感的心思,她和她的小熊们就那样安静地坐在阳光里,你眼角都泛出泪光。

  最最亲爱的西西,谢谢你,谢谢你亲手缝出这些生动的可爱的毛熊。我们看见了,每一只熊的眼睛里都灼灼得闪着暖人的光。那是可贵的童心。

  《缝熊志》读后感(五):《缝熊志》西西

  《缝熊志》西西

  西西的书读了两本,不太适合我的胃口,不过《缝熊志》的确是一本奇书。算来西西的年龄只比我大妈妈小一岁,七十多岁的老太太学做手工的确不简单啊!

  西西以文字闻名,在海外有很多读者,近年才她的书才进入大陆。在《缝熊志》里西西提到了她以前喜欢做微缩的小房子,还有一张照片,真漂亮,我女儿也喜欢做小房子,只是我给她买的是人家设计好的,材料都加工一部分,真正的DIY应该从创意到材料都自己动手解决。后来西西的右手因病不能制作手工了,她就想要做熊,按图索骥,买本书就开始做,可是第一个小熊做得并不太好看。做熊也是一门学问啊!后来她在香港的一个店中看到了一块很漂亮的材料,很适合做熊,是一种咖啡色的毛海。毛海我也是在这本书里才学到的,从字面上就能知道,应该是那种有很多毛的面料,她要买下来做熊。店的主人问她以前做过熊吗?否则这么贵的面料可白瞎了。西西这才知道店主人是香港熊协会的主席,还开设各种辅导做熊的学习班,于是西西跟着很多中学生小学生一起开始学做熊,从初级班一只学到高级班,于是就有了书中这么多的熊。

  在西方缝熊的爱好者很多,都形成了一种文化一种产业,几乎在欧洲每个城市都有熊店,里面出售制作好的熊,也买各种制作材料,还有很多熊艺术家,出自名家制作的熊价格非常贵。每个制作熊的名家也都各有特点。西西做熊也有好几年了,她的熊可以站起来,她把熊脚放大,里面放上玻璃球,研究了很长时间才可以让熊站稳了。西西制作的熊分两个系列,最主要的是中国古代服饰熊系列。用熊的形象配上相应的衣服,就变成了中国历史上的很多人物,从王母娘娘、后羿、嫦娥、嫘祖、妇好、西施、范蠡、庄子、阮籍、荆轲、王羲之……一直到曹雪芹。真实传说的都有,西西对中国古代的服饰挺有研究的,书里除了照片,还对他们的服饰做了说明,什么朝代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挺专业。至于那些人物手中身上的饰物,就不是西西能做出来的了,往往都是在各种小店里买到的,很多时候是先买到了一个小物件,然后才决定做一个相应的熊。比如铁扇公主和牛魔王,就是因为先买到了一把小巧的扇子,才有的创意。

  除了这个系列以外,剩下的可以算另一个系列,里面就五花八门了。在西西的熊里面我最喜欢的是玄奘,尤其是玄奘背着的那个架子做得非常精细,可惜不是西西的作品,是她老师做的。还有那套五个人的水浒人物也挺漂亮的,我很喜欢

  《缝熊志》读后感(六):中国熊的世界抱负

  西西曾坦言笔名“西西”的意思就是“一个穿着裙子的女孩子地面上玩跳飞机的游戏,从第一个格子跳到第二个格子,跳跳,跳跳,跳格子。”如今,这个跳格子的女孩子70多岁了,却依然童心未泯,跳出了一本奇书——《缝熊志》。

  毛熊制作艺术源自欧美,但西西制作的可不是普通的泰迪熊,而是身着汉服的系列中国熊。这些毛熊人物,或者憨态可掬,或者环佩玲珑,或者一派清风,或者器宇轩昂,它们的直接作用就是让看见它们的人微笑,继而爱不释手,为之着迷。思考,探究,终于发现,如此神奇原因,是因为我们的文化和使文化发扬光大的西西——中国熊变成了世界熊。

  汉学家宇文所安曾说:“让传统保持活力办法,不是把传统封存起来,而是让传统实现全球化,而不是西方化,传统只有给出去,才能获得更多……”西西本是为了给手术后日渐失灵的右手做一点物理治疗,才开始学做毛熊的,后来为了参加比赛,发现熊艺中“怎么没有中国模样的,除了熊猫?”于是决定缝“水浒英雄”系列。对“中国模样”的追寻,恰恰反映了文风上求新求异的西西对中国文化的眷恋,以及对中国特色在世界熊艺舞台上缺席的不满,进而造就了她中国熊的世界抱负。

