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孔雀森林》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孔雀森林》的读后感10篇

2018-01-24 20:00:0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孔雀森林》的读后感10篇

  《孔雀森林》是一本由蔡智恒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22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孔雀森林》读后感(一):喜欢他笔下的味道

  第一次写书评,虽然以前也被逼写什么读后感,那是为了完成作业写的。这次,我看了之后也有很多的感想,很想写一下。用了三个晚上的时间,上班前一晚看到3点,第一,二天看着不舍得放下,要不是有工作休息好,真想看通宵,一口气看完。很喜欢蔡智恒笔下的味道。

  看了第一次,雨衣,洛神红茶,懈寄生,孔雀深林,前面的隔时太久忘了感受。。。在他笔下总是描述了害羞男生感情追求,或默默付出,或默默保护,虽然常常有我不喜欢趋势出现,例如,他喜欢懈寄生里的荃,还有孔雀深林里的珊蓝还有柳苇庭,在男生眼里,喜欢的是静静的,斯文的,就很女生的那种可爱。可是,我就喜欢青明和母老虎刘韦婷,在交流中产生感情的,不虚伪女生,我也喜欢小云。

  很喜欢他笔下那种幽默小说情节那种节奏,我是个急性子的人,看小说也是,很想知道接着怎样,他也把握得很好,很快很精彩地告诉读者接着的进展,也不会让人觉得兜兜转转,一点模糊感觉都没有,很爽快。看他的书觉得男生的感情世界也很简单,很可爱,就是简单的问候,简单的帮忙,喜欢或者不喜欢都不会轻易说出口。不像现实生活中那么难以理解,那么追求外在美,或者思想那么肤浅,或复杂

  孔雀森林里,一开始的那道选择题,我很仔细地想每一个选项,选了马,看的时候很期待有个选马的人出现,马是代表自由,选马的小云处世圆滑,说话一点即明,生活丰裕自在,确实让人很羡慕。但我模糊记得很久很久以前我做过这道题,一看选项我就选了孔雀,看了选孔雀的施益洋,蔡智源,李珊蓝,追求金钱虚荣,或者美国,或者更广义的名利,但我确实想不到我追求什么,同学说我们现在的目标不明朗,可是,这不是潜意识存在的吗。

  故事结局,对李珊蓝感情是可怜引发的,孔雀的眼神骄傲而绝不肯请求,我脑袋里也出现了那一种眼神,不知道什么时候看过。或者我们都是选孔雀的人,对那种感觉是不用解释就可以明白的,由于我不喜欢李珊蓝,就继续不喜欢下去了,我仿佛知道自己是因为喜欢小云而不喜欢李珊蓝,不是选马的原因,是她出现在前的原因。同理,不喜欢柳苇庭是因为刘玮婷出现在前,不喜欢荃是因为青明出现在前。除了出现在前头,还有她们的性格都很让我喜欢。只怪作者的笔,怎么让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第一个出现的女主角,以致后来他对这些发生在前头的,过去的人表示遗憾或不舍,我都十分的不愿意。每次都有不愿意的结局,但还是很喜欢他的书。

  第一次写书评,夹杂了很多个人想法,不知道是不是很不好

  《孔雀森林》读后感(二):你喜欢孔雀,我喜欢马,还喜欢Martini先生

  读到最后,我才发现,我的获得,是痞子蔡用他的理解,让我知道那些选孔雀的人,原来不是意味着他们会爱金钱。

  而是爱上孔雀的骄傲,爱让孔雀那一抹倔强不回头的眼神,所以,他们心疼了,因为他们也是那样一群会骄傲的孩子

  可是,我不会选孔雀,读到最后,我还是选择马,马代表自由。看星座上说,蝎女只爱自己是的,我只爱自己,我无时无刻都想着要自由,那种可以走向很远,很随意的自由。

  里面,我还爱上了一位叫Martini的先生。

  “有个人身边有块很大很大的石头,几乎是像山一般大的石头。”

