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连城诀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连城诀读后感10篇

2018-01-23 20:13: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连城诀读后感10篇

  《连城诀》是一本由金庸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6,页数:39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连城诀》读后感(一):没有侠的武侠小说

  这是一部没有侠的武侠小说,没有“轻生命,重然诺”的侠,没有“锄强扶弱惩恶扬善”“以武犯禁”的侠,更没有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这里只有一群或可恨或可怜的小人物经历着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

  狄云不是侠,只是一个情商比郭靖还低,跟《侠客行》里“狗杂种”有的一拼的傻小子。他经历了亲情爱情的幻灭之后,心灰意冷地回归雪山,空有一身武功也只是行尸走肉而已了。至于他跟水笙那位没个决断的千金大小姐之间能不能有什么故事就不是我能揣度的了。

  丁典论武功已经不错了,可惜儿女情长英雄气短,困于牢房数年,只为看着凌小姐窗台上的花,要不是窗台上花的枯死估计他就会一直这样看下去。他只是一个痴情的人,也根本没有显现出侠的特质。

  武林上久负盛名的“五云手”万震山,“陆地神龙”言达平,“铁锁横江”戚长发兄弟三个,不仅联手弑师,还互相勾心斗角明枪暗箭几十年,此等小人当然也不是侠。

  恶僧血刀老祖刀法的确是出神入化能力江南四侠也足见其武功之高,但能在江湖中留下血刀恶僧的名号可见他还有他的徒子徒孙们也的确是坏事干尽,不足以为侠。

  江湖上大名鼎鼎的“落花流水”四位,论其武功倒还过得去,能引动四方豪强帮忙可见其声名也还不错,可从强买鲤鱼一段看他们平时也是不怎么把人命放眼里的主儿,锄强扶弱?算了吧。再加上花铁干在雪山中的表现,怎么看也称不起一个侠字。

  其他的为了一部《连城剑法》、一份宝藏闹得天下大乱,最终死于自己的贪欲的众位高手身上,也看不出什么侠的影子

  虽然说起来一部武侠小说中却没有侠实在有点奇怪,但金庸先生在一部小说中把人的丑陋一面揭示的如此淋漓尽致,又能构思出这样的社会中丁典跟凌霜华这一段淡如菊花的爱恋令人叹服

  《连城诀》读后感(二):空心菜

  我老是把狗杂种不识字而窥得天机的故事理解成真正的《连城诀》,可能是受到天书都是符号,且天书价值连城的固有逻辑思维的误导。金庸肯定不是我这么想的,金佛+满肚子的珠宝就是价值连城。

  就在刚才,我还需要仔细回想,把掺杂进来的《侠客行》的线索剔除,突然就想起“空心菜”。

  当狄云从牢里跑出来,躲进空屋子,听到“空心菜”三个字的时候,我猜这应该是他人生中震撼的那一瞬间。

  写书评最好忘记那些电视上的东西,可是我看电视剧《连城诀》的时候年纪已经很大了,六小龄童的花铁干看到一碗肉后作呕的样子,似乎已经刻在了我的记忆里,剜不掉。

  他始终是长在乡下野地里的空心菜,一个纯朴的乡下人。

  命运是不应该捉弄这样的老实人的!

  《连城诀》读后感(三):《连城诀》里最大的那场悲剧

  金庸的小说,唯有《连城诀》看过五次以上,不仅因为单线脉络,轻简易读,更重要的是每次翻读,都必然彻底心凉,黯然神伤,最适合这酷热的夏。

  据说《连城诀》最初名为《素心剑》,素心是佛教名词,金庸对佛学研究至深,并引用至广已不烦累述,于是后来将书名改为《连城诀》,总不免让人深思其中更深的道理

  连城,作为一个词语,总和“价值”连在一起出现,而世间之事,如何论其价值?爱名的,自视声誉最重;好利的,则簇财富为首;大丈夫胸头义气深重,小儿女心中却是“情长”更甚……只是,大家忙着去做有价值的事,争有价值的人或物,辗转反复,兜兜转转,难免舍弃根本,忘记初衷。

