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红楼本事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红楼本事读后感10篇

2018-01-23 20:2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红楼本事读后感10篇

  《红楼本事》是一本由黛琪著作,25.00元出版的2010-9-1图书,本书定价:236,页数:,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红楼本事》读后感(一):很有收藏价值

  今本《红楼本事》,或是那本体之书的一个未完成本,或是篡改物、伪造物。经得住考验的证据自然是没有,除了一个,即今本《红楼本事》不完美。一本完美之书,怎么可能不完美呢?所以它一定非伪即误。

  那么,本体的《红楼本事》是什么样子呢?人言人殊。清代至民初,《红楼本事》的续作出了不下十种。近五十年,续作似乎没有见到,原因只有一个,今人已经不会使用那种白描手法了。假如没有这个障碍,我相信,续作早已经过百种了,成千上万,也未可知。因为今人的想象,规模远迈前代;今人的研究,也早非学术二字所可范围。红学至此,方得自雄于宇宙之间,踌躇满志,提笔四顾,果无第二种学问,与它有一丝一毫类似

  《红楼本事》读后感(二):很给力

  看过好多的红楼梦的书包括书评 改版啊 就感觉这本红楼本事很是给力,红楼本事在细节人物《红楼梦》内容丰富,人物庞杂,无所不包,人物关系千头万绪,微言细故包藏在脂浓粉淡的春秋笔法中。本书以启功校注版《红楼梦》前八十回为文本依据,抛开高鹗续书的影响,仅针对文本内容做解释性点评;依据文本内在逻辑,推导人物与故事情节之发展;着力研究书中人物的相互关系,探索大观园里众儿女悲剧命运的根源。此书还澄清了不少续书的影响下出现耸人听闻之奇谈怪论,例如:阴谋论、黛死钗嫁、掉包计、林黛玉家产被谋夺等,还原曹雪芹创作的本意,发掘隐藏在字里行间故事真相,与天下爱红者共谈讲。上讲的非常细致,很有自己想法

  《红楼本事》读后感(三):当贾环爱上林妹妹

  黛琪

  红楼未完,被目为近三百年来读书人之恨事。红楼开篇便从开天辟地女娲补天说起,贾宝玉、林黛玉既是天降美眷,竟又有不遂之愿。在贾府,林黛玉为贾母心头肉,贾宝玉心上人;而贾宝玉又是嫡孙继承人:但这样的地位也不能保证和宝玉的婚姻成功。自红楼刊布以来,这悲剧中隐含的大机关总是让人低回不已,背后的真相亦吸引人为之寻觅。曹雪芹自己曾说得很清楚,“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偌大贾府,有人是这人心头肉,便会是那人眼中钉。在贾政这一支,其实一直有两个核心的斗争,就是以贾环为核心的赵姨娘系,以及以贾宝玉为核心的贾母王夫人系。当贾宝玉逐渐长成,贾环也在经历同样的青春期。自开始,宝玉的优渥地位便受到贾环的觊觎和嫉妒,窥伺和陷害。贾宝玉有自己的青春梦,贾环也有。在贾环的梦想中,大观园可以永存,高贵小姐温柔婢女可以永存,而贾宝玉却必须消失。随着四大家族的败落,贾王薛史均走下坡路,王夫人在贾府家务中的实际权力和地位下降,而年轻受宠又善妒的赵姨娘则牢牢地抓住了贾政的欢心,利用贾政之手,逐步实现贾环夺嫡的野心。很不幸的是,她取得了成功,一方面贾宝玉失去了自己的地位和继承权,另一方面,林黛玉作为当然也是最高的战利品,被贾政指婚给战胜贾宝玉的新继承人贾环。这对宝黛和王夫人乃至于贾母当然是极大打击。随后我们推测故事应该以黛玉夭亡宝玉出走为结局。贾宝玉认为天地精华只在于女子,女子中的精华在于林黛玉一身。林黛玉既亡,贾宝玉则无可留恋,是以撒手出家,贾府诸人则四散奔腾飘零,落了一片白茫茫大地干净

  对于赵姨娘贾环的夺嫡与贾政给宝玉指婚、把黛玉许配给贾环,在前八十回已经隐隐呼之欲出,而高鹗续书的观点影响甚大,损害了整篇文章的写作原则,破坏了故事的原有逻辑,将其原来铺垫的悲剧线索一一掐灭,什么掉包计、黛死钗嫁,故事随变成了无意趣的八婆经,贾政在这出悲剧中的重要性也因之被读者淡忘,人们注目于贾母王夫人对宝黛婚姻的反对而忽视了贾宝玉在大观园的真正敌对者。《红楼梦》第二回即已说明贾政不喜贾宝玉,及至宝玉挨打,作者已经将贾政厌恶宝玉、恨不得打死的心态表现淋漓尽致。后来贾宝玉与十二钗的黄金岁月是在贾政出任离家离京期间度过的。当贾政还京回家,四大家族彼时已开始衰落,贾府遂发生了一系列悲剧,抄检大观园、晴雯之死、乃至于撵逐芳官等佳人,均因贾政对宝玉的不喜而来。表面上看,王夫人掌管家务,这些事是王夫人做的,但须知王夫人正受冷落,不得不以贾政之意为意,以图挽回贾宝玉的地位。