  《缝熊志》可以说是文化与童心的结合,书中不但分享了毛熊人物的照片,也把它们衣饰的典故历史,以及作者对这些人物的看法娓娓道出。书中包含了缝熊技术、中外服装史、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文学、历史、地理等诸多方面。人物取材多元,由传疑时代的皇帝螺祖,商代的妇好,到战国的屈原、山鬼,又到汉代的司马迁,再到魏晋南北朝的阮籍嵇康,唐代的玄奘,明代的郑和以及花木兰、水浒英雄等,以其个人化的思考,重塑我们对中国历史文化人物的想像。“对于中国古代服饰的知识,西西说是边做毛熊边看相关的书籍,沈从文以降,近年出了很多更详尽深入的研究,相关的书她几乎全都看了。”所以制作毛熊人物的过程,可看作一次用童心与古人倾心相对的古今对话,西西边做毛熊边为人物和服饰做个小传,也就是所谓的“志”。比如写山鬼:“屈原诗篇《九歌》里的山鬼,是个美丽的山精,会斜眼看人,会对你微笑;她的心中有个朝思暮想爱人,可惜总是见不到。其实,山鬼就是屈原自己,一而二,二而一,‘思君子兮徒离忧’哪。他是象征派的始祖大师,而且远远超越他的时代,有时化身芳草美人,雌雄同体;有时又化身成橘子;有时,对上天发出深刻问题。”

  总之,西西用有个性的思考,再现了古人的风采,童真对话,融会古今。而将古代多元文化熔铸在柔软可感的非本土毛熊媒介中,又参与了中西对话,将尘封在博物馆中的中国古代服饰艺术在世界舞台上发扬光大。而用“志”的方式把古今对话的过程表达出来,这样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毛熊就不仅仅是一件无声无息的像古董花瓶一样令世界惊异的艺术品,而是深深再现了一个民族文化的生命力,一个民族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毛熊旅行团》一节中,天真的拟人与戏仿,古典与现代,中国与西方,拼贴互文,幽默又有深意。西西“教导”出国的毛熊们要乖,要文明,要有礼貌,喝汤时不要发出声音,不要蹲坐在路边像一只只青蛙,史进不要打赤膊,时迁不要偷鸡……把拍的照片伊妹儿给她。这些“遵遵教诲”,你可以当真,也可以不当真。总之——中国熊走向世界了,以其独特的姿态,参与世界文化的多元互动。据《明日风尚》杂志载,《缝熊志》出版期间,原本几乎从不接受访问的西西,家中不时有报纸杂志记者出入,又到电台录音,问她原因,她瞄着桌上正摆着pose拍照的花木兰,微微呶起嘴说:“这次有熊仔,好玩嘛!”

  于是我们会心一笑,西西低调,但代表中国文化的熊仔,是一定要出来亮相世界的。

  《缝熊志》读后感(七):随笔

  看完这本书呢,只花掉了两天的上下班时间,一样是在地铁里。

  书中很多的插画,很精致,也很为74岁高龄的她所折服,经历过癌症的洗礼,更加认真、细致的对待生活。从她手中诞生的一只只熊,都倾注了她所拥有的全部精力和爱心。

  书中列出的各式各样的熊,很让人眼花缭乱,不过层次分明,先是从历史入手,由远及近,按照想象将各个历史人物从自己手中跃然而出。接下来是故事熊,花木兰、水浒、化妆舞会和熊故事。古今中外,应有尽有。最后是环游世界的一些故事。

  印象深刻的有两部分,其一是受伤的黑熊,提到了活熊取胆这一最近十分火热的话题,看到这一页的时候我还下意识的翻到书后,查看出版时间,居然是在某某堂上市之前。唉,想想也是,这么爱熊的人,如何能够忍受business之下的残酷虐待和杀戮?

