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偶为何被杀的读后感10篇
《人偶为何被杀》是一本由(日)高木彬光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页数:31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偶为何被杀》读后感(一):雷声大雨点小,读《人偶为何被杀》有感
我买会一本书后一般先丢腰封,因为实在受不了那些酸不拉几的溢美之词。这次真后悔没丢,毕竟这个腰封做得蛮不错的,跟封面一个色,现在想想,真特喵的后悔。腰封上又是对作者一顿乱夸,同时又对这位名侦探神津恭介一顿乱夸,这是第一波;然后在书中,作者反复暗示这位名侦探怎么怎么神,怎么怎么厉害,怎么怎么有名,这是第二波。在这两波毒奶的攻击下,看到结尾的我,顿时路转黑。(这本书让我想起了去年7月新番夏洛特,刚出的时候到处都在婊麻枝大神怎么怎么牛,结果婊得多了,神一般的结尾打的人脸真疼)
回到这本书,直接来吐槽。看到车站那一部分,如此明显的违和感让我一下子有了怀疑人选,后面作者并不高明(序言里称作者擅长误导,呵呵)的误导让我更加坚定了这货有问题。当然了,推理小说,凶手可以通过套路猜出,但手法、动机还是比较难猜,我也没指望猜出来,但结尾点睛部分过于草率,给人一种草草了事,比如第二幕的手法,就不如刚我之前读的鲇川哲也的《黑色皮箱》介绍得详细、严谨。
回到第一段的吐槽,当我带着并不满意的心情重新看腰封上的溢美之词时,午夜文库的标签暴露了:上面写的是日系佳作而不是大师系列。呵呵,这分明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人偶为何被杀》读后感(二):人偶为何被杀
1955
(若是让抱有这种论点的人来评说的话,首先这部作品的书名就会成为他们批判的靶心)
● 松下研三:华生。
神津恭介:侦探。
水谷良平:百合子的搭档,佳子未婚夫,福德基金会理事。
彬浦雅男:魔术师诗人,侏儒。
绫小路佳子:妹妹。
布施哲夫:良平秘书。
1.中谷:当时为了逃出玻璃塔,我跨过了那条界限。
2.看破魔术第一定律:魔术师准备用右手捣鬼前,往往会先用左手吸引观众的注意。
3.看穿魔术第二定律:魔术师说有,就要认定是没有。
4.百合子:"我会把它先藏到裙子里边"【线索】
5.魔术表演前,后台锁着的箱子里的道具头被盗,还被放入了假发。
6.被盗后的后台,第一次从雅男口里说出的童谣。
7.四天后,发生命案,凶手用假头代替真头。
8.新藤信彦:艺术家。花了一百二十万从中介处买房,卖方为福德基金会。雇了个老太婆做佣人,造了个断头台。【线索:谁有能力付款】
9.老太婆:男子白天出去,晚上工作。说要出门,让她三天不用去。
10.第四天早上,有人给多个报社打电话通报杀人事件。赶来的记者和警察发现尸体。
11.第四天凌晨,巡警发现宅内发出很大的音乐声,提醒过他。看到玄关处放着女鞋。
12.百合子母亲证明尸体的胎记伤疤是百合子的。指纹和家里的相符。【线索:唯一人证】
13.尸体穿着百合子的演出服。
14.良平:当晚9点前会见死者父亲,之后一直在家和秘书谈工作。
15.中谷:当晚在大阪。
16.辰野千鹤子:闺蜜,推销保险。百合子前个未婚夫死于车祸。一个月前预感到有人要杀她,就在闺蜜那买下两百万人寿保险,受益人为母亲,保险有效。曾说是“晴天娃娃的替代品”【线索:和钱有关】
17.解剖报告:处女,死亡时间为11点到1点之间,死于断头台,尸体上无暴行痕迹,左臂上有分数次注射的痕迹。【线索:为什么要打针】
18.穿着演出服,演出结束后百合子一直没回过家。
20.老板娘由美子:雅男靠敲诈为生。庆功宴中,有人打电话叫走了百合子,被雅男跟踪。【线索:为什么要跟踪】
21.中谷:绫小路家的家族诅咒。
23.泽村医生:认为精神分裂是可治愈的。【线索:可治愈】
24.滋子:百合子的同父异母姐妹,绫小路家的长女,精神分裂。【线索:在病院的是谁】
25.不久前,雅男曾来过病院打听消息,从滋子口中听到了童谣。【线索:为什么要打听】
26.泽村医生:每个月,佳子都会来探望姐姐。【线索:谁来探望,医生是谁】
27.佳子收到的匿名信:良平就是凶手。是百合子的前男友,后为佳子未婚夫【线索:为什么是良平】
28.魔术协会的会员将在佳子家的别墅止水庄聚会。别墅的密道里有一具人偶。
29.下午,松下还在密道里看到过人偶。