  Martini先生又喝了一口酸梅汤,“这个人很想爬上石头顶端看上面的风景,可惜尝试很多次都没成功。最后他放弃了,只好往左边走。但不管他走了多远,看了多少美景,他依然念念不忘右边的石头,甚至还会折返,再试一次。”

  我等了一会儿,见他不再说话。便问:“然后呢?”“没有然后了。这个人的心中,将永远存在着属于右边石头的遗憾。他甚至会认为右边石头上的风景,可能才是最美的。”

  为什么会喜欢这位先生?因为他喜欢喝酸梅汤,还因为他的云淡风清。

  《孔雀森林》读后感(三):等待开屏……—孔雀森林中的普适价值

  让我们先从一个心理测验开始吧:

  你在森林里养了好几种动物,马、牛、羊、老虎和孔雀。如果有天你必须离开森林,而且只能带一种动物离开,你会带哪种动物?

  (请诸位别多想,只有凭第一时间反应作答才会准确。)

  .........................................................

  相信大家都有的自己的答案,但是为了保证公平,解答是不能和问题同屏出现的,容我稍后给出答案。

  在此之前,让我解释一下题目中所谓“普世价值”含义

  在哲学上,普世价值指一些有限的、所有人类都认同的观念集合在一起。普世价值泛指那些不封领域超越宗教国家民族。任何一个自诩文明社会的人类,只要本于良知与理性皆认同之价值、理念

  当然,本文不会也不可能在此讨论如此宽泛和深刻的哲学命题,我想说的只是其广阔定义中的一小点:社会通用个人评价标准

  简单说来,本文中讨论的普世价值指的是在现实社会中评价一个人的最为通俗的标准。

  请不用担心,文中不会出现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和脑筋急转弯似的案例分析,只是作者star生活中的点滴感悟而已。

  .......................................................

  言归正传,测试解答如下:

  马代表自由;

  牛代表事业

  羊代表爱情

  老虎代表自尊

  而孔雀呢,代表金钱。

  你的选择,代表了你所在意或看重的东西

  我基本能猜出各位做完这个测验的反应:

  或沉默、或深思;

  或微微颔首,或莞尔一笑;

  又或者大骂这个测试就是个屁。

  额,好吧,你可以姑且这么认为。

  还有人会问,star你的选择是什么?

  抱歉,我也很郁闷,由于在看问题的同时了解答,没有资格做这个测试了囧。

  .......................................................

  了解star都知道,这个测验来自于我所钟爱的台湾作家蔡智恒的一部小说《孔雀森林》。

  蔡智恒,又称痞子蔡,其代表作《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在网络的BBS时代就红遍整个华语地区,成为为网络文学的开山鼻祖。文笔清新自然诙谐幽默;故事简单随性,干净透明

  《孔雀森林》是他2005年的作品,讲述了由一个心理测验引发的爱情故事,这个测验也作为一个线索贯穿整个故事的始终。

  实事求是的讲,初读这部小说并没有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一如既往的蔡式文学。闲来无事第二遍读过之后,似乎更深刻地理解了剧情和人物。然而,当我百无聊赖的看到第三遍时,豁然开朗。我终于读懂了,这部作品在某种意义上讲已经不完全是一部爱情小说了。

  男主角机缘巧合地因为这个心理测验开始了一段普通甜蜜的感情,冥冥之中又似乎为了印证测验的论断而结束。他在测验中选择的是孔雀,虽然爱钱没什么不好,但爱钱总跟现实、势利、虚荣等形容词相关,这并不是他所希望的自己的样子实际上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过。但是,生活的现实却在一遍遍的从他身边的人身上验证着这个测验的准确性:选择羊且离开他的女友坚持选择狗(并不在选项之内)的舍友,选马的酒吧老板娘,视财如命像极了孔雀的同学等等。于是乎,这个测验成了他的一个无法逃脱的梦魇,他不断地试图证明自己并不是选择孔雀的人。最终,教授的话点醒了他:“别人不能论断你,心理测验也不能,只有你自己才可以。”脱离了心理测验“小巷思维”的他终于明白了:

