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棋与人生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棋与人生读后感10篇

2018-01-26 20:1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棋与人生读后感10篇

  《棋与人生》是一本由(俄罗斯)卡斯帕罗夫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7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棋与人生》读后感(一):摘抄与整理:棋与人生

  【自我意识

  1)与世界冠军激战的五个月中,不仅明白了他的下棋方式,也深刻了解了我自己思维过程。我能够找出自己的错误,明白为什么出现错误,并知道如何最好地避免这些错误,以及如何改进决策过程本身。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剖析自己而不是仅仅依靠直觉来判断

  2)要将知识经验和天分结合在一起取得最好成绩,自我意识非常关键。很少有人曾进行过这类分析。每个决策都来自一个内部过程,不论是在棋盘上还是在白宫,无论是在会议室还是餐桌前。这些决策的主题可能千差万别,但过程却非常相似

  3)改善做决定的过程就像学母语一样。要改善一生中始终在做的某些事,就要对无意识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思考。从学会爬的那一天起,我们每天都在做无数的选择。我们发展处一套能立即并且长期采用的方法和倾向,大多数我们却对此一无所知

  3)每天结束的时候我们会回顾自己的表现吗?我们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是否观察或体验了应该记录下来的新鲜事物?我们是否识别出了这种情况机会模式?它会再次发生吗?优秀奥运选手那样的成功人士一定会非常敏锐,非常具有自我意识。

  4)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天赋需要严格剖析自己,弥补自己的缺陷。倚仗天赋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驰骋可能会一马平川,但是当你想舍我其谁大展拳脚的时,你会发现发展的不均衡性会阻碍你的成长和提高。全面提高的最佳捷径是努力弥补缺漏。

  5)当你努力弥补自己的缺漏时,不要一开始评价自己。一两次小变故或对比,常常会导致两种极不准确的自我评估。人们常常抱怨自己既健忘又优柔寡断,这样的想法会像绳索般牢牢将他们禁锢在原地事实上,有一点自负会比自卑好得多。如果我们相信自己能力,我们的能力常常不会令人失望

  6)如果我们能够学会接受批评和反面信息,那么我们也能学会采纳新方法,我们都有自己解决问题独特方法。我们的方法源自于经验,通过有意识地注意什么有用、什么没用会使我们的方法得到优化。如果过于依赖自己的方法,我们就会错过那些同样有效不同的处理方法,从而阻碍自己的进步。如果能认识到其他的方法的价值,我们就可以吸收其中的优点来改善而非替代自己的方法

  7)最糟糕的是,我们通常知道自己这方面缺点。我们常会花一个小时工作上网或把运动包仍在门边去看电视,然后再深深地自责。这些自责就像那些很少能坚持超过冬天的新年决心一样毫无益处。

  8)很多失败都是由于过于依赖自己最了解的领域。坚持自己了解的事情让人安心,但通常我们并没有意识到换个角度就会发现问题。如果我们的注意力太集中于事物的一个方面,那么做出错误的评估几乎是肯定的。

  【时间物质速度动态平衡

  1)时间与机会:战略家的最大敌人是时钟。花的时间越多,决策就会越好,但是思考时,制定决策的机会也将会溜走

  2)时间恐慌:真正的问题并不是时间恐慌时所犯的错误。问题是我们使自己陷入了时间的恐慌。

  3)问题不在于要变成一个每周七天每天24小时争分夺秒的狂人,关键在于自知之明持之以恒

  4)我们把时间看做是不能浪费的,而没有把它看做是可以用来投资的。

  5)暂时消除时间因素,让学生们不去担心下一步该怎么走以及现在该做什么。对局势的审慎分析能让我们了解这个局面下最迫切要做的事,这样我们的选择范围和目的就更加明确。然后我们再进行计时,重新引入时间因素。

  6)这种隔离方法也被用于训练学生,一开始只给学生一张资产负载表。逐项引入各种因素是为了消除学生在教育背景和评估习惯上的差异

  7)时间就是金钱:获取时间优势不是靠棋走得快或者走捷径,时间常常由物质换得或用来换取物质,用物质换取时间(速度)是我们在决策时首要考虑的

  8)对物质的眷恋:我们常常会对财产怀有与其客观价值无关的眷念。即使并非总是有害,这些不理智的眷恋也会严重影响我们的评估能力。

  9)不同类的物质:长期的和动态的。投资组合很大程度上就是这样运作的。根据个人风格需求不同,你的组合可能全部是流动资产,需要不断关注和计算,也可能是为了几十年后的退休而设,因此时候尚早。

  10) 改善自己最弱的棋子。把位置不好的棋子,表现欠佳的资产好好加以利用,否则就摆脱它,这样你的整个局面就会有所改善。

  11)对质量观念也是质量,股价反应的是投资者对一个公司理解而不一定是公司的真正价值。但是对质量的观念是脆弱的。

  12)我们必须弄清楚的问题不仅仅是交换。牺牲物质未必能赢得更多时间,反过来也是如此。至少在国际象棋中你可以兼有之,也可能都不具备。处于获胜局面的棋手会同时拥有更多的子力,更宽裕的时间和更好的布局。这可以看做是另一种形式的富者更富。

  13)棋手越强,棋局就越平衡,评估就越要注意最微小的细节。这些次要条件中的裂缝只有在重压之下才会显现,而能发现这些裂缝并加以利用正是伟大棋手所具有的特征

  14)即使对手在很多方面占有绝对优势,我们也可以创造出对我们有利的不平衡。如果我们能够在对手局面中发现或制造一个弱点,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尝试通过改变自己的局面来利用这个弱点。

  15)静态因素和权衡利弊:弄清哪些可以改变和哪些不能改变十分重要。每种局势都包含静态的不可改变的因素,我们必须加以利用或围绕它们展开工作。

  16)生活中存在着种种不平衡,我们要不断努力使之向好的方面发展。取得控制意味着找到了最佳的平衡并不停地进行有利的交换。虽然时间不能停止,但我们可以停下来,暂时不去考虑下一步该做什么,而是冷静地思考我们的优势和不足

  【培养全能的风格】

  1)头脑地图:我们获得模式、运用的逻辑以及我们内在品质结合在一起,将造就独一无二的决策者。

  2)国际象棋大师:他们通过对自己的想象力、耐心技巧进行整合而发挥作用,这种整合就像数学家、诗人、作曲家那样准确,但是三者只有在处于不同的水平上时才能互相结合。

  3)我们知道计算机比人类的计算能力强,那么我们的成功靠什么?答案是综合,将创造和计算、艺术科学结合成一个整体。这样的整体要比其任何单个部分强大得 多。国际象棋是一种独一无二的认知纽带,将艺术和科学在人的头脑中相结合,然后靠人的经验提炼和改进。

  4)国际象棋中的计算不是简单的1加1,它更像是在一张不断变化的地图中找出一条路径。

  5)培养一种全能的风格:全能不意味着完全平衡——各方面的能力完全一样。相对来说,每个棋手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弱点。相反,这是指根据局势发现并使用适当方法的能力,理解何时应该进攻何时应该防守

