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股票投资的大智慧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股票投资的大智慧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2-02 21:3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股票投资的大智慧读后感精选10篇

  《股票投资的大智慧》是一本由汉格斯特龙著作,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170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00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股票投资的大智慧》读后感(一):思维格栅

  1、能否解释人类基础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时测量仪器的水平,以及科学家严格数学推理的能力

  2、均衡、反馈;

  3、进化和适应性:金融模型和交易策略都在不断进化之中;市场总会维持一定程度的多样性;

  4、社会学、政治学以及经济学,都只是思考一个大问题的平台:人类怎样组成群体或者社会,这些群体如何运转;

  5、复杂系统和自我组织理论:没有一个中央控制者为每个人做决策;整体大于各部分简单叠加之和;

  6、一个足够多元化的系统可以抵抗中等程度的干扰;

  7、行为金融学试图用个体行为的心理学理论来解释市场无效;

  8、大家都认同行为金融学的研究起点是1985年,论文Does the Stock Market Overeact提出,当有正面消息时,股价会上升到远远超出公司经济价值的程度;当有负面消息时,股价会下降到远远低于公司经济价值的程度;论文The Disposition to Sell Winners Too Early and Ride Losers Too Long:Theory and Evidence描述,投资者总是持有绩差股太长时间,希望股价能回到以前的水平,或总是过早卖出绩优股。

  9、通过进化的力量,我们通过寻找模式认识这个世界,这些模式构成我们信念系统的基础,哪怕他们只是似是而非的。我们不是出生在史前时代,但我们的头脑是那时候形成的,可以科学解释的现象就加以解释,不能科学解释的就留给奇幻思维——我们不信任混乱和无序,经过长期的进化我们对不确定的事情感到不舒服焦虑,这让我们愿意听那些保证能减少焦虑的话。

  10、通信的基本问题,是在一点重新准确的或者近似的再现另一点所选择的消息。投资的通信系统:信息源是股市或者经济系统、信息传送者包括记者、公司经理、经纪人、分析师以及可能传递消息的任何其他人;信道可能是广播、电视互联网报纸报告等;接收者是人脑;通信的最终目的地就是投资者本人。投资者要克服通信过程中的各种噪音。

  11、复杂适应系统真的很复杂和不可理解,还是因为我们缺乏理解他们的能力才觉得它们复杂?

  12、实用主义认为真理正确性的定义应该视他们的实际结果而定。如果价值由事物在世界中的实际应用来决定,那么真理将随着环境改变和新世界的出现而改变。

  13、我怀疑你正在阅读的书只是增加阅读量而非增加理解力的。

  ====

  我理解的格栅思维跟简单的类比是不同的,简单的类比让人陷入思维惰性,认为什么都能解释了。典型的比如阴阳、五行。格栅思维倾向于认为我们要理解的事物是复杂的,需要从若干个不同的专业角度去观察——而这些所谓的专业,本来也只是我们迫于有限的理解力,对自然和社会作出的妥协而已。

  《股票投资的大智慧》读后感(二):思维方式的改变知易行难

  1.思维格栅的建立:理解知识+用已有模式打比方

  2.复杂系统会周期性的达到自组织临界状态。如股价泡沫时价值投资者已经离场(负反馈型交易者),而趋势投资者不断增多(正反馈型交易者),则股价因扰动而崩溃。

  3.人们损失厌恶,所以倾向于持有亏损股票也不愿意割肉止损;人们会对坏消息过度反应

  4.人们对不理解的抽象事物建立简单的模式,这常常出错。

  5.人们在接受新知识之前,先要处理和旧知识冲突的部分,使之尽可能适应。

  6.阅读的核心目的在于增进理解而非获得信息。能够经常停下来思考的阅读者在增进理解。

  7.批判性的阅读:分清哪些是事实,而哪些是观点。事实是否可靠,观点背后有无偏见

  《股票投资的大智慧》读后感(三):跨越思维的格栅,智慧才开始增长

  先说一下感受吧,这本书,读起来的时候确实是非常费劲的,因为很多都是学术性的东西,官方性的言语,更像是一篇加长版的说明文,论文,看的过程中总有些犯困,也不明白其中的意思

