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唐诗鉴赏辞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唐诗鉴赏辞典读后感10篇

2018-01-28 21:2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唐诗鉴赏辞典读后感10篇

  《唐诗鉴赏辞典》是一本由萧涤非 / 等著作,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2.10元,页数:153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唐诗鉴赏辞典》读后感(一):唐诗与中国

  最近一直读唐诗,感觉里面有博大的中国式审美意境,令我深深陶醉。从汉到唐大约1000年,这一段时间应该是中国审美意境从厚积到勃发的过程。唐诗里关于人与自然和谐例子真是俯拾皆是,如何与山水同乐?如何令心灵安宁古人给出很多绝妙的答案。唐代留下的中国画很少很少,大多是宗教神仙画。一般认为国画应该从王维开始,诗与画相融合。这里面有中国最称傲于世的精髓,可惜现在能发挥的人很少很少。从明代起中国画便陷入定式,以致于有个云南的旅美画家在美国教书,把至明以来的中国画一一挂出,老外们竟然都说是一个人画的,真是悲哀。贝聿铭在建筑上的中式探索,虽然饱受争议,但毕竟走出了与前人不同的路数,令人敬佩。最近所做苏州博物馆,虽然与拙政园相邻,某曾远观,感觉很是协调,虽然用的还是他惯用的三角形母题。不知比天安门边的椭圆形鸡蛋超过几尺?

  中国画已难有突破,近代的齐白石笔下的点点盎然的生活情趣也渐渐离我们远去,我们活的太快太紧张,以致于忘了自己是谁?那种缓慢精致的古人生活何时回来?也许,只有在唐诗里慢慢找寻了。

  《唐诗鉴赏辞典》读后感(二):红到荼蘼

  上 香山

  香山我来了,这是属于谁的香山啊?我憎恶我心情闲适时候有很多人。秋雨似雾,终于没有什么人打扰我了。我讨厌霸占着香山的这个城市,这个城市夺走了我最爱的人。所以看不到红的地方我不会去。马车滴滴答答地载着我在曲曲折折的小路行走,我靠在车璧上,脚晃来晃去,有红的地方会让我感到心安,我并不怕迷路,因为我已经不在乎。

  渐渐地我能看到的各个颜色的伞越来越少,越来越小了。但是周围的红却越来越浓了。我想起昨晚我对她说我憎恶夺走香山的城市,她说,这样未免对它来说不公平。可是,当一个人已经什么都无法去憎恶的时候,他的憎恶,即使是盲目的,也应该是可以原谅的吧。

  我的香山,我的红。我只悄悄地来,然后看你一眼,然后离开。给我一霎那,看你一眼,给我一辈子,送我离开。

  只有在看着你的时候,我觉得我才与生联系在一起,此外的时间,我不过是在耻辱、凶残、悲伤、枯槁的生涯尽头,于死亡之中微弱地抗拒着死罢了。

  川端康成先生说:植物命运和人的命运相似,这是一切抒情诗的永恒主题。因此我宠爱所有的植物,宠爱所有植物的灵魂——花朵。如果它们的灵魂也有高低的话,那么红就是它们的最高境界。我宠爱环绕在你身边的红。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如果这也算爱情诗的话,那只能说我的宠爱的顽固。可惜秋雨如雾袭来,我明白花非花,雾非雾。漫山的红只不过是霜叶,即使它是如此的红,红到能滴出血来一样

