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入味》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入味》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1-31 21:4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入味》读后感精选10篇

  《入味》是一本由左壮著作,中国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28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入味》读后感(一):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is Book

  A taste of a tasting: Culture distinction and Heath perspective in the Gourmet Foodscape

  ook Description

  This important new cultural analysis tells four stories about food. The first depicts all through the food history how do people make food colorful and tasteful by using natural herbs and chemical seasonings. Foodies frequent ‘hole in the wall’ looks for their desired food color and special tastes by their experience, appreciate the dishes found in restaurants they are familiar with, and reject the whole natural food without adding often used food additives. The second story describes how do people all around the world insists their own perspectives on how to eat in their own ways, rejecting food coming from different culture of others thinking, though sometimes they make a little bit fusion, they eat under collective unconscious. The third tells how do people living in North America, including Chinese American and natives, their living style and how do they make "food fusion " on their understandings about what food should be like as well as their lost in divergent culture circle. The fourth recalls stories on human food history, how do people make food legend based on “theirsay"or rumors. People would like to accept those stories because they believe food in their belonged culture deserves a beautiful piteous lot. Sometimes foodies eat after economic and cultural elites, indirectly maintaining and reproducing social inequality.

  On the whole, the first storyline focus on seasoning production that anyone can be a foodie if they make or plant herbs by themselves. T he second overviews in nowadays individuals lifestyles from different culture. The third tells how foodies in USA of Canada think about their relative social and economic privilege. The fourth intends to back into prehistory how food culture originated.

  y simultaneously considering these stories, this book is not only a book about food, but also a book about philosophy, aesthetics, history, medical science, sociology, chemistry, even religion. It consists a broad range of food cultural and folk recipes, photos, from billionaires to rural peasants ,eastern to western, neolithic to modern, even doggie foods ......what we called it a mix of "Gastrology".

  About the Author

  Zhuang Zuo is a Chinese Canadian writer lives in Toronto. His major area of research is folklore. On 2010 he opened a small restaurant in Toronto and turns into the sociology (some people call it Gastrology) of food study. His first book published in 2013: A Miscellaneous of Folk Culinary Art won the Best Foreign Cuisine Book ( 2013 GOURMAND WORLD COOKBOOKS AWARDS ), one of eight books listed on China's first Book for the New Year.

  《入味》读后感(二):《入味》入选2014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推展·第贰季

  秉承“不炒作、不媚俗、不趋时”推展原则,这个夏天好书依然竞相绽放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潘启雯

  炎热的夏至刚过,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4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推展·第贰季”,又如期与读者诸君相见了!

  从2012年初开始,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与新华网联合举办的有关“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评选活动总会得到社会各界诚挚的支持需要说明的是,最终的年选正是在分季度推展的基础上推介评选而出的。

  “2014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推展·第贰季”经过纵横对比推出200种图书,并且继续邀请业内外人士、广大读者与我们分享这一选择,虽然,对于任何一个读者来说,也许一季读完这200种图书都是件困难事情,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关注这个夏天好书的发展轨迹和脉络。书单现已呈现在大家面前,但寻觅真诚、开放而美好的“阅读之旅”,是一场向永恒延伸的旅途,大伙各取所需各得其所,从不需要终点。(相关链接:《2014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推展·第壹季》2014年4月1日第2030期第9~14版)

  秉承“不炒作、不媚俗、不趋时”推展原则

  2014年的夏天,书为媒世界仍然颇为热闹:第五届(2013)在场主义散文奖在海南省海口市举行颁奖典礼;路遥文学奖发第2次评审公告,“入围作家”抗议被评;《后会无期》与《小时代3》同期上映,韩寒隔空叫阵郭敬明——“电影拍得早不如拍得好”;匪我思存欲借新作“重生”,曾因患病暂停写作;作家安妮宝贝改名“庆山”,称改名无需解释太多……

  热闹背后,“2014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推展·第贰季”推荐和推展过程中,我们所始终秉承的原则是“不炒作、不媚俗、不趋时”,致力于为业界和读者呈现广受关注、颇具影响力的图书精品,也会为读者打捞大众视野之外的优秀作品

