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城诀经典读后感10篇
《连城诀》是一本由金庸著作,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2.00,页数:32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连城诀》读后感(一):最苦最恶也最美
惨惨惨!狄云遭人陷害,青梅竹马的师妹为人所夺,自己锒铛下狱,数年不见天日,一度要含恨自杀。好不容易找到的授业恩师,一转眼就要暗害于他。其他的人更不要提,断指断腿,穿琵琶骨,拔光头发,全是拜他们所赐。
恶恶恶!万言戚三人为了连城诀可以害死师父梅念笙,师兄弟间又互相猜疑勾心斗角;凌退思为了宝藏可以将女儿的爱人关在苦牢之中严刑拷打,逼的她不惜毁容甚至将她活埋。落花流水四人结义金兰,可花铁干被困雪谷时竟然吃掉了兄弟的尸体。
狄云从离开沅陵到归隐雪谷,没有一刻是开心的,所遇之事更是耸人听闻。他的悲惨际遇恐怕只有林平之、游坦之能够匹敌。还好有丁大哥和凌霜华的凄美爱情,就像透过苦牢的窗户所见的那盆绿菊,远远地便能闻到清香,掩住了牢中的恶臭。还有戚芳在烛光下的祷告,要是狄云知道,再黑暗的牢房也能照亮。
终于,世上的真恶人伪君子都被他们日思夜想的宝藏毒死(虽然这样的结局有点牵强),大仇已报,心愿已了,可绿菊和烛光再也闻不到看不见了。唉,对这遍布凶险的江湖已无眷恋 ,他不自觉地回到了藏边雪谷,惊讶地发现水笙正在雪中等着自己。“我知道你终于会回来的”,所谓苦尽甘来,大致如此吧。
《连城诀》读后感(二):人和人的命運
後記中說,書是由兒時家中一位長工的真事上發展出來。讀之,與狄雲的經歷果然頗多相似。小說當然不能簡單複述。金庸常說他寫小說是爲了寫人性,但個人以為他的一些作品社會政治性更強,《連城訣》才是把人性寫得徹底,悲劇而不煽情。
人有三。一是好人,一是壞人,一是中人。所謂徹底,壞人當然要壞得徹底,將種種陰毒、殘忍、狠辣、卑賤的品性全部發揮出來,絲毫不留情面。戚長髮、花鐵干之流是。好人自然無所謂好得徹底,總是人無完人。於是只有讓他們受點委屈,確切地說是逼上絕境,然在此絕境中又矢志不渝。狄雲、丁典是。還有一些普通人,他們不能做英雄,也不會做奸邪,卻常常為奸邪所惑、或誤會好人。戚芳、水笙是。
好人最後雖然成了大豪傑,卻只有在最後才獲得了自由,而且僅僅是“消極的自由”。狄雲本來是個稀鬆平常、呆頭呆腦的鄉下小子,卻無端地受盡冤屈與磨難。種種因緣際會之下,他又成了身負絕技的大英雄。無論前後,都既非他所想,也非他所願。《倚天屠龍記》的後記中,金庸評說張無忌是一個軟弱的人,時時受外界左右。而在《連城訣》中,狄雲倔強、剛毅、篤實,至少在大部份時間里,也仍然擺脫不了命運的捉弄。最後隱遁雪山,很美,也很消極。
從精彩、緊張程度來說,確如以前一位同學所說,比之電視版稍遜一籌;但電視版增加了一些情節,跟小說比起來又有蛇足之嫌。
不知道爲什麽要在血刀門一節花費那麼多筆墨,似乎跟“連城訣”這個線索的關係不太緊密。水笙對狄雲來說,好像也不是什麽重要人物。兩人之前互相都無愛意,結局不免有些突兀。
《连城诀》读后感(三):大梦长寝。
终于读完了连城诀。格外的沉重。
并不很长的故事,却是从前念书时便翻读却一再搁置的小说。
或者潜意识里,从来都是排斥这样的黑暗,还有不堪。
心惊。对于书中的那个世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善良竟是如此脆弱。
父子相残,父女猜疑,义气相悖,手刃恩师。
人性里的丑陋在这个故事里被揭露的淋漓尽致。
