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白日做梦有理》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白日做梦有理》读后感10篇

2018-01-19 20:5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白日做梦有理》读后感10篇

  《白日做梦有理》是一本由[美] 詹姆斯·瑟伯著作,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39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白日做梦有理》读后感(一):涟漪的形状

  用了三天的时间读完《白日做梦有理》,这种阅读速度对我来说实在是慢了点儿。不是因为内容晦涩,也不是翻译有失水准,恰恰相反,我以为译者的翻译全然得了詹姆斯•瑟伯的原文精髓,所以才让人舍不得读完。就像小时候美食,总舍不得大口去咬,而是每次咬一小口下来,然后含在嘴里久久舍不得下咽。

  这算是“小品文”吧,是我最喜欢文学形式之一,只是现在的小品文难得一见,即使偶然遇到也大多是拾人牙慧,让人心生不耐。《白日做梦有理》虽然是几十年前的文字,反而如窖藏的老酒,历久弥香。而詹姆斯•瑟伯是个中好手,不愧是《纽约客》的最年轻有为编辑自由撰稿记者。而所谓的诙谐、辛辣的“纽约客文风”正是由詹姆斯•瑟伯和他的好友E.B.怀特共同确立。

  “针砭时弊同时具有权威的文学性;经典却又总以其尖锐走在时代的前端;神来一笔的漫画更是不可或缺”,这是《纽约客》的特质,同时,也准确地表达出了《白日做梦有理》的特质。

  我不知道是否因为自己足够幸运所以才选到本系列中的《白日做梦有理》和《最后一朵花》,还是选到任何一本都会得到惊喜?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似正看到平静湖面被投入一颗小石子然后荡起涟漪的具体过程,看起来理所当然,却又有着不可思议美不胜收。其中的每一篇故事都让我产生这种眩晕的感觉。詹姆斯•瑟伯对于细微之处所把握的精准让我叹为观止,他仿佛是一个玩弄镜头大师,可以将每一个本来不被人关注的镜头放大放慢,以便让你更清楚地看到,更深刻体会,我的阅读从来不曾有过这样的目眩神迷。何况,他是那样不经意幽默严肃地说着让你感觉不可思议却又顺理成章的故事,让你明明不想乐却又忍不住上翘了嘴角。而那寥寥的线条与文章更是相得益彰,看似随意却又透着那么一股莫名其妙的严谨,而这矛盾却又匪夷所思的契合……

  读詹姆斯•瑟伯的作品是一种非常奇怪而愉悦的阅读体验,就像吃怪味豆,永远对下一颗充满期待,欲罢而不能……

  《白日做梦有理》读后感(二):一个现实主义者的白日梦独白

  读完《最后一朵花》再读《白日做梦有理》,詹姆斯•瑟伯的形象在我脑海里快速切换,从一个睿智温和童话寓言作家迅速变成了犀利毒舌的幽默作家。再看书中詹姆斯•瑟伯那张带着圆框眼镜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照片,形象倒是十分吻合。

  在还不知道詹姆斯•瑟伯是何许人物之前,这本书最先吸引我的是这个书名和本书的译者;而在读完《最后一朵花》之后,我还曾想着这本书里是否会有一些童话色彩的“白日梦”。事实却是,在读完《床塌的那天夜里》一文之后,我就推翻了自己之前的所有设想,重新换上一种看《生活大爆炸》的心态来读这本书。

  书中的文章大都在《纽约客》发表过,并且大受欢迎,詹姆斯•瑟伯在文章中毫不吝啬地拿自己和亲人朋友下手,内容主要关于日常生活的见闻,对家庭成员回忆,以及对社会现象看法等等。他诙谐幽默的语言,辛辣犀利的吐槽,让人读来乐趣十足。

  詹姆斯•瑟伯对于男女之间关系的叙述也很有意思,他笔下的男人常常是相对被动的,妥协的,甚至没有主导权到听任于女性的,而女人则是强势的,毫无道理的,却有着绝对掌控权的,对于女性他还特别写了一篇《我对女性有意见》来表达自己的看法。也难怪有人会对他有这样的疑问:“他到底喜不喜欢女人?”

  读着本书中的这些故事,我的思维开始发散开去,詹姆斯•瑟伯甚至让我联想到了《生活大爆炸》的谢尔顿,然后不由地想:到底是这些家庭成员太无厘头呢,还是瑟伯家的这位大文人太无厘头呢?看来有个太聪明家人也并不一定都是好事,就像天才谢尔顿一样,詹姆斯•瑟伯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也让他身边的人有不少的烦恼吧。想到《大学时光》一文中那位生物老师,顿时很同情他。

  另外,书中那些简笔的漫画也是非常的生动形象,虽然只是寥寥几笔,却把每个故事中的精髓都表现了出来。作者笔下的这些人物,通过他的画笔,从神情姿态,到内心情绪,都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带着作家和插画家双重头衔,詹姆斯•瑟伯的才华还是让人由衷赞叹。