  开到荼蘼花事了,花事了。

  下 新嫁娘

  你可以叫我杜牧。

  我发觉你很少叫我的名字,就像我也很少称呼你的名字一样。也许时间永远定格在那一刻,改也改不了了。

  我在湖州,但你已经是新嫁娘。

  我躺在湖州的近海的沙滩上,天空中的日光浴云,纠缠不开。那断片一样的回忆夹杂在瀚海潮声里汹涌而来。

  睁开眼睛的时候,那么多的容颜,但没有一个会是属于你的。但我觉得消失在过去的时光里的红仿佛复苏过来流进我的体内。本来破碎衰竭的心灵就分辨不清过去、现在,未来差别

  你是新嫁娘,你有无与伦比的红。

  红到荼蘼容颜了,容颜了。

  《唐诗鉴赏辞典》读后感(三):读诗,嘴要叼

  近来,读木心的《文学回忆录》,翻开唐诗那讲,不由自主的从书柜里请出这本早已落满尘埃,书皮也已泛黄的《唐诗鉴赏辞典》,顺着木老先生的思路,重新开始阅读

  《全唐诗》,九百卷,入录的作者二千二百余人,诗的总数是四万两千八百余首,时间跨度三百年,如果一首一首读,一首一首品赏,那可真是迂腐的书呆子作为。所以,读诗,嘴要叼!按照木心所说,他真喜欢的唐诗,甚至不到一百首,这一百首,每首读过一百遍也不止。

  那么哪些是好诗,而哪些又是不能遗忘的大诗人呢?

  按照唐诗的四个时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来划分,这些诗人无疑是其中的代表

  初唐诗人中,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称“四杰”-其实魏徵倒是初唐正宗第一诗人。陈子昂呢,是唱唐代文学宣叙调的男高音、领唱者。

  盛唐诗人: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王昌龄、高适、岑参。

  中唐诗人:韦应物、韩愈、柳宗元、白居易、元稹、刘禹锡、孟郊。贾岛。

  晚唐诗人: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罗隐、司空图、陆龟蒙、杜荀鹤。

  初唐四杰中,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还有六朝旧习,无甚独创性,王勃无疑是冠军。王勃才是大天才,神童,六岁能文词,九岁指摘颜师古《汉书注》之误,可惜啊可惜,二十七年渡南海时,溺亡。

  而陈子昂,不附庸沈宋体系独树一帜,我对陈子昂情有独钟,他的性格品质,是魏晋风度精神苗裔。子昂真像一位男高音,先引吭高歌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到了盛唐开元、天宝年间,中国文艺复兴的幕布徐徐拉开,主角很多,太多-李白是男中音,杜甫是男低音。李白飘逸清俊,天马行空,怒涛回浪。杜甫沉稳庄肃,永夜角色,中天月色。他们既能循规蹈矩,又得才华横溢,真真大天才,随你怎样弄,弄不死他。李白喜欢嘲弄杜甫。杜甫沉挚,真爱李白。李白的性格很明亮,像唐三彩上的釉。他喜欢夸张吹牛,奇的是不令人讨厌。

  唐代诗人善于推销自己,我并无反感。韩愈差些,猴急。杜甫尽管说自己好,其实他自己比他说的要好得多。

  (未完)

  《唐诗鉴赏辞典》读后感(四):其实被逼着也没什么不好

  基本上看这书的时光,就集中在高二高三语文早读。

  高二时,老师是力荐还是逼着全班要买,已经不记得了。总之要是只是自己在书店碰着,是绝对不会下手买的。那时的自己,一来没兴趣,二来没功底。大雅之物,心生畏惧。

  理科班,每星期的六个早上会被分割成3天语文,3天英语。每个早晨记忆中不到40分钟,布满着背成语背多音字背必背课文。

  然后接下来一天中的时间会科学合理地被数学化学物理一哄而上,亦或是文科的惯常作业

  好像在那每周不到60分钟的阅读时间里,完全每首诗都看完的诗人只有李商隐,其他就是拣些经典名篇,李白杜甫白居易,或是周汝昌这样认得的名家写的评论读一读,再要不就是八卦地找出鱼玄机花蕊夫人这样的八卦女性的生平和诗作,满足一下一个高中女生的八卦欲和自我探寻。

  真的已经想不起老师为什么要求大家都要买了,浑浑噩噩也就随大流买了本。印象中好像是说跟应试有关。但现在再回头看,无论如何也知道和应试无关。应试的书多着了,何必买这一本,扯得太远又太厚的呢。反倒是良苦用心,一下子明白了。

  最爱读的还是李义山。当然也是因为只有他的诗是看齐的。看完评论才知道李白靠天分,杜甫靠勤奋。所以后世多只能学杜甫。(小时候模糊觉得这两个人的名字,跟清华北大一样,是放在哪里都粘住不放的固定搭配。)摩诘的诗,隐隐是觉得好,但又隐隐,知道以自己的水平,并不能真的说清哪里好。