  初衷总是简单的,就像主人公的外号“空心菜”,指哪打哪,口直对心,对旁人实诚,对自己认真,无事不可对人言,坦荡荡如明月,这样的人好像也只能在书中出现,无论书里的其他人,还是读书人,都忍不住笑他傻,跟着又无法相信、无法释然,所有人在他明晃晃的映衬下,总像是凭空短了一截的,即便没有他师妹的陪伴,也不能容忍他碍事碍眼的存在

  这样一个本该在十岁前便死掉(另一个空心菜都懂得使眼色了)、或是在真空环境下生存的人,居然到了现实里,遭遇磨难也就在所难免,主人公狄云从开始的愤愤不解,到后来眼见着这世界谁都不相信谁的怪诞情形,终于敢慢慢地相信自己是在规则之外,而作者描述水笙这一与狄云相照应的人物,也更是神来之笔,虽然这有些缺德,但不得不说,也只有“未经人事”,养在名门的天真少女,才能真心感受到狄云的善和真,也只有单纯的心经历了非人的谩骂和污蔑,才能彻底体会到那种委屈伤感

  说到底,《连城诀》讲的是一个“信”字丧失的悲哀个人无信义,双方信任,团体无信用,这些听上去彻底荒唐的事,在人和人的交往完全变成了法则,袒露真心的反而成了欲盖弥彰,心无旁骛的也成了腹黑歹人,从名门的鄙夷和排挤,到真小人的以为同类,再到古寺中众人彻底的疯狂……狄云的心理也从叫冤、仇恨,到茫然不解,厌恶侧目,最终演变成了彻底心死,这时的狄云,在文章的最后,再次遇到以“天下总还有他一个人”为心灵支撑的水笙,故事看似终于明亮,实则却成了最后的黑暗

  这次,他的心里真的什么都没了,还能给她什么?一个空若无物的陪伴?一个貌有实无的慰藉?而只有身边一个敢信又能信的人,他们能做什么?这茫茫然的世界,连雪山都落不得一个清静,他们又能去哪里?

  故事如此戛然而止,彻底结束,终于成就了一场悲剧。

  《连城诀》读后感(四):关于人性

  一下午的时间不加停顿地看完了这本书,结构很紧凑。小说写的是关于武功秘笈和寻找宝藏的故事, 围绕着《连城诀》,写了一群人,关于爱情、关于亲情、关于人性、关于宝藏.....

  从小说来说,主要是借一个未谙世事单纯憨厚的穷小子的眼睛来看这人性中的善与恶。

  利欲熏心的一派:

  1.梅念笙大侠的三个徒弟:弑师、同门相残、连城诀的锁、唐诗剑法改成躺尸剑法、最突出的是万震山晚上梦游砌墙,真是把人性中的恶体现到了极点。

  2.凌退思:为了宝藏不惜破坏女儿的爱情,甚至把女儿活埋。

  3.花铁干:贪生怕死、卖辱求荣,一代大侠为了求生竞吃了自己的义兄弟尸体。

  4.万圭、吴坎:万震山父子为了争夺解药和《连城诀》,父子相斗,万圭师兄弟设计陷害狄云、夺人妻。

  5.血刀老祖:奸淫掳掠,不过光明正大坏人比某些道貌岸然的小人可爱得多。

  6.世俗流言蜚语

  善的一面:

  丁典对梅大侠的仗义相救、凌霜华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甚至不惜毁容、菊友对小姐的感情、落流水三位大侠惩恶扬善、戚芳和水笙的善良

  在善与恶的对比中,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之处。在熙熙攘攘人群中,活一辈子有人为了财、有人为了情、有人为了义。有人为了秘笈为了财富不惜抛妻弃子、残害兄弟、用尽手段,但有人觉得人与人之间的情谊才是最珍贵的,宝藏之类的神马都是浮云......在小说里最喜欢的还是雪谷的那一段,话说金庸好喜欢把主人公置身于一个类似世外桃源地方,比如这里的雪谷、《倚天屠龙记》里的冰火岛等,不过这样的地方着实让人向往