  6)远离舒适区:不断回避我们的舒适区,当我们过度依赖某一方面时,就会引起不利的失衡和不良的习惯,而依赖往往是由于在这方面我们做得很好。我们固守着自己熟知的事物而不愿去寻找更找的方法。只有当我们紧张地尝试新事物时,才能确定自己学到了东西,哪怕是用新方法解决一个常规问题。

  7)现在我们十分强调也有所专。过去学生们都怀着开阔眼界的想法走进大学;现在,上大学在更大程度上成了一种职业经历。我们如此强调干好本行,以至于没有意识到干好本行的最好方法是在其他方面做的更好

  8)创建关联:着眼于全局,意味着不仅仅满足于获取更多的信息,还需要了解这些信息之间是如何关联在一起的,这些联系随着时间的迁移会怎样变化等。懂得舍弃眼前利益以换取长期利益,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

  9)提示不断挑战自我的重要性

  【变化与危机

  1)危机由两个字组成,一个字代表危险,另一个字代表机会。

  2)试图完全避免危机出现常常会产生更大的危险,因为那仅仅意味着推迟危机的出现。

  3)对大多数人来说,成功依靠的是对风险的察觉、评估和控制。在这三件事中,察觉危机通常是最重要也最难做到的。它要求我们队大多数细微变化都要保持警惕。

  4)复杂性可用其中所包含的各种要素来衡量,更准确地说是这些要素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可能性的多少。当各要素像发生无法预料的化学反应时,就产生了复杂性,当相互联系的错综复杂程度达到顶点时,我们就处于危机时刻了。

  5)每个危机在定义上都包含一个时间因素,打算安然度过危机,那么我们需要在准确的时间引发危机。你可以拥有物质、时间和质量三者之中任何一个相关的因素。

  6)适应变化:我们必须处理灵活性与一致性的关系。战略家必须相信自己的战略并有勇气坚持战略,同时还应保持足够开放的心态,以便发现何时需要做出改变。改变时必须谨慎考虑,要改就要坚决果断。我们很少像分析失败那样分析成功共。我们总是很容易将成功归因于我们的优势而不是环境。当事情进展顺利时,我们更应该提出质疑。过度自信,觉得万事大吉,往往会导致犯错。

  7)我们必须不断发问,不要为了改变而改变。

  8)无论你进行过多少训练,无论多么相信直觉,分析都是最重要的。每个规则总会例外,在任何学科中都会出现反直觉情况。

  9)对于一个我们几乎不了解其实际知识的领域,我们不能说在这个领域有直觉。即使是最含糊不清的直觉也要以一些切实的东西为基础

  10)任何一个数据有限且时间为主要因素的学科,都存在较强的直觉因素。

  11)我们应该花多少时间呢?良好的直觉可以使我们始终保持实际,同时告诉我们是否达到需要投入更多时间并引起特别注意的关键点。

  12)当直觉告诉我们“受益递减律”开始起作用时,我们就要当机立断采取行动

  13)长期性创新,新想法在一种渐进的转化中产生。其影响可能在几代人中都不会很明显,因此这种创新的产生动力也可能会被忽视。

  14)几乎每一个伟大的发明都是已有知识、艰苦工作和系统思维想结合的产物。发明产生时那不可思议的一刻可以构成一个很好的儿童故事,但是它对我们发掘自身灵感毫无帮助。

  15)深入了解问题的各个方面,然后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最具创造力的头脑往往来自于那些对手头的问题了解最多的人。

  16)从模仿者到创新者的转变:除了创新者,社会也需要模仿者,要想制造重大影响,你必须始终处于前沿。跟随者是不可能突然转变为领导者的,因为只有领导者才能看清发展趋势。即使最成功的模仿者想扩展自己的疆域并获得更大的成功,最终也必定会成为创新者。那些没能完成这种转变的人我往往会被其他模仿者所取代。尽管创新有风险,但不创新风险更大。

  17)彻底消化了已有知识后,我们就可以自信地退后一步,使自己看到更大的画卷,看的更全面。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新的路径并创造新的联系。新的相关性会出现,旧的信息会焕发新的价值,于是创新就会成为正常现象,而不再是特例。

  【分析、决策与评估】

  1) 国际象棋中的计算不是简单的1加1,它更像是在一张不断变化的地图中找出一条路径。

  2) 我只向前一步,但总是正确的一步。

  3) 决策树的分支会呈几何级增长。随着可能性增多,不确定性和随机性越来越大。到了一定程度,递减率就开始生效,即使投入更多的时间也只能得到越来越模糊结果

  4)很多棋手都把错误归结于自己的误算,但有些错误中,各因素都已知,得到的结论却是不正确的,你不能指望对手去犯你自己不会犯的错误。

  5)决策的第二个关键因素:评估静态(永久)和动态因素的能力。

  6)当我考虑着法的时候,我并不是立即从决策树开始向下计算。首先,我必须考虑局面中的所有因素,从而建立一个战略并找到中间目标。我必须将这些因素牢记于心,然后开始计算各个变着。这样,我会知道哪种结果是最好的。在这个过程中,经验和直觉会起指导作用,但是严格计算还是需要的。

  7)无论你进行过多少训练,无论多么相信直觉,分析都是最重要的。每个规则总会有例外,在任何学科中都会出现反直觉情况。

  8)这种分析过程必须进行排序,以使其更加有效。任何写下任务列表的人都明白,如果将各个任务按最佳方式进排序然后再执行,效率会更高。我的经验指导我选择两个或者三个候选着法重点思考。通常,其中一个候选着法会相对较差,很快被抛弃,另一个着法进入我的思考范围。然后,我开始扩展分析数,一次两到三步棋,寻找对方可能的应着以及我的反应。

  9)要提高效率,必须不断地修剪决策树。思考时,需要从逐个变着法进行分析,抛弃不好的着法,继续分析较好的着法。如果分析的着法过多,可能会浪费宝贵的时间并可能会使自己迷惑。还必须知道何时停止分析,此时你要么已经找到了满意的着法——某条路径明显是最好的或者最本质的——要么进行进一步分析无法带来与所花时间相称的价值,即不值得再继续分析下去。

  10)为了发现关键时刻,必须对自己的分析趋势和模式非常敏感。如果分析中某个分支开始出现令人吃惊的或好或不好的结果,此时需要花些时间来找出其中的原因。

  11)人机结合要强于人或计算机。人的战略和评估技巧加上计算机这个计算工具,可以彻底改造从会计和投资到管理物流等许多职业。人类可以处理战略方面的问题,计算问题则留个计算来完成

  12)在每个人的行为中,有这样的过程,死记硬背的能力远远没有识别有用模式的能力重要。在处理问题时,我们从来不是从头开始处理,而是本能地,甚至是无意识地搜索过去的相似事物。我们会找出相似事物的真实性,然后看看能否为这些细微差别找出类似的解决方案。

