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闻香识女人》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闻香识女人》读后感10篇

2018-02-07 20:5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闻香识女人》读后感10篇

  《闻香识女人》是一本由[意]乔瓦尼·阿尔皮诺著作,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0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闻香识女人》读后感(一):闻香识人

  香水这个东西很微妙,没有什么品质好的香水是第一次就可以让人喜欢的,果真印象深刻多半也是因为人原因喜欢一种味道不如说是喜欢一个人感觉,而对一个人的回忆可以用最容易记住的嗅觉来描画时,我们怀念的已经不再是这个具体真实的人,而是幻化成印象的感觉而已。

  《闻香识女人》中埃尔帕西诺颇有意思得不需要视觉,只是靠嗅到一丝若无似有的味道就可以洞穿一个女人品味喜好性格甚至心情,而依照我浮浅的经验这确实是可以成立的。

  我自然没有发烧友们那种疯狂的劲头和主人公那样的阅历,只是喜欢在一个怡人的环境生活,而味道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元素。我发现一种香气或者说味道可以让人兴奋开心忧郁平和。。。也可以让我偶尔能更微妙的观察到一个人的内心

  我接触过的大概10来种吧。

  最先喜欢的是Ferragamo的黄色经典,这个香水虽然品牌大气,但是黄色版本很少见,这个作为蓝色经典的附属产品并没有引起过多的关注,官方的描述说前调是葡萄柚,比较贴切,这种果香的前调让人味道为之一振,又完全不俗气,不同于一般的欧美香水能那么浓烈,留香也不长,几个小时到了后调让人不觉得这是香水的味道,不同于前调的活泼,显得更淡雅,有让人平实和安全意思,又总想再用力的嗅下口仔细品味究竟是什么味道,这可能就是不那么街的香水优点所在吧。总的来说,会用这一款的人不会是指看重品牌,随大流的浮夸之徒,不会庸俗猥琐,内心有些想法,又不会过于表现自己,这样的人知性,懂事,不刻薄,不过通常也有点小聪明,不是道德君子,而是务实绅士,值得交往

  第二个是大卫杜夫的冷水,这款可以说一只由于其价格适中,曝光度高被卖爆了的香水,我从接触到弃用都没有喜欢过,我甚至武断的认为很多用的人也是出于其知名度和价格。不亏是冷水--冰,干,冷,就是我对它的印象,这样的味道能让人喜欢才是见了鬼。所以除了真心喜欢冷水的人之外,我不大喜欢使用它的人,他们通常倾向于表现自己,希望自己被重视,又很在意他人的看法,属于想进取又有点浮躁的人,有能力也可能陷入浮夸,总之见仁见智了,工作上可能要配合他,但过于信任是不合适的,交朋友的话恐怕也不靠谱

  第三个是宝格丽的水能量pure homme,这个香水用的人也很多,前调有点神秘,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接受,不过散开后是清新独特海洋气息,后调是常见的木质香,和其他欧美系一样留香时间长,不浓烈,还是不错的。香如其人,虽然清新淡雅却有像海洋一样包含着诱惑欲望,这样的人属于闷骚型,外部平淡如水,却又有自己的独特气质,属于行为不张扬却又有鲜明个性的人,这样的人若有个好的脸蛋就是偶像型,受人追逐,若是平凡脸蛋也多半有一技之长,心气不会低,与之相处最好不要过于坦率直白,他可能需要别人的尊敬和欣赏

  第四个是Kenzo风之恋,是在没有什么好评论的,味道是不错的,不过也不辜负其街香称号了,几乎到处都卖的很好,撞香应该不可避免了,不过说是它是“风”的元素很贴切,淡淡的柠檬前调让人觉得很清新,适合亚洲人的风格,不过如果对于一个有独立性格的人来说,做一阵虚无缥缈的风未免单薄轻浮了点,18到20岁左右用还是靠谱的,再大的人用恐怕不够沉稳。喜欢风之恋的人个性并不会太独特鲜明,属于温和随性容易接触的人,不会吵架也不会太热情,但这样的人反而容易有很多的人脉,毕竟什么人他都可以搭得上话,谁也不太会得罪。