  “如果你是孔雀,你不必费尽心思扭转别人认为你一定虚荣的既定印象,你只要开屏,漂亮活出自己即可。”

  我再回过头来看作者的自序,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看法,这部小说最终传达的是一个价值观或者说是一个评判标准的问题。

  “在这部将被定义为爱情小说的作品中,

  某种程度上却是反爱情的。

  爱情对所有人都很重要,但未必是最重要。

  这部小说中不断提到的那个心理测验,

  只是说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或选择。

  领先时代五年叫先知,备受推崇和尊敬;

  但领先时代五十年则被视为妖孽,人人得而诛之。

  价值观是时代的函数,用科学的话讲,叫unsteady。

  有时东西的对与错,在不同年代地点会有不同的评价。”

  ——节选自《孔雀森林》作者自序

  .......................................................

  再说测验中孔雀的意象,如果说它代表了金钱、虚荣、势利的话,那么即使你没有选择孔雀,那么你也是孔雀的潜在选择者。

  人人都是孔雀,进一步讲,整个社会就是一个巨大的孔雀森林。

  何出此言呢?这里就用到了我在开始提到的“普适价值”了。

  请注意,与严格意义的“普世价值”不同,star这里的普适价值的定义为“通用的社会个人评价体系”,其包括两个方面内容

  第一,自然属性。

  其中包括个人与生俱来的所有自然属性,比如身高、体重、外貌等等,更包括身体素质、抵抗力、智商这些个人能力。换句话说,凡是有基因所决定个体差异的,都在此范围内。

  第二,社会属性。

  其中包括地位、财力、人脉关系等等社会资源。我们都知道,认识社会的人,所以应该说,一切后天所得到的、可动用的资本都包括在其中。

  在这两者中,自然属性由于其特殊性,一般是我们无法选择和改变的。在普世价值的评价体系中,这部分基础,但影响却不尽相同

  当人们第一次相见的时候,多是以此作为第一印象的,如高矮胖瘦、男女美丑等等,然而当进一步了解之后,社会属性的重要性便凸显出来,如个人修养身份地位等等。并且,自然属性对于男女的影响也不同,举个例子:当我们要从别人的评价中了解一个人的时候,如果其是女,我们会先问“她长的怎么样?”;然而,如果其是男,我们会问:“他是干什么的?”。其中差异可见一斑

  事实上,这个评价体系中,自然属性基于偶然性和先天性,对于此类不可改变的既定事实,评价的权重是有所降低的,毕竟个体的缺陷和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并且其只是起到基础而并非决定性作用。所以,对此,本文不会过多着墨。

  相对来说,社会属性是我们应用和关注最多的方面。无论你是否愿意,大家或者说社会,都会自发将你所掌握的社会资源抽离出来,在你被提起时会不由的做一个横向的比较,所以你会时常到或者自己通过诸如人缘、学历,地位、财力,家庭背景等等来评论一个人。

  综上可知,社会对于个人的评价偏重于其社会属性,而社会属性评价标准在于其掌握的社会资源的丰富程度。

  ...........................................................

  请别害怕,枯燥乏味的理论论证进行到这里就做够了,繁琐的定义你也可以忽略不计了,因为下面的内容既通俗又易懂。

  那么,这个所谓的“通用的社会个人评价体系”究竟提现在哪里?评价的优劣又如何区分呢?

  很简单,对于个人的价值,社会通过仅仅通过两个方面予以承认: 一个叫金钱,另一个是地位。

  好吧,你说结论下得过于草率和片面了,仅仅这两个方面怎能客观评价一个人呢?

  请注意,这里我们并不是在寻求评价的客观性,因为社会对人的评价本身就不是客观的,也不可能是客观的。

  我们知道,人是社会的人,任何人不呢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在社会中,你为社会作贡献,社会各你回报;人人如此,社会稳步向前推进。

  你的贡献越大,社会给你的回报越多,而这个回报也就是你创造的价值,物化之后,就是金钱。

  同时,你的能力越大,社会越认可,便给予你更大的尊重,于是你有了地位。

  当然,这个过程并不是完全对等的,劳而不获和不劳而获也都存在,但不是主流,并且会付出相应的代价

  有人又会说,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都是正确的了?

  tar明确表示,不一定正确,应该说是正常

  ......................................................