武侠梦,是从少年时起便一直在做的。但这样的武侠世界,却是难以想象。
我不知道凌退思在亲自将未咽气的女儿钉进棺木时是以何种心情。
起初见他于棺椁之上涂毒以杀害丁典,已觉得此人毒辣不堪。
最后没有想到的时,凌霜华,那个人淡如菊的女子竟是死于生父之手。
丁郎丁郎,来生来世,再为夫妻。棺木上的那一行刻字是凌霜华留在这世间最后的美好。
爱是她的信仰。她是丁典的信仰。生不能相守,死后同葬。大概这是唯一的结局吧。
狄云。这又是一个金庸式的悲剧人物。老实憨厚的师傅,青梅竹马的师妹。
如果一切都是朝着平坦的道路来行进,也许故事的走向会不一样把。
狄云会和师妹成亲,在乡下开一间武馆,奉养恩师,过着平淡如水的幸福生活。
但这世间偏偏有着连城诀,偏偏他的师傅还有他的师伯一个个野心勃勃。
而为了他们的野心葬送的是他和戚芳青梅竹马的情谊。还有狄云的青春年华。
那么些年的牢狱生涯。没有人明白。没有人理解。生生的冤屈。深深的苦楚。
很多时候,那个少年憨厚的少年都是生不如死的吧。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索性有了他和丁典的那一段兄弟之情谊。否则,是那样漫长孤苦的生旅。
有了再高深的武功又怎样。得到了连城诀又如何。都是虚无缥缈的呀。
终归这一生,狄云期待的不过是和戚芳在田间嬉戏,笑看梁山伯与祝英台吧。
然而那样单纯质朴的心愿,也还是如镜花水月般的破碎了。
不是没有怨过戚芳,十几年长大的情谊,岂是一场离间计便轻而易举的就破坏的。
那般的不信任。生生的辜负了那样深厚的情感。狄云之不信,亦是狄云之不幸。
但当她温柔如水的唤着那个孩子空心菜之时。最后的一丝不甘也变得烟消云散。
时难世艰,戚芳也是别无选择,被这眼前的现实,被一串串奸计推走到如今田地。
依旧是善良的女子啊。在柴房里送走了昏迷的狄云,为他安排了后面的生路。
在可以逃走的前夕,返回万家,营救豺狼一般蛇蝎心肠的公公与丈夫。
最终戚芳还是死在了丈夫的手里。那一把刀刃插的凶狠且毫不留情。生生要人性命。
狄云的梦,破碎的太过遥远而彻底。这一生他所坚持与信任的,到底还是一一幻灭了。
所幸最后的最后,在一切尘埃落定,当他带着空心菜回到雪山之时。
还有水笙在那里等着他。是那样温暖的笑容呀,足够明媚此后的一生吧。
《连城诀》读后感(四):狄云——我这一生都是被人冤枉
看完《连城诀》真的觉得感触蛮深的,《连城诀》读后感。也许最近发生了太多的事联系起来发现真的有写些感想的必要了。首先主要人物当属狄云,其次是丁典虽然他的戏份不多但他还是贯穿了整个小说的,还有就是戚芳水笙两位美女啦!还有最最衷情的凌霜…还有恶毒的三个师兄弟!梅念笙的三个弟子,也许是师傅教出来的,可没一个好东西,而且一个比一个阴险!这样的徒弟,确实没必要传他们什么,只是他们有了一身功夫,就如高科技人才去犯罪,可怕!不过,最后都没有好死,害人的,被害的,这样个结局就够了
总体来说故事是比较不错的,当然仍然有一个笨头笨脑的傻小子在金庸的笔下成为一代大侠,不过这个傻小子却更惨些,这个故事的由来在书的后记中有写,是因为作者身边的真事加以想象而来,同情傻小子的时候未免对与傻小子对立面的人物不满,书中经常出现的一句话是:我这一生都是被人冤枉。确实,狄云受罪真的不少,也反应了在强悍且不讲道理的人面前已经不能用道理说话的真理了。
也许,所有的一切都是源于财富的争夺,在财富面前,什么师徒情、爱情、亲情一切都变的苍白,几乎所有人都是坏的,但还坏的那么虚伪,甚至不如血刀老祖,他是赤裸裸的坏,大家都瞧着;而其他人,坏却装着正人君子的模样,可最终,在财富面前,大家再也不需要伪装了,露出了本来面目!可财富有时也是可怕的,虽然得来费尽心机,可最终伴随着财富,大家都去了.....这就是人性的悲剧,生活中不正是这样吗?