  从《最后一朵花》到《白日做梦有理》,不论是写童话,还是做白日梦,不变的是詹姆斯•瑟伯始终都是一位彻底的现实主义者。所以有人评价瑟伯是“一个说故事的人、一个滑稽演员体育评论家,一个幻想家、现实主义者。” 我觉得还应该加上“一个画家,一个预言家,一个梦想家。”

  《白日做梦有理》读后感(三):反讽的生活戏剧

  “白日做梦”这个意识流主宰的词汇在我拿到书本时候便想到了意识流的普鲁斯特,还有他的《追忆似水年华》。慢慢翻阅所产生的晦涩难懂一度阻碍自己的阅读,碍于自己有限理解看得越发难懂的“诙谐与幽默”导致了阅读过程中相当一段时间的不愉快。后来翻阅资料才知道这是特属“纽约客”的文风,他们说是辛辣,他们说是诙谐,他们也说这是幽默。

  书中人物主角有他自己本人,有他总让我觉得是有点“神经兮兮”的家人:爷爷、爸爸妈妈,还有变来换去的佣人,邻居家的先生太太等等认识的不熟悉的陌生人。《大坝跨的那天》众人只管用双腿逃生而忘记日常所需的交通工具——小车散置一路的情景,一等哗然的众生相也练极具偏执英雄主义的爷爷在淡定中也会有慌张的样子;还有《来来去去的用人》各种奇葩佣人在身边晃来晃去的生活场景。看这样的文章的精彩之处不在于过程是否出彩,而是故事最后的结局才是点睛之笔即使会让自己在公众场合爆笑一切有可正当的理由。可后来仔细想想,这些诙谐与幽默如果用爆笑去形容似乎降低了阅读的质量,反觉那浅浅淡淡的一笑而过更有味道

  如果堂而皇之地说出人们在生活碰钉子,情感的出轨心灵脆弱等一系列隐藏在光鲜亮丽的外表之下那不为人知一面:有羞耻的,有可笑的,也有可悲的。直白空泛的告诉便会崩塌了对美好生活的所有幻想,于是乎便用了反讽的形式,加入了多种戏剧场景的可能,才有多一份耐人寻味思考。而阅读过后的浅浅一笑是思考过后的沉淀安静下来后的沉淀便得出了文章的要领。简单的几个线条构成的画像把文中的情景活现在读者的眼前,似乎增添了一种现场感。画里面的人总以为自己是看别人生活的,看别人出糗的,可实际上是别人看他或她,于是乎这样的幽默与讽刺的基调便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与一贯美剧中直白冲击的情感事件激烈的迸发截然相反,它是不慌不忙的,从容淡定地控诉生活的愉悦疑问忧愁,这样我又想起了卓别林的《摩登时代》。生活本是戏剧,若以喜剧形式出现变融化了难以名状悲剧,所以就有了即使是白日梦魇,也能以某种可能的方式钉住。

  《白日做梦有理》读后感(四):瑟伯式荒诞,无处不在尴尬

  詹姆斯•瑟伯是美国最幽默的人——所以在1997年,诞生了奖励幽默作家的“瑟伯奖”,专门颁给那些幽默作家。这本《白日做梦有理》是瑟伯六本单行本的选译集结,收录了每本中的一些精华故事。

  瑟伯与E.B.怀特共同奠定了《纽约客》杂志幽默诙谐又针砭时弊的风格,但两人的风格其实大不相同,关注的事情也不一样:E.B.怀特大多关心自然,在他的随笔里,随处可见对自家农场中动物的热爱以及在饲养它们的过程中遇到的趣事,但也不乏对政治的担忧和了解;而瑟伯则多关注人,犀利地对人的行为进行描写和讽刺。

  E.B.怀特对于瑟伯小品的评价是:“‘瑟伯男人’是困顿的,逃离的:有时他们似乎要挣扎着摆脱什么看不见的东西——某个房间,某种情形,或某种精神状态;而别的时候,他们只不过是有点儿迷惘、过于谦虚,或者没力气行动。而女人,你会发现,她们完全不同:在性情上,她们适应周围环境能力比男人要好,在心智上,她们让自己难堪的能力比男人要差。 ”不得不说,作为瑟伯的同事、好友,怀特的评论精确而到位。

  从开篇的《床塌的那天夜里》开始,瑟伯就为我们铺开了一幅“荒诞世界”的画面,神经兮兮的母亲,被害妄想的亲戚,思维诡异的父亲。这样类型的主人公们贯穿了全书,不论是家人、朋友、陌生人,还是他笔下的“我”,似乎整个世界都是由这类人群组成的。主人公们恍恍惚惚,总是做出让人啼笑皆非、摸不到头脑的事情,使自己陷入一阵难以解决的尴尬,事后又想办法掩盖与逃避结果自然是愈发可笑。而他们身边亲近的人的不理解,也只能让处境更加滑稽。那感觉就像是穿着皮鞋穿行在由滑溜溜的生蚝铺成的乡间小路上,一不留神就能摔个嘴啃泥。而其实瑟伯只不过是把每个人敏感部分呈现在读者面前而已,他披露人与人之间的佯装了解,表达夫妻和谐表象之下的错位,甚至是与家里的宠物狗的相处都变成了他笔下幽默的小故事

