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切·格瓦拉画传》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切·格瓦拉画传》的读后感10篇

2018-01-15 20:41: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切·格瓦拉画传》的读后感10篇

  《切·格瓦拉画传》是一本由师永刚 / 詹涓 编著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16开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9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切·格瓦拉画传》读后感(一):时尚革命贵族

  我们和切都应该庆幸身在一个大众传媒高度发达时代,我们不用从历史典籍、油画或者传说中揣测推断英雄人物的音容相貌,而英雄也不用担心被埋没在历史的尘土中永远不见天日。切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证。这个喜爱摄影并很上相的英雄为后世留下了无数照片,我们可以从多个侧面看清英雄的真面目,同时,我们也沉醉在英雄英俊的面庞中而懒得去思考一些东西

  媒体的最大功能就是提供一些看不到本质的表象,人们只要购买消费这些表象就足够了,表象背后的深层思索永远没有市场,就像这本书一样,如果不加入众多的图片,估计根本卖不出去。

  切是个很会利用大众媒体的人,熟悉摄影的他知道怎样才能抓住观看者的注意,他那看不出丝毫痕迹的摆拍确实很有杀伤力-高傲的眼神嘴角上高高翘起的雪茄、浓密的落腮胡子和及肩的长发、永远不摘下的贝雷帽和常年的卡其布军装,活脱一个街头的波希米亚人。他的这身行头确实是自己独创的,这样的巧妙搭配来源少年时期对波希米亚生活的向往和长期法国艺术的熏陶,与生俱来的贵族气质让他在一群农民武装中间显得高贵和特例独行。于是,古巴人人模仿他(看看今天卡斯特罗的行头吧),他的形象经过媒体传播后,世界为之疯狂,在那个全世界青年都要干革命的60年代,切是他们发现的唯一一个符合自己要求的革命偶像——又帅又年轻的革命者、勇敢并最终牺牲的悲剧英雄、时尚且标新立异的波希米亚人、当然,还颇有女人缘。

  于是,嬉皮士们模仿他留长发,蓄胡子,穿军装,摇滚歌星模仿他手握话筒的姿势,学着像他一样抽雪茄,法国学生运动把他的头像印在衬衫和旗帜上。感谢大众传媒,为青年人留存了一个全世界可以模仿的偶像。今天,我们像消费麦当劳一样消费他,他的意义被萎缩至一个仅存的“装酷”层面上,比起毛泽东、列宁等革命者,他更时尚。

  大学时中文系有一个愤青老师瘦骨嶙峋,穿着皮裤挂着铁链和纳粹勋章来上200人的大课《中外文学名著导读》,引起轰动。他用低沉的嗓音讲述切的故事,不少女同学当场落泪,逝者如斯夫,恍惚几年,竟如隔世。那位独特的愤青老师,选择了切一样的孤独生活,躲在书本中不谈世俗生活,闲暇弹弹贝斯和钢琴,和仰慕而来的女生聊聊天,日子过的悠哉惬意

  而我仍然穿梭在大街小巷,夜不成眠,心中似有无数鬼魅。也许我太俗,要求太多,甘于平淡,但这不怪我,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秉性,这样的年代,注定出不了切一样的英雄!

  《切·格瓦拉画传》读后感(二):对比一下《格瓦拉画传》和《夏健强的画》

  http://book.douban.com/people/3473189/

  “一个人,他选择作为小贩,就要承担其生产工具被城管收缴的风险,作为他违规逃税经营代价。 然后,他在常年累月享受了他作为小贩的既得利益,当他需要为既定风险承担责任时候,他选择了不承担并暴起杀人。国内的无照小贩千千万万,我在上班的路上能遇到的没有20也有15个。他们一样躲避城管,和城管矫情,撒泼打滚。但是他们中,没有一个人选择杀人,因为他们恪守了一个人类的最后的存在价值 。 这样一个父亲,不能成为孩子的榜样,但是现在这些行为却是在淡化这个父亲的罪恶。我们没有按到人们对城管家属做了些什么,却是在消费这个杀人犯的一切。这本书,毫无价值。”

