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只有“坏人”才会让人受伤吗? |周小宽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只有“坏人”才会让人受伤吗? |周小宽

2018-02-06 17:02:14 作者:温柔而有力量的 阅读:载入中…

只有“坏人”才会让人受伤吗? |周小宽

  问 

  目前我因为老公与女同学一年多的恋情,已经搬出家,准备协议离婚,听了小宽老师的课,真正的爱自己之后,我很疑惑

  另一个,她主动对我的老公示爱,她自认为是一位对自由独立思想人格追求的高知文青,遵循自己内心感受,不在乎是否对方家庭,有配偶,是否对他人造成伤害

  问题她和他的这种行为是真正的爱自己,做自己,尊重自己内心的感受吗?我的痛苦是我自己的修为不够,和他们的恋情无关吗?我很疑惑。

  小宽说 

  你们三个,因为感情婚姻,在现实中有关系

  而且这种关系的牵扯:深且痛。

  其实,对你自己来说,我想问的是,你最关心的是对错,还是让自己早点获得平静解脱,从而走出来呢?

  要说对错,世界社会有一种主流价值观

  在婚姻为主要社会关系的当代社会,维护婚姻,违反和破坏这种规则的人是不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或者说主流传统道德观念的。

  但是,这里一定有“主流”两个字。

  具体到每个人的内心,如何认知道德、如何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如何定于对错,这是每个人内心的事情

  任何一个另外的人,也管不了。

  对于你的疑问,我想,你可以认为她是不道德的,不应该破坏他人家庭,就算爱自己也不应该无视他人,

  但是在她的世界,她或许还是会认为,表达自己的感情,就是对的。

  说到“爱自己”,每个人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我是不是要去违背一些传统道德去争取我想要的”?

  这可能是很多人,都会遇到的考验,和选择

  在你的婚姻里,她这种不顾一切的表达,是不是有问题,是不是有违道德,只能说,你有你的界定,她有她的界定。

  你猜度不了别人的内心,如何看待那样的自己。

  你现在需要的是,在这个三个人的关系里,找到你自己。

  无论他人怎样,你在哪个位置,你的感受是什么,你要做什么让自己更平静快乐呢?

  即使别人不认为自己有错,或者别人真的没有错,不代表你不可以痛苦,不代表你不应该受伤。

  痛苦,受伤,是一种感受。

  在这个感受面前,不一定一定要有人是施害者,有人是受害者。

  关系中,也许没有坏人

  一说到感情、爱情、婚姻,人与人之间关乎心灵部分

  其中说对错,我觉得意义不大。

  关系里没有坏人,但是有风险,因为每一个人的都是复杂个体,都有自己不了解自己,自己无法把握自己的部分。

  把握你的心,你的生活就好。

  你的价值观是需要你去建立和守护的。

  而这个价值观,也是属于你自己的。

  每个人都是活在自己的价值观里的。

  问 

  我是一个中年妇女,退休。

  时不时紧张孙辈的吃喝冷暖成长,是否正常;紧张老伴健康,老伴爱喝酒劝不住,总是怕他哪天突然出现意外。常常用一种可怕的猜想的结果来吓唬自己,使自己心情好压抑

  举个例子:我孙子说话比较晚,我就时常害怕他会不会自闭症?于是心里一阵揪心难过,然后又否定自己可是又止不住朝那个方向去想。周老师我这是一种精神疾病吗?妄想症?

  小宽说 

  这种情况,不能说是“妄想症”,而考虑是神经症的一种

  建议医院精神科进行确诊,焦虑、紧张、对很多事情担忧,考虑是否是焦虑症。根据程度,在医院可以用药缓解焦虑症状

  造成这种症状的原因,也和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有关

  很多人都会有焦虑和担忧,但是程度太高,会非常影响生活,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也会进一步对神经系统造成影响。建议不要自己做很多猜想,更令自己陷入一种紧张状态。

  在医院去看一看,反而能够因为确认和稍微放松。也能得到有效专业治疗和改善。

  建议去当地三甲医院的精神科、心理科,都可以的。

  最后,别自己吓自己,不要自己憋在心里。

  焦虑症等神经症,和精神分裂、我们以前说的那种“精神病”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一种很常见的心理疾病。很多人即使没有焦虑症,也会或多或少陷入过焦虑情绪,产生一段时间类似症状。

  PS:

  今天回答的第二个问题,其实在后台会看到很多朋友问类似问题。

  我感觉到,很多人还是有“担心自己是精神病”的恐惧而不敢就医。

  精神病,和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神经症,根本不是一回事情。

  有质的区别

  瞎猜、自己吓自己,把事情想得极度可怕,即使焦虑抑郁的症状,也会对自己焦虑抑郁的情绪会有更多负面影响,会让我们的神经处于更糟糕的紧绷状态,进一步造成生理性改变

  所以,当你有担心,尽早去医院确诊,搞清楚自己的状态是什么,如何应对,是最佳方案

  对我们的本能来说,确认,就是安全未知,就是危险

  与其一直回避“那是什么”,让自己活在对“未知”的担忧中,

  不如去确认“究竟是什么”,从而进入一种“安全状态”。

  <The End>

 

   有一种看见叫做点赞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