  13)问问自己“如果。。。。会怎么样“引发你思考”为何不。。。“

  14)重要的是结果:我专注于结果,而不是分析去听人们谈论我如何取得这些成就。我的方法并非适用于每一个人,但它对我很管用。当批评者和对手们无法取得和你一样的成就时,他们常常会诋毁取得的成就的方法——敏捷、富有直觉的棋手常被称作懒惰,专心致志、勤奋刻苦的棋手被称做强迫症。听取别人的意见显然并不是坏主意,但是,如果非难紧随成功出现,我们就应该对其持怀疑态度了。

  15)以工作和收获的比例来考察效率,每个人的水平都是不同的。关键在于知道什么能够激发自己,找到自己更进一步的方法。我的方法是坚持生活规律。只要不破坏自己的安排,我就会有很高的积极性。而且,我需要新的挑战来充实自己。一旦开始觉得一件事情变得简单而重复,我就应该为自己的能量寻找一个新目标了。

  16)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世界里,如果纪律听起来枯燥无味甚至是不可能的话,至少我们应该花点时间思考一下我们生活的那些方面可以进行合理有效的安排以提高效率。具有勤勉工作的道德标准并不意味着会成为一个工作狂,而是意味着认识到勤奋工作的重要性并付诸行动。今天我们起床后的时间是怎样度过的?明天又如何度过?

  17)找出可行的走法与评估整个局面二者之间有着相当大的差别。我们很容易沉迷于寻找所有的可能的走法,而不是根据需要进行分析,以确定哪种走法更为有利。纯粹的相关评估总比完全不评估要好。但是我们不能把它与理解全局混为一谈,即使它偶尔也能奏效。

  18)这是我们改进生活中任何事物的方法,包括思维乃至所有事物。一个公司的CEO必须将分析和研究与创造性思维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领导其公司。军官必须应用 对人性的了解来预测并应对敌人的策略。

  19)比较分析法:国际象棋的范围有限,才能成为一个决策制定的通用模型,每一步棋都会反映一个决定。通过足够的时间,我们可以科学精确地分析每个决定是否最有效。这种客观性可令我们仔细了解决策制定过程的质量。

  20)我们得到的一个结果所要经历的过程与所做决策本身内容几乎没有关系。然而每个人在做出必须做出的决策时都会经历同样的决策过程。如果我们在工作中做决策的习惯和方式不好,那么在家里做决策时也一样。任何改变都会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21)如何检验自己的决策过程是否合适并且在必要时做出调整呢?首先将信息和过程区分开来。我们可能会过分强调信息收集与分析,即使是掌握适当信息的聪明人,也有可能因为信息处理方法不当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22)收集信息并不总是越多就越好。因为你可能会因为撒的网太宽而导致收集的信息质量下降,此外还要考虑时间因素。在其他因素都相同的情况下,几乎所有的决策都是越早越好。

  23)如果你做事很谨慎,请在做决定之前确保自己花时间考虑一些新的选择。如果你做事比较草率,请务必在一开始就把选择范围缩小,挑出一组备选项进行评估。花一些时间,让你适应所作出的选择并培养更平衡的风格。

  23)我们应在一开始和每一步棋都限制备选着法的数量,这是相当重要的。必须主动修剪“如果这样就会那样,如果那样又会怎样”的决策树,否则我们必须也不可能分析得足够深入,进而得不到任何有用的结果。我们应该始终追求宽度和深度的平衡。

  25)使直觉变灵活:如果我们做错并且需要重头开始,我们就必须这样做。这种生命的活力不仅仅关系到生活的质量,始终在决策过程中保持活力和密切关注整个过程还是改进决策质量的一个关键。

  【战略与战术】

  1) 一个不好的计划也比没计划强。每一步棋、每一个反应、每一个决定都必须与透彻理解的计划相结合。否则即使做出一个显而易见的决定时,你也无法确定它是否真正对自己有利。这一点在当今节奏日益加快的世界中显得尤其重要。

  2)在快棋中,快速计算和直觉是最重要的,缜密的计划和战略目标则是次要的甚至可以忽略掉。而且可以说,对很多棋手而言确实如此。如果在七个小时的慢棋比赛中你都不喜欢做计划,那么再快棋中,你可能完全不去做计划。但是,最成功的棋手无论是在何种时限下,都会将战略性计划作为计算的基础。当拥有指导战略时,最有效的分析和最快速的分析不仅不互相排斥,而且可以两者兼顾,实现最优组合。

  3)首先制定战略,然后才能遵循战略:克林顿对于对手的每一次攻击都作出反应,不仅仅实行防卫,而且要强调自己的竞选宣言。问题的关键不仅仅在于做出反应的速度有多快,更在于他们所做出的反应能够多大程度上配合他们的整体竞选战略。

  4)中间目标非常重要,它们可以为战略创造有利条件,是必不可少的。否则,我们就如同从房顶开始盖房子。很常见的情况是,我们设定了目标,却没有考虑到此目标所需的所有步骤,就开始朝着这个目标前进。我们的战略要获得成功,需要哪些条件?需要做出哪些牺牲?需要改变什么?以及为进行这些改变,我们需要做什么?

  5)我的直接和分析会告诉我,在特定局面下,我能否攻击对手的王。接下来,我不会直接去攻王,而是寻找要成功攻王所必须达到的目标。

  6)制定目标是第一步,接下来需要坚持目标并不断努力,而不能着迷于某个行动而忽视战略,

  7)当对手把局面搅乱时,你会迫切希望找到克敌之策。而正是对手需要的,你必须避免。如果你已经有了好的战略,为什么不做一些放弃来迎合对手?这样做需要很好的自控能力,因为这会同时面临内部压力和外部压力。你的内心特别想证明你能够击败对手,同时还要平息那些实际的或潜在的批评。

  8)在即将获胜时坚持自己的计划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但此时,棋手很容易变得过于自信而被对手挽回局势,如果忽略计划,想要获得最终胜利只是天方夜谭。

  9)两个优秀的棋手可能会有迥然不同的战略,两种战略可能都很有效。每个棋手都有各自的棋风和解决问题与制定策略的方式。要制定成功的战略,关键是要了解自己的优点和弱点,了解自己擅长什么。

  10)预防是一种艺术,它可以加强自己的局面,同时消除对手的威胁,甚至是萌发状态的威胁。首

  11)不存在唯一的最佳战略。

  12)适应变化:我们必须处理灵活性与一致性的关系。战略家必须相信自己的战略并有勇气坚持战略,同时还应保持足够开放的心态,以便发现何时需要做出改变。改变时必须谨慎考虑,要改就要坚决果断。我们很少像分析失败那样分析成功共。我们总是很容易将成功归因于我们的优势而不是环境。当事情进展顺利时,我们更应该提出质疑。过度自信,觉得万事大吉,往往会导致犯错。

  13)我们必须不断发问,不要为了改变而改变。

  14)我们还必须避免因竞争而迷失战略方向。如果你的战略是正确的,成功的,无论是在棋盘上获得更大空间,还是在全球商业中争取占有更多份额,竞争都会诱使你放 弃战略,对你造成干扰。事实上,如果你的计划正确而且战术意识非常好,竞争只会促进你的成功。

