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永恒的终结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永恒的终结的读后感10篇

2018-02-05 21:2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永恒的终结的读后感10篇

  《永恒终结》是一本由[美] 艾萨克·阿西莫夫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6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永恒的终结》读后感(一):完美的终结

  我喜欢开始和结束的事物

  所以,妄断通过人为的改变来创造永续世界行为,我知道它会带来危险

  因为我们实在是太过渺小,无论你是一个一般时空普通人,还是永恒时空的计算师,我们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渺小的多。

  不过想想,就在我们现存的时空下,应该同时存在不同的时空和生活。我们常常从彼此的身体穿过,也许你就坐在我的旁边。有时想想,好像也是神奇美妙事情啊。

  阿西莫夫说明了一种完美状态的不存在,再精妙的计算和推论都无法预知以后生活的改变。我们手忙脚乱的“拯救”世界,却无意中打乱了整个时空。

  “要知道,要想取得进步,持续发展,要紧的不是避免困难出现,而是战胜困难,你明白吗?”

  对,不去逃避,去面对,去战斗

  和很多故事一样,在看似严谨的故事流程中,爱,将一切打破,使人类显露最初的冲动和最原始欲望

  再用爱,做出最勇敢不可思议举动

  书中的两个观点。普世论。

  《永恒的终结》读后感(二):因果的闭合

  最近比较喜欢看社科类的书,到时因为这是一本小说,这么久也没有翻动。看小说有个好处,因为故事节奏和相对输送的信息分布,总让它比社科类的读物或者教辅更容易让人专注和消磨时间。故事大概是一个二战之前的苏联人写的,所以在这样既定的历史背景下,我们时空穿越幻想的题材,也最终离不开核能和星际旅行。

  故事大概是在讲述一个解套的过程

  第一重套,是在人类建立的永恒时空里面,有一个类似于人类时空维和部队的小团体,有人负责观测各个不同世纪现实、有人负责计算要改变未来一个事件相应的最小发散点,例如为了解除一次大规模厄尔尼诺现象而计算出我们要去阻止非洲热带雨林里面某只蝴蝶煽动翅膀,有人负责操作这次变革,也就是按照计算的结果、回到被观测的世纪、找到那只蝴蝶然后杀死它。

  第二重套,是有上述力量的人类,原来曾回到过去,把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到原始的年代,让人们拥有创造上述改变过去和改变未来的能力主人翁哈伦和他的老师,就是在主导这次变革,让这个启动这项技术人有能力在应该的时间、应该的地点启动这项技术。也就是我们常有的想象,超乎寻常天才例如爱因斯坦,他们并非被一个苹果砸到就顿悟什么道理,而是他们本身就是来自未来的更先进的人类,甚至是外星人。

  第三重套,也就是下着这盘棋的人,其实是更未来的人类。他们似乎有着相比于第二重套,永恒时空所更为恢弘和出于人类最根本利益的考虑,因此他们终结了永恒时空,解放了人类,哪怕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灭绝的危险。前提是人类不会停止进步,不会像在永恒时空中一直中庸地徘徊,哪怕几乎这种永恒会持续到星球的完结。

  这个故事虽然在结局上稍微显得仓促,但也能充分体现时代意义地方,我猜想,就是以下的几个小点,而这个与我近期所思考的一些问题发生变化一致:一个是,我们人类将如何进化?是不是不改变就是最好的结果?故事的开始作者就引起了读者的疑惑,为什么过去的人类和未来的人类可以无缝对接和交流,机体上居然没有发生更大的进化,那种近乎于猴子和现代人类之间的差异答案便是人类的这种不断修改过去以改变未来的平衡中,人类追求安逸天性被发挥到了最大可能,我们尽可能地消灭疾病战争不利于人类繁衍的事项,不断地修正,也不断磨灭了人类的自然中不断优胜劣汰本能

  这让我想起近期偶发的几次焦虑乃至焦躁,以及半年前跟朋友的一次谈话:为什么要把生活经营得那么好?为什么意外的低效率事件会让人如此地措手不及?似乎这两天我忽然明白,是不是习惯性地预先设定铺排好、尽最大可能地避免失败的发生,而我自己却在这个过程中渐渐逐步丧失了控制混乱失控场面的能力,因此才会为失控感到不安。唯一保持这种生存能力的办法,便是,不断地让意外发生。我似乎明白了那些懒散于规划的人们为什么似乎意外获得了一种我们叫危机反应能力的本领

  剔除上面这几点,故事本身生硬的对所谓未来更优福祉的引导,所谓核能发展和星际旅行,现在过了短短半个世纪我们也似乎未能验证出来这种发展是更优还是其他什么,又或者哪天我们是不是终究会悔恨于这种技术的出现和发展。而且在如此禁锢的前苏联,能在小说中穿插这条略显生硬但也无可或缺的爱情线,也甚是难得。毕竟没有她就没有第三次解套的成功。无论人类如何进化发展而不变的,是这种人心的力量,爱的力量,然而我对这点确是相当地怀疑。