  ——————————————————————

  一个人,他选择当共党,就要承担其被军人打死的风险,作为他煽动革命颠覆他国的代价。然后,他在常年累月享受了他作为革命领导人的既得利益,当他需要为既定风险承担责任的时候,他选择了不承担并暴起杀人。世界上的左派千千万万,我随便拿起本书就能看到没有20也有15个名字。他们一样反对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矫情,撒泼打滚。但是他们中,没有一个人选择动手杀人,因为他们恪守了一个人类的最后的存在价值。这样一个人,不能成为青年的榜样,但是这本书却是在淡化这个人的罪恶。我们没有看到人们对被他杀害的人的家属做了些什么,却是在消费这个杀人犯的一切。这本书,毫无价值。

  《切·格瓦拉画传》读后感(三):世界上最帅的男人

  看完了这本书,用了仅仅一周的时间,下班后,就开始读。

  终于读完了,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总之,这本书很赞!

  有人跟我说:“我觉得世界上最帅的男人是切格瓦拉.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是德兰修女,一个人好看与否在于他的心灵。”切格瓦位,在某篇文章中我知道,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而德兰修女(又称德蕾莎)我却不知道,想来,自己太落伍了,赶紧,上百度去了解

  切格瓦拉是阿根廷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医师、作家、游击队队长、军事理论家、国际政治家及古巴革命的核心人物。自切死后,他的肖像已成为反主流文化普遍象征、全球流行文化的标志,同时也是第三世界共产革命运动中的英雄和西方左翼运动的象征。

  然后用一段话对他说明,确实是位伟人:格瓦拉死后,随着他的尸体的照片的传播,格瓦拉的事迹也开始广泛为人所知。全球范围发生了抗议将其杀害的示威,同时出现了许多颂扬他,和记录他生平以及死亡的文学作品。即便是一些对格瓦拉共产主义理想嗤之以鼻自由人士也对其自我牺牲精神表达了由衷的钦佩。他之所以被广大西方年青人与其他革命者区别对待,原因就在于他为了全世界的革命事业而毅然放弃舒适的家境。当他在古巴大权在握时,他又为了自己的理想放弃了高官厚禄,重返革命战场,并战斗直至牺牲。

  ☆我想,革命是不朽的 让我们面对现实,让我们忠于理想 哪里有贫困,哪里就有我!请听听人民声音吧! 让我冒着让人嘲笑的危险说出来吧,引导真正的革命者前进的,是伟大的爱。 我怎能在别人的苦难面前转过脸去。

  这本书,让我认识了一个人。从崇拜到了解,进而上升为爱。

  明天将这本书物归原主。一切结束吧。

  《切·格瓦拉画传》读后感(四):切·格瓦拉语录(本书整理)

  1、让我们面对现实,让我们忠于理想。

  2、对多年来在喧嚣城市生活中所形成的那种模糊意识,我开始有所认识。那是一些令人讨厌的文明,是人们伴随着可怕的噪音而疯狂活动的一幅精彩场面

  3、我是个梦想家,向往无拘无束的生活,我烦透了医院学校考试这些无聊透顶的事情

  4、我把我的那个女伴引到湖岸,谈了一会儿生物化学以后,我们双方同意,进入局部解剖学,我希望不要闹到谈论胚胎学的地步。

  5、我的皮鞋染上了真正的尘土——写于格瓦拉在南美漫游时

  6、在这些没有明天的人身上,我们可以窥见全世界无产阶级所深受的苦难悲剧。在这些垂死者的眼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希望家人原谅的卑微愿望渴望得到家人安慰绝望哀求。

  7、那些傻帽儿美国人,他们不肯多给可怜工人一丁点儿的工资结果罢工的时候,他们每天得损失上百万比索。

  8、一般来说,那些舒舒服服坐着大巴游玩的旅客,根本不可能对印第安人的文化和生活有所了解。大部分美国人都直接坐飞机从利马前往库斯科,在这里绕一圈就立刻又飞回去,他们能懂得什么呢?