  第五个是Bueberry的weekend,这款定义年轻群体,以清淡休闲著称,价格相对也不贵,我曾经没有试用的情况下买过,当下回家觉得是在没有体会到别人描述那种独特,清新。准确的说不像是香水的味道,就如同有人拿到手说这是肥皂水味一样。而放一段时间后我才明白,weekend不像工作日,需要慢慢享受和体会才能知道他的好,它是一个可以长在身上的味道,留香长而自己闻不到,类似人体的淡淡味道,前调是清新草地干净,所谓的果香我是没有闻到,不过很独特,后面就是别人才闻得到的了。我比较少闻到别人身上有这种味道,毕竟喜欢它需要沉下心来慢慢体会。用它的人通常社会层次较高,受过高等教育经济条件良好,但是又不是浮躁肤浅的暴发户,这样的人礼貌,随和,却又有距离感,能交上朋友自然是好事,就要看自己有没有这样的魅力实力了。

  第六个是我目前用的,买了一大瓶,三宅一生的一生之水,最经典原始的版本,瓶子中规中矩,灰白色以巴黎铁塔为灵感的造型一点也不张扬,三宅一生对其定位也准确的惊人,据说是在一个雨后他从窗户看见埃菲尔铁塔,被窗户上清澈水滴引入思考,唤起了平静的,没有压力,清澈干净的水的灵感。我很惊讶他是如何配出这样的味道的,因为奇妙的是在知道这个典故之前,我在学校雨后行走时曾经闻到过一种雨后空气里的香气,让我误以为是某种植物散发的,结果想起来其实是一生之水隐隐约约透出的味道,简单,却内涵丰富。瓶身,味道,名字都贴合的很完美,留香不算长也不会特别短,一般接受程度还是很高的。缺点和很多大牌的经典香水一样,会被众多洗浴啊香氛啊模仿,以至于有的人会觉得是熟悉的味道。目前我身边没有接触过谁用过这一款,鉴于我对它的偏好,所以也不好评价出个所以然。

  《闻香识女人》读后感(二):闻香识女人 ——————却与女人无关

  残忍地把生活活剥,让她就这样赤身裸体地展现在你面前。好像法乌斯托讲的一句:她们已经是女人了,光凭嘴说是没有用的,必须对她们动手检验才行。这就是一个在和平年代军事演习中失去一只手,一双眼睛的已经39岁的上尉给世界制定的规则

  在黑暗中生活了九年,拖着残缺的自己同时也拖着别人九年。嘲笑人,冒犯人,臭骂人,沉溺在酒精里……喜怒无常,蛮横无理。然后在黑暗中,看清了生活,也许不真实。因为上帝荒谬地在他身边放了颗炸弹,人生轨迹尸骨未寒。不客观但也算冷眼。玩世不恭?开玩笑,在他的眼里这世界有的只是苦难人们也只是假模假式。与之对抗的也只能是冷漠。他懒得玩儿,他只鄙夷地咒骂。厌世?但他骂的欢快的很。愤懑不平肯定是有的。用自以为是方式反抗,用自以为是的方式去报复。自以为强大,自以为比别人看得清楚。自以为如果站在这个世界的对立面就是胜利

  这绝对不是一个成功者,但绝对有可能是一个现实的人。他说自己看清了生活的本来面目,他说不出什么东西是实实在在的,他说不出一样来,即使只是说出一样值得尊重的就行。

  而书中的胖子“我”呢,随波逐流,就这样在生活表层被动的飘来荡去。遇到了这样一个特别的人,生活在他的面前被扯得一丝不挂。于是也开始思考,开始反思,开始纠结。清醒了,“我”也开始意识到生活的残忍,生活的无意义,但这并不意味着想死。

  还好有萨拉,这个除了自己爱情什么也不信,什么也不在乎的女孩儿出现。在这儿她就是个强者认识世界,即使世界并不美丽。在这个不美丽的世界中找到了那么一个支撑点,于是,世界亮了。几个人都解脱了,都被带向了光明

