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X的奇幻之旅》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X的奇幻之旅》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1-13 20:0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X的奇幻之旅》经典读后感10篇

  《X的奇幻之旅》是一本由[美]史蒂夫·斯托加茨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8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X的奇幻之旅》读后感(一):有魔力的数学世界

  这本书实在是好,两年前读过后,当即在空间微博上向所有的老师(不限于数学老师们)推荐作者是康奈尔大学应用数学系名誉教授斯托加茨,此人讲起数学问题妙趣横生,毫不生涩,行文也非常流畅活泼。此书是作者为那些“想了解数学的美丽趣味的人所设计”,作者的讲述方式也是为了传达数学之美,传达数学的灵巧机敏,传达生活中的数学思维特别是最后一点,作者行文中穿插了大量的数学历史有趣的,有智慧的,最有影响力的故事以及这些事件背后悄悄起作用的数学力量。“数字”“数字关系”“形状”“变化”“数据”几个章节的内容涵盖了数字、符号、空间、几何学、微积分、概率论、统计学、数学挖掘等。这些问题与生活中难解的各种难题,难以量化的小情怀联系起来时,数学简直无所不能,“你会发现,只要使用合适的数学工具,运用正确的数据,我们就能从一团乱麻的世界中,寻找到规律意义。”

  不知大家看不看幼儿的启蒙绘本,不妨拿绘本上的简单图案说事。二块石头摆两次形成一个正方形和三块石头摆三次,组成一个更大的正方形,这些正方形就是平方数。奇数偶数也可有摆的规则:所有的奇数块都可以摆成一个横边和竖边一样长的L字形。如图。这种将抽象的数学理论具象为有意思的图形是不是很有趣?这就是这本书中,斯托加茨通过种种数学思维训练告诉我们的数学之美。

  《X的奇幻之旅》读后感(二):“史蒂夫•斯托加茨就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数学老师”

  在此之前先说说我的数学老师。

  我的第一任小学数学老师是一位古板的女老师,只是照本宣科,而且表情总是严肃的像一座活化的石膏像。不能避免的,每当她提问的时候,我总是心里一阵紧张。然而最令我难过的还是有一节数学课,她叫我起立念第二小题。当时我虽然知道她讲到了哪里,却不知道她指的其实是第二个问题而不是下一小题,于是被扣上了“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帽子,颇为惶恐的度过了这一节数学课。自此对数学课略有不待见。

  第二任数学老师是一位温和的男老师。许是因为我性格内向文静,字也写得十分工整,居然让我当半个数学课代表(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和另一位女孩分工合作,我只能算得上是“半个”),负责记录同学们的错误和订正情况。也许是身上的责任重大,必须做出表率,我的数学居然有了较大提升,为初中奠定了良好基础

  初中的数学老师自始至终都是我的班主任,在他的教育方法的影响之下我渐渐离不开了画图,这或许和我们当时在学平面几何有关系。总的来说他对我的态度经历了从十分不待见到十分自豪的转变,但是原因多与数学无关。唯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有一次我因为他的不待见,暗暗发誓要考好数学扬眉吐气结果数学考了初中历史上唯一的一次满分。所以说偶尔气一气也是有好处的,都是前进的动力啦(又卖萌)。

  然后就是高中的数学老师了,一个胖胖的、十分热爱数学、业余爱好是在数学杂志发表文章可爱的男老师。最大的乐趣就是手捧一叠数学试卷说:“我有一份礼物要送给你们。”或者是在霸占了我们所有的晚自修(一节晚自习1小时,总共3节)后一脸无辜的看着我们,在一片抱怨中问:“有什么问题吗?”他的特点是在讲台上一旦激情飞扬,像我这样迟钝的学生就会半天反应不过来。但是教课十分认真,我有一回早餐之后在楼梯口看到数学老师在前面手舞足蹈的比划,模拟上课的情景

  至于本书的作者,史蒂夫•斯托加茨,引用《与爱因斯坦月球漫步》作者乔舒亚•福尔的一句话:”史蒂夫•斯托加茨就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数学老师。”

