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道物语经典读后感10篇
《北海道物语》是一本由(日)渡边淳一著作,青岛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7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北海道物语》读后感(一):看完全文后的随笔。愿与大家交流,看一下大家眼中的这个故事。
写的很随性,一直放手机里,现在突然想与大家交流一下,看一下大家眼中的这个故事,很希望大家发表一下观点,对我这随笔的观点也好!我写的如下。
《北海道物语》
绘梨子,个性独立,坚强,在和她恋爱的男性眼里,应该是一个很完美的人。
和塔野恋爱,不纠缠,却深情。我相信她是真心的爱塔野的,并且在恋爱中一直保持着理智,她知道她俩不会有什么结果,在堕胎,送别塔野的时候,也是很理智,坚强,不纠缠。
绘梨子还是蛮希望怀上塔野的孩子的。她爸爸不爱她妈妈,却生下了她自己,她觉得这很悲哀。她爸爸和妈妈桑互相爱着,她也努力牵线搭桥,却因为她父亲的软弱,顾忌,让绘梨子失望。
绘梨子爱塔野是一方面,跟她父亲赌气,也是另一方面让绘梨子甘心怀孕的原因。她要证明她比她爸爸强,因为她可以怀上自己爱人的孩子。
塔野的女儿久美子,比绘梨子小一岁。她发现了塔野的婚外情,不但没有告诉塔野妻子,甚至还有一点想帮助塔野的意愿,我想久美子的人设和绘梨子是有一点相像的,这也从侧面说出了塔野的软弱,拖沓,和婚姻的不幸福。在这情况下,塔野和绘梨子的父亲是十分相像的。
文章结尾,是在厨房的一幕,当时我看到那里的时候,心里噌的一下,悲伤就填满了胸口,特别压抑,但是让我说为什么会这样,我也说不出来,真的是说不出来。后来就针对结尾这一部分,在网上看了一下大家的看法,有的说绘梨子扭了一下液化气的开关,却没说关闭了液化气,所以认为是很悲剧的一个结尾。在我看来,我觉得不至于会这样,在扭开关的前文,我并没有发现会有迹象朝这个方向发展……还有的读者说,结局可能没有什么特别深意,以后绘梨子和塔野还会保持这种情人的关系。一个在东京,一个在札幌。
故事,以塔野从东京调任到札幌担任分公司总经理开始,以塔野从札幌调回东京为结尾,这也算是首尾呼应吧。
再说说塔野这个人,四十又五,对自己的性能力已经没什么自信了,所以对女人也没自信去追逐了吧。但当她和绘梨子发生过关系之后,他发现自己还是可以的,这让他重拾了自信。他俩爱情的开始我相信是爱情,但是到了后来,我感觉塔野更偏重于对性爱欢愉的贪婪。也许生活中的我们也是这样吧。塔野和绘梨子父亲一样,优柔寡断,懦弱,最不好的一点就是和绘梨子做爱从不采取安全措施!!!!因为她觉得在那种氛围里,突然出现戴套这一情景,是很不和谐,很扫兴的。但是后来绘梨子堕胎之后,他还是开始乖乖戴套了,因为他害怕。对绘梨子,他爱的不够。对家庭,这种婚外情虽然没有动摇他的家庭,但他还是那个出轨的让人唾弃的一方。这个人有人格魅力,在文中是这样的,我感觉也是这样的。
塔野四十五岁,绘梨子二十一岁,我觉得这种恋爱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地方。但是网上却说这是一种畸形的爱情,我不敢苟同。
作者渡边纯一,听说风格就是写婚外情。看完《北海道物语》,并没有激起我对他其他作品的兴趣。
川端康成的作品,更合我的胃口,哈哈哈啊哈哈哈
《北海道物语》读后感(二):感觉读了一本假小说
也许单纯是个人不喜欢这样的叙事风格,也许真的是小说内容太不吸引我,更也许是无法体会主人公们的立场和心情,这本小说读得很勉强,属于拖拖拉拉为了看完而看完的,一星给作者本身,一星给全部看完了的小说...
说实在的,整本书读下来我很不清楚绘梨子到底是不是真的爱野塔,如果是,那么她是在哪一个契机或者哪个时间点爱上野塔的?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任性的孩子因为觉得自己父母的生活里没有爱情,而父亲又没有勇气挣脱枷锁追求真爱,所以自己叛逆的非要尝试一段不被认可的恋爱,并且试图证明爱情可以战胜一切...
也许绘梨子自己也没有搞清楚是不是爱野塔吧?野塔回家她打去电话强迫野塔出来陪她,野塔和女儿在一起她故意留字条玩失踪,这些更像是争宠的小动物,真的爱一个人,应该不会忍心让他为难才对吧...
而对于野塔,我觉得他对绘梨子更多的是一种占有欲,绘梨子满足了他中年男人的虚荣心,让他觉得自己人到中年仍有魅力,通过绘梨子证明了自己这方面的价值,文中多次提到他把绘梨子想象成小鸟,找不到时觉得小鸟飞走了,当绘梨子答应在他家打扫后,他觉得终于留住了这只小鸟。
在绘梨子流产后,野塔对她应该是有深深的愧疚和怜惜的,我想如果没有这个插曲,野塔回东京的决心应该会更加坚定,到底有多少是因为爱情的成分?我并不抱太大希望...
关于结局,个人觉得只是单纯的烧水吧... 鉴于前面对绘梨子的分析,我不认为她会因为野塔离开札幌就要想不开,毕竟这也许代表结束,但如果他们真的相爱,距离并不是问题...