  《永恒的终结》读后感(三):改变过去也得不到未来

  关于时间旅行的构想并不少见,在《明日边缘》和《X战警:逆转未来》里,主人公都是回到过去的某一时间节点,改变即将要发生的关键事件,从而影响全局的发展。在电影《彗星来的那一夜》里,由彗星引发的扭曲空间造就了无数个平行空间,主角们一旦穿梭到一个新的空间,就再也回不到原来的世界,找不到回家道路的女主角选择了一个她在其中大获成功的世界。

  时间旅行的出现是立足于人们想要改变既有现实的希望,由此衍生出了许多有趣的构思,回到过去如何做出影响局部,但无碍整体发展的变化?改变后的世界改写了历史吗?原本在未来确实存在的人与事会就此消失吗?抑或是出现了结局各异的平行空间?《永恒的终结》探讨的亦是时间旅行这个不算新颖的题材,但引申出对人类终极命运的思考,不啻为对时间旅行的终极奥秘和恢弘构想。

  24世纪的人类发现了时间力场,在27世纪,人类已经能自由运用时间旅行的技术,成立了“永恒时空”,这个组织目的在于观察每个世纪人类的发展,对于可能出现的自毁苗头加以微调,以保证全人类的安宁和永续。然而24世纪出现的超前沿理论是建立在后世纪的知识体系之上,为了形成自然发展的因果链,一切都在悄然布置着,时空技师安德鲁•哈伦成为因果链形成最关键的因素

  这个因果链至关重要原因在于如果缺少这一理论建设,永恒时空将不可能在未来出现,人类的空间是无限的,单一的,不可改变的。哈伦面临这一抉择,永恒时空究竟有没有存在的意义?作为一名时空技师,他的地位是超然的,也是被排斥的,被其他人视为异端是一件习以为常的事,他必须做到绝对冷静客观,抛弃人类正常感情社交活动。更可怖的是,从现实空间进入永恒空间后,其实是抹杀了原来的自己,他们也再也回不到以前。从个体角度而言,也是极为残忍的。

  从整体来说,永恒时空赋予了人类稳定与安逸,同时也扼杀了进步的可能,人类的发展史和浩渺苍穹相比,甚至是和其他生物来比较,其存在到进化的速度是极为惊人的,因为存亡的危机是人类进步的真正动力。永恒时空像一个畸形的,完美过度的镜像,其中隐藏着深深的残缺。《星际穿越》里有一句话让我很有认同感,时间可以拉伸,也可以压缩,但无法改变过去。改变过去也得不到真正的未来。

  《永恒的终结》读后感(四):有很多精致的点

  可能解释我国电视剧中“为什么神仙不能和人谈恋爱”,一般时空pk永恒时空,因为可能影响永恒之人的工作啊~出现时空变动的结果啊~xxoo要测量好了才能进行啊~......阿西莫夫的脑洞可以说是非常大了......阿西莫夫写恋爱小说的脑洞非常大...... (看完才知道这不是恋爱小说,是星际旅行和人类进步啊啊啊) 神秘博士的警亭 — 时间壶 她?蝴蝶效应? M.N.C 最小必要变革 M.D.R 最大可能反应 关于时间旅行和时旅带来的的改变: ①平行世界 ②现实可变革(一般时空+永恒时空) 先建出永恒时空 — 点对科技树的重要性 [看完才知道这个科技树根本是点错了啊] 全时理事会 VS seele “时空因果链的强大完整?它会自我完善?” ——它总能根据正确规则推导出真实东西/现实 ——因果链是一条正确的规则,输入前提/一开始的东西后,总能在这条链上推导出真实的东西/现实 太空旅行 pk 永恒时空 这本书写于1955年,作者写作的那个年代没有硬盘吗… 大概看到十六章左右的时候,深深感到男主傻X,如果不是结局太强大扭回来的话……但还是觉得男主太#@%*&...了 (阿西莫夫可能是做哲学思考 (或者细致认真的描述了他定义理解的时间旅行

  《永恒的终结》读后感(五):改写人类文明的超大尺度爱情

  注:本文依据江苏文艺出版社2014版《永恒的终结》而写。

  “这就是地球。它并非永恒不变,也不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它只是人类文明无限冒险历程的一个出发点。”

  神级科幻小说家艾萨克·阿西莫夫著作颇丰,特别鸿篇巨制“银河帝国”系列,影响极深远。但全览大部头实属不易,通读小精品则更可行。故若论阿西莫夫入门作品,我首推《永恒的终结》。

  时空穿越类科幻小说很常见,1955年问世的《永恒的终结》即此题材。需要强调的是,其他小说多以时空穿越为载体,主要情节内嵌于穿越起点时空和(或)穿越终点时空,《永恒的终结》则以时空穿越为核心,围绕实施时空穿越的永恒时空展开叙事。

  我们的杰作是永恒时空

  24世纪,人类发明时间力场。27世纪,人类掌握时空穿越技术并建立永恒时空组织。自此,人类文明有了两条时间轴:一般时空和永恒时空。原有的一般时空即所谓现实世界,新生的永恒时空能穿越任意一般时空。两条时间轴存在单向干涉效应(我虚构的概念):永恒时空可影响一般时空,反之不然。