  他的特点是吸引读者兴趣之后提出相关的概念,并抛出一个略带趣味性的问题,引导读者思考,最后深入浅出,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答。就在这样的不断循环中,我们加深了对此类问题乃至数学本身的理解。而史蒂夫•斯托加茨则在一旁微笑,用他的幽默促使我们对数学又增加了几分好感。更妙的是,因为这是一本书,所以我们可以自由选择阅读的内容,没有什么教纲考纲之类的条条框框限制我们的思想,禁锢我们的头脑,书里也绝不会突然跳出一个小人戳着我的鼻子愤怒地说:“你上课不专心听讲!”我也完全无需担心跟不上他的节奏,不必说那通俗易懂而又风趣无比的语言,只要停下翻书的动作静静思考就能让我有所领悟。然而看这本书时我几乎没有丝毫停顿,如果读书也可以用“一气呵成“来形容的话,我的感受正是如此。之前还没有过一本讲数学和相关习题的书带给我如此畅快的阅读体验。这就是数学的魅力,说得更确切一点,这就是史蒂夫•斯托加茨笔下的数学无与伦比的魅力。

  或许你看了这本书之后也会赞同我的说法,”史蒂夫•斯托加茨就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数学老师。”

  《X的奇幻之旅》读后感(三):美丽的数学

  常常听很多人说学数学是件痛苦事情,尤其是一些文科生,总是在痛恨高考制度,为什么要考数学,一些有成就文学界的名人也常常会自爆自己数学零分,更加重了人们对数学的恐惧与无用论的说法。其实数学于我来说,并不那么惧怕和痛恨,虽然我身为文科生,但是数理化成就也很不错,当年在班里也是数得着的,我当时还特别期望高考什么都考,什么都算分。

  虽然我的数学成绩不错,但是对于数学的正确认知还是很少,尤其上了大学,不再学习数学,工作之后也与数学没有半毛钱关系,“无用论”的思想在我的脑袋里滋长着,甚至扩展到其他学科,总是觉得中学时代所学的知识是无用的,大量的青春都浪费在书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上。当我看到这本《X的奇幻之旅》之后,我突然发现,我们所受的学科教育引领我们走上了知识的歧途,其实没门学科包括看似无用的数学,都与我们的生活工作密切相关,而我们的教育没有找到这些学科与我们生活相同之道。

  很佩服《X的奇幻之旅》作者,能把大部分看来艰涩难懂甚至无用的数学描写的如此美丽,不仅美丽,而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我们认识到了数学应该被人高度重视的一面。作者从美国《芝麻街》中的一个故事引申出我们“数学”的必要性,继而用一组组石头展现我们数学中数字中的奥秘,这些来源于生活的可感可触的数学知识,原来离我们如此之近。在《数字》这一章节里,作者运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我们理解了各种关于数字的概念,包括交换律、无理数、负负得正法则等。

  作者接下来,在《数字之间的关系》、《形状》、《变化》、《数据》等章节中,更多的数学难题在作者笔下都与生活有了亲密接触,比如跳舞与正方形、勾股定理有关、日照时间与正弦波、回音廊与抛物线,就连我们看起来毫不相关的也在数学中找到了相对应的关系,比如微积分与爱情,长尾分布于减税、恐怖袭击时间,线性代数与强大的谷歌搜索引擎,甚至连我们睡觉如何翻床垫也和数学知识相关……是不是很有趣?这些在我们大多数人眼里风马牛不相及的,竟然都与数学知识紧密相连。

  原来,我们所学的数学与生活从来就不曾分开过,而是紧密相连,而且其关联也非常美丽。有如此美丽的数学知识,学习数学将不再困难

  《X的奇幻之旅》读后感(四):数学美在何处

  数学美在何处

  文/静流

  《x的奇幻之旅》的作者斯托加茨是康奈尔大学应用数学系名誉教授,大概是因为经常参加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和《纽约时报》的节目吧,所以文章写得并不像教科书般正儿八经的,却是寓教于乐,生动活泼的很!让我这个对数学有点小爱,又有点小恨,时不时还有点迷糊的读者,屡屡怀疑我真的认识数学吗?

  好了,闲言碎语不再讲。老老实实的介绍这本书吧!