  9、把拉丁美洲割裂为各个不稳定国家,这是一种彻头彻尾的虚妄做法。我们的旅途加深了我们的这种信念。我们是一个统一的混血民族,从墨西哥到麦哲伦海峡,我们拥有太多的共性,正因为如此,我本人要抛弃所有狭隘的地域观念,这杯酒,我要先给秘鲁和团结的拉丁美洲。

  10、写下这些日记的人,在重新踏上阿根廷土地时,就已经死去。我,已经不再是我,至少不再是原来的那个我。这次漫游南美的旅行,对我的改变比我想象中还要深刻和剧烈。

  11、一个美洲的战士,从这里出发了!——格瓦拉第二次漫游南美前对母亲

  12、这一次,我同伴的名字变了,从阿尔贝托变成了卡利卡,可是旅程还是与第一次相同,两个波希米亚人在美洲游荡,我们并不知道自己在找寻什么,也不知道前行的方向

  13、流浪汉脚步芬芳,在我身上久久飘荡——格瓦拉在萨尔瓦多

  14、我走上了一条,比记忆还要长的路。陪伴着我的,是朝圣者般的孤独。我脸上带着微笑,心中却充满悲苦。

  15、最初,当我站在这个造反的领袖一边,并参加他的革命时,我觉得胜利是不大可能的。从以开始,一种浪漫同情和冒险的精神让我相信,为了这样一个崇高的理想,就是死在国外也值得——格瓦拉结识菲德尔·卡斯特罗

  16、我可以十分坦白的告诉你们,到了1956年,我们不是得到自由,就是成为烈士!

  17、我的命运和古巴革命联系在一起。不是胜利,便是死亡。现在,我已经有了一个女儿,可以把我的生命传至永恒

  18、我不是基督,也不是慈善家。我跟基督恰恰相反,我更愿意给大地带来一个对手,而不是把我自己钉上十字架。一切伟大的事情都来自热情,来自革命,需要极大的热情和勇气。你的儿子,切——格瓦拉写给母亲的信

  19、我的出征之日将是我实现壮志和我不息战斗的开始。

  20、我的夫妻生活几乎完全停止了,在决裂中有些苦楚的滋味我的妻子是个很好的同志,但是,我们精神上的差异太大了,我生活在无政府的精神状态中,梦想着广大的地平线……

  21、我们大家都等待战斗,就像等待解放一样。在这个热血沸腾时刻,即使是神经坚如钢铁的人,都会感觉到膝盖上轻微的战栗。一个游击队员,最大的快乐就是战斗,这是生活的最高层次

  22、“尖刀连”是革命精神的典范,只有经过精心筛选的志愿者才能加入。每当“尖刀连”有人死去——这是每场战役不能避免的事情,我们就会找到新的人选。这时我会发现,那些没有选上的人表现非常痛苦,有些孩子甚至会失声痛哭。看到这些高贵的勇士们流下的绝望的眼泪,我的心里真是百感交集

  23、起义军战士们饥饿不堪,两只脚肿的无法再穿仅有的一双鞋子队伍几乎到了要崩溃的程度。但大家心里那颗微弱的红星在闪闪发光。

  24、这次革命是一部纯真的即兴创作,是宇宙组织的最完美的一场混战——格瓦拉写在古巴革命胜利后

  25、坚强起来,才不会丢失温柔

  26、像看到了久违的天使。她是我在这个世界上最后的声音与最后的爱——格瓦拉形容他的女儿

  27、这是拉皮条的人开的车,我们是为人民工作的人,怎么能开这种车!给你两小时,赶紧从这辆车上给我滚下来!

  28、真是讽刺,我这个土包子怎么配使用这么高级的餐具?——格瓦拉讽刺苏联官员

  29、我整天只能坐在办公室里批公文,其他人却在为他们的理想出生入死。我根本就不想当部长,也不想这样庸庸碌碌虚度年华

  30、一个人一生关键时刻就在于他下定决心面对死亡时,如果他决心坦然面对死亡,他就是个英雄,至于他的事业成功与否,那已经不再是关键。可是假如他不能面对死亡,那么,他永远只不过是个政客。

