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规则颠覆者》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规则颠覆者》读后感10篇

2018-02-04 20:5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规则颠覆者》读后感10篇

  《规则颠覆者》是一本由[日] 内田和成 编著著作,后浪丨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19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规则颠覆者》读后感(一):抽成30%,苹果凭什么这么牛?秘密全在这本书里

  近期,苹果通过更新《App Store审核指南》强行要求对APP内打赏分成30%,消息一出,立即在网络上炸开了锅,无论是官媒还是自媒体亦或是与这件事儿本没有多大关系普通消费者,都纷纷加入了讨伐苹果的大军,称苹果是想钱想疯了,乃是系统垄断的雁过拔毛,而其的“蛮横”更是自掘坟墓表现更有甚者是发出了慷慨激昂的讨伐词,宣称要推翻苹果这位暴君。

  但为何在前所未有的批判压力下,苹果在打赏抽成这件事儿上的态度却显得愈发强硬、明确,从内部沟通通知走向明文规定。在看热闹之余,布蚁不禁在想,凭什么这么牛?是什么造就了今天的苹果帝国

  《规则颠覆者》读后感(二):创新与破坏并存

  看书名,首先让我想起了IT界的传奇。瑞星杀毒软件,曾几何时,当初一年卖7亿,现在苦苦在新三板上冲刺。

  回想当年免费杀毒横行,瑞星如果用对策略,可能结局不会这么无奈。所以有的时候时机重要方法与策略对于企业来讲就更很要,尤其是世界变化非常快的今天。

  不按套路出牌是《规则颠覆者》没有直接写出来,但对于中国人会记住的一句小品的名言。做产品或做市场就应有创新的思维意识马云互联网领导者,转变为网联网与实体经济存的新主张,也是跟随着时代的潮流完成了另外一次规则的定义

  按套路出牌将很难有创新与机会,都只会在“红海”中打转。我记得冯小刚导演曾经说过,原话大意是:所有导演把门都给堵上了,那我就从窗户进去。冯导曾经是节日喜剧时代的开启者。

  打开一扇窗,你可能会看到另外一个世界,世界需要寻找与发现窗户。规则的颠覆者老李认为需要从四个方面看,包括加、减、乘、除。

  老李总结的规则定义的四个方面

  《规则颠覆者》读后感(三):颠覆——推动人类发展

  从SNS对传统互联网阅读方式的冲击,从1.0到2.0的转变,从微博对老牌SNS的颠覆,从实体销售电话订购到电商,从手机联络到无线网络通讯,从线下优惠到线上团购,从传统服务到O2O,从线上预约到共享出行,从酒店服务到共享民宿……科技的进步让人眼花缭乱技术和创新更新的加速度似乎一天比一天快,当我们还沉浸在人类高智商的优越感中,另一边传来了高智商AI打败天下无敌手最新消息,人类在进化史中不断颠覆着生活方式,不断改变着生存习性,还不断探究自我,复制,然后超越

  2015年国内开始鼓励青年创业,创业市场在政策资本的推动下一片繁荣,随后引发了全民创业潮,这其中以青年创业者的创造型创业和中年创业者的再造型创业为主力军。90后离开校园大批涌入社会给社会带来更多的新鲜思维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当然那些更加敢于和更加有资本敢于挑战的90后团队在创业上给人们带来很多惊喜,原来生活还可以这样,或者他们在属于自己一代生活中不断推翻上一代的习惯;70后、80后的创业者们相对就会更加稳定(只是相对稳定),由于常年的生活和成长背景,他们的在生活的创新或者说所经历的那些“不可能事件”要少一些,但是他们对于原有生活品质提高的愿望更加强烈,“科技改变生活”在他们的身上烙印也会更加深刻,这让他们在颠覆传统的创新上更加注重传统的基础