  这些故事的诞生都归功于瑟伯非凡的想象力,也许这些想象力来源于他那只坏掉的眼睛。那只在小时兄弟之间玩耍时坏掉的眼睛,差点导致他完全失明,也使他不能够完成大学的学业,还不能够准确地在正常规格纸片上画画。但是他却能在大学实验室的显微镜里看到花花碌碌的影像(虽然最后证明那不过是他眼睛的倒影),能让他看到人与人关系中那层游离的不安。甚至一本教旅行者如何应对简单外文对话的小册子,也能被他扩展成故事,故事的主人公自然任由小册子里编排的情景使自己的情况尴尬无比,以此来说明了旅行常用语手册里面涉及到的主题是多么的不实用。

  调侃周围的人和事成为了瑟伯的风格,读文章时禁不住要嘲笑其主人公,就像瑟伯的漫画一样令人发笑。但合上书本之后又不得不沉思起来,那是因为想到这些故事都发生在自己的身边。就像这本书快要读完的时候,我在刚刚下过雪的天气里面等公交车,不知道为什么偏偏就没有拿稳,书啪地掉在地上,封底沾上了融化的雪水,变得黑乎乎。我翻遍全身也找不到一张干净的纸巾,只能拿旧纸巾随便把封底的水蹭掉,看着粉红的书皮沾上了不均匀的黑渍,而自己的行为又被等车的人围观,突然就乐了起来,感觉自己站在风里拿着一本污泥浸透的书籍大笑,活脱脱就是瑟伯笔下那些滑稽的主人公。

  《白日做梦有理》读后感(五):别问我,问上帝

  文夏丽柠

  《纽约客》是美国老牌的知识文艺类杂志,内容不仅覆盖新闻报道,还包括文艺评论、散文、漫画、诗歌小说等。其中有些专栏发表一些描述纽约市民生活、市井趣事、文风简练幽默的短文章。《纽约客》风格的单格漫画更是独树一帜,为杂志增色不少。生于十九世纪末的美国著名幽默作家、寓言作家、插画家詹姆斯.瑟伯堪称该杂志的顶级编辑、自由撰稿记者,他与E.B.怀特一起确立了《纽约客》诙谐、辛辣的文风。

  瑟伯是位天才,被公认为马克.吐温之后的幽默家。他的叙事幽默张显冷峻里的睿智,其语言短促、有力,有节制地造成语句之间的留白,让读者的想象空间无限放大。他的漫画与文字风格超越孪生兄弟的感觉,神似胜于形式。他的极简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画风受到了喜爱信手涂鸦的约翰.列侬的效仿。《白日做梦有理》恰好是文字与漫画生动匹配的佳作。本书是瑟伯在美国出版的六本不同主题作品的合集。瑟伯在书中,谈自己、谈家人、谈邻居、谈男人、谈女人、谈人性的脆弱、谈人世的荒乱……你会发现,他怎么能把每个段子都写得,那么冷漠、那么热情、那么清醒、那么迷惑、那么诚实,又那么刻薄。读瑟伯,有种笑中含泪的欢乐,越真实,越幽默,尘世多天才,智慧民间。蒙受生活的冷漠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未有捕获趣味的娱乐精神。这就是读瑟伯的斩获。

  美式幽默与英式幽默相比,更舍得在揶揄自我的方面下死手,出手稳、准、狠。英国的格罗史密斯兄弟共著了一本《小人日记》,是英式幽默的经典。英人用老套、刻板、自私、拘于小节的日常生活调制了一碗英国讽刺艺术的热汤。而瑟伯生活自传的叙述就是一锅热浪滚动的麻辣烫。他在书中第一章《我的人生及艰难时刻》的前言中写道,“即使是很有条理的人生,也无法让任何人安全绕过冥冥中等待我们的末日。”人生颠簸,世事难测。向死而生,已是冥冥中的注定。天赋人权,所谓上帝,即是自然。瑟伯将生活的困扰、怪异行为都领悟成自然。家里一片令人喜乐的混乱;痴呆爷爷对于老爷车的眷恋;城市人盲从于自然灾害的谣言;女佣们将人性的弱点碎落一地的挫败感……瑟伯以他特有的美式幽默感将芸芸众生的荒诞还原于真实。对于那些偏离轨道、超越常规、难于解释的事情,他给予一个精准的解释,“别问我,问上帝!”如果你的心中有上帝的话,你尽可以随便问,为什么屋里闹鬼?为什么狗爱咬人?为什么屡次征兵体检不合格,仍然还要去?上帝的答案就是你的,如果他没答案,你就接着问!