30.神津要坐从东京出发的火车去京都,晚10点发车。8点半,9点,9点半都有去京都的火车。8点在东京站遇到泽村医生,在京都站下车时又遇到了泽村。
31.医生说和他坐同一辆车去的京都,坐的那趟车曾停过,说去京都见住院的叔父。带着行李箱。【线索:医生为也何坐火车】
32.别墅在东京和京都之间。
33.晚餐后8点左右,松下发现人偶失窃。秘书未参与晚宴。【线索:秘书】
34.第二名死者佳子。睡前设了一个“陷阱”。晚11:40左右轧的人偶。研三前往查看发现是人偶,后被络腮胡的艺术家袭击,手脚被拷上了手铐。1小时45分钟后才被人发现,醒后被告知佳子已被害,即1:25左右另一趟火车轧过佳子。【线索:为什么要杀佳子】
35.神津:凶手为何要杀害人偶?【线索:停车】
36.神津:凶手为什么会有手铐?【线索:精神病院】
37.神津:凶手怎么是处理头颅的?【线索:标本】
38.警方:当晚,只有沿着铁路才能上坡进入别墅,但下坡有派出所。没搜到那封匿名信。
39.泽村医生在松下的房间发现了凶手的化妆道具,但房间之前调查过。【线索:暗示】
40.密道:出口通向后门,密道里的杂物间从外面上了锁。
41.神津:晚8点到第一次事发,人偶被藏在了那里?
42.神津:为什么佳子说设了陷阱,当晚众人就会知道谁是凶手?
43.典子:绫小路家的三女儿。
44.良平曾把绫小路家典当出去的两座房产赎了回来。
45.神津:据说报纸披露,福德基金会投入政界的三亿元有一亿流入了绫小路家。【线索:和钱有关】
46.中谷:在神津的激怒下表示要表演降灵术。
47.新的预告:别墅的母狮雕像上插着把剑。
48.雅男:在神津的审问中,说自己就是凶手,还说要想办法让他们今晚就把他抓走。
49.秘书:和百合子在进入基金会前就是同事了。良平并没有其他女人。自己曾来过别墅几次。百合子遇害两周后,佳子提出的到别墅聚会。演出用的服装道具是他负责订做的。
50.神津:良平面对雅男总是很强势,但秘书却被雅男敲诈。基金会的账目一定早就乱作一团了。
51.良平:曾在绫小路家做过书童,犯事被送到军队派往中国。给绫小路家的政治献金也就两三百万。百合子和其他三个姐妹在实际待遇上,没有什么不同。
52.雅男有药瘾,经常注射兴奋剂。表演降灵术前被医生责备,并被没收了药瓶。
53.中谷表演黑弥撒,给众人施加了某种催眠。中谷:“是两个人干的”。凶手:“是中谷和雅男”。雅男被注射毒药而死。
54.医生就坐在雅男旁边。【线索:医生】
55.雅男的黑色手册,演出当天记下的内容:她实在是个聪明人...身为囚徒...装饰起来...到警方的拘留所里。
56.典子:收到了无头人偶的包裹。父亲因癌症病重。最近和泽村医生订婚了,上一代绫小路子爵和泽村父亲就很熟。
57.民间最大的融资机构暂停业务,福德基金会也随机破产。警方以欺诈为名搜查良平家,良平自杀。
58.滋子小姐也过世了。
《人偶为何被杀》读后感(三):大号的谜题
高木彬光创作的本格阶段几个名著里,《人偶为何被杀》和《诅咒之家》成书的年代相近,贴吧前几年几个看过台版或日版的,倾向于喜欢前者的居多。在日本当年的销量和口碑听说是后者好,且听说高木彬光转型改写社会派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投入大量创作精力的《人偶》当年销量惨淡(我也是前几年在贴吧听别人说的,待证实)。
现在看完后,觉得《人偶为何被杀》确实略不如《诅咒之家》。
人偶和诅咒两书确实有很多共性,可比性较佳。——出书年代相近,都是同系列本格推理,都是连续的比拟杀人,谜面都非常华丽,嫌疑犯不少但人人嫌疑都差不多,都是预告杀人。
人偶有个密室,看完后会发现是个噱头。书里反复提及一个概念“魔术师左手用来吸引观众,这时候你应该注意他的右手”。高木彬光在更高级的误导层面上演示了这一魔术理念。看似写密室,本质是假道伐虢、掩人耳目,重点是为了以密室为饵,掩饰另外一个诡计。东野、横沟、北村薰笔下都有“假道伐虢”玩得颇为成功的名作;高木这本隐蔽性更好一些。人偶头和死者头密室消失的解答巧妙纵然巧妙,不过拿它撑起一个故事是远远不够的,高木彬光在最终解答里,也没有选择把全案的重点摆在密室上面。
《人偶为何被杀》的核心是第二个案子,解答也挺巧妙,个人认为它比密室的解答还要精彩;简单、实用、不易想到。印象中有个电视剧貌似模仿过类似的创意。
人偶还有多重解答,质量是阿加莎级别的,一层复一层,层层在故事发展的当时都是相对合理的解释。
以上几条:主副诡计(诅咒之家无密室无强创意不可能犯罪)、多重解答(诅咒之家无多重)、误导,《人偶为何被杀》都比《诅咒之家》强不少;但是为什么我还说这本不如《诅咒之家》?