  永恒时空包括无数个时空分区,且一一对应一般时空的一个世纪。换言之,时空分区就是永恒时空这条封闭道路的出入口,不同出入口连通不同一般时空。更形象地说,一般时空和永恒时空构成一架长梯,一般时空是长梯的一竖杆,永恒时空是长梯的另一竖杆和全部横杠。

  永恒时空组织利用永恒时空监测甚至变革一般时空以维护人类文明,其成员统称永恒之人,来自永恒时空诞生后的不同一般时空(如时空技师安德鲁·哈伦是95世纪人,高级计算师拉班·忒塞尔是约30000世纪人)。永恒之人皆为男性,他们各司其职,并进驻70000世纪前的时空分区。

  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可谓最复杂的概念,也是最难驾驭的科幻元素。《永恒的终结》却完整描绘了人类突破时间桎梏而自主决定命运的图景,“黑科技”永恒时空的设定太有创意

  人类虽在一定程度上征服了时间,却无法解答两大谜题:(1)永恒之人不能进入70000世纪至150000世纪,即所谓“隐藏世纪”;(2)150000世纪后的地球没有人类。因“隐藏世纪”的屏蔽,先知般的永恒时空组织对一般时空的影响力仅到70000世纪为止。

  永恒时空之谜

  男主角哈伦恪尽职守,且一直遵循永恒之人的禁欲传统。但邂逅并负距离接触482世纪美女诺依·兰本特后,哈伦爱上了她。为求长相守,哈伦不断违反永恒时空组织纪律,期间竟意外发现永恒时空存在与否和自己息息相关。哈伦对确保永恒时空存在的关键作用就是参与因果链闭合。

  因果链闭合是《永恒的终结》第一处高潮,为避免过度剧透,我只能抽象介绍——

  因果链闭合的前提包括:

  人物甲生于B世纪;

  人物乙生于A世纪;

  A世纪早于C世纪早于B世纪;

  1科学引导2技术。

  因果链闭合的过程包括:

  人物甲在B世纪掌握1科学;

  人物甲利用2技术回到A世纪成为人物乙;

  人物乙在A世纪掌握1科学;

  1科学启发人类在C世纪掌握2技术。

  人物甲在B世纪掌握1科学;

  人物甲利用2技术回到A世纪成为人物乙;

  人物乙在A世纪掌握1科学;

  1科学启发人类在C世纪掌握2技术……

  这样看,永恒时空相关因果链闭合成环形因果链。一般来说,因和始搭档、果和终配对,但环形因果链模糊了始终,进而混淆了因果。正如“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困局,《永恒的终结》的因果链闭合同样令人越想越糊涂

  其实,科幻电影也惯用环形因果链,“人猿星球”系列电影和《星际穿越》就如此。我之所以认为时间是最难驾驭的科幻元素,最难点就在于怎样理顺环形因果链。《永恒的终结》对因果链的阐释是——

  “因果链总会在不同的现实中一次次闭合,但每次都会导致特定的事情发生。就好像你可以用一支铅笔画出无限多的圆圈,但每个圆圈都只能圈住一定的面积。在上个现实的因果链中,你没有遇见你自己。但在这个现实中,由于现实的不确定性,你有可能遇到自己。所以现实会自发调整,在新的现实中避免这种相遇,……”

  《永恒的终结》还提及著名的“祖父悖论”(又称“外祖母”悖论),阿西莫夫借小说角色计算师奥古斯特·申纳之口,以简化的“一个人回到过去,遇到自己”为假设作了说明——

  “这样的现象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情况。我们可以将物理时间上比较靠前的那个他,称为A;物理时间靠后的他,称为B。第一种情况,A和B谁也没发现对方,或者没有做任何可以明显影响到对方的行动。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其实并没有真正的相遇,后果可以忽略不计。

  第二种情况,较晚的那个他,B,看见了A,但A没有看见B。这种情况也不会引起严重的后果。因为B看见A,只不过是看见了他自己早已知道的事,不会引发新的事物。

  第三和第四种情况分别是,A见到了B,但B没看见A,以及A、B相互发现彼此。这两种情况中,真正麻烦的点都在于A看见了B。一个处于较早时间状态的人,看见了未来的自己。他会发现,自己至少可以活到B目前的年纪,做出B目前的举动。而一个人如果知道了自己的未来,哪怕是最粗浅的了解,他也会因为这个认识而做出一些举动,从而改变自己的未来。然后在改变之后的未来中,B不会回到过去与A相见,或者至少不能让A看见B。在新的现实中,过去那个被改变的旧现实就无从出现。A永远不可能见到B。同理,在任何可能导致时空旅行悖论的情况下,现实都会作出调整,避免悖论发生。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时空旅行悖论是不存在的,永远不会出现。”