  31、你们务必要能在你们内心深处感觉到,自己在什么地方对什么人做了什么不公正的事情,这是一个革命者最优秀品质

  32、现在,我用艺术家的浓厚兴趣磨练出来的意志,将会支撑我两条软弱无力的腿和疲劳的肺脏。我会坚持下去的。请你们时不时挂怀一下20世纪的这个小小的雇佣兵。

  33、革命者的心事红色的,墨水也是红色的,尤其是当蓝墨水用完的时候。

  34、我出生在阿根廷,这对谁都不是一个秘密。我是古巴人,也是阿根廷人,如果拉丁美洲各位尊敬的先生不介意的话,我认为我是一个绝不比任何人逊色的拉丁美洲的爱国主义者。任何时候,我都甘愿为拉丁美洲任何一个国家的解放献出自己的生命,而绝不会向任何人索取任何报酬,提出任何要求。

  35、如果说我们是浪漫主义者,是不可救药的理想主义分子,我们想的都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么,我们将一千零一次的回答说,是的,我们就是这样的人。

  36、所谓解放了劳动,也就是义务劳动,是人借以恢复其天性,并摆脱异化的重要方法和衡量标准。当人们由起初的略带强迫到最后升华为将义务劳动当成个人的需要时,他就达到了共产主义的境界。劳动必须具有新的地位,而这样的人也就成了新人。我们要创造的是21世纪的人,虽然这只是一种主观的,没有系统化的愿望。

  37、我回忆起很多往事,记起在玛丽亚家跟你结识的情况。记起你建议我到这里来,记起当时的筹备工作是何等的紧张……我觉得,我已经完成了古巴革命的部分职责,因此我要向你、向同志们、向你的人民同时也是我的人民辞别……从此,我和古巴不存在法律关系上的联系了,仅存的是另一种联系,而这种联系是不能像职务那样辞去的——格瓦拉写给卡斯特罗的告别信

  38、雪茄烟是我命运中的一部分,它是枪,某些时候帮助我战胜自己。它是道德,但我不知道,这样评价这支烟是否是一种过错。但我真的这样认为。

  39、在刚果这最后的时刻里,我只觉得孤独。在我漫游世界的日子里,无论是在古巴还是其他地方,我从来没像现在这样孤独。

  40、我今天给你写这封信,你却要在很久之后才可以收到。但我希望你知道我在惦记着你,希望你过一个非常快乐的生日。你应当知道,我正在遥远的地方,我将会和你分开很久。我正在做的虽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但毕竟也是尽力而为。我想,你是可以永远为你的父亲感到骄傲的,就如我为你而感到骄傲一样。

  你要记住,今后斗争的岁月还长着呢,甚至在你长大成人以后,你也要为斗争做出贡献。你要做好准备,做一个优秀的革命者。你要争取成为学校最好的学生,在各方面都要比较好。要品性端正、严肃认真、热爱革命,与同志们好好相处。我在你那么大的时候,还没有做到这些。我是在另一个社会长大的,你呢,现在的条件很优越,生活在不同的时代里,因此你应该无愧于这个时代。

  41、儿子,你现在还小。等你长大了,如果还有战争,咱俩就一起去参战,并肩战斗,如果说战争已经打完,我们就一起去月球度假。

  42、你们应当永远对世界上任何地方发生的任何非正义的事情,都能产生最强烈的反感,这是一个革命者最宝贵的品质。

  43、我在想,革命是不朽的。

  44、我知道你是来杀我的,开枪吧,胆小鬼!

  1967.10.9 切·格瓦拉殉难

  《切·格瓦拉画传》读后感(五):面对理想,我选择战斗!

  2006年7月16日,我在北京。2002年7月16日,我走出大学校园,未来什么样子,我毫无概念。回家的行李包中有一张朋友送的NIRVANA的《Never Mind》,我送了她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如今相信她已经让自己的生命有了重量,在北京的某一个地方落了脚。2002年7月,我离开校园,我毫不介意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我也不清楚生活是何种面目。

  我不知道切在离开自己的祖国,前往古巴的时候,心里在想些什么。我想他不会像我一样,对什么都毫不介意,起码世界上的受难民众会在某时刺痛他的心,让他焦寝食难安,要有所作为。这就是一种信仰吧。

  回想我的四年社会生活,不知道是什么感觉。脑子里只会想起许巍的《那一年》。这首歌是他对自己激情岁月逝去的祭礼吧,还是在现实面前无奈的一声叹息。妥协或者坚持?他在迷茫,我何尝不是呢?