  不过,对于一本好书来讲,这些问题也不叫问题了,静下心来,反复观阅,认真思考,也会有很多不一样感悟心理变化

  个人觉得里面的格栅,心理学哲学文学是写的最贴近也是最有价值的部分,可能因为它跟自己的生活有挂钩吧,对我的印象是最深的

  以下是我的一些小笔记,有原文摘录,也有自己的感受吧

  物理学:有效市场有它自己的局限性,均衡概念虽已是300年来思考世界的思维模式,我们不容易抛弃根深蒂固的观点,但是牛顿,伽利略,哥白尼的精神告诉我们必须探索世界的本来面目,意味着新观念存在空间。均衡确实是世界的自然状态,在被破坏的时候重新达到均衡是自然的目标,但在经纪上来说,存在均衡与不均衡,就像一张神奇图片,正面看是一个老头,换个角度看却又是一个少女。我们看到的哪个,取决于我们的视角,相似的,价值和价格之间的供需平衡,也会有不一样的答案

  生物学:达尔文进化论,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被否定与失败的理论会被淘汰,留下有价值的东西继续生存。自然学说,伴随着的是复制的增长,复制意味着继承,由于外部条件的直接和间接只用以及作用和不作用引起的变异,增长率如此之高以致引起生存斗争,因而导致自然选择,并引起性状分分歧和改进较少的物种灭绝。从最简单的起源开始,无数美丽丰富的物种繁衍,生生不息,在饥饿和死亡里,我们能直接体会到最可赞美的事物,即更高级动物的产生

  社会学:组织个体,群体的关联,组织体能使一个模型更加强大类似蚂蚁群居,沙粒塔,但是到了一个极限的临界点,也会出现坍塌,顶层的沙粒会沿侧面滚落,填补空缺位置

  心理学:双轨分析,第一是为了获取理性而精确的信息,独立思考,第二是为了获得心理误判的所有线索,通过分析其他人的思维格栅,潜意识的变化和心理情绪因素,来得出一个合理结论。心理陷阱影响我们做出好的投资决策,就像一条通信链,如果中途受到干扰与噪音,那么接受到的信息就是不准确的,是错误的。那么心理的情绪与障碍,就是一个变相的噪音,潜在的影响着我们

  哲学: 以不同的视角进行观察,以不同的方式来投资,看得越多,懂的越多,因为你能识别模式,所以不怕突变。拥有永远开放的头脑,意味着拥有新思想,并且知道如何利用,那么你就坚定地走在正确的道路

  詹姆斯提出的实用主义理论,较传统理论来讲,他多了一份开放,他接受任何新奇的东西,接受任何批判跟不同的意见。就像上帝存不存在这种问题,我们压根不需要去考虑这个问题,而是应该去想,上帝的存在对我们的生活有没有什么影响

  在逐渐保留原有模型的同时,进行新的开拓,他列了两个梯队,一阶模型和二阶模型,一阶是基础,但却又复杂的东西,二阶是将其简化,能降低解释水平。不过,运用的前提也是在于你对一阶已经掌握了,才能在二阶上开拓,直接跳上二阶,会出现踩空塌陷,适得其反

  简单的意思就是在讲,古典的哲学理论是在于真理价值的绝对定义,这属于一阶部分,但是总会有新的科学思想来进行冲击与打压,你不能去蔑视与看不起,而是应该去升华,变为更加具有实用价值的东西

  文学:阿德勒说,阅读的核心目的是增进理解,而不是单纯的获取。当我们阅读各种财经杂志,周刊,报纸,文章的时候,他们包含新信息,但不包含新视点,我们收集到更多的数据,但是我们队这事的理解并没有提升。当你阅读的时候感觉到我知道了的时候,你只是对信息分类,但你停下来反复琢磨跟思考的时候,你就增进理解了

  接受答案,可能会立即解决问题,但自己去寻找,会对你的整体理解水平有很好的,强大的影响

  阅读的时候头脑里要记得四个问题

  1.这本书整体上是关于什么的

  2.它是如何详细说明的

  3.从总体或部分来看,这本书真实

  4.这是什么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把自己的观点和书里的观点分开,如果你拒绝这本书的观点,那你就无法读懂这本书

  从经验学习,从学习中获取经验

  福尔摩斯:“我还没有任何数据,在没有数据时推理是一个很大的错误,不自觉地就会开始扭曲事实以迎合自己的推理,而不是让推理来适合事实。”

  查理芒格:“我相信应该掌握别人得出的最佳结论,而不是坐着想把这些结论靠自己的力量推理出来,如果你像达尔文一样,带着好奇心一步一步地坚持下去,就不会觉得难了。你会惊奇地发现,自己原来可以做的这么好。”