  似乎因果链或环形因果链的概念及时空旅行悖论的说明仍难被理解。但既然不妨碍阅读后续情节,就暂且搁置这些“烧脑”的构思吧。

  “隐藏世纪”之谜

  哈伦以阻止因果链闭合要挟永恒时空组织来保护诺依,岂料他弄错了对手(哈伦最终看穿了真相),由此掀起了《永恒的终结》第二处高潮,即“隐藏世纪”的来龙去脉。第二处高潮更易理解,却营造了出乎意料的反转,令人拍案叫绝。

  为留悬念,我只透露一点:诺依实为111394世纪人。更令哈伦惊讶的是,诺依竟在执行公务中夹带私货——她爱上了他。

  “我亲眼看见在这段现实里,你我生活在一起,幸福安乐,我深爱着你。所以这根本不可笑。我选择了进入这个现实,就是为了让我们的爱情美梦成真。”这就是诺依向哈伦的告白,情深意切而言简意赅。

  以时间为坐标来说,两个母时代相差近1113万年的人相爱,堪称超大尺度爱情。《永恒的终结》先讲述理性且冰冷的永恒时空,后揭示感性且温暖的穿越爱情;前者为主题,后者作升华。爱情使机械般缺乏生气的永恒之人回归现实生活,使小说充满人情味。

  看似永恒的永恒时空,却存在因果链必须闭合的“命门”。更不可思议的是,KO永恒时空的并非其他高科技,而是源远流长的爱情。秉持禁欲理念的永恒时空组织最终败给了儿女情长,确是一种讽刺。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永恒的终结》前半部分有一处重要伏笔——永恒时空组织排斥航天技术——间接导致150000世纪后的地球没有人类。而自第二处高潮起,超大尺度爱情改写人类文明的意义显现:掌握高科技的人类如何抉择前途。

  永恒时空使人类能突破时间桎梏而自主决定命运,但在科技愈加先进之际,非凡的人类精英——永恒之人——却趋向保守。他们安享地球的无忧无虑,不仰望星空,只脚踏实地。

  永恒之人的“叛徒”哈伦就想到:“是不是在智慧生命的心中,天生就有这种向外扩张的本能渴望;他们都梦想着抵达其他星系,抛弃故乡的牢笼?”

  来自另一个文明发展目标截然相反的高科技社会的诺依则说出了人类的心声:“人类将不止生活在一个世界里,而是遍布百万个世界、千亿个世界。我们所掌握的,将是无限。每一个世界都有它的历史演变、它的价值观,会在它独特的生活环境中探索人类追求幸福的可能。”

  正如“星际旅行”(又称“星际迷航”)系列电影的经典台词所言——To explore strange new worlds, to seek out new life and new civilizations, to boldly go where no man has gone before.——掌握高科技的人类不应自我禁锢,而应飞向太空,追寻无限可能。依我看,这就是《永恒的终结》的终极启示。

  最终,95世纪人哈伦和111394世纪人诺依在20世纪成为一对平凡而幸福的小夫妻。

  最终,“永恒时空已经终结。人类的无限时空,就此开启。”2016年6月13日作

  这是我在2016年1月6日注册的微信公众号“书中有宝”二维码

  《永恒的终结》读后感(六):永恒下的有限

  这本书太好看了,读完之后,我陷入了对人类命运的深深思索之中(看科幻小说总会产生一种要拯救全宇宙的使命感)。非常推荐看一下这本书诶。本文内容还是会涉及到剧透,嗯,千万别因为剧透影响了第一次阅读的快感> <(再次夸一下这本书好看,好看到不能看剧透)。那我为什么要写剧透向的读书小记呢,主要是想记录一下。因为很多书读完之后,过不久都会忘得七七八八,所以就想梳理一下情节或设定,帮助以后回忆。

  未来的人类创造了一个永恒时空,在这个时空里的人类,不断执行着对现实时空的检测与修改,使其往有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发展。比如说,当他们发现某个时空的存在不合理,创造出了危害人类生存的科学技术,他们便会延迟这项技术的出现,甚至利用因果链关系,使这项危险技术不会出现,从而帮助人类在一定范围内生活在稳定安和的环境中。

  但是,还有一群生活在隐藏时空中的人,相对于永恒人类来说,他们是来自未来的人。他们认为,永恒时空消除了人类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不利因素,从而使人类科技进步缓慢,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地球上人类的发展。因为他们看到更遥远未来的人们,在走出地球走向宇宙的时候,发现其他星球上的物种早已进化出了更高级的科技,占领了不同的星球,而人类只能退缩回地球,在无法突破的绝望与无助中灭绝。而这种科技的落后,正是永恒时空对不同时空进行干涉,使其趋于稳定造成。

  注意一下,这里将对外扩张看作是——人类对未知探索的必要途径,其他物种拥有更先进的科技实力,就意味着人类上升的渠道被阻断了,人类就陷入无望之中自我灭绝了。这点是存疑的。它的潜在意思换句话说就是,人必须得跑得快,一旦落后了资源被占尽,就无翻身之日了。我觉得这一点少了一些灵活性与能动性(想想卧薪尝胆的故事)。但这不是这本小说所要讨论的重点。