  人生就像是一次次修正航标的孤寂之船,谁也不知道正确的方向在何处,只是本能的躲避冰山和暗礁。我不知道自己何时沉没,但真的很钦佩那些为了理想坚持一生的人:切.格瓦拉坚持了他的红色理想,并为之奋斗;王小波始终保持了心灵的灵性和趣味;我坚持了什么?

  人活着总要跟干些事情,只是有的人固执地干一件事情。20世纪最后的征人,这样称呼切,不知是否妥当,但他的笑容,手中的雪茄现在都成了符号。从别人身上偶尔的一瞥,就知道他是不是和自己同路人。王小波也同样是一个符号,或者像接头暗语。

  在北京的大街上,还会偶尔碰倒那些身穿印有切.格瓦拉头像体恤的年轻人,我知道那是一种宣言,向所有的人宣布自己还年轻,还有激情和梦想。而我的体恤现在已经在行李箱中渐渐发霉。

  心渐渐的沉了下来,如果说非要有变化发生在我身上,就是自己冷了下来。现在很少有东西能打动我,但我知道在内心的某处,还有一个脆弱敏感的地方,只要轻轻一碰,还会让我泪涕婆娑,热血沸腾。

  切的雪茄----我从来没有抽过雪茄,只是一个二等的烟民---在整个六十年代,西方的年轻人都用大麻和酒精代替。在那个物质充裕,精神空虚的年代,切的雪茄算是救赎他们精神的良药。我觉得那个时代的人,只有智商是75的人才会幸福,比如阿甘;要么就像约翰.列农一样被人崇拜或者刺杀。摇滚和朋克成了向那时的社会和战争抗争的武器,但这个过程也是步履维艰,一不小心就被商业化所吞没。柯特.库柏宁愿死亡也不愿意苟活,因为他把自己看的太重了,如果不能成为他自己,就只能结束自己。可惜生命中没有涅磐能让他重生,但现在的人们都还纪念缅怀他,邦.乔伊之流的中途倒戈让人何其扼腕?

  在深夜,我独自一人看着《巴黎野玫瑰》。在黎明的海边小屋,贝蒂在看着佐拉的手稿,天渐渐的亮了。没有什么爱情比这部电影里的更激情和更感人,那个可爱的姑娘在现实中因为自己的过于敏感和坚持而崩溃,佐拉宁愿让她离开人世,也不愿让她痛苦的无意识的活着,因为正如库柏,如果不能成为自己,那就结束自己吧。贝蒂是一个堕入人间的天使,必然会与现实格格不入,但她却是最坚定的爱情主义者。

  挪威的森林》里面的人也在面临这个问题。如果不能成为自己,就要结束自己吗?直子和木月到选择了后者,渡边仍在彷徨,只有可爱的绿子让我长舒了一口气,她的选择是切格瓦拉式的,不要妥协,不要逃避,战斗到底。我们也在选择,选择生,还是选择死,还是选择做真正的自己?

  世界上还是有很多切.格瓦拉式的人,他们不会向任何人妥协,只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而战。我还不太确定自己是不是和他们一伙,但我知道如果缺少了这些人,世界必将黯然失色。

  《切·格瓦拉画传》读后感(六):最后的征人

  “请不要忘记这个渺小的20世纪最后的征人。” ——CHE

  读完切的传记,使我最感动就是这句来自他写给双亲最后一封信上的结束语。充满了留恋,谦卑,自信与壮烈。然而却恰恰概括了他自己的一生:迷茫,奋斗,辉煌与受难。

  我看切,我欣赏他,崇拜他(尽管我一直以来都在避开这个词,然而现在内心的良知却无法掩埋这种感觉)。因为,他是一个纯粹的人,为自己的理想而生;同时也是一个真正的战士,为人类的理想而死。理想!是可以实现的!切已经为我们迈出第一步了,我们为什么不接着踏上去呢?!--为了他,以及所有为人类自由,平等而牺牲或正在奋斗的人。--我们有什么理由,有什么权利去逃避?!--像切一样出发吧,踏上征途。没有人会耻笑,没有人可以耻笑!