  关于宝藏:不知道为什么在武侠小说里,宝藏总是万恶之源的代表,如何如何追求宝藏的人最后都没有好的下场,这和西方追求财富甚至拜金思潮有迥然差别。难道好人必须都得是清心寡欲金钱如粪土么?不过小说主要批判的还是人的贪念,这个和努力追求财富还是很不一样的,就像梦想家和野心家之间有着天壤之别

  最后说一点:在原小说中,并没有很深入地写到狄云、戚芳和水笙的三角恋情,似乎这是两端分开的感情,不存在竞争。改编的电视剧(03吴樾版)似乎对她们的不同宿命有一点探讨:戚芳命运的悲剧不仅仅是本性善良的缘故,更是封建的礼教、三从四德对古代传统女子的毒害,在凌霜华身上也是同样的表现。而水笙除了善良,更有一种对世俗的叛逆成分,她忠于自己真实情感,这一点在小说中并没有很强烈的突出。

  《连城诀》读后感(五):完全可以拍成恐怖

  都说金庸老先生的小说是越长越好看,他的长篇我也都看得差不多了,好几个版本的电视剧也都看过了,剧情早就了然于心,即使这样,后看的那些小说却还是让我欲罢不能

  根据《连城诀》改编的影视剧我是一部都没看过,以为全新的故事我肯定不会有很多看电视剧带来的对角色的刻板印象结果却是迟迟读不下去,这个不长的故事我拖拖拉拉看了一个多月才看完。边看还变叹气吐槽真难看。

  这故事的情节跟《笑傲江湖》一脉相承,准确来说说《连城诀》这是《笑傲江湖》的练笔之作。狄云爱了一辈子的师妹戚芳,因为种种误会,最后嫁的不是他。戚芳连死都跟岳灵珊很相似,都是被自己的丈夫杀死的,即使知道自己的丈夫不是好人,也愿意去救,小师妹们都是贤良淑德、从一而终的,太善良、太笨,而且都死得这么无辜,也许就是因为这样,她们才总是让师哥们惦记一生一世。之所以狄云这么苦逼,全是因为他性格不好,他也有令狐冲的侠义之心,也讲义气、重情义,但是他过度自卑、愚笨、又不相信人这点让他多走了弯路,所以他最后走向苦逼,而令狐冲却笑傲江湖了。真是性格决定命运啊。岳不群比戚长发还好点儿,至少不会怀疑自己女儿吧。一个穷极一生追求《辟邪剑谱》,另一个装傻充愣寻找《连城剑法》。

  全书最好看的地方是丁典和凌霜华的爱情悲剧(对我来说是这样,因为我是个言情控,哈哈),可惜太短了。整本书都是阴郁、自带恐怖音效的。本身故事并不出彩,情节也蛮老套的,还又臭又长,所以《连城诀》在金庸的作品翻拍榜上不红,按情节来说拍成个二、三十集电视剧不成问题,但是估计看一半观众就纷纷弃剧了。所以呢,应该改编成恐怖电影,那就完美了,找徐克拍倩女幽魂那个特效团队来拍,准行!

  狄云有被砍手的情节,他前面虽然土,但怎么也是个意气风发小伙子,后来遭到变故,变得变得又老又丑又蹉跎,戴个人皮面具出场吧,怎么感觉像《夜半歌声》。死尸砌墙还住人,死尸没死又爬出来继续害人,贞子从电视机爬出来,戚长发也可以从墙里爬出来啊。《门》里面陈坤不是把杨幂的尸体也给砌到墙里了吗?师徒、父女、父子之前全无信任,随便谁都可能是把你干掉的boss。

  其实改编成像仙剑那样的游戏也不错,最后狄云修炼成功,一举击败大小boss,最后ending的动画是,夕阳下狄云骑着马,带着空心菜,走到山洞前,然后水笙妹妹出来奔向他俩唱“终于等到你,还好我没放弃”,游戏通关了!