  回到小说的主旨上,其实有两派在较量,一派认为,稳定是人类生存的首要目标;而另一派认为,发展是人类生存的终极目标。前者认为,为人类创造出一个安全幸福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事;后者认为,人类并不能绝对定义安全与幸福,只是将自己认同的规则强加在上面。安全可能也意味着固步自封,在与未来的敌人对抗的时候,产生更大的风险,反倒是不安全的;而对幸福的理解就更多元了,稳定是幸福,进步也是幸福,在全宇宙开枝散叶是幸福,经营好地球自身也是幸福。

  人类到底应该如何发展,这个问题谁也没有绝对的答案,而一些人为的干涉可能会弄巧成拙。这个问题许多人都提出过方案,这不是这本科幻小说要说的重点。前者像是在政府管控下的社会,而后者像是无为而治。这个问题有点不太好讨论,因为在我的理解中,两者更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如果外界不加干涉,前者的存在也是自然发展的产物,也就是外力不加干涉的结果;而外力之所以能够不加干涉,也是因为有前者存在的缘故。因为任由社会发展,总会出现一股力量发挥主导作用,而社会能够顺其自然发展,一定是还有一股力量在制衡其发展......(这股力量不能简单地将其看作是一个派别就够了,一个派别里面还有多股力量呢。表面上的一,背后可能是多。上面说的这两者是很难分开的。)

  永恒看似是无限的,但也是有限的。打个比方,一个生态系统要循环稳定地存在,生态系统里面的动植物微生物无机物等种类都是有限的。如果要引入新的物种,一不小心就会破坏这种稳定,生态系统就无法永恒地存在下去。联想到个人的成长,保持生活的稳定幸福,也可能意味着生活的局限,让人失去了进取的动力。(换个角度想,这样的生活不才是幸福吗?那些与命运挣扎的人,总是受过磨难的。)而成大事者,必须要打破这种稳定,不断吸收新事物。比如说科学家,在某个领域上的探索,从来是未知的,摸着石头过河,成功率与失败率齐平,但它们都是结果,都是进展。而在一个已知结果的事情上兜兜转转,则很难称之为研究,对社会的发展也基本不会起到变革作用。

  最后是摘录。

有时候他会迷失在那些古老的世界里,在那里人们生老病死,一切自然;在那里做出来的事覆水难收;在那里罪恶无法预防,幸福也无法规划,滑铁卢战役打输了,就真的作为败仗永留史册。有一首他很喜欢的诗说道,亲手写下的字句,永远也不可能被抹去。在永恒时空主宰的宇宙中,现实可以篡改,可以擦除,一些像他这样的人可以把现实抓在手中,像捏面团一样随意揉捏成更好的形状。这样好吗?有些人的人生被改变了,这又怎样呢?新的人生和旧的人生都一样是人生啊,都有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几百万人的命运都掌握在一个人的手心,如果他必须因此孤独前行,那他也有资格以孤独为傲。他不只是爱着面前的这个姑娘。(很奇怪,他第一次在自己脑海中拼出“爱”这个字,没有半点迟疑,也不觉得有任何不妥。)他爱着许多复杂元素的组合:她的衣着品位,她的步态,她说话的方式,她恶作剧似的小表情。在一个给定的现实进程中,四分之一个世纪的生活和经历造就了这个姑娘。在一个物理年之前,这个世纪里运行的还是上一个现实,那里的诺依不是今天他的诺依。在下一个现实里,她也不再是他的诺依。按照构想,新的诺依应该在某种程度上更好,但他心中有一点确定无疑。他只想要现在的诺依,就是此刻真真切切站在他的面前的诺依,这个现实里的诺依。如果她有缺点,那他情愿要这些缺点。物种进化只是为了应对外部环境的压力。如果生活环境稳定不变,一个物种或许会在几百万个世纪里都保持原样。原始时代的人类之所以飞速进化,是因为他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无论如何,当人类学会如何为自己创造环境之后,他们就为自己创造了一个舒适稳定的生活环境,所以他们就会停止自然进化。”一切都是安排好的,包括我和你的相遇,一切都是人为的。他们早就分析过我的性格特征,显然如此,包括我的行为和反应。我就像个人偶,他们知道按下什么键,人偶就会做什么样的动作。在消弭人类灾难痛苦的同时,永恒时空也消除了人类走向辉煌的可能。只有经过严酷的考验,人类才能不断前进,走向发展的高峰。危险的环境和危机感,才是驱使人类不断进步,不断征服新事物的根本动力。你能理解吗?你能否理解,在消除人类生活中时时伴随的陷阱和苦痛的同时,永恒时空剥夺了人类自我发展、自我寻求克服困难的答案的权利?要知道,要想取得进步、持续发展,要紧的不是避免困难的出现,而是战胜困难,你明白吗?人类将不止生活在一个世界里,而是遍布百万个世界、千亿个世界。我们所掌握的,将是无限。每一个世界都有它的历史演变、它的价值观,会在它独特的生活环境中探索人类追求幸福的可能。会有无数种幸福、无数种益处、无数种不同的……这才是人类的基本现实。你们会嘲笑一般时空住民的无知,因为他们以为世上只有一种现实。我会嘲笑永恒之人的无知,因为你们虽然知道有无数种现实,却以为只有一种能够实现。任何一种有永恒时空存在的系统,都会让人类可以主动选择自己的未来。人类总会选择最安全、最中庸的道路前进,群星就会变成遥不可及的幻梦。只要永恒时空存在,那么人类的银河帝国时代就永远不会来临。为了恢复人类的辉煌,我们必须清除永恒时空。因为我爱你,你明白的。我早在遇见你之前,就爱上你了。