  随后而来的明亮空间仍然不是死亡。

  一这样一句话结尾,就知道这样一个故事应该拒绝以现实结束。

  《闻香识女人》读后感(三):黑暗不是死亡

  同名电影改编自本小说,除了主人公是盲人之外,就没有什么相同的了。一个盲人,是个军官,他放荡不羁,一付玩世不恭的样子。为了排除内心的黑暗和孤独,他追求爱情,又排斥爱情。书中的最后写道:

  “尽管周围是一片黑暗,在今后的年代中他不得不在这片黑暗中点燃打火机照亮,不得不伸出竹竿探路,他在这样的黑暗中嘲笑人、冒犯人,他在这样的黑暗中依然喝酒——莎拉就在他的身旁,那么,即使是最困难的生活也依然是生活,依然是他的生活,是我的生活,是我们所有人的生活,是所以那些能够承认生活、接受生活和经营生活的人的生活。

  随后而来的明亮空间仍然不是死亡。”

  《闻香识女人》读后感(四):抓住这个星球的最后一层外壳

  在市图书馆推荐书架上发现了这本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电影的缘故。于是就借回来看一看。不过发现这本书和改编的电影联系不多,所以觉得《黑暗和蜜蜂》仍应是本书最好的译题。

  上尉法乌斯托是这样的一个人。说话狠毒直接、狡猾、语气不屑、走路从容有力、抽烟酗酒家常便饭,墨镜底下是一双能看穿人心和世界的盲人的眼睛。墨镜只是它的外衣,一层颜色沉重却不失温暖的外衣。上尉的伤痛是和平年代所致,这样的伤痛使他独居兀自醒悟般的在心灵和现实世界中驰骋。那是畅快的,带有一丝得意的报复,却也是孤独的。

  堂兄神甫用一只只剩3个手指头的手和“我”握手。神甫在教堂里生活,清居寡淡,想获得坚强宽恕,想有心收留身心残疾者,却连自己年轻时写文章时的经历都不愿提及。他在躲避,想用一种安静不为人知的方式去藏躲,而不被生活发现。那是温暖而又僻静的,但同样是孤独的。

  “我”在半夜醒来时发现中尉在暗自哭泣。中尉似乎就是法乌斯托口中的那个打牌老师输的小中尉。一个小中尉,打牌老是输,因而负债累累,所以总是自愿承担一些毫无意义的行动。每次行动之后都会给些奖励,其实就是那么一点钱,如果活着回来,马上就给。“他怕得要死,可他更害怕没有牌打。“而中尉在与法乌斯托提及自杀一事时,始终支支吾吾,处于回避状态。恐怕对他而言,连脱口而出一声”死亡“也是可怕的,因为那似乎是生活的另一种狰狞表情

  而法乌斯托在遇到”我“和萨拉之后开始转变,”我“的自由随意,萨拉的固执爱意,让法乌斯托明白除了生活在目前的世界之外,更重要的是什么。自杀是一种状态,残疾是一种状态,生活同样是一种状态。它们的脆弱的,分崩离析的,是从盲人老头那里买到的所有彩票,一张也不会中奖,只会把它们压在桌布底下。

  而我们所有人都会明白,我们就是在黑暗中飞舞的一只只蜜蜂,在不停的采撷可见的蜂蜜堆积到不可见的金色的大蜂房里。因为这是我们同生命的联系。

  ”是啊,必须活着,必须拥有生命。“他心情阴郁地叹息着,嘴唇在微微发抖。

  我们微笑,我们飞翔,我们紧紧抓住这个星球的最后一层外壳。

  《闻香识女人》读后感(五):对《闻香识女人》结局的一点看法

  随之而来的明亮空间仍然不是死亡。

  ——闻香识女人

  上尉先生因为意外双目失明,失去了左手,成为一位残疾的盲人军官,对于一位意气风发的不到四十岁的年轻退伍军官而言完全是致命一击,因此丧失了对生活的信息。就像阿飞正传里不断得对别人发泄自己对生活的不满的失易者,愤世嫉俗,这在别人眼中只是个讨厌鬼,“带有死亡气息的人”,而主角往往能够觉察出周遭的压抑氛围(他们往往有颗敏感的心),从而更深一步地堕落,想要最后的及时行乐,再来个彻头彻尾的毁灭。但是命运没有放弃他,命运交给了一位自命不凡却又满心诚恳的年轻女孩, 她爱这位古怪的上尉爱得发狂,面对最后自杀未遂的他张开了温暖的臂弯,他只是无力的反抗,认为此生已尽根本必要再拉一个人下地狱,可是倔强固执的年轻女孩真正感化了他,让他服从于她,让她照料他摇摇欲坠的后半生。姑且不要管最后作者提出的一些实质性的现实问题,结局是,他最后得到了重生。