  当然随着大潮渐渐退去,“谁在裸泳”的尴尬局面也渐渐浮现出来,“逻辑规则”与“盈利模式”在商业市场中如果得不到有效统一,被淘汰只是时间的问题。

  那么什么样的颠覆是有效的颠覆?什么样的颠覆是有价值的颠覆?要想搞清楚这些问题,首先要明白商业模式的规则,如何打破规则不是重点,如何有效打破规则才是关键,有效则是指进步和利益,两者缺一不可

  《规则颠覆者》一书通过大量的现实企业向我们阐述商业颠覆的经验:美捷步和走走城在鞋业和高端时装电商中的成功,松下抓住电动汽车市场中的先机,LINE和手游如何破坏掉原有行业秩序,7-11银行和猫途鹰如何利用业务链进行改革创新,HelloKitty如何找到新的盈利模式,如何像发明电子书和智能手机一样发现市场的盲点并创造出崭新价值,共享出行和亚马逊如何为创造出新的业务模式,“我的系列”餐厅如何颠覆价值链并将其重塑……当然还有从第三方角度来看颠覆中的对抗角力,颠覆成功与否,最终我们希望看到的是一个不断进步的人类发展史。

  本书作者内田和成,早稻田大学学院教授,曾任日本航空、BCG集团高层管理职位,被评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25位咨询师”之一,其著作另有《重建经营革命》、《BCG视野》、《论点思考》、《跨行业竞争策略》等。

  《规则颠覆者》读后感(四):没事儿做点思维体操

  历史上再没有哪个时期比现在更讲究“颠覆”和创新,从我个人的角度是有些不以为然的。“颠覆”哪儿那么容易,企业的经营和管理都是牵一发动全身。很多人觉得自己灵机一动就是一个好点子,然而“好点子”和“行之有效的经营手段”之间大概差了北京到广州那么长的距离——也许这件事对我们看来很容易,但那是因为早已有人测绘好地形,而另一些人建设好了交通系统,有了综合性的工业能力之后才有了建设好高铁系统的可能性,现在的我们才能在8-10个小时从北京到广州。一个点子是否行之有效,首先要看是否有配套的产业环境,看我们的资源是否匹配。当然,改变的动力是否强大也很重要——巨头往往更倾向于防守而创新企业更在意狙击,因此我们所处时代,巨头倒下新星崛起交替的如此频繁,目不暇给。

  然而不管我怎样评价社会级和企业级的颠覆和创新,对我们每一个活生生的个体的人来说,创新都贯穿于我们整个职业生涯过程中。停滞不前都是个人职业生涯中糟糕信号——一个即将因为过于适应既有经验而不能创新从而被职场抛弃的人会发现,他已经充分被自己的经验和习惯所影响,凡是和这个不匹配的,第一反应都是拒绝,理解其他的东西困难,也没有动力去做这件很困难的事情

  然而创新也好,颠覆也好,都不是突然某一天的灵机一动,或者异想天开,更不是“和现有的都不一样的创造”这种想当然,而是有一定规律、有一定方法的思维习惯。这本《规则颠覆者》对于我们的意义正是如此。

  本文提到了四种类型的颠覆模式:

  1.秩序破坏型

  2.市场创造型

  3.业务创造型

  4.流程改革型

  如果有心的读者,完全可以在作者所举出的例子之外,在国内市场上找到相应的案例,或者对照现有的案例来分析它们是哪一种或那些颠覆方式的组合。这样的扩展阅读和理解也很有意思

  最后想说一句题外话: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有一种固定思路是“中国人不善创新”,我理解中就是大的突破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中,中国人的步伐还没有进入世界一流强国,所以让大家有了这种印象。但在实际中中国企业的创新脚步始终没有停歇,特别是经营模式和营销模式的创新中,中国企业绝没有输给任何国家的任何企业。所以对于我们每个身在职场中的人来说,具备创新和颠覆的思考模式,也是延长我们职业生命的必须能力。