  《永恒的终结》读后感(七):时空旅行里的“史密斯夫妇”

  居然有这样的科幻小说。血脉偾张的开始,读完泪流满面。 居然有这样的科幻小说。披着高逼格的科幻皮、骨子里就是个简单的爱情故事,也许有人疑惑:咦,爱情?又是爱情!为什么这些大师都一个毛病,喜欢拿爱说事儿,连科幻题材都不能逃开这种低等的弱点!请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浩瀚无边的永恒时空里,住着一群长生不死的高等人类,他们有精确的大脑,一丝不乱的行动,连表情都是毫无破绽,没有爱憎,只有任务,每一天都是一样的。鬼使神差的一天,这里的一个男人爱上了普通星球的某个女人,电光火石地碰撞了,可是那女人是个误差,她以后就不存在了,被消失了,沉醉在爱河里的男人毫不犹豫,对他亦步亦趋的时空叛变了。直到他发现女人是来自另一个未知星球的超人类,还带着“不良”的目的,他颤颤巍巍地拿起枪,抵住她的心口… 看到这里的时候,跟男主一样感觉被深深地欺骗了,不过是一场精心设计的以假乱真的局,原来爱情和真心也可以用来做筹码,直到这样的结局: 他转过身面对她,她莞尔一笑。这还是她熟悉的诺依,他依然为她怦然心动。 他甚至没意识到自己已经下定决心,直到天色突然大亮,笨重的时空壶躯体消失不见。 看到时空壶的消失,他便明白了一切。诺依缓缓钻进他的臂弯,永恒时空已经终结。 人类的无限时空,就此开启。 好温柔好浪漫…爱煞了这个结局!所有的质疑、曾经的理想、眼前的爱情,使男主最终为人类选择了星辰大海的征途。想起了博尔赫斯的那首痴绝的诗: 我用什么才能留住你? 我给你瘦落的街道、绝望的落日、荒郊的月亮。   我给你一个久久地望着孤月的人的悲哀。 男主最后选择的是带有理想和理性光辉的:我给你我的书中所能蕴含的一切悟力/以及我生活中所能有的男子气概和幽默/我给你一个从未有过信仰的人的忠诚。 仅仅只有爱情,当然还不够啊,我不懂时不时冒出来的物理天文科学专业名词,但整本书一直在阐述一个问题:要绝对的可预料可控的安全感,没有自由意志,每一步都在精密的数据和计算之中,排除所有的风险和误差,还是未知的更多的可能性,虽然布满了危险?想想还是“活着”和“意义”之争。 《1984》说,所有凌驾于平等和自由之上的所谓安全,都是傲慢残忍的毁灭。这本书给的答案是:你看,你们辛辛苦苦研究那么多时空工程学,都没算清楚,其实不建立永恒时空才是“最好的结局”!看到这样一段话:孩子是在不断地摔倒之后才学会走路的,人类社会不断进化后的终极就是:熊彼特式的野心驱动、不畏惧失败、积极进取、勇于冒险创新的精神。但如果我们被保护着从不犯错,的确可能避免了一些悲剧,但是全人类却会越来越呆板无趣,趋近于灭亡。 使永恒时空走向灭亡的,不是人类又傻又坏的自由意志,而是隐藏世纪人类给予他们的命中注定。 你以为你在自由地思考和选择,你以为你的行为只是受环境和经历影响的,结果那些“环境”和“经历”都是别人想要操控你而特意造的。对,自由即命定,愚昧的人类总是在被操控着,而操控者自己也被更强大的操控者所操控。而且即使没有人在操控,这本书也告诉我们,你所做出的选择,都是你经历过的偶然因素综合导致的结果,你的一举一动都是可以被分析和预测的,自由意志大概不存在,至少不在很大范围内存在。也没有绝对意义上的聪明和笨,只是看不看得懂关键词,看得远不远,你会不会很无力?(反正像我这么笨的人,看不懂,也不想懂) 居然有这样的科幻小说。又宏大又温柔。最后说一句,这是一本完成于1953年、1955年正式出版的书。你怕不怕?