  如此诸类。

  不知道为什么,那时看着它,似乎是永远看不完的。或许明白,竖在自己面前的,简直是一部辞海。古文功底总是不够好,而时间总是不够,心又总是太散。

  它太宏大,我太浅薄。

  应试的岁月一过,好像更是凝固在那里,不知道哪一天才会继续翻起。总希望哪一天可以重新翻起,真真正正看完。但日子纷纷扰扰,事儿吵吵闹闹,永远不知道哪一天会到底是哪一天。

  自己的成长轨迹,不过是三四岁的时候,被要求背上“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初中的时候,被逼着要记好默好唐诗中那些最最经典与精华的诗篇,然后高中,也糊里糊涂不明就里的随着全班买下这本经典的唐诗鉴赏。

  在太早的年龄,碰上太多太好的东西

  文学或电影音乐艺术

  无数的中国的孩子都是这样成长的吧。

  悟不着想不通的,也是要硬生生地被逼着塞到肚子里,也不管等到多久才能消化。

  大学后,有天晚上没事推开一个选修课教室的后门,睡觉的睡觉,写作业的写作业,抬头一看,是放着经典《大河之舞》,笑了。突然不知道这是自由的硕果,还是自由的悲哀。

  其实我有点怀念,初中时被逼着要背完长恨歌琵琶行,或是高中时,遇到开无聊集会,班里的人都会人手一册拿着本书去阅读。

  那些美好事物,即使你不能完全理解,也会被催着尝试着去尊重或倾听。

  这些事儿。

  原来人生走着走着,没有人会在后面催了。

  《唐诗鉴赏辞典》读后感(五):不被关注的中国诗歌文化精粹:禅诗

  禅宗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文化,在国际上也产生重要影响。禅是最典型的中国佛教,是中国文化改造印度佛教的产物。禅在印度古已有之。从佛弟子达摩东渡到五祖弘忍,禅宗在中土不断发展壮大。然而,使禅宗发生根本变化是六祖慧能。慧能是文盲,少数民族,地处边远,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他获得衣钵,对禅宗进行了一场彻底的改革,被称为“六祖革命”。这场革命,使印度佛教改造成了中国佛教,禅宗本身获得极大发展,几乎成了中国佛教的代名词。禅的实质追求真我,追求生命的自由与解放。这种完全中国化了的佛教——禅宗,反过来又对中国哲学政治思想、文学、艺术、民俗等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禅宗思想影响下产生的禅诗,成为一种“禅文学”,此外,还有充满禅味的散文小说、戏剧等。在内容上看,禅诗可分为禅理诗和禅意诗两类。禅理诗,又可分为示法诗、开悟诗、赞颂诗等,这类诗富于禅家的哲理智慧。 禅通过内省体验,产生妙语,形诸文字。禅诗精妙、小巧,注重启示和象喻,需要有深切而敏锐的感悟,读后令人“身世两忘,万念俱寂”。禅诗充满禅家超尘脱俗、淡帕宁静的情趣。禅诗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数量丰富,影响深远,其中一些名作广为传颂,如慧能的示法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及永嘉禅师证道歌等等,流传千古经久不衰,广为传颂。在中国历史上很多著名文人崇信禅佛,有崇佛参禅者,也有尊儒崇道者,出现了众多禅诗人,如谢灵运、王维、柳宗元、白居易、苏东坡等等,蔚为大观。崇道的李白写下《庐山东林寺夜怀》一诗有“宴坐寂不动,大千入毫发”之句,充满禅味,尊儒的杜甫也有“身许双峰寺,门求七祖禅”之咏。古人写了很多以“学诗浑似学参禅”的诗句,还涌现出了不少以禅论诗的诗学著作。禅诗是中国诗苑最重要的一部分,长期以来没有受到中国文学界的重视。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禅反而在英、德、法、美等国得到特别的发展”。近十多年来,在中国一部分有识之士中,也掀起了一定程度上的“禅宗热”。