  《规则颠覆者》读后感(五):市场规则颠覆时代,企业的攻与守

  市场规则颠覆时代,企业的攻与守

  文 / Sofia

  本文首发于作者微信公众号:岁月无声却有恒

  企业的宗旨是盈利,为广义的消费者(包括潜在的消费者)提供产品或者服务,以获取利润是企业的目的。因此,通俗来说,尽可能利最大化的把产品或者服务卖出去,是每一个企业的美好追求。因此,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企业非常注重销售。

  随着时代的发展,销售人员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或者其他资源,便能将产品或者服务卖出去从而赚得盆满钵满的时代已然结束。在这个全民创业的时代里,人们替换“销售”一词的是更为高大上的“营销”一词。

  “营销”这个词并不是静态的,而是在发展变化的。在经历了生产导向、产品导向、销售导向的营销理念后,营销人员更关注需求导向,也就是依据消费者的需求来确定自己提供什么产品和服务。

  《规则颠覆者》一书在需求导向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含义更为深广的需求导向的概念

  需求,不仅仅是消费者已经意识到、但是尚未实现的那些需求。还有一些需求是消费者尚未意识到的,但是技术经验已经足以产业化、商品化生产的潜在需求。

  《规则颠覆者》对后面的这种“潜在需求”举例说明,如电子书,如智能手机。

  我还记得本世纪初,我读大学时所用的手机品牌:西门子、诺基亚、波导。当年的手机并不便宜,15年前的2000多元人民币购买力不菲,但是所能买到的手机却只能发发短信、打打电话,功能单一。15年弹指过,这些古老的手机品牌已然消逝在人们的记忆里,如今广为使用的智能手机的功能也不再只是发短信、打电话,它身兼多职:可以上网、可以拍照、可以读书、可以玩游戏、可以……

  我还记得自己在换智能手机前,所用的那个三星的翻盖手机。美艳的枣红色,散发着钢琴一般的高雅光泽,真的是爱不释手。因为这款手机的“颜值”,我一直没有去换新手机。可是,当我发现,啊,原来智能手机可以上网、可以听音乐、可以下载各种好玩的app(包括微信)时,我终于忍痛割爱,舍弃了美貌选择了实用。作为一名到哪儿都会带着自己的笔记电脑“伪”文化工作者,我根本没有想过,自己会需要并且能够拥有这样一个神器——携带方便、可以上网、可以看电子、可以听音乐、可以玩游戏……功能应有尽有

  按照《规则颠覆者》一书的解释,企业在技术可行性的基础之上,充分运用各种技术,创造出许多新的产品和服务,消费者的需求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创造需求和满足需求同样重要,它们可以在这个创新的时代里帮助企业开辟出一片天地来。

  01 攻

  在这个多姿多彩的时代,频出的不但有斜杠青年,更有斜杠企业。

  这种斜杠企业不仅仅是指单纯的跨界。譬如哇哈哈不仅仅生产八宝粥,还生产矿泉水;地产企业不仅仅搞地产,还跨界矿泉水。

  在产品市场越来越细分的今天,这种斜杠企业的跨界还意味着竞争的跨界。举例来说,如果一家生产可乐的企业跨界生产橙汁饮料,这种橙汁饮料的竞争对手是可乐以外的所有饮品,甚至包括矿泉水。

  因此,《规则颠覆者》一书认为,对企业来说,跨行业竞争的兴起导致竞争格局在竞争平台、竞争对手、竞争规则这三个方面发生了改变。

  与此相联系的,产品/服务、盈利模式,这两个元素的各种新旧关系的排列组合,构成了新的竞争规则的几种类型: 

  现有产品/服务+现有盈利模式 → 流程改革型 

  现有产品/服务+新的盈利模式 → 秩序破坏型 

  新的产品/服务+现有盈利模式 → 市场创造型 

  新的产品/服务+新的盈利模式 → 业务创造型

  我们不用特意去记忆“流程改革”“秩序破坏”“市场创造”“业务创造”这些术语。

  从产品/服务和盈利模式的新旧组合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一家企业已经拥有现有的产品或者服务,对这家企业来说,要想取得更多的利润,假如不改变现有的盈利模式,则必然得给消费者提供新的价值。譬如7-11的现煮咖啡,收银员依然只承担收银的职责,收银员并不承担咖啡店服务生的职责,但是顾客却可以通过自己去接咖啡的方式从7-11购买到一杯现煮咖啡。