一个原因是故事,《人偶为何被杀》读完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大号的谜团及其解答,情节非常干瘪,连着十几章全是靠对话架起故事。谋杀现场、询问找突破口、亲身调查等等的场景,都是编织情节的好机会,《人偶》一书中却都拿累牍的对话来过场。这些对话之间,又极少有鲜明的心理、神态、细节行动描写。让我有种错觉,好像觉得作者急着赶着写后面的内容,只写了个很细的大纲,写完后又忘了给前面润色。
人偶的第二个大问题,就是人物塑造没有一个是成功的。某一个死者,中期曾对神津恭介说我深深爱着某某人;但为什么之前半本书的篇幅里面不给我看到这种深深爱着的迹象?虽然没怎么看言情小说,但暗恋某某人的悬疑推理作品还是不少的,桐原亮司通篇书没见过一次唐泽雪穗,也没见他提过,没见他思考过唐泽雪穗,但是看过书的谁都会震撼于他的感情。人偶那一位,明着爱人家(而且是真的不是装的),我却看不到他爱在哪里,以至于我一度把他列为凶手的头号怀疑榜(恰好也有几个证据指向他)。写到最后关头,揭破凶手身份时,我对凶手的印象居然停留在“开场嫌疑犯亮相时,确实看到过这个人的名字”。酱油人物比如各种警察,比如第一人称的“我”,更是被完全褫夺了个性。包括神津恭介的塑造,也是极其单调、干枯的,比奎因的早期作品还要符号化。我丝毫看不出神津恭介在这本书里有什么与其他侦探甚至其他聪明的推理爱好者(我觉得这个案子拿给东川笔下不怎么靠谱的那个推理爱好者雾之峰凉(非侦探)来破解,战绩不见得输给神津恭介)不一样之处。大部分名侦探都有大挫败,但是关键在挫败归挫败,侦探形象的塑造不能跟着也挫败。一个出自高木彬光这种文笔还算是偏上游的作家笔下著名系列作的名侦探,被写成符号化人物,我认为无论如何是要批评的。
《人偶》这两项大弱点,偏偏是《诅咒之家》的强项。《诅咒之家》虽然其解答有些配不上和华丽的“地水火风”场景模仿杀人谜面,但故事很是耐读,能一口气看到底;《诅咒》里面的各种人物,也有好几个性格鲜明,令人读完后印象深刻。
人偶还有第三个大问题,它几乎没有推理。它属于那种“想到了合理的解释,就是解答,案子就破了”这种的模式。仅有的像点样的推理都用在了伪解答的构造和推翻上去了,当然伪解答的推理也并没有多出色。
也罢也罢,诡计谜面华丽度、解答的质量、误导、多重解答这些本格元素还是做得颇为出色的。总体上,算是个颇为值得一读的大号不可能犯罪谜团;只是作为小说有些让人失望罢了。我当初是抱着一级神作的心态看这本书的,心里有些落差,多抱怨几句也在所难免。总体上,“一流下”这个等级还是有的。
打个四星吧,若在去年这三条缺点在,我通常只能打三星。2015年看的书本来就少,而且新出的书里,也实在看不到几本这种质量的谜面及解答了。
再说个题外话,译者袁斌就是谜斗篷日本卷的其中一个译者,翻译的篇目还有些多,算是老牌译者了;不过有个建议想对译者提一提:有一些日语中常见的词句,最好能够翻译成中文中常用的同义词句。比如“未亡人”,虽然说这个词最早出自中国古代文言文,但是现代汉语已不用;只有某类日本进口的“爱情动作片”的封面图片上会看到这个词;建议改成人人都看得懂“寡妇”。再比如“轹死”,轹这个字在汉语中两个意思,一个是“刮”,有个成语“轹釜待炊”,因此现代汉语还在用;另一个意思“辗”现代汉语已不用,只见于日文汉字;我敢说非汉语言、非历史专业的人认识这个字的,90%都是玩拳皇的,因为KOF99的白衣草薙京有一招就叫“轹铁”;为什么不改译为人人都看得懂的“辗死”呢?我觉得,通俗小说的译者不应该指望大多数推理读者都大量看过日本进口的“爱情动作片”或者都玩过99代之后的拳皇的。
《人偶为何被杀》读后感(四):一些解谜时没有出现的细节
这本书写得还是挺不错的,只是有几点前面出现的细节似乎被作者遗忘了。
注意: 关键情节泄露..