  瑟伯被喻为解读两性关系的专家,那篇《求偶古今谈》便是佐证。他居然研究出男人的胡须与尾巴一样,都是吸引异性的利器。如果说他的这个观点有点扯的话,那么当你读到接下来的短篇里,被他描绘得栩栩如生、行为诡异的女人们,以及被女人折磨得神经大条的男人们,不仅不觉得这个观点扯,而且有种“所有的神经治都到齐了”的感觉。浮世中的男女们,除了被生活折磨和互相折磨以外,再没有逃生的出口。“婚姻是你唯一需要与敌人同眠的战争”,书中的《普雷布尔先生灭妻记》肯定是向这句话的致敬之作。

  瑟伯洞察人性、深谙世事,注定他对孤独有独特的理解。《晚上七点钟》与《一个人游游荡荡》即是他的内心独幕剧,“两个人好做伴,四个人开派对,三个人是一群,一个人去游荡。”对于他来说,孤独不仅是仪式,更是灵魂的彼岸。可这并不影响瑟伯的勇敢,他在晚年失明之后,仍然坚持创作,他口述故事,让秘书笔录。在生活的明暗交辉之间,他变为强者。“别问我,问上帝”,令人释然的句子。瑟伯是时代的瑰宝,也是上帝给我们的恩赐。

  已发《北京晨报》

  《白日做梦有理》读后感(六):原来自传是可以这样写的

  读美国著名幽默作家、寓言作家、插画家詹姆斯•瑟伯(James Thurber, 1894—1961)的《白日做梦有理》,让我首先想到无序这两个字。确切地说我对无序的理解应该是贬义的,因为在我的认知中,无论是做人、做事还是做文章,无序都是不可取的。

  但是,用无序来定义詹姆斯•瑟伯的文字,对于我来讲多多少少还是有点缺少底气,毕竟他是美国著名的幽默作家,也是一个在自己还算是很年轻的时候,就开始规划并着手为自己写自传的人,况且这是被誉为“文学史上最聪明、最优雅的自传”,还有他以“白日做梦有理”这样一个具备了完全主观色彩的短语作为自己这部自传的名字,也颇让读者见识了他的特立独行……

  可以说,我对这个人物充满好奇。但是,怀着极大的热情读了《白日做梦有理》之后,我还是多多少少有点失望了。

  在《白日做梦有理》中,詹姆斯•瑟伯虽然随心随性地把自己少年到青年的各个时期,首先能够想起来的那些点滴往事,都作为本书写作的切入点了,确实为读者展示了一个真实生活样态下自己以及家人的原貌,但是詹姆斯•瑟伯独出心裁地把床塌了、大坝垮了、爸爸变成巴克了、鬼进屋了、一个佣人在她的房间开枪打了一个男人、又一个佣人挥舞着面包刀追砍爸爸、妈妈扔出一只鞋子打破了邻居家的窗户、狗把国会议员给咬了、晚礼服的裤子丢了、爸爸因为推车而胃不舒服……等诸多令人笑喷或不可思议的“事件”巧妙地捕捉,并饶有兴味地表现了出来。应该说这样信马由缰地自由写作彻底颠覆了我对于自传写作的认识,很显然它们与传统认识中传记作品的写作范本相比也实在是相差甚远了,哈,我只能感叹,不愧是幽默作家离经叛道的作品啊。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被无法厘清如此极具跳跃色彩的文字叙述中真实的、杜撰的、幻想的、梦境的真实界定而困扰着, 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跌入了作者精心设计的文字陷阱,进而又开始质疑它的可读性和阅读价值……不过,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对生命的零星感和幻象感也越来越关注起来,于是零星的生活和思想伴随着幻象的真实性与真实的幻象性交错而来,于是那些先前还颇令人诟病的臆想和杜撰也就具备了一定的存在价值,因为我不得不承认,詹姆斯•瑟伯的许多梦境和臆想的事,都曾经是少年时代的我们曾经的梦境或臆想中经常出现的,只是貌似成熟的我们假装丢失了那些记忆,而神奇的詹姆斯•瑟伯却把它们一一葆有了。

  它是一部自传,但是从来不吝惜对自己真实性情表达的詹姆斯•瑟伯已经赋予了它拥有超乎于自传以外的很多东西,那就是对真实表达的崇尚以及坚持。啊,原来自传是可以这样写的!

  作为一个写作者,能够任凭一支笔毫无顾忌地跟随思绪自由自在地飘飞,从而表达自己彼时真实的喜怒哀乐,甚至夸张到连彼时一个可爱的臆想或难以忘怀的梦境也不放过,实在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也是一件考验写作者勇气的事。很显然詹姆斯•瑟伯是具备了这样的勇气和拥有了如此幸运的人。

  应该说,把最快乐的记忆和最恣意的想法都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是詹姆斯•瑟伯文字带给我的最大感受,还有,《白日做梦有理》这本书让我再一次领略了俄亥俄州这个人才辈出的神奇地方,也让我轻易洞见了彼时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的各种生活细节以及习俗,甚至还会因为詹姆斯•瑟伯一句或几句不经意的叙述,而知悉了“哥伦布市以一票的优势险胜兰开斯特市,成为州府所在地”……等彼时曾经发生在那里的政治事件和历史故事的背景以及细节,这些都是阅读之外的获得以及惊喜。