  《股票投资的大智慧》读后感(四):股票投资的大智慧

  本书评将由本人原作者,发布至微信公众号“白鹭读书会”。

  ——————————

  今天分享的书,是一本名不副实的书:《股票投资的大智慧》——不讲股票的股票书。这本书很薄,169页,却让我欣喜若狂。前提是你得先读一读《穷查理宝典》。

  查理·芒格的思维框架,就是著名的“格栅理论”,就像一个个格栅,每个格子都是一门学科,格栅与格栅之间的连接点就是学科与学科之间共通的地方。而查理·芒格建议读者一定要终身学习,去学会各行各业各学科的基本知识,然后将它们用起来——哪怕这事情说起来就让人望而却步,却阻挡不了好学者脚步

  那么,在《股票投资的大智慧》里,作者把芒格所常用的学科与思维框架,进行了一次梳理。

  1,物理学:均衡

  物理学和数学,好像是自然科学里的权威一样,物理学把世界分解为一个个质点,并研究某种条件变化之后该质点的变化情况。而其中,最基本的概念,就是“力”。正是力和反作用力,维持了物理世界的平衡。

  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就像物理一样。我们都知道供求关系的互相影响最终都会达到一个均衡。均衡观念不仅扎根于经济学,也深深扎根于股市中,甚至成为现代投资理论的基础。大量学者们不断地在“有效市场”的假设下进行各种理论推演,这成了他们吃饭的老本。然而,本人斗胆认为,把物理世界的均衡生搬硬套地放在经济学尤其是股市中,是极不合理的——现实情况是,股市是无效的,至少不可能是强有效的。

  圣塔菲研究所是第一个开始质疑所谓“均衡理论”的,它也借用了物理学中的“复杂适应系统”的观念。这就像一个一个独立运作又互相影响的系统,力和力之间相互作用,股市也是如此。正因为如此,股市才是一直变化的,无效的,不是经典理论里认为的有效的、均衡的。坚持所谓的传统的均衡理论只会让我们在一条错误道路上越走越远。

  身为厦门大学经济学硕士,你让我说出这样的话,说“均衡”应该被质疑,我也是浑身舒服,我刚进大一的时候被教的就是这个理论,经济学的一切知识都建立在这个基石上。然而我不是搞学术的,所以我不靠理论吃饭,我只追求真理。而且,写到这里,我特别感觉到芒格说的“拿着锤子,看哪都是钉子”是什么样。当你只是学了投资,再学物理,还是远远不够。物理学给人的思维方式是机械、线性,比如力与力之间的作用,然后构建模型,推断事物的发展结果(在此没有冒犯的意思,毕竟我对物理学是外行),所以当经济学家用这种方式来研究复杂多变的股市的时候,反而适得其反。如果股市真如物理学一样可以预测,搞个模型分析一下力和力的作用就能知道结果,那么为什么会有1929年大崩盘,对吧?

  除了物理学里的“均衡”,还有生物学中的有机,与心理学中的群氓。所以,只是学会一门、两门知识远远不够。

  2,生物学:进化、多样性

  自然选择与进化是高中生物学就能学到的内容。若说物理学的关键词是“作用力”,那么生物学可以理解为“生态”。在互联网时代,这种概念已经不陌生了,动不动就是什么生态系统、生态化反。一种有机、自适应的生态系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以取代用机械、力学来研究经济问题。

  所以,经济学不再是一个“力学模型”,好像供求曲线这样那样之后就能达到“均衡”一样,人们开始用“复杂适应系统”来看待经济问题。系统内的因子都会进化并适应其他因子以及环境,这个过程不是机械的,而是有机的。就像蜂群,个体与个体之间互相博弈,最后造就了这个系统。而这个系统最终会变成什么样子,不是用物理学的方法就能知道的。而这种观点对传统经济学最大的“大逆不道”,就是认为不存在所谓的均衡,或者说很难达到动态平衡。或者说,物理学企图建立一个稳固的、可预知的模型来解释经济世界的规律,就像一个方程式,输入这个,输出就是那个。而生物学却认为这个模型一直在变动,今天这样,明天那样,后天又不一样,最终会怎么样也不知道,那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甚至进化也表现在时间上。美林公司公布了大众对于股价的评判的23个因素,过了10年,这些因素也都变了。以往的策略就像基因,策略好,就吸引更多资本,但策略的同质化也造成竞争,然后新策略出现……市场的表现并非均衡、稳态,而是多样性和进化。