  《永恒的终结》读后感(八):更高一级的存在

  永恒时空——虽然名字叫“时空”,其实可能理解为一个”部门“比较好,例如“社会规划局”,之类的。

  就好像从空间上或许有个联合国管理各国事务并且在各国设置办事处一样,在时间维度上,有这么一个“社会规划局”来管理各个年代的事务,在各个时空分区设置办公室,对“现实”做出必要的修改。

  在这样的设定下,社会发展就不是某种”A is more likely contribute to B”的关系了,而是可以被精确计算的因果关系,某个因素的改变可以带来最大的有利结果和最小的不利结果。

  因为永恒时空独立与一般时空之外,这样就能解决所谓“二级预测系统”的问题——这是前阵子在《人类简史》中看到的词,意思是:例如天气是一级预测系统,气象台预报明天要下雨,这个预测并不会改变明天会下雨的现实。但是像金融市场就是二级预测系统,如果预测明天某个股票要涨价,那么人们就会趋之若鹜去买,结果明天股价反而下跌了,也就是做出预测会影响结果的实际发生。历史的进程也是一样。也如同《永恒的终结》里申纳所说:如果一个人A看到了未来的自己A',那么他就有可能采取行动避免他看到的结果的发生,于是现实就会被修改,A’的状态就不会发生了。

  而《人类简史》所提到一级还是二级预测的问题,前提是二级预测系统里的预测者不能够独立于预测对象之外进行精确的预测。例如说天气,也有可能被人工干预而导致预测的结果不发生,例如预报明天下雨,并且这个预测结果被认为是可靠的,而明天刚好有个重要室外赛事,那么人类已经可以人工驱云不让雨落下来了;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最后结果与预报不同,但是人类可以明确地分离开自然和人为两种因素的影响。

  所以,如果当“永恒时空”这样的机制存在,人类的历史确实也可以成为天气这样的系统。因为系统内自发的结果和外部干预的结果可以被计算和区分。

  因此,永恒时空本身的进程 ,并不应该——并不能够被永恒时空人自身的行为所改变,它只能被一个更高级的系统来改变。这可能是引入了“超人类”的合理性。

  永恒时空的终结,是超人类“有组织有预谋”的计算和策划下导致的结果,是独立于“永恒时空”之外的因素带来的,而不是被哈伦这个永恒时空内的人改变,哈伦只是改变的切入点而已。

  正如永恒时空的价值观是维持安全和中庸,超人类的价值观是冒险和多元。两方也都是基于自己的价值观修改着人类的命运。

  未来的人回头看文学作品,反映的无非也就是作者当下的价值观。

  也一如《人类简史》所写,英美自由多元的价值观逐步占领世界,而这如同宗教一样都不过是人类的“集体想象”。

  当然老人家写这本书的年代,“管理主义”大约还不盛行,否则这个“永恒时空”里的管理还真是够混乱的。这样一个决定人类命运的机构,制度和操作也太随意了。

  我一直搞不明白的是,“时间”到底是一个线性的进程还是一个并列存在的“状态”?当人类走到了24世纪,搞出了永恒时空,这个时候,10万世纪“同时”“存在”着呢?

  如果未来的人能够回到现在,那么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此时“未来”已经“存在”了。

  线性的进程是指:一辆车从A开到B,在某一个时间点上,它只能存在在AB中的某一个点,当它到了B的时候,它必然已经不在A了。

  并列存在是指:在某一个时间点上,它可以在AB间的任何一个地方。

  如果时间旅行存在,必然要引入一个新的维度,就好比拍电影一样。假如电影中的情节是一种“现实”,电影中的人并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但是导演知道,导演可以选择任何一个时间点停下来重拍,把之前的内容抹掉。即使在电影拍完之后,导演依然可以可以做。而演员不可能擅自做出这样的行为来修改已经拍完的内容。

  如果这样的话,时间旅行并不可能发生。

  而更高一级的“维度”存在,可能是人类进化出来的,也可能是其他的存在形式。

  如果24世纪人类发明出永恒时空的时候,10万世纪已经存在了,可能的原因是,人类这个电影已经被拍完过一遍了。第一遍的时候,24世纪没有永恒时空,所以才会有10万世纪。这个或许是诺伊最后说的“基本现实”。

  10万世纪的超人类知道存在很多“重拍”出来的不用版本现实,他们会观察这些版本的发展,应该也就是“平行空间”吧。

  当基本现实走完一遍之后,为什么会有分支再出现一遍呢?

  我觉得不能想象是每当人类做出某种选择就冒出一个平行空间,因为“选择”根本就是难以界定的。

  我更相信是更高一层力量的策划。

  而在不同维度中,“时间”也是不一样的。例如我们可以用5分钟看完电影中的十年。

  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永恒的终结》读后感(九):永恒是变化性最小的一种可能,是一个不能突破自我的循环。

  想象如果是自己,能否想出这么精彩的情节构思? 也许10几岁的时候可以, 30岁以后已经全然不能。 看完全书,再看本书介绍,1955年啊,就可以有这么一个经得起推敲的想法,32个赞叹。

  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悖论,当地球知道自己的未来的时候,实际上就会陷入一个不能突破的循环。人总是希望自己好好活着。类比社会,会有一只无形的手,约束着方方面面,保证社会不会崩溃。这种约束对可预见的未来是好事,对不可预知的未来,不知道是好是坏。人们的远见,不可能会延伸到无穷远。