  我们从前八十回可以清楚地看到宝玉、宝钗、黛玉之间婚姻、恋爱关系的争夺与逐步确立,王夫人与贾母等人对宝玉婚事纵有别的想法,,面对贾宝玉的要死要活,也只好让步,成全木石姻缘。但当贾政回家,贾宝玉的死活自不在贾政和赵姨娘的心上,甚至是赵姨娘贾环暗喜之事。扶持、维护赵姨娘与贾环的利益,成了贾政在贾府败落之时浑水摸鱼、乘乱为王的当务之急。赵姨娘因为受宠,她的实际地位是很高的,所以大家才那么不待见她;同时也正因为她受宠,所以她才有那么大的野心与毫不犹豫行动力。宝玉挨打后她仍然借助魇魔之术坑害宝玉与熙凤,后来贾政回家,她自然更会抓住时机借助贾政的宠爱实施对宝玉与王夫人、王熙凤的打击,同时扶持贾环的地位上升,并将众人最为疼爱的林黛玉指婚给自己的儿子。她才是真正的“赵飞燕”,“燕飞来,啄皇孙”,便是赵飞燕的隐喻。林黛玉曲子词图画中的枯木之上的玉带,便隐喻着一个“环”字。贾政、赵姨娘这样的作为,他们自己当然是心意畅快,但也自然是不得人心的,贾母的病逝便可能跟她对贾政的失望有关,所以《好了歌》说“孝顺儿孙谁见了”,贾母的命运也是悲剧收场,正所谓一生顺风顺水,晚年却被一直偏爱的小儿气死。

  《红楼本事》这本小册子试图以贾政、赵姨娘对宝玉的厌恨、构陷、对黛玉的争夺、对宝黛婚姻的拆离,勾勒出一个简单的线索,还原书中含而不宣的细节真相,揭示主要人物之间暧昧不明的关系,探索宝黛悲剧的真正原因,与天下爱红者共谈讲。

  《红楼本事》读后感(四):我爱红楼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读《红楼梦》的,一种是不读《红楼梦》的。《红楼梦》的读者又分两种,一种以《红楼梦》为小说,另一种以《红楼梦》为历史,为自传,为政治指针,为经济教材,为性理大全为人伦总汇,为社交经,为子弟规……总之不是小说。

  《红楼梦》还是很多人的人生指南,未受过哲学训练的人的哲学,无神论者的宗教,恋爱失意者的幻想中心,瞻望豪门者的食谱酒方,最重要的,是许多人的饭碗。说到饭碗,于红学之外,另有曹学、高学、秦学、林学等。我的一个熟人,去年这个时候,正努力创立“姥学”。不知现在如何。

  真正痴迷于《红楼梦》的,是不相信《红楼梦》的。他们相信的,是另有一本《红楼梦》,非曹非高,不程不脂,立于天地之间,而不知何乡。这本真《红楼梦》,记述了一切,预言了一切,完美无瑕,空明澄澈,如能出世,将对那些不尊敬《红楼梦》的人,造成毁灭性的心灵创伤。

  而现行的《红楼梦》,无论哪个版本,只是预报着那本天书的存在,暗示了它的规模。我们看到的《红楼梦》,其实是推背图,隐藏着真书的线索,难怪百年来无数脑筋特异之士,左书右图,前扇后炉,经寒历暑地从中查考。

  《红楼本事》读后感(五):拆迁办的

  没错,这姐姐是拆迁办派来的,专门拆红学会台的。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三百年来红学史,就是拆迁与反拆迁的历史。本来大家以为是完整产权,后来发现房产证上有姓曹的,可能还有姓高的,又有人说老高不是房主,最多搞了个旧居翻新工程。还有,整栋房子是按照八阵图盖的,还是仿造向阳巷老宅?房梁上有没有辟邪剑谱,屋后有没有白光?钗和黛明明是两个人,有人偏说她俩是一个人;宝玉明明是一个人,也有人说他是两个人……在我以为这房子已经没法再拆出创意产业时,黛琪又给开出了一条拆迁新路。

  简单说,黛琪不承认传统红学总结矛盾双方:反封建要自由的宝哥哥林妹妹,和要封建反自由的当权派,老太太老爷太太以及帮凶凤姐宝姐姐。她认为矛盾双方应该是主张木石前盟的宝哥哥林妹妹,老太太大太太,甚至凤辣子薛姨妈,反派则是贾政赵姨娘环哥儿,再加上赦老爷邢夫人这干边缘人物。反派从边缘到中心,完成了宠妻灭妾夺嫡占妻的大业。林黛玉被指婚贾环,含恨而死。宝玉由此出家,宝钗不嫁。

  认定了这个结构,黛琪当然把《石头记》拆了个噼里啪啦。这种拆法的魅力之处就是给读者打开了一个新的格局,各种人物关系都能得到新的解析。不过有强拆的,就有抗拆的,遂有人向我投诉黛琪有意忽略不利于她结论的描写,以论带“史”。

  我有廿年不读红楼,是不是这样,不知道。

  《红楼本事》读后感(六):有点小争议

  跟作者观点相反,薛姨妈和王夫人是赞成宝钗进宫的,犹如王夫人吧元春送到宫里一样的。

  只不过,宝钗进宫没有成功而已。

  大户人家都是三妻四妾,而且并不专宠夫人,这是社会普遍现象,而不是个别现象,他们生活在那个社会只能适应那个社会。元春起初到皇宫也不是妃子,而是女使官,后来才被册封 为妃子。宫里很多想当皇后的活着君王宠爱的人,竞争相当激烈,但是名额很有限

  另一方面,请注意当时历史,皇帝要求女子17岁前参加选秀,如果17岁前嫁人的,导致全家招祸。当时一个官员因为心疼女儿就皇帝抄家。并不是你说的普通人家不愿意女儿进宫 就不要进宫,选秀是自愿的。当时选秀就是政治任务,有一定的范围和年龄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红楼本事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