  切深深地吸引我的另一个地方是:他不是一个完美的人:看似幸福的童年,父母却早已貌合神离,两岁便患上哮喘—一个跟随到他长眠的魔鬼;可他没有向命运低头,步入成年的他早已是多项体育项目的好手:美式足球,滑雪,自行车,每次运动的一次发作都足以致命,可切仿佛就在与死神玩游戏,并且,他赢了。从此以后,死神便没有任何筹码压在他身上,他的精神,他的信仰再也不能被夺取,没有人能打败切了—即使他被消灭。

  之后的两次南美漫游—依靠的也仅仅是一辆破旧的摩托车,而路程却长达12000公里(使我惊讶的是,这个路程竟然和红军长征一模一样)--帝国主义在南美无情的统治,残酷的迫害,以至于他发出感叹:在哪里?人们才可以敞开胸膛,自由地呼吸民主的气息?

  1956-1965,切投身到古巴革命中去,在那里他似乎得到了外人看来很辉煌的成就与地位,可他的内心却是那样的无奈与痛苦:母亲死去,而自己却不在他的身边;最好的战友在政治的斗争中或变质了,或消失了……国际上各国的自私自利更是令他感受到“输出革命,解放人类”的重要性。也正是在这个时期,他陷入了人生的“污点”:“过分的谦卑将产生残暴,过分的博爱将产生无情。”—他太无情了,在对于“反革命者”的惩罚中,表露出过分的残暴,难道是他真的太爱更多的正在受苦的人们?

  或许这黑暗的国际与政治舞台根本不是切的归宿--1966年他出走刚果,支援非洲人民独立革命,失败了--切天生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并没有想到,民族主义到头来竟会阻碍民族独立革命的进程—然而致命的是到底也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人类可是自私的动物啊!谁会愿意让别人来干涉自己的“内政”呢?1967年他又再次到玻利维亚组织游击战支持当地的独立活动,可命运女神再也没有眷顾他了,还是……上帝需要切的牺牲,来唤醒沉睡的人们的良心?1967年10月9日,切,这位伟大的20世纪最后的征人被消灭了,可他,还始终屹立着,在那些追求自由与解放的人们的心中--永不磨灭!

  最后,谨以谭嗣同先生与鲁迅先生的两句话,献给我心目中的切: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前行!”

  2008-12-12

  《切·格瓦拉画传》读后感(七):青年人的精神先驱

  去年十月,也就是大学入学2个月左右。刚刚军训完,似乎放松了,也的确是放松了,这轻松是大学特有的也是最普遍的气息。于是,面对轻松,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倦怠的情绪。

  想想就在4个月以前我们还在为了高考累死累活,这一刻就完全放空了。就好比原本在地狱,一下子送到了天堂,霓裳羽衣,觥筹交错,难免感觉精神恍惚,恍如穿越。

  是的,我发现了我的问题。

  是的,我此刻的精神世界是十分匮乏的。

  还好,我因为犯迷糊走进了“图书馆”。

  要知道,当时学校还没有一个像样的图书馆,有的只是一个图书室---几个临时占用教室,摆上书架,分类模糊,两本近代诗词中可能夹着一本旅游书籍,两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物理》中间可能夹着一本《素面20天速成》,所以能发现并有兴致把他看下去真的是运气所致,天作之合。

  所起切格瓦拉,可能很多时下的年轻人不知道,但是把封面,这个叼着雪茄的男人照片摆在他们面前,必然会在1/1000000秒内反应出来:噢!!我见过!!

  是的,这个忧郁的男人常常出现在T恤,帽字,挎包等等物品上。

  大家觉得这张忧郁的脸很酷。

  我初识这张面孔是在小明的包上,当时注意到这张脸,是因为我注意小明的一切。小明是一个很有思想的,至少超越了同龄人好几条街的距离,这使他身上笼罩着光芒。这话有点夸张,但我想形容的只是他很吸引人。

  他是文科生,且天生爱看书,所以他早早的就了解了切格瓦拉这号人物,而我是到大学,自愧不如。若不是好看的书,必不能吸引我看下去,除非高数物理化学等等必考的而我又好面子不想去请教别人。

  这本书正中我的下怀,就如它的名字--画传-----有很多插图。

  历史性的书籍,配上应景的图片将更有说服力,也增加了书籍的趣味性,遍可以吸引诸如我这类的趣味较低的人类。

  这本书用略带忧伤的语调讲述着伟人的传奇一生,满目尽是他的不如意,他的坎坷。

  而我发现,每次叙述到,切格瓦拉遭遇到人生极大的困顿时,作者总是及时的插入一张图片-----切的特写。最重要的是很好地捕捉到切的眼神,眼神说明了一切。每当看到这些图片心中不禁一股悲悯。

  切!