  本书开章明义,在前言中作者就讲的明白这本书是为“任何想了解数学的美丽和趣味的人所设计的。”它“想要告诉这些读者的是:第一,数学到底是什么?第二,为什么了解数学的人会觉得数学如此美丽和迷人。”

  作者为了完成他的宏伟目标,先从最简单的数字开始讲起,那个关于企鹅的订单很形象的告诉了我们数字的本来意义,它原本就是为了方便表达的,为了更好的表述记录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需要应运而生的。而在讲到加减乘除,交换律的时候,更是从历史演变开始讲起,用那些石子阵图把那些口诀表,定律什么的变成了容易想象的生活场景,也就不那么枯燥乏味了!

  当然,这些都是浅显的数学知识,到更进一步的代数、几何也就是进阶到中学的时候,石子阵就不大好用了,不过,这也没有难住作者,他用冷热水灌满浴缸的时间来处理应用题,用拼图的办法来解决二元一次方程,用折纸吉尼斯记录来说明函数,用纽约中央火车站的回音廊来展示圆锥的魔法,用卫星定位摩天轮上的小女孩的方式画出正弦波,用乔丹的投篮动作来讲微积分,那些曾经让我们昏昏欲睡的数学课上内容,却被他讲的栩栩如生

  那些离我们生活很远的被各种精英所把持的高端领域,也慢慢的向我们这些小市民们开放了。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我们虽然没有办法解决三体问题,但是还是能解决一下自己的爱情问题,到底要谈多少次恋爱才能遇到自己的真命!对于那些风云一时的轰动事件,我们在看热闹同时,也能明白点别人内行的门道来,长尾分析、贝叶斯定理、群论、拓扑等等,那些高端前沿的,犹如魔幻般的遥远存在,活生生的变成了现实主义。

  曾经看过本叫《测量世界》的书,书中讲的是数学王子高斯和博物学家洪堡各自用不同的方式在测量世界的广度和深度,而那时对那个能在新婚之夜跳下婚床记录公式,就着马车计算的科学狂人,第一次让我认识到这世上对数学还有如此狂热的人!但是,那是极少数的,十年百年甚至千年才能有一遇的人物,没有收到数学缪斯青睐的我们,只能羡慕他们的天才而已了。只不过被斯托加茨带着走了这趟x的奇幻之旅后,在他缜密的罗辑,幽默,浅显易懂的语言,生活化的内容下,数学从象牙塔的顶端被拉下了尘世,也才让我们看清了其真正的美是在何处!

  《X的奇幻之旅》读后感(五):神奇数字X的现身

  我曾在《读者》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中国人在美国超市里买东西,货品总计4美元20美分,中国人给了收银员5美元20美分,按照我们日常的惯有思维收银员只需要再给她1美元就可以了,但这个美国收银员居然如临大敌,计算了足有十几分钟才凑足了1美元。这个美国人如释重负,好像解决了一个巨大的数学问题。

  这个故事历经了无数的版本,真实与否已经难以考证,但却能充分说明出一点,即我们中国人在计算方面自认还是破有造诣的,广义的说就是我们的数学应该比他们强。但事实似乎并非如此。在国内,数学的应用和普及是与学生的抵触并驾齐驱的,数学几乎曾是每个人心头的噩梦,我们每每在做题在背公式时都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学习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我认为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到数学研究的三个阶段最高阶的当然是数学家,是迷恋在数学世界中的头脑的佼佼者。《生活大爆炸》里sheldon曾说最美的数字是73,因为它是第21个质数,反过来的37是第12个质数,73的二进制反正读出来都是1001001 ,总之这是个最完美的数字,我们学渣却听得云里雾里,根本领略不了这样抽象的美,所以被牢牢地甩在数学殿堂的外面也是必然。

  第二层级是对于实用数学的相关专业,比如数理化的研究、比如计算机。上世纪80年代的一句“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名言流传甚广,其原因就在于数理化研究的都是实用型科学,它们不约而同地配合了80年代的发展大潮。人们意识到掌握了这些知识就能掌握技术,掌握发展,所以数学所引领着理科专业迅速的崛起。只是这同样需要长时间系统的学习,大部分人也并不能通透的了解其中的魅力。