  《连城诀》读后感(六):恶多善少

  金庸在连城诀里,有点歇斯底里。

  他几乎描写了一个地狱式的社会。他将人类社会关系极尽地恐怖化。

  所有依据,都是一句话,“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他把人性那些最黑暗的东西全翻了出来,亲情,友情,爱情,一文不值。

  真是,若为金钱故,何事都可抛。

  若这,只为突出少数几个人的善良,正义,似乎有点过。在读过后记之后,我总觉得金庸是在为和生讨一个公道

  陈年往事,当事人都灰飞烟灭了,也就只能骂骂众生了。

  我说不清楚,性本善恶。或者这根本就是一个违命题。

  我认为,善善相报,自然因果。恶恶相报,也自然有因果。

  善可积,恶也可积。

  善在通常情况下,必是能使人幸福的。

  人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会把行善给传承下去。

  恶在通常情况下,必是能令人悲苦的。

  人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会再去作恶。

  然而,如果一个社会,大部分人,行善被污,作恶得利。

  那连城诀中的社会就会真实展现。

  善无良果,无人行善。恶无惩治,人人作恶。

  不过,我到是真的不赞成刻意地去扬善抑恶,表面文章做得越多,善恶越颠倒,到头来,目标结果成反比。

  一个优良的社会,扬善抑恶方面,不应该是做口头文章的。从本质上去解决问题,才是最好的。

  很多人会讲心是本质。我说也对不也不对

  心是本质,但心是不能改的。一是没法改,二是就算改也不知道结果。这反而成就了虚伪

  与其如此,到不如退而求其次

  让行善有资本,让作恶血本无归

  人的贪嗔痴,都有,既然人人皆有,人人难改,那就以贪嗔痴来治贪嗔痴。

  一个贫富差距很大的社会里,为什么总有那么多不公正。

  就是因为善无本钱,而恶贯满盈

  大多数人生存都成问题,拿什么去帮助,拿什么去抚慰,拿什么去施舍。

  而少数人,富可敌国,却欺男霸女,巧取豪夺,到最后,一切恶果,拿钱了事。

  善无所为,恶行大棒,这个社会就完蛋了。

  讲到底,你也知道我要讲什么了,物质是精神的基础。对的。

  我们改革开放也快35年了,我们不能说我们没有物质,但怎么就没产生精神?这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我不知道还来不来得及,这个社会是被力挽狂澜呢,还是就一直堕落下去。

  很多人都移民了,这跟狄云,水笙跑到雪谷里去隐居,是一个道理的。

  见不得恶,更不想作恶,躲呗。

  《连城诀》读后感(七):我知道你终于会回来的

  多年前,我在疾驰的奔往家乡的火车上看完了这部小说。那是一本盗版书,将《白马啸西风》和《连城诀》放在了一起。同《白马啸西风》的温婉忧伤相比,《连城诀》无疑是阴暗而残酷的。

  人性之丑恶,在这本书里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随意说几个,汪啸风在雪消之后来到山谷,看见了表妹,却又疑心她遭人玷污:“这半年中他在雪谷之外,每日每夜总是想着,表妹落入了那两个淫僧手中,哪里还能保得清白?但只要她性命无碍,也就谢天谢地了。可是人心苦不足,这时候见了水笙,却又盼望她守身如玉。”(P275)

  又如众人追赶血刀老祖,路遇大雪崩。只有落花流水四位大侠闯进了雪谷,余下众人以为这四人已然没救。书中写道:“有些人心中,暗暗还存在一个念头,只是不便公然说出口来,南四奇和铃剑双侠这些年来得了好大的名头,耀武扬威,不可一世。死得好!死得妙!”(P198)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这本书里,除了三位主要女性角色之外,其余的都是男人,且几乎没有一个好东西。