  15以来的成功给我带来的一个有趣的副作用是,有些对手会选择一些非传统变例,使对局进入全新领域。他们觉得这样做会使我丰富的经验变得毫无用武之地。但 这些棋手中许多人发现这些想法是不切实际的,一厢情愿的,这种创新所带来的好处无法补偿准备不足所造成的缺陷。

  16)战术是指当有可为时知道如何为之,战略是指当无可为时知道如何为之。

  17)战略是抽象的,以长期目标为基础。战术是具体的,以立即发现最佳着法为出发点。

  18)战略家对战场上的威胁和机会很敏感,他的问题是当没有明显着法(即需要行动,却没有反应时)时如何继续。

  19)在国际象棋中,棋手有走棋的义务(即使不知道怎么走),这对没有战略眼光的棋手来说可能是一个负担。生活中并没有这种必须行动的义务。如果找不到有用的计划,我们可以在无所事事中找到很多消磨时光的方法。而真正的战略家却能找到加强局面的方法,并对不可避免的冲突做好准备。不要忘了,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20)战略指导战术,我们需要更广阔的视野来评估更深的战术决策。

  21)如果战略代表结果,战术则是方法。当具有一系列明确目标和中间目的后,可以根据这些目标和目的来衡量战术和组合。做得越多,这个过程就越简单;战略目标将融入战术思考中,我们的反应将更快更准确,要知道,速度永远是最重要的。

  22)战略家的最大敌人是时钟。花的时间越多,决策就会越好,但是思考时,制定决策的机会也将会溜走

  23)计算机没什么用处,只会回答问题。问题才是最重要的,提出问题并找到正确答案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关键。我们的战术或每天的决定是否都基于我们长期的目标?信息的潮流会使战略变得模糊不清,要形成强大的战术,我们必须一方面具有强大的战略,另一方面具有准确的计算。

  《棋与人生》读后感(二):《棋与人生》抄书

  1.我不仅明白了他的下棋方式,也深刻了解了我自己的思维过程。我能够找出自己的错误,明白为什么出现错误,并知道如何最好地避免这些错误,以及如何改进决策过程本身。(真正剖析自己而不是仅仅依靠直觉来做判断。)

  2.仅有天分是不够的,仅有刻苦也是不够的,你必须深刻了解制定决策的方法。(认识自己的弱点)

  3.要将知识、经验和天分结合在一起取得最好成绩,自我意识非常关键。

  4.假设一盘对局有两种续弈方式:一种是通过使对局骤然复杂化的眼花缭乱的战术打击取胜,另一种是通过简单明了的局面压力进入微小优势残局取胜。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卡尔波夫

  5.国际象棋是一种独一无二的认知纽带,将艺术和科学在人的头脑中相结合,然后靠人的经验提炼和改进。这是我们改进生活中任何事物的方法,包括思维乃至所有事物。一个公司的CEO必须将分析和研究与创造性思维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领导其公司。军官必须应用对人性的了解来预测并应对敌人的策略。

  6.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能够分清主次! —米哈伊尔·鲍特维尼克

  7.“一个不好的计划也比没计划强”,这句古老的国际象棋谚语不仅是正确的,更是明智的。

  8.信息革命不仅仅是带来便利,它的含义要深刻得多。获得信息的速度越快,处理这些信息的能力也必定要相应加快。

  9.最成功的棋手无论是在何种时限下,都会将战略性计划作为计算的基础。当拥有指导战略时,最有效的分析和最快速的分析不仅不互相排斥,而且可以同时兼顾,实现最优组合。

  10.如果下棋时没有长远目标,那么你的决策将只是纯粹的反应,对局也将被对手主导。

  11.1992年的克林顿班子则清楚地知道,问题的关键不仅仅在于做出反应的速度有多快,更在于他们所做出的反应能够在多大程度上配合他们的整体竞选战略。然而不管怎么说,必须首先制定战略,然后才能遵循战略。

  12.通常,战略家最初以遥远的未来作为目标,然后向后倒退直至现在。

  13.评估局面的发展方向并建立若干目标,然后一步一步逐渐实现。这些中间目标非常重要,它们可为战略创造有利条件,是必不可少的。否则,我们就如同从房顶开始盖房子。

  14.菲德洛夫的错误在于进攻前没有考虑所应具备的条件。他想直接水过河,而不是寻找桥梁。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在比赛中指望对手犯错误不是一个可行的战略。

  15.如果忽略计划,要想获得最终胜利只是天方夜谭。

  16.要制定成功的战略,关键是要了解自己的优点和弱点,了解自己擅长什么。

  17.有时,最佳的防守就是最佳的进攻。

  18.有时,你会被迫在不熟悉的领域中战斗;当条件不能如你所愿时,你也不能逃避。适应能力是成功的关键。

  19.频繁改变战略等于没有战略

  20.我们必须知道要问什么问题,并应不断地发问。条件是否已变?战略是否需要改变或是否需要做小调整?基本目标是否因某种原因而改变?不要为了改变而改变。

  21.如果你的计划正确且战术意识非常好,竞争只会促进你的成功。

  22.战略家挑战主流概念的方法是只问一个问题:为什么?

  23.制定和实施战略过程中最困难的一部分:执行战略的信心和坚持战略的能力。

  24.每赢得一个冠军,自己改变的能力就会降低。我的老朋友兼教练、特级大师多霍扬将其巧妙地比喻为温水煮青蛙,意思是每次胜利都会使自己更加麻痹。

  25.质疑自己必须要成为一个习惯,一个能够克服过度自信和沮丧的习惯。

  26.商业中有句俗语说:“有计划而无行动是徒劳,有行动而无计划是致命。”

  27.战术是指当有可为时知道如何为之,战略是指当无可为时知道如何为之。—塔塔科维尔

  28.战略是抽象的,以长期目标为基础。战术是具体的,以立即发现最佳着法为出发点。

  29.算得越深,犯错误的机会就越多。

  30.需要有更广阔的视野,以便评估更深的战术决策。换句话说,需要战略来指导战术。

  31. 如果战略代表结果,战术则是方法。当具有一系列明确目标和中间目的后,可以根据这些目标和目的来衡量战术和组合。做得越多,这个过程就越简单;战略目标将融入战术思考中,我们的反应将更快更准确,要知道,速度永远是重要的。

  32.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我的战术能力越来越差。

  33.没有自信,即使最好的计划和最漂亮的战术也注定要失败。

  34.他明白只有在没有弱点、不会被击垮的良好局面下才应该发动制胜的进攻。

  35.过分专注于某个遥远目标的一个坏处。在对局中,我过分专注于要看到彩虹末端的金子,当我接近目标时,我没有环顾四周。

  36.随着年龄不断增长,我们越来越害怕去做尝试,而没有新尝试就无法发现我们的天赋。要记住,如果在早年没有展现天赋的机会,成年后一样可以创造这样的机会。为此,我们需要在各个领域去实验,去努力发挥自己的能力。

  37.练习可增强我们的能力,要想出类拔萃、技高一筹,则需不断地检查你所记忆的内容。

  38.反思今天学到了什么,自问明天要学到什么,自我意识可以让生活更有效率。

  39.施乐公司,其创始人约瑟夫·威尔逊给这家原名为赫洛德(Haloid)的公司带来的创新态度可能要比他的其他发明都重要。他经常告诫新员工,“不要用旧方式做事。来这儿工作后,我希望你们养成不断改变的人生态度,明天你们的做事方式要跟今天不同。”

  40.问问自己“如果……会怎样?”