  《白日做梦有理》读后感(七):《白日做梦有理》——不轻易垮掉的乐观

  “那些写一到两千字之间轻量级作品的作家特别容易垮掉”,詹姆斯·瑟伯如此说。

  那些幽默与诙谐

  瑟伯的这本《白日做梦有理》是一个短篇小说和随笔选集,从那些故事中,我们感受到无尽的风趣诙谐,想来瑟伯也应该是一个心情愉快、无忧无虑的人。然而,瑟伯否定了这一点。“事实上,他们生活得紧张不安、心怀忧惧。”

  他们坐在文学之椅的边上。在“人生”的家里,他们觉得自己从来没有脱下大衣。他们害怕会在两卷本甚或是一卷本长篇小说这样的巨构中迷失自己,坚持简短地讲述自己运气不佳的遭遇,因为他们从来不会很深入地探究,但是觉得自己能够脱身。

  尽管瑟伯否定,称这种写作,并不是一种快乐的自我表达方式。它表现的是既无处不在、又普普通通的恐惧。但无论如何,读过他的作品,我总还是觉得,他是如此可爱。

  他和他书中的人物都不是完美的,经常会犯一些小错误,常常在性格上又很迷糊,并且会做很多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比如:他的爷爷总是用骑马的姿势开车,经常把车撞在公园的某处,有一次还嫉妒奶奶能够娴熟的开电动车,最后他偷着开了一次,却因为扳导向杆过力,撞在了大树上。就算有人陪同守护的情况下,也最多只能保持直线开上一百码。除此,还有半夜怕贼,扔鞋吓唬贼的舅妈;神经紧张总是担心在睡觉时停止呼吸的表哥;认为水和汽油是差不多物质,并总是担心电灯漏电的妈妈……

  这些,让人感受到瑟伯的幽默诙谐,但瑟伯本身并不喜欢他被人称为“幽默家”,且认为这是个不合适而且难听的词。

  我们所理解的瑟伯笔下的幽默,实际上是那些人物两难处境的本质和他们本质上的两难处境。这种幽默本身的处境是一种忧郁。

  如瑟伯所说:“这样的作者,他的姿态,是一个未能适应环境之人可笑的反应;他安静时,是困惑之人暂时的惰性。”由此,我想到,多篇作品所描写到的混乱场面。

  那些混乱大逃亡

  《床榻的那天夜里》妈妈担心住在阁楼上的爸爸床会坍榻,但那半夜的巨响并不来自于爸爸,而是我的床翻扣在我身上,和我同住的表哥担心自己睡觉窒息而死,挣扎着拿起一杯樟脑精浇了自己一身。住在隔壁的妈妈听到声响以为担心的事情发生了,弟弟又在安慰妈妈。各种喊叫声把阁楼上的爸爸吵醒了,爸爸不知缘由,以为家里着火了,家里的狗也跟着一起叫。这一片混乱场面,最终以妈妈的一句话告终:“我挺高兴你爷爷不在家。”

  《大坝垮的那天》这个故事生动的写出了谣言产生的全过程。一个人往东跑,可能是因为自己的原因,另一个人也往东跑,不知何原因,又有好几个人同时往东跑,后来不知道谁说了一句:“大坝。”“大坝垮了。”于是整个城市的人都放下手里的事情一起往东跑。

  “市里有一些最庄重、沉着、愤世嫉俗和思路最清晰的人抛弃了自己的妻子、速记员、家还有办公室,往东边跑去。”

  而爷爷却误以为回到了战争时期,以为大家往东跑是在撤退,爷爷禁止这样做,手里还挥舞着他的旧军刀。结果我们不得不用一块熨衣板打晕了爷爷,扛着爷爷跑。

  跑不动了,多数人都放弃了,筋疲力尽,甚至爬到树上。最后,是民兵用扩音器通告:“大坝没垮掉!”

  最可笑的是:

  第二天,这个城市里的生活照常进行,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但是没人开玩笑。过了两天乃至更久以后,你才敢轻松地说起大坝垮掉的事。甚至到现在,过了二十年,还有少数人——如马洛里医生——如果你跟他们提到大逃亡的那天下午,他们会闭口不言。

  以上呈现的这种混乱在很多篇文章中都出现过,瑟伯对于这种状态下人们的心理状态,描写得格外生动,这些认真奔跑的人物在我看来,透着种种傻气,甚至是有些执拗,然而对于瑟伯来说,这些经历也许恰恰是,生活中的种种小灾难的演变。

  如瑟伯言:“跟这位比起来,你还是度过了一段相当理智而平和的人生。”然而不幸的是,即使是很有条理的人生,也无法让任何人安全绕过冥冥中等待我们的末日。

  那些女人,那些狗

  瑟伯特别喜爱狗,又宣称自己讨厌女人。

  他笔下写了很多的狗,最有趣的是那篇《一条爱咬人的狗》。这条狗给他带来的麻烦比另外的54条或者55条加起来还要多。“它是条体型大、结实、易怒的狗,总是表现得好像它认为我不是家中一员。”