  恶人也分层次。像血刀老祖,恶得明显,恶得坦荡,几乎有点可爱;又像花铁干,本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大侠,却在危机关头,埋藏在内心的邪恶阴暗念头被通通激发了出来,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猥琐的伪君子;但像戚长发,用心险恶,隐藏之深,可称书中第一恶人,《天龙八部》的四大恶人加起来,在他面前也只是小巫见大巫。

  书中的人物设定,大量地采用了反笔。比如丁典,一开始从狄云的角度写,将其塑造成一个大恶人的形象,后来随着情节推进,读者渐渐发现这是一个重情重义的英雄。又比如戚长发(总是绕不过他),先前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谁知道后来却是那样一个心狠手辣之徒。

  多年前,除了这让人倒吸一口凉气的丑恶之外,吸引我的,是丁典和凌霜华的爱情。那是残酷、血腥,却又奇怪得美到纯洁无比的爱情。不知道有多少人从此记住了“人淡如菊”这个词。那个从未出场过、只在别人的叙述中存在过的小姐凌霜华,那个用刀子划破了自己的脸的凌霜华,那个临死前还在棺木上刻字的凌霜华,成了不朽的传奇。

  金庸笔下的女性角色,绝对是光芒万丈的。除了上面的凌霜华,这本书里的水笙、戚芳,都是正面角色,而且性格丰满,令人同情。水笙虽然着墨甚多,心理变化的轨迹也一清二楚,最末尾的惊艳出场也令人荡气回肠,但对我而言,还是有些平庸。因此,我更喜欢苦命的戚芳。喜欢她的善良,喜欢她的笨,喜欢她对狄云深深的爱,喜欢她远走高飞之前救了自己丈夫、却被后者杀死的蠢。她临死都不知道自己的爹爹竟然是那样一个大恶人,却未尝不是一种解脱。

  所以,美丽的爱情,永远都是悲剧的。而悲剧的中心,就是悲剧的女主角。

  因而对男主角狄云,我倒只是同情而已,因他毕竟有一个好的结局。而狄云的故事,倒不如后记里,金庸所写的那个和生,让我有一种亲近之感。

  这个小说无论从人物设定、还是悬念营造方面,都堪称上乘之作。加上长度适宜,简直就是一出活生生的迷你美剧。

  众所周知,美剧的精彩之处,就在于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悬念的挖坑填坑、人物关系的错综复杂以及节奏的明快有致。这本《连城诀》也是一样。

  从一开始就埋下悬念(戚长发去了哪里?连城剑法究竟有什么奥秘?),一直到最后才解开。而中间的种种,除了不断地抖包袱,挖坑填坑之外,其余的情节,更像是单元剧,与主线关系不大,侧重于主人公狄云的历险。而到了结尾部分,才又重新回到主线,精彩连环,令人欲罢不能。像不像美剧一般的故事结构?

  还有,这本小说里将人的尸体砌于墙中的创意,实在是brilliant!丝毫不输于Dexter,以及Criminal Minds里的众多心理变态的杀人犯。

  在前几章,金庸的叙述均以狄云为唯一视角来进行,到了后来,笔力渐渐分散,水笙、戚芳等人的视角也加入了进来,还有各人的心理描写,却也难为金庸了。

  书中对景物的描写颇多,我却偏爱他对湘西农村的景色描写。那一派宁静的田园风光,只该以纯净无邪的乡村少年恋爱故事相配。只可惜那转瞬即逝的美丽,竟成为黑暗、丑陋、血腥的人间图景里,最不起眼的一抹亮色。

  狄云在多年后重返荆州、重返家乡,心里不停地念叨着“我永远也不要回到这里”,反复几次提起。有意思的是,结尾却以水笙清脆的一句“我等了你这么久!我知道你终于会回来的。”戛然而止。像极了美剧season finale的最后一个镜头。