  其二,是一对北极熊母子,站在冰块上,名字叫“等待浮冰”,看的人一阵心酸,引出的是另一个话题:Global Warming。

  关于中国古代历史这部分,自己不是特别感兴趣,但也能看出西西在这方面深厚的积淀。也许MM会喜欢吧,嗯嗯,推荐给她看看。

  :书的最后,看到西西的真容,一身的朴素,一脸的慈祥,这面孔,似曾相识,难以抗拒的熟悉和亲近。

  《缝熊志》读后感(八):故事最动人

  西西是谁?其实一开始的时候并不知道,看了介绍才知道竟是与师太同时代的早已成名的小说家。

  可这本却是一本图册,记录了作者亲手制作的毛毛熊。

  仔细看来,这些熊熊们其实并不是我们日常所看到的可爱型的,但事实上又一个比一个可爱,原因正在于每个宝贝都有自己的故事。

  从上古女帝到水浒英豪,每只毛毛熊穿衣着帽都有出处,都有典故,正如一本以熊熊们为模特的古代服饰说明。

  同时,这也是一本知识集,从前言的序中就开始讲述我们应该知道而忽略的知道,如“黄帝名为有熊氏,我们全体都是熊的后人”;“周初实行封建,熊泽受封到了南方,成为楚的始祖”(话说作为楚人,看到这里好感顿生)。

  而最有趣的一段是关于步摇的,步摇作为女子首饰其实男子也可以佩戴,三国鲜卑首领莫护跋就很喜欢,族人戏称其为“步摇”,译成鲜卑语后间似“慕容”渐渐变作了鲜卑王族的称号,看到这里想到“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慕容复,其祖先之名竟是女子头饰不由人会心一笑。

  而到后半段的熊故事,其中那篇《毛熊旅行》西西用慈母叮嘱游子的口吻殷殷叮嘱宝贝熊们出国旅行的种种注意事项,其实完全可作为我们外出旅行的提醒,很有实用意义。

  总之,这是一本有趣有爱又有实用性的书,很喜欢,打了四星,差的那一星,不过是因为私心里想看到更多些文字罢了。

  《缝熊志》读后感(九):为什么我说有可能还是去读港版

  两年前,上香港三联书店官网,西西这本《缝熊志》上了畅销书排行榜,后来在香港的书店也见到了,翻了几页,大致明白是写什么,只是不太清楚为什么这么一本写做熊的书会如此招人喜爱,自然也舍不得花高价(较之内地书价)购入。

  2011年7月间的香港书展,西西当选年度作家,会展中心文艺廊有其专展,倒是见过毛熊实物。可惜忘了拍照片。

  前日偶然在图书馆二楼新书区见到,原来江苏文艺买下了版权出了内地版,装帧挺亮眼,一看设计是朱赢椿。

  何福仁的序中写道:“作者多年来以写作知名,这次转而做熊,不单止做熊,还为毛熊书写,其中一系列中国古代服饰熊,既为毛熊缝做中国各朝的衣饰,又通过文学的修辞,以优美的散文细致地阐述衣饰的变化。这是很有趣、也很有意思的接通。”

  诚非虚言,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去翻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而闲时翻西西的这本书,老人童心、图文并茂、寓教于乐,受益匪浅。

  本应是一次愉快的阅读体验,可是编辑不出意料地又给你添点堵。并非说香港的出版社就一点错误不出,然而我想以下几例总可以避免:

  1、页40 标题“张謇”应为“张骞”

  案:正文都是讲汉代通西域的张骞,标题却穿越到了清末。会打五笔了不起吗?打完字都不用校对的吗?大标题啊?

  2、页47八行 坦肤裸体、 页50八行 坦露肌肤

  案:“坦”应为“袒”。

  3、页62十一行 架娑

  案:应为“袈裟”。还是五笔惹的祸。

  4、页70 蒙古男子的发式是三络头。头发剃去,只留三络,一络散垂在额前,甚短;另二络留在头两侧,下垂为辫状,披在肩膊。

  案:只能佩服编辑了,又创造了一种发式“三络头”。“三绺头”好不好!不要误导读者。参http://www.douban.com/note/140792765/

  5、页86三行 蔽帚自珍

  案:应为“敝帚自珍”。这次好意思怪五笔打字吗?

  6、页100二行 这种毛洁白无瘕

  案:“瘕”应为“瑕”。编辑用心良苦,还让我多认识一字,“瘕”音jia,上声,意为:肚子里结块的病。难不成因为这只熊是跳肚皮舞的姑娘,编辑就特意表达良好祝愿?