1.杉浦跟踪百合子。中谷的老婆把这点重要的细节告诉了研三,但这么提过后就再也没出现。恭介或警方抓住这线索去问杉浦的话至少可以把百合子与医生的事说清。杉浦估计是看到百合子和医生见面了。
2.第一幕的验尸报告。这里提到死的人是处女、左上臂部位有残留有类似注射的痕迹,这点是可以推理出换人的关键。滋子整天待在精神病院,是几个姐妹当中最大概率保持处女身的人。又因为她待在精神病院,治疗的时候会注射药剂,所以尸体上才有痕迹残留。但是很遗憾接下来又说尸体的指纹跟百合子家里验出的一致。后面解谜的时候作者也没有解释。
3.精神病院的会面。恭介和研三离开的时候研三可是看见“滋子”出现在窗台。并且“即便身影已经消失不见,女子的笑容却依旧不可思议地残留在研三的脑海中。至于女子的眼耳口鼻,研三却没有半点印象......”后台见面的时候百合子主动对研三微笑,或许在脑海的印象比较深刻。但是后面一句直接排除了五官是研三见过的(当然也可以解释为研三有脸盲症),这里有误导读者的嫌疑。
4.研三的作用。两次人偶被盗,研三都是关键的见证者。第一次在后台,百合子主动把装人偶头的箱子给研三看。这里还提到百合子被水谷骂,两人合作不默契显得奇怪。我觉得百合子是故意给研三见证箱子里有“人偶头”的存在,为了后面的消失铺垫。第二次在别墅,佳子主动邀请研三看地下室的人偶,也是为了后面的消失铺垫。两次研三都是证明人偶曾经存在的人。两个情节都是推理出百合子、佳子与凶手有联系的关键。
大概就是这几点吧。总体来说构思很不错,作者写在医生身上的笔墨有点多,对比下其他人可以明显看出他是凶手。再调整下细节以及恭介的能力,或许会更好看。
《人偶为何被杀》读后感(五):神圣的推理小说
高木彬光的这本书,在很久之前就是推理圈子里面流传的神作。我记得很早之前秋风原就民间翻译了这本书,但是对于高木彬光的作品,之前我只看过《魔咒之家》。当时的感觉是虽然作品当中有怪力乱神的东西,但高木彬光总得来说仍然是非常中规中矩的老派推理作家。他的作品,可以和横沟正史、大谷羊太郎的书放在一起对比阅读。当然高木彬光的优势在于他在本格推理小说和社会派推理小说两方面都有很不错的作品,前段时间看了《白昼的死角》,这本书属于金融诈骗的犯罪题材,对日本战后初期金融秩序尚处混乱年代的社会进行了详细描述。因为对《白昼的死角》印象很好,所以打算一口气把高木彬光的中文版都看完,很幸运在《人偶为何被杀》这本书上获得了十足的阅读快感。
从表面上看,这本书以人偶为引子,通过对魔术师题材的描写详细讲述了三起杀人事件。这三起杀人事件各有特色,做到了虚实结合。第一起杀人事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开放式的魔术表演中发生了人偶头颅失窃事件。第二阶段是在一间久未有人居住的房子里发生了斩首杀人事件,百合子被杀人的头颅不见了,房子里留下的却是被盗走的人偶头颅!第二起杀人事件属于封闭环境的案件,是魔术师协会在前子爵别墅里聚会,却发现路过的火车因为碾压了人偶而停了下来,后来别墅女主人佳子又被另一辆路过的火车碾压,和人偶的死法一模一样。第三起杀人事件,是在精神病院的滋子死亡事件,这起事件作者用虚笔写就,通过人物对话描述事件,并最终解开谜团。
在小说中加入三起死亡事件,对大部分推理作家来说都能做到,但高木彬光的厉害之处在于,他基本是铁了心要在同一本长篇推理小说中同时挑战开放式案件、封闭式案件以及侧面描述案件的叙述方式,并且把这些案件有机融合起来。仅仅从这个角度来看,《人偶为何被杀》就已经是高木彬光随意放肆写作才华的杰作。
================
以下部分泄底
================