  妈妈说,它咬过人之后,总是会感到后悔,可是我们不明白她怎么能看出来,它的样子可不像是后悔。

  这只狗会咬那些妈妈讨厌的人,尽管给妈妈填了麻烦,但妈妈还是袒护它:“马格斯把他看透了。”这条叫马格斯的狗,妈妈总是在尽力维护。

  最后他扑到罗伊身上,狠狠咬了他一口。然后就完全结束了:不管咬谁,每次它只咬一口。我妈妈总是提到这点来为它辩护:她说它性子急,但是不记仇。她总是在维护它。我觉得她之所以喜欢它,是因为它身体不好。“他没力气。”她会怜惜地说,但是那话说得不准确:它也许身体不算好,但是力气特别大。

  这些富有个性的狗,在文中总是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如果你和瑟伯一样喜欢狗,就该知道它们在瑟伯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而那些女人,除了零零总总每篇文章都会描述的各色女人,瑟伯还有一篇文章,专门谈及自己为何讨厌女人,也即讨厌女人的理由——《我对女性的意见》,分别有如下几点:

  1.我讨厌女人,因为她们总是知道东西在哪儿。就是这一点,会让一个男的觉得自己把握不住生活中所有重要的东西。

  2.我讨厌女人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在所有有着“请准备好相应零钱”的提示牌的地方,总会有女人给出一张很大面值的钞票。这让男人总是心里憋了一口气。

  3.另外一种让男性感到丧气,让他害怕女人、因此讨厌女人的,是看到一个女人上下打量另外一个女人。那种神情的冷漠会让男性不寒而栗。

  4.我讨厌女性,因为她们做什么事几乎从来不会做得完全正确。她们总是以她们的方式去做事情,很多男的因为这种不确定,而跟他们的妻子分手了。

  5.我之所以讨厌女人,是尽管她们从来不弄丢老照片或者任何这类东西,她们每次都会弄掉一只手套。

  当然,还有一些排比式的列举,就不一一指出了。

  这些引起瑟伯讨厌的点,让人看到觉得十分有趣。有时候还真是如此,女人是何等神奇的生物呢!

  总之:

  瑟伯的《白日做梦有理》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集子。我所讲得并不全面,也无法全面。这部作品语言精当、用词准确、生动至极。在读瑟伯以前,我从没有想过,还有人可以把生活糗事写得如此具有画面感。那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不会让人紧张畏惧得喘不过气,你也不会想到,一个著名作家的作品能够完全不关注大事件,而在小人物的世界里折腾得如此让人感动。

  幽默是一种生活态度。你需要看透很多事情,然后再带着爱的眼光去回望,才能够用悲悯的心态去怀念那些生活的糟糕往事。往往在滑稽的外表下面,有着作者一颗真诚的心。

  文|升腾的信徒

  《白日做梦有理》读后感(八):穆尔:詹姆斯·瑟伯,请坐在“文学之椅”的正中间

  (原载《南方都市报》http://gcontent.oeeee.com/4/13/4130ddec2c76ea71/Blog/933/59b020.html )

  这是一套容易错过的书:去年,美国作家詹姆斯•瑟伯的部分作品出了大陆中文版,包括《白日做梦有理》(随笔集),《13只钟》、《最后一朵花》(童话集)和《卧室里的海豹》(漫画集)。

  有资格与怀特相提并论的人

  一年之中,总会错过些什么。但一想到就在同一年,E.B.怀特《最美的决定》和《人各有异》曾经掀起过多么大的阅读高潮——— 这种一定要把瑟伯介绍给你的心情,就更加强烈了。这两位都是《纽约客》的王牌作者,两人一起确立了“纽约客式”诙谐、辛辣的经典风格。在《纽约客》的历史上,瑟伯也是为数不多的、被外界认为有资格与怀特相提并论的人。更确切地说,自1927年怀特慧眼识珠将瑟伯介绍进《纽约客》以后,两位左右大护法方才真正并肩开始了在文字中创造另一个纽约的传奇道路。

  他们共同为《纽约客》的核心强势人物哈洛德•罗斯工作,很好彩,没有“既生瑜何生亮”的人间惨剧发生。相反,他们互相欣赏。怀特在1937年10月给瑟伯的信中说:“我不知道你算不算是还健在的最有创意的作家,但我很怀疑其他人算不算得上。”瑟伯则说:“谁都写不出一个E .B .怀特笔下的句子来。”

  而如果有一个类似于“非要在怀特和瑟伯之间选一本书带到什么倒霉的荒岛上去”的荒唐问题的话,我选瑟伯。

  和瑟伯的书相比,怀特写的一切都是那么温柔。讲个笑话温柔,发个牢骚温柔,就连养个鸡、喂头羊都是轻轻慢慢的,总之很绅士啦。打个暖和的比喻:读怀特就像寒冷的冬天身边有个火炉,火势永远不大不小、静静燃烧,看着看着就昏睡过去了。嘿,读瑟伯可不是!瑟伯式火苗一会儿大、一会儿小的,有时候眼见着快熄了又能“腾”地一下熊熊燃烧起来———他就是有这种控制情绪火焰的魔力。