最后,这本实在太平了,着实读起来没滋没味儿的...
《北海道物语》读后感(三):北海道里,没有雪
读完了全书,冷静了两天,才有思绪写下这篇《北海道物语》的书评。
读完的那一刻,以及读这本书的整个过程,我都十分瞧不起塔野,认为他是用中年危机的借口,诱骗一个花季的少女,还自认为是遇到了一段难得的爱情,其实就是以绘梨衣为对象,适当出压抑多年的情欲。期望绘梨子能出现在公寓,是沉迷于色;介意绘梨子跟其他男生在一起,是出于控制欲;绘梨子怀孕以及堕胎前后的“无微不至”,是因为一份愧疚的自责,等等。从这些,至少在我看来,都感受不到任何爱的迹象。
自己用了两天,重新去思考书中关于爱的这个话题,才慢慢走出了自己给自己下的定义,认为什么是爱,是一种价值取向,而自己一直认为价值与价值无争,所以不能用自己认为的爱,去judge 塔野以及现实中其他人所认为的爱,也就是想通了这一点,才有勇气来敲打这些文字。(废话貌似总是止不住
《北海道物语》读后感(四):寂寞的北海道
札幌作为北海道的省会,承担了北海道的政治经济中心之外,也承担了北海道的美景担当。塔野作为从东京调任北海道的“札独族”,对札幌的雪景,也有着憧憬与欣赏。
“札独族”是这个城市里数量不少的一族。单身调任至此,在北国的浪漫梦幻里邂逅一场不需要负责的感情,成为“札独族”背后隐秘而暧昧的象征。对这种意味心神摇曳的不仅是年轻男人,更有已婚男性。在婚姻绑架的牢笼里不为人知地越狱,是一种冒险,更是一种让人血脉喷张的刺激。
塔野也是。但塔野也很例外。人至中年,妻子是相亲认识,生活里只有平淡如水的惯常。与妻子爱情的缺失,并不意味着生活的尴尬。塔野拥有经济富足带来的物质生活保障,但在性格方面,“战独族”,军人的克制习性,时代的封旧烙印,以及战时阴差阳错捡回一条命的个人经历,都让这个人物性格中存有对时代的妥协,又有因热情错失而强化的对两性欲望的追求。
相比之下,绘梨子显得非常纯粹。这个二十三岁的女大学生带着战后新人类的各种特质。书中将绘梨子称为“玻璃美人”,但个人认为北海道物语的书名更像是对女主人公的一种点明。玻璃和雪本来就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似度,其中公约的品质用来形容绘梨子——纯净,安静,离经叛道的外表下又带有女性特有的善良与认真。
如果说塔野是一种压抑的人性,那么绘梨子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她是一个纯粹为自己而活的人,人之所以为人的尊严在她身上凸显地淋漓尽致。不计年龄差距与塔野在一起,知道父亲与夜店的妈妈桑情投意合不加阻拦反而从中撮合,看到塔野与自己女儿及朋友在一起的小醋性,因为喜欢塔野敢不计后果地想要生下小宝宝——所有的一切,看上去率性而为,但更是对人的尊重,对人性中自由部分的尊重。
基于此,个人并不觉得最后绘梨子最后打开开关的举动意味着自杀。此时塔野也在屋子里,就算绘梨子想自杀,她也并不一定舍得想杀死塔野。或许从一开始塔野让绘梨子先步行自己再去追她的那一刻开始,绘梨子就已经洞悉塔野性格中对世俗妥协退让的那一部分,也早已经预见到两人的结局。
对于结尾的解释,我更愿意一厢情愿地将其理解为两人关系的终结。
本书名为《北海道物语》,但从头到尾都没有说明北海道物语到底指的是什么。个人理解为,高纬度的北海道,物即为雪。雪一方面象征着绘梨子的人物性格,一方面象征着两人的关系。
最为明显的是绘梨子堕胎的时候,那是两人关系的矛盾冲突最为尖锐的时刻,“如今已是三月,所以出现此暖日不足为奇,但此前几天一直飘洒着小雪,气温也相当低。
说实在话,塔野从昨夜起就盼望今天也阴天下雪。因为打算今天带绘梨子去妇产科医院,所以如此光天化日使他特别难为情。”
所以说到底,两人的关系就如同冰雪,是不可能存在于阳光之下的,一旦见了阳光, 就会消融,归于虚无。
因此,最后,绘梨子打开炉火开关,火苗燃起的那一刻,他们之间冰雪一样的关系就已经彻底不复存在。
我们不能批判塔野这个人的自私怯懦。他是时代的产物,更是亘古不变被赋予责任承担的男性角色。两性关系中,女性多是热烈而勇敢的一方。《北海道物语》中绘梨子是这样,《失乐园》中松原凛子是这样,《出轨》中的她也是一样。或许正是因为女性对于爱情的纯粹和大胆,男性的顾虑与怯懦,才构成两性关系如此暧昧而迷惑的美感。本来,婚姻就是一桩牢笼,在道德底色和责任捆绑下就算有爱情,也剩不了几分光彩。更别提无爱婚姻。而婚外情,本身具有的魅惑刺激的色彩,加上爱情本身的精致甜蜜与慵懒迷人,更让人有奋不顾身的欲望。
所以,争论爱情在婚姻之前还是之后,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两人的结局,或许早在第二章 冻云中塔野与同事的对话中写定。“不久就会离开这里的人跟命中注定永远被封闭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想法毕竟不同啊!”主任这样说道。
这样被本地人嫌弃,喜欢的人却注定要远离的雪景。
而北海道,注定只剩寂寞的雪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