但这本小说并不仅是杰作,而是神作,原因在于这本书反复运用了人偶这个意象,在谜底揭开的时候既可以造成无与伦比的震撼效果,又能在读完小说后进行形而上学的思考。一开始作者就指明了:“解开这起案件所有秘密的关键……那就是:‘人偶为何被杀?’”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很容易就想到在前面两起案件中,都出现了人偶的存在。对于有一定阅读量的推理小说阅读者来说,肯定知道解开谜团的关键在于破解凶手使用人偶的目的。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第一起案件使用人偶的头颅,目的是为了掩饰死者身份,死者不是百合子,而是滋子!而第二起案件中,让火车先碾压人偶,是为了让坐在第一列火车上的凶手趁机下车,可以从容绑住佳子,让第二列火车因为碾压佳子而停下来,然后凶手再从容上火车奔赴目的地。作为必不可少的道具,人偶在这两起案件中都起到了比拟杀人的恐怖效果。魔术当中人偶头颅被斩首,现实中滋子也被斩首;人偶被火车碾压得四分五裂,而佳子也被火车碾压得四分五裂。高木彬光在这两起案件中将比拟杀人的形式感发挥到了极致。
但并不仅仅如此,事实上书名“人偶为何被杀”并不仅仅指的是实物的人偶,三起案件的死者是三姐妹,凶手的目的在于获取他们家的庞大家产。所以凶手必须杀光他们家的所有人,而让最后的一个姐妹和自己的结婚,从而兵不血刃地夺取家产。从这个角度来说,无论是百合子、佳子、还是滋子、典子,他们都是凶手计划中意图摆布的人偶。凶手先和百合子联手杀死滋子,然后又杀死佳,最后在典子和百合子当中选择了典子,又把百合子给杀死,凶手的残忍可见一斑。但在这幕悲剧中,子爵家的四姐妹无疑都是抽象意义上的人偶,书名人偶为何被杀,既是在问实物的人偶为何被肢解,同时也是在问抽象意义上几姐妹为何会被杀害。通过人偶这个意象,高木彬光巧妙把诡计和动机融为一体,从而让这本书具有了神圣的气息。
这本书应该是高木彬光本格推理小说的集大成之作,相信这也是所有推理作家都想写出来的本格推理小说。如果是几年前的我来读这本小说,可能会被前面一半略显冗长的描写给吓得昏昏欲睡。很庆幸自己能够在这样的时间读到这样神圣的推理小说,高木彬光实在是值得顶礼膜拜的推理大师。
《人偶为何被杀》读后感(六):第三次杀人就是这本书的败点(小量剧透)
第三次的手法太明显了,读者一猜就猜到。反而警察跟侦探都猜不到也太扯了。凶手至少在死者的药里面多混几瓶毒药呀,太托大了。而且杉浦居然一早就看出凶手的手法的,偏偏让凶手用这么简单的方法在他面前换药这种不合理已经不能单单用一句他低估了凶手的觉悟来解释了。
而且通过第三次杀人猜到凶手后,就不难倒推第二次杀人的方法。应该就是利用时刻表造成类似十角馆那种错位,把尸体放铁轨是为了上车(忘了哪一部作品有类似这个方法)。唯一没猜到的是有共犯,放人偶是为了下车。当时我的想法是凶手用秘道潜入拿人偶,毕竟那秘道是用来逃走的,不可能只通到化妆间吧(唯一缺点就是发现人偶不见的时间难控制)。有了共犯帮忙,难度系数急降反而觉得浪费了这么好的构思。
然后第一次杀人前的魔术就算了,说得天花龙凤结果一看到又有共犯帮忙我就呵呵了。我觉得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慎用共犯,能一个人完成就尽量一个人完成。因为本来作者就已经是上帝视角,对于站在希望条件尽量平等的读者角度作者用一次共犯就等于作弊了一次。这次居然还作弊了两次,而且还被轻易猜到凶手,无论说这小说布局怎样好都不能得高分了吧。
高木彬光最好的果然还是刺青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