  “我知道你终于会回来的。”这是书中最美好的一句话。

  《连城诀》读后感(八):2017年的第一本书,居然是这样绝望的

  (2017年,我想记下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用过的护肤品,做过的运动;2018年,换一个活法)

  小学高年级与初中之际,字认得全了,经常看一些小说。

  这本连城诀就是那时初读的,连同当时的许多武侠小说,还有些阳光姐妹淘、幻城、梦里花落知多少之流的畅销书,也都是那时初读的。后来,全都给忘记了。

  元旦假期开始,打了场彻夜的麻将,昏睡了一天之后,看了不知道哪个台的跨年演唱会。周华健唱了几首歌,这难念的经一下就吸引住了我,以前看电视剧的时候,看到慕容复在海边的背影,就换台了。这演唱会上,周华健唱得稍微慢些,舞台氛围也很好,这歌我愣是反复听了4、5遍。吞风吻雨葬落日;欺山赶海践雪径,这歌词简直要好过太多编成册的诗词,比现在流行那些狗屁不通的古风,高明到不知哪里去了。后面的两手天下有情人和刀剑如梦也是好听得不得了,一时间感觉自己豪情万丈,澎湃得不行。

  在网上搜搜,还有什么好听的武侠歌,听到了沧海一声笑。仔细回忆了一下,竟有些忘了笑傲江湖,于是把2001年央视的电视剧翻出来看了一遍。两天时间,看完了40集,电视剧拍得很好,令狐冲是我最喜欢的金庸男猪脚,有情有义的浪子。令狐冲和岳灵珊的感情,是与狄云、戚芳有些相似的,美好的初恋,香消玉殒。但是仔细一想,连城诀的情节也记得不真切了。就把连城诀翻出来看了看。这些主流的电子书app里竟然都没有,从金庸网找到了电子版。

  背景如上,接下来记录一下读这个故事的感受。

  啰啰嗦嗦一大堆,毫无文字的美感可言。可能是此生都无法靠文字吃饭了,好在也不需要什么看客,只是给自己留个纪念。

  金庸写这本书,是用一种淡淡的平铺直叙的语调,也不同情,也不悲愤。但是让人读上去就那么压抑。我猜这狄云可能是所有男猪脚里最苦的一个;最苦的男二,可能是丁典了吧。总之,这个故事,太苦了。好人如狄云戚芳凌霜华丁典梅念笙水笙,除了猪脚光环笼罩的两位,都不得善终;除此之外,其他全部都是坏人。不好不坏的路人,如水笙的男朋友、梅铁干带来的江湖人士,都是极易被煽动的蠢货,蠢本身就是罪恶。

  这个故事,是从4日的凌晨过几分开始读,睡了一觉,醒来之后来公司读。杂杂碎碎的事情掺在一起,反倒联想到一些。雪谷里梅铁干带来的江湖人士,争着要杀小恶僧,跟那游行砸日本车的暴民有什么区别?宝藏前后那章节,人手一本唐诗选集,明知买了也找不到关窍,但还是买本更放心,这让我想到了一个卖保健品的闺蜜,哈哈思路好乱。

  但是这本书的传奇,还在丁典和凌霜华吧。

  这故事好像是一个地下的世界,有蛇蝎(万、戚、言、凌退思),有蠕虫(万的八个弟子、梅铁干、血刀老祖),有灰尘(不正不邪能力不济的蠢货们),有莲花(狄云),而那微弱的光明和希望,则是丁典凌霜华。如果没有他们,整个故事可是要绝望死了。

