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看诗不分明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看诗不分明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1-15 20:1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看诗不分明读后感精选10篇

  《看诗不分明》是一本由潘向黎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7.00元,页数:27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看诗不分明》读后感(一):梦回唐朝

  这样的书,要看怎样的人去读去品。

  我记得去年的春节,很多人来家中拜访做客,期间有位年轻的科长问及我父亲唐诗的问题,忘记是什么缘由,父亲娓娓道来分析给他一首:去年今日此山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那个人毕恭毕敬听罢赏析简直是茅塞顿开,佩服不已。

  哈哈,我算是标准书香门第出身,自小在林林总总书海树林中的耳濡目染甚多。只是自己是狮子座,品性太急。长篇总无耐心,唐诗宋词倒是可以附庸风雅一番。

  这些唐诗之于我,就像是生活学习中的作料。

  这本是小满姐姐送我的,接到之后我就爱不释手的不停翻阅,路上,车上,等待中的时间,夜晚回家写完日记睡觉之前我都会静静坐下品读几篇,甚至能重新背诵下很多经典

  我喜欢这样的感觉。只有在读唐诗的时候才觉得自己不孤独不纠结。因为这么多伟大的辽远的,率真的,深沉灵魂都在陪伴着我。

  读到柳宗元的: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那一刻我分明感触灵魂的共鸣震撼。任时光飞逝,情感交流却能如此的真挚而热烈,或悲或喜,情感总需要有个方向流淌……

  读唐诗吧,是在读心灵……

  《看诗不分明》读后感(二):买到这本书,纯是缘分

  某晚逛新世界的时候,对琳琅满目衣服渐失兴趣,萌生困意,突然看见一个三联书店,不知怎地便进去了,碰巧就拿了这本书,怎样得到它这个经过已然“不分明”了。

  工作很忙,只能晚上抽空回家看,累了一天躺在床上,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被书中绮丽的语言和巧妙的分析所吸引,白天的烦躁悄然远去,渐渐的睡眼朦胧,可以说我读这本书的时候状态也是“不分明”的。

  至于让我说这书的风格,也是很不分明的,但是我还是很爱不释手,它洗涤了我白天的尘埃,让我以最自然原始的心去迎接第二天。

  《看诗不分明》读后感(三):看诗不分明

  读诗,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烹油浊世之中,炎炎功利不可避免清新词句,直言片语,便能将人拉回百世之前,感受淡淡的儒雅,品味点点的忧愁。放下追逐,梦回远古,亲征人生点滴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写友情的诗,读起来想到了爱情想想无奈别离的恋人,多少年后再相见到一起,一句“魂梦与君同”,不禁让人簌然泪下。《秒速5CM》的结尾,倘若男女主角回头能够见到对方,他们是否会有这种感慨呢?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恰如张敬轩的歌词“因为我不知道,下一辈子还是能否遇见你;所以我今生才会,那么努力地把最好的给你。”诗,让不能随便落泪,不能随便表露感情男人也有一个表达情感的机会。唯真男儿能钟情,读诗,猛然才发现,原可情深如此!

  《看诗不分明》读后感(四):少见的古诗评论书

  谈古诗的一本书。

  视角很好,总结的也好,很有趣,很值得一读。

  “人生在世,黑白要分明,爱憎要分明,泾渭要分明,赏罚要分明,但是看诗可以不分明”。

  “现在的日子太忙太紧太实用了,有时让人觉得活的有点可怜。背对潮流坐下来,静静地读读古诗,如何?”

  《看诗不分明》读后感(五):买到这本书,纯是缘分

  某晚逛新世界的时候,对琳琅满目的衣服渐失兴趣,萌生困意,突然看见一个三联书店,不知怎地便进去了,碰巧就拿了这本书,怎样得到它这个经过已然“不分明”了。

  工作很忙,只能晚上抽空回家看,累了一天躺在床上,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被书中绮丽的语言和巧妙的分析所吸引,白天的烦躁悄然远去,渐渐的睡眼朦胧,可以说我读这本书的时候状态也是“不分明”的。

  至于让我说这书的风格,也是很不分明的,但是我还是很爱不释手,它洗涤了我白天的尘埃,让我以最自然最原始的心去迎接第二天。

  《看诗不分明》读后感(六):可以诵读的专栏散文

  我不甚喜欢小说

  诗歌鉴赏也不大感冒

  之所以会买这本书大概还是因为喜欢三联书店的排版

  读起来清楚明了

  从北京回来的路上

  读了一夜

  里面对于诗词的描绘并不出彩

  然对于诗人的描绘到是可圈可点

  又因为作者的喜好太过分明

  不足以成为可以引据的论点

  大家一致对于作者对于王维的推崇略感不屑

  至少我就很不屑她拿王维跟孟浩然的对比···

  至于李杜,见仁见智,作者褒贬太过明显

  粉丝读来,一定不喜。

  回家之后,每天晚上读两篇跟我家的猫听

  小虎表示,虽烂但是可以接受

  玩玩则不屑一顾,认为她也能写出差不多文字

  我则以为,作者还是远高于我的 ···

  虽不能鉴赏,但是读之并不无趣,挺值得从北京背回来的。

  《看诗不分明》读后感(七):看诗须分明

  首先声明一下,我不是和作者来唱反调的。在图书馆,看了100页,便匆匆结束阅读,有些话实在不吐不快

  有几个地方我不太赞同作者。

  1.秦始皇是暴君,哪里称得上是千古一帝?

  作者原话忘了,大意是这样,作者借此来比较荆轲,表示他才算得上是千古一侠。作者如此断言,大概是立足于秦始皇大兴土木焚书坑儒事件。但作者似乎忘了他的一些政绩,他实行三公九卿、废分封立郡县,推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长城,筑灵渠,立一统。纵观上下五千年,能做到他这样的皇帝不多吧?我认为他确实是千古一帝。相似地,毛韶山,即使晚年有过,但也不能否认他对中国贡献吧?所以我认为作者这溢于言表的鄙夷确实狭隘了些。

  2.抑李崇王

  李是李白,王是王维。文中,作者这样描述李白“官迷”,欲”飞黄腾达“,”半真半假的狂傲“……我这是第一次看到有人讨厌李白讨厌得如此彻底。而对王维,作者直言他是”完美的人“,“超然物外,清净到底”。

  这样对比来看,作者的标准昭然若揭了。不知何时,很多人开始形成了一个观念,归隐的就是品德高尚,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在官场的就是追名逐利之辈。我国自然崇儒学,儒学讲求“学而优则仕”,一腔才学以报国,这本是很多士大夫的抱负与追求,李白呢,也不例外,同理的还有辛弃疾。他们觉得这样才算没有白活了一番。壮志难酬又是另外一回事。

  说到底,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体验,相应地人生选择也不一样,倘若某一特定的标准来评判一个人,那我觉得有失偏颇。殊不知还有那些为入仕而归隐的人。

  【这个观点来自叶嘉莹先生评陶潜《饮酒诗》,没有叶老师讲得好,因为我当初看的时候确实惊艳了一把,还思索了很久。】

  陶渊明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深以为然。

  3.“以夫妇比拟君臣”谓“恶心

  这一点我深深地不赞同,但想不出什么反驳的理由

  就拿一首温庭筠的《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诗词评论本来就是主观的东西强一些,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观点。但想要深入这个领域,我认为看诗还须分明,美很重要,真也必不可少

  同意楼里的评论“这本书,中学生看看就可以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