  这里,要引出另一个评价体系: “个体的自我认同体系”。

  通俗的讲,就是通过达到个人的追求从而获得满足的过程。

  两个体系的同时存在,必然会出现重叠和分歧两种情况,即“社会评价体系认同的也是你自我认同的”,“社会评价体系认同的不是或者不完全是自我认同的”。

  这两种情况很好理解,比如有名的坐在宝马车上哭,还是在自行车上笑的问题。前者就是两个体系的冲突,后者则是契合。当然这两种情况没有什么优劣之分,只是不同而已。

  然而事实是,现实的压力往往使社会评价的作用和后果被无限放大了,却忽视了自我认同的价值。

  很多情况下是,我们费尽心机要成为大家希望中的人,而忽略了自己 内心的渴望。

  如同《孔雀森林》中的描述:我们总是想尽办法去成为某种人,很少想过该如何完成自己。

  .........................................................

  我也和小说作者一样,很喜欢这篇小说最后教授说的那句话:

  别人不能论断你,心理测验也不能,只有你自己才可以。

  同时我更喜欢作者自己的话:

  如果你是孔雀,你不必费尽心思扭转别人认为你一定虚荣的既定印象,你只要开屏,漂亮活出自己即可。

  而star想说的是:

  我将一直默默的完善自己,

  静静等待开屏;

  你不一定能看到,但你一定能感受到,

  那绽放的感觉……

  《孔雀森林》读后感(四):主人公和两个“Waiting”

  《孔雀森林》正如自己所说的写的有些啰嗦,不过比起夜玫瑰还好。我看夜的时候愣是看不下去了。

  我觉得当时蔡叔叔一定很迷茫,写的既不幽默也不轻松加愉快,看得我也挺无奈。具体说就是两个女生都叫waiting(音译),暂时叫WA和WB,男生喜欢WA却不小心搞错把情书寄给了WB,结果将错就错,害的B受了伤。

  真相大白后B走了,A又出来问蔡你是不是本来想追我啊,蔡没否认,于是和这个颇主动的WA在一起了,但是满脑子都是对WB的愧疚,好了两年多就分手了,一个没捞着,我虽然看到这,但是对后面的情节都没打有信心了,好难啊,好难结尾的东西啊。

  也许为了故事的延续,还会有个WC、D、E…Z…什么的,不过觉得作者诌得好辛苦,没有了写《夜玫瑰》那时候的耍贫嘴诙谐轻松了。蔡同学我怀疑他在大陆呆过,写的东西不像台湾人说话那么有腔调……

  《孔雀森林》读后感(五):世界上最难的事情

  读完蔡智恒写的这本《孔雀森林》,感觉就如同他在序里略带自嘲(这个“自嘲”的说法是我认为的)写的那样:因为是他写的小说,所以理所当然地被视为爱情小说。即使他写的可能并不是一部爱情小说。

  这本被定义为爱情小说的《孔雀森林》,还真没有让我有看爱情小说的感觉,虽然它从头到尾都有爱情故事。我的感觉是,蔡智恒写这本书其实是想传达他的生活感悟:人应该找到自己并做自己。可我觉得这恰恰是世界上最难的事情。

  就像书中的主角蔡智渊。在一次心理测验中他选择了孔雀,又因为教授说孔雀代表金钱,从此他就常被别人带有偏见的看着,认为他是个如同孔雀一样是个爱钱又虚荣骄傲的人。因为他自己不喜欢被这样定义(很大程度上是他自己觉得他不是个这样的人),所以他反感别人提及他是个选孔雀的人,甚至一度不愿提及也不愿听到那个心理测验。从他这么在乎别人对他的看法其实就可以看出,他活的根本就不是他自己。如果他活得出自己,那么他就不会在乎孔雀代表的意义是什么,也不会在乎别人因此而对他的看法。因为他做的是自己啊,他只要自己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就可以了,又何必管别人对他的看法呢?