  第三阶段就是我们日常生活所能接触到的,包括大学前的数学学习,甚至于日常生活的数学数据。虽然每天都在接触,但并不代表我们懂得。例如不少人层吐槽数学里关于往游泳池注水的问题,但事实上这是一道非常典型的数学应用题,它存在的意义在于是培养人的分析与思考,并在问题变通的时候帮助人发挥自我的创造性。我当然不能体会,就像我直到拿起《X的奇幻之旅》重读这个部分的时候才豁然开朗地明了了答案一般,而如今已经距离我完全确定自己不适合数学过去了至少10年的时光了。

  数学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概念,就像一个数字本身很难去定义一样。但同时,数学思维又时刻融入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引导人们去更好的生活。罗素说,数学使人周密。学习数学的理由应当是培养人更加清晰而有逻辑的思考。在《X的奇幻之旅》中作者认为,教科书上过于随意的抛出定理是一种教学事故,因为它剥夺了学生去寻找答案的乐趣。如果仅给你一条线段,再利用圆规加以引导就能令最初接触几何的你利用欧几里得原理得到一个完美的等边三角形,那成就感无疑是最诱人的。而数学在最初能吸引到人们去学习,依仗的就是这种灵感火花碰撞的快感。

  所以在数学的思维之下去看待世界,快乐每天都会发生,不仅发生在纸面的验算上,更发生在每个人的生活之中。如果我们了解数学,生活的平凡之处都似乎存在了一些不一样的光芒。美人玉指之下的正弦波形状、微积分计算下的银行利息、方程式分析中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所有的浪漫对上逻辑,反而衍生出了不一样的神韵。再加上利用数据去分析的恐怖袭击、通过质数去感受的人情冷暖,数学思维的大世界可谓琳琅满目。如果说“滚雪球”的经济原理通过数学分析多少有迹可循,那么根据公式去推算的女性最佳婚恋对象年龄就颇有些跨界合作的味道。

  《X的奇幻之旅》作为一部数学思维的科普读物的出版,预示着普通人去学习数学、了解数学的愿望的达成。在作者风趣的比拟介绍下,数学思维变成一张精密的网盖住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地方,而一旦察觉你就无法忽视它。数学中的X不止作为一个未知数,更是作为一个变数出现在了日常之中。我们看似不需要这个神奇的数字,却绝对不可能摆脱它所代表的数学思维,而这也是理性之美、思维之美所带来的强大力量。

  《X的奇幻之旅》读后感(六):所有的数学老师都应该告诉学生数学是有趣的《X的奇幻旅行》

  所有的数学老师都应该告诉学生数学是有趣的《X的奇幻旅行》

  很多人都会奇怪,数学怎么会有趣呢?其实一个人可以对世界上任何一件事物产生强烈的兴趣,仅仅因为好奇心和求知欲就可以让人对一切未知的东西,充满兴趣。

  我从小就喜欢数学,喜欢数学的美丽,不仅仅是因为我数学学得好,成绩总是第一,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喜欢看数学科普书,《数学中的智巧》《从一到无穷大》等等,看得我如醉如痴,感谢这些数学科普作者,让我喜欢上了数学。

  不过这么多年来,却很少再看这类书了,一方面是现在图书种类丰富,可是优秀的数学科普书却并不多,和三十年前相比并未进步多少,好的精品依然一书难求。

  这本《X的奇幻旅行》可以说很精彩,一口气读完,感觉作者很霸气,作者并不只是介绍初等数学中某一方面有趣的内容,也不是介绍数学史上的数学家轶事,而是要向那些很少接触,甚至从未喜欢过数学的人,介绍数学,不仅仅是初等数学,而是把数学从代数到几何,一直到数据等高等数学都给你介绍一遍。而且里面几乎没有太复杂的公式,对读者的数学基础要求也就是小学高年级水平。

  总是自我感觉数学学得不错,可是看了作者对数字的解读,感觉真是大开眼界,把数字图像化,把公式图像化,让我们更容易理解,因为我们在生活中接触到的数字都是具体的东西,而抽象的东西总是让人感觉摸不着看不到。

  作者想要在读者面前展现的是一幅宏大的数学地图,从最简单到最复杂,不仅包括负数,还有虚数,还有微积分,拓扑,线性代数,这些东西很多人即使学会了,也并清楚学这些东西到底有什么用,而作者告诉你,这些看似高深的数学概念,其实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其实很有用。