《连城诀》读后感(五):跨越文化的复仇
不知是有意为之还是纯属巧合,金庸的《连城诀》与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竟有如此多的相似之处。
1 主人公的性格
狄云生长在与世隔绝的乡村,十几年来从未离开一步,自然是傻小子,愣头青一个。基督山表面上虽然是个水手,貌似与人接触的机会很多,但还是完全不谙世事的样子。多年水手生涯免不了与商人军人甚至是海盗走私贩子之类三教九流的人接触,竟然完全“出淤泥而不染”?这答案也许只有大仲马知道。除此之外,两个人都善良的有点虚假,深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准则,觉得全天下都是好人,被人陷害多年后仍不知谁是祸首。
2 主人公的经历
度过了十几年单纯而美好的生活后,两位主人公都走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拐点。狄云第一次离开山村,并且进入了大都市,大开眼界。特别是这一路还有青梅竹马的师妹戚芳陪伴,自是好事一桩。而基督山更是双喜临门,刚刚被晋升为船长,在事业上高歌猛进,又要迎娶相恋多年的渔家女美蒂西斯,有情人终成眷属。表面上看来,二位主人公的生活将变得无限美好,然而风云突变,二者不约而同的遭人陷害,锒铛入狱。这边是同门师兄弟见色忘义,那边是同事情敌加上一个心中有鬼的检察官,总之都是由妒而生恶。狄云在里边呆了五年多,受尽凌辱后结识了高人丁点,得其指教终于明白了仇人是谁,在这期间戚芳已经嫁给了仇人为妻。基督山更惨些,一关就是十几年,同样得到了高人法利亚长老指点,明白了整个阴谋,在这期间美蒂西斯同样嫁给了仇人。
3 主人公的结局
出狱后,狄云逐渐习得传世武功,最终大仇得报,选择了在川西雪山中度过余生,在那里有情愫暗生的水笙守望着他。而基督山则靠着意外得来的亿万财富复仇成功,最后散尽家财,与侍女(实际上是情人)爱戴在遥远的海岛上了却此生。两者都是喜剧收场,主人公都超然脱俗,不约而同的选择了避世而去。
4 道德伦理模式
同样是复仇情节,同样刻画出一副副丑恶的众生相。譬如《连》中的花铁干,万震山,万圭,又譬如《基》中的莫索夫,邓格拉斯,维尔福等。虽然东西方人种不同,但人性的弱点是相同的,贪图名利,自私自利,嫉贤妒能,人皆有之。两部小说都将人的这些弱点不断放大,终于定格在罪恶之上。令人惊诧的是,两位作者对于复仇方式的安排也是惊人的相似。主人公虽有深仇大恨,也完全有能力手刃元凶,然而最终的结局却都是元凶们自己惩戒了自己。关于基督山,我在以前的文章中已经分析过,仇人们的结局并不直接与基督山的复仇行动相关,多半是由于他们自己的的恶行所至。《连》中则更为明显,细细看来,没有哪个仇人是狄云亲手是杀死的(不是仇人的血刀老祖除外),事实上最终都是由于贪财而死。于是,时空坐标相差巨大,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两位作者同样通过自己的妙笔演绎了‘天’对于人性中丑恶一面的惩罚,或者说上帝对于徇私,背叛,贪婪这一个个罪恶面孔的复仇。看来不仅人性的弱点相同,“自做孽,不可活”的道德伦理模式也是相通的。
5 故事的精神
特别难能可贵的是,两位作者都在复仇的故事中融入了’宽容‘的思想。狄云将解药送给了仇人万珪,而基督山最终放过了仇人邓格拉斯。我以为,这两个情节恰是两位主人公人性的闪光之处。这也使得两个以复仇为主要情节的故事得到了升华,在鞭笞恶的同时褒杨了善,在揭露人性弱点的同时也探索了人性的优点,两位作者的大师风范与此可见一斑。
当然,两部小说有许多不同之处,这使得二者并不雷同,各具特色。《基督山》描述的是一个现实的世界,又定位于上流社会,人们的活动准则是法律。而《连城诀》铺陈的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即所谓的’武林‘,在这里人们的道德准则主要是侠义。因此基督山不能如狄云的手起刀落那般潇洒(尽管狄云没那么做),而狄云也不需基督山那般精妙安排。虚拟的武侠世界里复仇靠的是武功,而现实的上流社会中复仇靠的是财富。《基督山》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家庭中似乎没有什么亲情可言,夫妻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仿佛陌路人一般,家家如此。作者对这一现象描述得如此自然,仿佛本该如此,着实令我震惊!更有甚者,还有人为了获得遗产而毒杀全家。而《连》最大的亮点则是雪谷中一战,所谓的正邪全颠倒过来,”行侠仗义“的花铁干
霎时间禽兽不如,而恶贯满盈的血刀老祖竟也焕发出人性的闪光,一改过去武侠小说中正者无善不为,邪者无恶不作的模式,在人性的挖掘上达到了新的高度。
由此可见,两部小说的巧合是偶然又是必然。值得一提的是,两位作者创作这两部小说竟然都是以真实事件为蓝本,可见社会之不公平处处有之,时时有之,幸运的这样伟大的作品能给世人带来一些思考,建立一些良知。
愿天下蒙冤者得以昭雪!