  禅宗、禅诗与伊斯兰发展过程中最重要、最有影响力、最引人关注的派别——苏非、苏非文学,有极大的相似性,二者可谓异曲同工

  《唐诗鉴赏辞典》读后感(六):爸爸的书

  离开家乡五年

  恰好离开那一年搬了新家

  丢弃了大部分陈旧的东西

  小时候的玩具,爸爸的木吉他

  现在,家里几乎很少有我的东西

  除了带着樟脑丸味道的毛巾和头硬硬的牙刷

  还有衣柜里几件早已不穿的衣服

  剩下的,只有几百本书

  辗转城市的时候无处安放,便寄回家

  混杂着放在父亲的书柜里

  在武汉安定下来后

  第一件事就买了一个大而结实的书架

  那一天回家,我打包书的时候

  爸爸静静地站在旁边

  我的手掠过这本《唐诗鉴赏辞典》

  他突然说,带上吧

  书已经有些年头

  厚重,封皮脱落,纸张发黄

  我犹豫了一下,装进包里

  想起小时候,他骑自行车载我回家

  一路上教我背唐诗

  再长大一点,上关于诗的兴趣班

  回家翻出这本辞典苦读

  那些日子转眼过去好多年

  我可以再带上这本书走天涯

  却永远都不能再回家乡

  爸爸啊

  《唐诗鉴赏辞典》读后感(七):想读读完事的,请绕道;想了解自己与别人情感的,请用一生读完这本书吧。

  有些书,读一遍知道情节就可以了。

  有些书,多读几遍,知道有这么回事,接着下一本读就可以了。

  而这本,开始读时,你都不懂,后来慢慢地把思维的触角深入进去,可能以后你就离不开它,当你真的合上它时,你可能读了一辈子了。

  如果你想看翻译,了解一下诗歌的内容,权当消遣人生,或者说你对人生的态度就是如此,就不要选这本了。因为,每一首诗,都是一段人生的经历,都是具有灵魂的故事,你要读的,就是透过故纸堆背后的活生生的灵魂。

  鉴赏,不是翻译,它没有义务为你干巴巴的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鉴赏,把情感化的语言再现出来,说话,可以作伪,情感,作伪的诗歌你鉴赏不出来深意。

  我可以十分负责任的说,本书所选,所编,所鉴赏的都是名家名作。这个世界浮躁的太多了,偶尔读读诗歌可能给你点对小生活的幻想,而读完了它,就不再是幻想,而是把书后的文化内涵所实现出来的涵养。一个人的谈吐由自己所选的书而构建,我深以为然。

  《唐诗鉴赏辞典》读后感(八):李贺诗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老鱼跳波瘦蛟舞。

  诗到老杜为抒情写景的极致,其后的诗人在继承的同时必须生出变化。李贺的诗就是典型,他能在一句一景的中途转折,两句对比又承继。他不再从通常的一径抒情而去,却是以瘦削写丰腴。

  这一点也表现在好用僻字上:不用“折”而用“剪”,用“老”来修辞。

  他的诗境也直通李白的豪放,却又偏能细微中绽放出绚丽。

  ——玉轮轧露湿团光。

  这一句写露珠破碎生出荧光,梦幻之极。

  而谈到内容,尽是晚唐的失落感。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这一句是晚唐风骨,与李商隐的“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可以映照。追寻是从无可追寻,从虚无开始。之后的所有都成了徒劳与伤痛。“冷翠烛,劳光彩。”

  《唐诗鉴赏辞典》读后感(九):呼吸大唐的声韵

  漫步长安街头,途经王维、李白、岑参、高适、杜甫这帮盛唐诗人酒徒当年纵歌跃马的大道,经过钟鼓楼、回民街、城隍庙、兴善寺这些历经冷暖沧桑依旧笑看人间的千百年前的古建筑,我常常放慢脚步,闭上双眼,用鼻、用心去呼吸那大唐的些许味道。