  四本书中,散文集《白日做梦有理》最厚。分为6个部分,每个部分以及每个部分的每篇文章之间都没啥逻辑联系,只有第一部分相对比较统一:写家族故事。这些故事都因为某个事情导致的混乱不堪呈现出显而易见的喜感,主角有患老年痴呆的爷爷、精神紧张的表哥、神经大条的妈妈、爱咬人的狗……不剧透了,只要投入地看进其中任何一个故事,你就会像我一样:先是对着家人大声复述情节、还原场景,然后一起捂着肚子笑个不停———当然啦,除非有人笑点太高(看《泰囧》笑不出来的人不算哦)。就像怀念每个家庭都曾有过的快乐时光一样,读完这个部分,会很想给家里人打个电话。

  后面的5个部分大致写了如下主题:夫妻关系、男人的白日梦、令人难堪的现代生活、还有我觉得很例外的两个单篇和一些零碎话题。

  瑟伯笔下的夫妻关系

  瑟伯先生对夫妻关系持有何种态度?《普雷布尔先生灭妻记》和《比德韦尔先生的私生活》这两篇就能代表。前者说的是普雷布尔先生计划和速记员私奔,“你没办法控制爱情”的呀。现任夫人?他决定把人家埋进地下室。到家后,这诡计被夫人一眼看穿,“你今天晚上一进屋就想把我埋了”!普雷布尔先生于是沮丧得叨逼叨啊叨逼叨。夫人终于受不了了,决定成全他。两人一起来到地下室。“嘶,下边冷!一年里的这种时候,你早该想到这一点!别的当丈夫的,都会在夏天时埋妻子。”夫人抱怨。等到普雷布尔扬言要用一把铲子砍掉老婆的头,又遭来一顿痛骂:“你想在这个现场的正中央留下一条大大的线索吗?让调查的侦探一来就发现?”夫人继续发令:“去街上找块铁什么的……别去得太久,我看你胆敢去雪茄店待一下!”普雷布尔离开时,太太还在大叫“把门带好!”唔……看到这里,你有没有想起那谁那谁和那谁谁谁呢?

  《比德韦尔先生的私生活》故事简单得多。无论两人在家还是外出聚会,比德韦尔先生总爱趁妻子不注意偷偷干点自己的事:憋气啦,用手表计时啦,在脑子里做乘法啦,而妻子禁止他这么做。后来该先生就离婚了,一人独自生活。有人见到他时,“他正走在一条乡间道路上,像是盲人那样停停走走,没有把握:他想看看自己闭着眼睛能走多远”。

  有评论言之凿凿地说,看瑟伯写夫妻关系,可知他有厌女症。理由是他写出来的老婆个个都是令人讨厌的强势角色。哎!真替瑟伯不开心,更替瑟伯的前后二任妻子不开心。瑟伯的第一次婚姻为期13年,给他带来了此生唯一的女儿。第二段婚姻则维持到瑟伯去世。能从哪里看出来人家厌女呀?再说了,把老婆写得强势狰狞一点有什么呀?都是纸上意淫嘛,都是和现实相反的嘛,都是白日做梦嘛!

  虽说曾和怀特合著过《性是必需的吗》(这书曾在上世纪80年代的内地大卖),但非要用性心理学来分析瑟伯厌女可真是太无聊了。实际上,瑟伯写夫妻关系,采取了“苦中作乐”的达观态度。他对女人,与其说想要逃离,不如说十分羡慕。怀特说过,“‘瑟伯式男人’是困顿的、逃离的:有时他们似乎要挣扎着摆脱什么看不见的东西——— 某个房间,某种情形,或某种精神状态;而别的时候,他们只不过是有点儿迷惘、过于谦虚,或者没力气行动。而女人,你会发现,她们完全不同:在性情上,她们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比男人要好,在心智上,她们让自己难堪的能力比男人要差。”

  快乐白日梦和灰暗“边角料心情”

  比起令人发笑难堪又透着点温暖的夫妻关系,男人们做的白日梦这个话题相对轻松。男人们到底有哪些白日梦呢?因为没有带采访证,瑟伯被比自己重六十磅的巴斯塔德先生拒之门外。接下来,完全在想象中,瑟伯先是把巴斯塔德打得不省人事,后又严词拒绝了雨夜中巴斯塔德先生(他的车坏了)想用电话的要求。再来一个,沃尔特•米蒂先生载着夫人去做头发,无论是开车还是等待,他一直在发梦。梦中,他重返二十年海军飞行生涯,并和某个中士喝着白兰地,商量着如何炸掉眼前的弹药库。这一篇《沃尔特•米蒂的秘密生活》通常被认为是瑟伯散文的代表作,是白日梦(故事本身是虚构的)里的白日梦(虚构中的虚构)。而“一次大获全胜的白日梦,能让人心醉神迷,而无挫败之感”,瑟伯为自己辩解说。