《连城诀》读后感(六):妄贪连城,一善成诀
图书馆呆久了也有点坐不住,骑车去滨海路逛了一圈,还是三年前的老样子,来来去去的汽车却多了一些,还有好多外地的车牌,北京的上海的海南的,流过这条并不宽敞的路,汇集到了海水浴场前。
一时起念要看《连城诀》,下了电子书存在手机里得有一两年了一直没看。第一次听到这书的评论还是在徐龙那里,后来一直瞎忙就忘了这回事。
开始容易,停下来就难了。不长的一本书,情节很紧凑,这是第一观感,开始时狄云和戚芳练剑还颇有点青梅竹马的乐趣。但是越往后看越是心惊,开始时营造的温馨氛围一扫而空,就像步入了但丁《神曲》中地狱之门,门上刻着“入此门者,当放弃一切希望”。心中憋闷得不行,狄云所承受的种种苦难仿佛在心上一下下敲打,声音却闷在胸腔中出不来。读完全书,窗外暖和的午后阳光竟也有点不真实的感觉。
通篇人物无数,一般意义上的好人却寥寥无几。就连名列落花流水四位大侠的花铁干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也被心底潜藏的恶所吞没,变成一个为了保护自己不择手段的人。人的贪念所开出的恶果在书中展现得淋漓尽致。看书的时候,我本以为是爱让狄云挺过了重重苦难,掩卷细想,却是狄云心中的善念让他一步步走了下来。在狱中他善待丁典,虽是丁典打他骂他也不想害丁典性命,这才引出丁典救下寻死的狄云一节,后来也是多亏血刀老祖念他良心不坏才在雪峰环绕之中活了下来,又是因为不忍见万圭死后戚芳无依无靠而留下解药,这才引出连城宝藏,让这些罪恶之人罪有应得。狄云经历了多少误解和陷害,到最后师父要杀他他也不忍心报复师父,这种品格多么难能可贵。因善而爱,因善而恨。狄云、戚芳、水笙,以及丁典、凌霜华,仿佛黑暗中两团明亮的火焰,告诉天下熙熙攘攘利来利往的贪婪之人,在这绝望的地狱之中仍有一点希望。
贪为百恶之源,善者救人自救,我想这是金庸老先生要传达的意思。在此之外,我想善是一个人自己的事,不是因为别人感激自己而善,也不是贪图名利而善,应该只是人心中最基本的宽恕和仁爱的体现。别人作恶,别人陷害,不是你自暴自弃沆瀣一气的理由,别人终究不能捆着你去作恶。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是以恶制恶,而是以善制恶。善不是别人骑到你头上了还逆来顺受,善是你反过来把他打倒在地之后能够不骑到他头上。一念之差,云泥之别。
愿世人都向善,愿罪恶都伏诛。
《连城诀》读后感(七):非典型金庸
揣摩连城诀这本书的用意
1.为受奇冤的老仆“和生”和仗义的祖父伸冤和控诉之作
2.揭示抛开侠客和运气,真实的社会更多是人性的丑恶和利益驱使下的扭曲
3.多少钻营的人为了一个被人设下的诱饵相争,却忘了人生的价值和人性的基本
4.位高权重名声显赫之辈,可能最是心狠手辣丧尽天良之徒
5.善良者、痴情者容易被利用,怀璧者容易招来杀身之祸
发现本书的特点
1.男人除了傻汉痴汉,全是恶人,但女人全是好人善人;
2.金庸书里大多是傻人有傻福,这本书是傻人受尽欺骗冤狱背叛侮辱,然后有点傻福,世界还是恶人的
这是一本帮人认识人性和真实社会的现实主义作品,而不是帮人逃离现实世界的典型浪漫主义金庸式武侠。不过为了不把读者吓跑,金大侠还是记得安上了一个浪漫主义结局
《连城诀》读后感(八):你的心里,什么“连城”
虽分了两日读完,却也一气呵成,好不畅快。配上香茶,很有些惬意了。这样舒爽的奢侈日子不知以后能否再有。
---------------------------
连城诀是因何起名,原来的素心剑又有什么不好的呢?