  3,社会学:自组织临界状态

  社会学在我看来跟生物学有点像:复杂适应系统。这种系统是自我强化的,比如行情上升,人们对上升的预期增加,又强化了这种上升行情,导致收益率下降,反之亦然。有时候我们经常抱怨中国人喜欢扎堆,做什么都喜欢跟风然后把市场做烂掉,这样看来,这也是人类的本性。这也可以理解为何“乌合之众”会存在。

  社会组织经常达到一种“自组织临界状态”,组织的崩溃并不是某种大事件,而是多个个体连续作用的结果。股市的崩盘,也是如此。

  4,心理学:心智模式

  人类进化以来,能凌驾于别的动物之上,是因为人类能够建立“心智模式”,就是形成一种思维框架来认识世界。能建立模式的物种,适应力完爆繁殖力强的物种(比如蛤蟆)。所以,心智模式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种本能。

  何为心智模式?典型的就是迷信。比如以前的人,看见流星说许愿能实现,听见狼嚎说第二天有人会挂掉,就是一种心智模式。就像笔者之前说的我的一个朋友,他是尤文球迷,他依然觉得当他穿着尤文的球衣看比赛时,尤文赢球的概率就大。

  在股市也是,我们倾向于发明一些观念来解释股价的短期波动,“网易云课堂”里也有各种骗子们发明的炒股“秘籍”,现在看来很中二,但这些理论为什么有市场,因为人类倾向于寻找心智模式,仿佛K线和蜡烛图能发现未来股价走势一样——虽然市场无效论者们对此嗤之以鼻。人们倾向于建立心智模式,“有”心智模式要比“是否正确”重要,因为这毕竟是人类的本能。说白了,人类总喜欢解释什么东西,哪怕这东西靠不住。

  在信息科学中,有一个基础概念,就是校正机制,就是说信息从信息源传递出来,可能有噪声,可能会失真,结果送到你手上的时候,信息就已经残缺不全了。所以在信息工程中,需要设立校正机制。在工程学里这种机制可能是某种仪器,然而人脑则是“判断力”。判断力怎么来呢?广泛阅读、深度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保持理性、客观,否则就会跟大爷大妈们一样,动动拇指就转发各种微信谣言。

  就像《暴走大事件》第五季里的一个段子:“说什么吃猴脑补脑,这些人吃猪脑的时候怎么就没想过这个问题?”

  5,哲学:实用主义

  在《帝王学》的书评中,我提到要成为一个“杂家”。什么意思呢?一个成熟的人允许两种互相冲突的思想在他脑子里同时存在,还能灵活运用,游刃有余。在这一章节,我明白这种哲学可称为“实用主义”。

  说起实用主义,我们想起的感觉好像是消极的、功利的,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试着用中立客观的态度来看看“实用主义”这个词。就像古代的帝王,外儒内法,儒家能为我所用,法家也能为我所用,虽然儒家、法家的信奉者们吵了好几个世纪,但不妨碍帝王们拿来用。只要我这个结果是好的。

  所以,如果不秉承“实用主义”哲学,你就会陷入一种思维僵化里,好像我信奉价值投资,就觉得自己一定要用价值投资里的哲学和方法,如果没有,如果我用了别人的,我好像就是“变节”了一样。事实上,只有书呆子才会这样想。

  君王的目的就是为了治理好国家,投资的目的就是盈利,如果某种方法、模型过时,就不要固守,难道不是吗?

  6,文学:如何阅读一本书

  如题,参考《如何阅读一本书》。

  结语:

  就像搭积木,一块块积木就是你的知识结构,如果你手上只有那么几块积木,怎么搭起一栋房子?只可惜,大多数人都懒得去寻找更多的积木块,而是指望于增加手上仅有的几块积木的权重。芒格比喻其为“手上拿着锤子,看哪都是钉子”的人,你手上的锤子哪怕进化成雷神之锤,它也是把锤子。如果另一个人,手上多了个扳手,他能做的事情就更多了。

  我自己——对,我,书评作者,我自己——有一个“数学”的格栅,这种数学的思维方式也影响着我的世界观。假设你的做法是方程左边的X,结果是右边的Y,如果你不对X进行根本性的改变(如指数、乘数)而只是线性的加减,如何指望右边的Y能有什么本质性改变呢?就像个开淘宝的还是卖着大路货,还是靠着免费的SEO来引流,而不去进行根本性改变,不去投入一些付费广告,你怎么指望你那小破店能有多大发展呢?