  从家族故事、夫妻关系到白日梦,瑟伯一概写得很快乐,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觉得《晚上七点钟》和《一个人游游荡荡》这两篇很例外的原因:基调灰暗,充满感伤。前者写一个男人坐上出租车后,情不自禁地报上情人的门牌号码,而即便到最后一刻,他也没好意思吻人家一下,就灰溜溜地回到家里,和妻子共进晚餐;后者则写一个落魄中年男以旅馆为家,完全没地方可去,只有反复告诉自己:“我一定要记着这种事情是多愁善感、招人厌烦,是因为工作得不够多和喝了太多白兰地。”

  像是隐藏不住的马脚,这两篇例外不经意间泄露了瑟伯的边角料心情。身为一个射手座,天马行空与生性乐观之下,瑟伯其实还曾经秘密开放过一个谁也看不见的“寂寞芳心俱乐部”,他写的童话正是这个俱乐部的荣誉会员。

  瑟伯式的童话和漫画

  写作童话集《13只钟》时,瑟伯双眼几近失明(和美国的伟大诗人罗伯特•潘•沃伦一样,瑟伯七岁那年和两个兄弟玩耍时被误伤,一只眼意外失明,另一只眼严重损伤)、情绪时常崩溃,因此,这些童话是由他口述、别人记录而成的。

  瑟伯的童话既不像是特意写给小孩的,也不像是特意写给大人的,就是瑟伯式的。这种童话不像传统的乖乖牌童话那么天真明亮,但也不像安吉拉•卡特写的暗黑系童话那么残酷虐心——— 它们和现实非常接近。

  在同名单篇童话《13只钟》里,瑟伯着迷于探讨“过去”、“此刻”与“将来”的哲学式关系,并对“从此”保持警惕,安排有情人终成眷属后不忘谆谆教导:“保持热情,并肩赶路,记得要笑。即便在那幸福的‘从此’岛上,你们也需要牢记这些箴言。”在《白鹿》里,为了救一头由公主变成的白鹿,王子披荆斩棘,最后一关迎战躲在盔甲背后的黑骑士。王子赢了,年老疲惫的黑骑士脱下盔甲,说:“保住你赢得的心,这才是风险所在,也才真正费心费力。每年五月,当初我所背弃的爱情,必定会把我打倒,年复一年,直到我死。这就是一个没有回家迎娶爱人的男人的‘悲哀末日’。”

  还有一篇童话不得不提,因为最能体现瑟伯的三观导向与人生趣味,这篇童话叫做《公主与铁盒》。话说一位公主从一岁起就收到大量礼物,“她的保育室看来像卡地亚的橱窗”。公主十八岁了,国王说,哪位王子能送上令公主最满意的礼物,就能娶她,众王子蜂拥而至。第一位王子送的是纯金大苹果;第二位送的是一千克宝石制作的夜莺;第三位送的是白金质地饰以蓝宝石的大珠宝箱;第四位送的是红宝石拼缀的一颗巨大的心。第五位———嗯———这位王子可是又英俊又强壮哟,只是因为国家贫穷,所以送的是一只铁盒,里面装满了一路捡来的云母、长石和角闪石。公主看到这些零碎———很例牌的啦———“高兴得大声尖叫”。

  关键时刻到啦。国王对女儿说快选快选!公主微笑着走到桌边,拿起了她最喜欢的礼物———那口白金质地饰以蓝宝石的珠宝箱,还发表了一通挑选感言:“这个盒子大而奢华,我婚后会遇上许多爱慕者,他们送我的宝石可以把这个箱子填满。”哇,公主你好嘢!用更通俗的话来说,公主你毁三观啊!

  还没完。瑟伯还非要在最后点题:“谁要是认为公主会挑选装满廉价石头的铁盒、而不是别的礼物,请课后留下,在黑板上写一百遍‘我宁要一大块硅酸铝,也不要一条钻石项链’。”耶!

  除了随笔和童话,还有瑟伯的漫画没说。可是漫画要怎么说呢?请各位自己去看吧。不谈列侬如何迷恋瑟伯的漫画(列侬曾经承认,从十五岁起就有意地要将自己的绘画‘瑟伯化’),也不提瑟伯的漫画如何影响了“美国面容”和“美国体态”(多萝西•帕克语),所有平凡人看漫画时那些会心一笑的瞬间,已是对作者的最大赞美。

  究其一生,詹姆斯•瑟伯对自己的作品始终有清醒的划分和认识。1933年,在“对于一段人生的前言”中,他自认是写一到两千字之间的轻量级作品的作家,而这样的作家,“他们坐在文学之椅的边上,在‘人生’的家里,他们觉得自己从来没有脱下大衣”。80年过去了,和瑟伯当年所认为的恰恰相反,在动不动就雄心勃勃妄图以某个故事描绘出时代大变迁的今天,詹姆斯•瑟伯先生恰恰已经优雅地脱下了自己的大衣,坐在了“文学之椅”的正中间。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