  后面的三种,就相对好理解了。因为后三种模式,产品/服务,或者盈利模式,其中之一或者之二是创新的,在市场里攻城略地。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如果想开拓业务,成为市场规则的颠覆者,则必然是上述四种模式之一,对于创业企业或者想要跨界的企业更是如此。

  但是这四种模式都离不开大脑的能动,都需要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即便是没有任何一个“新”的“流程改革型”,也需要对流程进行疏离,从而改造现有的价值链。

  怎样才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呢?

  坐在树下乘凉,也许会被苹果砸中脑袋,也许永远不会砸中。这完全是一种运气的小概率事件。

  但是,《规则颠覆者》却教给读者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发现的方法。

  《规则颠覆者》一书中提出了一个“业务链”的概念。

  与价值链相比,业务链是个更为宏观的视角,它关注的是业务解构本身。价值链是把某个企业的活动拆分为增加商品附加价值的各个环节,而业务链则不仅仅关注一个企业,而是着眼于整个行业。当我们把完整的业务链描绘出来后,就可以把握整个行业的功能和流程,从而了解自己的公司或者行业所处的竞争环境。

  在关注业务链时,从最终的消费者开始,再到下游、中游、最终追溯到上游的功能或者活动流程。

  并且,《规则颠覆者》一书中还具体提出了五种方法来观察业务链的变化。 

  省略:即业务链中有没有哪个或者哪些环节是可以省掉的; 

  整合:即把两种以上的元素合并在一起。 

  替换:即用新元素替换业务链上的旧元素,为消费者提供附加值更高的产品或者更便利的服务。 

  扩大:即把过去的一种元素拆分成多种元素,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利的新产品或者服务。 

  增加:即在业务链中增加过去所没有的新元素。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哪一种类型的规则颠覆者,在关注业务链时,其立足点始终应当是——消费者的需求。在技术可能性的基础上,满足或者创造消费者的需求。

  02 守

  面对规则颠覆者的到来,为什么有些企业节节败退、而另一些企业却依然屹立在风中?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今天的规则颠覆者,纵然颠覆了市场规则,在市场中占据了一方天地,但是,在明天,他们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市场中会有另一批规则颠覆者诞生。如何守卫自己的阵地?

  事实上,那些饮恨败退的企业,失败的原因固然各不相同,但是,有两点原因具有普遍意义: 

  未能把握顾客需求的变化。 

  未能有效应对威胁本公司盈利模式的存在。

  从这两点,我们可以看出,事实上,守的关键,也是要把握顾客的需求,并且梳理本公司的盈利模式。

  也就是说,上文“攻”中提及的关注业务链的方法依然适用。

  孙子兵法里有一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到了企业竞争之际,无非也是在“知己知彼”的情形下,进行应对。这首先,需要搞清楚对方是那种规则颠覆模式。

  你是流程改革型,我便采用市场创造型的方式,改进改良产品和服务,在周边领域找到新的市场。

  你是市场创造型,我也开拓新的产品和服务,或者采用流程改革型的方式,重新审视自己的业务流程,降低成本、改革业务。

  你是秩序破坏型,我也创新盈利模式,或者采用市场创造型的策略,错开竞争平台。

  你是业务创造型,我如果需要应对,也应该是市场创造型,开辟新的市场。

  不管是哪种应对策略,万变不离其宗的依然是消费者的需求。

  在这个竞争激烈,经济局势瞬息万变的时代里,变是根本,不变,必然走向灭亡。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变革。而这种变革,除了关注消费者的需要,也要看到自身,业务链有没有可以改进之处,可以采用何种盈利模式。