1. 关于善
跟很多人想法一样,老爷子并没有把善人当做了真的善人。平日的好人,清风亮节、侠肝义胆,关键与危急时刻全变成了蝇营狗苟、魑魅魍魉。父亲活埋女儿,徒弟联合谋杀师父,同门互相猜忌而相互残杀,师父教坏徒弟、徒弟再教坏徒孙,父亲与爷爷联合谋害亲孙女,丈夫刺杀妻子,青梅竹马的情郎不信任对方,为得到女人设下全套谋害他人遭受牢狱之灾长达几年之久,落荒之时啃噬已死的仁兄义弟……怪不得看完这许多发生在身边之事,男猪脚心该凉透了吧。
2. 关于恶
血刀老祖在世人眼里无恶不作:调戏及占有黄花闺女,杀人稀松平常……嘴里污言秽语、满口胡言,却在本书中变成了该来则来、该去则去的爽朗大汉。对待徒弟孙子确是尽其所能、倾其所有,细心交代,很是坦荡。
3. 关于善与恶
一个是勾心斗角、言是行非,一个是坦荡承认我就是很坏,哪个是善、哪个又是恶。搞不懂了。所谓的仁义道德,在真正的是非面前变成了什么模样?
2. 关于爱情
(1)狄云与戚芳,是年少时一同成长度过美好青葱岁月的路人甲。
少年之爱,因纯粹而曾经美好,也因简单、方向不同而草草收场、不得终果。
(2)狄云与水笙,是恰当时刻碰到的、志同道合、携手走向人生尽头的真的伴侣。
岁月沧桑,洞明世事,终于明白自己想要,并选择了未来的方向。包括伴侣。
并在已选方向中互相选择。
(3)丁典与凌霜花,是刻骨铭心荡气回肠值得流芳百世的真真正正的爱情。
“兄弟,你为女子所负,以致对天下女子都不相信,我也不来怪你。霜华若是受她父亲嘱咐,想使美人计,要骗我的神照经和连城诀,那是很容易的。她又何必骗?只须说一句:‘你那部神照经和连城诀给了我罢!’她甚至不用明说,只须暗示一下,或是表示了这么一点点意思,我立刻就给了她。她拿去给她父亲也好,施舍给街边的乞丐也好,要或是撕烂来玩也好,烧着瞧也好,我都眉头也不皱一下。狄兄弟,虽然这是武林中的奇书至宝,可是与霜华相比,在我心中,这奇书至宝也不过是粪土而已。凌退思枉自文武双全,实在是个大大的蠢才。他若叫女儿向我索取,我焉有相拒之理?”
这一段话印象很是深刻。真正的爱情,或许是无所计较的宁愿死也都要在一起的吧。什么经什么诀,都去他妈的吧
当今算来算去的独子、凤凰男、屌丝、富二代们,看到这一段大概也不会觉得羞愧,大约只会对这样的行为呲之以鼻:没命?哈哈哈哈哈,少了钱、多付出了力气也都是不可以的。
(题外,忽然想起不善表达的老爹也曾经说得出,可以“光屁股出门”这样粗俗但是却实意的话来。)
4.关于砌墙
变态的万震山,真他妈变态,亲手弄死同门兄弟、掐死徒儿,把死人砌在墙内。半夜梦游依旧故作摸样的砌。不是害怕,而是得意。“得意”,呵呵呵,有多少世人得意于自己愚蠢的行径及卑劣行为后自己的获得。
也砌一堵宽大而厚重的墙吧,把过去的种种愚蠢、样样无知,全封起来吧。若是出现新的,再封一堵。是为我的墙。
5. 关于人生与成长
狄云是书中男猪脚,但更是金老爷子给大家透析和观察世事的一双悄无声息的眼睛。
昔日的莽撞少年,诚实憨厚,直来直往的“空心菜”,历经人生磨难、冤枉委屈、折辱苦楚,却也开始明白行为处事需得小心谨慎、以求自保的道理。可叹岁月是如此的凌厉,害我们都变了模样。你不再是你,我也不曾是我了。
记得狄云又见戚芳感慨:如果没有这后面诸多事情,俩人在一起该是多么美好啊~~~~~~
还能回得去吗?成长能忽略?嫁作他人结婚生子能忽略?所受责难落魄能忽略?