  41.一个拥有天赋而不加以利用的人,是失败的。

  42.日复一日不断地高效率地挑战自我极限,这种能力也许不像体育技能那么直观,却是乔丹与生俱来并且不断培养加强的能力。

  43.准备会带来多种回报。一位律师为一个从未受审的案件所做的准备,也为他理解其他案件和成为一名更好的律师大有裨益。努力使人获得知识,而知识从来都不会浪费。即使我们的剑没有出鞘,对手也会慑于其令人惊讶的威力。

  44.“我是个十分相信机遇的人,而且我发现越是努力工作,机遇就越多。”

  45.最糟糕的是,我们通常知道自己这方面的缺点。我们常会花一个小时在工作时上网或是把运动包扔在门边去看电视,然后再深深地自责。这些自责就像那些很少能坚持超过冬天的新年决心一样毫无益处。

  《棋与人生》读后感(三):生活就是准备:决胜思维的7条法则

  无论是下棋或打乒乓球,还是每个人的生活,一切结果都是源于准备。胜利者的思维是这样的:胜利从来都不是偶然或天意的,也绝不是完全地依赖天份。在他们眼里,后天的勤奋和决胜的策略更为重要。决胜是一种思维的习惯,它展示一种生活的态度和方法:一种挑战自我、绝不放弃的勇气和才能。这一切,跟你拥有多少财富无关,跟你来自于哪里无关。这是一种源自内心的力量。

  (一)

  许多年后,当人们回忆起中国乒乓球队的第一次夺冠,一直记得容国团的那句名言:人生能有几次搏。据说,当年容国团说这句话的时候,大家都认为他年轻,只是说说大话,没几个人相信这小子能变天。队友们想:看你小子口气好大,凭什么你就能拿冠军呢?

  但是,事实胜于雄辩,容国团说完这句话后,接着下来就拿了中国乒乓球的第一个世界冠军。队友一看:妈呀,这么简单!他能拿,我也能拿啊。胜利能带来激情,也能传染给别人,后来,就大家一块儿都去拿。拿着拿着就成习惯了。直到现在,中国乒乓球不拿第一名,简直就不好意思。

  容国团说的好啊:人生能有几次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

  这是一种宣言,也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敢于给自己设定一个看似不可能的目标,然后,自己去实现它。即使有人怀疑,也不为所动。

  在胜利者的眼里,很多不可能,有时就是一张窗户纸。不管能否捅破,首先是要有怀疑的精神和敢于捅破的勇气。

  如果你不够胆的话,你就不敢去挑战不可能的任务;如果你没有目标,你怎么知道自己能走多远呢?

  【决胜思维的法则一】有梦想,才会有将来

  (二)

  有句话叫:知易行难。其实,更准确的说是:知道的多,做的太少。或者根本不去做。

  一做事情,遇到困难,就马上缩回去了。

  “怎么可能.....”

  “条件不够....”

  “运气不好”

  “命该如此。”

  总之,如果能找到理由往后退,就一定可以找到很多理由的。不为事情找方法,千方百计找理由。想的快,退的更快。

  换个思维,如何呢?

  【1】什么条件下,哪些部分是可能的。如果不能全部达到,哪些东西是可以现在达到的呢?

  【2】条件是不够。不过,总比什么都没有好吧。需要补充哪些条件,或者,有没有其他的办法绕开?

  【3】运气的好坏跟天气一样。昨天是坏运气,今天说不定就是好运气。人能跟天气计较吗?

  【4】所有的命都是选择:冒险的结果和撤退的结果,都是自己要的结果,本来你是可以选择的。结果,你非要把希望托在不靠谱的事物上,你越不想要的东西,就会一直粘着你。

  如果没得选,大家都一样。就更没啥抱怨的。

  人害怕选择的时候,常常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想从头脑里尽快排除它,而不去想完成它。思维有一种天然的惰性,让你知道你其实能做,但你就是不想开始。

  其实,也有简单的开始办法:试试看如何呢。不要老是想到什么条件都齐备了才开始。做事情,最好边学边干。通往梦想的道路,需要多少个目标,没有任何书籍可以告诉你,也没有任何人可以直接告诉你。但这并不意味着你没有办法知道,你自己在做的过程中就能一点一滴地找到它。

  【决胜思维的法则二】重要的是:尽管去做。让目标的指向去引导和检查你自己的路。

  (三)

  当人开始问“为什么”的时候,标志着独立的思考开始了。

  一个独立思考的人,你会很少听到他说这样的话:

  “书上就是这样讲的。”

  “以前大家都是一直这样用的。”

  在做出决定之前,他会接受必要的信息,考虑一切可能性,对不解之处,一一打上问号,然后掂量、排查。他会问无数个为什么。

  他会问自己几个问题:我们要什么样的结果,哪些是我们不能接受的。我们要如何才能走到那里去。有哪些选择。哪些是好的,有哪些要素比其他的更为重要。为什么我们不能用更好的方法?现在的立场会按照我们的目标前进吗?如果不能,我们还要做些什么?

  ......

  一旦质疑的思路打开,很多貌似自然而完善的东西,就开始土崩瓦解,新的选择不可阻挡。他坚信,这世上,根本不存在唯一的答案,但一定存在无数的可选答案。

  当人开始独立思考的时候,要的结果,会反向指引出与众不同的新选择,而没有任何瞻前顾后的束缚。

  所有看起来合适的,有可能就不合适了;所有看起来冒险的,有可能就是风平浪静的事情;所有看起来让人热血沸腾的,有可能该收场了;所有看起来冷锅冷灶的,有可能大干一番。

  考虑“为什么”的人,能更诚实地面对一切,做出自己的决定。

  【决胜思维的法则三】知道“为什么”的人,总是知道自己要去往哪里,也总是知道自己的路该怎么走。

  (四)

  有一年世乒赛,中韩相遇。刘国正大战金泽洙,在危急关头,挽救了7个赛点,中国队死里逃生,堪称经典、奇迹。你看中国乒乓球,从来都很紧张,但你不会想到胆怯。你有很多的机会看见让对手胆寒的场面。

  为什么呢?强大的实力是坚强的意志品质的保障。

  专业运动队的队员,很小就离开家,到运动队接受专业训练。每天几千次的挥拍,数十年如一日,为的是将来的比赛,在任何心理条件下,都能不走样地把技术动作发挥出来。正所谓,天道酬勤。加之优秀的教练,和永不妥协的高要求,才成为中国乒乓球常胜不衰的秘诀。