  《规则颠覆者》读后感(六):中国互联网行业的“规则颠覆者”:到别人的地盘当老大

  其实,在读内田和成(Kazunari Uchida)教授编著的《规则颠覆者》(江西人民出版社2017年3月第一版)之前,我是有一些怀疑的。因为这是一本商学院教授与其在职MBA学生合著的一本书。在中国的语境下,这样的书,很可能变成又一本东拼西凑、“你懂的”的那种劣质且无人愿意一读的作品。

  然而,整本书读下来,该书所提框架之完善,内容之精彩,却远超我的期待。随着阅读的深入,心中不禁多次赞叹:内田教授果然宝刀未老,这本书不愧是他的作品!

  我与内田教授结识于十多年前。十多年前,我曾以初生牛犊之勇翻译了内田教授的一本著作,然后才在国内寻找出版商。在被近十家出版社拒绝后,最后还是在当时在电子工业出版社世纪波公司任副总编的C女士的赏识下才得以将翻译的那本书引进到国内出版。因为这层关系,,我与内田教授在公开和私下场合见过几次,但却也并无深交。听内田教授的中国学生L女士说,他是一位在当代日本社会已经相当少见的盛名在外却虚怀若谷、有古时君子之风的人。从我跟他有限的几次接触来看,L女士所言不虚。他到早稻田大学商学院任教后写的几本作品,文字都非常简洁易懂,有一种举重若轻、大道至简的意味。这可能与其在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做过20多年咨询顾问的经历有很深关系,。当然,这应该也体现了他的个人风格追求——用读者(客户)能理解、容易接受的语言来阐述、“推销”自己的观点与理论。

  而这本《规则颠覆者》也充分体现了上述风格。用作者的定义,规则颠覆者(Game Changer)就是“为现有行业带来新的竞争规则的企业”。在读这本书时,我时常想起作者的两位BCG前同事的理论: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Clayton Christensen)的“颠覆式创新”(Disruptive Innovation,详见1997年出版的The Innovator’s Dilemma,有中文译本《创新者的窘境》)和卡尔·斯特恩(Carl Stern,曾任BCG全球总裁兼CEO)的“价值链解构“(The Deconstruction of Value Chain,BCG Perspective,1998)”。就某种意义而言,内田教授在本书中提出的“规则颠覆者”框架,可以说是在“颠覆式创新”和“价值链解构”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同时,也是作者上一本著作《跨行业竞争战略》(Competition on the Business Chain, 日本经济新闻社出版,2009,有台湾繁体字译本《到别人的地盘当老大》)的进化版。与“解构”基于“价值链”不同,内田教授的“规则颠覆者”框架则将视角扩大到超出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将企业本身涵盖在内的更大链条——“业务链”(Business Chain)。

  在本书中,作者以是否提供新产品或服务、采取新的盈利模式这两个条件为依据,将“规则颠覆者”分为四类:

  《规则颠覆者》读后感(七):跨行业竞争时代,如何成为跨界之王?

  2011年,微信诞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占领了中国通讯工具市场,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即时通讯工具,没有之一。 “移动说,搞了这么多年才发现,原来腾讯才是我们的竞争对手。” 从移动联通到微信、从银行到支付宝、从数码相机到手机,这个时代最残酷的竞争已然是跨界竞争。 内田和成在《规则颠覆者》中指出:随着市场逐渐走向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不得不和销售渠道、成本结构、行业模式以及品牌形象截然不同的竞争对手展开商战。而我们看到的微信挤占移动联通甚至兄弟软件QQ的市场只是这个跨界竞争时代的一个缩影。 内田和成是庆应义塾大学工商管理硕士,也是著名的波士顿咨询集团(BCG)日本总裁,致力于帮助各行业大型企业进行战略的制定及实施。 《规则颠覆者》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主要通过正反两方面大量的案例,帮助我们转换思维、提出全新的观察视角和分类方法,为自己的企业找到前进的方向和立足的基点,从而在商战中纵横驰骋、进退自如。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