素心,是一件遥不可及、再也不可能的事情。
6. 关于名利
“落花流水”乃江湖中的侠士,有名;众人追逐的连城诀,有利。
追吧,追吧,为了经书背后价值连城的“金佛”,真是什么也都不顾了。“他真不能明白:一个人世上甚么亲人都不要,不要师父、师兄弟、徒弟、连亲生女儿也不顾,有了价值连城的大宝藏,又有甚么快活?”
老爷子没把他们这些人最后写死,虽然有隐含及暗示之意,也真是大大的仁慈。诀中最后不是说了么,“如来赐福,往生极乐”,真是连命都不要都要利啊。搞不懂这样做究竟是为什么呢?牺牲亲人性命、名声、甚至自己性命,就为了能获得无穷无尽、傻呆呆、冷冰冰的金银珠宝?让我也大笑三声吧。
任何事都是有代价的,你想做的事、愿意付出的代价是什么呢?
7.关于此书
很好。很喜欢。与唧唧我我、你侬我不侬的情感故事相比,武侠世界里的大开大合、快意恩仇,真是畅快许多,干脆利落。
虽不觉世上会发生这些故事,在书里浓缩了如此多世人丑恶嘴脸的别样场景,从开始的完全不能理解这些人的疯癫行为,到揪心揪肺、毛骨悚然、鸡皮疙瘩满身之后,看到狄云最后的选择以及水笙等待多年后俩人再见的欢呼,却也释然了。老爷子真是以佛为心啊。
价值“连城”的绝非一个经一个诀,素心即连城。只怕是随着年月增长,我们再无“连城”之物了。
读罢掩卷,摇摇头,可笑直至。笑他们的疯狂追逐、不知所谓;笑自己过去的痴傻、天真无邪。
-----
此文聊以小结读后肤浅、片面感观,无法盖全所有感受。是以纪念如此清闲长假其中的二日时光吧。
《连城诀》读后感(九):重读金庸之《连城诀》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命运之悲苦,莫过于狄云。 世间之丑恶,莫过于《连城诀》。 这是一个没有英雄的武侠世界; 这是一个小人物步步惊心,字字血泪的苦难历程; 这是一个充斥着贪婪、伪善、猜忌、自私、杀戮的人间炼狱。 《十字街头》中唱到:没有一个是天使, 尽管抹粉涂脂。残酷的天地, 一只小蚂蚁, 没有叹息权利,尊严如水银泻地。世界本就邋遢, 还有什么可怕。爽不爽一刹那 ,天堂地狱一家。我们之间的距离 ,相差不过毫厘。 善恶之间的距离,相差不过毫厘。 于是乎,在《连城诀》的世界里,那些个恶,所寻到的不过是"如来赐福,往生极乐"。 而命运多舛的小人物狄云,每一次的绝处逢生,皆因着一个心存善念。 善与恶,本是一念之间。 却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连城诀》读后感(十):至少还有你们。
多年之前将那本书藏在作业下面,点灯熬夜看它。还记得那时候暑假在外看了几集电视剧却不得看完完整,恰好家中有其书,于是反复念叨早日回家。而这本书确实也没有教人失望。
记得那时候看完过碧血剑,比较起来还是更加喜欢碧血剑一些。虽然那时候尚且不知为何会对连城诀青睐有加。那时候跟我一起看这本书的哥哥却是喜欢它。
人性方面这部书确实将其揭露得彻底。只是这部书也从来都不是用来揭露人性的险恶的,而是以此衬托人性里面还有的那丁点不足以挂齿的光亮,虽然微弱,却还是存在。
我却是愿意如此相信。
丁典身上有,凌霜华身上有,狄云身上有,戚芳身上有,水笙身上也有。就是因为还有他们,所以组成了这部书里面的暖色。
最后的结局又何尝不是好的呢。看尽了人性的险恶,世事如此。那么带着空心菜远避人世,过着单调孤寂的日子又有什么不好,反观这人世又有什么好呢。
只是还有水笙在,那么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