  此前我从不知这世上还有这样的感情,初读时还小,并不知道情爱是怎么让人神魂颠倒肝肠寸断。

  丁典本是个中产家庭的小孩(我猜跟史进相似),年轻时不幸目睹了万言戚三人杀师盗书,又不幸被临终拖书。后来被有所图的人骚扰,屌丝无罪,怀璧其罪。我躲还不行么!大漠边疆许多年,他在花会上遇见了凌霜华。这个名字真是好,人淡如菊,寡淡冷艳。全书我最难过的一句话,是丁典说“那天,我在凌府外坐了一夜”。他们定情前的所有沟通,就是早晨丁典来到凌霜华窗前,凌霜华开窗,换一盆鲜花,撇一眼丁典,关窗离去。经历了丁典生病,凌霜华搬家,3个月后。再次相见。

  金庸的笔调淡淡的,但是不得不让人联想,这三个月,凌霜华开了多少次窗,换了多少次鲜花,设想过关于丁典的多少中可能。丁典在病榻,是多么想插翅赶去看上那窗帘后的人一眼,寻不见凌家人时,又是怎样费劲心机去找。这些,金庸都没有说。只有再次相遇的三天之后,开口说了二人之间的第二句话“是生病了么?可是瘦了许多”于无声处听惊雷!

  凌霜华为使丁典活命,毁容不谈;发誓此生不见丁典不谈;单说她活埋的棺木上写下的“丁朗丁朗,来生再聚”,看得我脊背发凉。她是得有多少的恨,多少的爱,多少的不甘,多少的绝望。

  丁典在狱中,日日看着鲜花,那是他生命里的光啊。鲜花枯萎时,他绝不担心她移情别恋,他那么坚定地信任凌霜华对他的情义。

  再说戚芳,金庸也不知道有什么情节,好像金庸小说里的初恋,都惨兮兮的,岳灵珊、朱九真、华筝,要么劈腿,要么恶毒,要么不可得。戚芳也是一样,狄云肯定是爱戚芳的,戚芳也肯定是爱狄云的。但是狄云被冤时,她跟狄云可是最亲近的人啊,就算全世界都怀疑狄云,她出于了解和信任,也应该坚定地站在狄云身后啊。张无忌这人虽然讨厌,但从信任赵敏这个方面来看,倒真是他人生中为数不多的优点之一。

  我念书的时候,看过一个片子,叫危情3日,讲了一个美满的家庭,妻子被控告谋杀,证据确凿,妻子后来也认罪了。只有男主,这个丈夫,他甚至都没有问过,找律师、策划越狱、托付孩子,一桩一件都做好,后来连女主都劝他放弃,但他还是最终救出了女主。爱情不该是这个样子的嘛!戚芳那是什么鬼!

  整个故事的悲剧起点,就是戚芳的美貌。美貌,也是罪。

  狄云此人没什么可说的,白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被现实打击得跟狗一样,还是积极的,骄傲的面对生活。他出雪谷的时候,就坚定是还要回来的,外面的人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水笙,黑富美。没了。

  说到这里,感觉金庸还是很奇怪,63年连城诀,苦得一逼;66年天龙八部,没一个人能顺了自己的心愿,全被宿命摆弄;67年笑傲江湖,出世避世的愿望更是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72年鹿鼎记,根本不是武侠了,武的部分没什么浓墨重彩的描写,侠的部分,更是逆侠义而行。所以这些年,金庸经历了什么?

  知乎上,有个人说,这些人总拿武侠小说里的人自比,说了好些个:自比张无忌的人是优柔寡断又少谋;自比杨过的人是自私自利又到处留情;自比令狐冲的人是胸无大志还懒。太有道理了!我就是自比令狐冲的懒人。

  也忘记了是知乎还是豆瓣还是天涯还是贴吧,有个人说看完武侠还拿出来讨论的都是现实里不行的loser。这话一点也不中听,我不觉得自己是loser,我爱武侠世界,我爱加勒比海盗。说到底,我爱自由,我敬佩敢于追逐自由的人,我希望能在苟且的生活之外,有个自由的世界可以逃遁过去。仅此而已。

  《连城诀》读后感(九):(金庸系列)之《连城诀》(连)

  说老实话,读《连城诀》的时候,我一直都是头皮发麻的感觉。人性的丑恶在这本书中揭露的不留一丝余地。几乎没有一个好人,除了男女主角之外。

  虚伪、淫邪、谄媚、邪恶.......