  反观,中国足球队就是一无战略,二无人才。技不如人,就会怪天气,怪草皮,怪分组、怪教练。黑色几分钟,成了他们的拿手戏。其实,连球都停不好,就啥也别说了。

  这有何教益?没有技术,就不要谈战略。因为即使有,也只能是空想,做不到。

  合抱之木,始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决胜思维的法则四】机会被大多数人错过了,因为它一身工装,看上去像是劳苦的化身。(爱迪生)

  (五)

  在武侠小说里面,渴望成为武林高手的人,都希望得到一本盖世神功的武林秘籍。因为这秘籍一旦得手,只要依葫芦画瓢,就可大功告成。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人宣称他们拥有武林秘籍,盖世神功。他们布道,收钱,然后装疯迷窍。

  对于渴望成为高手的人,麻烦大了:

  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冒出来一些自称是最先进的玩意的,你到底是信呢,还是不信呢?跟或者不跟呢?

  据说,武林中真正的高手,都是不拿兵器的。因为拿着什么,就是什么兵器。他们也大多不按什么套路出手。因为该怎么出手,就怎么出手。一切顺势而为。所谓,无招胜有招。

  很多时候,在任何一种情况下,合理的才是最好的。

  如果你用的新技术,反而增加了人家的成本,给人带来不便,你可以考虑是否去掉。日本丰田的现场管理里有个经典的方法:看板制度。如果你能用白板,清楚地标明流程和要素。你就没必要什么都用电脑软件来实现它。简单的方法,常常是好方法。

  或许,我们需要知道,每年的世界出了多少武林秘籍。但是,我们是否需要挥刀自宫,还得掂量。挥刀自宫,未必成功啊。

  【决胜思维的法则五】跟风是为了寻找到自己需要的合理部分

  (六)

  专业使你看问题的方式,有别于常人,这是极大的优点,但也可能是极大的缺点。

  为了转化,专业需要自己的词语和体系。专业需要细节,但同时,专业更容易使人陷入自己的套路,看不到显而易见的问题。

  比如说,你做一个网站,你跟一帮搞技术的或者这个行业的人来谈。搞技术的,跟你说什么:用java比用.net好;N年后,SOA是趋势了。我们也来做Saas。

  行业上的人跟你说:搞2吧,现在都是2了,你还不2了?

  毫无疑问,他们都很前卫。但看看行业外的人,怎么说呢?

  一个完全不懂技术的人,他会这样问:你有啥东西,让我到你的网站上来呢?

  专业,能让人不知不觉中,穿上皇帝的新装。自信是好事,但是只相信自己,肯定是不够的。只有找一个局外人,才能把那些遮羞布一把掠走。在说出真相的小孩眼里,没有专业的权威,直觉告诉他,现实就是如此。

  【决胜思维的法则六】跳出你的圈子,用直觉来感知现实

  (七)

  害怕失败是人生的大敌。

  所以,当家长因为孩子粗心,而声嘶力竭的时候;当学生而犯错,老师痛心疾首的时候;当我们遇到困难,觉得命运不公的时候,我们很可能错失了从失败中获取力量的机会。

  想到失败,人们会:怀疑、愤怒。表情复杂。但事情过后,就什么都没有留下。每次的愤怒在一次次的重演,又一次次的消散。我们没有问过,或者没有想过到底是什么力量在使之重复。有没有办法可以改变。甚至,该如何改变?

  为何不能这样想呢?

  失败是一次重获完美的机会,如果知道有哪些坏习惯,有哪些危机存在,早点暴露出来,想办法去消除,不是更好吗?

  让一个人关注自己的缺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相比之下,没有人喜欢重复体验失败和挫折。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去为已经的过去的事情抱怨,而是立刻去找解决的出路。

  如果我们一旦这样开始,我们就能把负面的情感,毫无效果的宣泄控制住,使之逐渐转化为正面的力量。

  失败的情绪,可能会让人为了避免批评和处罚,尽力去掩盖自己的真实想法。人变得毫无主见,总是要掩盖真相,这会变得及其危险。

  因为如此,对失败的恐惧,也会让人固步自封,不敢向前。

  【决胜思维的法则七】成功不是终点,失败也不是终点,只有勇气才是永恒。(丘吉尔)

  (八)

  《棋与人生》是世界棋王加里·卡斯帕罗夫的自传。这本书写的不是一个人如何下棋的故事。而是一本人生指南。他告诉你如何完成人生棋局的完美对弈!

  在这本了不起的作品的后记中,他是这样说的:

  生活就是准备。

  我们的未来不仅取决于过去,更取决于我们如何理解和利用它。我回顾自己的前半生,就像缓缓旋转着年幼时父母送给我的地球仪一样。我们所珍视的,我们所成就的,我们所失去的---过去的这一切构成了我们的人生地图,这张地图不仅显示了我们过去的轨迹,也指明了我们未来的方向。然而,它最了不起的地方在于:不像刻在石头上的地图那样无法改变,凭借领悟和奋斗,我们就可以改变人生的图景。

  喷嚏网-原创 www.dapenti.com

  《棋与人生》读后感(四):思维航海图冒险

  1、“语言哲学认为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没有语言就代表没有思想。”对于这句话,我部分认同,所以,就读书而言,我认为用自己的语言整理一篇读书笔记对于我检验从书中学到多少东西非常重要。

  2、卡斯帕罗夫作为一名国际象棋大师,思维能力不必多说,何况他还是一位多产的作者,所以,我认为他写作本书时,头脑非常清晰,对于书本结构的安排,自己想要说明的问题以及如何阐述,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所以,我读完该书以后重新再读了一遍作者自序,也就是该书的导读部分。我认为详细分析该书的导言对于我理解该书将会有极大的帮助,下面我试着就这本书提出几个问题,并试图在书中找到作者的答案,来完成我对该书的学习。

  3、作者写书的目的是要说明什么问题?(主题部分)

  结论:我认为作者写这本书一方面是完成“自我认识”,另一方面是把他对一个问题的回答——“你是如何思考的?”