  最后一句话妙在“仍然”一词,甚至连译者都认为此书晦涩难懂,完全会被束之高阁,那就从这出入手,“仍然”突出“明亮的空间”存在永恒性,“仍然”我们姑且认为是生活的美好,让人乐于享受的部分,上尉风华正茂魅力十足却是个残废人,于是自暴自弃,生活对他来说根本没有什么美好,可是为什么是“仍然”?后文小女孩努力改变了这点,让他重拾了希望,于是他明白了这个道理:命运对人是真正平等的,大家都是美好的一种存在,不会因为一些恼人的挫折而使某些人的美好永远丧失,毕竟生活是一直美好下去的。他明白这点之后那么以后真正面对死亡多的是一种从容,而不是苦难的终结,是一种新生命的延续。而最后一句就是为了突出这点,甚至说死亡是生活的苦难,最起码我认为这仅仅是突出每个人都得笑对人生,珍惜眼前人,不要活的太苦。

  我认为表达的意思就是这样,(我是以上尉与年轻姑娘分析的,还有一个一直称自己是局外人士兵一路上照顾上尉的故事传达者,我认为他与读者是十分接近的,他的看法就是一样都是局外人的读者的看法,就这层而言,我希望更多的读者能够领会)这本书跟电影差了很多,我是怀着对电影的尊重才拿起原著小说来读,我一直都非常喜欢阿尔帕西诺,他真的是越老越有魅力,原著小说也一样精彩,翻译也十分到位。如果有想要看电子书版本的可以与我联系。

  :对于一些把文章看轻薄的豆瓣人,我是以真诚热切的心态为这本书写的一篇文章,我认为翻译真的十分到位,我不想说自己多么博学,但是这点鉴赏能力是有的,这是一部非常棒,很有意思的小说,既然一直被高估,我非常愿意相信,我也相信是后面改编而来的电影戏剧会将本来晦涩的文学变得通俗,符合大众口味,换句话说,往往会变得庸俗(虽然我很喜欢阿尔帕西诺的电影),总而言之不要把任何东西看轻薄了,尤其是对于小说而言,毕竟没有电影那么商业化。

  《闻香识女人》读后感(六):活下去,不需要理由。

  活下去,不需要理由。

  -------评《闻香识女人》

  我总是在迷惑自己过得到底是什么样的生活。每天波澜不惊无聊异常,也尝试着改变这样的状况,或许是真的不够努力,最后总是会不尽人意。如同扑腾一阵的沸水,一段时间过后就冷却,之前嚣张的那些水珠最终还是回归到平静的水面里。对这个世界一直是消极的心态,虽然也会有雨过天晴的日子,但却灰心失望却总是多过积极向上。胡思乱想好像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多时候不知道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也不知道正在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未来的方向又如何?觉得孤独无助,无人能够救赎。

  读《闻香识女人》,又一次让我开始自我审视,中校的旅程同时也是我内心的旅程。书中充斥着孤独与死亡,黑暗像是无声翻过海平面的夜幕笼罩着一切。我一页一页的翻着书页,一次又一次的想着什么是孤独,如何去面对孤独的自我世界,什么样的生活才是适合自己的,对这个充满绝望的世界要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如何看待死亡?如何在黑暗的现实面前看见那一丝光亮?