  但很可惜,蔡智渊在非常长的一段时间里做的都不是自己,甚至都没有认清自己。他一度反感别人提及他是个选孔雀的人,就是因为孔雀给人的既定印象是虚荣骄傲又爱钱,但他觉得自己不是这样的,所以他讨厌别人对他做的这样的解读,甚至还感到过委屈。可当他后来认识到出国能给他镀上一层金箔所以不管怎样他都会出国时,他开始感叹原来自己也是个现实的人,同样在乎世俗的名于利(这里其实我不认同,因为现实不等同于虚荣)。虽然认清了这个现实让蔡智渊心里略微有些悲凉(其实“悲凉”这个词我觉得不贴切,但暂时不知道用什么词才更好),但我觉得这个时候他才活得轻松一点了,毕竟认清了自己。也是从这一刻开始,他才不在乎别人说他“是个选择孔雀的人”了。但蔡智渊仍没有完全跳脱,因为他自己本身也对孔雀存在着一个既定印象与偏见。在再次遇见教授前,蔡智渊觉得摆在自己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出国,要么李珊蓝。两者只能选其一。又因为他知道自己是个选孔雀的人,所以他必定会选择出国,哪怕他懊恼自己为什么不是个选羊的人(羊在心理测验里代表爱情)。可他忘了他其实也有第三个选择:他可以出国,在进修完成后再回来找李珊蓝(虽然他在国外的那两年里不免存在变数使得他和李珊蓝不一定会在一起,但这确实也是一种选择)。直到再次遇见教授,教授告诉他:别人不能判断你,心理测验也不能,只有你自己才可以。这个时候他才明白原来他还存在着第三个选择:要面包也要爱情。他之所以先前不明白,是因为他把自己关在了“孔雀”这个笼子里觉得自己只会要面包并因为要失去爱情。但爱情和面包其实并不冲突啊,我们本来就可以既要面包也要爱情。虽然蔡智渊是个选孔雀的人,难道这就代表他不能拥有爱情吗?也正是认清了这一点蔡智渊才开始真正活出了自己。所以最后他才会那么笃定地离开,因为他知道自己必定还会再回来,因为他知道自己是个既要面包也要爱情的孔雀。

  恭喜蔡智渊认清自己并活出自己,因为这是件太不容易的事情,我们有太多人都看清不了自己,更别说活出自己了。

  《孔雀森林》读后感(六):意外的难过~

  记得是在大一的时候,翻开这本已泛黄的书就被那道心理测验吸引住了,你在森林里养了好几种动物,马、牛、羊、老虎和孔雀。如果有一天你必须离开森林,而且只能带一种动物离开,你会带哪种动物? 记得那时选了马。自由。呵呵,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我的潜意识里就向往这样的生活。至少现在不是这样的吧。男主人公选择了代表金钱的孔雀,其实我觉得没什么不好的。当他和那三个选择不同动物的女生相遇相处时难免有矛盾,就算是选择一样的孔雀的李珊蓝。最后错过,不过有一天还是会重逢的嘛~^_^有时候心理测验还蛮准的,但是还是了解自己的心意是最好的,测验不可能百分之百适用于每个人,所以我们都得看清自己的心^_^