  《缝熊志》读后感(十):缝熊说史

  缝熊说史

  顾文豪

  刊于2011年4月9日《广州日报》

  毛熊制作,源自欧美;以个人风格见称的熊艺家,则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西西的《缝熊志》堪称一部极具创意的奇书。在70岁之际,她因早期接受放射治疗而误伤神经的右手日渐失灵,为了让右手能通过物理治疗和复杂活动顺利复原,遂学着缝制布偶与毛熊。孰料,这无心之举竟换来毛熊满地,足够开一个盛大个展了。

  终究是文学家,动手之余,西西不忘写下一篇篇清简动人的千字文,记录制作的心得,讲述名物的历史。使我们浸润在中国服饰史与文学史的恬然氛围中。

  西西的第一只毛熊是黄色的,灵动小巧,因随西西坐飞机游历欧洲,得名“黄飞熊”。学习数月之后,为了参加熊艺班的年度比赛,西西发现周遭同学做的多是西洋人物,少有中国模样的毛熊,遂决定缝制“水浒英雄”系列。头一个上场的是九纹龙史进,“因为可以在它身上绣花,绣九条龙纹,而且是中国服装”,自此,水浒兄弟纷纷登场,令人不禁慨叹,毛熊也有中国范儿。

  西西的熊,不是玩偶,而是饱含情意的毛熊朋友。外貌上摆脱了常见的西方泰迪熊的大众脸,赋予一己巧思与情思。更重要的是,西西的每一只毛熊皆自有主张,如“中国古代服饰熊”中自西王母、西施、嫦娥到嫘祖、妇好的女子系,陈列之余不啻给我们上了一堂动态的中国上古妇女史的大课;同时,西西给每只毛熊都写了一篇度身定做的文学志传,穿着“一袭多彩的深衣”的屈原“自称从小喜爱奇服,到老不衰”;出使西域的张骞身穿汉代直裾袍衫,手持节仗,以显其“去国十三年,但始终保持汉节”,他的匈奴妻子忽迷则着宽阔的外邦衣裳——原来她怀孕了,他们的孩子“获得不同文化的孕育,是美丽的混血儿”;书圣王羲之没有执笔书写的端正拘谨,而是袒胸露腹、旷达自适,原来这是《世说新语》中那个“东床快婿”王羲之。西西的散文历来善于拼贴剪辑,从《拼图游戏》、《画/话本》到《剪贴册》,游走在图文之间,巧手编织,妙意剪裁,意欲在重构与解构的过程中逼出文字与图画为人忽视遮蔽的潜能。此番《缝熊志》更是前无古人地将“缝熊”和“志”两种看似不搭调的艺术形式无罅融合,俨然是别样的文本实验。

  即便这回每篇文字不足千字,西西照样有本事将中国古代服装史、外国服装史、中国古代文学和历史、人物地理等各种琐细知识嵌入文本,使得读者在毛熊可爱可人的姿态中悄然领略历史文化最易为人忽略的切面。

  譬如她告诉我们,传说中的西王母形象多变,最早是半神半兽,长着老虎牙齿、豹子尾巴,到了汉代,则化身美女,还和周穆王相会瑶池,彼此唱和。她还有两个得力的随从,一为三足乌,一为九尾狐,而其不论怎样变化,“有一样东西是少不了的,很易辨认,因为头上戴胜仗”。“胜”日后成为女子头饰,形状为中间圆形,上下是相对的三角形,用一支横杆担起一对胜,就成胜仗;后羿存放箭的袋囊则为“箙”,到唐代,箭箙的名字变成胡禄,据说将空胡禄置于地上,让探子枕卧,可听到三十里外的动静;而今人代言妇女的“巾帼”原是春秋战国钟无艳时代流行的女性假发,一来可在假发上佩戴诸多珠宝笄簪以显美,二来匆忙时往头上一戴,等于帽子,不必费时梳头;而把妹高手司马相如穿过的“犊鼻裈”其实状如尿布,如同今天的日本相扑手。

  《缝熊志》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散文。题材与写法的创意不必多言,最重要的是读者当可从那一只只惹人怜爱的毛熊上读出西西对世间的温情。书末有一张西西参加个人毛熊展的照片,一件朴素到甚至略显寒酸的衬衫,戴一副有点老土的眼镜,西西似乎只是香港马路上随处可见的老太太。而从书中流露出的对传统文化的认真与耽溺,对写作与缝制这两种手工艺的虔敬与执著,这份匆忙时代难得的余裕和淡然才是这本书最叫人感动的地方。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缝熊志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