  失去了光明与一只手的上校,身体残缺,心灵同时也是不健全的吧,他喜怒无常,蛮横无理,总是动不动就嘲笑别人臭骂别人,他的世界一直是黑暗的,仅靠着嗅觉来感知这世上的一切。是什么铸就了他这样的性格?或许是黑暗的现实,是苦痛的过去,是他内心的魔障。

  在他对现实心灰意冷之极,他生命中的那束光终于出现了,萨拉的出现就像是黑暗现实中的明灯,照亮着唯一的出路。那么一个女孩,她坚定的说:“我相信我的爱情,而且只相信我的爱情。我相信我的爱情,除此之外,整个世界和这种生活都不值一提。”你看,这是个多么明亮的女孩。这样一个对爱情有着坚定信仰的女孩是现实生活中许多为爱痴狂的女子的写照。女人的世界里或许爱情真的是放在第一位的。萨拉拯救的不光是中校,她拯救了所有人,她让人们看到了黑暗世界的那强有力的光,她让人燃起了对生的希望。所以作者骨子里还是一个不对现实妥协的人,即便再冷酷,也还是会有柔软的温暖抚慰你的心灵。

  而作为叙述者得“胖子”我,其实内心也是个孤独的人,他的世界也是一片矛盾混乱的海,他总觉得自己在迷失,他总是找不到方向。“那棵树的树荫细腻地将已融为一体的他们描画得色彩斑斓。而我是个局外人,被排除在外,是一个可怜的迷路人。”他跟随中校的旅途,其实也是他自我救赎的过程。从安于现状到自我反省到最后终于清醒自己的现状,这个过程所获得的一切其实比结果更重要。

  《闻香识女人》,其实与女人没有多大的关系,中校用嗅觉感知到的并非只有女人,还有生活,有现实,有对黑暗的不满以及无力抗争。所以他才会想着自杀。在旅途结束之后。然生活其实是会有奇迹的,所有苦难终将会过去。所以才会有这样一句结尾:“随后而来的明亮空间仍然不是死亡。”

  而相较于书本来说,我更喜欢再加工的第二艺术。根据原著改编的影片中的中校除了眼瞎之外其他几乎没有什么相同点,而且胖子的身份被一个迷茫的高中生所取代。故事情节设置也基本上没有了相同之处,甚至萨拉这么重要的角色也被抹去了,但这并不影响故事的可读性深刻性。电影的主题更加的积极向上,中校的角色也更加的丰满。一个心灰意冷残缺的中年人和一个成绩优异的中学男孩的结合,他们之前的困扰虽然是不同的,但是他们最后还是勇敢的面对自己的本心,所有的困难在坚定的信念面前都显得渺小。所以影片最后中校帮查理解决了他的问题,而自己则又回归到宁静的生活中去。

  现实灰暗无光,死亡其实是最简单的事情。我们要做的是往前看。活下去,哪怕没有任何理由。

  2012-3-22

  《闻香识女人》读后感(七):黑暗和蜂蜜

  书名翻译为《闻香识女人》大概是因为改编电影的盛名。

  读得并不深刻,原著内容似乎和闻香识女人相去甚远。至于原名直译的《黑暗和蜂蜜》,是说中尉虽然在失明后性格乖戾难处实则洞察世事么?

  萨拉的出现使整个情节出现光明的逆转。抑或萨拉就是蜂蜜,在绝望的黑暗中清醒地看清他并始终坚持自己的爱情。

  这次旅行对于中尉来说是一次计划死亡的旅行。然而死亡的计划却在一次意外之后破产。在这场看似闹剧结束之后,萨拉的陪伴也许可以让他看到生活另外的意义,在黑暗之外的意义。

  是的,这就是生活。接受其不可改变的部分,并且能够使其继续下去,朝着我们心之向往的方向。

  “随后而来的明亮空间仍然不是死亡。”走出死亡的黑暗,随后而来的是光明和温暖。

  《闻香识女人》读后感(八):如果只谈爱情

  是在听说了《闻香识女人》这部电影后才去看书的,开始基本上不懂作者的意图,在法乌斯托和周围人的对话里,我只能理解到法乌斯托是个特别的人,是和普通人有着区别的人,但我未关注到他的残疾,未关注他的内心对于生活的态度,以及他对于爱情的回应。