  显然,这不是一本教我如何下象棋的书,作者虽然是国际象棋高手,但是他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正处于自己的职业转型阶段,一方面他需要自我总结从25年称霸国际象棋棋坛的经验,另一方面,他还试图就如何把这些经验运用到其他领域进行了思考和论述。

  在总结自己的象棋经验时,他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决策模式。象棋最初作为一种思维游戏存在,胜负的关键就是每个人思维决策模式的优劣。所以,作者认为下好国际象棋的关键就是建立一套优秀的思维决策系统。而这个系统构建需要我们的知识、经验和天赋完美结合。基于此,在建立我们的决策系统时,我们就必须对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天赋进行研究分析,找出优劣,并思考如何提高。所有这些,必须依赖“自我认识”,这就是该书的一个重要主题。

  第二个主题围绕第一个展开,作者阐述了他所熟悉的国际象棋领域如何进行决策系统构建以及如何改进决策系统,并将之运用到其它领域的一些看法。比如商业,政治,投资等等,所以,这个是该书的第二个主题。

  所以,我认为作者写作本书就是结合自己在国际象棋领域的思考和应用,介绍决策系统的构建、改良和探索在其它领域的应用。

  4、作者是如何回答这个问题的?(内容结构部分)

  这部分就是整本书的内容和结构了,这里,我就总结一下该书的结构,按照作者自己的安排,这本书有三个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分析决策系统的构建要素,第二部分是检验和改进决策系统,第三部分是运用。这么三个主要部分的框架下,就是细分的19章内容。内容比较多,就不再细分。要关注细节的话,找书来好好读一回即可。

  5、我学到了什么?(自我知识和经验的更新扩展)

  《棋与人生》读后感(五):天才总有凡人不及之处

  关于棋,我们并不陌生。历史上不少文人墨客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倘若有个人非常严肃地告诉我们:一盘棋就是一场战争,棋盘就是战场,棋子就是兵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你又作何感想?

  我们常说的是围棋和象棋,国际象棋似乎离我们总有一段距离,谈不上近,也说不上远,不温也不热。但对于世界棋王卡斯帕罗夫的赫赫名号,我们倒是有如雷贯耳之感。不得不承认,这个人物实在太神奇,据女棋手谢军说的那样,“卡斯帕罗夫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棋手,他可以像一名国际象棋的推广大使一样在世界各地奔忙,也会像一个放荡不羁的浪子一般不遵守国际棋联的规定自立门户,搞‘分裂’活动。”

  他不但独霸国际棋坛二十余年,还掀起几次举世瞩目的人机大战,似乎哪里热闹都少不了他,堪称棋界一大狂人。就是这样一个狂人写了这样一本与棋有关的书,书名是《How Life Imitates Chess》,按字面的意思是“人生多么像棋啊”。国内的书名却翻译成《棋与人生》,翻成这样也不是不可以,只是少那么一点感觉,显得温了,意境也不够,有读者建议直译为《人生如棋》,我觉得倒不错,一个“如”字有着中国式的参悟与感悟在里边。

  从个人喜好的角度来说,这本书有我喜欢的方面,也有感觉稍不如意的地方。喜欢原因之一:卡斯帕罗夫能做到不引棋谱,不摆棋局,却能说透棋之真谛,道出棋之奥妙,实在是有高手风范,有点石成金之技。可见棋在他已是烂熟于胸,收合自如,恰如武侠小说中高手,内功深厚,摘叶也伤人,未必要搬出斧子,抡起大刀。这一点倒和霍金先生有得一比,《时间简史》固然深奥难测,霍金先生几乎不用天书式的公式,以常人能懂的话语写成,功力之深,令人瞠目。

  原因之二:卡斯帕罗夫不仅仅限于棋,而是由棋推及人和事,而且说得正襟危坐,大义凛然,比如开篇就强调计划的重要性,进而重点阐释战略与战术的作用,接着在第二篇大谈如何决策,如何交换。其中确实渗透着很多人生感悟,对读者不无劝诫的意义。不难看出,棋王卡斯帕罗夫在文字行间宣泄着一种得意,这种王者的得意令读者也热血冲动,似得高人相授秘技般畅快。

  再就是,卡斯帕罗夫的叙事方式很有一番创意,常常拿战争做比喻,诸如拿破仑、丘吉尔、苏德战场等等名词在书中反复出现,搞得声势颇为紧张,加上文笔不错(有翻译的功劳),妙的是还能够把战争与棋道结合得甚为紧密,不显牵强。这就为枯燥的棋局蒙上了战争的影子,彼此关照。

  至于不如意的地方,我实在不喜欢棋王把与棋有关的书写成这样一本几乎是励志或者说是成功学专著,虽然书中关于高手对棋的描写也颇为精彩,对棋道的归纳也可圈可点,但书里却偏偏要牵扯进商战之类的俗物,以悟棋道所得用于商场、战场,真是把智慧当了工具。倘若止于修身,止于养性,点破一些迷障,度人一番,那就是好上加好了。

  懂棋的看棋道,不懂棋的看财道,看商道,看成功之道,落得个皆大欢喜。天才是上帝对人间的眷恋,总有天才出现,凡人如我等,如何面对呢,天妒英才是传说,人妒英才才是杯具。况且,我们的国家妒英才的暗黑历史真是堕入牛毛,令人叹息。

  《棋与人生》读后感(六):警觉自己内心的声音

  看到作者,Garry Kasparov,这位前苏联的国际象棋大师对自己高度理性的思维决策过程与场下勤奋的棋局分析,非常佩服。看一个人的传记是很有意思的事情,传记和其他书籍最大的不同是,其他的书籍比如棋局分析,可以广义的抽象为所有技术分析类的书籍,读者都只能看到战术战略层面的知识,而无法看到操作者的心理层面的分析,而传记正好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因为人是做一个综合的整体来做决断的,我认为除了知道“为什么”与“如何做到”以外,知道“这样的感受如何”与“有自身有什么影响”也同样重要。

  作者在书中提到,电脑几乎可以回答所有的问题,但是电脑却没法提出正确的问题,这点人和电脑有根本的不同。这个观点对我启发很大,这里我想提出一个问题,为何作者能做到如此的理性,以及如何把这样理性的规划在生活中实践。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来自我在阅读时候的一个直觉,我想从心理学的视角来回答这问题,即人的自我认同。

  客体心理学认为“我们接受各种关系的各个面向,内化成自己的一部分,也会把自己的各个面向和过去累积的内在关系归因到外在的人和事物。”自我是一个结构,是一个各种关系与经验的复合体。我们做事情会符合自己对自我的期望,反过来,自我会影响我们的决定。

  比如,很多时候我知道现在该去学习的,但是心里有另外一个声音对自己说,你应该放松一下先看一部电影再说。而我通常会听从第二个声音,因为有一个强大的惯性在背后起作用,即“听从内心的声音做真实的自己。”

  我认为这里有一个思维的陷阱,即听从内心的声音本身没有错,问题在于这个内心的声音,也就是自我,其实是可以改变的。顺从自我很重要,但是要顺从对的自我,更好的自我。

  我的内心那个自我,其实就是认同了一个有点懒散,抗拒改变与规划,更容易满足与生理享受的自我。当我在选择看电影而放弃学习的时候,我很欣喜我听从了内心的声音,并认为别人选择学习是违抗了内心的选择。这就是我和作者最大的差别,作者也许也会持同样的观点——现在我去学习是听从了内心的声音,我感到很幸福,而别人选择去看电影只是满足于他们可怜的贪图享受的低级生理需要。