  生不逢时啊!

  切!

  他的人生我不去做评价,单从此书的可读性来说,顶!

  《切·格瓦拉画传》读后感(八):“革命是不朽的!”

  据说这是切格瓦拉的最后一句话!我不知道切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怎么想的,他说完这句话就死了,有人说切和耶稣一样,是死亡成就了他们的伟大。

  切的死是注定的,这个悲剧(或许我们可以把切的死当成悲剧)是无法更改的。切不是死于理想,是死于自信,死于乐观。古巴游击战的胜利可以说是偶然的,但是切把这个偶然的经验急切的要施之于所有受压迫的民族进而实现他的泛拉美理想,切太过自信。也就是他的自信,他的乐观,导致了他的死,同时也就是他对理想狂热追求的死造就了切格瓦拉这位不朽的英雄,留下了切永不磨灭的理想情怀。

  “一百人眼中有一百个格瓦拉,但是格瓦拉只有一个。” 《格瓦拉画传》中如是说。现今,切成了反叛、激进、先锋甚至流行的代名词,六十年代以来的历次带有反叛性质的运动中没有一次没有切的大幅头像,没有一次没有切的深邃眼神。他们或许不知道切的理想是什么,切对资本主义的态度什么,甚至是与切的思想相悖,他们不在乎,“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是的,他们不需要理由,因为他们与切有同样的理想主义情怀,可以为之生为之死,即使追求的方向不一样有如何,他们的心是一样的热,他们都对红色情有独钟。切是狂热的,是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 他以为革命是不朽的,他死后切格瓦拉这个人也将是不朽的。

  我忽然想到了一个名词——后现代主义,这也是一个很热的词,兴许切成为全世界那么多人的偶像也可以解释为具有后现代性。

  《切·格瓦拉画传》读后感(九):被神化的格瓦拉

  格瓦拉是“盲动主义者”,他“脱离群众,不要党的领导”,在古巴获得偶然性胜利后没有认真进行总结,就跑出去盲目地推销经验。“不依靠长期坚持武装斗争,不建立农村根据地,不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来逐步取得胜利”,而是“不管有无条件,以为只要放一把火就可以烧起来,这完全是冒险主义和拼命主义”,结果给革命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害人害己。格瓦拉的英雄形象,很大一部分是由于青年的偶像崇拜心理和知识分子缺乏分辨力给抬举出来的。

  ——周恩来

  不可否认,读罢此书,格瓦拉传奇的一生深深震撼着我的内心。但是,当我内心理想主义的烈火渐渐冷却之后,重新审视切的一生,才发现,原来周恩来总理对切的评价是那么的中肯。

  诚然,切的失败是其方法论的失败,对于其高尚的人格与伟大的理想我始终报以一种油然而生的敬畏与尊敬。但是,倘若褪去外界对切过度的粉饰,或是没有切死之后的那几张传世照片,世界对切的认识又是什么样的呢?

  或许只是一个曾经在古巴受到幸运女神眷顾而在刚果和玻利维亚被抛弃的失败的无产阶级斗士吧......

  从切在玻利维亚的日记中可以看出,切始终对革命抱有一种极度乐观的态度,完全没有从理性,现实的层面进行过分析。切天真的以为几十个游击战士打打游击就能颠覆一个国家政权的做法依然奏效,可是此一时彼一时,玻利维亚不是古巴,美国也早就盯上了格瓦拉,想要故技重施无异于天方夜谭。而且,切不善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他从革命开始就与玻共产生了巨大的矛盾,同时,切也没有团结当地百姓,从他最后被当地农民出卖就可以看出。所以,切的失败是从革命一开始就注定了的。

  切的一生是杯具的一生,流露着一种殉道者的悲伤。但也正是这种英雄般的传奇的失败,才造就了如此一个被人津津乐道的“20世纪最后的完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