  在一个夕阳照耀鸽群的美好黄昏,我从陕西历史博物馆大门口的石狮开始走起,用一千三百六十八个轻盈步子,丈量出历史博物馆到大雁塔、当下到盛唐的千年路程。这条轴上,不但有大雁塔、慈恩寺,还有兴善寺、青龙寺、铁炉庙、八仙庵、小雁塔、钟鼓楼、香积寺······把目光再往稍远处看一看,你可以看见重峦叠翠的终南山上,王摩诘一脚高一脚低赶着山路,低声浅唱“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红的山果、青的叶芽,清泉滴滴落草根,五千隐士只在此山中,可惜云深无处寻。在北边,渭水之畔,骑着瘦驴的贾岛满天炫丽旋舞的落叶中,皱眉苦吟“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孙思邈正忙着开荒,一把火烧尽药王山上的荒芜,洒下满地的草药种子,谁料想火势太大,燎尽了他的草屋、医书和旧袍子,哎呀,这可如何是好?此时此刻,更北边的玉华深山里,玄奘法师静坐菩提树下已经一天一夜,草丛里落下薄薄白霜,他仿佛一棵月亮下静立千年的树,不声不响,年轻和尚辩机跪坐在师傅旁边,眼中满是仰慕之色。在西边,高鼻深目的西域商人斜跨着骆驼翻葱岭,穿塔克拉玛干,涉黄河,踏阳关,入玉门,晃晃悠悠的穿过兰州城门,直往长安而来,虽满面风尘却掩不住眼神中的精悍。

  有时候,我会选一个风和日丽的春日下午,一个人蹬着单车,小心地穿过长安古城墙根下小巷里的青石路。在碑林的小亭里低价买到颜真卿《多宝塔碑》和柳公权《玄秘塔碑》的拓本,心里欢喜的不得了,像是谁白给了我一锭金元宝。炭市街、骡马市······置身于这些古街,我依稀间重回大唐,感受当年古街上的热闹繁华。我仔细搜寻李太白诗里压客劝酒的胡姬、柳香铺地的酒肆、缠绵痴怨的笛声;搜寻贺知章李太白金龟换酒的木楼、张旭狂醉后长发蘸墨恣情挥毫的墙壁,裴旻剑舞后大汗淋漓斜倚着歇息的古柳。我也专门骑车到长安县南,登上李商隐的“乐原”,面对夕阳和夕阳下静谧的村落,叹一声“只是近黄昏”。或是骑得更远些,一身大汗的拜谒少陵原下的杜工部祠,对着老杜的塑像,隔时空默默对饮一杯酒。转累了,随便找一个也许就是当年李白坐过的地方坐下来,在柳花微微的香里听一听月下长安的捣衣声。

  我真想是一棵唐代生长在路旁的梧桐树,静静的看着盛唐的这班天才人物恣情惬意、纵情诗酒、狂歌长笑······自己不发一言,心中暗喜,已悄然有所得。

  《唐诗鉴赏辞典》读后感(十):古诗入门

  我自认为是比较擅长体味诗歌之美的,但这个体味的开始却是在高一时候美丽的下午,手持这本鉴赏辞典,趴在桌子上开始的。

  那时的我正为自身的境况困扰,身在一个理科班,所见到的智商高超的同学让我深深受挫,我开始明白世上有真正聪明的人,只是以前我没怎么接触过。我开始寻找自己的优于他人的地方,最后我发现自己比他们更加富于感受、体味美的能力,这念头原本来自一次作文的成功,但最终在现实中不断确认,我的确对文学之美尤其是古典诗词的美的感悟超出我的同学,这也决定了高二时候转投文科班。

  既然发现自己的长处,我便不自觉地向这方向发展,这本唐诗鉴赏辞典就是最初帮助我的。我办过一张借书卡,在满是武侠、玄幻的书架上找到这本唐诗鉴赏,然后埋头课桌,满怀热情地读了两周,这两周就是我的古诗入门。

  不得不说,人从事自己喜欢的、擅长的事情的时候很有热情,效率也很高,两周时间里,我基本看完这本鉴赏辞典,不时沉迷以至于有废寝忘食的地步。那两周我的脑海时时是诗歌,我观看世界时,时时欲以诗意赋予,于是我常常目光注视校园的草木,在光影动静中,将自身体悟事业诗意灌注其中,也许有点疯了,但我的确由此开始对世界进行诗意地观看,古诗之美在我的观看中复活于我的脑海。

  学习诗歌,主要不在于学习诗歌相关的知识,而在于感悟诗歌的美,并将这美深深化为自身对世界的观赏,这就是要把诗歌的美从其文字中复活于现实生命,这才是真正的得到诗歌的神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