  我感觉数学老师应该看看这本书,它告诉我们数学并不是那么抽象,这些抽象的东西都是从我们生活中间来的,只要我们把它还原回去,就会发现,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数学和这个世界没有关系,那么也就没有意义,每一次数学的进步,都是源自于对这个理解的深入,每一次数学的发展,都是因为我们在社会发展,对数学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一个好的数学老师,都应该和作者一样,应该告诉学生数学是有趣的,数学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数学是美妙的。

  《X的奇幻之旅》读后感(七):数学美而优雅

  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一个问题是:你对直角三角形和勾股定理有什么看法?这是我在保送高中的面试时,一位老师向我提出的问题,记不清我是怎么回答的了,只残留点一瞬间听到题目的感觉,有点发懵。在此之前和之后的学习生涯,我都从未细细地考虑过这个问题。数学的教学模式一直比较机械,基本定理推导完后,做几道题目,再介绍几条延伸的定理,用已知定理证明推导,接着还是做题。定理本身显得那么理所当然、无可辩驳,我几乎想不到可以用“优雅”来形容一条数学定理。

  从小数学是我的弱项,但我一直很努力地学习,竟慢慢把它变成了自己的强项,我自诩为是得其门而入,琢磨出点趣味来了,当然这趣味不是对于公式定理的欣赏,而是在于解出一道题目的满足感。这是个开拓思维的过程,解题好比要去攻陷堡垒,有的弱点不言自明,有的却需一一尝试、各个突破,实在是有趣得很。平面几何里添加一条辅助线,就能拨开迷雾,找到真相。数学一路上都是我的好战友,直到上大学,选择了语言专业,再无对数学的硬性要求。我开始还去旁听了几次高数课,后来终因惰性而与数学渐行渐远了,但心里总是有几分遗憾。

  看这本书的目录时我就充满了期待,而这本书也未辜负我的拳拳盛意,作者从数学的本源入手,发掘定理的意趣,并将之延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我看到数学能如何深刻地影响着这个世界。从负负得正来分析关系网络的模型,根据椭圆焦点的定义来玩台球游戏,将奇妙的莫比乌斯带引申到建筑设计中,以数学的眼光重新审视周围的生活,竟充满了意想不到的乐趣。数学让我们困惑不解,却也让我们的生活更为美好。

  《X的奇幻之旅》将定理从枯燥的推导中和僵化的运用中解放出来,倾斜地一刀切下圆锥,这个切面就是椭圆,一个平面的概念立刻立体起来,且几个知识点串联起来,既妙趣横生,又充满了想象力。二次方程求根公式在我的印象中说不上是丑陋,但却一定是笨拙的,因为在老师眼里看来,能用因式分解解出答案的二次方程,非用求根公式来做,这就意味着没有掌握因式分解的知识,于是这个公式被远离和漠视,而实际上,我们在生活中永远也遇不到能用因式分解就能解决的问题了,这个求根公式包容了一切千变万化,任何复杂的演变都能迎刃而解了。

  数学是一丝不苟的,1+1不可能得出2以外的答案;数学是孤独的,人们永远也不知道质数的尽头在哪里,也摸不透它们的分布规则,它们就孤零零地、突兀地分散在数列中;数学是奇妙的,π小数点后的数字毫无规则,那里或许深藏着宇宙的奥秘、或许包含了一个人的一生,仿佛在用自身证明永无止境的涵义。这次从数字到形状,从逻辑到感性的奇幻之旅让我看到了数学的另一种乐趣,美而优雅。