  一般情况下,武侠小说都采用浪漫主义的笔法写出,主人公往往历经磨难最终成为一代武林宗师,抱得红颜归,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正如王朔所说,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往往能够化险为夷,危难时刻总会有贵人相助。这是所有武侠小说的桎梏,但作为给读者带来感官刺激而不是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来说,武侠小说正是需要这样才可以充分引发读者的想象力,让沉溺于仗剑天涯的生活的读者们在幻想之中无限飘起。也正因此,许多不合常理的事情就会涌现出来,作为书中的反派,纵使聪明过人,狠辣无比,最终在主人公面前总会变得很蠢,这些蠢往往经不起推敲,但读者也并不在意这些,因为跟聪明伟大的主人公比起来,任何人无疑武力或是智力都要低上一些。那些凭借奸诈(或者聪明)最终在武林争得一席之地的反派们,在主人公面前往往显现不出他们应有的毒辣,而一次次的放过主人公或是被主人公杀死。

  相较之下,《连城诀》要现实许多,书中人物差不多个个阴险毒辣,如同天天过愚人节一般满口假话,坏人太多、主人公风光太少很可能是《连城诀》不是非常受欢迎的一个原因,而从逻辑上来说,《连城诀》是相当严密的,书中人物基本上保持了始终如一的形象,坏就坏到底,作者也没有让坏人们只是因为遇到了主人公就变得很蠢,他们始终保持着奸猾的性格,无论是对敌还是对我。好在书中大多是坏人,他们的奸诈狡猾往往最终导致了自相残杀,使读者读起来快意依然。

  所以说《连城诀》是不同于金庸其他小说风格的唯一一部作品。

  这个故事的联系非常紧密,而且创造性也很高。但丁典和凌霜华的故事全是从司汤达的《巴马修道院》借来的,比如凌霜华发誓终身不见丁典,如果破誓,自己的母亲就会下地狱;凌霜华在窗口放花和丁典通信号,等等。或许对于金大侠这无伤大雅,但着实使读者,专家感觉逊色三分。

  有人说这样写武侠小说是失败的,因为他太注重对人性的揭露而少了太多侠义江湖的浪漫气息,而读者读武侠小说的初衷仅仅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快感,不是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心态。然而,谁又规定过武侠小说一定要那样写?读武侠小说也一定要是那样的心态呢?或许正是一直以来作者和读者的刻意误解才使得武侠小说一直被摒弃在思想文学的边缘之外,始终未能登大雅之堂吧!

  《连城诀》读后感(十):看到毛骨悚然

  口碑不错,就想看看,以前断断续续看过电视剧,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花铁干吃人这段了。

  最近终于从头到尾认真看完书,花铁干、戚长发、万震山、凌退思这些人的恶让人看到毛骨悚然……

  本书没有我们熟悉的金庸小说中的聪明人,每个人都很真实,狄云就是个实在的普通人,戚芳嫁给万圭有点突兀,不知道为什么她对狄云没有起码的信任感。还有就是,心狠手辣的戚长发怎么会养出戚芳和狄云这种情深意重的人呢?

  书中的几对情侣丁典和凌霜华最让人感动,俩人至死不渝,直到最后才知道原来凌霜华是知道秘密的,她能一直忍着不说,这让人有点不可思议。

  结局有些匆忙,安排戚芳的死就是为了狄云和水笙在一起。可是狄云对水笙貌似没有爱情吧?

  由于这快一年看的书的关系,我承认我现在的思维已经变化了,不在是个“好读者”,看到不合理的情节总是会感觉出来,比如:

  1.既然狄云可以把丁典火化,为什么水笙不能把她爸爸水岱火化,这样就可以防止被花铁干吃掉。

  2.万圭中毒的毒血为什么后来万震山中的反而更深。(这个情节类似杨康中毒那段)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连城诀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