  《孔雀森林》读后感(七):心理测试测的究竟是什么

  是在好友的推荐下在某日下午看完的。

  由于是在网上看的,看得眼睛有些疼。加上是上班时间,总提心吊胆生怕被领导发现我不务正业。

  以很快的速度看完了,因为蔡的书总是很好读。

  看到结尾我还在想“怎么没了,是网上没载完?”后来一问朋友,才知道已经结尾了。

  觉得有点。。。不够的样子。

  被这个心理测验纠结了好久。

  我选了老虎,说老虎代表自尊。我自尊心很强么?我一直不觉得啊,因此有点耿耿于怀。

  身边看了书或是没看书的都做了这个测试。

  大家都陷在纠结的情绪里了。

  心理测试真的是很准的么?就像书里选了孔雀的那些家伙,其实都有着很多不同的原因。

  我选了老虎,是因为它可以保护我吧。

  《孔雀森林》读后感(八):痞子蔡笔下的那些好友+损友们

  昨天看了痞子蔡的新书《不换》,突然回头翻了下《檞寄生》,然后又把《孔雀森林》重新读了一遍。

  这部《孔雀森林》着重讲的是男主人公自己的事情,主要是自我否定到自我肯定的过程吧,应该是映射蔡智恒当时写书那段时候自己的亲身经历吧。蔡智恒善用意象,森林里的几个动物是意象,那块右边的石头是意象。。。最后3个女主角也有点趋于意象化,和《檞寄生》里的林明菁比显得没这么有血有肉。

  不过相比女主角,这部作品里的好友+损友--荣安非常的有血有肉,无厘头,却非常的重感情,知道男主人公失恋便特意来陪伴,发生事故时,在意识快不清的时候,竟然想到的是要活下来陪伴朋友,看到这里让我非常动容。我不禁想到了《檞寄生》里的男主人公的好伙伴,好像叫李柏森吧(我看小说从来不记名字,当年看完《钢铁怎么炼成的》,愣是不知道男主人公叫保尔柯察金,后来出了电视剧才知道的)。《檞寄生》里,李柏森离开台湾去美国前,男主人公问他,还有什么忘在台湾吗?李柏森说,我把我这辈子最好的朋友留在台湾了。一样让人动容啊。《孔雀森林》里,开头荣安的一个无心的失误,造成男主人公心里过不去的坎,也成了他自己过不去的坎。像他这样,把朋友事能完完全全当作自己的事,真是个让人感动的好哥们。不过男主对他也是不错,连续3天的陪护,房子给他随便住,当时大学里也不计较收留了他来寝室。

  回头再说说故事本身,主要女主人公有4个:虎,羊,马(那个yum的女调酒师)和孔雀【根据出现先后顺序】。其实每个人身上的笔墨都不是特别的多,像虎和羊,交往的过程往往一句话就带过了。从这里看出来,作者还是主要集中在主人公自身的成长上,整个过程从心理课上的那个测试开始,也最后在和当时那个教授的交谈中结束。可以说,一开始,男主人公是对自己否定的,虽然表面上看是由于心理测试的结果,其实可能还有些别的深层次的原因吧,这里最后在男主人公博士毕业找出路时也简单叙述了下自我否定和认同的具体想法,不过很可能也来源于现实中作者的一些经历吧。总觉得作者通过写作,跟随着男主人公一起完成了对自我的认同。

  说说结局,痞子菜的结局让人抓狂,《檞寄生》里也是这么个开放式。不过结局暗示是,男主人公2年后会从美国回来,并且会找到孔雀,再续前缘。不过让30的女孩子等2年,也真是残酷,不过这应该也是映射现实中作者的一些决定吧。不过《孔雀森林》发布的时候,蔡大哥是携长跑十几年后终成婚的太太一起参加的,希望蔡大哥一切都好吧,也祝他和她太太能永远幸福(《孔雀森林》中男主人公写情书约在教师外树下见,是真实取自于作者当时追他太太,他太太后来去见他的理由也是文中老虎女当时的口中的理由)。畅想下结局吧:孔雀女应该在不久之后就会回老屋看看,那个“三流作家”应该能顺利把男主人公的信转交给她,于是这个2年之约便更具体的敲定了,相比马蒂尼先生的那个悲剧的6年之约,我相信这个2年之约会是个幸福的结局。孔雀女应该有留联系方式给那个三流作家,荣安也有可能牵扯进来,毕竟是好基友,肯定会帮男主人公找的。荣安应该在男主人公回台湾前,就试着找过孔雀女,并且遇到三流作家,于是得到孔雀女的联系方式。男主人公回台湾当天,荣安肯定会去接机,估计会带上孔雀女,或者和孔雀女约在机场外哪里给男主人公惊喜。总之,历经2年,男主人公应该和孔雀女再次相见并幸福的生活下去了,撒花。