  与“2014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推展·第壹季”一样,“2014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推展·第贰季”依然是按“小说、非小说、商业、文史、社科、科普、生活艺术教育、童书”10大类进行分类推展(详见本期报纸第10~14版,各类图书排名不分主次,以出版时间先后为序)。入选“第贰季”书单主要以2014年4月~6月国内公开出版的新书为主,原则上再版书和修订版书不参与推展。

  每类图书,依然是先由各个出版社(图书策划公司)自荐,然后本报编辑参考“商报·东方数据”、“商报·中版好书榜”等以及各个电商的销售数据,并征求和参考近年来一直参与本报组织的各类好书评选活动的专家学者评委意见,进一步甄别每种图书。同时,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和编辑深入书店特别邀请了图书营销人员参与推荐评选——这也为“2014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推展·第贰季”增添了不少权威的数据参考。因此,“2014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推展”,既始终兼顾市场表现,又凸显人文的眼光

  。。。。。。

  《入味》左壮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年6月版/58.00元

  推荐理由:左壮用细腻的文笔、深邃的眼光,从跨文化哲学和人文角度,写出一部波澜壮阔而又简洁凝练的饮食文化史,让人透过美食之小,看到世界、人生之大。

  《轻断食》[英]麦克尔·莫斯利、咪咪·史宾赛著 谢佳真译/广东科技出版社2014年6月版/36.80元

  推荐理由:轻断食只是要你回归最自然的饮食状态:每周5天正常饮食,只需2天稍加控制。轻断食不仅改变饮食习惯,也改造你的心智,最终超越减肥,变成你的生活方式

  。。。。。。

  《入味》读后感(三):《入味》入选2014腾讯商报年度华文好书

  由腾讯网与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跨媒联合主办的腾讯·商报“华文好书”评选活动日前揭晓出炉,并将于1月7日下午在京举办颁奖活动。共有文学类10种、社科类10种、商业类10种、生活类10种、童书10种,总计50种图书获2014年度“华文好书”殊荣,榜中榜“华文好书·原创10本好书”同时推出。

  《庆祝无意义》、《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瞻对》、《老生》、《幸福的哲学》、《21世纪资本论》、《若有所失》、《入味》、《给孩子的诗》等优秀图书入选。这些好书展现了独特迷人的阅读魅力,在当下年40多万种的海量出版物中脱颖而出,同时,这一殊荣,对作家、对书背后的出版人和出版商来说,也是极大肯定鼓励

  详见:

  http://cul.qq.com/a/20141219/032664_all.htm

  《入味》读后感(四):《入味》:一本关于食物味道的“新《山海经》”

  “一步步亲手做出的菜,更知道香来自何处。”重新识别《周礼》所载“六谷”之稻、黍、稷、梁、麦、菰,在“全食超市”区分禽畜野放、群饲、圈养、笼养的不同,挖笋、采椿、摘菜、养鸡,使用初榨冰糖、自制果醋和古法酱油,辨析芥末、辣根和山葵,深味大铁锅炒菜和鹅卵石煎牡蛎的妙处,将土地出产与庖厨之事深彻地还给自己,不亚于一场关于自由的重新定义。美食学家、异文化作家左壮所做的,正是以洞察与亲历追溯人类游弋于食物史的一场豪旅。

  “大地出产植物,也出产人。食材五花八门信仰千差万别。”从采摘野生草籽浆果茹毛饮血开始,人类对食物的追求就从未停止过。神农尝百草,后稷教稼穑,驯化谷物和禽畜;周礼祭太牢,孔子提倡“食不厌精”。由此以往,全世界的食谱之丰富不亚于万物本来的种类,关于食物的习俗、禁忌林总繁杂,也不亚于诸多哲学、文化思想的分野。然而,“味”之来源还有人关注吗?经过重重加工工序的原料还有人能识别吗?炮制食物的是手艺人还是创造者?人在食物发展史中是主导者还是反过来被食物或另一种力量控制?