  萨拉出场的时候,我仅仅把她当做一位不可触碰法乌斯托的年轻女性,但后来随着萨拉出场的增多,我能感受到她对于法乌斯托的炽热的崇拜和爱意,近乎偏执,可以虚化法乌斯托所有的蛮横和无理。在追求过程中,她受到伤害,我以为按照法乌斯托的命运来看,他应该是孤独一生的,爱情在他绝望的心中是泡沫一般的存在,他害怕触碰,因为害怕失去,因为生活在黑暗中,不得不小心翼翼而患得患失。

  可是,结局是法乌斯托和萨拉“挽着胳膊走了”,“我”登上了火车。

  最后两段话:“尽管周围是一片黑暗,在今后的年代中他不得不在这片黑暗中点燃打火机照亮,不得不伸出竹竿探路,他在这样的黑暗中嘲笑人、冒犯人,他在这样的黑暗中依然喝酒——莎拉就在他的身旁,那么,即使是最困难的生活也依然是生活,依然是他的生活,是我的生活,是我们所有人的生活,是所以那些能够承认生活、接受生活和经营生活的人的生活。 ”

  “ 随后而来的明亮空间仍然不是死亡。”

  看到这里,我总算能够从那些晦涩的句子里大致猜想出本书的主题,同时,在我回过神来之时,我不禁为法乌斯托和萨拉的爱情感到叹息。

  他们在一起了吗?

  形式上是在一起了,可是,我觉得萨拉是永不可能触摸到法乌斯托的心,尽管偶尔他们能够心意相通,习惯了黑暗的法乌斯托也不会愿意萨拉这只蜜蜂采撷花蜜。

  法乌斯托和萨拉在一起的结果在我看来,是法乌斯托对于生活的接受,换个说法,那就是妥协,法乌斯托经受了关于那场不明的“自杀”事件后,或许已经得到了关于生存与死亡二者的选择,选择死亡,他或许胆怯了,因此得以存活;选择生存,他便不得不面对黑暗,可是,黑暗中缺少了蜜蜂也是很无聊的吧,与其在黑暗中踽踽独行,不如找到虔诚的旅伴,共同走向期望的光明——“明亮空间”。

  此时的我的想法中并不包含我对于法乌斯托接受萨拉的行为的批评,因为这本来就是真实面貌,这里并不缺少爱情的憧憬,只不过,爱情很多时候便就是这类的缘由。

  不是巧合,不是偶然。

  是代表承认生活想要继续生活的解药。

  《闻香识女人》读后感(九):天堂的窄门

  Michael Corelone那个让众多女性倾倒的教父,终于还是让岁月写满了自己的容颜。

  还记得餐厅里的那段舞蹈么?

  还记得学校听证会时的怒吼么?

  那个曾经的教父拿着拐杖,摸索的寻找天堂的门。

  在电影闻香识女人中,剧本的改编弱化了弗兰克•史雷德中校的缺点、压抑和阴暗的一面,他败给了生活,败给了自己的玩世不恭,可是最后他还是像个斗士一样战胜了自己。就像影名一样他能闻香识女人,他对女人的喜爱,不也是因为对世界的爱。但是他恨这个世界,因为他看到了太多。

  查理•西门残破贫穷的家庭让他深知生活的艰辛,所以会比常人更加努力奋斗。他比看上去更坚强、有价值,他是一颗未经打磨的宝石。所以他才会牺牲自己去保全自己的同伴,因为他拥有的不是生命本身,而是自己的灵魂。

  《圣经:新约马太福音》第7章13-14节写道:“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查理•西门选择的正是很多人不愿走的窄门,那是难以坚持的正途。

  再看看上校的精辟发言吧!

  我告诉你什么叫过份! 你根本不知道什么叫过份!我想示范,但我太老太累又他妈的瞎了 如果是在五年前,我会带喷火枪来这儿!过份?你以为你在跟谁说话?我是见过世面的,明白吗?有一度,我还看得见… 我见过很多很多更年轻的男孩 臂膀被扭,腿被炸断,但那些都不及丑陋的灵魂可怕!灵魂不可能有义肢!你以为你只是把这好青年,像落荒狗似的送回家?我说你是处死了他的灵魂!为什么?因为他不是博德人!博德人! 伤了这男孩你就是博德孬种!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