  投资也一样,你用的模型,他用的模型,都一样,你知道的信息,他知道的信息,也都一样,你自以为是小道消息,其实在你知道之前,早有他人知道了这个消息。如果大家的“方程式”都一样,X哪怕有不同,等式右侧的Y也无非是线性的差异罢了。所以多阅读,多思考,在你脑子里建立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就像对这个方程式做出了根本性改变,让X变成X平方,产生乘数、指数效应,此时等式右边的Y(结果),才能不一样。

  《股票投资的大智慧》读后感(五):书摘

  第一章 思维模式格栅

  构建思维模式格栅是一种创新思维。

  约翰霍兰:创新思维要求我们掌握两个重要步骤。首先理解基本知识;其次注意隐喻的使用。

  隐喻不仅是一种更生动的语言,还是思想的体现。隐喻是创新思维的基础。隐喻帮我们把一个概念和一个已经掌握的概念进行比较,从而使用一种更简单的模式来描述,以便我们掌握相似的复杂概念。

  格栅本身是一个隐喻。

  第五章 心理学:故事的心灵

  行为心理学试图用个体行为的心理学理论来解释市场无效。他关注的焦点是隐藏在人们关于金钱的决定行为之下的非理性。

  我们理解抽象或复杂问题的能力取决于头脑中解释现象的模式。这些心智模式代表着一种真实或者假设的情形。约翰逊莱尔德:心智模式。迈克尔舍默:我们如何相信How we believe。通过进化的力量,我们寻找模式来认识这个世界,这些模式构成我们信念系统的基础,哪怕他们只是似是而非的。

  第六章 哲学:投资的实用主义观点

  哲学研究分为三类:

  1、当批判性思维应用于世界本质时,哲学被称为形而上学。

  2、美学、伦理学、政治学。

  3、认知论。寻求理解知识的临界(局限性)和本质。来自两个希腊单词,知识和论述。认知论是研究知识的理论,就是思考有关思考的问题。

  Lee mcintyre麦金泰尔:复杂适应系统的研究本质上是否就是认识论和本体论?本体论的界限是由事物的本质引起的,认识论的界限是由有限的理解引起的。复杂系统真的很复杂和不可解释(本体论),还是因为我们缺乏理解他们的能力才觉得复杂(认识论)?

  詹姆斯和美国实用主义。

  如果真理和价值由他们在世界中的实际运用来决定,那么真理将随着环境的改变和世界新发现的出现而改变。我们队真理的理解也在进化。

  一个信念是真实的,它能帮助我们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那么我们说它具有现金价值。此时真理是一个动词,而不是一个名词。

  实用主义是让我们旅行于未知世界,而不是陷于绝对沙漠困境的过程。

  第八章 决策

  为了构建新的思维模式格栅,我们必须学习以多学科的方式进行思考收集几门学科的基础知识,然后用隐喻把学的东西和投资联系起来。隐喻是引导从我们理解的领域到陌生的新领域的工具。对不同学科基础知识的总体掌握,加上隐喻性的思考能力,是建立有效模型的关键。

  本书的目标是解释股市行为,以便做出更好的投资决策。我们解释的失败来源于描述的失败。如果不能准确地描述某现象,就不能准确地解释它。

  《股票投资的大智慧》读后感(六):是一本大智慧的书

  其实之前的书名很好的,《从牛顿达尔文到巴菲特投资的格栅理论》,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是个联系多学科的书——不过,现今年代一切为了钱,再版的时候就取了现在这个名字,的确是能增加销量的一个名字,但是问题是关注多学科联系的人不会再注意到这本书了,而一般的做股票投资的人却认为这本书对实战技巧没有帮助。对于股票投资,这本书的作用是高层次上面的,是学习股票投资后期——在“道”的高度上!

  不管怎么说,看过这本书以后还是给了我很大启发的,现在的人为了找个工作,知识面已经越来越窄了,很难再找到对很多学科都比较了解的人了——更不要说能融汇多学科知识的人了,富兰克林式的人物没有了!其实这本书的名字应该叫《多学科智慧:从富兰克林到芒格》,这样更符合此书的真义!

  接着说作者:Robert G. Hagstrom也在管理一个基金,对巴菲特也很有研究,写了几本关于巴菲特的书,见http://www.douban.com/doulist/204559/ 但是我觉得读他的书的最大所得还是他对“集中投资”的论述,特别是在《巴菲特的投资组合》中,大约用了大半本书来讲集中投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