  左壮引用东阿拉伯人的谚语说:“一个饥饿的人会为了一碗麻子饭而出卖自己的灵魂。”在许多人看来, “为五斗米而折腰”未免太不符合理想主义的生活态度,阿拉伯人却轻松地拿起人的尊严歌颂那碗豆饭。出生于东北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后旅居于多伦多、纽约、西雅图、上海的左壮,游弋于中西古今,醉心于美食与文化,凭《一把盐》获2014世界美食家大奖,被西方媒体记者称为“食圣”。他所写的《入味》无异于一本关于食物和味道的“新《山海经》”。

  问味:“味从何来”

  “就像你在云南看到人们用尽心思将猪的浑身上下吃得干干净净,会感觉到猎户捕捉到一头黑野猪后的喜悦一样,坐落在凄冷的北欧的这家餐厅所创作的菜式,则有种在荒原上以外发现高贵的蛋白质的惊喜。”

  ——左壮

  如今的城市居民已大多不知道食材的本来面目,更惶论油盐酱醋如何生产、辣椒花椒胡椒从何处生长、红曲腐乳和番茄酱如何上色。而在百年之前,种植果蔬、酿酒做醋、自备食材乃是天经地义的家常事务。在香料盛行的地中海、波斯湾与大食、西域,丁香、番红花与香草也是日常采摘之物。自然成熟的果实令人满口生津难以忘怀,猪油遇到蔬菜、茄汁浇上锅包肉也让人百吃不厌。左壮告诉我们单宁和美拉德反应的奥妙让人类如醉如痴,而其中人工模拟与自然发生之间的细微差别却如上帝的一声轻笑——印第安女人用甜辣椒晒干磨粉制成口红,北方满族人用甜菜根染料给饽饽缀上红色圆点点和梅花点,意大利人用帕普瑞卡辣椒粉加入西红柿酱增添色泽,而今天用酒精和色素调和也可以模仿发酵的红曲米和天然玫瑰花香。用大铁锅做醋或用炒黑的米与醋同泡可得漂亮的深色,焦糖色素、氨水、硫酸铵增色法虽被禁止,但冰醋酸加香味剂勾兑仍在流行。

  违背自然规律的代价是什么?或许我们自己都已心知肚明。古法制造酱油的老手艺人说:“什么是食?人字下面一个良心的良,没有良心的人不配做食品这行。”地理位置、水土、选材、气候节令、工艺,再加入漫长的时日,才可能“尽取日月之精华”。

  醉味:味道的酣梦

  在上海朱家角古镇的一间老宅,左壮的朋友老朱就在这里专心画画。他花一年时间自酿果酒,用的是“新鲜的枸橘、橘子和橘子皮、雪梨、梅子、西藏雪莲果”,让左壮评价为“如果比作音乐,那么它是音乐中的天籁之音”。老朱从贵州山区老乡家里的百花蜜,则让左壮感到一种“宛如远处云雾中飘来飘渺歌声般的清香”。在贵阳市中心八楼顶上种植私家菜园、养鸡和鸽子、自制腊肉腊肠干菜的张妈妈,用黑土砂锅熬出来的鸡汤和鸡肉可以把左壮带回30年前内蒙古乡村的记忆。两年收获一次的野生山药炖排骨、山药种子和大黄米、白米一起做饭,淡淡的山野味道和阿拉伯豆饭有得一比。在妈妈的唠叨下做的猪肉白菜馅饼和红糖饼,没有酱油、味精和任何秘方,也能烙出“灵性”,无比美味。老家内蒙古的泉水、富春江边的竹笋、九溪十八涧旁的新茶……足以让人沉醉。

  老朱说,“我觉得这个世界变了,但我好像还是喜欢以前的那个世界。”“这就是我的选择,吃饭香,睡觉香。”

  证味:迷失的舌头

  “一种味道你曾经不在意,多年以后才发现他是那么美。”

  在西方游走、旅居、还亲自下厨开过餐馆的左壮对食物与文化的关联异常敏感。在异域,人类的味觉也格外敏感、挑剔,带着从内溢出的渴求和对故乡的怀恋,或者对习俗之下的食物规范固执或者生出异样的期待。

  在中国“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到了多伦多则变成“新疆烧烤”中国人爱点的韩酱烤架,也可能变成猪和牛的饲料。高比例的面筋可以使意大利面提高面条的咬劲,却也可能引发面筋过敏症,甚至“无面筋食品”成了昂贵的代名词。前苏联的大列巴在哈尔滨一烤就一百多年,内蒙古鄂温克族牧民也喜欢用驯鹿奶发面烤制列巴。左壮在西雅图派克市场遇到一半中国血统的葡萄牙人,而身着波西米亚装束的各色人种商贩在建于百年前的集贸市场依旧新鲜而古老。