  另外再想说说羊女,这个作者自己说这是有点反派的角色。这段感情并没谁对谁错,就像之后从虎女嘴里说出来的,两人确实性格各方面不适合。相比主人公与虎,和孔雀间的感情,和羊的这段其实非常的写实,我想看这本书的读者多少会有点共鸣吧,反正我是有共鸣的。当中,男主人公在海滩上把做的999张玫瑰花卡片当着羊女撒到沙滩上,达到了书里的一个高潮,这个桥段确实写的棒。包括去海滩之前,羊女和男主人公的交谈,坐机车的细节,都非常的写实。看到最后,羊女在沙滩上掉下眼泪,只能心里一声叹息。

  《孔雀森林》读后感(九):我们只是都是各自的框子

  首先,要说一个故事。

  大一夏天的时候,一个与我很暧昧的男生曾经问了我这个心理测试。那个时候,我很显然还没有看这本书。

  我的答案是,孔雀。当时提及的选择理由,好像是觉得里面孔雀最需要保护之类。

  男生很惊讶。

  而他是选老虎的人。

  后来,果然发现大家不是对方的那杯茶。

  其实我们很容易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自己渐渐砌起那座墙吧。小说里面,老蔡和喜欢女生的相处过程中,就是一直受着“根本不像”的质疑。而这种质疑,大概其实一开始就说明“其实我们不适合”。不过我们一定要执着地尝试过,才会死心吧。所以其实老蔡明显就跟刘和柳没戏。

  觉得凭着心理测试来判断人很幼稚。但是其实我们老在做这样的事。或者,心理测验不过是个借口,“根本不像”和“完全就很像”其实都只是我们说服自己如何去对待那个人的一个借口。

  我们总是用着一个框子来衡量一个人。但是,好像如果不这么做,我们又好像完全失去标准的方向。

  于是,我们总是期待可以在那些心理游戏里面发现我们的框子,这样才好在身边的人镶起来。

  其实你不知道我在想什么,对你,我也是。

  我们只是都是各自的框子。

  而框子通常只有合适和不合适。

  《孔雀森林》读后感(十):孔雀森林

  一个心理测试

  你在森林里养了好几种动物,马、牛、羊、老虎和孔雀。如果有天你必须离开森林,而且只能带一种动物离开,你会带哪种动物?

  马代表自由,牛代表事业,羊代表爱情,老虎代表自尊,孔雀则代表金钱。

  据说猎人喜欢利用雨天捕捉孔雀,因为雨水会将孔雀的大尾巴弄湿而变重,孔雀怕雨中起飞会伤了羽毛,于是不管猎人靠的再近,它绝对动也不动,选择束手就缚、任人宰割。孔雀很爱护它那美丽的羽毛,尤其是尾巴,它平时不太飞正是因为不希望弄伤或弄掉羽毛。在猎人的枪口下,孔雀既不飞,也不跑,因为仓皇奔跑时,尾巴一定会拖在泥泞里,所以孔雀宁愿站着等死也不想逃命,怕伤了一身华丽。大家都说孔雀爱慕虚荣为了美性命也不要,但是如果孔雀不能开屏、不能拥有一身华丽,那么活着还有意义吗?

  心理学家往往用一个机械式理论解释人类的心里历程,人的心理历程是软的,而且具有弹性,机械式理论是很难预测的,也会出错。要记住:别人不能判断你,心理测试也不能,只有你自己才可以!

  为了爱情而放弃更好的生活,与为了更好的生活而放弃爱情,谁比较高尚呢?这两种人的区别只在于重视的东西不一样而已,并没有孰优孰劣。但因爱情通常被人们神圣化,所以选择爱情的人也被神圣化。平心而论,在心理测试的五种动物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选择。难道只因选羊的人选择爱情,便认为选羊的人情操更高贵。为了爱情牺牲一切的人会被歌颂,但为了一切牺牲爱情的人,在某种程度上,大概也会被指责吧。

  《孔雀森林》蔡智恒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