  一本关于如何锻炼自己意志力的书指出,“能完美运用意志的人是那些根本没意识到自己在运用意志的人,自律的最高境界是不用自律,关键在于培养良好的习惯。” 从自我这个角度看,这些能够完美运用自律的人把自我认同为一个非常自律的人,他们严格遵从自己的计划并不会感到一丝一毫的违和,在他们看来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自我是可以改变的,但是这种改变很难被觉知,恍然大悟与醍醐灌顶发生的几率非常低,很多时候是潜移默化与温水煮青蛙。写日记,评论和微博的一个好处就是可以作为自己思想的一个历史记录,我有时会去翻自己8年前的博客,能明显的感到自己的肤浅,但是何时改变却全然不知。

  至于如何改变,这是另外一个话题,这里不做讨论了。

  《棋与人生》读后感(七):大局观,很好的一种思维方式

  突然发现自己看完这本书之后,很多事按照自己已有的想法来理解的,也就是所谓的见仁见智吧,说的难听点就是被自己已有的意识所束缚。

  生活学习中,我们要运用战略加战术的组合,战略给了自己的方向,战术让自己朝着中间目标并不断向最终目标靠近。做决定的时候,多多一战略和战术来审视,多问自己“为什么”。

  走出自己舒适区,书中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之前也听过“一个人在黑的地方把钥匙弄丢了,但是他去到了旁边的路灯下去寻找钥匙”。自己很多时候不远出离自己建立已有的舒适区,害怕尝试新的,错过了很多美好的体验。

  子力、时间、和质量。这三个是分析自身,或者当下情况的重要方法,衍生出来的有SWOT分析。

  要具有战略家的眼光,很多时候自己纠结于细节,可能会剑走偏锋,退后一步,审时度势,通观全局,看清事物之间的联系,整体的情况,见树木,见森林,具有“老板思维”,工作上这方面自己还很欠缺。

  所谓的创新、天赋和直觉,也是依据自身的优势,后天的针对的积累回到渠成的事情了。

  在我成功的时候更加应该警惕,不要被已有的思维所禁锢,换位思考,换角度思考,会发现“新一村”

  与其自卑,不如自负。

  在决策的时候,所纳入的考虑条件也要要有设限,修建自己的决策树。

  《棋与人生》读后感(八):棋王的战略思想

  因为好奇就看看这个棋王到底写了些什么,掩卷而思,受益匪浅。当战略形成后,真正的工作就开始了。如何沿着战略方向前行呢?首先必须相信自己的分析,不断地监视那些与战略成功息息相关的条件。再沿着战略的方向前行时,无论结果时好时坏,都应提出质疑,而且还要质疑我们所作出的决策。在对局中,不断地质疑自己的看法,对局后质疑激战中的评估是否正确。

  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天赋,需要严格剖析自己,弥补自己的缺陷。依仗天赋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驰骋肯能一马平川,但是当你想舍我其谁大展拳脚时,你会发现你的不均衡性会阻碍你的成长和提高。全面提高的最佳捷径是努力弥补缺漏。

  当你努力弥补自己的缺漏时,不要一开始就评价自己。一两次小变故或对比,常常会导致两种极不准确的自我评估。人们常常抱怨自己 既健忘又优柔寡断,这样的想法会像绳索般牢牢地将他们禁锢在原地。“如果我们相信自己的能力,我们的能力常常不会令人失望”。

  《棋与人生》读后感(九):跳着读完了

  不管是做什么事情,能做得登峰造极的人一般都会有自己做事情的很不凡的体系。从一件事情上悟道进而在人生境界上超凡入圣的人不少,能够知道他们对事情的想法必然对人生有所助益。

  这本书的模式是提出论点然后例证支持,所以比较适合速读。我速读能力有点欠缺,估计有些好东西没看到。

  关于内容不详述了,只把印象深刻的一些东西做个记录,日后便于提取线索进行回忆。

  首先值得称道的就是作者能将棋盘上悟出的道理应用到人生各个方面,推广到各行各业,对于自己向读者阐述的道理,作者通过商业、政治、军事等各方面的例子去论证它们,而且时间上的跨度也很大。

  作者很看好多样性,认为一个领域的经验可以给另一个领域带来启示。这点很多大牛都认同。现在关于交叉学科上的一些发明发现也风头正劲。

  作者善于向对手学习,曾经的对手的特点被很仔细地分析,而且作者在保持了一贯风格的同时学习了对手很多优秀的特质。

  作者考虑问题全面而根本,他思考问题没有拘泥于一招一式,他对于人思考问题的过程、大脑运行的特性以及人的心理都有很多思考,甚至在这些方面花的功夫并不比他在国际象棋本身上的少,有些想法已经上升到哲学高度。李小龙练功夫练到后期也把自己的套路开始上升到哲学高度,可见不管是哪个领域,发展的终极都是将该领域的规律不断抽离,最终得到一些抽象而应用广泛的原则。

  作者能够积极做出改变,随时准备对一些方法观点进行革新,认为不创新本身就是一种冒险。他和电脑较量过,却没有对这种新兴的超级工具有丝毫抵触,很积极地把象棋较量过度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实现了人机结合,同时他自己也积极地推广电脑的使用。运用最前沿的发现和发明来帮助自己进步,可以不断地在效率上大大提升。这也是现在一个中学生就比古代一个很 牛逼的博物学家对于自然知道的更多的原因。

  《棋与人生》读后感(十):人生应该怎么过

  前半本书有的观点还是让人耳目一新的。后半本书感觉写的很水就没怎么看,跟采铜等很多观点都是一样的,还不如别人深刻。其实很多还是方法论,具体自己实践起来却有很多困难。

  #棋与人生

  1.教训:

  学会发现自己弱点很重要。天分+刻苦+了解制定决策的过程

  制定适合自己的决策系统(自我意识)

  2.战略

  在比赛中指望对手犯错误不可行。因为这说明自身水平不够硬。

  对方搅局的时候,不必迎合对方的做法。而是坚持自己的战略,弃子保全局。

  最关键的是施加压力,一点一点来。

  最好的领先者能够发现并理解局势的不平衡性和关键因素,而且可以凭借这种理解设计出相应战略。

  频繁改变战略等于没有战略。只有局面发生根本性变化才需要改变战略:

  不必顾忌竞争。战略是正确的话,竞争会促进你的成功。战略错误的话,竞争会加剧你的失败。

  事情发展顺利的时候,应该提出质疑。过度自信会犯错。

  当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的时候,我们应该努力加强自己的优势,而不是什么都不做。

  3.全局

  要随着全局的变化而变化。

  少关注对手的比赛,多关注自己的比赛。

  多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怎么做?我要达到什么目的?如何才能达到这些目的?

  评估全局胜于考虑最佳走法。

  孤立的不平衡很少是决定性的。当多种因素开始汇集的时候,即时发现并判断这些因素是否对我们有利。

  害怕变化比操之过急更加糟糕:变化至少可以告诉人们什么是错误的,不亚于告诉人们哪些行得通。

  适应变化即使方向是错的,也能给人不少收益。

  4.准备

  充分

  决胜方法:

  决策系统+发现弱点,不断学习,修正系统+战略/全局观+创新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棋与人生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