  《X的奇幻之旅》读后感(八):生活无处不数学

  我很小的时候,很喜欢数学的。

  那个时候,数学是一个我寄宿的幼儿园阿姨教的。

  我在楼上,做题目。他在楼下洗衣服。

  很简单的3加7等于多少,最大的不过是2位数吧。

  做完后,我拿给她。她擦擦手,过来看,有时候本子上还留有泡沫。

  小学的时候,我也是喜欢数学的。数学老师挺慈祥的一个老师,至今,我记得她姓厉。

  但是,她似乎还是觉得女生数学是不可能比男生好的。

  班里她最看好的男生。恰恰是我暗恋的男生。后来那个男生似乎也暗恋过我。

  当时常常幻想,也许以后,我们可以,做一对数学夫妻。哈哈。我好早熟。

  初中,我进了奥数班。数学老师,至今记得的是嘴超级超级超级超级臭,是那种气味的臭。而非嘴德不好。

  奥数很难,每天上课,都是在看表度日,期待快点过去。

  那个时候,常常想,学这些干嘛。

  似乎初中的奥数,唯一的快乐,是我初中暗恋的男孩也在学高数。

  可以看着他的背影,数钟表走。

  虽然很讨厌,但是有一次,走狗屎运吧。竟然拿了全年级第一。可能是那个时候的题目都是可以靠猜数字,代入验算是否正确的吧。

  但是,是已经开始很讨厌数学。因为已经不是得心应手,而是很难,很难。

  如果那个时候,有史蒂夫教我,也许我真的有可能成为数学专家呢。

  史蒂夫有种超能力,可以将一页页枯燥的数学变成一段段充满奇妙乐趣的旅程。让难懂的数学知识变得简单,引领人发现数学之美。

  在他笔下,数学不只是枯燥数字,而是与文献,这些,法律,医学,艺术,商业,甚至爱情一起交织。

  他用生活中真实的案例,提炼出其中用到的数学知识,然后一一讲解,尤其是辛普森杀死前妻概率一章节。教会我们不要用百分比去算概率,而是换成实在的数字。这样更好计算,十分有用。

  全书看完后,不禁又有点爱上数学的奇妙。当然,让我再去解数学题我是不要,但是多看几本史蒂夫的书倒是蛮好,蛮好。

  《X的奇幻之旅》读后感(九):看待事物的正确方式

  我是一个文科生,从来不因为文科生不好找工作而后悔,而是为我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太有偏差而后悔。不学理科,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我离科学总是有一定的距离。所以我的生活更多的是靠直觉和逻辑,缺乏一些确定不移的东西,对自己的做出的决策总感觉有些心虚。对谣言,总没有办法找到最合适的反击方式。

  所以我一直对物理、化学、生物、数学这些学科抱有一种既期待又害怕的感觉。我的知识体系中缺乏了这些环节,总让我感觉到我的世界是有一部分缺失的。当然,这是我近年才体会到的。之前在学校的时候,所有的学科到了老师的手中都成了背诵和大量枯燥的反复活动。至于思考的乐趣,写作的快感?Are you kidding me?

  除了兴趣,如何看待事物也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对数学,我说不上是爱还是不爱,在求学时期,它并没有给我带来多少困扰,同样也不曾带来过快乐.所以,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当我得知数学和我们的生活如此密切联系的时候,我是有多么惊讶.我竟然就这么无知地活着,或许你能明白我的意思?我就这么经历这一切,却不知道这背后居然都是有规律的,而这规律都指向了数学.啊!多么神奇.所以人为什么要多读书,多出去走走,多接触不同的人,这样子,感觉自己的世界一下子又多了一个副本,等待自己慢慢去刷啊.说生活无聊的人,也许可以试试跨学科看待这个世界哦.

  《X的奇幻之旅》读后感(十):带着数学思维去解决你工作或者生活中遇到的困惑罢

  诚然数学是小众的,现实中很少有人喜欢数学,甚至头痛数学,更别说像作者一样能体会到数学如此美妙。我就属于这类小众份子,好学数学应该是要有些灵感的,至少对我是这样。我从来没遇到过数学上的难题,然后很厌恶它,绕道走,眼不见为净,相反越是有难度我越是兴奋越是想征服它,然后灵感就来了,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可能是肾上腺素的作用罢。

  我买过许多关于奇妙的数学之类的书,也都很不错,但这是建立在我喜欢数学的基础上去欣赏的,个人感觉这本《X的奇幻之旅》应该能让不看好数学的大众份子喜欢上数学。

  先让女儿体验一下罢,我们从莫比乌斯带开始说起,奇妙罢,拓朴学中还有许多曼妙的案例呢,比如双臂环抱如何给长绳打结、不脱西装的前提下如何把穿在里面的背心脱了。。。这样慢慢的让她喜欢上数学,最后能把数学思维巧妙的运用到生活中去,譬如,结婚前谈几个恋爱最科学,遇到你最中意的伴侣的机率是多少,如何运用手中的数学知识找到最佳角度投蓝。。。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