  食物和味道的流转其实如同人类迁徙史一样复杂而令人生疑:移民、飞地、看不清的历史、偏见与无知……当一切同人类学一起追流溯源,疙瘩汤配披萨、罗宋汤、木樨肉、“觉醒的资本主义——全食超市”都显得面目不清,而味道的纯正与否也已模糊难辨。

  推味:自由的定义

  左壮说:“口宽一点。为自己做一顿饭。”“有时候自由也是个难事:如何表达自由?如果自由有了自己的固有形式,便不再是自由。”

  从青海到上海,从加拿大洛基山到内蒙大草原,从古罗马到今日纽约,从西雅图富豪到贵州山区平民百姓,从中国传奇“杂碎”到哥本哈根迷幻“野间”……中国人把筷子长在了手上,欧洲人把刀叉长在了手上。你认为weird的食物在别人眼里是天赐美味,鞑靼牛肉仔细看来不过是生牛肉末上打上生鸡蛋。日本僧人从抵抗饥饿的热石头发展出“怀石料理”,中国人的素食到了美国变成了ZEN。

  人类对食物有着深沉的爱,可能一点也不比热爱家乡的心逊色——而在越走越远、无所谓家乡与异乡的异文化人群看来,食物似乎可以重新回到更本质与原始的时刻:重归与风雨野兽争夺食物、时常因饥饿而困顿的人类初民,“识味”、“知味”、“入味”,重新获悉其中与自身息息相关的奥秘,从城市回到出产万物的大地重新获取与使用,正当其时。

  《入味》读后感(五):入味?入味!

  这不是书评,写着写着没抵住那些天读《入味》的影响,就跑调,变成了半揦子味。算作不上道的书评半张。

  昨晚上应吾儿要求,做兔肉。

  因为是受邀献艺,略考虑了下做法,中午便拿出兔肉解冻、泡水放血、改刀,犹豫了一下,没码盐。

  好久做菜不事先码盐了,因为我觉得我们现在吃盐早超过了身体对钠的生理需求,就是为了口感。事先码进到肉纤维里头的盐对增加口感并无多大帮助。而换一下程序,最后撒。食物表面的盐将最熟悉、基本的咸跳跃于味蕾之上,而后是复合的他味,嗯,这是我最近的食味美感倾向。

  可惜,结果是,我尝着兔肉,一切OK,就差那一把盐。哭。

  若是事先码盐了,咸味能更提出肉的鲜香来。兔肉是几乎没什么特别味道的肉,是需要提一下的。

  想到前几天做菠萝饭。为了入味,煮米时就加进了好多菠萝粒菠萝汁,结果是果酸随着蒸汽几乎消失殆尽,最后给予味觉感受的还是后来出锅装盘拌进去的菠萝。

  当时考虑,“我们为什么要追求入味呢?各种食材皆有本味,左爷,我要反对你:)” 当天配的煎小羊排,就是最后撒一把盐,非常成功,跳跃舌上咸味之外,羊肉的肥鲜溢满口腔,并未被咸完全侵略。

  如此看来,入味不入味啊,讲究原是颇多。食材特性、厨师偏好、食客习惯皆可能是原因。今早上睡醒,思及此层,觉得颇有意思,记之。

  因《一把盐》结缘左爷,他在第一封“答读者信”里就鼓励我说可以考虑记些美食感受,以后集结出版,“为饮食文化添砖加瓦”乐!当时我只觉客套。《入味》跟继出版,床头书继续。没想,受其影响启发,还真有了写点啥的冲动。必须说这真不是简单的美食书啊。

  从不看菜谱,这个不解释。美食书及博客之类也不爱看,因为那些大多数都要是教条。做菜被我视作创造性活动,不是不能教与学,但绝非目前市面上那些乱书能及。眼、耳、鼻、舌、身五感但平等嘛,想想前两项如此堂皇高雅,鼻、身也不落太多,如何就怠慢了舌,只落一“吃货”!果真急需添砖加瓦”啊。

  思及此层,《一把盐》《入味》还真是有划时代意义呢。姑且妄说这是授之以渔而非仅鱼的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