  书中的对人物的刻画,尤其是心里描写,是我相信作者是一个感情细腻,情商很高的人,像个心理学家。亦或,作者可能希望这部小说搬上荧幕,因为就像个剧本似的。

  60年过去了, 而今的读者看完这本书,可能不会拍案叫绝。毕竟已经或多或少看过很多类似的桥段,类似时间旅行,因果论,平行宇宙这些。

  然而,这仍是一部值得推荐阅读的著作。

  《永恒的终结》读后感(十):没有那个死宅幻想结尾的话,我会打四星

  看过的科幻书不多,所以观点八成挺狭隘。反正就是随便发发牢骚而已。

  就我看过的科幻书而言,不论硬科幻还是软科幻,没一本能够描绘出一种全新的社会形态和社会结构。绝大多数,不是像阿西莫夫的前苏联集体主义独裁形态,就是,类似于欧洲封建领主的形式。当然,还有国民机器猫哆啦A梦的日常,以及各种像是《圣经启示录》一般的恐怖训诫。

  在本书第161页,忒塞尔说,“在一般时空的演讲中切入这条因果链,是为了抢在科学自然进化之前,建立时空旅行的基础知识。如果没有这一步,人类在知晓时空的秘密之前,就会过早攀升到科技树其他分支的危险高度,带来自我毁灭的可怕结局。”

  这一点,我觉得非常难以苟同。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出现,处处表明,与生态环境圈一样,科学也是个整体,没有哪一门学科或技术能够单独跳脱出来鹤立鸡群。就像全球DNA测序活动,它的达成,首先需要各种实验仪器和试剂,以及电脑分析软件,这就要保证数理化的发展程度能够支持的了。而测序的意义,不光是打出一长串冗余数据,更重要的还是,与后续的蛋白表达、生理学/病理学意义,改变某基因对身体微环境的影响等联系起来,以及,考虑其对于现存的环境会有什么影响。所有学科完完全全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任何一个学科(尤其基础学科)有了某个划时代发现时,也要等到其他学科跟进到一定程度,才能协同发展,否则,就封存起来,慢慢等到能被理解和利用的一天吧。

  第二个有意思的地方,便是阿西莫夫和同时期的人一样,觉得登上月球→殖民火星→冲出太阳系→称霸全宇宙这么一件事儿,会像一条直线一样就这么往前跑。然而,除去全球政体并没有先进到能够保证民众正常生活的同时还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专门研究四维空间和时空旅行器,以及其他学科的同步跟进问题,现代科学最显著的特点便是,某一技术的进步终有极限,当它的前进速度放缓时,会有另一个新兴技术开始大放异彩,就像互联网的兴起。→→我很怀疑即使四维空间的理论得到实际应用,其他的方面,比如“时间壶”的材质、运行原理和技术(很显然在本书中,这些技术和永恒时空场放在一起,就像登陆火星的美军们拿着步枪杀外星人一样不协调),以及最最重要的,人类或机器人的耐受极限问题,什么时候才能得到解决。

  最后一个算是哲学问题吗?本书中,因为某一个学者首先建立了时间力场,科技才得以朝向永恒时间这一方向迈进,而这一学者又是去到未来,学习到了时间力场的基本理论知识,又回到过去,才建立了时间力场。而男主打破这一悖论的一环,导致永恒时间的不存在,未来大幅度被改变。这算是宏大主题版的《蝴蝶效应》?不过我们东方人常说,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英雄只是由众多巧合推在前头的能力突出者,他们也只是顺势而动罢了。没有喵煮玺,也会有汪煮玺,吱煮玺。不论社会系统,还是生态系统,都像缓冲液一样,有着相当强的缓冲作用。不二雄老爷在《哆啦》第一卷里,就由大雄的孙子提出了一番理论,虽然非常之不清不楚,大意说不管大雄跟谁结婚,最后孙子还是世雄这么一个DNA不会有任何改变的人。

  本书提出的“时空有自我修复悖论的能力”,就我一直拖后腿的物理水平,完全看不懂,倒是大雄再也没法和过去未来的自己有所交集,倒是会少掉很多有趣集数。

  本书中“永恒时空”和“一般时空”的分类,也没法解释哆啦中的一个bug,就是大雄他们乘时光机到处冒险,回到正常生活后,本身竟然一点都没老化的问题。

  以前看过一个科普节目说,物理学研究证明,时间旅行不可逆,只能向前无法回头。这一点可真是太好了,不管是本书中修改某一节点,现存的未来全部消失,另一种可能性变为现实,还是哆啦中各种平行宇宙平行存在,总会有种被独裁者操控的感觉。当然我还是最喜欢小林泰三的脑髓工厂,看似偶然却有着独一的必然性。

  至于本书中的人物,科技再先进,这种心胸狭隘又感情用事的典型凤凰男死宅的男主,独裁腐败的体制,是有什么政治暗喻吗?毕竟他们最后被出现的唯一女性批评为腐朽的变态们。当然,我也不相信,没了永恒时空的庇护,人类一直能进化成没法和现代人通婚的异形。毕竟,三叶虫时代,恐龙时代,哺乳动物时代,以后应该是某种和哺乳动物完全不同的物种称霸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